第二掌骨间的穴位

合集下载

手上的穴位

手上的穴位

手上的穴位手掌上的穴位是人体中重要的能量点之一,常被用来进行按摩和针灸治疗。

根据中医理论和经验,手掌上的穴位与身体的各个器官、系统和经络相连,通过按摩或刺激这些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气血循环,促进健康。

1. 大椎穴:位于手掌脚大拇指与食指之间的深层,点按此穴可以缓解头痛、眩晕、失眠等症状。

2. 阴包穴:位于手掌拇指根部最高点处,按压此穴可以缓解喉咙痛、口腔溃疡等症状。

3. 太深穴:位于手掌中心部位,俗称“神庙”,按摩此穴可以缓解紧张情绪、焦虑和压力。

4. 劳宫穴:位于手背的舟窝处,按压此穴可以缓解手部疲劳、手指麻木等症状。

5. 臂臑阴穴:位于手掌腕掌侧部位,按摩此穴可以缓解手臂疼痛、肩周炎等症状。

6. 孔最穴:位于手掌与手臂相连的部位,按压此穴可以缓解手臂酸痛、颈椎不适等症状。

7. 经渠穴:位于手掌指关节侧面处,按摩此穴可以缓解手指关节疼痛、关节炎等症状。

8. 中渚穴:位于手掌掌心中线处,按压此穴可以缓解胸闷、气喘等呼吸系统症状。

9. 曲池穴:位于手背第一、第二掌骨之间凹陷处,按摩此穴可以缓解鼻塞、感冒等上呼吸道感染症状。

10. 合谷穴:位于手背拇指和食指之间的凹陷处,按压此穴可以缓解头疼、牙痛、眼疲劳等症状。

这些手上的穴位分布广泛并与身体各个部位相连接,具有较好的疗效。

按摩这些穴位时,可以用中指指腹轻轻点按或旋转按摩,每个穴位按摩1-2分钟,坚持日常按摩可以对身体的健康产生积极的影响。

除了按摩,针灸也是利用手上的穴位来治疗疾病的一种方法。

通过在穴位上刺入针头,刺激穴位,可以调节身体的阴阳平衡,促进气血的循环,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针灸穴位的选择和具体操作需要专业医师进行,患者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针灸治疗。

虽然手上的穴位可以通过按摩和针灸来刺激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但是在实际使用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需要选择合适的穴位和治疗方法,最好在专业医师的指导下进行。

其次,按摩或针灸时需要注意力度和时间,过度刺激可能会带来不良反应。

手掌特效穴位图解

手掌特效穴位图解

手掌汇集了人体的一半的经络,整个手掌有几十个穴位与五脏六腑都有着密切联系,这些器官在手掌均有对应的代表区域,即为反射区,手掌反射区是整个人体的缩影,是人体各器官相对应的神经点,从这些反射区出现的异常现象可诊断出人体组织器官疾病动态。

可见手对整个人体的重要性,加强反射区的有效刺激就是对人体重要的保健。

手掌气血循环仪可针对手掌穴位进行按摩,促进血液循环及气血运行、增强五脏六腑功能。

活化细胞促进新陈代谢,纤体排毒可有效分解体内多余脂肪细胞、畅通皮脂腺分泌、减少局部脂肪积聚并增加淋巴回流及胶原蛋白再生,让体内毒素经汗腺与排泄系统迅速排出。

按照中医“五行”学说,大拇指属土,主脾胃,循行肺经;食指属木,主肝胆,循行大肠经;中指属火,主心与小肠,循行心包经;无名指属金,主肺与大肠,循行三焦经;小指属水,主肾,循行心经和小肠经。

人体最重要的12条正经,在手掌上有6条。

手掌上相应的穴位有28个。

认真按摩这些穴位,手疗按摩不仅可以起到保健及辅助理疗全身的疾病的作用,(手针掌侧穴位请参见附图)还能补充足疗的不足之处。

1.胃肠穴:位于劳宫穴与大陵穴连线中点处,针对慢性胃炎、溃疡病、消化不良、胆道蛔虫病。

2.疟疾穴:位于第一掌骨与腕关节结合处,大鱼际,桡侧缘,针对疟疾发热。

3.哮喘、咳嗽穴:手掌食指掌指关节尺侧,针对支气管炎、哮喘、神经性头痛。

4.哮喘新穴:位于掌面第四、五掌关节间,针对哮喘。

5.扁桃体穴(鱼际点):位于掌面第一掌骨尺侧中点,针对扁桃体炎、喉炎。

6.夜尿穴:位于掌面小指第二指关节横纹中点处,针对夜尿、尿频。

7.足跟痛穴:位于胃肠点与大陵穴连线中点处,针对足跟痛。

8.定惊穴:位于手掌大、小鱼际交接处,针对高热、惊厥。

9.急救穴:位于中指尖距指甲缘二分许,针对昏迷、中暑。

10.肺穴:位于掌面,无名指第二、三指骨间横纹中点,针对呼吸系统疾病。

11.大肠穴:位于掌面,食指第二、三指骨间横纹中点,针对胸腔、盆腔疾患。

最新张颖清着《生物全息诊疗法》第二掌骨侧诊疗法

最新张颖清着《生物全息诊疗法》第二掌骨侧诊疗法

张颖清着《生物全息诊疗法》第二掌骨侧诊疗法第二掌骨侧诊法本节重点介绍已广泛用于临床的特色诊法。

现根据张颖清著《生物全息诊疗法》一书和全国各地医者的研究情况,将第二掌骨侧诊法的诊断方法介绍如下。

一、诊断原理中医学认为,人体体表的每一个穴位均是体内脏腑、经络之气输注于体表之所在。

根据穴位与脏腑对应的原则,凡是机体某一组织或器官有病,就必然会在特定的穴位上有所反映。

因而通过按压这些穴位的感觉,就能诊断内在脏腑的病变。

张颖清发现的第二掌骨侧的新穴的分布形式与它们所对应的部位或器官在整体上的分布形式相同(如图5-4)。

图5-4第二掌骨节肢的近心端是足穴,远心端是头穴。

第二掌骨侧的新穴分布,恰象是整个人体在这里的大致缩小。

头穴与足穴连线分为三等份,从头穴端算起,中间两点依次为颈穴上肢穴。

肺穴与胃穴连线的中点为肝穴。

胃穴与足穴的连线分为6等份,从胃穴端算起,五个点依次是十二指肠穴、肾穴、腰穴、下腹穴、腿穴。

第二掌骨节肢系统包含着整个人体各个部位的生理、病理的信息,故此群穴位被称为第二掌骨侧的全息穴位群。

这些穴位所对应的不仅是穴名所指出的整体上的部位和器官,而且还包括着整体上与穴名所指出的部位或器官处于同一横截面及邻近的其它部位或器官。

如:头穴:对应头、眼、耳、鼻、口、牙;颈穴:对应颈、甲状腺、咽、气管上段、食管上段;上肢穴:对应肩、上肢、肘、手、腕、气管中段、食管中段;肺心穴:对应肺、心、胸、乳腺、所管下段、支气管、食道下段、背;肝穴:对应肝、胆;胃穴:对应胃、脾、胰;十二指肠穴:对应十二指肠、结肠右曲;肾穴:对应肾、大肠、小肠;腰穴:对应腰、脐周、大肠、小肠;下腹穴:对应下腹、子宫、膀胱、直肠、阑尾、卵巢、睾丸、阴道、尿道、肛门、骶;腿穴:对应腿、膝;足穴:对应足、踝。

因此,临床通过按压第二掌骨侧上述穴位的病理反应,就可诊断其相对应的组织和器官的病变。

二、诊察方法临床运用第二掌骨侧诊法时,以测患者右手第二掌骨侧为例,测试者与患者相对,用右手托起患者右手,患者右手如松握鸡卵状,肌肉自然放松,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约3厘米。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第二篇董氏奇穴重要穴位第二章二二部位(手掌部位)

董氏奇穴与十四经穴临证治验第二篇董氏奇穴重要穴位第二章二二部位(手掌部位)

第二章二二部位(手掌部位)概述二二部位为手掌部,本部分总计11穴名,共26穴(注:穴名后括号内序号为穴位数)。

①重子穴(2);②重仙穴(2);③上白穴(2);④大白穴(2);⑤灵骨穴(2);⑥中白穴(2);⑦下白穴(2);⑧腕顺一穴(2);⑨腕顺二穴(2);⑩手解穴(2); 土水穴(6)。

二二部位如同一一部位,仍然很重要,临床中广用,是董氏奇穴中用之较多的一部分。

上述11穴组除了上白穴之外,其余10个穴组均为常用。

随着董氏奇穴在临床的普及运用,这一部位又增添了一些新穴,在这些增添的新穴中也有一部分穴位得到了临床的验证,目前在这一部位得到认可的新穴有小节穴、三叉一穴、三叉二穴、三叉三穴、反后绝穴、骨关穴、木关穴,在临床用之最多的是小节穴和三叉三穴,其余的用之较少。

由此可见,这一部位的穴位均为常用穴,下将这一部位穴位的临床运用进行扼要整理。

重要穴位的临床运用1.重子穴定位虎口下约1寸,即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

解剖有桡骨神经之分布与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

主治背痛、肺炎(有特效)、感冒、咳嗽、气喘(小孩最有效)。

取穴手心向上,当大指掌骨与食指掌骨之间,虎口下约1寸处是穴。

手术1寸针,针深3~5分。

2.重仙穴定位在大指骨与食指骨夹缝间,离虎口2寸,与手背灵骨穴正对相通。

解剖有桡骨神经之分布与桡骨动脉,肺分支神经,心细分支神经。

重子重仙重子、重仙穴主治背痛、肺炎、发烧、心跳、膝盖痛。

取穴当大指骨与食指骨之间,距虎口2寸处是穴。

手术1寸针,针深3~5分。

临床运用及说明(1)两穴常合并用之,因两穴针刺较痛,有时多取用一穴用之,当取穴时只扎此两穴连线中点一针,也就是虎口下1.5寸。

(2)两穴合用治疗肩胛骨疼痛特效,治疗阔背肌疼及颈痛有确实的临床疗效。

尤其对膏肓穴处疼痛甚效,若见此处病患针之均立见其效,经临床运用可见证其言不虚。

笔者的学生均赞其穴之功效。

(3)用此两穴配承浆治疗落枕则有佳效,笔者以此方案治疗多例均有其效。

合谷穴

合谷穴

合谷穴合谷穴是人体的一个穴道,合谷穴位置在一手的拇指第一个关节横纹正对另一手的虎口边,拇指屈曲按下,指尖所指处。

只要按摩合谷穴,就可以使合谷穴所属的大肠经脉循行之处的组织和器官的疾病减轻或消除。

基本简介《中国国家针灸穴位取穴标准》合谷穴Hé gǔ(LI4)取穴方法:人体合谷穴位于手背,第1、2掌骨间,当第2掌骨桡侧的中点处。

简便取穴:以一手的拇指指骨关节横纹,放在另一手拇、食指之间的指蹼缘上,当拇指尖下是穴。

解剖:在第一、二掌骨之间,第一骨间背侧肌中,深层有拇收肌横头;有手背静脉网,为头静脉的起部,腧穴近侧正当桡动脉从手背穿向手掌之处;布有桡神经浅支的掌背侧神经,深部有正中神经的指掌侧固有神经。

主治疾病:头痛,目赤肿痛,鼻出血,牙痛,牙关紧闭,口眼歪斜,耳聋,痄腮,咽喉肿痛,热病无汗,多汗,腹痛,便秘,经闭,滞产。

人体穴位配伍:配太阳穴治头痛;配太冲穴治目赤肿痛;配迎香穴治鼻疾;配少商穴治咽喉肿痛;配三阴交穴治经闭,滞产;配地仓穴颊车穴治眼歪斜。

刺灸法:直刺0.5~l寸。

附注:(l)手阳明经所过为“原”。

(2)《神应经》:孕妇不宜针。

别名:虎口。

别名:虎口,容谷,合骨,含口。

穴义:大肠经经气在此形成强盛的水湿风气。

气血特征:气血物质为天部层次大范围内的水湿云气。

运行规律:穴内的天部水湿云气一方面横行向阳溪穴传输,另一方面不断气化向更高的天部层次扩散。

功能作用:推动天部层次的气血运动,向天部层次输送水湿云气。

治法:虚寒则补而灸之,实热则泻之,热症凉药水针良。

由于大肠经从手走头,凡是颜面上的病,项牙痛、头痛、发热、口干、流鼻血、脖子痛、咽喉痛以及其它五官疾病等都有疗效。

但要注意的是体质较差的病人,不宜给予较强的刺激,孕妇一般都不要按摩合谷穴。

取穴方法合谷穴确定此穴时应让患者侧腕对掌,自然半握拳,合谷穴位于人体的手背部位,第二掌骨中点,拇指侧。

(或在手背,第一、二掌骨间,第二掌骨桡侧的中点),再介绍一种简易找法:将拇指和食指张成45度角时,位于骨头延长角的交点即是此穴。

手的第二掌骨全息穴位图

手的第二掌骨全息穴位图
二、进针法:针刺之前先探寻到压痛点。令患者手自然放松,握空拳竖直放于桌上。常规消毒后,执针在压痛点上沿着第二掌骨侧的桡侧面边缘刺入手心侧。进针时注意针体应与水平垂直,针深0.8寸左右。其中,针头穴宜成30度斜刺。当针到所需的部位时,会出现感应沿桡尺骨向上传导。如无强针感,可变换针尖方向加以探寻。
三、留针法:第二掌骨侧针法,一般留针45分钟,留针期间不行针,如针感逐渐减弱,可每隔5~10分钟略转动或提插几下即可。
(4)心肺穴
定位位于第、肺、胸、乳房、气管下段、食管下段及背部疾病。
(5)肝胆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中段挠侧,脾胃穴与心肺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肝胆疾病。
(6)脾胃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中段桡侧,头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脾、胃及胰脏疾患。
(7)十二指肠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中段桡侧,脾胃穴与肾穴之间。
主治十二指肠及结肠右曲部疾患。
(8)腰腹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心段挠侧,脾胃穴与肾穴之间。
主治腰扭伤、腰腿痛、大肠与小肠疾病。
(9)肾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心段桡侧,脾胃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肾、输尿管、大肠、小肠疾病。
(10)下腹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心段桡侧,肾穴与腿穴之间。
主治下腹部、骶尾部、子宫、膀胱、结肠、直肠、阑尾、卵巢、阴道、睾丸、尿道、肛门等部位疾病。
二、配方
第二掌骨侧针法在配穴上强调少针穴准的原则,即组方的穴位以精少为贵。可采用上述单一或结合两种取穴法取穴配方,但一般不宜超过两穴。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泛控系统,向这个系统从较少的方向输入强的信息可以调动整体对这个信息的较强的响应,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只有取穴准确,才能保证输入信息的可靠性。
操作方法

考研穴位按部位记忆方法

考研穴位按部位记忆方法

考研穴位按部位记忆方法考研穴位知识点是常考内容,并且知识点很多,记忆起来就会经常搞乱了,你有什么好的记忆方法技巧考研快速记忆吗?下面由店铺给你带来关于考研穴位按部位记忆方法,希望对你有帮助!考研穴位按部位记忆方法一、颈部:10个腧穴1、廉泉(任脉):仰靠坐位,在颈部,喉结上方,舌骨上缘凹陷处,前正中线上。

2、天容(小肠):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凹陷中,下颌角后方。

3、天牖(三焦):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凹陷中,乳突后方直下,平下颌角。

4、人迎(胃经):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平喉结,颈总动脉搏动处。

5、扶突(大肠):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前、后缘中间,平喉结。

6、天窗(小肠):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平喉结。

7、水突(胃经):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前缘,人迎与气舍连线中点。

8、天鼎(大肠):在颈部,胸锁乳突肌后缘,扶突与缺盆连线中点。

9、气舍(胃经):在颈部,锁骨胸骨端上缘,胸锁乳突肌胸骨头、锁骨头之间凹陷处。

10、缺盆(胃经):在颈部,锁骨上窝中央,前正中线旁开4寸。

二、肩部:12个腧穴1、肩髃(大肠):在肩部,三角肌上,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前下方凹陷处。

2、肩髎(三焦):在肩部,肩髃后方,臂外展或向前平伸时,肩峰后下方凹陷处。

3、肩贞(小肠):在肩关节后下方,臂内收,腋后纹头直上1寸。

4、臑俞(小肠):在肩部,腋后纹头直上,肩胛冈下缘凹陷处。

5、天宗(小肠):在肩胛部,冈下窝中央凹陷处,平胸四,肩胛冈中点与肩胛骨下角连线上1/3与下2/3交点处。

6、秉风(小肠):在肩胛部,冈上窝中央,天宗直上,举臂凹陷处。

7、曲垣(小肠):在肩胛部,冈上窝内侧端,臑俞与胸二连线中点。

8、肩外俞(小肠):在背部,第一胸椎棘突下,旁开3寸。

9、肩中俞(小肠):在背部,第七颈椎棘突下,旁开2寸。

10、肩井(胆经):在肩部,前直乳中,大椎与肩峰端连线中点。

11、天髎(三焦):在肩胛部,肩胛骨上角处,肩井与曲垣连线中点。

合谷穴

合谷穴
按压合谷穴时注意用对侧手的拇指和食指指腹,用力按压,直到产生酸胀感为宜。 大蒜贴敷合谷穴治扁桃体炎
将大蒜(紫皮者佳)捣烂如糊状,敷于双虎口(即合谷穴),时间1-3小时,以局部皮肤发痒为 度。 合谷穴治黑眼圈
坐在床上、书桌旁、沙发上,按压合谷穴非常顺手,随时可按,治疗黑眼圈有一定疗效。 按摩合谷穴治疗神经性头痛

【方法】

针5~7分,留针20分钟。灸10分钟。用三棱针点刺放血
应用
1.合谷为大肠经原穴,属阳主表,取清走衰,宣泄气中之热,升清降浊,疏风散表,宣通气血之功。 2.合谷总治头、面各症。用之得法,针到病除。齿、眼、喉咙(咽喉)等症之特效穴。 3.牙痛用「飞经走气」法。1、针尖向上斜刺,强捻转使针感到头部,2、提针至皮下,针尖相下斜刺,使针感到指头,如此反复3次,留针30分 钟,痊愈。
简单地按两下,并且疗效惊人。

感冒乃百病之母,按压合谷穴最大的好处就是预防感冒。
应用
按合谷穴能护齿 中医四总穴歌诀有“面口合谷收”之歌,能保护牙齿,减少口腔疾病的发生。 按摩并经常艾灸合谷穴还能治疗牙疼、牙龈炎、舌炎、腮腺炎等。比如,牙疼时,按压合谷穴5
分钟后,疼痛会减轻,如果有牙龈炎,并且持续时间较长,反复发作,经常按压合谷穴能起到一定疗 效。现代医学研究发现,这与合谷穴促进延脑的中缝大核神经元放电增加有关。
4.齿痛:合谷两穴并针刺,留针3分钟,针到病除。 5.牙痛、口歪、臂肩不能举、大拇指、食指不能屈伸:针刺合谷穴特效。 6.风火牙痛不能饮食:1合谷2颊车3中脘4足三里5留针30分钟。 7.牙关不开、口眼歪斜blepharoplegia:1合谷2地仓3颊车。拔牙麻醉穴:1合谷2足三里。 8.合谷补,泻之法:补法、先呼后吸时针之。泻法、先吸后呼时针之。 9.头痛headache:1合谷2风池。 10.癫痫及安神、镇惊anticonvulsion:1合谷2百会3神门。 11、目赤ophthamia:1合谷2丝竹空3精明。 12.鼻窦炎sinusitis:1合谷2迎香。 13.局部性肌肉痉挛:用点刺法,快针前浅刺,或强刺法 14.哮喘asthma剧烈时:1先针合谷,2使患者平卧,用五柱灸法。膻中为中心,左、右为神封,上为玉堂,下为中庭 。 15.针『四关穴』:1左、右(合谷)2左、右(太冲) a降低血压,镇静神经,调整机能,开关节而利痹疏风,行气血,通经络,清滞瘀。 16.止汗:a补合谷,泻腹溜(补合谷可使汗腺收缩)。 发汗:a泻合谷,补腹溜(重泻合谷,使汗腺松弛) 17.急性外膜炎,旺盛全体机能(清理肚脐以上部位): a合谷 b曲池。合谷升而能散,曲池走而不守。 18.调理肠胃,宽中理气:a合谷b足三里。合谷为大肠经之原穴,气能升降,血能宣通。足三里为土中之土(胃经为戊 土,三里为胃经之合穴亦为戊土)。补之益气理中,泻之升阳降浊。如有湿热壅遏,浊滞中宫,蓄食停饮,腹胀嗳气 tympanites,引湿浊下行,导浊降逆而安中宫。 19.安胎:a泻合谷b补三阴交。血旺气衰。 堕胎:a补合谷b泻三阴交。血衰气旺。 a合谷:大肠经之原穴,大肠经为肺俯,主气当补。 b三阴交:脾、肝、肾三脉之会穴。主阴血,血当补,不当泻。 20.脾病splenic disease:a合谷b三阴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掌骨的穴位
《黄帝内经》认为,诸内必形于外。

全身脏腑、经络、气血的状况,都可以在人体的每一个局部(如舌、耳、鼻、眼、皮肤、毛发、手、脚、骨骼等)看到它们的信息。

所以中医诊病的"望、闻、问、切",就是将各种信息全面、系统、准确地结合起来,进行综合分析,从而指导医生判断病情,治疗疾病。

一个偶然的机缘,从一本中医古籍上看到一个介绍传统手诊的方法,那就是第二掌骨手诊法,非常简单易,甚至一个没有医学基础的人,都可以按照所说的方法去诊断自己的疾病,现将藏在第二掌骨间的秘密做简单介绍。

大家看看这个第二掌骨图,掌骨一个头穴,一个脚穴,中间是脾胃穴,大家记下来。

胃穴和头分为二分之一处是心肺穴,心肺穴和头穴中间是肩颈穴,心肺和脾胃再分是肝胆穴,脾胃和脚的中间是是肾脏穴,脾胃与肾脏再分二分之一为腰腹穴,肾和脚穴二分之一处分为下肢穴,心肺穴和脾胃穴再分就是肝胆穴。

当你沿着第二掌骨头的部位轻轻往下推至靠近腕部的时候,就能非常清晰地摸到一根比较硬的骨头。

如果这根骨头上没有赘肉,也没有疙疙瘩瘩的凸起与凹陷,就说明这个人非常健康,而且不缺钙,骨质很硬朗,属于身体素质不错类型。

如果这种人出现了身体不适,大多是由于外在因素对身体的干扰造成的。

比如说,是不是抽烟、喝酒,生活没有规律?是不是最近比较忙,严重缺少睡眠?是不是心
情不好,事业、家庭不顺?这个时候只要提醒他排除外部事情的干扰、多到室外运动,再教给他一些饮食、按摩和保健的方法,他的身体就会很快恢复。

如果骨质摸上去较软,肉和骨头含含糊糊地连在一起,骨头上到处疙疙瘩瘩的,就说明这个人从小就生病,需要去调理他的脾胃,告诉他不仅要安排好营养丰富的一日三餐,还要将食物尽量做的软、细、烂,以便于消化吸收,并嘱咐他每天晚上临睡前要用热水泡脚,以增加血液循环,并通过饮食及时地补足血液。

这种人千万别让他多锻炼身体,散散步就可以了。

另外,在睡觉前做一些利于睡眠的简单按摩,如耳部的按摩、梳头、拍肩、搓膀子,这对身体虚弱的人很实用。

时间一长,血补足了,睡眠好了,他许多的毛病都会在不知不觉中慢慢地消失。

你并没有单独去治他哪个病,可是整体提高了他的身体素质,增强了他的抵抗力,一样可以健康生活每一天。

另外的大部分人就是介于这两者之间,他们的骨头摸上去还算清晰,但仍会摸到一处或几处的凸起,这时你就根据第二掌骨图中所标明的位置去找相对应的脏器。

在这些凸起的地方你一用力按压,病人马上会感到非常疼痛。

还有的病情比较轻、患病时间短的,在骨头上的凸起不明显,你就一点点地一边按压一边往下走。

如果某处有明显的麻、胀、酸、痛的感觉,都代表此部位对应的脏器有病。

另外,两个手的第二掌骨都要摸,当左手第二掌骨穴位的压痛反应比右手的同名穴位强时,表明左侧病重或病在左侧;当右手第二掌骨穴位的压痛反应比左手的同名穴位强时,表明右侧的病重或病在右侧。

另外,南方人的骨质一般比较软,而在北方,骨质硬的人比较多,这与当地水质及日照时间有关系。

骨质较硬的人,性格一般刚毅、倔强;而骨质较软的人,性格一般比较随和、内向。

掌握第二掌骨手诊法之后,再去学其他的如手诊、耳诊、面诊等,综合判断起来就更准确。

第二掌骨不但能用来诊病,还能用来治病。

只要你摸到自己的第二掌骨处有压痛或有凸起,就说明你身体相应的部位可能有病,有空的时候你就经常按按、揉揉。

如果是偏头痛,用个牙签,不要太尖,点着头穴就不痛了,左边头痛要点右手,右边头痛要点左手,穴位叫头穴。

左边的膝盖痛要点左手的膝盖穴,如果后脑勺痛三叉神经痛赶快点头穴,用牙签,几分钟就好了。

掌骨穴是个小宇宙,人体也是个宇宙,我们的地球也是一个大宇宙。

佛教讲得好,一就是多,多就是一,道家一生二,二生三也是这个道理。

牙痛点头穴,就不痛了,左边的牙痛,点右手的头穴,牙痛不是病,痛起来要人命,没有痛过的人没有这个感觉。

心脏病发作点心肺穴就好了,好的很快,要左手点左边。

颈椎病痛的要命怎么办,赶快用牙签点肩颈穴。

左边的颈椎肩周炎怎么办?左边的肩周炎左边的肩颈穴几分钟就好了,就是这样有效,这样神奇,这也是医生搞不明白的地方。

糖尿病每天点脾胃穴就好了,不用打胰岛素,花了三十万还没有治好最终死掉了,所以医学越来越落后。

左边的牙痛点右手,这是倒边点,如果左边有病点点左边这是顺点。

咽喉痛点心肺穴就可以了,心脏病点心肺穴,如果心脏病现在病危,还有心肌梗塞而没有任何药物,这时候点心肺穴就好了。

肾衰竭你点肾脏穴位,肾坏死、肾结石都可以点肾脏穴,就这么简单。

肝脏病点肝胆穴就好了,脚痛的人点足穴就好了。

眼痛的人要交叉点,左眼痛点右手的头穴下面。

这里有个的秘密,凡是颈椎病、咽喉病、鼻炎、眼睛病、头痛病、耳朵有问题、大脑有问题都是交叉点穴,这个很重要。

高血压的从头做到足,低血压的从足做到头就好了,但只能应急,不能总做,太多则泻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