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长恨歌试题+答案+解析

合集下载

长恨歌试题及答案

长恨歌试题及答案

长恨歌试题及答案一、选择题1. 《长恨歌》是唐代哪位诗人创作的长篇叙事诗?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王之涣答案:C2. 以下哪一句是《长恨歌》开头的句子?A. 江南好,风景旧曾谙。

B. 汉皇重色思倾国。

C. 春风得意马蹄疾。

D. 大道如青天,我独不得出。

答案:B3. 《长恨歌》中,唐玄宗赐给杨玉环的称号是:A. 贵妃B. 皇后C. 公主D. 妃子答案:A4. 在《长恨歌》中,以下哪个人物是杨玉环的养母?A. 武则天B. 杨国忠C. 杨玉环的姐姐D. 唐玄宗答案:C5. 《长恨歌》中,杨玉环被赐死的地方是:A. 马嵬坡B. 长安城C. 江南D. 四川答案:A二、填空题1. 《长恨歌》中,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发生在______朝。

答案:唐朝2. 《长恨歌》中,杨玉环在马嵬坡自尽时,年仅______岁。

答案:243. 《长恨歌》中,唐玄宗赐给杨玉环的称号是______。

答案:贵妃4. 《长恨歌》中,杨玉环的养母是______。

答案:杨玉环的姐姐5. 《长恨歌》中,以下哪个人物是杨玉环的养子?(______)答案:李瑁三、简答题1. 请简要概括《长恨歌》的主题思想。

答案:《长恨歌》通过讲述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揭示了封建社会宫廷斗争的残酷性,以及人性的脆弱和无奈。

同时,作品对唐玄宗和杨玉环的爱情进行了美化,表现了人们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怀念。

2. 请简要分析《长恨歌》中的艺术特色。

答案:《长恨歌》具有以下艺术特色:(1)结构严谨,层次分明。

全诗分为四个部分,分别讲述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相识、相爱、悲剧发生及后续影响。

(2)人物形象鲜明。

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唐玄宗、杨玉环、杨国忠等人物的性格特点。

(3)情感真挚。

诗人以真挚的情感,生动地描绘了唐玄宗与杨玉环的爱情悲剧,使读者深感同情。

(4)语言优美。

全诗语言流畅,富有音乐性,具有较强的艺术感染力。

四、论述题请从《长恨歌》中选取一个你认为最感人的情节,结合诗句进行分析。

《长恨歌》习题及答案.doc

《长恨歌》习题及答案.doc

10、 给加点字词释义 11、 给加点字词释义 12、 给加点字词释义 13、 给加点字词释义 14、 给加点字词释义 15、 给加点字词释义 16、 给加点字词释义 17、 给加点字词释义 18、 给加点字词释义 19、 给加点字词释义 20、 给加点字词释千乘万骑西南行( 花钿委地无人收( 翡翠衾寒谁与共( 临邛道士鸿都客( 珠箔银屏迤適开( 风吹仙袂飘飘举( 含情凝睇谢君王( 钗擘黄金盒分钿( 临别殷勤重寄词(可怜光彩生门户( 缓歌慢舞凝丝竹( 行宫见月伤心色( 东望都门信马归( 云鬓半偏新睡觉( 玉容寂寞泪阑干( 此恨绵绵无绝期( 其中绰约多仙子( 上穷碧落下黄泉( 不见玉颜空死处( 耿耿星河欲曙天( ))))))))))))))))))1、 给加点字注音:2、 给加点字注音:3、 给加点字注音:4、 给加点字注音:5、 给加点字注音:6、 给加点字注音:7、 给加点字注音:8、 给加点字注音:9、 给加点字注《长恨歌》习题及答案一、填空题、选择题 1、提出“文章合不时而作,歌诗合为事而作”的是(A 白居易B 王安石C 曾巩D 苏轼2、存诗最多的唐代诗人是( )A 李白B 杜甫C 白居易D 杜牧3、白居易的文集是A 《白氏长庆集》B 《乐天文集》C 《白居易文集》D 《白香山文集》4、“香山居士”是指( )A.李白B.杜甫C.白居易D.韩愈5、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A 比喻B 排比C 顶针D 拟人6、 白居易诗歌的风格是( )A 平易晓畅B 沉郁顿挫C 色彩瑰丽D 想象奇特7、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运用的修辞手法是()A 比喻B 排比C 对偶D 顶针8、 下列词语中拼写不正确的是A 金屋藏骄B 惊天动地C 孤灯挑尽D 排空驭气9、 下列词语中拼写正确的是A 比翼鸟B 连里枝C 娥眉D 城阕10、“渔阳輦鼓动地来” 一句中的“輦”是指A战鼓B古代军队中所用小鼓C古代军队中所用大鼓D铁皮鼓三、简答题1、简述《长恨歌》中的玄宗形象2、简述《长恨歌》中的贵妃形象3、第四段对刻画杨玉环的形象及表现“长恨”的主旨有何作用?4、第三段玄宗思念贵妃的有关描写,对故事情节的发展有什么作用?5、简述《长恨歌》中的语言特色。

《长恨歌》试题答案以及解析

《长恨歌》试题答案以及解析

《长恨歌》试题答案以及解析从时间上说,杨玉环死于756年,白居易写《长恨歌》是在年,正好相隔半个世纪。

半个世纪的过滤,只会引起作者对事件的冷静思考,而不会引起作者哀艳的热烈冲动。

诗歌的情感动力只会来源于诗人当时所处的社会环境。

叶燮在《原诗》中说:“发为文章,形为诗赋,其道万千,余得以三语蔽之:日理、日事、日情,不出乎此而已。

”“先揆乎理:揆之于理不谬,则理得。

次征诸事:征之于事而不悖,则事得。

终絮乎情:絮之于情而可通,则情得。

”所以我们也应从合理、合事、合情三方面分析。

先看理,理有两层:一是作者写《长恨歌》与他写《策林》同时,也与他写的《李夫人》同时,作者的文学思想与其政治思想是相呼应的,也就是说与《策林》中的思想是一致的,更何况是像白居易这样的不为虚文的诗人。

《长恨歌》与《李夫人》同时,《李夫人》中也写了唐明皇,其小序是“鉴嬖惑也。

”那么作为同一题材的《长恨歌》,主题当与其相近而不会相悖。

二是《长恨歌》的特殊性在于,主题的完成采用的是悲剧故事的模式,把帝妃的爱情悲剧托浮在国家大悲剧的背景之下,或者说是在安史之乱的典型环境下写出李杨的典型性格。

遵循了常人对爱情悲剧的理解逻辑:先写他们的花容月貌,倾心相爱;再写外界的障白居易研究一碍和彼此经历的磨难;最后升华主题,使读者与作者一起,共同塑造了文本中的人物形象--尽管各人所塑造的人物形象大不相同。

《长恨歌》之所以赢得古今中外许多读者的欣赏,就是用惯常的悲剧程式写了一个帝妃的悲剧。

再看事:《李夫人》用汉武帝、周穆王、唐玄宗之事,简笔勾勒出“尤物惑人”的主题,小序云:鉴嬖惑也。

陈寅恪先生指出“其畅述人天生死、形魂离合之关系,”是“从汉武帝李夫人故事附益之耳。

”(《元白诗笺证稿》l3页,中华书局l963年5月第1版)为什么要附会一些美丽的神话,就是要在史实的基础上,运用浪漫主义的手法,写天上人间的相思之苦,达到艺术的真实。

最后看情:《李夫人》所抒之情是对女色误国之愤恨,是非很清楚。

长恨歌(试题答案解析)

长恨歌(试题答案解析)

课时作业(一)(对应学生用书P5)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A.凝睇./孝悌绰..约/泥淖.哽咽./咽.喉B.玉扃./迥.异萦.纡/楹.联翘.首/翘.起C.旋.风/旋.转旌.旗/菁.华殷.勤/殷.红D.花钿./佃.户憧.憬/瞳.孔摇曳./赝.品解读:A项读音分别为dì/tì,chuò/nào,yè/yān;B项读音分别为jiōng/jiǒng,yíng/yíng,qiáo/qiào;C项读音分别为xuàn/xuán,jīng/jīng,yīn/yān;D项读音分别为diàn/diàn,chōng/tóng,yè/yàn。

答案:A2.下列句子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A.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霄。

B.九重城阕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C.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D.黄埃散漫风潇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解读:A项,“霄”应为“宵”;B项,“阕”应为“阙”;D 项,“潇”应为“萧”。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A.诗歌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似很平常,实际上起着提纲挈领....、统领全篇的作用。

B.作者的褒贬态度不言..。

..而喻C.唐玄宗与杨贵妃沉湎欢娱,不理朝政,乐极生悲....,终于导致了国家倾覆的政治悲剧。

D.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解读:D项,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与“人民”重复。

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A.玉容寂寞泪阑干..光彩生门户..B.可怜C.到此踌躇..不能去D.临别殷勤..重寄词解读:B项,“可怜”古义为“可爱”,今义为“怜悯”。

答案:B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君臣相顾.尽沾衣顾:看B.君臣相.顾尽沾衣相:互相C.含情凝睇谢.君王谢:感谢D.东望都门信.马归信:随意、随便解读:C项,“谢”为辞别的意思。

高中语文01长恨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高中语文01长恨歌含解析新人教版选修中国古代诗歌散文欣赏

长恨歌1.下列词语中,画线字的读音全都相同的一组是()A.玉扃迥异窘困炯炯有神B.凝睇孝悌缔约啼笑皆非C.花钿佃户甸子白圭之玷D.绰约泥淖船棹卓然不群【答案】C2.下列各组词语中,加线字的读音不正确的一项是()A.回眸(móu)粉黛(dài)骊宫(lí)B.霓裳(shāng)临邛(qióng)鼙鼓(pí)C.仙袂(mèi)衣钿(diàn)千乘(shèng)D.钗擘(bò)马嵬(wéi)绰约(chuò)【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识记现代汉语普通话常用字的字音的能力。

B项,“霓裳”中的“裳”应读cháng。

3.下列词语的字形全都正确的一组是()A.凝脂踌躇缓歌慢舞九重城阕B.绰约徘徊芙蓉帐暖云栈萦圩C.鹧鸪阑杆虚无缥缈旌旗无光D.鸳鸯蓬莱银屏迤逦逍遥容与【答案】D【解析】A项,“阕”应为“阙”;B项,“圩”应为“纡”;C项,“杆”应为“干”。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词类活用现象的一项是()A.千乘万骑西南行 B.春宵苦短日高起 C.云鬓花颜金步摇 D.梨花一枝春带雨【答案】D【解析】A项,“西南”是名词做状语,向西南。

B项,“苦”是意动用法,以……为苦。

C项,“云”“花”都是名词做状语,像云一样,像花一样。

5.对下列诗句中画线词语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始是新承恩泽时承:承受夕殿萤飞思悄然悄然:寂静无声B.到此踌躇不能去去:前往尽日君王看不足不足:不厌、不够C.上穷碧落下黄泉穷:穷尽,走到尽头天生丽质难自弃自弃:自我埋没D.含情凝睇谢君王谢:道歉遂教方士殷勤觅殷勤:热情而周到【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理解常见文言实词在文中的含义的能力。

A项,悄然:忧愁的样子。

B项,去:离开。

D 项,谢:感谢。

6.下列各组句子中,画线词语的古今意义全都相同的一组是()①六军不发无奈何,宛转娥眉马前死②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③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④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⑤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⑥为感君王辗转思,遂教方士殷勤觅⑦含情凝睇谢君王,一别音容两渺茫⑧云鬓半偏新睡觉,花冠不整下堂来A.①③⑤⑥ B.②④⑤⑦C.③④⑥⑧ D.①②⑥⑦【答案】D1.下列有关《长恨歌》中的诗句的理解与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回眸一笑百媚生,六宫粉黛无颜色:这里“一”和“百”形成映衬,“百媚生”又和“无颜色”形成对比。

《长恨歌》习题及答案

《长恨歌》习题及答案

《长恨歌》习题及答案《长恨歌》习题及答案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有误的一项是( )A.倾国(qīnɡ) 回眸(móu) 霓裳(ní)B.鼙鼓(pí) 千乘(shènɡ) 萦纡(yú)C.驭气(yù) 仙袂(mèi) 凝睇(dì)D.人寰(huán) 参差(cī) 临邛(qiónɡ)2.下列字形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A.闲暇姊妹渺茫B.踌躇峨嵋旌旗C.辗转阑干迤逦D.城阕卓约连理枝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你除了你的善良的精神以外,身无长物,我恭维了你又有什么好处呢?B.在这个厂里,他是敢于摔了铁饭碗而干个体的始作俑者,在他之后,不少人或辞职,或停职,投入到下海的潮流中。

C.园丁康居工程,确实抓到了点子上,消息一传出,广大教师奔走相告,弹冠相庆,称赞为他们办了实事。

D.个人利益要服从集体利益,局部利益要服从整体利益,不能目无全牛,本末倒置。

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绵绵的春雨,灼人的夏日,萧瑟的秋风,漫天的冬雪,历来都是文人笔下常见的题材。

B.我们车间的检验工作,一连三个月被评为全厂的优胜单位。

C.母亲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随着光阴流转而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了。

D.许多学者也认为,那些水平优越、译文精美的译作本身也成了我国文苑中的珍宝。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5~9题。

(1)云栈: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萦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3)青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4)耿耿: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6.试分析画线语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

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试题:1.1+长恨歌+Word版含答案

语文人教版古代诗歌散文试题:1.1+长恨歌+Word版含答案

长恨歌一、语基落实1下列加点字的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深闺.(guī)凝脂.(zhī)闲暇.(xiá) 回眸.一笑(móu)B.姊.妹(zǐ) 骊.宫(lí)鼙.鼓(pí) 九重城阙.(quē)C.钗擘.(bò) 萦纡.(xū)栈.道(zhàn) 排空驭.气(yù)D.池苑.(yuàn) 人寰.(huán)绰.约(chuò) 含情凝睇.(tì)项,“阙”应读“què”。

C项,“纡”应读“yū”。

D项,“睇”应读“dì”。

2下列词语中,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A.此恨绵绵天长地久镜破钗分梨园弟子B.春霄苦短天旋地转虚无缥缈缓歌慢舞C.比冀连枝天生丽质一笑百媚渔阳鼙鼓D.珠箔银屏碧落皇泉娇弱无力精诚所至项,“霄”应为“宵”。

C项,“冀”应为“翼”。

D项,“皇”应为“黄”。

3下列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A.始是新承.恩泽时承:承受。

夕殿萤飞思悄然..悄然:寂静无声。

B.到此踌躇不能去.去:前往。

尽日君王看不足..不足:不厌,不够。

C.上穷.碧落下黄泉穷:穷尽,走到尽头。

天生丽质难自弃..自弃:自我埋没。

D.含情凝睇谢.君王谢:道歉。

遂教方士殷勤..觅殷勤:反复地,频繁地。

项,悄然:忧愁的样子。

B项,去:离开。

D项,谢:感谢。

4下列各项中运用的修辞手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A.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B.春风桃李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C.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项使用了顶真,其他三项使用了对仗(对偶)。

5由于字数、音节、平仄所限,古典诗词中语序颠倒的现象较为普遍。

下列诗句没有语序颠倒现象的一项是()A.姊妹弟兄皆列土,可怜光彩生门户。

B.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C.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长恨歌答案

长恨歌答案

长恨歌答案一课时一、文学常识1、作者简介白居易,字乐天,号香山居士。

与元稹并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

唐德宗贞元年间(800)中进士,由校书郎累官至左拾遗。

他关心朝政,屡次上书言事,遭权贵忌恨,被贬为江州司马。

后历任苏州、杭州刺史,很得民心。

官终刑部尚书,世称白香山。

文学上,白居易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肯定诗歌的教育意义和政治作用。

他与元稹一起倡导“新乐府运动”,揭露时弊。

他的诗分为三类:讽喻诗、感伤诗、闲适诗。

其讽喻诗如《新乐府》、《秦中吟》,深刻反映了时政弊端与民生疾苦。

具有伤感色彩的长篇叙事诗《长恨歌》、《琵琶行》有很高的艺术成就。

其诗善于叙述,语言浅显,流传广泛。

2、写作背景(参照课下注释1)本诗取材于唐玄宗和杨贵妃的故事。

这首诗创作时间是元和元年,当时诗人正在山西、周至任县尉。

这年冬天,白居易与陈鸿、王质夫同游仙游寺,说起了当地流传已久的唐玄宗与杨贵妃悲欢离合的故事,大家都为之唏嘘不已,王质夫举着一杯酒来到白居易面前,说:“这种旷世之事,如果没有文笔出众的人来记录、润色,就会随着时间的流逝而磨灭,从世上消失。

你深谙作诗之道,情感丰富,你试着为这个故事写一首诗,如何?”白居易于是写下了《长恨歌》,陈鸿同时写下了一篇传奇《长恨歌传》。

白居易的意图不仅在于对史诗有感而发,而且还想以此惩戒那些祸乱朝政的人,让将来的统治者引以为戒。

(二)字词积累1、给下列词语中加线字注音回眸.(móu )凝脂.(zhī)云鬓.(bìn)骊.宫(lí)鼙.鼓(pí)城阙.(què)千乘.(shèng)花钿.(diàn )萦纡..(yíng yū)旌.旗(jīng)龙驭.(yù)踌躇..(chóuchú)马嵬.(wéi)悄.然(qiǎo)耿.耿(gěng)霜华重.(zhòng)衾.(qīn)临邛.(qióng)绰.约(chuò)玉扃.(jiōng)参差..(cēn cī)珠箔.(bó)仙袂.(mèi)迤逦..(yǐlǐ)飘飖.(yáo)凝睇.(dì)人寰.(huán)擘.(bò)2、解释词语汉皇重色思倾国,御宇..。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时作业(一)(对应学生用书P5)一、选择题1.下列词语中加点的字,每对读音都不相同的一项是( )A.凝睇./孝悌.绰.约/泥淖.哽咽./咽.喉B.玉扃./迥.异萦.纡/楹.联翘.首/翘.起C.旋.风/旋.转旌.旗/菁.华殷.勤/殷.红D.花钿./佃.户憧.憬/瞳.孔摇曳./赝.品解析:A项读音分别为dì/tì,chuò/nào,yè/yān;B项读音分别为jiōng/jiǒng,yíng/yíng,qiáo/qiào;C项读音分别为xuàn/xuán,jīng/jīng,yīn/yān;D项读音分别为diàn/diàn,chōng/tóng,yè/yàn。

答案:A2.下列句子中,书写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云鬓花颜金步摇,芙蓉帐暖度春霄。

B.九重城阕烟尘生,千乘万骑西南行。

C.回头下望人寰处,不见长安见尘雾。

D.黄埃散漫风潇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解析:A项,“霄”应为“宵”;B项,“阕”应为“阙”;D 项,“潇”应为“萧”。

答案:C3.下列句子中,加点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歌的第一句“汉皇重色思倾国”,看似很平常,实际上起着提纲挈领....、统领全篇的作用。

B.作者的褒贬态度不言而喻....。

C.唐玄宗与贵妃沉湎欢娱,不理朝政,乐极生悲....,终于导致了国家倾覆的政治悲剧。

D.绵延七八年,祸及半个中国的安史之乱,造成了人民的生灵..涂炭..。

解析:D项,生灵涂炭:形容政治混乱时期人民处在极端困苦的环境中,与“人民”重复。

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的词语和现代汉语意义不相同的一项是( )A.玉容寂寞泪阑干..光彩生门户..B.可怜C.到此踌躇..重寄词..不能去D.临别殷勤解析:B项,“可怜”古义为“可爱”,今义为“怜悯”。

答案:B5.下列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君臣相顾.尽沾衣顾:看B.君臣相.顾尽沾衣相:互相C.含情凝睇君王:感D.东望都门信.马归信:随意、随便解析:C项,“”为辞别的意思。

答案:C6.下列选项中加点字的意义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 )例句:遂令.天下父母心A.令.初下,君臣进谏B.乃令.武阳为副C.岂合令.郎君D.便言多令.才解析:例句中“令”的意思是使,让。

A项,令:命令;C项,令:敬词,用于对方的亲属或有关系的人;D项,令:美好的。

答案:B7.下列各项修辞方法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A.金屋妆成娇侍夜,玉楼宴罢醉和春。

B.春风桃花开日,秋雨梧桐叶落时。

C.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D.忽闻海上有仙山,山在虚无缥缈间。

解析:D项使用了顶真,其他三项使用了对仗(对偶)。

答案:D8.由于字数、音节、平仄所限,古典诗词中语序颠倒的现象较为普遍。

下列诗句没有语序颠倒现象的一项是( )A.姊妹弟兄皆列士,可怜光彩生门户。

B.花钿委地无人收,翠翘金雀玉搔头。

C.渔阳鼙鼓动地来,惊破《霓裳羽衣曲》。

D.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解析:A项正确的顺序应为“可怜门户光彩生”;B项正确的顺序应为“花钿、翠翘、金雀、玉搔头委地无人收”;D项正确的顺序应为“行宫见月色伤心,夜雨闻铃声肠断”。

答案:C二、课阅读阅读下面文字,回答9~12题。

黄埃散漫风萧索,云栈萦纡登剑阁。

峨嵋山下少人行,旌旗无光日色薄。

蜀江水碧蜀山青,圣主朝朝暮暮情。

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天旋日转回龙驭,到此踌躇不能去。

马嵬坡下泥土中,不见玉颜空死处。

君臣相顾尽沾衣,东望都门信马归。

归来池苑皆依旧,太液芙蓉未央柳。

芙蓉如面柳如眉,对此如何不泪垂?春风桃花开夜,秋雨梧桐叶落时。

西宫南苑多秋草,落叶满阶红不扫。

梨园弟子白发新,椒房阿监青娥老。

夕殿萤飞思悄然,孤灯挑尽未成眠。

迟迟钟鼓初长夜,耿耿星河欲曙天。

鸳鸯瓦冷霜华重,翡翠衾寒谁与共?悠悠生死别经年,魂魄不曾来入梦。

9.试分析画线语句所运用的表达技巧及作用。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画线的语句采用了借景抒情的表现手法。

唐玄宗逃往西南的路上,四处是黄尘、栈道、高山,日色暗淡,旌旗无光,秋景凄凉,这是以悲凉的秋景来烘托人物的悲思。

在蜀地,面对着青山绿水,还是朝夕不能忘情。

这是透过美景来写哀情,使感情又深入一层。

10.诗歌从哪些方面来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的?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从黄埃散漫到蜀山青青,从行宫夜雨到凯旋,从白日到黑夜,从春天到秋天,处处触景伤情,时时睹物思人,从各个方面反复渲染诗中主人公的苦苦追求和寻觅之情。

11.节选的这部分诗句刻画了唐玄宗怎样的形象?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表现唐玄宗在贵妃死后愁苦、寂寥、伤痛之情以及对贵妃无尽的刻骨相思,读者看到的不是一个帝王,而是一个普通人对爱情的忠贞。

12.这一部分中,作者运用了哪些方法来刻画人物的心情感?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答案:(1)通过景物的渲染来描写,有的景中见情,有的融情于景。

如“行宫见月伤心色,夜雨闻铃肠断声”。

(2)通过人物的动作来描写,如“踌躇不能去”“信马归”“孤灯挑尽”等。

(3)直接描写心理,如“尽沾衣”“思悄然”“谁与共”等。

三、课外阅读阅读下面的诗歌,完成13~14题。

村夜白居易霜草苍苍虫切切,村南村北行人绝。

独出门前望野田,月明荞麦花如雪。

13.这首诗主要采用了怎样的艺术表现手法?反映了作者怎样的心理状态?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应抓住“霜草苍苍”“行人绝”“月明”“花如雪”等词句揣摩作者的心理状态。

答案:寓情于景。

作者匠心独运地借自然景物的变化,写出人物感情的变化,反映了作者由开始的孤独寂寞到最后惊喜愉悦的心理状态。

14.“独出门前望野田”这一句在全诗中起什么样的作用?试作简要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应从该句在全诗结构及表达情感等方面考虑其作用。

答案: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一是描写对象的过渡,描写对象由山庄转向田野,收束了前两句对村夜萧疏暗淡的描绘,展开了另一幅使人耳目一新的明朗画面;一是感情过渡,诗人情感在此突转,由孤寂转向愉悦。

阅读下面两首诗,完成15~16题。

读长恨辞[宋]觏蜀道如天夜雨淫,乱铃声里倍沾襟。

当时更有军中死,自是君王不动心。

马嵬[清]袁枚莫唱当年长恨歌,人间亦自有银河。

石壕村里夫妻别,泪比长生殿上多。

15.两首诗都是读《长恨歌》后所抒发的感慨,两诗的感慨是否一致?为什么?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要从两首诗的侧重点去分析,如第一首中的末句和第二首中的三、四句。

答案:都持批评态度,但批评的对象不一致。

诗主要讽刺唐玄宗爱美人不爱江山,只顾个人的享乐而不顾将士的生死;袁诗批评的对象是《长恨歌》,是因为此诗只歌颂两个人的爱情悲剧而没看到百姓流离失所的悲剧。

16.两首诗在表现手法上是否一致?请作简要的分析。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判断手法时同样要结合诗句。

第一首中的三、四句形成对比,有“不动心”的,就有“动心的”;第二首末句中的“比”字同样说明在诗中出现了对比。

在分析时要结合诗句说出形成对比的两方面的容。

答案:是一致的,都采用了对比的手法。

诗将将士的死与贵妃的死作对比,将“倍沾襟”与“不动心”作对比;袁诗将两个人的生离死别与百姓的生离死别进行对比。

(2013·卷)阅读下面这首诗,完成17~18题。

中吟·歌舞[唐]白居易中岁云暮,大雪满皇州。

雪中退朝者,朱紫尽公侯。

贵有风雪兴,富无饥寒忧。

所营唯第宅,所务在追游。

朱轮车马客,红烛歌舞楼。

欢酣促密坐,醉暖脱重裘。

秋官为主人,廷尉居上头。

日中为一乐,夜半不能休。

岂知阌乡①狱,中有冻死囚。

[注] ①阌(wén)乡:旧县名。

白居易有《阌乡县禁囚状》,详述了无辜妇孺被关进阌乡狱并遭受迫害的惨状。

17.这首诗揭露了中唐尖锐的社会矛盾,表现出强烈的忧国忧民之情,与杜甫诗名句“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脉相承。

解析: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容的能力。

这首诗的前几句全在描写朝廷官员的糜烂生活,后两句转折,写无辜百姓冻死在牢狱里。

这和杜甫的诗“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如出一辙。

解答此类试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平时多积累一些重点诗句。

答案: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18.赏析这首诗对比艺术的特色。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解析:本题考查理解诗歌容、鉴赏诗歌表达技巧的能力。

解答本题,应先从整体上把握诗歌的大意,在此基础上赏析其对比艺术的特色,答案首先要明确何处运用了对比手法,指出形成对比的对象,然后分析运用对比达到的效果。

答案:①从结构上看,开头两句兴起全篇,接下来十四句详写统治者骄奢侈靡的生活,而结尾仅用两句描述“冻死囚”,文势陡急,有一落千丈之势。

②从艺术效果看,前面十四句通过层层铺叙、渲染,为结尾一幕作艺术铺垫,前后构成强烈、鲜明的对比,震撼人心。

四、语言应用19.请依据例句再仿写两句,要求句式一致,语意连贯。

读白居易的《长恨歌》,我们领悟到了“在天愿作比翼鸟,在地愿为连理枝”的缠绵情怀;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案:示例:读白的《将进酒》,我们懂得了“天生我材必有用,千金散尽还复来”的潇洒自信;读陆游的《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我们明白了“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的爱国深情。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