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恨歌试题答案解析
长恨歌问题及答案

问题:王安忆将长篇小说命名为《长恨歌》与白居易的《长恨歌》是否有什么联系?分析:两者的联系:1、主人公的命运相似。
王琦瑶和杨玉环分别是两个《长恨歌》的主人公,两部作品讲的都是关于她们如何“养在深闺人未识”,到“一朝选在君王侧”,如何名闻天下,最后又如何凄凉地死去的故事。
2、两位作者在历史或政治素材面前始终以一个艺术家的境界与心态去反映着生活,评析着现实。
他们都有意淡化政治人物的政治身份,尽量虚化重大的政治历史事件,昭示了作者“生活至上”、“艺术至上”的写作态度。
3、都轻现实而重审美。
白居易的《长恨歌》隐去了许多是非甚至丑陋的因素,杨玉环一段不必要的婚姻史也被一句“杨家有女初长成,养在深闺人未识”一笔勾销,只留下一段纯粹的旷世情缘。
王安忆自己也说,“我的小说创作是不太现实的,我对现实不很关心,我关心的是审美。
”而《长恨歌》也的确因为它的情趣、生活美学吸引了很多读者。
然而王安忆对经典文本的借用并不是简单的模仿,而是通过日常化的历史观解构经典文本,使得小市民的悲剧也带有美的意味,从而揭示了王安忆借用经典文本传达在以男权为中心的社会环境里女性的长恨命运主旨。
王安忆借用典故的传统,是为了在解构典故的基础上对《长恨歌》的悲剧情怀做现代的诠释。
如果说白居易对史诗精神的追求尚且停在历史人物或传奇人物这一质素上,王安忆则致力于把史诗精神导入一个现代城市的日益平凡的女性身上。
资料:王安忆《长恨歌》温婉美丽的王琦瑶登上了《上海生活》的封面,在“上海小姐”比赛中获得“三小姐”的称号,成为了上海生活的代言人。
美丽的王琦瑶出乎意料也顺理成章的成为了前国民党要员李主任的情妇,住进了安静的“爱丽丝”公寓,但因李主任在淮海战役拉开帷幕,黄金价格暴涨,股市大跌等纷乱中由于飞机坠毁死亡后离开了那里,最终安定在平安里。
之后看似在曲折中要走入平静的生活,然而严家师母、康明逊与萨沙的出现又给了她另一个悲剧性的故事。
王琦瑶一天天大起来的肚子逃不过平安里的眼睛,她是爱孩子的父亲康明逊的,可是封建传统的等级观和世俗观却不允许她妄想,孩子出生了,王琦瑶就成为了一个未婚母亲。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长恨歌》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能够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3)能够背诵并默写《长恨歌》。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深入解读《长恨歌》;(2)通过分析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理解诗的意境和情感;(3)通过对比分析,了解《长恨歌》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爱情、生命的热爱和追求;(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素养;(3)引导学生正确对待爱情和婚姻,珍惜身边的人。
二、教学重点、难点:重点:1. 《长恨歌》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 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3. 背诵和默写《长恨歌》。
难点:1. 诗中的一些生僻字词的认读和理解;2. 对诗的意境和情感的深入感悟;3. 对比分析《长恨歌》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长恨歌》的背景和历史意义;(2)激发学生对诗歌的兴趣,引导学生进入学习状态。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阅读《长恨歌》,理解诗的大意;(2)让学生结合注释,认读和理解诗中的生僻字词。
3. 合作探讨:(1)分组讨论,分析诗中的意象、情感和艺术特色;(2)分享讨论成果,进行全班交流。
4. 分析讲解:(1)重点讲解诗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2)对比分析《长恨歌》与其他诗歌的异同。
5. 背诵默写:(1)指导学生正确朗读和背诵《长恨歌》;(2)检查学生的默写情况,及时纠正错误。
四、课后作业:1. 熟读并背诵《长恨歌》;2. 写一篇关于《长恨歌》的读后感,不少于300字;3. 选择一首与《长恨歌》主题相近的诗歌,进行对比分析,写一篇分析报告,不少于400字。
五、测试题及答案:1. 选择题:(1)《长恨歌》的作者是()。
A. 白居易B. 王之涣C. 杜甫D. 李白答案:A(2)《长恨歌》描写的是()的爱情故事。
A. 秦始皇与杨贵妃B. 唐太宗与武则天C. 唐玄宗与杨玉环D. 宋徽宗与李师师答案:C2. 填空题:(1)《长恨歌》中,“天长地久有时尽,此恨绵绵无绝期”两句表达了作者对()的无限眷恋和深切思念。
长恨歌试题及答案

长恨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长恨歌》是唐代哪位诗人创作的长篇叙事诗?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答案:C2. 以下哪一句是《长恨歌》开头的句子?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B. 汉皇重色思倾国。
C. 春风得意马蹄疾。
D.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答案:B3. 《长恨歌》中,唐玄宗赐给杨玉环的称号是:A. 贵妃B. 皇后C. 公主D. 妃子答案:A4. 在《长恨歌》中,以下哪个人物是杨玉环的养母?A. 武则天B. 杨国忠C. 杨玉环的姐姐D. 唐玄宗答案:C5. 《长恨歌》中,杨玉环被赐死的地方是:A. 马嵬坡B. 长安城C. 江南D. 四川答案:A二、填空题1. 《长恨歌》中,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发生在______朝。
答案:唐朝2. 《长恨歌》中,杨玉环在马嵬坡自尽时,年仅______岁。
答案:243. 《长恨歌》中,唐玄宗赐给杨玉环的称号是______。
答案:贵妃4. 《长恨歌》中,杨玉环的养母是______。
答案:杨玉环的姐姐5. 《长恨歌》中,以下哪个人物是杨玉环的养子?(______)答案:李瑁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答案:《长恨歌》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封建社会宫廷斗争的残酷性,以及人性的脆弱和无奈。
同时,作品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进行了美化,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怀念。
2. 请简要分析《长恨歌》中的艺术特色。
答案:《长恨歌》具有以下艺术特色:(1)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全诗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讲述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相识、相爱、悲剧发生及后续影响。
(2)人物形象鲜明。
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唐玄宗、杨玉环、杨国忠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3)情感真挚。
诗人以真挚的情感,生动地描绘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使读者深感同情。
(4)语言优美。
全诗语言流畅,富有音乐性,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论述题请从《长恨歌》中选取一个你认为最感人的情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长恨歌》习题及答案.doc

10、 给加点字词释义 11、 给加点字词释义 12、 给加点字词释义 13、 给加点字词释义 14、 给加点字词释义 15、 给加点字词释义 16、 给加点字词释义 17、 给加点字词释义 18、 给加点字词释义 19、 给加点字词释义 20、 给加点字词释千乘万骑西南行(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翡翠衾寒谁与共( 临邛道士鸿都客( 珠箔银屏迤適开( 风吹仙袂飘飘举( 含情凝睇谢君王( 钗擘黄金盒分钿( 临别殷勤重寄词(可怜光彩生门户( 缓歌慢舞凝丝竹( 行宫见月伤心色( 东望都门信马归( 云鬓半偏新睡觉( 玉容寂寞泪阑干( 此恨绵绵无绝期( 其中绰约多仙子(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不见玉颜空死处( 耿耿星河欲曙天( ))))))))))))))))))1、 给加点字注音:2、 给加点字注音:3、 给加点字注音:4、 给加点字注音:5、 给加点字注音:6、 给加点字注音:7、 给加点字注音:8、 给加点字注音:9、 给加点字注《长恨歌》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选择题 1、提出“文章合不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是(A 白居易B 王安石C 曾巩D 苏轼2、存诗最多的唐代诗人是( )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杜牧3、白居易的文集是A 《白氏长庆集》B 《乐天文集》C 《白居易文集》D 《白香山文集》4、“香山居士”是指(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韩愈5、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比喻B 排比C 顶针D 拟人6、 白居易诗歌的风格是( )A 平易晓畅B 沉郁顿挫C 色彩瑰丽D 想象奇特7、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 比喻B 排比C 对偶D 顶针8、 下列词语中拼写不正确的是A 金屋藏骄B 惊天动地C 孤灯挑尽D 排空驭气9、 下列词语中拼写正确的是A 比翼鸟B 连里枝C 娥眉D 城阕10、“渔阳輦鼓动地来” 一句中的“輦”是指A战鼓B古代军队中所用小鼓C古代军队中所用大鼓D铁皮鼓三、简答题1、简述《长恨歌》中的玄宗形象2、简述《长恨歌》中的贵妃形象3、第四段对刻画杨玉环的形象及表现“长恨”的主旨有何作用?4、第三段玄宗思念贵妃的有关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5、简述《长恨歌》中的语言特色。
长恨歌(试题答案解析)

课时作业(一)(对应学生用书P5)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凝睇./孝悌绰..约/泥淖.哽咽./咽.喉B.玉扃./迥.异萦.纡/楹.联翘.首/翘.起C.旋.风/旋.转旌.旗/菁.华殷.勤/殷.红D.花钿./佃.户憧.憬/瞳.孔摇曳./赝.品解读:A项读音分别为dì/tì,chuò/nào,yè/yān;B项读音分别为jiōng/jiǒng,yíng/yíng,qiáo/qiào;C项读音分别为xuàn/xuán,jīng/jīng,yīn/yān;D项读音分别为diàn/diàn,chōng/tóng,yè/yàn。
答案:A2.下列句子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霄。
B.九重城阕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C.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D.黄埃散漫风潇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解读:A项,“霄”应为“宵”;B项,“阕”应为“阙”;D 项,“潇”应为“萧”。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似很平常,实际上起着提纲挈领....、统领全篇的作用。
B.作者的褒贬态度不言..。
..而喻C.唐玄宗与杨贵妃沉湎欢娱,不理朝政,乐极生悲....,终于导致了国家倾覆的政治悲剧。
D.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解读:D项,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与“人民”重复。
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玉容寂寞泪阑干..光彩生门户..B.可怜C.到此踌躇..不能去D.临别殷勤..重寄词解读:B项,“可怜”古义为“可爱”,今义为“怜悯”。
答案:B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臣相顾.尽沾衣顾:看B.君臣相.顾尽沾衣相:互相C.含情凝睇谢.君王谢:感谢D.东望都门信.马归信:随意、随便解读:C项,“谢”为辞别的意思。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

《长恨歌》教案设计(附试题及答案)白居易,太原人,出身于仕宦之家,高祖、曾经祖、祖父俱为官,父亲为朝奉大夫、襄州别驾、大理少卿,累赠刑部尚书右仆射。
因其祖、父俱在河南作官,所以居家河南。
白居易于唐代宗大历七年(公元 772 年)正月二十日生于河南新郑县东郭宅。
武宗会昌六年(846 年)八月卒于洛阳,享年 75 岁。
白居易出生时,李白已逝世 10 年,杜甫也去世 2 年。
时代需要大诗人,白居易适逢其时。
他因出身书香门第,自幼又绝顶聪明,五六岁便学写诗, 9 岁便能够辨别声韵,加之家庭和社会赋予他很大的刺激和催促,他青少年时代读书特殊刻苦。
后来忆及当时读书情况,他说:“昼课赋,夜课书,间又课诗,不遑寝息矣,以至于口舌生疮,手肘成胝。
”少年时代又曾经过颠沛流离的避难生活,对社会各方面都有所了解。
这些原因,造就了白居易这位杰出的诗人。
从白居易一辈子仕途看,虽多为官,但总不顺利,老是处于一种忧愤不安的状态中。
作为一个诗人,却成就极大,可以说名动朝野,甚至妇孺皆知。
大概因为他青少年时期的颠沛流离和以后的数次被贬,多为外官,经历极广,对社会有较深刻的了解,才使他得以成为千古不朽的大诗人。
作为一个大诗人,一个天才的诗人,白居易的创作才干是多方面的,他的诗歌非但在艺术形式上是多样的,在思想内容和艺术风格上也是多样的。
白诗有一个最大的特点,就是语言通俗易懂,明白晓畅,但同时又经过千磨万击,作了许多艺术加工。
诗坛曾经流传老妪亦解白诗的佳话。
明代诗论家胡震亨《唐音统签》中曾经有宋朝诗人张文潜看到过白居易诗手稿的记载,说“真迹点窜,多与初作不侔”,可知白居易作诗、改诗之刻苦认真。
他的诗达到这样的艺术水平,是作者付出了多少辛苦才获得的。
白居易是中唐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并将这一主张付诸自己的诗歌创作实践。
他的早期政治诗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当时的社会矛盾,寄托了人民苦难的深切同情。
用辞尖锐,主题鲜明。
长恨歌答案

长恨歌答案一课时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具有伤感色彩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2、写作背景(参照课下注释1)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这首诗创作时间是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
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
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白居易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史诗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二)字词积累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回眸.(móu )凝脂.(zhī)云鬓.(bìn)骊.宫(lí)鼙.鼓(pí)城阙.(què)千乘.(shèng)花钿.(diàn )萦纡..(yíng yū)旌.旗(jīng)龙驭.(yù)踌躇..(chóuchú)马嵬.(wéi)悄.然(qiǎo)耿.耿(gěng)霜华重.(zhòng)衾.(qīn)临邛.(qióng)绰.约(chuò)玉扃.(jiōng)参差..(cēn cī)珠箔.(bó)仙袂.(mèi)迤逦..(yǐlǐ)飘飖.(yáo)凝睇.(dì)人寰.(huán)擘.(bò)2、解释词语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
1-1-长恨歌(试题+答案+解析)

1-1-长恨歌(试题+答案+解析)课时作业(一)(对应学生用书P5)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凝睇./孝悌.绰.约/泥淖.哽咽./咽.喉B.玉扃./迥.异萦.纡/楹.联翘.首/翘.起C.旋.风/旋.转旌.旗/菁.华殷.勤/殷.红D.花钿./佃.户憧.憬/瞳.孔摇曳./赝.品解析:A项读音分别为dì/tì,chuò/nào,yè/yān;B项读音分别为jiōng/jiǒng,yíng/yíng,qiáo/qiào;C项读音分别为xuàn/xuán,jīng/jīng,yīn/yān;D项读音分别为diàn/diàn,chōng/tóng,yè/yàn。
答案:A2.下列句子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霄。
B.九重城阕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C.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D.黄埃散漫风潇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解析:A项,“霄”应为“宵”;B项,“阕”应为“阙”;D 项,“潇”应为“萧”。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似很平常,实际上起着提纲挈领....、统领全篇的作用。
B.作者的褒贬态度不言而喻....。
C.唐玄宗与杨贵妃沉湎欢娱,不理朝政,乐极生悲....,终于导致了国家倾覆的政治悲剧。
D.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解析:D项,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与“人民”重复。
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玉容寂寞泪阑干..光彩生门户..B.可怜C.到此踌躇..不能去D.临别殷勤..重寄词解析:B项,“可怜”古义为“可爱”,今义为“怜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一)(对应学生用书P5)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凝睇./孝悌.绰.约/泥淖.哽咽./咽.喉B.玉扃./迥.异萦.纡/楹.联翘.首/翘.起C.旋.风/旋.转旌.旗/菁.华殷.勤/殷.红D.花钿./佃.户憧.憬/瞳.孔摇曳./赝.品解析:A项读音分别为dì/tì,chuò/nào,yè/yān;B项读音分别为jiōng/jiǒng,yíng/yíng,qiáo/qiào;C项读音分别为xuàn/xuán,jīng/jīng,yīn/yān;D项读音分别为diàn/diàn,chōng/tóng,yè/yàn。
答案:A2.下列句子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霄。
B.九重城阕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C.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D.黄埃散漫风潇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解析:A项,“霄”应为“宵”;B项,“阕”应为“阙”;D 项,“潇”应为“萧”。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似很平常,实际上起着提纲挈领....、统领全篇的作用。
B.作者的褒贬态度不言而喻....。
C.唐玄宗与杨贵妃沉湎欢娱,不理朝政,乐极生悲....,终于导致了国家倾覆的政治悲剧。
D.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解析:D项,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与“人民”重复。
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玉容寂寞泪阑干..光彩生门户..B.可怜C.到此踌躇..不能去D.临别殷勤..重寄词解析:B项,“可怜”古义为“可爱”,今义为“怜悯”。
答案:B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臣相顾.尽沾衣顾:看B.君臣相.顾尽沾衣相:互相C.含情凝睇谢.君王谢:感谢D.东望都门信.马归信:随意、随便解析:C项,“谢”为辞别的意思。
答案:C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遂令.天下父母心A.令.初下,君臣进谏B.乃令.秦武阳为副C.岂合令.郎君D.便言多令.才解析:例句中“令”的意思是使,让。
A项,令:命令;C项,令:敬词,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D项,令:美好的。
答案:B7.下列各项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B.春风桃李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C.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解析:D项使用了顶真,其他三项使用了对仗(对偶)。
答案:D8.由于字数、音节、平仄所限,古典诗词中语序颠倒的现象较为普遍。
下列诗句没有语序颠倒现象的一项是()A.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B.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C.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D.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解析:A项正确的顺序应为“可怜门户光彩生”;B项正确的顺序应为“花钿、翠翘、金雀、玉搔头委地无人收”;D项正确的顺序应为“行宫见月色伤心,夜雨闻铃声肠断”。
答案:C二、课内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2题。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9.试分析画线语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画线的语句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
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10.诗歌从哪些方面来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景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
11.节选的这部分诗句刻画了唐玄宗怎样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唐玄宗在杨贵妃死后愁苦、寂寥、伤痛之情以及对杨贵妃无尽的刻骨相思,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个帝王,而是一个普通人对爱情的忠贞。
12.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的内心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通过景物的渲染来描写,有的景中见情,有的融情于景。
如“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2)通过人物的动作来描写,如“踌躇不能去”“信马归”“孤灯挑尽”等。
(3)直接描写心理,如“尽沾衣”“思悄然”“谁与共”等。
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3.这首诗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状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应抓住“霜草苍苍”“行人绝”“月明”“花如雪”等词句揣摩作者的心理状态。
答案:寓情于景。
作者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化,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反映了作者由开始的孤独寂寞到最后惊喜愉悦的心理状态。
14.“独出门前望野田”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应从该句在全诗结构及表达情感等方面考虑其作用。
答案: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一是描写对象的过渡,描写对象由山庄转向田野,收束了前两句对村夜萧疏暗淡的描绘,展开了另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明朗画面;一是感情过渡,诗人情感在此突转,由孤寂转向愉悦。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
读长恨辞[宋]李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5.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两诗的感慨是否一致?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要从两首诗的侧重点去分析,如第一首中的末句和第二首中的三、四句。
答案: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
李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
16.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判断手法时同样要结合诗句。
第一首中的三、四句形成对比,有“不动心”的,就有“动心的”;第二首末句中的“比”字同样说明在诗中出现了对比。
在分析时要结合诗句说出形成对比的两方面的内容。
答案:是一致的,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李诗将将士的死与杨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
(2013·浙江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8题。
秦中吟·歌舞[唐]白居易秦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
[注]①阌(wén)乡:旧县名。
白居易有《秦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17.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脉相承。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的能力。
这首诗的前几句全在描写朝廷官员的糜烂生活,后两句转折,写无辜百姓冻死在牢狱里。
这和杜甫的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出一辙。
解答此类试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平时多积累一些重点诗句。
答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18.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内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先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大意,在此基础上赏析其对比艺术的特色,答案首先要明确何处运用了对比手法,指出形成对比的对象,然后分析运用对比达到的效果。
答案: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四、语言应用19.请依据例句再仿写两句,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读白居易的《长恨歌》,我们领悟到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缠绵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