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热下寒——欲补心者须实肾,欲补肾者须宁心

合集下载

千古名方(9)交泰丸

千古名方(9)交泰丸

千古名方( 9)交泰丸千古名方( 9)交泰丸中医以为心属火,肾属水,它就是一个阴阳的关系。

心和肾应当是水火济济的,就是心在上,肾在下,也就是火在上,水在下。

心肾不交就是心火独亢于上,而肾水不可以上济心,不可以限制这个心火。

这就是肾阳气不足,不足以蒸腾气化,让肾水上腾。

黄连肉桂专治心肾不交,居心火,口舌生疮也能够用。

君药生黄连,专治心胃之火,它直降心火,入归于肾。

关元是人体功能最强盛的补穴2010-03-17 dwb132此穴还因其强盛的补益功能,而被称为“千年野山参” 。

人参已经很补了,野人参更是大补,而千年野山参是大补中的大补。

4.黄连阿胶汤:热伤少阴,热伤肾阴,心火偏盛。

症见心2011-03-31 闲品落花4.黄连阿胶汤:热伤少阴,热伤肾阴 ,心火偏盛。

【构成】黄连四两 (l2g) 阿胶三两 (9g)鸡子黄二枚芍药二两 (6g)黄芩二两(6g)【用法】上五味药,宜先煎黄连、黄芩、芍药,而后去滓,放入阿胶烊化尽,再放鸡子黄 ,搅令相得。

【附方】驻车丸(《备急千金要方》) 黄连六两 (i80g )干姜二两 (60g) 当归阿胶各三两 (各 90g) 用法 :除阿胶外均研成细末 ,再用醋八合(适当 )烊化阿胶 ,与药末和匀作丸 ,如大豆许 ,每服三十丸 (6 一9g),米汤或温开水送下。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心火上炎”辨证之用药2011-02-17 yang1943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心火上炎”辨证之用药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 "心火上炎 " 辨证之用药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心火上炎 " 辨证之用药。

心火上炎:多由肾水不足,不可以上奉于心,致心火独亢。

亦有肝木火旺,引动心火,促进心火上炎者。

【注】心火上炎若由肾水不足,肾水不可以上奉,造故意火独亢,可酌服: " 六味地黄汤 " 以滋阴补肾,以壮水之主;什么叫“水火既济”?2011-02-17 夏之雪舞中医学中所谈 "水火既济 " ,是借用五行学说中对于水与火相克相生关系来比喻心火与肾水,肾阴与肾阳的互相关系。

中医治“上热下寒”的方子十一味药,降下浮阳,补足真阴,精彩

中医治“上热下寒”的方子十一味药,降下浮阳,补足真阴,精彩

中医治“上热下寒”的方子十一味药,降下浮阳,补足真阴,精彩(本文仅供学习、参考。

文中所述配伍、方剂,须在专业人士指导下借鉴、应用!)本文理论依据:《中医藏象生理学》、《中医内科学》你好,我是中医人,文君然。

今天,我想和您聊一聊,关于“上热下寒”的问题。

当下,“上热下寒”成了一个挺时髦的词儿。

有些人动不动就觉得,我是不是“上热下寒”了。

其实,你偶尔的上点火,脚底下偶尔有些凉,你不要风声鹤唳地认为,自己上热下寒了。

你想啊,上热下寒,这是人体阴阳严重失衡的表现。

这种严重的失衡,怎么就那么容易地,出现在你身上?现在,我给你讲一个故事。

我要让你看看,真正的“上热下寒”是什么样子的,以及中医是怎么应对的。

话说有这么一个患者,年43岁,是一个农民。

最初的毛病,就是头面部烘热,同时下肢发凉。

这个现象,已经持续一年多了。

每天上午的时候,该患者头面部烘热,脸色仿佛化了妆一样地红,头疼额痛,心烦不已。

有的时候,甚至感觉腹部有一股气往上窜,周身的肌肉颤动。

手脚心也发热。

这个现象,在午后会稍好一些。

你别看上面发热,但是她双下肢发凉。

即便是夏天的时候,也得用热水袋捂着。

这到底是什么病啊?走了好多地方,看了好多医生,但是效果都一般。

最后,他找到一位中医临床家。

医师了解到这些情况之后,仔细体会脉象,发现寸部浮细,关部和尺部都特别细弱,甚至难以应指。

于是乎,写了一个张配伍。

方见——熟地12克,丹皮9克,茯苓15克,怀牛膝12克,白芍9克,肉桂3克(冲服),制附片6克(先煎),龙骨牡蛎各15克,杜仲12克,炙甘草5克。

开水煎服。

药用三剂以后,诸证都有明显改善。

最后,医师守原方,做了个别加减,再用7剂,症状基本完全消失。

这里头是什么道理啊?现在,我给你仔细地从头说起。

你跟住我的文字,认真体会,一定会看懂的。

你看,患者的脉象很有代表性:寸部细浮,关部和尺部都不应指。

寸部,主的是心肺。

关部和尺部,主脾胃肝胆和肾。

从这个脉象来看,很明显,是上焦有热,而下焦虚弱啊。

清代医家一个妙方!专治上热下寒,阴虚火旺,肾精亏虚!果断收藏

清代医家一个妙方!专治上热下寒,阴虚火旺,肾精亏虚!果断收藏

清代医家一个妙方!专治上热下寒,阴虚火旺,肾精亏虚!果断收藏一位大叔说自己的夜生活太多,为了应酬经常宵夜,泡吧,唱KTV,还说年轻的时候房事比较多,有些纵欲。

现在快五十了,身体很糟糕,一天比一天差。

现在最让人头疼的症状是人很消瘦,什么补品都吃了就是不长肉,特别容易上火,隔三差五就会上火,这个上火把他折腾死了,上火严重到吃一口油条也会上火,吃几粒油炸花生米也会上火,吃点烧烤也会上火,吃一个鸡翅肯定会上火,一上火就表现为口腔溃疡。

为此他吃了很多清火的药,一点用都没有,上火的次数反而越来越多。

搞得他现在外出应酬啥都不敢吃,朋友说他矫情,严重影响他交际。

更让他烦恼的是,上火就上火吧,可是除了夏天,其他季节他还手脚冰凉。

还有一个比较难以启齿的问题,就是夫妻生活越来越不行了,时间越来越短,但欲望又挺多。

还有,照理说,有正常房事的人应该不会遗精,可是他一个月还要遗精一两次,更让他不解的是,前一天刚刚完事,第二天还遗精。

频繁上火,手脚冰凉,时间短,遗精,这么多问题,是不是要吃很多药?其实不用,这四个症状看似风牛马不相及,其实都是一个原因引起的,一个方子就可以搞定,这叫异病同治。

首先大叔熬夜,熬夜会伤什么呢?五脏六腑都伤,但最伤什么呢?伤肝伤肾。

白天养阳,晚上养阴,熬夜最伤肾阴,最伤肾精。

大叔还说自己纵欲,纵欲伤什么?纵欲最伤肾,封藏在肾里面的精华会一点一滴从纵欲中流走。

熬夜与纵欲,会榨干一个人的精血,就像放在油锅里煎炸的黄花鱼一样,人最后就会变得干瘦干瘦的。

大叔说,他从小就瘦,瘦人多虚火,虚火也会消耗精血,精血没了怎么胖得起来呢?本来就瘦了,他还熬夜与纵欲,那就虚火更多了,消耗的精血更多了,人自然也更瘦了。

大叔为什么老上火呢?动不动就口腔溃疡呢?这是虚火!不是实火!所以用清热解毒的药是不可以治根的。

是哪里的虚火呢?是肾里面的虚火!首先是肾精亏虚了,肾阴不足了,肾里面有两股力量,一个是阴,一个是阳,阴不足了,那么阳就相对多了,多出来的阳就会躁动,就会到处乱走,火性上炎,自然会走到头面部,表现出来的就是各种上火的症状。

肾四味——精选推荐

肾四味——精选推荐

肾四味肾四味在《李可⽼中医急危重症疑难病经验专辑》中多处提到,即枸杞⼦,酒泡菟丝⼦,盐⽔补⾻脂,仙灵脾,万病不治求之于肾,李⽼多种药⽅中常有加⼊,以⿎舞肾⽓。

四药⼊肝肾,药性和平,温⽽不燥,润⽽不腻。

益肾精,⿎肾⽓,温阳⽆桂附之弊,滋阴⽆熟地之弊。

阴中有阳,阳中有阴,合乎景岳公“善补阳者,须从阴中求阳,则阳得阴助⽽源泉不竭;善补阴者,须从阳中求阴,则阴得阳升,⽽⽣化⽆穷”之妙。

笔者凡遇下元亏损,肾阳虚未⾄⼿⾜厥逆,肾阴亏未⾄⾆光⽆苔,⽽属肾⽓、肾精不⾜之症,凡有腰困如折,不能挺直,甚则腰弯如虾状,头⽬昏眩,记忆衰退,体虚感冒,阳痿遗精,⼩⼉遗尿,⽼⼈⼩便余沥,夜尿频多,⾜膝酸软,肾不纳⽓(加胡桃⾁与补⾻脂为青蛾丸)久病及肾等症,万病不治,求之于肾,⽤之效若桴⿎。

贫穷病⼈可代价昂之⿅茸。

上四味合盐巴戟⾁、盐杜仲、⾻碎补、川断、仙茅、沙苑⼦为“肾⼗味”,对男⼥不育、⾻质增⽣、⽼年前列腺退化性病变、更年期综合症等,随症选⽤,疗效满意。

李可在“培元固本散”中介绍“顽证痼疾若见腰困如折,缓解之后必多波析,为肾虚精怯,根基不固,宜加肾四味各15~30克,胡桃6枚打,以温养肝肾。

虚馁过甚者,酌加⼩量⾎⾁有情之品,峻补先天,如龟⿅⼆胶、⿅茸、胎盘。

病情稳定后,服培元固本散1~2个⽉,以修复受损脏器,重建⼈体免疫⼒,以求根治(16页)。

从中可以看出,培元固本之⽤药分为3个层次:⼀补肾精、益肾⽓,肾四味:肾四味由枸杞⼦、菟丝⼦、补⾻脂、仙灵脾组成。

凡遇下元亏损,肾阳虚未⾄⼿⾜厥逆,肾阴亏未⾄⾆光⽆苔,⽽属肾⽓、肾精不⾜之证,如腰困如折,头⽬昏眩,记忆衰退,阳痿遗精,⽼⼈⼩便余沥,夜尿频多,⾜膝酸软,不纳之喘,⼩⼉遗尿,久病及肾等。

贫穷病⼈可代价昂之⿅茸(180页)。

这最后⼀语(肾四味是植物⿅茸),便破道了肾四味之真谛,他在全书中使⽤之近70例,便是明证。

⼆填补肾督,龟⿅⼆胶、⿅茸、胎盘:久病阴损及阳,兼及⼋脉多⽤之,如虚劳、妇科⾎征、颈椎病、帕⾦森⽒症等。

心肾相关 4.6

心肾相关 4.6

中医心肾相关理论源流梳理及其临床应用探讨第一部分中医心肾相关理论的源流近现代不乏医家论述中医心肾相关理论的源流,但整理多概而简略,后多抄袭而止,遂使理论源流的梳理工作停滞不前。

中医心肾相关的理论是中医基础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理论的形成过程也是中医数千年的积累与沉淀的缩影,对其源流的重新梳理,不仅有益于完善中医心肾相关理论,更有助于临床的积极指导意义。

心肾相关理论的学术见解既有其产生的理论基础,又有丰富的临床积累。

其理论渊源可追溯到《易传》、《洪范》、《内经》、《难经》,并经由历代医家不断补充与发展。

大量的文献资料记载中体现了心肾相关的思想。

一、秦汉时期——奠定心肾相关的基础理论秦汉时期,《易传》、《洪范》二书的问世,为中医理论提供了一套较为完善的哲学理论体系——阴阳五行学说,《内经》则是将哲学上的阴阳五行学说具体地融入到医学上,奠定了中医的基础理论。

《中藏经》提出了心肾相交的雏形,《难经》则提出了五脏病之间相互传变的关系,可以说是心肾相关学说的萌芽。

《伤寒论》虽然无明确的谈及心肾关系,但从具体的临床运用方面,反映了心肾相关学说的实用性。

心属火,肾属水,心肾相交即是水火相济,而“水火者,阴阳之征兆也”,故心肾水火相交的理论发端在阴阳。

阴阳思想理论则产生于庖牺氏所创制的八卦之中,有文字系统表述的是后来的《易传》。

《易传》曰:“易有太极,是生二仪,二仪生四象,四象生八卦。

”【1】伏羲先天八卦是讲阴阳对峙的,因此八卦有天地水火雷风山泽的对立之象,水火自列其中而坎属水离属火,二者对应成象,八卦是通过大量事物和现象概括抽象出来的。

它讲运动变化,讲中和平衡。

既济卦象不但指出水火相济因其“刚柔正而位当也”,所以能保持中和平衡的正常运动,同时还指出这种平衡是相对的。

水火二者相交不可能永远势均力敌。

故云:“享小利贞,初吉终乱”并提醒要“思患而豫防之”。

【1】这一种阴阳水火相交平衡是心肾关系的主要渊源。

五行即木火土金水五种物质的运动,是古代的哲学概念,最初代表古人对人类生活不可缺少的五种物质的认识,其后进一步认识到五种物质乃构成世界万事万物的本原。

千古名方交泰丸

千古名方交泰丸

千古名方(9)交泰丸千古名方(9)交泰丸中医认为心属火,肾属水,它就是一个阴阳的关系。

心和肾应该是水火济济的,就是心在上,肾在下,也就是火在上,水在下。

心肾不交就是心火独亢于上,而肾水不能上济心,不能制约这个心火。

这就是肾阳气不足,不足以蒸腾气化,让肾水上腾。

黄连肉桂专治心肾不交,有心火,口舌生疮也可以用。

君药生黄连,专治心胃之火,它直降心火,入归于肾。

关元是人体功效最强大的补穴2010-03-17 dwb132此穴还因其强大的补益功效,而被称为“千年野山参”。

人参已经很补了,野人参更是大补,而千年野山参是大补中的大补。

4.黄连阿胶汤:热伤少阴,热伤肾阴,心火偏盛。

症见心2011-03-31闲品落花4.黄连阿胶汤:热伤少阴,热伤肾阴,心火偏盛。

【组成】黄连四两(l2g)阿胶三两(9g)鸡子黄二枚芍药二两(6g)黄芩二两(6g)【用法】上五味药,宜先煎黄连、黄芩、芍药,然后去滓,放入阿胶烊化尽,再放鸡子黄,搅令相得。

【附方】驻车丸(《备急千金要方》) 黄连六两(i80g)干姜二两(60g) 当归阿胶各三两(各90g)用法:除阿胶外均研成细末,再用醋八合(适量)烊化阿胶,与药末和匀作丸,如大豆许,每服三十丸(6一9g),米汤或温开水送下。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心火上炎”辨证之用药2011-02-17 yang1943 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心火上炎”辨证之用药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心火上炎"辨证之用药消渴(糖尿病)的中医按"心火上炎"辨证之用药。

心火上炎:多由肾水不足,不能上奉于心,致心火独亢。

亦有肝木火旺,引动心火,促使心火上炎者。

【注】心火上炎若由肾水不足,肾水不能上奉,造成心火独亢,可酌服:"六味地黄汤"以滋阴补肾,以壮水之主;什么叫“水火既济”?2011-02-17 夏之雪舞中医学中所谈"水火既济",是借用五行学说中关于水与火相生相克关系来比喻心火与肾水,肾阴与肾阳的相互关系。

补肾宁心法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

补肾宁心法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

补肾宁心法治疗复发性自然流产宋元元 丛慧芳1 邢佳丽 宋艳杰(黑龙江中医药大学2006级硕士研究生,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关键词 复发性流产;补肾宁心法;调补冲任;安胎中图分类号 R271.9;R714.21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2-2619(2009)02-0215-02复发性自然流产(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RSA)是指与同一性伴侣连续遭受2次或2次以上在妊娠20周前的胎儿(体质量!500g)丢失者,是育龄女性的常见病[1]。

常见原因有遗传因素、子宫解剖异常、感染因素、内分泌异常及免疫功能紊乱等。

中医学称之为滑胎,近年来,中医药治疗RSA取得了较好的疗效,且无毒副反应,我们现将补肾宁心法治疗RSA的经验介绍如下。

1 重视心肾不交,冲任不固为基本病机肾为先天之本,主藏精气,肾中精气的盛衰,主宰着人体的生长发育及生殖功能的成熟和衰退,故肾气盛,天癸至,是月经来潮及孕育胚胎的基础。

若先天禀赋不足,体质虚弱,或后天失养,房劳伤肾,或多次流产以致肝肾不足,精亏血涸,胞脉失养,肾气衰惫而不能摄精成孕;精血亏虚,冲任失养而难孕。

∀素问#评热病论∃说:%胞脉者属心而络于胞中。

&∀素问#灵兰秘典论∃说:%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

&心主血脉和神志,统辖一身上下。

心又为阳中之太阳,万物生长靠太阳。

若心不能主血脉和神志,则影响胞宫的行经和胎孕功能。

有RSA病史的女性常精神紧张,抑郁程度高,消极情绪严重,对再次妊娠产1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二医院妇科,黑龙江哈尔滨 150001作者简介:宋元元(1980∋),女,学士,硕士研究生在读。

研究方向:中医妇科学。

生恐惧感。

∀素问#举痛论∃:%恐则气下,惊则气乱。

&惊恐伤肾,心肾不交,冲任不固以致屡孕屡堕。

∀傅青主女科∃亦认为子宫是心肾交合的场所,故本病重点在心肾不交[2]。

2 治宜补肾宁心,调补冲任,安胎对于RSA的病例,我们的具体治疗分为2个阶段,在受孕前我们临证通常采用夏桂成教授的%补肾调周法&[4]及心理疏导,提高机体免疫力;在受孕后把握时机,治疗上以补肾为主,补肾必须宁心。

行者老师讲四圣心源 脉法解

行者老师讲四圣心源 脉法解

行者老师讲《四圣心源》脉法解一、脉法解一 (3)问:毛折乃死,是什么意思? (8)问:男女左右,大小不同,道理在哪里? (9)问:讲讲六阴脉。

(9)问:脉细代表什么含义? (9)问:牙痛有何妙方? (10)问:吐酸水的病机? (10)问:有个朋友找医生号脉时告诉他是心肌肥大,请问这是根据什么标准来判断的? (11)二、脉法解二 (12)问:“右关尺浮,右寸沉;左三部皆沉弱。

”可以讲一下这脉象,这脉象是什么意思呢? (14)问:左三部脉几乎切不到? (15)问:右尺脉浮不是相火不能安藏吗?用沙半理中应该不加附子吧。

(15)问:左大顺男,右大顺女 (15)问:脉阴阳是指什么 (16)问:脉细向来说是营分不足或是精气不足的,总体上说是阴分不足这个结论对吗? (16)问:现在把的脉象大多是弦而细。

(16)问:开始是两关脉紧,吃了附子理中汤,现在是浮数 (16)问:晚上 1—3 点要吐完痰才能睡觉 (17)问:左三脉细而弦,右寸细、关、尺摸不到 (17)问:左脉细,右脉大 (18)问:如何学脉法 (18)问:日本汉医书如何 (19)问:如何学习脉法,从那里入手 (19)问:四时脉象,那个是生理脉,病理脉? (19)问:脉原于足阳明胃,起于足少阴肾,止于手少阴心是怎么回事? (20)问:学脉从何处入手最为有利? (21)三、脉法解三 (21)问:为什么弦数脉主热也主寒呢? (23)问:那迟数脉只能根据一个人的前后情况来对比,横向对比意义不大。

(23)问:作为客热,不能消谷,这里面这个客热这个热是指脉数还是指阳虚发热? (31)问:我想问一下,那个伤寒论122条说的,有条文说得这个,数为客热,客在这代表假的意思,不是外来之热的意思,是不是假热的意思是吗? (31)问:那这种火是吧它除了比方脉数之外呢,还有没有像其它的比如像口干啊什么的,这些其它的一些热象,体温高啊,或者病人自我感觉发热,有没有其它的说这些脉数,还有其它的热象吗?就这个阳气不能潜降的这种发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上热下寒——欲补心者须实肾,欲补肾者须
宁心
“每个人的体质都很不相同;一部分人的体质有一定偏颇,偏热的人经常会觉得上火,偏寒者则比较怕冷。

但还有一部分人,身体表现出看似矛盾的症状,口干、嘴边长包、烦躁易怒,但又下肢怕冷、大便稀溏、腹痛喜暖;中医称之为“上热下寒”。

众所周知,热气的本性是往上走,寒气本性向下走,如果任由它们自由发展的话,很明显将会出现“两极分化”,机体的平衡就受到破坏而引起疾病。

我们平时健康无病,是由于机体有阻止这种两极分化的能力,把热气往下拉,把寒气往上提,使寒热交流达到动态平衡。

那么上下不能交流、身体寒热错综是怎么造成的呢?这就要先讲讲“三焦”,它是六腑之一,指位于躯体和脏腑之间的空腔,包含胸腔和腹腔。

横隔以上是上焦,包含心、肺等脏器;横隔与肚脐之间为中焦,包含脾、胃等;而下焦指的是肚脐以下的下腹部,内含肾、大肠、小肠、膀胱等。

我们把上、下焦设想成两个车站,这两个车站互相向对方发车。

会有两大原因导致这种交流失败,一是车站不能发车;二是路途中有堵塞。

在人体当中也有类似的这两种情况,我们来分别讨论。

如果肾阳不足,不能鼓动肾水上升,就是肾脏不能“发车”,
这样心火得不到肾水的滋养,就会在上面出现热的症状,同时因为不能交流,使肾脏也得不到心火的温煦,在下面出现寒的症状。

同理,先有心阴不足不能主动下交于肾,也能造成上热下寒。

治疗需要清上温下,比如交泰丸就有这种作用,它由黄连和肉桂组成,黄连清心热,肉桂温肾阳。

正如《慎斋遗书》中所说:“欲补心者须实肾,使肾得升;欲补肾者须宁心,使心得降乃交心肾之法也。


中焦气机升降失常堵塞了上下交通的道路,也会使得上下焦的交流失败,进一步出现热盛于上、寒滞于下。

这时治疗就重在疏通,如半夏泻心汤就使用了黄连、半夏、干姜、黄芩等药物以辛、苦的药开路,打开中焦的通道。

有时病人本没有上热,只有下寒,医生想给予补药以温下寒,但因为路途不通,补药被堵在上面,反而会造成上热。

现代人体质多郁,这种因郁滞造成的上热下寒更为多见。

所以有上热下寒症状的朋友,需要考察一下自己是由于郁滞造成的,还是心肾不交造成的,应分别给予不同的调理。

还有一种特殊类型的上热下寒,它是由于下焦的阴寒过盛,阴寒会“欺负”肾阳,使其在下焦受排挤而呆不下去,只能向上逃跑,这样上焦就会出现假热的症状。

这时的治疗就不能再清上温下了,而要温下通阳,使上焦之阳返回本位,这种情况平时较为少见,只见于危重的病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