统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泼水节简介

合集下载

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

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一、教材简介本篇教材为统编语文二年级上册第一单元的教材,题目为《难忘的泼水节》。

本文是一篇记叙文,讲述了作者在泼水节上的一次有趣经历。

二、教学目标1. 知识目标1.了解泼水节这个中国的传统节日。

2.掌握一些新的汉字和词汇,如泼水、欢呼、睡意等。

3.掌握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如开头、中间和结尾。

4.理解作者的心情和感受。

2. 能力目标1.通过阅读学习,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鼓励他们自己创作。

3. 情感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传统节日的文化内涵,培养爱国情感。

2.通过阅读引导学生体验节日的快乐和活力。

三、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1.帮助学生了解泼水节这个传统节日。

2.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理解记叙文的基本结构。

3.感受作者的心情和感受,了解节日的快乐和活力。

2. 教学难点1.让学生能够通过泼水节的描述,感受到节日的文化内涵。

2.帮助学生扩展自己的词汇和句型,提高语言表达能力。

四、教学方法1.听读课法从听、说、读、写四个方面进行综合教学,贯穿整节课,能够有效地提高学生的语言综合运用能力。

2.情感教育法着重让学生通过阅读体验节日的快乐和活力,培养他们的爱国情感和文化自信心。

3.思维导图教学法通过思维导图的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和总结文章的重点内容,提高他们的阅读理解和语言表达能力。

五、教学步骤1.预习环节让学生先独立阅读本文,了解文中的大意和重点内容,并标出自己不认识的生字和词汇,以便后面进行重点讲解。

2.讲解环节(1) 泼水节的文化内涵通过图片、视频等多媒体手段让学生了解泼水节在中国的传统文化中的地位和意义,培养他们的文化自信心。

(2) 文章结构解析解析记叙文的基本结构,包括开头、中间和结尾,并结合文章的语言手法进行解读。

(3) 生字和词汇讲解针对学生预习中标出的生字和词汇进行重点讲解和操练,让学生能够熟练运用。

3.阅读理解与表达(1) 朗读文章要求学生轮流朗读本文,增强语感和语音语调的感受。

泼水节故事二年级上册

泼水节故事二年级上册

泼水节故事二年级上册
《泼水节的乐趣》
泼水节是老挝、泰国和柬埔寨等国家的传统节日,每年都吸引着无数游客前来参加。

在泼水节当天,人们会用各种方式来庆祝这个节日,其中最为有趣的就是泼水活动。

在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个叫做小明的男孩,他非常喜欢泼水节。

一天,他和家人一起去参加泼水节的活动。

小明穿着一件印有鲜艳颜色的衣服,脸上还涂满了彩妆,看起来非常开心。

一到活动现场,小明便拿起水枪,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玩起了泼水游戏。

他们用水枪向彼此疯狂地喷水,一边玩耍一边笑得合不拢嘴。

不一会儿,小明已经全身湿透了,但他对这样的场景却乐此不疲。

泼水节的乐趣还不仅于此,小明还参加了跳水比赛。

他和其他小朋友们一起跳进清澈见底的河里,畅快地游泳、嬉戏。

小明喜欢泼水节,不仅因为可以和朋友们一起玩耍,更因为可以感受到节日带来的快乐和忘我。

泼水节对小明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节日,他和家人朋友一起度过了一个愉快的假期。

他体验到了快乐,也学会了分享。

他期待着下一年泼水节的到来,因为在那一天,他将再次和朋友们一起玩耍,体验快乐的乐趣。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推荐3篇)

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推荐3篇)部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17难忘的泼水节说课稿【第1篇】一、说教材1.《难忘的泼水节》记叙的是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故事。

课文中洋溢着热情,在人们欢迎周总理的场面描写中,在周总理泼水的描写中,文章的结尾,更是表达了人们的激动、幸福和难忘,文中还配有一幅洋溢着热情的插图,以帮助学生更好地感受热烈的气氛。

2.重、难点重点:了解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难点: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地深厚感情。

3.课时安排:2课时二、说教学目标1.新课标提出: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

要重视学生在阅读过程中独特的情感体验,开始重视培养学生积极的、健康的阅读情趣。

由此,我确立了“情感和态度”目标: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幸福和快乐。

2.根据教材的知识结构特点和小学生好奇心强的特点,确立“知识和能力目标”:会认15个生字,会写8个生字,对周总理和人民心连心有一定的认识,对傣族人民的泼水节有初步的感受。

三、说学生情况二年级学生具有好奇、爱探索、易感染的心理特点,容易被新鲜的事物,活动的东西所吸引。

在教学这一课时,学生已经能说一段较完整的话,并能在教师创设的情境中体验、感受,达到情感的共鸣。

另外,学生掌握了不少的识字方法,而且自学识字能力很强。

通过课前的预习,多数已经解决识字问题,只个别学生个别字有障碍。

这都是学习本课的有利因素。

四、说教法、学法1.创设情境创设一个浓郁的情境,让学生主动融入阅读情境,感受语言的魅力,得到美的享受,情的熏陶。

正如叶圣陶先生所说“设身处地,激昂处还他个激昂,委婉处还他个委婉……美读得其法,作者胸有境,入境始于亲。

”在导入新课时,让学生观察插图,感受热烈的气氛与场景,对傣族泼水节的向往与兴趣。

从而有助于主动进入文本,从而体会到课文字里行间蕴含的情感,释放自己的情感。

b)朗读感悟《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517《难忘的泼水节》泼水节简介新人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517《难忘的泼水节》泼水节简介新人教版

二年级语文上册课文517《难忘的泼水节》泼水节简介新人教版英文:Water-SplashingFestival泼水节,亦称宋干节,4月13日——4月16日,已有700年的历史,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当日,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中国云南等地,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

这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新的一年带着美好的愿望再次出发。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续3至7天。

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守岁,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

那时是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闹。

"桑勘比迈",是傣语,意为傣历新年。

由于傣族群众在欢度新年佳节时,要举行别具特色的泼水活动,相互泼水祝福,因此其他民族便称这个节日为泼水节。

关于傣历新年(泼水节)的来历有一个伤感的民间故事,传说人间的气候本来由一位名叫捧玛乍的天神掌管。

他把一年分为旱季、雨季、冷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让一位名叫捧玛点达拉乍的天神掌管施行。

捧玛点达拉乍自以为神通广大,无视天规,为所欲为,乱行风雨,错放冷热,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苗枯死,人畜遭灾。

有位叫帕雅晚的青年,以四块木板做翅膀,飞上天庭找到天英达提拉诉说人间的灾难。

帕雅晚欲到最高一层天去朝拜天塔——塔金沙时,不慎撞在天门之上,一扇天门倒塌,将他压死在天庭门口。

帕雅晚死后,天王英达提拉开始用计惩处法术高明的捧玛点达拉乍。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材分析及相关素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材分析及相关素材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材分析及相关素材一、教材内容简析《难忘的泼水节》讲述的是1961年敬爱的周总理到西双版纳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故事。

文章字里行间洋溢着喜悦与热情,体现了周总理亲民、爱民、和人民心连心的情怀,也表达了人民对周总理的崇敬与爱戴。

课文文辞优美,感情真挚,共有8个自然段。

第一、二自然段写了1961年的泼水节是傣族人民最幸福、最难忘的日子,因为敬爱的周总理要和他们共度这个欢乐的节日;第三自然段写了傣族人民热烈欢迎周总理的盛况;第四至六自然段写了周总理身穿傣族服装,同傣族人民一起敲鼓跳舞,互相泼水祝福的热闹场面;第七、八自然段则直抒胸臆,连用两个感叹句,表达了1961年的泼水节令傣族人民永远难忘。

课文配有一幅插图,画面喜庆、祥和,人物栩栩如生。

图中周总理身穿傣族人民的服装,笑容满面地端着银碗,正在向人们泼水、祝福,周围的傣族人民载歌载舞,每个人的脸上都洋溢着幸福。

二、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目标1.认识"泼、族"等 15个生字,读准多音字"铺、盛",会写"忘、泼"等8 个字,会写"难忘、泼水节"等12个词语。

2.朗读课文。

练习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体会周总理和傣族人民心连心的深厚情意。

3.图文对照,积累描写周总理样子的句子,感受总理的平易近人。

【教学重点】朗读课文;用"象脚鼓"等词语描述周总理和傣族人民一起过泼水节的情景。

三、教学建议一、识字写字1.识字。

本课要求认识15个生字,教学时教师可根据生字特点,从读音、字形、字义方面分别给以重点指导。

读准字音∶"驶、盛、祝、寿"是翘舌音,"踩、族"是平舌音,"龙、容、康"是后鼻音,要在认读时提醒学生注意。

其中"盛"是多音字,认读时,可以出示两组词语引导学生据词定音∶茂盛、盛开、丰盛、盛大;盛饭、盛满等。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课件2篇9012

部编版二年级语文上册《难忘的泼水节》教学课件2篇9012

课文解析
KEWENJIEXI
课文解析
1、围绕课题中的“难忘”二字,整体朗读课文,思考、 体会:为什么傣族人民感到1961年的泼水节特别难忘?
因为周总理和傣族人民欢度一年一度的泼水节,所以这 个泼水节十分令人难忘。
2、在小组里读有关段落,并说说从所读语句中体会到 什么。选代表在全班展示读,说说感受,其他同学可参 与读或补充说感受。
课文导入
傣族是我国少数民族之一,主要生活在云 南热带、亚热带的坝子上,聚居在西双版 纳、德宏两个自治州和耿马、孟连及新平、 元江、景谷、双江、金平等自治县。傣族 有自己的历法和文献,民间文艺活动丰富 多彩,著名的孔雀舞和“赞哈”(歌手) 演唱民间叙事长诗、民歌,为傣族人民所 喜闻乐见。
学习目标
XUEXIMUBIAO
节,所以这个泼水节十分令人难忘。
课文详解
• 傣族人民欢迎周总理的方式是: 地上 (撒满花瓣) 江面 (一条条龙船) 天空 (一串串花炮)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
重点句子学习
周总理的外貌与动作描写: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的头巾 ,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 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课文讲解
周总理身穿对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 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他接过一只 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 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 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 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 跳哇,是那么开心! 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 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

二年级泼水节课文

二年级泼水节课文

二年级泼水节课文
《二年级泼水节》
春日阳光明媚,校园里欢声笑语不绝于耳。

在这个特殊的日子里,二年级的小朋友们迫不及待地迎来了他们自己的泼水节。

在老师的带领下,小朋友们拿起水枪、水盆,纷纷涌向操场。

一场热闹的水仗开始了,欢乐的笑声仿佛融化了整个校园。

小朋友们互相泼水,笑得合不拢嘴。

其中有的小朋友手拿水枪,一边躲闪着,一边瞄准目标,放出稚嫩的水枪子弹;有的小朋友则手持水盆,大盆小盆,洒水又狠又快,玩得不亦乐乎。

泼水节,不仅是孩子们尽情玩耍的时刻,更是展现友谊和团结的好时机。

小朋友们有的搭起手臂,一同向前冲锋,有的则互相帮助,玩得不拢眼。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感受到了友善与帮助的力量,也加深了彼此之间的友谊。

泼水节也让小朋友们得到了释放自己天性的机会,在玩耍中尽情释放童真天性,感受到快乐。

在这里,他们忘却了学习的压力和规矩,尽情享受着属于他们的欢乐时光。

泼水节在快乐和欢笑中结束了,小朋友们脸上满是幸福的笑容,回忆着刚才的欢乐时光。

这个特殊的日子,给孩子们带来了快乐和美好的记忆。

也让他们感受到了友情和团结的意义。

二年级的泼水节,将成为每个小朋友成长过程中美好的记忆,
也将激励他们在未来的日子里,像泼水节一样,勇敢、快乐、友爱。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

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及教案【篇一】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课文原文火红火红的凤凰花开了,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1961年的泼水节,傣族人民特别高兴,因为敬爱的周恩来总理和他们一起过泼水节。

那天早晨,人们敲起象脚鼓,从四面八方赶来了。

为了欢迎周总理,人们在地上撒满了凤凰花的花瓣,好像铺上了鲜红的地毯。

一条条龙船驶过江面,一串串花炮升上天空。

人们欢呼着:“周总理来了!”周总理身穿襟白褂,咖啡色长裤,头上包着一条水红色头巾,笑容满面地来到人群中。

他接过一只象脚鼓,敲着欢乐的鼓点,踩着凤凰花铺成的“地毯”,同傣族人民一起跳舞。

开始泼水了。

周总理一手端着盛满清水的银碗,一手拿着柏树枝蘸了水,向人们泼洒,为人们祝福。

傣族人民一边欢呼,一边向周总理泼水,祝福他健康长寿。

清清的水,泼呀,洒呀!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笑哇,跳哇,是那么开心!多么幸福哇,1961年的泼水节!多么令人难忘啊,1961年的泼水节!____________________本文选自人民教育出版社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小学语文实验教科书。

【篇二】部编版二年级上册语文第17课《难忘的泼水节》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地拼读“我会认”中的生字,并能组词。

从“我会认”的生字中自由挑选2—3个生字组词并能说一句话。

2、给“我会写”的生字找朋友,尽量区分一些同音字,以免学生混淆。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图文结合,体会傣族人民和周总理一起过泼水节的快乐和幸福,感悟周总理和傣族人民的深情厚谊。

教学重点:通过朗读,体会揣摩人物内心的情感。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突出主题,点明重点。

(2分钟)今天,老师要和同学们一起分享一个充满温情的、感人的小故事。

让我们一起说出故事的名字,生齐读课题。

(指导生读出温情的语气来)什么是泼水节呢?出示图片,师进行解说:当火红的凤凰花开放的时候,傣族人民一年一度的泼水节又到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泼水节简介
英文:Water-SplashingFestival
泼水节,亦称宋干节,4月13日——4月16日,已有700年的历史,是傣族、德昂族最盛大的传统节日。

当日,泰国、老挝、缅甸、柬埔寨等国以及中国云南等地,人们清早起来便沐浴礼佛,之后便开始连续几日的庆祝活动。

这期间,大家用纯净的清水相互泼洒,祈求洗去过去一年的不顺,新的一年带着美好的愿望再次出发。

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也是云南少数民族节日中影响面最大,参加人数最多的节日。

泼水节是傣族的新年,一般持续3至7天。

第一天傣语叫“麦日”,与农历的除夕相似;第二天傣语叫“恼日”(空日);第三天是新年,叫“叭网玛”,意为守岁,人们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泼水节另一项引人注目的活动是划龙舟,跳象脚鼓舞和孔雀舞。

那时是傣族新年的第三天,傣语称之为“麦帕雅晚玛”,节日的气氛达到了高潮。

穿着节日盛装的群众欢聚在澜沧江畔、瑞丽江边,观看龙舟竞渡。

泼水节的活动内容丰富,其它的还有放高升、斗鸡、跳孔雀舞等,人们身着盛装,喜气洋洋,场面极为热闹。

"桑勘比迈",是傣语,意为傣历新年。

由于傣族群众在欢度新年佳节时,要举行别具特色的泼水活动,相互泼水祝福,因此其他民族便称这个节日为泼水节。

关于傣历新年(泼水节)的来历有一个伤感的民间故事,传说人间的气候本来由一位名叫捧玛乍的天神掌管。

他把一年分为旱季、雨季、冷季,为人间规定了农时,让一位名叫捧玛点达拉乍的天神掌管施行。

捧玛点达拉乍自以为神通广大,无视天规,为所欲为,乱行风雨,错放冷热,弄得人间雨旱失调,冷热不分,苗枯死,人畜遭灾。

有位叫帕雅晚的青年,以四块木板做翅膀,飞上天庭找到天英达提拉诉说人间的灾难。

帕雅晚欲到最高一层天去朝拜天塔——塔金沙时,不慎撞在天门之上,一扇天门倒塌,将他压死在天庭门口。

帕雅晚死后,天王英达提拉开始用计惩处法术高明的捧玛点达拉乍。

他变成一位英俊小伙子,扮装去找捧玛点达拉乍的七个女儿谈情。

七位美丽的妙龄女郎同时爱上了他。

姑娘们从小伙子的嘴里了解到自己的父亲降灾人间之事以后,既惋惜又痛恨。

七位善良的姑娘为使人间免除灾难,决心大义灭亲。

她们想尽办法探明了父亲的生死秘诀。

在捧玛点达拉乍酩酊大醉之时,剪下他的一束头发,制作一张“弓赛宰”(心弦弓),
毅然割下了为非作歹的捧玛点达拉乍的头颅抱在怀中,不时轮换,互用清水泼洒冲洗污秽,洗去遗臭。

据说这就是人们在新年期间,相互泼水祝福的来历。

傣历新年佳节,多数在傣历的六月下旬,少数年份在七月初,传统的过节时间,一般是3天(有时为4天)。

第一天称为“麦”相当于阴历的除夕,各户要打扫卫生,准备过年的食物用品,吃年饭。

第二天称为“脑”,是个多余的日子,不计算在旧年内,也不计算在新年内,称为空日,传说这天就是捧玛点达拉乍头颅腐烂之日。

这天通常要举行泼水活动,纪念为民除害的天女,以圣洁之水消灾免难,互祝平安幸福。

第三天叫“麦帕雅晚玛”,据说就是帕雅晚的英灵带着新历返回人间之日,人们习惯将这一天称为日子之王来临。

按照古俗,这天要“赶摆”,放高升,歌舞,划龙船等庆祝新年的来临。

傣历新年(泼水节),是傣族最隆重的节日。

节日来临之前,家家要缝新衣,买新伞,备办节日盛装。

每个村寨都要制作高升、礼花、装饰龙舟,开展划船训练,青年人还要排练节目,作歌舞表演。

节日来临,要杀猪宰牛做年糕,准备丰盛的年饭,宴请亲朋好友。

傣历新年又称泼水节,庆祝活动长达三至七天。

第一天叫“网霉”(死的意思)。

人们认为这天不吉利,因此不洗头、不理发、不干活。

大家去赶摆、赛龙船、放高升。

第二天叫“网脑”(臭的意思)这天被认为不干净,要沐浴、洗头、理发、更衣、洗佛像和佛塔,晚上举行赶摆,放烟火,放孔明灯,把一年中的疾病、灾难和脏东西统统送掉,干干净净进入新的一年。

这两天在傣历里,认为是“空日子”不称在旧年,也不算入新年。

第三天是新年元旦,叫“叭网玛”(意为神灵,也是岁首之意)。

傣家人把这一天视为最美好、最吉祥的日子。

是泼水节的高潮。

要进行堆沙、赕佛、泼水、放高升、丢包、跳“依拉贺”舞、拜年等活动。

傣家人在泼水节,喜欢排成队伍,敲着芒锣,擂起象脚鼓,集体跳起“依拉贺”舞,挨家挨户去拜年,祝贺新年愉快,万事如意。

“依拉贺”,是一种边舞边歌的唱词。

具有傣家人浓厚的生活气息和丰富的情感,在“拜年”、“泼水”、“赛龙船”、“放高升”时演唱,十分有趣。

如:“拜年”词:“攀枝花,红艳艳,桑开傣(新年贺新),已来到。

帕萨傣(傣族),尽开颜,糯米酒,蜜样甜,共举杯,贺新年,依拉贺,依拉贺,水水水!”泼水词:“澜沧江,黎明城,各族人,似穿
梭。

深情人,心中出,似洁泉,如甘露。

银水花,在飞舞,一个个,湿漉漉。

透进心,是祝福,笑脸盘,是花朵。

依拉贺,依拉贺,水水水!”赛龙船词:“铜芒响,齐举桨,团结紧,有力量。

象蛟龙,譬波浪,昂起首,使劲划,帕萨傣,赛龙船,依传统,争上游。

依拉贺,依拉贺,水水水!”放高升词:“做高升,放高升。

学科学,练本领。

火一点,黑烟喷,似利箭,冲入去。

祝来年,好光景,愿五谷,又丰登。

依拉贺,依拉贺,水水水。

泼水节在傣历六、七月,这天清晨,男女老少就穿上节日盛装,挑着清水,先到佛寺赕佛、浴佛,然后就开始互相泼水,互祝吉祥、幸福、健康。

人们一边翩翩起舞,一边呼喊,鼓锣之声响彻云霄,祝福的水花到处飞溅,场面真是十分壮观。

泼水节期间,傣族青年喜欢到林间空地做丢包游戏。

花包用漂亮的花布做成,内装棉纸、棉籽等,四角和中心缀以五条花穗,是爱情的信物,青年男女通过丢包、接包,互相结识。

等姑娘有意识地让小伙子接不着输了以后,小伙子便将准备好的礼物送给姑娘,双双离开众人到僻静处谈情说爱去了。

泼水节期间还要进行划龙舟比赛,比赛在澜沧江上举行。

一组组披红挂绿的龙舟在“堂堂堂”的锣声中和“嗨嗨嗨”的呼喊和哨子声中,劈波斩浪,奋勇向前,把成千上万的中外游客吸引到澜沧江边,为节日增添了许多紧张和欢乐的气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