手的第二掌骨全息穴位图

合集下载

手背穴位图

手背穴位图

“手背、手掌穴位图-人体全息穴区示意图(一)-漆树家园-搜狐博客09.06.09 红景天人体全息穴区示意图(一)-漆树家园-搜狐博客人体全息穴区示意图(一)人体全息穴区示意图(一)人体经络穴位及足部反射区祥图-漆树家园-搜狐博客09.06.09 红景天人体经络穴位及足部反射区祥图-漆树家园-搜狐博客人体经络穴位及足部反射区祥图。

手部保健操09.05.25 红景天手部保健操。

因此经常做手部保健操,不仅可以治疗手上的病,还可起到强身健体,延年益寿的作用。

右脚向前半步,右腿伸直,左腿微屈,右手放在右膝盖上,用左手搓右手背,直至手梢。

右手握拳,用拳背打右手劳宫穴,每打一次为一拍,打两个八拍,换手打二个八拍。

两手拇指握在手掌中,四指伸直,手掌朝下,两手侧突出肌肉相互对碰,每碰一次为一拍,连续四个八拍。

用左手按揉右手内关穴,二个八拍,换手按揉,二个八拍。

常按阳池穴手脚不再冰冷09.07.07 柴火妞常按阳池穴手脚不再冰冷。

据医学家介绍,有54%的女性都有身体发冷的现象,也就是说每两个女性中就有一个患有发冷症,每到入秋至冬季期间,总有大批的女性患者到医院看手、脚冰冷,以及腰寒等疾病。

刺激这个穴位可以恢复三焦经的功能,将热能传达到全身。

寻找的方法是,先将手背往上翘,在手腕上会出现几道皱褶,在靠近手背那一侧的皱褶上按压,在中心处会找到一个压痛点,这个点就是阳池穴的所在。

全息手诊简介——六、手掌全息定位09.05.16 忘却记忆全息手诊简介——六、手掌全息定位。

全息手诊简介——六、手掌全息定位:手掌生命线和靠大拇指这条线包围的区域属碱性区,大而丰满的多属碱性体质,另外手掌向下将手平伸出去,手指偏向拇指一侧弯曲,第三是有些人手指间贴的比较紧,没有缝,身体比较偏肥胖;从头脑线以上到指根部区域属于酸性区,酸性区越大就说明体质越偏酸性,另外手掌向下将手平伸出去,手偏向小指一侧弯曲,第三是有些人手指间是漏空手,身体比较偏瘦;手掌穴位按摩方法09.03.16 子文手掌穴位按摩方法手掌穴位按摩方法。

美女图解人体按摩穴位

美女图解人体按摩穴位

人体按摩穴位示意图一、耳朵人体全息示意图二、脊椎全息图三、手背反射区图四、手部病理反应点适应症对照表五、手部病理反应点--掌背图六、手部病理反应点--掌心图七、手的第二掌骨全息穴位图八、手的第五掌骨全息穴位图九、手的人体全息示意图(1)十、手的人体全息示意图(2)(行云流水的家)十一、手掌反射区图十二、双足全息图十三、针灸穴位图(1)十四、针灸穴位图(2)十五、针灸穴位图(3)(行云流水的家)十六、足背侧反射区十七、足底反射图区十八、足内侧反射区图常用穴位按摩方法(附图解)----五脏相对五行(行云流水的家)一、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行云流水的家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穴位: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穴位: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

手全息穴按摩法

手全息穴按摩法

手全息穴是一组全新的穴位群,它的理论基础是全息胚学说,并以全息胚学说为指导用来进行医疗保健。

手全息穴所在的部位、名称、功能作用,与传统经络穴位也不同。

在手部,传统的经络穴位,以及国内外不同学派在实践中络续发现的一些有很好医疗作用的新穴位,也都很有用。

内脏器管大都分布在手掌,脊椎在手背。

(左手掌) ( 右手掌)记住这些分布规律,我们找手全息穴就比较容易了。

由于手全息穴的穴位,都是以人体的生理部位命名,如“胃穴”、“肝穴”、“膝穴”、“腕穴”等等,人们也都比较熟悉。

使用全息穴治疗调节机体,调节“胃”,就用“胃穴”;调节“肝”,就用“肝穴”,也容易记。

手全息穴分布有规律,易学、易记、易用;对应性强,效果好;简单、安全、方便,比较适合自我保健。

肝穴。

肝穴的位置,在右手手掌第四、五掌骨中间。

图13-4 (右手掌)如果肝脏有病,此处往往会有明显的压痛〔一般说,病理反应信息点都有明显的压痛〕。

这个穴位较深,要用两个手指前后对压,一压一松,按压1~2分钟。

左手掌也有“肝穴”,在第二掌骨桡侧。

因为肝脏的位置在人体右侧,“同侧为主”,右手“肝穴”的效果好,所以习惯上都用右手掌的那个“肝穴”。

按摩“肝穴”,有些什么作用呢?按摩“肝穴”可以调节肝脏功能。

肝脏在什么地方,有什么功能呢?肝脏位于腹腔上方,大部分位于右上腹。

肝脏是人体最大的消化腺,也是重要的代谢器官,它分泌胆汁、贮存糖元、加工人体各种代谢所需的物质。

因此,肝脏有病时,可引起各种代谢紊乱,包括糖代谢、脂代谢、维生素代谢和蛋白质代谢的紊乱。

肝脏还有一个重要功能,就是“解毒”,不论是体内代谢过程中产生的某些毒性物质〔如蛋白质分解的氨〕,或是直接来自体外的毒物以及某些药物的毒素,都要在肝脏进行解毒,最终排出体外。

按摩“肝穴”2分钟左右,可以调节肝脏功能,辅助治疗肝脏疾患。

按摩“肝穴”可以调节肝脏功能,辅助治疗肝脏疾患,那要不要配其他穴位?可以配伍一些穴位以加强效果。

全身穴位图

全身穴位图

全身穴位图——很值得收藏的哦人体按摩穴位示意图一、耳朵人体全息示意图、手部病理反应点--掌背图六、手部病理反应点--掌心图七、手的第二掌骨全息穴位图八、手的第五掌骨全息穴位图九、手的人体全息示意图(1)十、手的人体全息示意图(2)十一、手掌反射区图十二、双足全息图十三、针灸穴位图(1)十四、针灸穴位图(2)十五、针灸穴位图(3)十六、足背侧反射区十七、足底反射图区十八、足内侧反射区图常用穴位按摩方法(附图解)----五脏相对五行一、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穴位: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穴位: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这是馨儿从网上找到的,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闲着也是闲着,做了总比没做的好.只是上面说的是患儿,对应大人也可以的,我询问过中医,穴位是一样的。

人体按摩穴位示意图及手指穴位按摩方法

人体按摩穴位示意图及手指穴位按摩方法

人体按摩穴位示意图及手指穴位按摩方法常用手指穴位按摩方法(附图解)——五脏相对五行一、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穴位: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穴位: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

人体按摩穴位示意图一、耳朵人体全息示意图二、脊椎全息图三、手背反射区图四、手部病理反应点适应症对照表五、手部病理反应点——掌背图六、手部病理反应点——掌心图七、手的第二掌骨全息穴位图八、手的第五掌骨全息穴位图九、手的人体全息示意图(1)十、手的人体全息示意图(2)十一、全息手穴图十二、手掌反射区图十三、双足全息图十四、针灸穴位图(1)十五、针灸穴位图(2)十六、针灸穴位图(3)十七、足背侧反射区十八、足底反射图区十九、足内侧反射区图二十、足外侧反射区图。

第二掌骨按摩法

第二掌骨按摩法

第二掌骨按摩法(掌骨疗法):掌握了掌骨疗法,不用知道足三里等穴位,胃病、头痛、腿痛、前列腺痛等一点就有效。

掌骨穴位取法:第二掌骨穴位群分布于掌背的第二掌骨桡侧面,从掌骨头后凹陷处开始一直到掌骨基底部——沿著食指指背的根部轻轻往下推至靠近腕部,就能非常清晰地摸到一根硬硬的骨头,这就是第二掌骨。

依次分布有头、颈、上肢、肺心、肝、胃、十二指肠、肾、腰、下腹、腿、足12个穴区。

在头穴与足穴之间的中点为脾胃穴;头穴与胃穴的中点为心肺穴;将头与肺心之间作三等分,其间分别为颈和上肢;心肺穴和脾胃穴中点为肝胆穴;将胃与足之间作六等分,其间分别为十二指肠、肾、腰、下腹、腿穴。

心肺穴和头穴中间是肩颈穴,脾胃和脚的中间是是肾脏穴,脾胃与肾脏再分二分之一为腰腹穴,肾和脚穴二分之一处分为下肢穴,如果这根骨头上没有多余的肉,没有疙疙瘩瘩的凸起与凹陷,而且不缺钙,骨质很强硬,说明这个人小的时候身体锻炼做得不错,现在身体素质也很棒,即身体的底子很好。

如果是这一类的人身体出现了不适,一般是外在因素对身体的干扰造成的,比如生活没有规律、严重缺少睡眠、心情不好。

事业、家庭不顺?这时只要排除外部干扰,再配合一些饮食和按摩调理的方法,多到室外运动,他的身体就会很快恢复。

第二掌骨骨质的软硬,除了与人在骨骼发育时期〈6~20岁之间〉的体育锻炼有很大的关系以外〈那些爱运动的人,骨质都很强硬〉,不同地域的人的第二掌骨也有很大区别。

在南方,很少能摸到强硬的骨头,而在北方,强硬的骨头则较多,这与当地的水质与日照时间的长短有关系。

南方长年阴雨连绵,日照时间短,而北方长年日照充足,利于钙的吸收,从而使骨骼强硬。

如果感觉骨头上到处疙疙瘩瘩的,说明此人从小就多病。

这类人,只要去调理他的脾胃,安排好营养丰富的一日三餐,将食物尽量做得软、细、烂、以便于消化吸收,晚上临睡前要用热水泡脚,以增加血液循环。

只有及时地补足气血,才是治他的病、保他的命的根本。

这种人千万别让他多去锻炼身体,只限于散散步就可以了,同时,在睡觉前做一些简单的利于睡眠的按摩,如耳部的按摩、梳梳头、拍拍肩、拍拍膀子,将气往上提,这对身体虚弱的人很实用。

第二掌骨全息疗法

第二掌骨全息疗法

一、第二掌骨侧部解剖:第二掌骨侧包括:第二掌骨及肌肉、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系统可分为头穴、颈肩穴、心肺穴、肝胆穴、脾胃穴、肾穴、腰穴、下2.定位:第一掌骨与第二掌骨根部交界处。

3.4.5.6.7.1/48.9.因此第二掌骨侧就应对应许多穴位。

三、第二掌骨侧穴位与所对应的部位或脏器:第二掌骨侧原排列方式上:头穴、颈穴、上肢穴、心肺穴、肝穴、胃穴、十二指肠穴、肾穴、12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并不是单纯的直线排列,臀和足在近心端在第二掌骨侧的缩影。

有人用经络诊疗器测出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详图,具体定位如下。

臀穴:食指掌骨与第一掌骨根部交界处。

1/3四、按压第二掌骨可以治病摸一下第二掌骨,病,去找到第二掌骨的压痛点,反复揣摩,不断实践,就能很快掌握这种最简单的诊断法。

第二掌骨骨质的软硬,不同地域的人的第二掌骨也有很大第二掌骨不但能用来诊病,只要你摸到自己的第二掌骨处有压痛或下面这些常见病都可以通过按压第二掌骨来进行治疗:1.如果突然胃疼,就在第二掌骨的中点按压1002.常使用电脑的人颈椎不舒服,随时点压第二掌骨对应颈椎的穴位,就能放松和缓解。

头痛时直接按压第二掌骨对应头部的穴位,效果很好。

女性得了妇科病,可以有空时按压第二掌骨上腰、下腹的穴位,每次最少也要血压高的人,可以在第二掌骨处的皮肤上涂适量润肤油,然后从头穴往足穴推,当你吃了不舒服的东西后,胃肠难受,你就从第二掌骨的胃穴往下推至足部,不能多用,多用同样泻气。

如临时便秘,可用推第二掌骨的胃穴至足穴这个区域的方五、第二掌骨全息针疗法第二掌骨侧的常用穴共六个。

1【定位】第二掌骨远心端侧面处。

2【定位】第二掌骨近心端侧面处。

345611/31/321/31/331/31/341/31/351/31/361/31/3313123在整体之左侧,宜取左手第二掌骨侧穴位。

第二掌骨侧针法在配穴上强调少针穴准的原则,26281执针在压痛点上沿着第二掌骨侧的桡侧面边缘刺入手心侧。

人体按摩穴位示意图(美女演示版)(图解穴位实用强身治病)

人体按摩穴位示意图(美女演示版)(图解穴位实用强身治病)

人体按摩穴位示意图图解穴位实用强身治病一、耳朵人体全息示意图二、脊椎全息图三、手背反射区图四、手部病理反应点适应症对照表五、手部病理反应点--掌背图六、手部病理反应点--掌心图七、手的第二掌骨全息穴位图八、手的第五掌骨全息穴位图九、手的人体全息示意图(1)十、手的人体全息示意图(2)(行云流水的家)十一、手掌反射区图十二、双足全息图十三、针灸穴位图(1)十四、针灸穴位图(2)十五、针灸穴位图(3)(行云流水的家)十六、足背侧反射区十七、足底反射图区十八、足内侧反射区图常用穴位按摩方法(附图解)----五脏相对五行(行云流水的家)一、穴位:脾经(脾土)位置:拇指桡侧面。

操作:①补脾经:使患儿拇指微屈,操作者以拇指面沿患儿拇指桡侧缘向掌根直推,见中图。

②清脾经:在小儿拇指面上直推,见右图。

约推100~300次。

主治:消化不良,腹泻,呕吐,疳积,四肢无力等。

图解:二、穴位:肺经(肺金)位置:无名指掌面。

行云流水的家操作:①补肺经:在无名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肺经:面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200~400次。

主治:发热,咳嗽,气喘,胸闷,咽喉肿痛等.图解:三、穴位:肾经(肾水)位置:小指掌面。

操作:①补肾经:在小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200~400次。

②清肾经:自小指尖向指根方向直推,见右图,清100~200次。

主治:小便赤涩不利,遗尿,尿频等。

图解:四、穴位:肝经(肝木)位置:食指掌面。

操作:①补肝经:在小儿食指面上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肝经:由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惊风抽搐、目赤,伤风感冒,脾虚泄泻,肝炎等图解:五、穴位:心经(心火)位置:中指掌面。

操作:①补心经:在小儿中指面作旋推,见中图,约补100~200次。

②清心经:指尖向指根直推,见右图,清100~300次。

主治:高热神昏,烦躁,夜啼,口舌生疮,小便短赤等。

图解:五脏相对于五行的,大家没事的时候可以多做按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进针法:针刺之前先探寻到压痛点。令患者手自然放松,握空拳竖直放于桌上。常规消毒后,执针在压痛点上沿着第二掌骨侧的桡侧面边缘刺入手心侧。进针时注意针体应与水平垂直,针深0.8寸左右。其中,针头穴宜成30度斜刺。当针到所需的部位时,会出现感应沿桡尺骨向上传导。如无强针感,可变换针尖方向加以探寻。
三、留针法:第二掌骨侧针法,一般留针45分钟,留针期间不行针,如针感逐渐减弱,可每隔5~10分钟略转动或提插几下即可。
(4)心肺穴
定位位于第、肺、胸、乳房、气管下段、食管下段及背部疾病。
(5)肝胆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中段挠侧,脾胃穴与心肺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肝胆疾病。
(6)脾胃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中段桡侧,头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脾、胃及胰脏疾患。
(7)十二指肠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中段桡侧,脾胃穴与肾穴之间。
主治十二指肠及结肠右曲部疾患。
(8)腰腹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心段挠侧,脾胃穴与肾穴之间。
主治腰扭伤、腰腿痛、大肠与小肠疾病。
(9)肾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心段桡侧,脾胃穴与足穴连线的中点。
主治肾、输尿管、大肠、小肠疾病。
(10)下腹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心段桡侧,肾穴与腿穴之间。
主治下腹部、骶尾部、子宫、膀胱、结肠、直肠、阑尾、卵巢、阴道、睾丸、尿道、肛门等部位疾病。
二、配方
第二掌骨侧针法在配穴上强调少针穴准的原则,即组方的穴位以精少为贵。可采用上述单一或结合两种取穴法取穴配方,但一般不宜超过两穴。这是因为人体是一个泛控系统,向这个系统从较少的方向输入强的信息可以调动整体对这个信息的较强的响应,取得较好的效果。而只有取穴准确,才能保证输入信息的可靠性。
操作方法
一、针具:26~28号1寸毫针最为常用。
(11)腿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近端挠侧,下腹穴与足穴之间。
主治臀部、股部、膝关节等下肢疾病。
(12)足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基底部桡侧,第一、二掌骨侧近拇指侧的交点处。
主治足、踝部疾病。
诊断法
一、方法
主要采用按压法。以测患者右侧为例,测试者与患者对坐或对立,用右手托患者右手,令患者右手如握鸡蛋状,虎口朝上,食指尖与拇指尖相距3厘米,肌肉放松。测试者用左手拇指尖在穴位上作垂直按压,略带揉的动作。先以大小适中的压力揉压1~3次,当患者有明显的酸、胀、重、麻感时,宜适当增强压力,此时若出现躲避反应时,则可将此穴定为压痛点。按压时可从头穴开始,依顺序诊断。如检测患者左手,与上述动作恰好相反。
取穴配方
一、取穴
一般有三种方法。
(一)按部位对应原则取穴。如肝、胆疾病取肝穴;胃、脾、胰疾病取胃穴等。具体可参照穴区部份之每穴诊治的部位。
(二)按同侧对应原则取穴。即在上面取穴的基础上,还应取与患部处于同侧的穴位。如患部在整体之左侧,宜取左手第二掌骨侧穴位。
(三)按脏腑所主对应原则取穴,也就是按中医理论取穴。如据肝主谋虑,情志精神疾病可取肝穴;脾主肌肉,肌肉病症取脾穴等。
二、意义
压痛点的出现,一般表示下列三种情况。1、相对应的部位有病症。如头穴压痛,则表明头、眼、耳、鼻、口或牙齿有病;2、相对应脏腑有病。如肺穴压痛,除肺部可能有病变外还可能表明鼻或皮肤有;3、表明病症在那一侧较重。如右手穴压痛明显于左手穴,可能右侧病症重于左侧,反之亦然。
凡是定位明确的病症,其诊断率较高;全身疾病定位不明确者,压痛多不明显。
每日1次,7次为一疗程,疗程间隔2~3天。
注意事项
一、本法刺激较为强烈,针前宜向患者作充分说明,以避免晕针。
二、本法穴位排列较为集中,在取穴时,应将压痛点与穴位的定位一起考虑。做到取穴尽量准确。
适应病症
第二掌骨侧针疗法,主要用于疼痛性和功能性病症。包括:神经官能症、面肌痉挛、神经性头痛、三叉神经痛、牙痛、颈痛、急性腰扭伤、遗尿症、癌症止痛、月经不调、痛经、腰腿痛、呃逆、心律失常、支气管哮喘、胃痉挛、坐骨神经痛、肋间神经痛等,均有一定效果。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的中医用法
有一天医院来了一位退休老工人,他到内科开完药后就伤心的流泪。我正好遇上,便问了一下。原来这位病人患了哮喘病,实在挺不下去便来医院看病。他说工厂效益不好,每月的退休金才五十元钱,准备用二十五元来看病剩下的买米。可是拿处方一划价竟然是七百多元钱。其悲伤之心情和喘鸣声,使我内心极度不安。我给该病人看了一下舌和脉,知到是典型的肾阳虚型哮喘。于是我在该病人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的肾经区揉了几下,很快病人就不喘了。然后我就在病人的穴位上画了记号,嘱咐回家自己治疗。病人没花一分钱,高高兴兴的走了。那么第二掌骨侧全息穴位是怎么一回事呢? 第二掌骨侧全息穴是山东大学张颖清教授发现的一组穴位,曾经有书籍出版。后来我用这些穴位进行了经络感传的实验,共计检测十六人,每人左右合计二十四条感传线。感传出现和与十二经脉的复合率高达95% 以上。下面是张教授和我试验结果的对照情况。 头--肺经; 颈--大肠经;上肢--心包经;肺心--心经;肝--肝经;胃--脾经;十二指肠--小肠;肾--肾经;腰--膀胱经;下腹--胃经;腿--胆经;足--三焦经。以上穴位在第二掌骨的桡侧,远端为头,近端为足。依照以上次序几乎等距离排列。压痛为有病;酸痛为虚,用揉摩补法;胀痛为实,用按压泻法治疗。该法简单实用,可单用,亦可与药物配合使用。常能立竿见影。
手的第二掌骨全息穴位图
生物全息理论为山东张颖清教授所创,其中手部全息穴位简便易记,取用方便,疗效肯定,且有一定的诊断意义。第二掌骨体挠侧从远心端的头穴到近心端的足穴依次排列12穴,第五掌骨尺侧从远心端的头穴到近心端的生殖穴依次排列8穴,可以拇指端或指甲向掌骨体按掐为主要手法治疗相应脏器的疾患。现分别介绍如下。
(1)头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小头挠侧。
主治头痛、牙痛、三叉神经痛、急性结膜炎及头面、眼、耳、鼻、口、牙、脑等部位疾病。
(2)颈肩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远端挠侧,头穴与上肢穴之间。
主治颈肩、甲状腺、咽喉、气管上段、食管上段等部位的疾病。
(3)上肢穴
定位位于第二掌骨体远心段桡侧,颈肩穴与心肺穴之间。
主治肩、上肢、肘、腕、手及食管中段的疾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