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地球的内部同步练习(I)卷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练习题(全册)

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练习题(全册)苏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显微镜下的世界》1、水滴里的生物一、填空:1、微生物是()、分布极广的(),绝大多数要用()才能看到。
2、()都是不同种类的微生物。
3、第一个揭开微生物秘密的是()生物学家()。
4、水滴里的生物有()。
5、微生物分布在()。
6、常见的微生物有()。
二、问答:在日常生活中,在哪儿可以找到微生物?你能用什么样的方法证明它们是有生命的?2、做酸奶一、填空:1、在适宜的温度下,()会使牛奶发酵成酸奶。
2、细菌有三种基本形态(),细菌有的自己制造食物,有的从动植物身上吸收养料,细菌繁殖()。
3、利用霉菌可以()等;但有的霉菌会危害人的健康。
二、问答:用哪些方法可以减少致病细菌的传播?答:3、馒头发霉了一、填空:1、馒头在()的前提下简单发霉,在()的前提下不简单发霉。
2、英国细菌学家()首先发现青霉菌分泌出的某种物质能杀死细菌,他把这种物质称为(),青霉素属于抗生素。
3、防止食物和物品发霉的方法有()。
4、馒头上的霉是(),水果上的霉是()。
1二、问答:霉的功与过有哪些?功:过:3、尝试:设计馒头发霉的尝试。
(1)温暖、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2)温暖、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暖气片上。
(3)寒冷、潮湿:把装有湿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4)寒冷、干燥:把装有干馒头的塑料袋放在冰箱里。
5天后观察它们。
现象:结论:4、搭建生命体的积木1、填空:1、()是构成生物体的基本单位,细胞有不同的()、()和()。
2、英国物理学家和天文学家()发现了()。
3、生物体的生长发育过程就是()的生长发育过程。
生物体的衰老、死亡也是由()的衰老、死亡酿成的。
二、问答:1、洋葱表皮细胞和人体表皮细胞有什么分歧?答:2、伤口化脓是怎么回事?答: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1、地球的形状一、填空:1、古代人认为地球的形状是(),曾提出了()的猜想。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3 地球的内部》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科学说课稿《2.3 地球的内部》苏教版一. 教材分析《2.3 地球的内部》这一课是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科学教材的一部分。
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是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教材通过生动的图片、示意图和简明的文字,帮助学生建立起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基本认识。
此外,教材还引导学生运用观察、推理和模型制作等方法,探究地球内部的奥秘。
二. 学情分析六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探究能力,他们善于观察、思考,并能够通过实践来解决问题。
但在地球内部结构这一方面,学生可能还存在着一些认知上的空白。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我将以学生已有的知识为基础,引导学生逐步探索地球的内部结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探究欲望。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说出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过程与方法:学生能够通过观察、推理和模型制作等方法,探究地球内部的奥秘。
3.情感态度价值观:学生能够激发对地球内部结构的兴趣,培养探究科学的精神。
四. 说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地球的内部结构,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
2.教学难点:地幔和地核的区别,以及地球内部结构的推断和模型制作。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观察、推理、模型制作和讨论等方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地球的内部结构。
2.教学手段:使用多媒体课件、地球模型、示意图等教学辅助工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地球的内部结构。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通过展示地球的外部特征,如山川、海洋等,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内部结构。
2.探究地球内部结构:学生观察多媒体课件中的地球模型,引导他们发现地球的内部结构。
在此基础上,学生通过小组讨论,总结出地球的内部结构。
3.地幔和地核的区分:学生观察地球模型,通过推理和分析,找出地幔和地核的区别。
4.模型制作:学生分组制作地球内部结构的模型,加深对地球内部结构的理解。
5.总结:学生展示自己的模型,全班讨论,总结地球的内部结构。
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本章综合与测试-章节测试习题(1)

章节测试题1.【答题】根据火山喷发的情况,我认为地球内部不可能存在()的情况。
A. 温度高,有熔岩B. 较小的压力C. 大量的气体【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球内部的运动。
【解答】地球内部越往下,上面积累的岩石层越大,压力就越大;由于板块运动与地球内部长寿命的放射性同位素进行的热核反应,导致地球内部蓄积了很多热量,越进入地心,热量越多,自然温度越高。
选B。
2.【答题】河道中的卵石主要是()搬运的。
A. 风力B. 流水C. 重力【答案】B【分析】此题考查的是沉积现象。
沉积:水流中所夹带的岩石、砂砾、泥土等在河床和海湾等低洼地带沉淀、淤积;也指这样沉下来的物质形成冲积层或自然的堆积物。
【解答】河水对河道中的岩石、泥沙有一种搬运作用,从上游往中下游搬运。
选B。
3.【题文】人类的哪些活动对地表有影响?【答案】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人类活动(尤其是工程活动)广泛进行,对地表的表面和外层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如过度垦殖和放牧,会造成土壤沙化、风暴增多、灾害频繁、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的灾害。
【分析】此题考查的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的结果。
地球上海陆的形成和分布、陆地上大规模的山系、高原和平原的地貌格局,都是地球内部运动引起地壳运动的结果。
地球内部的运动能使地表形态发生不断的变化,有的犹如火山、地震一样猛烈而迅速,也有的如喜马拉雅山年复一年的隆起般缓慢而令人难以察觉。
【解答】人类活动越来越频繁,规模也越来越大,人类活动对地表的影响有它积极的一面,也有不利的一面。
人类活动(尤其是工程活动)广泛进行,对地表的表面和外层系统产生了巨大的影响,以至危机人类自身的生存环境。
如过度垦殖和放牧,会造成土壤沙化、风暴增多、灾害频繁、植被破坏、水土流失的灾害。
4.【题文】地震之前有哪些预兆?遇到地震有哪些应急措施?【答案】常见的地震前兆现象有:地震活动异常、地震波速度变化、地壳变形、地下水异常变化、地下水中氡气含量或其它化学成分的变化、地应力变化、地电变化、地磁变化、重力异常、动物异常、地声、地光、地温异常等等。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7.地球的内部》习题含答案

第二单元第3课《地球的内部》同步练习一、填空题1、地球的内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地壳|地幔|地核解析:解答:科学家把地球的内部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分析:本题考查地球的内部。
2、科学家是通过_____、_______和________打探到地球内部的一些秘密。
答案:火山|地热|地震解析:解答:科学家会从火山、地热、地震等方面收集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家的收集信息途径。
3、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够达到_______-千米答案:14解析:解答:到目前为止,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够达到14千米,如果把熟鸡蛋比做地球,就连蛋壳还没有钻透呢!分析:本题考查人类钻孔的深度。
4、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_________,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_____。
答案:快|慢解析:解答: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分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传播。
5、科学家通过______和_________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答案:地震|核试验解析:解答:科学家通过地震和核试验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分析:本题考查科学家猜测的途径。
二、选择题。
6、目前人类在探地研究中最深的深度是()。
A、14千米B、20千米C、100千米答案:A解析:解答:到目前为止,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够达到14千米,如果把熟鸡蛋比做地球,就连蛋壳还没有钻透呢!分析:本题考查人类钻孔的深度。
7、地震波在()的岩石传播较快,在()的岩石传播较慢。
A、较软、坚硬B、坚硬、较软答案:B解析:解答: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分析:本题考查地震波的传播。
8、地球的内部分为()层。
A、2B、3C、4答案:B解析:解答:科学家把地球的内部分为三层:地壳、地幔、地核。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测试卷(后附答案)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地球的表面和内部》测试卷 一、选择题 1.地球表面千姿百态,( )不属于地球表面的地形。
A .海洋 B .高原 C .公路 D .山地 2.四周高、中部低的盆状地形是( )。
A .平原 B .盆地 C .山地 D .丘陵 3.2008年我国( )发生8级地震,造成巨大人员伤亡和巨大损失。
A .河北唐山 B .四川汶川 C .台湾花莲 D .河北邢台 4.自2009年起,每年( ) 为全国防灾减灾日。
A .3月12日 B .3月 22日 C .5月12日 D .12月4日 5.地壳岩层在( )时会发生地震。
A .断裂 B .褶皱 C .平静 D .挤压 6.通过( )现象无法推测地球内部结构。
A .地震 B .火山 C .地热 D .雷电 7.岩石女王头像主要是由( )造成的。
A .水 B .风 C .人力 D .太阳 8.岩石在大气、水、生物等长期联合作用下发生变化的现象,称为( )。
A .分解 B .风化 C .变质 二、综合题 9.《地球的表面和内部》知识梳理…○…………线…………○……____ ○…………内…………○…………装…………○…三、填空题 10._________和_________都是地球上极具破坏力的自然灾害。
11.科学家利用_________来探测地球内部的结构,并根据探测结果把地球内部由外到内分成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个不同的圈层。
12.改变地表形态的有来自地球内部的力量,还有来自地球外部的力量。
蘑菇石是在_________力作用下形成的,江河入海口处的平原是在_________的作用下形成的。
13.岩石碎屑经过风、流水等的搬运后沉积于陆地、河湖及海洋,经历一系列变化后形成的岩石叫_________。
14.地球内部的岩浆有时会在地下深处慢慢冷却,有时又会从地表喷发出来后冷却,这些由岩浆冷却后形成的岩石叫_________。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试题答案

九年制义务教育小学科学(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质量监测试题(时限40分钟)班级: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等级:__________1.请把地球的内部构造填在下图中。
2.下面的地表现象是什么名称,它们是由什么力量形成的呢?名称→形成原因名称→形成原因名称→形成原因( C )→( F )( A )→( G )( D )→( E )A.海边礁石B.风蚀石C.石林D.火山湖口E.火山的力量,岩浆和雨水的作用F.风、流水、碳酸盐石分解的作用G.海浪的冲击3.2014年4月14日,青海省玉树县发生了7.1级地震,地震时艾克雪的家住在十五楼,突然大地剧烈的震动起来,家里家具也摇晃起来,如果你是艾克雪,在这万般危险的情况下,你会怎样做?应迅速远离外墙及其门窗,可选择厨房、浴室、厕所、楼梯间等空间小而不易塌落的空间避震地震发生时,做法正确的是( BCDE ) A. B. C. D. E. F.4.郝奇心在路边捡了一块小砖块,用镊子夹着在家里的炉灶上加热,然后再放入冷水里,反复做了几次,发现小砖块会 逐渐破碎变小 ;在大自然里,大岩石也有类似的情况,这是 风化 现象。
用 土豆泥(或者黏土)充当山体,用番茄酱模拟 岩浆 ,用 酒精灯 加热,看到的现象 岩浆从山体喷出来 ,得出的结论是 火山喷发是地球内力作用的结果。
。
在实验过程中,冒出大量水汽和烟尘预示着火山将要喷发。
6.计算分析地球赤道周长 40091千米地球表面积 510067866平方千米(1)我们知道中国的陆地面积是960万平方千米,那么一个地球的表面积相当于多少个中国陆地面积吗?510067866平方千米≈51007万平方千米51007÷960=53.13地球表面积大约相当于53.13个中国陆地面积。
(2)根据上面的资料计算,如果你以每小时4千米的速度,每天行走8小时,当你绕行赤道一圈后,你的年龄该有多大?40091÷(4×8×365)≈3.43(年),约为3年零5个月,学生年龄加上年数,即为绕行赤道一圈后的年龄。
小学-科学-苏教版-苏教版 六年级上册 《第二单元 我们的地球》 单元测试卷3

苏教版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单元测试卷3一、填空题。
1、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压时会发生______,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激烈震动,释放出______的能量,造成严重破坏,这就是______。
2、我国地势高低起伏的特点是______,呈______状分布。
3、世界上最高峰是位于中国和尼泊尔边境的______,海拔珠穆朗玛峰______米。
4、高原、平原、海洋与岛屿、山地、峡谷等构成了地球表面的______。
5、北宋时期的______在晚年所著的《______》中阐述了关于地球演变、地质变化的精辟见解。
6、科学家把地球内部分为三层:把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做______,它主要由各种岩石组成;把地球的中心部分叫做______;把它们之间的部分叫做地幔。
7、地球表面的形状各种各样,千姿百态,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
8、火山将要喷发前,会冒出______和______。
9、在长期的风吹日晒、雨水冲刷、生物破坏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______。
二、选择题。
10、下面改变地表形态的做法合理的是()。
A. 砍伐森林B. 开采矿石C. 改造沙漠D. 围湖造田11、下面关于地壳的岩层的说法正确的是()。
A. 不会发生变动B. 不断发生变动C. 只有人为造成的变动D. 以上都不正确12、地震是一种非常可怕的自然灾害。
1976年7月28日,我国河北()地区发生了里氏7.8级地震,人员损失惨重。
A. 唐山B. 汶川C. 玉树D. 海地13、地球赤道周长是()。
A. 6378千米B. 40091千米C. 5亿平方千米14、第一个在太空中看到地球的人是()A. 麦哲伦B. 阿姆斯特朗C. 杨利伟D. 尤里•加加林15、不属于火山的喷发物有()。
A. 浓烟B. 灰C. 岩浆D. 卵石16、科学家在猜测地球内部构造的时候,其中一个依据就是地震波在()中传播速度较快。
苏教版六年级科学上册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测试卷含答案

第二单元《我们的地球》检测试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填空题。
(每空2分,共36分)1.地球的内部构造从里到外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火山是由于地下______________沿着地壳的______________喷发而形成的白然灾害。
3.地壳的岩层在相互挤时会发生褶皱,褶皱突然断裂时大地剧烈震动,释放出巨大的能量,造成严重的破坏,这就是______________。
4.20世纪70年代以前,摄影师在_____________上拍摄地貌。
20世纪70年代以后,人们开始利用更先进的____________在空中拍摄地面,使获得的图片更______________、更______________。
5.地球表面薄薄的一层叫______________,主要由岩石组成;地球的中心部分叫______________;地壳和地核之间的部分叫______________。
6.在长期的______________南水冲刷、______________等作用下,地表岩石破碎的过程叫作______________。
7.我国科学家______________发明了世界上第一架候风地动仪。
8.“沧海变桑田”指的是______________发生的变化。
二、单项选择题。
(每题2分,共12分)1.第一个用实践证明脚下的大地是球形的科学家是()A.哥白尼B.布鲁诺C.麦哲伦D.杨利伟2.我国唐山大地震发生在哪一年()A.1967B.1976C.1980D.19783.搭乘“神舟五号”飞船围绕地球飞行了14的是我国字航员()A.杨利伟B.聂海胜C.刘洋D.沈括4.关于火山,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火山是最可怕的自然灾害之一B.火山周围不会形成温泉C.火山喷发物一层层地在火山口周围堆积下来D.火山喷发不可预测,也没有任何征兆5.在地形地球仪上,我们可以看到我国的地势特点是()A.西高东低呈阶梯状分布B.东高西底呈阶梯状分布C.基本上一马平川,没有太大的变化D.时高时低,无规律分布6.海边礁石是什么力量形成的()A.风、流水、碳酸盐石分解的作用B.海浪的冲击C.火山的力量,岩浆和雨水的作用D.强风的作用三、多项选择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苏教版科学六年级上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地球的内部同步练习(I)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
一、填空题 (共5题;共11分)
1. (3分)地球的内部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 (3分)科学家是通过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打探到地球内部的一些秘密。
3. (1分)人类钻孔的深度只能够达到________千米
4. (2分)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________,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________。
5. (2分)科学家通过________和________时产生的地震波来猜测──地震波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二、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6. (2分)()位于地球内部33~2900千米之间。
A . 地壳
B . 地幔
C . 地核
7. (2分)地震波在()的岩石传播较快,在()的岩石传播较慢。
A . 较软、坚硬
B . 坚硬、较软
8. (2分)地球的内部分为()层。
A . 2
B . 3
C . 4
三、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9. (2分)地球内部存在着不同的物质。
()
10. (2分)地球像一个煮熟的鸡蛋。
()
11. (2分)地震波在较软的岩石中传播较快,在坚硬的岩石中传播较慢。
()
12. (2分)随着技术的进步,人类钻孔的深度已经能达到无限深了。
()
13. (2分)人类通过地震波的传播来猜测地球内部。
()
四、解答题 (共2题;共10分)
14. (5分)三个盒子里分别放有不同的物品。
不打开盒子,有什么方法能够猜出盒子里装有什么?
15. (5分)你认为科学家会从哪些方面收集有关地球内部的信息?
参考答案一、填空题 (共5题;共11分)
1-1、
2-1、
3-1、
4-1、
5-1、
二、选择题。
(共3题;共6分)
6-1、
7-1、
8-1、
三、判断题 (共5题;共10分)
9-1、
10-1、
11-1、
12-1、
13-1、
四、解答题 (共2题;共10分)
14-1、
15-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