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11《C#.NET综合实验》

合集下载

c程序设计实验参考答案

c程序设计实验参考答案
编程求出某学生期末三门课程的总分及平均分。结果保留小数点后一位。
main( )
{ float a,b,c;
float s,v;
scanf("%f,%f,%f,%f",&a,&b,&c);
s=a+b+c;
v=s/3.0;
printf("\n%7.1f,%7.1f",s,v);
}
实验五参考答案
一.1、a=10,b=30,c=10
}
2、main()
{int i;
double m=100000,n,s;
n=0.01;
s=0;
for(i=1;i<=30;i++)
{s+=n;
n=n*2;
}
printf("%f %f\n",s,m*30 );
}
实验八参考答案:
一.1、s=12345
2、7,
5,
3,
3、<1,2>=6
二.1、% for(j=k;j>0;j--)
第4行改为scanf("%d",&a[i]);
第12行改为printf("av=%d\n",av);
四.1、分析:C中数组长度必须是确定大小,即指定N的值。排序的方法有多种,取出其中两种作为参考。
方法一:起泡排序
从第一个数开始依次对相邻两数进行比较,如次序对则不做任何操作;如次序不对则使这两个数交换位置。第一遍的(N-1)次比
{ case 10:
case 9: ch='A'; break;
case 8: ch='B'; break;

化学初中居家实验教案

化学初中居家实验教案

化学初中居家实验教案
实验名称:维生素 C 测定实验
实验目的:通过酸碱中和反应,测定柠檬中维生素 C 的含量。

实验器材:柠檬、试管、滴管、玻璃棒、标定瓶、PH试纸、2% 碘液。

实验步骤:
1. 准备工作:将柠檬洗净切块,挤出柠檬汁备用。

2. 用滴管取适量柠檬汁倒入试管中,加入适量水稀释。

3. 使用 PH试纸检测柠檬汁的酸碱性质,记录 PH 值。

4. 用滴管滴入适量 2% 碘液,颜色深浅程度可作为测定指标。

实验结果分析:
1. 酸碱性质测试,PH 值在 2-3 范围内说明含维生素 C 的柠檬酸较多。

2. 加入碘液后的变化,颜色愈深表示维生素 C 含量越高。

实验注意事项:
1. 操作过程需小心谨慎,避免受伤。

2. 实验中不可随意品尝实验液,以免发生意外。

3. 由家长或者老师指导下进行实验操作。

拓展实验:
可以用其他水果(例如橙子、苹果等)继续进行维生素 C 测定实验,比较不同水果中维生素 C 的含量差异。

实验11 MEA吸收CO2反应动力学区域的确定

实验11  MEA吸收CO2反应动力学区域的确定

2.1 MEA吸收CO2机理Danckwerts和McNeil认为胺在气液界面处与CO2反应后又会在溶液主体中得到再生,即该过程符合“穿梭”机理,如图1所示。

图1 “穿梭”机理示意图CO2和MEA最主要的反应是完全水解的氨基甲酸盐的生成,随后质子和另外一个胺分子结合,下面是CO2与MEA的总反应式:CO2 + 2HOC2H4NH2 → HOC2H4NH3+ + HOC2H4NHCOO-(1)该过程分两步进行:CO2 + HOC2H4NH2→ H+ + HOC2H4NHCOO-(2)H+ + HOC2H4NH2→ HOC2H4NH3+ (3)2.2 动力学区域的确定方法由于各动力学区域的特点不同,故各种因素对它的影响也不同。

采用Levenspiel提出的判断方法,具体如下:表1 影响伴有化学反应吸收的因素注:动力学区域A-瞬时反应;B-界面瞬时反应;C-快速反应;D-快速拟1级反应;E-中速度反应;F-拟m级中速反应;G-慢速反应;H-液相主体的极慢速反应。

表中“+”表示受此因素的影响;“-”表示不受此因素的影响;“?”表示有可能受此因素的影响,但速率方程不变。

按照以下步骤来确定动力学区域:(1)其余条件均保持不变而仅改变液相体积。

若吸收速率不随液相体积而变,则为区域A到D,反之,则为E到H。

(2)若为区域A到D,可通过改变液相物理传质系数来分析。

若与k L有关,为区域A或C,否则为B或D。

若确定的区域为E到H,则改变两相接触界面。

若有关,则为区域E到G,否则为H。

(3)改变液相主体浓度可分区域B和D,若吸收速率与C BL有关,为区域D;若无关,为区域B。

而对区域A与C以及G与E,F的区分,应通过具体的速率方程来计算。

实验11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滞系数

实验11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滞系数

福建农林大学物理实验要求及原始数据表格实验11落球法测量液体的粘滞系数专业________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一、预习要点1.落球法测定粘滞系数的基本原理是什么?2.表示粘滞阻力的斯托克斯公式受到怎样的局限?实验中如何修正?二、实验内容使用变温粘度仪测定不同温度下蓖麻油的粘滞系数。

三、实验注意事项1.控温时间至少保证10分钟以上,从而使得样品温度与加热水温一致;2.调节样品管的铅直,尽量保证小球沿样品管中心下落;3.测量过程中,尽量避免对液体的扰动;4.从0刻线开始,小球每下落5cm计时一次,计时要眼明手快,保证视线与管壁刻线水平。

5.为保证数据的一致性,选用唯一的小球进行实验,完成实验后,将小球保存于样品管中的蓖麻油里,防止氧化,以备下次实验使用。

四、原始数据记录表格组号________ 同组人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 成绩__________ 教师签字_______________温度每上升5°C左右测量一次,依照室温情况,测量范围可以在20°C ~55°C间任意选择,但40°C必做。

五、数据处理要求1.计算出不同温度条件下小球下落的速度及蓖麻油的粘滞系数,结果填入表格中,保留三位有效数字;2.用坐标纸画出蓖麻油粘滞系数与温度的关系曲线;3.依照书本的理论值,求出40°C时蓖麻油粘滞系数的相对误差,并分析引起误差的原因。

1福建农林大学物理实验要求及原始数据表格六、数据处理注意事项1.画图时,粘滞系数 为纵坐标,温度T为横坐标,作一条平滑的曲线;2.相对误差保留二位有效数字。

七、思考题1.落球法为什么只适用于测量粘滞系数较高的液体?2.为什么落球要在圆筒中心轴线垂直下落?如果不满足该条件,会导致测量值偏大还是偏小?2。

C语言上机实验指导

C语言上机实验指导

实验要求:上机实验一般经历上机前的准备(编程)、上机调试运行和实验后的总结三个步骤。

1.上机前的准备根据问题,进行分析,选择适当算法并编写程序。

上机前一定要仔细检查程序(称为静态检查)直到找不到错误(包括语法和逻辑错误)。

分析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的对策。

准备几组测试程序的数据和预期的正确结果,以便发现程序中可能存在的错误。

上机前没有充分的准备,到上机时临时拼凑一个错误百出的程序,宝贵的上机时间白白浪费了;如果抄写或复制一个别人编写的程序,到头来自己一无所获。

2.上机输入和编辑程序,并调试运行程序首先调用C语言集成开发环境,输入并编辑事先准备好的源程序;然后调用编译程序对源程序进行编译,查找语法错误,若存在语法错误,重新进入编辑环境,改正后再进行编译,直到通过编译,得到目标程序(扩展名为OBJ)。

下一步是调用连接程序,产生可执行程序(扩展名为EXE)。

使用预先准备的测试数据运行程序,观察是否得到预期的正确结果。

若有问题,则仔细调试,排除各种错误,直到得到正确结果。

在调试过程中,要充分利用C 语言集成开发环境提供的调试手段和工具,例如单步跟踪、设置断点、监视变量值的变化等。

整个过程应自己独立完成。

不要一点小问题就找老师,学会独立思考,勤于分析,通过自己实践得到的经验用起来更加得心应手。

3.整理上机实验结果,写出实验报告实验结束后,要整理实验结果并认真分析和总结,根据教师要求写出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一般包括如下内容:⑴实验内容实验题目与要求。

⑵算法说明用文字或流程图说明。

⑶程序清单⑷运行结果原始数据、相应的运行结果和必要的说明。

⑸分析与思考调试过程及调试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调试程序的心得与体会;其他算法的存在与实践等。

若最终未完成调试,要认真找出错误并分析原因等。

实验一C语言运行环境一、实验目的1.了解TC环境的组成。

2.学习TC环境的使用方法。

3.了解C语言程序从编辑、编译、连接到运行并得到运行结果的过程。

实验11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

实验11 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

实验十三粘度法测定高聚物的摩尔质量【目的要求】1.了解粘度法测定高聚物摩尔质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2.掌握用乌氏(Ubbelohde)粘度计测定高聚物溶液粘度的原理和方法;3.测定右旋糖苷的摩尔质量。

【实验原理】高聚物是由单体分子经加聚或缩聚过程得到的。

在高聚物中,由于聚合度的不同,每个高聚物分子的大小并非都相同,致使高聚物的分子质量大小不一,参差不齐,且没有一个确定的值。

因此,高聚物的摩尔质量是一个统计平均值。

高聚物摩尔质量不仅反映了高聚物分子的大小,而且直接关系到它的物理性能,是一个重要的基本参数。

测定高聚物摩尔质量的方法很多,例如渗透压、光散射及超离心沉降平衡等方法。

但是不同方法所得平均摩尔质量也有所不同,比较起来,粘度法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并有很好的实验精度,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用此法求得的摩尔质量称为粘均摩尔质量。

粘度是液体流动时内摩擦力大小的反映。

高聚物溶液的特点是粘度特别大,原因在于其分子链长度远大于溶剂分子,加上溶剂化作用,使其在流动时受到较大的内摩擦力,粘性液体在流动过程中所受阻力的大小可用粘度系数(简称粘度)来表示。

纯溶剂粘度反映了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力,高聚物溶液的粘度则是高聚物分子间的内摩擦力、高聚物分子与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力及溶剂分子间内摩擦力三者之和。

在相同温度下,通常高聚物溶液的粘度大于纯溶剂粘度,即:﹥。

为了比较这两种粘度,引入增比粘度的概念,以表示(13.1)式中,称为相对粘度,定义为溶液粘度与纯溶剂粘度的比值,即(13.2)反映的也是粘度行为,而则表示已扣除了溶剂分子间的内摩擦效应。

高聚物的增比粘度往往随质量浓度的增加而增加。

为了便于比较,将单位浓度所显示的增比粘度称为比浓粘度,而称为比浓对数粘度。

当溶液无限稀释时,高聚物分子彼此相隔甚远,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可以忽略,此时有关系式图II-13-1 和图1 ;212(13.3)式中,称为特性粘度,它反映的是高分子与溶剂分子之间的内摩擦,其数值取决于溶剂的性质以及高聚物分子的大小和形态。

实验十一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一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
实验十一
配位化合物的组成和稳定常数的测定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配合物在科学研究和生产实践中显示出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配合物不仅在化学领域里得到广泛的应用,并且对生命现象也具有重要的意义。人体内 各种酶(生物催化剂)的分子几乎都含有以配合状态存在的金属元素。配位化学与有 机、分析等化学领域以及生物化学、药物化学、化学工业都有着密切的关系,应 用非常广泛。 配位化学的研究有一整套的物理实验方法,如测定稳定常数可以采用 pH 法、电位 法、极谱法、分光光度法、溶剂萃取法、离子交换法等,这些方法对于配合物的组成、 结构和构象的研究是十分有效的。 我国化学家陈荣悌还报道了利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来测 定配位化合物稳定常数的新方法。 从上世纪 40 年代起,人们开始涉足于生物配合物的研究,陆续报道了各种生命金 属与各种 α-氨基酸、生物配体、羧肽酶和碳酸酐酶配合物的稳定常数。从这些研究中得 到了许多有关生物配体的新信息。到了 60 年代,配合物的研究方法又有了新的发展。 一方面出现了全新的物理方法, 如 M?ssbauer(穆斯堡尔)谱; 另一方面对原有的方法作了 改进,研究范围进一步扩大,如 Raman(拉曼)光谱采用了激光源,提高了光谱强度,使 有色配合物的研究成为可能;核磁共振谱因位移试剂的应用,提高了分辨率。这些方法 被应用于生物体内酶的结构和催化反应的研究以及化学模拟的研究。
3.测定吸光度 在 500nm 波长下分别测定上述溶液的吸光度,将所得数据记录于表 11-1。以吸光 度对磺基水杨酸的摩尔分数作图。 从所得的等摩尔系列图中找出最大吸收处的的配位体摩尔分数(XL)和金属离子摩 尔分数(1-XL) ,由公式(1)计算得配合物的组成;由公式(2)计算得配合物的解离 度;据公式(3)计算得配合物的表观稳定常数。
' K稳

《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实验指导书

《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实验指导书

《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目录第1 章概述 (1)1.1 课程简介 (1)1.2 实验环境选择 (1)第 2 章实验要求 (1)2.1 实验过程要求 (1)2.2 考核及评分标准 (1)第 3 章实验内容 (2)3.1 实验1 熟悉C语言运行环境 (2)3.2 实验2 数据类型 (3)3.3 实验3 运算符和表达式 (4)3.4 实验4 顺序结构及输入和输出 (6)3.5 实验5 选择结构 (7)3.6 实验6 循环结构 (9)3.7 实验7 数组(1) (11)3.8 实验8 数组(2) (12)3.9 实验9 字符串及其操作 (13)3.10 实验10 函数 (14)3.11 实验11 结构体 (15)3.12 实验12 指针 (16)第 1 章概述1.1 课程简介《程序设计基础(C语言)》是软件工程各专业或其它相近专业学生的公共职业基础课,是软件类各专业的入门课程,直接影响学生后继职业技术课程的学习及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养。

通过本书,学习基本的程序设计概念和程序设计方法,学会使用C语言解决实际问题,进行初级的程序设计。

1.2 实验环境选择VC++6.0第 2 章实验要求2.1 实验过程要求本课程中,实验者必须服从指导教师和实验室工作人员的安排,遵守纪律与实验制度,爱护设备及卫生。

在指定的实验时间内,必须到机房内实验,其余时间可自行设计和分析。

本课程所涉及的程序代码,都要求有较高的可读性和效率,多文件表示。

2.2 考核及评分标准若实验者在指定上机时间三次不到课,取消考核资格。

请假,必须提前出具正式假条,不接受事后假条。

如果发现抄袭、篡改、伪造实验数据,或实验报告和设计报告雷同,涉及的所有学生的该课程成绩计为0 分。

本课程采用结构化评分,主要由指导教师灵活处理,可以是考勤等。

第 3 章实验内容3.1 实验1 熟悉C语言运行环境一、实验目的1.了解什么是C语言2.熟悉C语言程序开发环境二、实验内容和步骤1.大学生涯的第一个程序1)运行Microsoft Visual Studio 2008或者VC6.02)创建项目,选择win32控制台应用程序或者空项目,项目名为MyFirstApp3)新建项目,选择C++源文件,文件名为HelloWorld4)在程序编辑窗口,输入如下代码#include <stdio.h>/* 主程序*/void main(){printf("hello world\n");}5)执行程序,Ctrl+F56)观察输出结果,并记录2.修改程序1)增加语句,观察输出结果是否不同printf("hello world\n");printf("world is me\n");2)删除输出字符串中的“\n”,观察输出结果是否不同printf("hello world\n");3)进行换行输出,观察输出结果是否不同printf("hello, ");printf("world");printf("\n");4)将上个程序块中的printf("\n");去掉,观察输出结果是否不同3.用自己的语言,描述下对C语言程序的第一印象4.简单描述下,第二步骤中,输出结果相同与不同的原因;以及“\n”的用途3.2 实验2 数据类型一、实验目的1.掌握变量的命名规则和定义2.掌握C语言程序中的各种数据类型并使用它们二、实验内容和步骤1.定义3个变量numInt、numFloat、charInfo,他们的类型分别为整型,单精度类型,字符型;并分别初始化为2,2.0和‘A’,最后输出这三个变量的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实验11、C#.NET数据库综合应用
实验课时:
课内:4课时,课外:4课时
实验目的:
通过综合运用SQL Server 2008数据库、C#程序设计语言、.NET Framework类库及Visual Studio 2010控件开发一个迷你型数据库应用程序,检验学生对C#语言、Windows控件及.NET Framework主要类库(尤其是数据库相关类库)的掌握程度,理解数据库应用系统分析、设计、实现全过程。

实验内容:
本次实验要求为Christopher's Car Center(下称CCR)设计一个用于汽车销售登记的迷你型数据库应用程序。

汽车销售登记都要涉及哪些方面的内容?一个初出茅庐的系统分析员至少应该向CCR 提出这样几个问题:
1.销售什么?
2.销售给谁?
3.哪些人负责销售?
4.何时由谁、给谁、销售了什么?
5.是否存在销售员提成?
6.如果存在提成,又是根据什么规则提成?
7.是否需要登记汽车的维修保养记录?
8.维修保养所发生的工时、工价是如何确定的?
9.维修保养所更换的零部件如何定价?
10.是否存在维修保养以外的零部件销售?
……
在详细了解并分析CCR的要求后,系统分析员可以知道,CCR的汽车销售登记数据库应至少登记这样一些内容:
1.汽车档案:用于登记所售汽车的基本资料,包括汽车的型号、制造商、生产年份、进价、
照片、描述等
2.客户档案:用于登记所有客户的基本资料,包括客户的名称、地址、电话号码等
3.销售员档案:用于登记所有销售员的基本资料,包括销售员姓名、提成比例等
4.销售记录:用于登记何时、由哪个销售员、向哪个客户、销售了什么汽车,售价如何等
5.零部件档案:用于登记零部件相关数据,包括零部件名称、品牌、型号、适用车型、售
价、维修工时、维修工价等
6.维修保养档案:用于登记何时、由谁接待、安排谁维保、维保何台汽车、维保发生的工
时、零部件及其费用等
对于一个复杂的汽车销售管理系统,自然不止要登记如上内容。

这一点,您可以考虑从互联网上查询一下,甚至Down一个Demo版安装试试。

针对数据库的分析完成后,应该使用E-R图等设计工具完成数据库的概念设计、逻辑设计。

作为一个迷你型数据库应用程序,我们可以在以上简单分析的基础上,直接在SQL Server Management Studio中完成数据库的物理设计及程序设计。

其大致步骤如下:
1.通过现场访问、互联网资料检索等途径对国内汽车销售行业的具体业务进行必要的了解
和分析,在此基础上设计一个简单的汽车销售数据库。

一般而言,该数据库至少应能记录如下数据:
●车辆档案:用于登记所销售汽车的基本资料
●零件、工时档案:用于登记另部件资料及各类维修工时工价
●客户档案:用于登记客户的基本资料
●员工档案:用于登记员工的基本资料
●车辆销售记录:用于登记销售给客户的汽车及相关信息
●车辆维修记录:用于登记车辆维修所用零部件及工时费用等信息
2.创建数据库应用程序以实现上述数据库中数据的录入、修改、删除、查询、汇总处理。

一般而言,至少应实现如下功能:
●车辆档案维护
●零件、工时档案维护
●客户档案维护
●员工档案维护
●车辆销售记录维护
●车辆维修记录维护
●统计汽车销售情况
●统计零部件销售情况
●统计工时费用情况
三、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应包括如下内容:
1.系统目标概述
2.系统功能概述
3.数据库结构描述
4.程序设计描述
●系统菜单简要说明
●窗体及其功能、代码描述
●亮点或需要改进的地方
5.课程学习总结
●学习体会
●从业设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