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教材《质量与密度》精品系列推荐1
2024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质量

第1节质量教材分析一、课标分析知道质量的含义。
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二、内容和地位分析本节课内容是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
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的概念,根据新的课程标准,初中阶段的学生对质量的概念理解的要求很浅,只要让学生认识到世界是由物质组成的,通过思考组成物体的物质多少,进而给出质量的初步解释,并让学生对质量的大小有感性的认识。
就内容安排而言,本节课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学习和使用托盘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因此,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今后授课的内容密切相关,是重要的基础性的一节。
本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有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学情分析学生对生活中的重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了解物体有量的不同。
但是容易把质量理解成物体的好坏。
除了感性的认识,学生经过半学期的学习,已经养成了动手操作的能力,但缺乏科学的实验探究心理,而且质量和重量容易混淆。
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数学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是抽象思维还不发达。
而且,现在的学生学习方法普遍有待改进,对基础知识不爱记忆,缺乏一定的探索研究问题的能力。
质量及天平是学生在生活中比较熟悉的,也是他们容易产生兴趣的原因。
教学中要注意培养学生对物理的兴趣,充分发挥多媒体展示、实验的作用,迎合他们好奇、好动、好强的心理特点,调动他们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教学目标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3.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核心素养通过使用天平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重点难点重点:1.质量的概念和单位。
2.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
难点:认识质量是物体的属性。
教学过程续表教师重点讲解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1.构造:先让学生观察天平,然后介绍底座、托盘架、托盘、标尺、平衡螺母、指针、分度盘、游码。
八年级物理上册 第六章 质量与密度 第1节 质量教案 (新版)新人教版-(新版)新人教版初中八年级上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第1节质量课题质量授课人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3.理解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知道物质的质量与物质的位置、形状、状态无关.过程与方法1.通过观察和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变化而变化的物理量.2.通过用天平测量常见的固体和液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重难点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难点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质质量、理解质量是物质本身的一种属性.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实验室用托盘天平、烧杯、小勺、白糖、剪刀、塑料瓶、学生身边的小物品(铅笔、橡皮)、水等.教学步骤师生活动设计意图情境导入“神舟六号”的成功发射标志着我国航天技术又迈上了一个新台阶,如图6-1-1是宇航员处于正在飞行的飞船内的情景,飞船处于完全失重状态则他们一起升空的宇航服的质量改变了吗?问题引入,激发兴趣.情境导入图6-1-1活动一:探究新知学点1:质量【引入】如果分析一下铁锤和铁钉这两个物体,你也许会发现,虽然它们都是由铁制成的,但它们各自的含铁量却不大相同.物理学中如何来表示这种区别呢?如果想知道它们到底含有多少铁,该怎样精确地测量呢?【自学指导】阅读教材P108“质量”相关内容,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问题1:什么是物体的质量?用什么符号表示?答: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作质量,用符号m表示.问题2:质量的单位有哪些?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是怎样的?答:质量的基本单位是千克,符号是kg;质量常用的单位还有吨(t)、克(g)、毫克(mg)等.它们之间的关系是1 t=103kg,1 g=10-3 kg,1 mg=10-3 g=10-6 kg.问题3:阅读教材P109小资料回答:新生儿、成人的质量分别大约是多少千克?苹果、一元硬币的质量分别大约是多少克?大头针、细菌的质量分别大约是多少毫克?大象、地球的质量分别大约是多少吨?答:新生儿、成人的质量分别是2~5 kg、40~×10-1kg=150 g、6×10-3 kg=6 g;大头针、细菌的质量分别大约是8×10-5 kg=8×10-2 g=80 mg、10-11kg=10-5 mg;大象、地球的质量分别大约是6×103 kg=6 t、6×1024 kg=6×1021 t.学点2:质量的测量通过自学体现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掌握.活动一:探究新知【议一议】生活中我们常用哪些工具测量物体的质量?答:生活中常用各种秤,例如台秤、体重计、案秤、电子秤、杆枰等(图6-2-1所示).【课件展示】各种秤台秤体重计案秤电子秤杆秤图6-1-2师:实验室经常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让我们先来了解天平的构造.【课件展示】托盘天平的构造(图6-1-3所示)图6-1-3教师介绍天平主要部分的作用: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水平平衡(指针指向分度盘中央或指针在分度盘中央两边摆动幅度相同).熟悉常用的测量工具,丰富学生课外知识.后,糖水的质量与水和白糖的总质量相等吗?实验说明了什么?生:塑料瓶在剪碎前后的质量不变;白糖溶于水后,糖水与水和白糖的总质量相等.师:通过大量的事实,我们可以证明,质量是物体本身一种属性,不随它的形状、物态和位置的改变而改变.活动二:运用举例类型一:质量例1.为了避免人体肩部受到伤害,专家建议人肩承受的书包总质量不要超过人体质量的15%,根据建议,你估计中学生肩部承受的书包总质量通常不要超过(B).A.9 t B.9 kg C.9 g D.9 mg【解析】中学生的质量一般不超过60 kg,所以中学生肩部承受的书包总质量通常不能超过60 kg×15%=9 kg.故选B.类型二:天平和质量的测量例2.小明用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他先把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再将游码调到“0”刻线处,发现指针停在如图6-1-4甲所示的位置,要使天平平衡,应将平衡螺母向左调,调好天平后,他进行了正确的操作,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6-1-4乙所示,矿石的质量为g.图6-1-4【解析】在用天平测量矿石的质量时,应将天平放在水平台面上,游码移至标尺左端的“0”刻度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水平.由图甲可知,分度盘上的指针偏右,说明天平左盘偏高,通过例题进一步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巩固所学,突破重点.。
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实验专题 2021-2022学年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质量与密度》实验专题经典十题1.小明使用天平测小石块的质量。
测量前,他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然后进行天平横梁平衡的调节。
调节完成后指针静止时的位置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
(1)请你指出小明调节天平横梁平衡的过程中遗漏的操作步骤:;(2)完成遗漏的操作步骤后,为了调节横梁平衡,他需向(选填“左”或“右”)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刻度线或在中央刻度线两侧等幅摆动;(3)调节横梁平衡后,小明将小石块放在左盘,在右盘中加减砝码并调节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直到横梁恢复平衡。
这时右盘中的砝码情况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则小石块的质量为g。
2.(1)小明同学在用天平测物体质量的实验中,首先取来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发现如图1所示情况。
他应采取的措施是;(2)天平调节平衡后,小明按图2所示的方法来称量物体的质量,小华立即对小明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
”小华所说的两个错误是:①,②。
(3)小明虚心地听取了小华的建议,重新进行操作。
在称量过程中,又出现了如图1所示的情况,他应该;(4)天平再次平衡后,所用砝码和游码位置如图3所示,那么小明所称量物体的质量是g。
3.洋洋同学在用天平测质量实验中。
(1)天平调节平衡后,洋洋按如图甲所示的方法来称量橡皮泥的质量,小江立即对洋洋说:“你操作时至少犯了两个错误。
”小江所说的两个错误是:①;②。
(2)改正错误后,洋洋测量橡皮泥质量的步骤如下:①调节平衡螺母,使天平横梁平衡;②将一张正方形纸片放在天平左边托盘上;③将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把游码归零;④将橡皮泥放在天平左盘中,向右盘中添加合适砝码,并移动游码,使天平横梁再次平衡。
洋洋测量步骤的正确排列顺序是(填序号)。
(3)洋洋还想用天平测出100g的水备用,他先用如图乙所示测出空烧杯的质量,接着需要向右盘中再添加g的砝码,然后往左盘烧杯中缓慢注水,当看到指针摆动如下列图所示状态时,再改用滴管加水至天平横梁恢复平衡。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质量和密度:第1节质量》

教学设计2024秋季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质量和密度:第1节质量》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学生能够理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随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科学思维:通过观察、比较不同物体的质量,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逻辑思维能力,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科学探究:经历使用天平测量物体质量的过程,体验科学探究的基本步骤和方法。
4.科学态度与责任: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以及爱护实验器材、遵守实验规则的责任意识。
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及其特性。
•天平的使用方法及物体质量的测量。
教学难点•理解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正确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处理测量中的误差。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质量概念的介绍、天平使用方法的演示视频)。
•实验器材(天平、砝码、不同形状和材质的物体如木块、铁块、水等)。
•学生实验手册(包含实验步骤、数据记录表等)。
教学方法•讲授法:介绍质量的概念及其特性。
•演示法:利用多媒体和实物展示天平的使用方法。
•实验法:组织学生进行分组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讨论法:引导学生讨论实验结果,加深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导入:展示不同形状、材质和大小的物体(如苹果、书本、铁块等),提问:“这些物体有什么不同?我们能用什么来量化它们的不同之处?”引导学生思考并引出质量的概念。
•设疑激趣:提问“如果我把一个苹果切成两半,它的质量会怎么变化?如果我把这块铁加热到通红,它的质量又会怎么变化?”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新课教学1.质量的概念•讲解定义:明确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特性说明:通过举例(如苹果切割、铁块加热)说明质量不随物体形状、状态、空间位置的改变而改变。
2.天平的使用•演示操作:利用多媒体或实物展示天平的结构、调平方法、称量步骤等。
•强调注意事项:如轻拿轻放、保持天平干燥、准确读取砝码和游码的值等。
《质量与密度》人教版1

专题训练(五) 密度的计算
6.某工程师为了减轻飞机的质量,将一钢制零件改成铝制零件, 使其质量减少了1.56 kg,则所需铝的质量为多少?(钢的密 度为7.9×103 kg/m3,铝的密度为2.7×103 kg/m3)
零件的体积一定,设零件体积为 V,由题意可知,m 钢-m 铝=1560 g,即 ρ 钢 V -ρ 铝 V=1560 g,代入数据得:(7.9-2.7) g/cm3×V=1560 g,解得 V=300 cm3; 则所需铝的质量为 m 铝=ρ 铝 V=2.7 g/cm3×300 cm3=810 g=0.81 kg。
水=ρ
水
V 球=1.0 g/cm3×10 cm3=10 g。
图ZT-5-2
专题训练(五) 密度的计算
8.一个容器盛满水时总质量为450 g,若将150 g小石子投入容器中, 溢出水后再称量,其总质量为550 g,问: (1)小石子的体积为多大? (2)小石子的密度为多大?
专题训练(五) 密度的计算
取 100 mL 的酒精即可。
(2)80 mL 酒精的质量:m′=ρV′=0.8 g/cm3×80 cm3=64 g,故用天平
量取 64 g 酒精即可。
专题训练(五) 密度的计算
2.如图ZT-5-1所示,体育课上用的实心球,质量为2 kg,体 积为1.25 dm3,这种实心球的平均密度是多少?它是纯铅的 吗?(ρ铅=11.3×103 kg/m3)
(二)质量相等 9.5 m3的冰熔化成水后,质量是多少?体积是多少?(ρ冰=
0.9×103 kg/m3)
冰熔化成水后,质量不变,m 水=m 冰=ρ 冰 V 冰=0.9×103 kg/m3×5 m3=4.5×103
kg;水的体积:V
水=ρm水水=1.40.×5×1013 03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 《密度》质量与密度PPT优秀课件

1.定义:数值上等于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
2.公式:ρ=m/V。 3.单位:1g/cm3=1×103kg/m3。
第十九页,共二十页。
谢谢观看
第二十页,共二十页。
第三页,共二十页。
教学内容
点我喔
01 情 景 引 入 02 互 动 新 授
03 巩 固 扩 展 04 课 堂 小 结
第四页,共二十页。
情景引入
同学们,在生活中,我们常用一些现象来区分不同的 物质,同学们先想想,我们都是通过什么方法来判断呢? 让我们开动脑筋,想一想!
例如:用味道来区分
酱油和醋。
第五页,共二十页。
叫做这种物质的密度.密度在数值上等于物质单位 体积的质量,用符号ρ表示。
第十页,共二十页。
互动新授
密度的定义式:
密度= 质量 体积
ρ
=
m V
(1)国际单位:千克每立方米(kg/m3, kg·m-3 )。 (2)常用单位:克每立方厘米(g/cm3 , g·cm-3 )。 (3)单位换算: 1 g/cm 3 =103 kg/m3 。
第十三页,共二十页。
互动新授 3.一些气体的密度(0℃ ,在标准大气压下)
物质名称 二氧化碳
密度
/(kg m3 )
1.98
物质名称 一氧化碳
密度 /(kg m3 )
1.25
氧
1.43
氦
0.18
空气
1.29
氢
0.09
第十四页,共二十页。
互动新授 通过观察三个表中的数据,能发现什么规律?
(1)一般:ρ固>ρ液>ρ气 。 (2)一些物质密度相同:如冰和蜡,酒精和煤油。 (3)同种物质物态不同密度可能不同:如冰和水。 (4)固体和液体密度用国际单位,数值都表示为“×103 ”的形 式,如ρ水=1.0×103 kg/m3 ;气体密度用国际单位,数值没有 “×103”,如ρ空气=1.29 kg/m3。
人教版初中物理《质量和密度》优质课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课前复习课堂复习《质量和密度》复习导学案1、记忆类知识:质量及单位、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密度的物理意义、定义、单位及换算关系。
2、实验类知识:密度概念的建构、测量固体、液体的密度3、计算类知识点:密度公式及变形式的应用。
4、经历建构知识体系的过程,了解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系统化、整体性认识。
1. 定义:质量是物体的一种 ,与物体的 、 、 所处的空间 变化无关.一、质量2. 国际主单位: 常用单位: 、 、单位换算关系:1t= Kg=g=mg3.测量工具:1. 定义:2. 定义式(测量式):二、密度3.单位: 国际:常用: 换算关系:1g/cm³= kg/m³ 铜的密度是8.9 × 10³kg/m³,它的物理意义是4. a.密度是物质的一种 ,同一物质密度的 大小与 、无关b. 每种物质都有一定的密度, 不同的物质 密度一般是 的反馈练习 11、在地球上质量为 0.05kg 的手表随宇航员到达月球,在月球上这块表的质量是 g ;一桶水结成冰以后,其质量将 ;一块球形的橡皮泥压扁后,其质量将 ;给铁块使其温度升高, 其质量将 。
(填“变大”、“变小”或“不变”)2、某物质的体积是 2cm 3,质量为 4g ,则该物质的密度为 g/cm 3,若将它截去一半,则剩余部分的密度为kg/m 3。
反馈练习 21.请将表格内容补充完整过程步骤 ①用天平称出石块的质量 m ;②向量筒内倒入适量的水,测出水的体积 V 1;③ 把石块用线拴好浸没在水中,记下体积 V 2;④将 m 、V 带入公式中,算出石块的密度ρ;⑤根据 V 1、V 2 算出石块的体积 V 。
正确的操作步骤排序是: 。
数据表格50g 5g0g 1 2 3 4 5m /gV 1/ml V 2/ml V /ml ρ/( g /c m 3)305020反馈练习 33. 小明想测量一杯食盐水的密度。
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质量和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

教学设计2024秋季八年级物理上册人教版《质量和密度:第4节密度与社会生活》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物理观念:理解密度知识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广泛应用,增强对物理与社会联系的认识。
2.科学思维:通过案例分析,培养学生运用密度知识分析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升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
3.科学态度与责任:激发学生对科学技术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价值的兴趣,培养关注社会、服务社会的责任感。
教学重点•理解密度在日常生活和社会生产中的具体应用实例。
•学会运用密度知识分析解决相关问题。
教学难点•如何将抽象的密度概念与具体的社会生活现象相联系。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密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资源•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材•多媒体课件(包含密度应用实例图片、视频)•实物展示(如不同材质的杯子、金银首饰等)•相关阅读材料(如密度与建筑、交通、环保等领域的联系)教学方法•讲授法:结合多媒体讲解密度在社会生活中的应用实例。
•案例分析法:通过具体案例分析,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进行分析。
•讨论交流法:小组讨论,分享各自对密度应用的见解,教师总结点评。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生活实例引入:展示两个外观相似的杯子(材质不同),让学生猜测哪个更重。
通过称重验证后,引导学生思考为何体积相同但重量不同,引出密度在材料选择中的重要性。
•视频导入:播放一段关于密度在航空航天、建筑等领域应用的视频,激发学生兴趣,引入新课主题。
新课教学1.密度与材料选择•讲解不同材料密度差异对产品质量、成本、性能的影响。
•实物展示:对比不同材质的杯子、金银首饰等,让学生直观感受密度差异。
2.密度与交通运输•分析飞机、汽车等交通工具采用轻质材料的原因,以及如何通过改变结构来优化密度分布以提高性能。
•利用多媒体展示相关图片或视频,加深学生理解。
3.密度与环境保护•讨论垃圾密度对垃圾分类、处理及回收的影响。
•介绍密度在污水处理、空气净化等领域的应用。
4.案例分析•选取一两个典型案例(如桥梁建设中的材料选择、新型环保材料的研发等),引导学生运用密度知识进行分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节 测量物质的密度
夯实基
础
1.实验室有下列四种量筒,要一次性较准确量出100 g密度为0.8×103
kg/m3的酒精,则选用的量筒的量程及分度值应为(
)
A.500 mL、10 mL
B.100 mL、2 mL
C.250 mL、5 mL
D.50 mL、2 mL
C
2.用量筒和水测小石块体积时,先在量筒内注入适量的
•
3.当然,文学毕竟是图像无法取代的 ,人类 文明的 传播方 式从图 像过渡 到文学 ,就是 因为文 字的抽 象描述 、概括 能力是 超越图 像的。 文字通 过语言 唤起人 脑中的 想象, 其魅力 在于建 构一个 内视形 象,这 种内视 审美是 文学独 有的, 语言艺 术独有 的。
•
4.文学独特的“味外之旨”、“韵外 之致” ,其丰 富性和 多重意 义,依 靠图像 是永远 无法接 近的。 图像的 直观性 正好切 断了这 种对文 字魅力 的省思 和想象 。
10.为了测量某种液体的密度,小明取了适量这种液体的样 品,进行了如图K6-3-5所示的三种方案的实验:
(1)实验前把游码放在零刻度处,发现 指针指在分度盘的左侧,要使横梁
平(填衡“,右应”将或平“衡左螺”母)向调节___._右_____
(2)实验记录数据:m1=30 g,m2=52
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为保证测量的准确性,正确的
操作顺序应为( )
A.①②③④⑤
B.③②④⑤①
C.⑤①③②④
D.③②⑤①④
B
6.在测量酱油的密度实验中有下列操作步骤,没有必要的是 ()
A.测C量烧杯和酱油的总质量
B.将一部分酱油倒入量筒中并读出示数 C.测量量筒和酱油的总质量 D.测量倒出酱油后烧杯和剩余酱油的质量
学的实验方案进行测量,实验误差可能小一些.
(4)如图K6-3-3所示是按小张同学的实验方案进行某次实验 的情况,请将实验的数据及测量结果填入表中.
烧杯和食 烧杯和剩 用油的总 余油的总 质量/g 质量/g
倒出油的 体积/cm3
油的密度 /(kg·m-3)
34.1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__
A.大于5 mL C.等于5 mL
B.小于5 mL A
D.无法确定范围
4.在测量液体密度的实验中,小明利用天平和量杯测量液体
和量杯的总质量m及液体的体积 V,得到几组数据并绘出如
图K6-3-1所示的m-V 图象,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量杯质量为 40 g B.40 cm3 的该液体质量为40 g
•
1.后现代社会以大众文化的兴起为特 征,而 大众文 化要求 文化的 大众消 费性质 ,图像 以强有 力的视 觉冲击 力成为 实现大 众消费 的主要 途径。
•
2.传统意义上的书籍,没有图像的填 充就被 边缘化 ,纯文 学也只 有借助 图像才 能走向 市场中 心、大 众视野 ,充斥 市场的 总是图 文并茂 的大众 读物, 这就形 成了当 下对文 学的消 费由读 字到读 图的转 变。
17.3 __
_2_0___
0_._8_4_×103
能力
提9升.如图K6-3-4所示,小明在使用天平测量苹果质量时,要先 把天平放在__水___平_桌面上,图中错误的操作是
____测__量__质__量___时__调__节__平.纠衡正螺错母误后,要是测量苹果密度还要
测量苹果的__体___积____.重新测量得到苹果的质量为220 g, 体积为275 cm3;则苹果的密度为___0_._8__g/cm3.
g,m3=52.8 g,m4=_____4_1_._4__(g如图 K6-3-6甲所示),V1=____2__0__m_L__(如
图K6-3-6乙所示),V2=10 mL,V3=19 mL,其中方案3液体密度大小为
___1_._2____g/cm3.
(3)分析比较上述三种实验方案, 你觉得比较合理的应该是 ________方_案_2________(填“方案 1”“方案2”或“方案3”).
B
C.该液体密度为 1.25 g/cm3
D.该液体密度为 2 g/cm3
5.测定石块的密度需要进行如下的实验操作:①将石块用
细线系好后放入量筒,慢慢没入水中并记下总的体积;②把
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螺母,使横梁平
衡;③把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④将石块放在天平左盘中,
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平衡;⑤在量筒中倒
8.下面是小李同学和小张同学设计的“测食用油密度”的实 验方案,请完善他们的方案,并回答问题: (1)小李同学的方案:用调节平衡的天平测出空烧杯的质量 m1,向烧杯内倒入适量食用油再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 m2,然后把烧杯内的食用油全部倒入量筒内,读出量筒内食 用油的体积为V1.其测得的食用油密度的表达式为 __________________.
ρ=m2-V1m1
(2)小张同学的方案:在烧杯内倒入适量的食用油,用调节
平衡的天平测出烧杯和食用油的总质量m3,然后将烧杯内部 分食用油倒入量筒,再测出烧杯和剩余食用油的总质量m4,
读为(3出_)_请量__你筒__对ρ内__上食_=_述用_m_两3油_-V_种2的 _m.实4体验积方V案2.其进测行得评的估食:用按油__密__度_小_的_张_表__达__式_同
水.“适量”的标准是( D )
A.看上去不多也不少 B.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会溢出 C.水面约在量筒中间 D.能淹没石块,且石块放入水中后水面不超过量程
3.用量筒量取溶液,视线与量筒内液体的凹液面最低处保持
水平,读数为20 mL;倒出部分液体后,俯视凹液面的最低
处,读数为15 mL.则该学生实际倒出的溶液体积( )
7.为测出石块的密度,某同学先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所加 砝码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K6-3-2甲所示,接着用量筒 和水测石块的体积,其过程如图K6-3-2乙所示.下列判断不
正确的是( D)
A.石块的质量是46.8 g B.石块的体积是18 cm3 C.石块的密度是2.6×103 kg/m3 D.若先用量筒测石块的体积,接着 用天平测石块的质量,会导致测得石块的密度偏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