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语文教案)七月的天山课文

合集下载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

四年级下册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1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1.2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七月天山的喜爱之情。

1.3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过程与方法:2.1学会通过观察、想象、体验来描绘自然景观。

2.2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分享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3.1激发学生对自然美景的热爱之情。

3.2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生活态度。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1.1理解课文内容,感受作者对七月天山的喜爱之情。

1.2学习课文中的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2.教学难点:2.1理解课文中的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

2.2学会通过观察、想象、体验来描绘自然景观。

三、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1教师出示天山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并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地方吗?这就是我国美丽的天山。

1.2教师简要介绍天山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引发学生对七月天山的兴趣。

2.朗读课文2.1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理解课文内容。

2.2教师指导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的把握。

3.理解课文内容3.1教师提问:课文描绘了七月天山的哪些景物?它们各有什么特点?4.学习生字词4.1教师出示生字词,学生朗读并认读。

4.2教师解释生字词的意思,引导学生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5.分析课文修辞手法5.1教师提问:课文中有哪些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它们起到了什么作用?6.情境体验6.1教师出示天山风景图片,引导学生想象自己身临其境,描绘出自己看到的景物。

6.2学生分享自己的描绘,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7.1教师提问:通过学习课文,你们对七月天山有什么样的感受?8.作业布置8.1请同学们回家后,结合课文内容,写一篇关于七月天山的短文。

8.2家长签字确认,督促孩子完成作业。

四、板书设计1.七月的天山1.1高山、雪峰、森林、草原、牧群1.2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朗读、理解、分析、体验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学生深入了解了七月天山的美景,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和美好。

小学四年级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

小学四年级语文七月的天山教案

七月的天山教案四年级语文教案内容简介:《七月的天山》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

本组课文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

本课教学宜放手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通过自读、品读、美读、想象,体会作者对祖国的热爱之情,同时感悟文章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教学目标1.认识8个生字。

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积累语言。

3.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夏天独特的美景,受到美的熏陶和情的感染。

课前准备制作介绍天山美景的多幅图片及相应文字的多媒体课件。

教学流程●一、课前感悟1、师:在上课之前,老师先送你们一份礼物,希望你们在欣赏这份礼物的时候仔细观察,用心感受。

请看大屏幕(课件出示)2、欣赏天山美景(图片配音乐:新疆好)●二、悟中体味师:课前,我们一起欣赏了美丽的天山风景图,你有什么感受?生1:美!师:一个简单的“美”字却概括出了天山的特点。

生2:我仿佛置身于天山之中。

师:用流畅的语言说出了自己的感受。

生3:真是美不胜收!师:你的词汇真丰富,不但理解了这个词语的意思,还学会了恰如其分地运用它,不简单。

……三、回顾单元训练重点1、寻找本单元课文的共同特点:师:同学们,时间过得可真快!我们第一单元的课文马上就要学完了,请同学们想一想,本单元的文章有一个共同的特点,是什么?生:本单元的课文都是写景的(以写景为主)师:这节课,就让我们一块儿来学习本单元的最后一篇写景的文章,它就是——七月的天山(板书,齐读课题)师:不知道同学们有没有注意到,我们中、高年级的语文教材有一个特点,那就是每个单元都有一个训练的重点,请同学们回顾一下,本单元的训练重点是什么?生:阅读下面的课文,与作者做一次愉快的旅行,去欣赏祖国的大好河山,去体会作者对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并体会作者是怎样用优美词句表达情意的。

小学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案

小学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案

小学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阅读课文,了解七月的天山的美丽景色。

2.培养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3.提高学生的朗读、默读和表达能力。

4.帮助学生掌握课文中的生字词。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对七月天山的热爱之情。

2.教学难点: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三、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新课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天山吗?知道天山有什么特点吗?2.今天,我们来学习一篇关于七月的天山的课文,感受一下那里的美丽景色。

二、自主学习1.请同学们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尽量读出美感。

2.边读边画出课文中的生字词,并查字典理解其意思。

三、课堂讲解1.请同学们谈谈自己对七月天山的印象。

2.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讲解课文内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让学生感受作者的表达技巧。

四、课堂讨论a.课文中的七月天山有哪些特点?b.你认为作者为什么会对七月的天山如此热爱?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

第二课时一、复习导入1.请同学们回忆一下上节课我们学习的课文《七月的天山》。

2.请一位同学简要复述课文内容。

二、深入分析a.课文中的天山与七月有什么关系?b.作者在文中描绘了哪些景色?这些景色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c.课文中的修辞手法有哪些?它们分别起到了什么作用?2.学生回答问题,教师点评。

三、课堂活动1.请同学们分组进行角色扮演,模拟课文中的场景,体验作者的情感。

2.各小组展示,其他同学点评。

2.请同学们结合自己的实际经历,写一篇关于家乡美景的作文,题目自拟。

四、课后作业1.抄写课文中的生字词,并组内互相检查。

2.家长签字确认,确保学生完成作业。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七月的天山》,让学生感受到了七月天山的美丽景色,培养了学生热爱自然、保护环境的意识。

在课堂讲解和讨论环节,学生积极参与,对课文内容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但在角色扮演环节,部分同学表现较为紧张,需要教师在课后多加关注和指导。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案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案

四年级七月的天山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缎、涧”等 8 个生字,会写“缎、俯”等 14 个字,正确读写“白缎、山涧”等词语。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山河的情感。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引导学生通过朗读,感受天山的美景,理解文中重点词句。

2、教学难点:体会作者按照一定顺序描写景物的方法,学习作者如何运用生动形象的语言描绘景物。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朗读法、讨论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在我国的西北边疆,有一条连绵数千里的大山脉,那就是天山。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就会立刻感到秋天般的凉爽。

今天,我们就跟随作者一同走进七月的天山,去领略那里的独特风光。

(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2、检查生字词的认读情况。

(出示生字词,指名读、齐读)3、默读课文,思考:课文主要写了七月天山的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三)精读课文,感悟美景1、学习第 1 自然段(1)指名读第 1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引导学生理解“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被远远地抛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这句话,感受天山的凉爽。

(3)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 1 自然段。

2、学习第 2 自然段(1)自由读第 2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写了哪些景物?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2)引导学生抓住“蓝天衬着高耸的巨大的雪峰,太阳下,雪峰间的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花。

”这句话,体会雪峰的高、大、美。

(3)让学生找出描写雪水的句子,感受雪水的清凉、欢快。

(4)指导学生朗读第 2 自然段,读出雪峰的美和雪水的欢快。

3、学习第 3 自然段(1)指名读第 3 自然段,思考: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什么?(2)引导学生理解“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开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5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5篇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5篇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1教材内容分析:《七月的天山》是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册第一组的一篇略读课文,还是一篇写景物的记叙文。

课文记叙了作者七月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美丽的自然风光,表达了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和热爱之情。

本组课文描写祖国的大好河山,多姿多彩。

本课教学适宜扶放结合,让学生自主阅读,自读自悟。

通过自读、品读、美读、想象,体会作者对天山美景的热爱之情,同时感悟文章优美词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

课文的写作思路是:先总述七月的天山是游人最理想的地方;接着分述了作者骑马上天山所看到的雪峰、溪流、原始森林和遍地的野花的奇异美景;最后作者抒发了对天山美景的赞美之情。

教学目标:1.会认“缎、涧”等8个生字,正确读记词语。

2.能正确地、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了那些景物,它们有什特点?3.能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意思,感受优美词句并积累。

4.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5.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教学重点、难点: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能从作者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感受到美的`熏陶。

教学课时:一课时课前准备:1.布置学生做课前预习.2.分配好上课学生的任务.教学过程:一、师谈话导入课1.江南的山水、溶洞真是奇妙无比,引人入胜。

北国的天山又是一番怎样的景象呢?那就让我们随同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去游一游吧!2.板书课题《七月的天山》,齐读课题。

二、检查预习,整体感知1.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作者笔下的天山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2.再读课文,检查生字认读。

用大屏幕出示字词,指名认读。

3.默读课文,课文是按照什么顺序写的?在文中找出有关地点变换的句子。

4.课文主要描写的哪些景物?三、合作探究,披文入情1.分配学习任务第一组学习骑马上天山第二组学习天山途中第三组学习天山深处2.小组交流、汇报出示:七月,骑马上天山,“我”——第一小组可以根据课文内容回答。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下册:《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篇一教材简析:天山,我心中一片纯洁的净土,多么令人心驰神往。

冰山、雪峰、溪流、野花、羊群和牧羊女,饮马溪边,策马奔腾,大气而不乏精致,粗犷而不失娴静,好一派奇异的北国风光。

《七月的天山》选自《天山景物记》,作者碧野。

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塔里木盆地和准噶尔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天山终年积雪,盛夏,戈壁滩上虽然炎暑逼人,但一进入天山,便凉爽宜人,则是另一番天地了。

作者用抒情的笔调,浓墨重彩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这里的夏天有着秋天般的凉爽,春天般的魅力。

作者正是抓住了天山的地方特色,写出了独具丰韵的天山之夏。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时搜集处理信息、认识世界、获得审美体验的重要途径。

月底教学使学生、教师、文本之间对话的过程。

”“师生共同品读”是学生、教师、文本之间深层次对话的形式之一。

《七月的天山》一文的作者用抒情的笔调为我们描绘了天山夏天的奇异风光。

学习这篇课文,首先应让学生自主去“品读”,通过读,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理解和体验,在读中有所感悟的思考,受到情感熏陶,获得思想启迪,享受审美乐趣。

其次,在各自“品读”中,让师生之间展开自由的对话,通过对话,来互相启发,相互感染,共同提升对文本的理解。

教学目标:1、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能说出天山景物的特点。

3、从课文的字里行间感受天山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重点难点:通过有感情地朗读,感受天山之夏的美景,从中受到美的熏陶。

教具准备:1、天山风景的图片,《天山景物记》序的音像材料。

2、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先做一个思维小游戏,(板书:新疆)齐读,看到这个词,你想到了什么?其实,就在同学们的联想和交流中,我们已经初步感受到了一种独特的西北风情,并且多少有些向往,是吗?我也一样,一说起山,我就会想起这样一座山,板书“天山”,自然,我就会想起一位著名的作家——碧野,他写了一篇非常有名的散文——《天山景物记》文章一开头,作者这样写道:(播放录像)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理清层次1、在我们这儿,七月是最炎热的夏季,不知道天山怎么样。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七月的天山》教学设计
教学设计:《七月的天山》
一、教学目标:
1.让学生理解和掌握《七月的天山》这首诗的主题和意境。

2.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欣赏能力,培养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3.培养学生的想象和创造力,让他们通过诗歌感受大自然的美丽。

二、教学内容:
三、教学过程:
1.预习导入
教师可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天山的风景,引导学生思考并讨论:你们对天山有什么了解?你们对夏季的天山有什么想象?这样可以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兴趣。

2.导读诗歌
教师朗读《七月的天山》这首诗,让学生听一遍,然后再由学生自己朗读一遍。

教师可以指导学生注意诗中的意象和表达方式,帮助学生理解诗歌内容。

3.分段解读
4.赏析诗歌
5.创作活动
让学生分组进行创作活动,让他们想象自己是在天山的夏季,通过诗
歌表达自己对大自然的感受和想法。

鼓励学生发挥想象力和创造力,写出
自己的《夏日天山》。

6.总结评价
教师可以对学生的作品进行评价和总结,指导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之
处并加以改进。

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感悟和体会,互相交流和学习。

四、教学手段:
1.讲课
2.朗读
3.分组讨论
4.创作活动
5.总结评价
五、教学评价: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让学生了解并感受到《七月的天山》这首诗的魅力,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表达和欣赏能力,培养了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同时,通过创作活动,激发了学生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大自然的美丽。

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语文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语文教案

人教新课标版四年级下册《七月的天山》语文教案一、教材分析《七月的天山》节选自碧野的游记作品《天山景物记》,是一篇写景记叙文。

全文结构清晰,按照刚进天山、天山里面、天山深处的写作顺序,把天山充满异彩的景物渐渐展现在读者的面前。

课文第1自然段是全文的总述。

写了七月间游人最理想的去处是骑马上天山。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反衬了此时天山的凉爽。

“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是这一段的重点,也是全文的总起。

随着地点的转换,景物发生着变化。

在山脚下,仰望高耸的雪峰,近距离欣赏雪水清流;在山腰,走进密密的塔松之中,感受青松日影里独特风采;在天山深处是广阔的花海,野花缤纷、绵延、耀眼、绚烂,给人以最美的享受。

让人不由自主地发出赞叹:天山美,七月的天山更美,不是春天胜春天。

本文在语言上也很有特色,较多地运用了比喻、对仗、排比、拟人等修辞手段,且多是长句子,使语言显得生动形象、诗意盎然,读来琅琅上口,富有节奏感,可以抓住主要的长句子,让学生在反复读议的基础上背诵积累下来。

二、教学要求1.认识8个生字新词,能借助字典和联系上下文,读懂词句的意思,积累佳句。

2.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

3.学习抓住景物特点,按照一定的表达顺序写景状物的方法。

4.培养学生热爱祖国美丽富饶的大好河山的感情。

三、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如何按照一定的顺序把材料组织得井井有条;2.体会并学习使用绚丽多彩的语言风格。

四、课前准备查找有关天山的资料五、课时安排:1课时学情分析教学基本程序第一课时一、导入激情“明月出天山,苍茫云海间。

”“地脉至此断,天山已包天。

日月何处栖,总挂青松巅。

”“苍苍浮紫气,天山真雄伟。

陵谷分阴阳,不假皴擦美。

初阳照积雪,色如胭脂水。

”同学们,你们知道这些瑰丽的诗句都是描写哪个地方的景色的吗?(天山)是呀,“天山”令人神往,今天学习一篇著名作家碧野描写的有关天山的美文,让我们随同《七月的天山》的作者碧野一同走进天山里去看一看、游一游吧!二、资料交流读课题,学生利用资料介绍天山,教师演示课件。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七月的天山课文
四年级语文教案
[人教版课标本第八册课文]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远远地被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寒气,立刻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天山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

当这个时候,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那阳光透射到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在往里走,天山越来越优美,沿着白皑皑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桠,只漏下斑斑点点细碎的日影,骑马空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声,增添了密林的幽静。

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很少飞来,只偶然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但是这里有时也会遇上成群的野羊、草鹿、野牛和野骆驼。

如果说进到天山这里还像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

满山都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织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
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一伸手就可以捧到你心爱的大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冀教版第十一册课文]
朋友,你到过天山吗?天山是我国西北边疆的一条大山脉,连绵几千里,横亘准噶尔盆地和塔里木盆地之间,把广阔的新疆分为南北两半。

七月间,新疆的戈壁滩炎暑逼人,这时最理想的是骑马上天山。

进入天山,戈壁滩上的炎暑就被远远地撇在后边,迎面送来的雪山的寒气,会使你感到像秋天似的凉爽。

蓝天衬着高高矗立的巨大的雪峰。

在太阳下,几块白云在雪峰间投下云影,就像白缎上绣了几朵银灰色的暗花。

那融化的雪水,从高悬的山涧、从峭壁断崖上飞泻下来,像千百条闪耀的银链。

这飞泻下来的雪水,在山脚汇成冲激的溪流,浪花往上抛,形成千万朵盛开的白莲。

可是,每到水势缓慢的洄水涡,却有鱼儿在跳跃。

饮马溪边,你坐在马鞍上就可以俯视到那阳光透射的清澈的水底,在五彩斑斓的水石间,鱼群闪闪的磷光映着雪水清流,给寂静的天山添上了无限的生机。

再往里走,天山越来越显得优美。

白皑皑的群峰的雪线以下,是蜿蜒无尽的翠绿的原始森林,密密的塔松像撑天的巨伞,重重叠叠的枝丫,只漏下斑斑点点的细碎的日影。

骑马穿行林中,只听见马蹄溅起漫流在岩石上的水的声音,增添
了密林的幽静。

在这林海深处,连鸟雀也很少飞来,只偶尔能听到远处的几声鸟鸣。

如果说进到天山像是秋天,那么,再往里走就像是春天了。

山色逐渐变得柔嫩,山形也逐渐变得柔和了,很有一伸手就可以触到嫩脂似的感觉。

这里溪流缓慢,萦绕着每一个山脚,在轻轻荡漾着的溪流两岸,满是高过马头的野花,红、黄、蓝、白、紫,五彩缤纷,像织不完的丝锦那么绵延,像天边的彩霞那么耀眼,像高空的长虹那么绚烂。

这密密层层的成丈高的野花,花朵赛过八寸的玛瑙盘,花瓣儿赛过巴掌大。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也显得格外精神。

在马上你用不着离鞍,只要稍微伸一手,就可以捧到满怀你最心爱的大鲜花。

虽然天山这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