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物理测密度的几种方法

合集下载

初中物理专项一密度的测量实验

初中物理专项一密度的测量实验

(4)在完成上述实验后,某同学想测量一个小蜡块的 密度(其密度小于水),他手中只有如下器材:一个量 筒、一个细钢针、一个小蜡块、适量的水。请你帮助 他设计实验,并填写实验步骤,用测量的物理量符号 表示结果。 ①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记下体积V1;
②___把__蜡__块__轻__轻__地__放__入__水__中__,__使__蜡__块__漂__浮__在__量__筒__内__的__ __水__面__上__,__记__下__水_面__到__达__的__刻__度__为__V_2__; ③___用__细__钢__针__将__蜡__块__下__压__,__使__其__浸__没__在__水__中__,__记__下__水__ __面__到__达__的__刻_度__V_3__;
4.(2017·锦州中考)在测盐水密度的实验中: (1)将装有适量盐水的杯子放在调好的天平左盘内, 测出杯子和盐水的总质量为116 g,然后将杯子中的 一部分盐水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则量筒中盐水 的体积为___4_6___cm3。
(2)将装有剩余盐水的杯子放在天平左盘内,右盘中 砝码的质量和游码在标尺上的位置如图乙所示时, 天平再一次平衡,则杯子及杯内剩余盐水的总质量为 ___6_2___g。 (3)根据上述实验数据计算出此盐水的密度为 _1_._1_7_×__1_0_3 __kg/m3(结果保留两位小数)。
专项一 密度的测量实验
【技法点拨】 常规方法测量密度
1.液体密度的测量:
2.固体密度的测量(体积较小的固体): (1)测质量:用天平测出物体的质量m。 (2)测体积。 ①形状规则的固体:用刻度尺测出长a、宽b、高h, 计算出它的体积V=abh; ②形状不规则的固体:
a.密度大于水且不易溶于水时,采用排水法测量体积,

初中物理多种方法测密度

初中物理多种方法测密度

测力计 力学实验专题——多种方法测密度一、测固体密度:原理——V m=ρ,须解决两个问题:解决质量用解决体积用 将解决质量和体积的方法组合后可测密度,下面以例题的形式介绍多种测量方法:1、常规法(1)仪器:天平(或测力计)+量筒+水(2)仪器:天平(或测力计)+量筒+水+大头针(或牙签)①物体的质量m ,②物体的体积V 。

①天平②测力计 ③量筒和水 gGm =漂浮: 排水浮gV F G ρ==排水Vm ρ=①刻度尺(物体形状规则)②量筒、水、(加)大头针 ③天平(测力计)、水 水排水排水物ρm V V ==④测力计、水(利用浮力) gF G g F V V 水拉水浮排物ρρ-===)(水物ρρ>)(水物ρρ<(3)仪器:天平(或测力计)+刻度尺(物体形状规则)用天平: 用测力计2、等体积法:仪器:天平(或测力计)+烧杯+水 解释:3、一漂一沉法:仪器:量筒+水 (以橡皮泥为例) 例一、例二、仪器:量筒+水+小烧杯表达式 正方体)(3am=ρ(长方体)abc m =ρ圆柱体)(Shm =ρ表达式 正方体)(3ga G =ρ(长方体)gabcG=ρ圆柱体)(gSh G =ρ)(水物ρρ>4、一漂一压法:仪器:量筒+水+大头针类似一漂一沉法5、单漂法:仪器:刻度尺+水(ρ物<ρ水且形状规则)6、双提法:仪器:测力计+水+容器总结1、测固体密度可以用天平或测力计很容易测出物质质量,还可以让其漂浮水面利用G=F浮=G排水计算其质量。

2、测体积可以用刻度尺(测长度再计算)、量筒和水(排水法)、测力计和水(浮力法)。

3、另类方法,利用杠杆平衡,通过比例得到密度。

综合性强,不易掌握。

4、最后利用Vm=ρ得出结果。

)(水物ρρ<)(水物ρρ>物浮GF=gg物物排水VVρρ=gg)(121shhhS物水ρρ=-6、演练:1、为了测定小块橡皮泥密度(密度大于水的密度)可选用的器材有: ①弹簧测力计②量筒③水④细线⑤烧杯, 请设计三种不同的方案2、如何只用天平(含砝码)、烧杯和水测出硬币的密度。

初中物理密度、浮力测量方法总结(通用版精华版)

初中物理密度、浮力测量方法总结(通用版精华版)

初中物理密度测量方法总汇一、 有天平,有量筒(常规方法)1. 固体:m 0V 1V 2表达式:2. 液体 1V 2 表达式:二、 有天平,无量筒(等体积替代法)1. 固体 m 0m 1m 2 表达式: 2. 液体01m 2 表达式:012m V V ρ=-12m m Vρ-=器材:石块、天平和砝码、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1) 先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石块的质量0m(2) 在量筒中装入适量的水,读取示数1V(3) 用细线系住石块,将其浸没在水中(密度小于液体密度的固体可采用针压法或坠物法),读取示数2V 器材:待测液体、量筒、烧杯、天平和砝码(1) 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待测液体,用调好的天平测量出烧杯和液体质量1m(2) 把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读取示数V (3) 用天平测得烧杯中剩余液体和烧杯的总质量2m 0120012m m m m m m m ρρ+-=+-水水m =仪器:石块、烧杯、天平和砝码、足够多的水、足够长的细线(1) 用调好的天平测出待测固体的质量0m(2) 将烧杯中盛满水,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水的质量1m (3) 用细线系住石块,使其浸没在烧杯中,待液体溢出后,用天平测得此时烧杯总质量2m 102010m m m m m m ρρ--=-水水m =仪器:烧杯、足够多的水,足够多的待测液体、天平和砝码 (1) 用调整好的天平测得空烧杯的质量为0m(2) 将烧杯装满水,用天平测得烧杯和水质量为1m (3) 将烧杯中的水倒掉,然后在烧杯中装满待测液体,测得此时烧杯和液体的质量为2m器材:天平、待测试管,足够多的水(1) 在量筒内装有适量的水,读取示数1V(2) 将试管开口向上放入量筒,使其漂浮在水面上,此时量筒示数2V(3) 使试管沉底,没入水中,读取量筒示数3V器材:水槽、烧杯、量筒、足够多的水和细线、石块、笔或橡皮筋 (1) 用细线系住石块,将其放入烧杯内,然后烧杯放入盛有水的水槽内,用笔在烧杯上标记出液面(2) 取出塑料盒内的固体,往里缓慢倒入水,直到量筒内液面达到标记的高度(3) 将烧杯内水倒入量筒内,读取示数为1V(4) 在量筒内装有适量的水,示数为2V ,然后通过细线将固体放入液体内,测得此时示数为3V 器材:量筒、足够的水、待测液体、密度较小的固体(1) 量筒内装有体积为1V 的水(2) 将一密度较小的固体放入水中,测得体积为2V (3) 在量筒内装入适量的液体,测得体积为3V (4) 再将固体放入该液体内,测得体积为4V 三、 有量筒,无天平1. 固体a 、一漂一沉法 V1V 2V3表达式: b 、(曹冲称象法)123 表达式:c 、 V 2V 3 公式: 3. 液体a 、等浮力法1234 公式:212131V V V V V V ρρρ--=-水水m=()2131V V V V ρρ-=-水43212143V V V V V V V V ρρρρ---=-液水水g()=g()132V V V ρρ=-水器材:量筒、待测固体、足够的水和细线、木块或塑料盒(1) 将一木块放入盛有水的量筒内,测得体积为1V(2) 将待测固体放在木块上,测得量筒示数为2V(3) 然后通过细线将固体也放入量筒内,此时量筒示数为3Vb、(曹冲称象法)12表达式:四、只有弹簧测力计1.固体(双提法)GF表达式:2.液体(三提法)GF1F2表达式:五、只有刻度尺1.土密度计法表达式:21VVρρ=水ρρρ=水排水GgV=G-F,G-F0120201F Fρρρρ=++=水排液排液水G gV=gVG-FG-F1212h hh hρρρρ-∆=-∆水液液水gh=gh器材:小烧杯、水槽、量筒、待测液体、足够的水(1)在小烧杯中倒入适量的水,然后将小烧杯放入一个水槽内,标记出液面高度(2)将小烧杯中的水倒入量筒内测得体积为1V(3)将小烧杯放在大烧杯内,将待测液体缓慢的倒入小烧杯内,直到水槽内液面上升到标记处(4)将小烧杯内的待测液体倒入量筒内测得体积为2V器材:弹簧测力计、烧杯、足够的水和细线、石块(1)用细线系住石块,用调整好的弹簧测力计测得石块的重力G(2)用弹簧测力计悬挂着固体,将其完全浸没在盛有水的烧杯内,此时示数为F器材:刻度尺,烧杯、足够的水和待测液体、粗细均匀的塑料棒或木棒,足够的金属丝(1) 取粗细均匀的木棒,用刻度尺测量其长度h ,底部缠上足够的金属丝(2) 烧杯中装入足够多的水,将木棒放入烧杯内竖直漂浮,用刻度尺测量露出水面的高度1h ∆(3) 倒掉烧杯中的水,装入足够多的待测液体,将木棒放入烧杯内,使其竖直漂浮,用刻度尺测量露出液面的高度2h ∆2. 等压强法h 2表达式:器材:玻璃管、橡皮膜和细线、烧杯、足够多的水和待测液体、刻度尺 (1) 使用刻度尺测出试管的长度h ,通过细线用橡皮膜将玻璃管一端密封住 (2) 玻璃管内部装有适量的待测液体,用刻度尺测量液面高度为1h ,缓慢浸入盛有水的烧杯内,直至橡皮膜水平(3) 测得玻璃管露出水面的高度h ∆ 11)h h h h ρρρρ-∆=-水液液水gh =g(h一、 测固体密度基本原理:ρ=m/V1. 常规法: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细绳步骤:1)、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m ;2)、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 1,3)、用细绳系住金属块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体积为V 2。

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

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

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固体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固体物质的质量,通常用来描述物质的紧密程度。

测量固体密度是物理学和化学实验中常见的实验内容,下面将介绍几种常用的测量固体密度的方法。

第一种方法是通过测量物体的质量和体积来计算密度。

首先,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然后使用尺子或者其他测量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度、宽度和高度,再将这些数值代入密度的计算公式中,即可得到物体的密度。

这种方法简单直接,适用于各种形状的固体物体。

第二种方法是通过浮力法来测量固体密度。

将待测固体悬挂在弹簧测力计上,记录下物体在空气中的重量,然后将其浸入水中,记录下物体完全浸没时的重量。

根据浮力的原理,可以通过比较物体在空气中和水中的重量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密度较小的固体物体。

第三种方法是通过比重瓶法来测量固体密度。

首先,用比重瓶装满水,并记录下水的质量和比重瓶的质量。

然后将待测固体放入比重瓶中,再次记录下水的质量和比重瓶的质量。

根据比重瓶法的原理,可以通过比较加入固体后的水的质量和比重瓶的质量来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密度较大的固体物体。

第四种方法是通过气体比重法来测量固体密度。

首先,用气体比重瓶装满气体,并记录下气体的质量和气体比重瓶的质量。

然后将待测固体放入气体比重瓶中,再次记录下气体的质量和气体比重瓶的质量。

根据气体比重法的原理,可以通过比较加入固体后的气体的质量和气体比重瓶的质量来计算出固体的密度。

这种方法适用于密度较小的固体物体。

通过以上介绍的几种方法,我们可以选择合适的方法来测量固体的密度。

在实际操作中,我们需要根据待测固体的特点和实验条件来选择合适的方法,以确保测量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希望以上内容对大家有所帮助,谢谢阅读。

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汇总

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汇总

固体密度的测量方法汇总钢城实验学校 闫晓丽物理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在初中物理的学习中,密度的测量贯穿整个力学内容,测量的方法涉及到质量、密度、浮力、压强、机械等知识,然而在教学教材中只简单的介绍了利用测质量、体积从而计算密度的间接测量方法,其实还有很多的方法。

本论文,正是要较全面的搜索、概括、归纳固体密度的各种测量方法。

(一)v m 法:1.基本法原理:ρ=m/V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细绳步骤:1)、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m ;2)、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 1,3)、用细绳系住金属块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体积为V 2。

表达式:)(12v v m -=ρ 测固体体积方法如下:① 不溶于水 密度比水大 排水法测体积例题:(2010年重庆物理中考试题)17.五一节,教物理的晓丽老师在解放碑百货店买了一个金灿灿的实心饰品,同学们特别想知道这个饰品是否是纯金的(ρ金=19.3×103kg/m 3)。

他们选用托盘天平、量筒、细线、烧杯和水等,进行了如下的实验操作:A.把托盘天平放在水平桌面上;B.把游码放在标尺的零刻度线处,调节横梁上的平衡螺母,使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C.将饰品用细线系好后慢慢地放入量筒中,并记下水和饰品的总体积D.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并记下水的体积;E.将饰品放在左盘中,在右盘中增减砝码并移动游码直至横梁在水平位置平衡。

请你帮组同学们回答下面五个问题:(1)正确的实验操作顺序是:A、B (余下步骤请用字母序号填出);(2)在调节平衡螺母时,发现指针偏向分度盘的左侧,如图16甲所示。

此时应将平衡螺母向端调节(选填“左或右”),直到指着指向分度盘的中央。

(3)用调好的天平称量饰品的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右盘中砝码的质量和游码的位置如图16乙所示,则饰品的质量是g;用细线拴好饰品放入装有适量水的量筒中,如图16丙所示,则饰品的体积是cm3;(4)通过计算可知饰品的密度为g/cm3,由此可以确定饰品不是纯金的;(5)适量的水”的含义是。

中考物理常见题型—密度的测量

中考物理常见题型—密度的测量

初中物理中考常见题型物质密度的测量【知识积累】实验一:测量小石块的密度1、实验原理:ρ=Vm2、实验器材:天平,烧杯,量筒,小石块,细线3、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小石块的质量m;(2)在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水的体积为V1;(3)用细线将小石块系住,轻轻放入盛有水的量筒中,读出此时水和小石块的总体积为V2;(4)算出小石块的体积为V石=V2—V1;(5)小石块的密度为ρ石=Vm=22VVm-注:测量形状不规则的固体密度,都与测量小石块密度步骤相同。

实验二:测量塑料块的密度1、实验原理:ρ=Vm2、实验器材:天平,烧杯,量筒,塑料块,针3、实验步骤:(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塑料块的质量为m;(2)向量筒中倒入适量的水,读出此时水的体积为V1;(3)将塑料块放进量筒里的水中,并用针尖将塑料块全部压入水中,读出此时塑料块和水的总体积为V2;(4)计算塑料块的体积为V=V2—V1;(5)塑料块的密度为ρ塑料块=Vm=12VVm-注:测量密度比水小的形状不规则固体的密度,都与测量塑料块密度步骤相同。

实验三:测量盐水的密度1、实验原理:ρ=Vm2、实验器材:天平,烧杯,量筒,盐水。

3、实验步骤:(1)在烧杯中倒入适量的盐水,用调节好的天平测出烧杯和盐水的总质量为m(2)将烧杯中的盐水向量筒中倒入一部分,用天平测出烧杯和剩余盐水的质量为m1(3)计算出倒入量筒中盐水的质量为m盐水=m—m1(4)读出倒入量筒中盐水的体积为V(5)计算盐水的密度为ρ盐水==Vm=Vmm1注:测量液体密度的方法都与测量盐水密度步骤相同。

【典型习题】1、测量某种液体密度的主要实验步骤如下:(1)用调节好的天平测量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当天平再次平衡时,如图甲所示,烧杯和液体的总质量为______g;(2)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如图所示,量筒中液体的体积为______cm3;(3)用天平测出烧杯和杯内剩余液体的总质量为74g;(4)计算出液体的密度为______g/cm3。

初中物理特殊方法测密度

初中物理特殊方法测密度

初中物理特殊方法测密度密度是物体单位体积的质量,通常用公式“密度=质量/体积”表示。

在初中物理中,我们可以学习到一些特殊的方法来测量物体的密度,包括浮力法、弹簧测力计法和沉法等。

一、浮力法:浮力法是基于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测量的方法。

阿基米德原理认为,浸入液体中的物体会受到一个向上的浮力,且浮力的大小等于所排开液体的重量。

测量物体密度的步骤如下:1.测量物体的质量。

使用天平或者电子秤将物体的质量测量出来,单位为千克。

2.测量物体在空气中的质量。

使用弹簧秤等测力仪器将物体在空气中的质量测量出来,单位为牛顿。

3.将物体放入已知密度的液体中。

选择一种密度已知的液体,比如水。

将物体完全浸入液体中,并记录下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单位为牛顿。

4.计算物体的密度。

根据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所受的浮力等于物体在空气中所受的重力。

即浮力=重力,在液体中的浮力等于其质量乘以重力加速度。

可以得到物体的密度公式为:密度=物体质量/(物体质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重力加速度),单位为千克/立方米。

二、弹簧测力计法:弹簧测力计法是一种利用弹簧的伸缩变化来测量物体质量的方法。

这里我们可以利用弹簧秤的测力原理来测量物体在空气中的质量,进而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测量物体密度的步骤如下:1.测量物体的质量。

使用弹簧秤等测力仪器将物体在空气中的质量测量出来,单位为牛顿。

2.计算物体的体积。

利用直尺等工具测量物体的长、宽、高等尺寸,计算出物体的体积,单位为立方米。

3.计算物体的密度。

物体的密度等于物体的质量除以物体的体积,可以得到物体的密度公式为:密度=物体质量/物体体积,单位为千克/立方米。

三、沉法:沉法是一种利用浸入液体中产生的位移来测量物体体积的方法。

利用物体的体积和质量,我们可以计算出物体的密度。

测量物体密度的步骤如下:1.测量物体的质量。

使用天平或者电子秤将物体的质量测量出来,单位为千克。

2.将物体放入一个已知密度的液体中。

选择一种密度已知的液体,比如水。

中考物理知识点:密度的测量

中考物理知识点:密度的测量

中考物理知识点:密度的测量
店铺中考网为大家提供中考物理知识点:密度的测量,更多中考资讯请关注我们网站的更新!
中考物理知识点:密度的测量
1.测固体的密度
(1)测比水的密度大的固体物质的密度
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利用量筒采用排水法测出固体的体积。

(2)测比水的密度小的固体物质的密度。

用天平称出固体的质量。

利用排水法测固体体积时,有两种方法。

一是用细而长的针或细铁丝将物体压没于水中,通过排开水的体积,测出固体的体积。

二是在固体下面系上一个密度比水大的物块,比如铁块。

利用铁块使固体浸没于水中。

铁块和固体排开水的总体积再减去铁块的体积就等于固体的体积。

固体的质量、体积测出后,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固体的密度。

2.测液体的密度
(1)一般方法:用天平测出液体的质量,用量筒测出液体的体积。

利用密度公式求出密度。

(2)液体体积无法测量时,在这种情况下,往往需要借助于水,水的密度是已知的,在体积相等时,两种物质的质量之比等于它们的密度之比。

我们可以利用这个原理进行测量。

测量方法如下:
a.用天平测出空瓶的质量m;
b.将空瓶内装满水,用天平称出它们的总质量m1;
c.将瓶中水倒出,装满待测液体,用天平称出它们的总质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 测固体密度 基本原理:ρ=m/V : 1、 :(天平、量筒)法器材:天平、量筒、水、金属块、细绳 步骤:1)、用天平称出金属块的质量; 2)、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3)、用细绳系住金属块放入量筒中,浸没,读出体积为V2。

计算表达式: ρ=12V V m-2、等积法:器材:天平、烧杯、水、金属块、细线 步骤:1)用天平测出金属块质量m1; 2)往烧杯装满水, 称出质量为 m2;3)将属块轻轻放入水中,溢出部分水,将金属块取出,称出烧杯和剩下水的质量m3; ρ=321m m m -ρ水或者------步骤:1)、往烧杯装满水,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为 m1;2)、将属块轻轻放入水中,溢出部分水,再将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出质量为m2; 3)、将金属块取出,把烧杯放在天平上称出烧杯和剩下水的质量m3。

计算表达式:ρ=ρ水(m2-m3)/(m1-m3) 3、浮力法(1):器材:弹簧测力计、金属块、水、细绳步骤:1)、用细绳系住金属块,用弹簧测力计称出金属块的重力G ; 2)、将金属块完全浸入水中,用弹簧测力计称出拉力F 。

密度表达式:ρ=FG G-ρ水4、 浮力法(2):器材:木块、水、细针、量筒步骤:1)、往量筒中注入适量水,读出体积为V1; 2)、将木块放入水中,漂浮,静止后读出体积 V2;3)、用细针插入木块,将木块完全浸入水中,读出体积为V3。

计算表达式: ρ=1212V V V V --ρ水5、 浮力法(3):器材:刻度尺、圆筒杯、水、小塑料杯、小石块步骤:1)、在圆筒杯内放入适量水,再将塑料杯杯口朝上轻轻放入,让其漂浮,用刻度尺 测出杯中水的高度h1;2)、将小石块轻轻放入杯中,漂浮,用刻度尺测出水的高度h2; 3)、将小石块从杯中取出,放入水中,下沉,用刻度尺测出水的高度h3. 计算表达式:ρ=1312h h h h --ρ水6、 密度计法:器材:鸡蛋、密度计、水、盐、玻璃杯步骤:1)、在玻璃杯中倒入适量水,将鸡蛋轻轻放入,鸡蛋下沉;2)、往水中逐渐加盐,边加边用密度计搅拌,直至鸡蛋悬浮,用密度计测出盐水的 密度即等到于鸡蛋的密度; 二、 测液体的密度: 1、 (天平、量筒)法:器材:烧杯、量筒 、天平、待测液体 步骤:1)、将适量待测液体倒入 烧杯中,测出总质量m1; 2)、将烧杯中的部分液体倒入量筒中,测出体积V ; 3)测出剩余液体与烧杯总质量m2.计算表达:ρ液= Vm m 21- 2、 等积法器材: 天平、烧杯、水、待测液体 步骤:1)、用天平称出烧杯 质量m 1; 2)、往烧杯内倒满水,称出总质量 m 2;3)、倒去烧杯中的水,往烧杯中倒满待测液体,称出总质量 m 3 密度表达式:ρ液= 1213m m m m --ρ水3、浮力法:器材:弹簧测力计、水、待测液体、小石块、细绳步骤:1)、用细绳系住小石块,用弹簧测力计称出小石块的重力G ; 2)、将小石块浸没于水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F 1; 3)、将小石块浸没于待测液体中,用弹簧测力计测出拉力F 2. 计算表达:ρ液=12F G F G -- ρ水4、 U 形管法:器材:U 形管、水、待测液体、刻度尺步骤:1)、将适量水倒入U 形管中;2)、将待测液体从U 形管的一个管口沿壁缓慢注入。

3)、用刻度尺测出管中水的高度h1,待测液体的高度h2.(如图) 计算表达:ρ=ρ水h1/h2(注意:用此种方法的条件是:待测液体不溶于水,待测液体的密度小于水的密度) 5、 密度计法: 器材:密度计、待测液体方法:将密度计放入待测液体中,直接读出密度。

1、学校要开运动会,几个同学讨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得更远。

陈平说:“掷出点越高,掷得越远”。

王力说:“掷出速度越大,掷得越远”。

李明说:“我们还是通过实验来探究吧”。

大家经过讨论,提出了以下猜想。

猜想1: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点的高度有关。

猜想2: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时的速度有关。

猜想3:铅球掷得远近,可能与掷出铅球的角度(投掷方向与水平方向的夹角)有关。

为了检验上述猜想是否正确,他们制作了一个小球弹射器,如图7所示。

它能使小球以不同的速度大小和方向射出,弹射方向对水平方向的仰角,可由固定在铁架台上的量角器读出。

他们通过7次实验得到下表中的实验数据(“射出距离”指水平距离)。

请你根据上述所收集的信息和相关证据回答下列问题。

(1)为验证猜想1,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为验证猜想2,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为验证猜想3,应选用序号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实验数据,因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通过上述实验,你认为怎样才能将铅球掷得更远?、答案:(1)3、4、5,要研究与射出点高度的关系,应该保持射出速度、射出仰角相同。

(2)1、2、7,要研究与射出速度的关系,应该保持射出点的高度、射出仰角相同。

(3)2、3、6,要研究与射出仰角的关系,应该保持射出点的高度、射出速度相同。

(4)应该尽量提高掷出点的高度、尽量提高掷出点的速度、选择适当的掷出仰角。

2、某小组三位同学发现钟摆的摆动似乎是有规律的。

于是他们在细绳下面挂上一个小球制成了单摆,研究在摆动角度θ不大的情况下,单摆来回摆动一次所用的时间(摆动周期T)与哪些因素有关,如图所示,l为单摆的摆长,m为单摆摆球的质量。

三位同学在实验中每次测量单摆摆动30次(30T)的时间。

丙同学在甲、乙同学实验的基础上继续实验,三位同学的实验数据分别记录在下表中。

为了进一步探究单摆的摆动规律,他们进行了适量的运算,将结果记录在下表的后三列中。

同学实验序号l(米) m(克) θ(度)30T(秒)2l(米2)l[(米)1/2]ml(米·克)甲1 1.0 30 4 60 1.00 1.0 302 1.0 40 4 60 1.00 1.0 403 1.0 504 60 1.00 1.0 50乙4 1.0 30 3 60 1.00 1.0 305 1.0 30 4 60 1.00 1.0 306 1.0 30 5 60 1.00 1.0 30丙7 0.8 30 4 54 0.64 0.9 248 1.0 40 4 60 1.00 1.0 409 1.2 50 3 66 1.44 1.1 60(1)三位同学在实验中都要测量单摆摆动30个周期的用的时间,目的是__________。

(2)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2与3,可知甲同学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动角度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____________(选填“有关”、“无关”)。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4、5与6,可知乙同学研究的是:单摆的周期与摆球__________的关系,他得出的结论是:当单摆的摆长和摆球质量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分析比较实验序号7、8与9中单摆的周期与摆长的关系,可知丙同学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进一步综合分析单摆的周期与表中后三列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关系,可归纳得出的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解:(1)多次测量取平均值是为了减小误差;(2)由表格数据可知,当单摆的摆长和摆动角度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摆球的质量无关.(3)通过比较实验序号4、5与6可知:单摆长度、质量和周期相同,摆动角度不同.所以可以研究单摆的周期与摆球摆动角度θ的关系,并且可以得出当单摆的摆长和摆球质量相同时,单摆的周期与摆动角度θ大小无关.(4)通过比较实验序号7、8与9可以看出单摆的摆长越长,周期就越长.故答案是:(1)减小误差(2)无关(3)摆动角度θ、摆动角度θ大小无关、(4)单摆的摆长越长,摆动周期越长(5)单摆的周期与成正比。

(或:单摆的周期与的比值是定值)3、某小组同学在“研究光的折射规律”的实验中,按正确的方法安装和调节好实验装置。

他们使光从空气斜射入水中,按表一中的入射角i依次进行了三次实验,并将相应的折射角r记录在表一中。

然后他们使光从空气斜射入玻璃中,重复上述实验,并将数据记录在表二中。

为了进一步探究入射角i和折射角r之间的关系,他们进行适量的运算,将结果分别记录在表一和表二的后四列中。

实验序号入射角i(度)折射角r(度)入射角的正弦sin i(×102)折射角的正弦sin r(×102)入射角的余弦cos i(×102)折射角的余弦cos r(×102)1 23.0 17.5 39 30 92 952 36.0 26.7 59 45 81 893 51.0 36.9 78 60 63 80实验序号入射角i(度)折射角r(度)入射角的正弦sini(×100)折射角的正弦sinr(×100)入射角的余弦cosi(×100)折射角的余弦cosr(×100)4 23.0 15.0 39 26 92 975 36.0 23.0 59 39 81 926 51.0 31.3 78 52 63 85(1)分析比较实验序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变化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光从空气斜射入其它介质,折射角随入射角的增大而增大。

(2)分析比较每一次实验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大小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分析比较实验序号1与4(或2与5、3与6)数据中的入射角i与折射角r的关系及相关条件,可得出的初步结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请进一步综合分析比较表一、表二中经运算后得到的数据及相关条件,并归纳得出结论。

(a)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b)分析比较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