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不再成为心中永远的痛
中考文言文《报任安书》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报任安书》全文详细翻译导读:报任安书作者:司马迁少卿足下:前不久承蒙您给我写信,教导我要谨慎地接人待物,以推举贤能、引荐人才为己任,情意、态度十分恳切诚挚,但抱怨我没有遵从您的意见去推荐贤才,而去附和俗人的见解。
其实,我并非敢这样做。
我虽然平庸无能,但也曾听到过德高才俊的前辈遗留下来的风尚。
只是我自认为身体已遭受摧残,又处于污浊的环境之中,每有行动便受到指责,想对事情有所增益,结果反而自己遭到损害,因此我独自忧闷而不能向人诉说。
俗话说:“为谁去做,教谁来听?”钟子期死了,伯牙便一辈子不再弹琴。
这是为什么呢?贤士乐于被了解自己的人所用,女子为喜爱自己的人而打扮。
象我这样的人,身躯已经亏残,虽然才能象随侯珠、和氏璧那样稀有,品行象许由、伯夷那样高尚,终究不能用这些来引以为荣,恰好会引人耻笑而自取污辱。
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而流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是也。
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何则?士为知己用,女为说己容。
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来信本应及时答复,刚巧我侍从皇上东巡回来,后又为烦琐之事所逼迫,同您见面的日子很少,我又匆匆忙忙地没有些微空闲来详尽地表达心意。
现在您蒙受意想不到的罪祸,再过一月,临近十二月,我侍从皇上到雍县去的日期也迫近了,恐怕突然之间您就会有不幸之事发生,因而使我终生不能向您抒发胸中的愤懑,那么与世长辞的灵魂会永远留下无穷的遗怨。
请让我向您略约陈述浅陋的意见。
隔了很长的日子没有复信绐您,希望您不要责怪。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上雍,恐卒然不可讳。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中考文言文《乐工罗程》全文详细翻译

中考文言文《乐工罗程》全文详细翻译本文是关于中考文言文《乐工罗程》全文详细翻译,感谢您的阅读!《乐工罗程》译文选自《唐语林》作者:王谠演奏音乐的乐师罗程,擅长弹奏琵琶,技艺成为天下第一,能够变换创作出新颖的乐曲。
他们唐武宗时得到了皇上的宠爱,凭仗着皇上的恩宠,自己骄横放肆。
唐宣宗初年又召他到宫廷演奏。
罗程已经深知皇上通晓音乐的曲调韵律,自己研习音乐尤其刻苦。
时常皇上命令罗程依照格律为妃嫔作歌伴奏,罗程必定演奏出新奇巧妙的乐曲使皇上动情,因此罗程得到了宣宗皇帝的宠幸。
乐工罗程者,善弹琵琶,为第一,能变易新声。
得幸于武宗,恃恩自恣。
宣宗初亦召供奉。
程既审上晓音律,尤自刻苦。
往往令倚嫔御歌,必为奇巧声动上,由是得幸。
一天,罗程果然因为瞪眼一类小小的怨仇杀死了人,皇上大为震怒,立即命令赶出宫廷,押付他到京地城衙门依法处治。
程一日果以眦睚杀人,上大怒,立命斥出,付京兆。
其他乐工们因罗程的演奏技艺天下无人能比,便想要以此触动皇上怜悯的心意。
适逢皇上到皇宫花园中去,音乐将要演奏,乐工们便在乐队席座的近旁安设了一个虚设无人的座位,把琵琶放置在座位的上面。
乐工们排列成队,走上前来,连连叩拜并痛哭流涕。
皇上说:“你们这些人干什么呀?”众乐工向前来说道:“罗程对不起皇上您,他犯的罪无论怎样都不能赦免。
然而我们这些臣民们怜惜罗程天下第一的技艺,不能得以永远侍奉给皇上,因此把这件事,当成为内心的遗憾。
”皇上说:“你们这些人,所怜惜的不过是罗程的技艺罢了,我所注重的是唐高祖、唐太宗时代所制定的法律啊。
”最终,没有赦免罗程的罪。
他工辈以程艺天下无双,欲以动上意。
会幸苑中,乐将作,遂旁设一虚坐,置琵琶于其上。
乐工等罗列上前,连拜且泣。
上曰:“汝辈何为也?”进曰:“罗程负陛下,万死不赦。
然臣辈惜程艺天下第一,不得永奉陛下,以是为恨。
”上曰:“汝辈所惜罗程艺耳,我所重者高祖、太宗法也。
”卒不赦程。
感谢您的阅读,本文如对您有帮助,可下载编辑,谢谢。
高中语文文言文《孔雀东南飞(并序)》原文、译文、赏析

《孔雀东南飞(并序)》原文、译文、赏析原文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阿母谓府吏:“何乃太区区!此妇无礼节,举动自专由.吾意久怀忿,汝岂得自由!东家有贤女,自名秦罗敷,可怜体无比,阿母为汝求.便可速遣之,遣去慎莫留!"府吏长跪告:“伏惟启阿母,今若遣此妇,终老不复取!"阿母得闻之,槌床便大怒:“小子无所畏,何敢助妇语!吾已失恩义,会不相从许!”府吏默无声,再拜还入户,举言谓新妇,哽咽不能语:“我自不驱卿,逼迫有阿母。
卿但暂还家,吾今且报府。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取.以此下心意,慎勿违吾语。
”新妇谓府吏:“勿复重纷纭.往昔初阳岁,谢家来贵门.奉事循公姥,进止敢自专?昼夜勤作息,伶俜萦苦辛。
谓言无罪过,供养卒大恩;仍更被驱遣,何言复来还!妾有绣腰襦,葳蕤自生光;红罗复斗帐,四角垂香囊;箱帘六七十,绿碧青丝绳,物物各自异,种种在其中。
人贱物亦鄙,不足迎后人,留待作遗施,于今无会因。
时时为安慰,久久莫相忘!”鸡鸣外欲曙,新妇起严妆。
著我绣夹裙,事事四五通.足下蹑丝履,头上玳瑁光.腰若流纨素,耳著明月珰.指如削葱根,口如含朱丹.纤纤作细步,精妙世无双。
上堂拜阿母,阿母怒不止。
“昔作女儿时,生小出野里。
本自无教训,兼愧贵家子。
受母钱帛多,不堪母驱使.今日还家去,念母劳家里。
”却与小姑别,泪落连珠子。
高中语文文言文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译文(含鉴赏)

归有光《项脊轩志》原文和译文(含鉴赏)原文:项脊轩,旧南阁子也。
室仅方丈,可容一人居。
百年老屋,尘泥渗漉,雨泽下注;每移案,顾视无可置者.又北向,不能得日,日过午已昏。
余稍为修葺,使不上漏。
前辟四窗,垣墙周庭,以前南日,日影反照,室始洞然.又杂植兰桂竹木于庭,旧时栏楯,亦遂增胜。
借书满架,偃仰啸歌,冥然兀坐,万籁有声;而庭阶寂寂,小鸟时来啄食,人至不去。
三五之夜,明月半墙,桂影斑驳,风移影动,珊珊可爱。
然余居于此,多可喜,亦多可悲.先是,庭中通南北为一。
迨诸父异爨,内外多置小门,墙往往而是。
东犬西吠,客逾庖而宴,鸡栖于厅.庭中始为篱,已为墙,凡再变矣.家有老妪,尝居于此。
妪,先大母婢也,乳二世,先妣抚之甚厚.室西连于中闺,先妣尝一至.妪每谓余曰:“某所,而母立于兹。
”妪又曰:“汝姊在吾怀,呱呱而泣;娘以指叩门扉曰:‘儿寒乎?欲食乎?’吾从板外相为应答。
”语未毕,余泣,妪亦泣。
余自束发读书轩中,一日,大母过余曰:“吾儿,久不见若影,何竟日默默在此,大类女郎也?"比去,以手阖门,自语曰:“吾家读书久不效,儿之成,则可待乎!”顷之,持一象笏至,曰:“此吾祖太常公宣德间执此以朝,他日汝当用之!”瞻顾遗迹,如在昨日,令人长号不自禁.译文:项脊轩,就是原来的南阁子。
室内面积仅一丈见方,可容一人居住。
由于是一间百年老屋,灰尘和泥土常从屋顶上漏下来,(尤其是)下雨时雨水往下直灌。
每次移动桌子,环顾四周没有可安置的地方。
又加上屋门朝北开,不能得到阳光照射,太阳一过中午,屋里就暗了下来.我稍微加以修补,使屋顶不再漏雨。
室前就开四扇窗户,院子四周砌上围墙,用来挡住南边射来的阳光,经日光反射,屋子里才明亮起来。
(在庭前)又种上兰花、桂树、竹子等,旧时的栏杆,也增加了新的光彩。
借来的书堆满了书架,我在这里生活悠然自得,有时长啸或吟唱,有时静悄悄地独自坐着,自然界的声响都能清晰地听到;庭前阶下异常寂静,小鸟不时飞下来啄食,人到它面前也不离开。
西门豹罢官文言文

西门豹罢官文言文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西门豹罢官文言文昔者,春秋时期,有一位名叫西门豹的官员,他为人忠诚正直,廉洁无私,治理一方,不苟言笑,深受人民爱戴。
时值乱世,朝政腐败,贪污腐化的官员屡见不鲜,百姓疾声呼号,民不聊生。
西门豹深感朝廷腐败,公正失序,不能再坐视不理。
于是,他决定罢官退隐,从此不再涉入官场之事。
他在一个清晨,向皇帝呈上了一封辞职信,表明了自己的决心和理由。
信中写道:“臣西门豹,昔曾受圣旨任守一方,忧民所思,日以救厄。
然而今日之朝政腐败,贪污横行,奸邪当道,弊端丛生,百姓疲苦,乌烟瘴气,大义隐伏,无以自容。
臣虽愿治国安民,无奈朝廷昏庸,无人可救,朝野失望,苍生彷徨。
愧当为国家拾遗,负民望如此,情愿罢官东隐,绝其羁绊,幸蒙圣恩,不敛自容。
”这封辞职信,铿锵有力,言辞恳切。
西门豹抱着对国家和民众的深切关怀,毅然决定罢官退隐,以示清风正气。
此举引起了朝中士大夫的震动,人们纷纷议论纷纷。
有人称赞他是“忠臣义士”,有人指责他是“逃避责任”,舆论褒贬不一。
西门豹并不在意他人的评价,他只想做一个清正廉洁的官员,以身作则,教化百姓。
他在退隐之后,不忘幽居山林,研读经史,修身养性,终日思忖天下事务,时常呼吸山间清新空气,体会大自然的宏伟和美丽。
西门豹罢官退隐之举,震惊了朝野,也感动了无数后人。
他将廉洁正直的品质永远铭刻在历史的记忆中,成为后人学习的楷模。
他不为名利所动,只以国家民众的福祉为念,忠于职责,讲究正道,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历史遗产。
如今,虽已千年过去,西门豹罢官文言文至今仍为后人传诵,他的精神永远流传在后人心中。
他那种奉公守法,忠于职守的精神,值得我们每一个人深思和学习。
愿我们都能像西门豹一样,廉洁正直,为国家社会的发展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愿我们都能谨记西门豹的事迹,永远怀着对国家和人民的至诚之心,为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贡献自己的一份力量。
第二篇示例:西门豹,字玄宇,谯国人也。
文言,不再成为心中永远的痛

文言,不再成为心中永远的痛【摘要】初中文言文教学需激发学生学习文言文的兴趣、精讲、鼓励学生自读自讲、质疑问难,引导学生提高鉴赏能力。
【关键词】文言文教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诵读理解《全日制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指出:“现代社会要求公民具备良好的人文素养”,要求学生“丰富语言的积累,培养语感”。
这些不仅是对现代文讲的,也是针对文言文讲的。
学习文言文不仅是提高学生人文素养需要,也是传承中华文明的工具。
中华文化的精华,中华文化的积淀,中华民族的历史,绝大多数保存在以文言文作为记录手段的的文化典籍中。
传承民族文化,增强民族文化的凝聚力,作为初中生应该学习一定的文言文。
可是新课程改革后,探索文言文教学方法改革的力度明显小于现代文。
有些教师对文言文的教学在思想认识上还这样一些误区:一是认为文言文的教学目标就在于让学生理解文意。
这部分教师认为学生学习文言文,只要会翻译就完成了任务。
二是认为文言文的教学任务就在于让学生学习语言。
三是认为只有串讲式教学法,才有实实在在的效果。
这部分教师中有人认为采用其他教学方法花时间多,教学节奏慢,很难完成教学任务;也有人认为别的教学方法较虚、较空,无法做到字字落实、句句落实,难以保证教学效果;甚至有人还认为学习文言文,学生还不具备自主学习、合作探究的条件,只能采用串讲式的教学方法。
那么怎样进行文言文教学呢?笔者根据自己的教学实践,简单谈一下对这个问题进行的一些小尝试,在文言文教学中强调做到四“学会”:一、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和合作探究在教学中,让学生借助注释和工具书自主学习、合作探究是一种很有效的方法,既可以养成学习文言文的良好习惯,提高学习文言文的能力,又可以培养自主、合作、探究式的学习方式。
记得在讲《唐雎不辱使命》一文时,我基于学生情况和课文篇幅及难度的考虑,由学生利用注释、工具书和积累大胆自译,再对照文章译文自己加以辨析和纠正。
这个过程对九年级的学生而言是一个学习知识运用知识、知其然之后讲其所以然的提升过程,既提高了课堂效率也锻炼了学生的能力。
《诫外甥书》诸葛亮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

《诫外甥书》诸葛亮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诫外甥书》诸葛亮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在我们平凡无奇的学生时代,说起文言文,大家肯定都不陌生吧?文言文作为一种定型化的书面语言,沿用了两三千年,从先秦诸子到明清八股,都属于文言文。
相信很多人都在为看懂文言文发愁,下面是小编精心整理的《诫外甥书》诸葛亮文言文原文注释翻译,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作品原文夫①志当存②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③,使庶几之志④,揭然⑤有所存,恻然⑥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⑦,广咨问,除嫌吝⑧,虽有淹留⑨,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⑩。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作品注释①夫,读作“fú”,句首语气词②存,怀有,怀着③凝滞,心思局限于某个范围;拘泥④庶几之志,接近或近似于先贤的志向⑤揭然,高举的样子⑥恻然,恳切的样子⑦细碎,琐碎的杂念⑧嫌吝,怨恨耻辱⑨淹留,德才不显于世⑩济,成功,实现强毅,坚强果断窜伏,逃避,藏匿下流,比喻低下的地位原文夫志当存高远,慕先贤,绝情欲,弃凝滞,使庶几之志,揭然有所存,恻然有所感;忍屈伸,去细碎,广咨问,除嫌吝,虽有淹留,何损于美趣,何患于不济。
若志不强毅,意不慷慨,徒碌碌滞于俗,默默束于情,永窜伏于凡庸,不免于下流矣!作品译文一个人应该树立远大的理想,追慕先贤,节制情欲,去掉郁结在胸中的俗念,使几乎接近圣贤的那种高尚志向,在你身上明白地体现出来,使你内心震动、心领神会。
要能够适应顺利、曲折等不同境遇的考验,摆脱琐碎事务和感情的纠缠,广泛地向人请教,根除自己怨天尤人的情绪。
做到这些以后,虽然也有可能在事业上暂时停步不前,但哪会损毁自己高尚的情趣,又何必担心事业会不成功呢!如果志向不坚毅,思想境界不开阔,沉溺于世俗私情,碌碌无为,永远混杂在平庸的人群之后,就会难免沦落到下流社会,成为没有教养,没有出息的人。
创作背景汉献帝兴平元年(194年),诸葛亮13岁时,他们姐弟四人跟随叔父诸葛玄离开山东老家赶赴豫章(今江西南昌)太守任所。
高中语文文言文《报任安书》原文及译文

高中语文文言文《报任安书》原文及译文《报任安书》是高中语文课本的重点文言文,学生首先需要掌握该文言文的原文及译文,下面是店铺给大家带来的高中语文《报任安书》原文及译文,希望对你有帮助。
高中语文文言文《报任安书》原文少卿足下:曩者辱赐书,教以慎于接物,推贤进士为务,意气勤勤恳恳,若望仆不相师用,而流俗人之言。
仆非敢如是也。
虽罢驽,亦尝侧闻长者遗风矣。
顾自以为身残处秽,动而见尤,欲益反损,是以抑郁而无谁语。
谚曰:“谁为为之?孰令听之?”盖钟子期死,伯牙终身不复鼓琴。
何则?士为知己用,女为说己容。
若仆大质已亏缺,虽材怀随、和,行若由、夷,终不可以为荣,适足以发笑而自点耳。
书辞宜答,会东从上来,又迫贱事,相见日浅,卒卒无须臾之间得竭指意。
今少卿抱不测之罪,涉旬月,迫季冬,仆又薄从上上雍,恐卒然不可讳。
是仆终已不得舒愤懑以晓左右,则长逝者魂魄私恨无穷。
请略陈固陋。
阙然不报,幸勿过。
仆闻之,修身者智之府也,爱施者仁之端也,取予者义之符也,耻辱者勇之决也,立名者行之极也。
士有此五者,然后可以讬于世,列于君子之林矣。
故祸莫僭于欲利,悲莫痛于伤心,行莫丑于辱先,而诟莫大于宫刑。
刑余之人,无所比数,非一世也,所从来远矣。
昔卫灵公与雍渠载,孔子适陈;商鞅因景监见,赵良寒心;同子参乘,爰丝变色;自古而耻之。
夫中材之人,事关于宦竖,莫不伤气,况伉慨之士乎!如今朝虽乏人,奈何令刀锯之余荐天下豪隽哉!仆赖先人绪业,得待罪辇毂下,二十余年矣。
所以自惟:上之,不能纳忠效信,有奇策材力之誉,自结明主;次之,又不能拾遗补阙,招贤进能,显巖穴之士;外之,不能备行伍,攻城[野战],有斩将搴旗之功;下之,不能累日积劳,取尊官厚禄,以为宗族交游光宠。
四者无一遂,苟合取容,无所短长之效,可见于此矣。
乡者,仆亦尝厕下大夫之列,陪外廷末议。
不以此时引维纲,尽思虑,今已亏形为埽除之隶,在阘茸之中,乃欲印首信眉,论列是非,不亦轻朝廷,羞当世之士邪!嗟乎!嗟乎!如仆,尚何言哉!尚何言哉!且事本末未易明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文言文,不再成为心中永远的痛
文言文是我国民族文化的一种载体,起着传承文明的作用,文言文教学在初中语文教学中占据着举足轻重的地位。
同时,文言文对于初中学生来说的确是块“难啃”的硬骨头,课文篇目多,且文中一字多义,容易混淆。
然而每次考试中,文言文的比重较大,作为一名一线教师, 在文言文的教学过程中,我也曾经有过困惑:只注重灌输,不重视学生个人感悟;只会死记硬背,不求理解品味的做法还普遍存在。
上课时老师一字一句地讲解翻译,学生充当的是记录员。
如此这些,导致学生对文言文越来越没有兴趣,有的甚至认为文言文枯燥干瘪,读起来乏味。
这种现象弱化了文言文教学应有的功能——让学生从蕴含着形式多样丰富多彩的美的千古佳作中领略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内涵,汲取营养,古为今用。
由于这种弱化,导致了教学目的上的重大偏差,导致了教学效果上的严重削弱,这对培养学生的语文学习兴趣,提高其语文素质极为不利。
一、激发兴趣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有让学生对文言文产生了浓厚的学习兴趣,才能让学生积累足够的文言文知识。
怎样才能让学生产生兴趣呢?我们可以通过同学们看过的影视剧《水浒传》、《西游记》等等,激发他们读原著的热情,尤其从激发他们读浅易白话小说开始,逐步扩大阅读范围(这需要教师组织学生加强课外阅读并且组织学生到学校阅览室进行有目的的阅读),再学习一些较为简短易懂的文言短篇,如《论语》《孟子》中的一些小短文,再学习《岳阳楼记》、《出师表》之类较长的美文,让学生在不断学习中感悟文言文的美,在潜移默化中学习文言文的词汇,把学习文言文变为学生积极主动、自觉自愿的行动。
“三人行,必有我师”、“博学笃志”等成语,接着,让学生查字典, 明含义,组织学生讨论:这些成语串连整篇课文,必能极大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二、强化诵读
古人说:“读书百遍,其义自见。
”又说:“熟读唐诗三百首,不会吟诗也会吟。
”这就道出了“读书”的真谛。
读准了,读多了,往往就会把握文言文的一般特点和规律,就会进入一个广阔深邃的精神世界,自己的思想就会逐步走向丰盈和深刻。
在我国古代,读书学文就非常注重熟读与背诵。
学习写诗填词,除了要熟悉诗句的一些格律以外,重要条件之一就是要诵读大量诗词佳作,并且其中有些要熟读成用。
文言文与我们相隔年代较为久远,学生对于文言文的语言习惯很不熟悉,这就使学生理解文言文有一定的困难。
要指导学生学好文言文,必须指导学生积累大量的语言感性材料。
没有必要的语言积累,学生就无法真正地领悟课文内容和语文知识,而要进行语言积累,朗读和背诵是十分有效的途径。
在朗读和背诵中,学生还会深刻感受到文章的形式美和语言美。
如朗读《岳阳楼记》和《醉翁亭记》时,文章中那些整齐的格式、优美的语言、明快的节奏和高远的立意,一定会使读者陶醉。
而文章中的这种美唯有读出来才会有深切的感受。
再如教学《出师表》一课,文中大多为对称短句,且长短句结合,读来朗朗上口,其结构亦条理分明,学生很容易就掌握了。
在教学中,
笔者让小组分读前五段,再由自己范读后四段。
当笔者用恳切的语气、
语重心长的口吻进行朗读时,教室里静寂无声,当朗读到末句“今当远
离,临表涕零,不知所言”时,笔者的声音低缓,表情沉重,而全体学
生亦久久沉浸其中,无不为诸葛亮忧国忧民之心所感动。
诵读可以说是
一种思想熏陶,一种精神享受,一种情操感染,它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了教育。
如果有条件能配上恰当的音乐,将会收到更好的效果。
三、重视积累
“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不积小流,无以成江海。
”光学不积累,能力如何提高?笔者在教学中要求学生把学过的实词、虚词,以及文言文的一些特
殊现象(通假字、古今异义、一词多义等)的用法进行归类总结,逐渐使知识系统化,并融会贯通,举一反三。
让学生养成摘录的习惯,把一些名句、重
点句做成卡片的形式,加强记忆,学以致用。
能力的提高还有赖于迁移的训练。
迁移时注意选择一些与课文难度相当的,内容联系紧密的,主题相近(相反)的文言文。
如笔者在教学《送东
阳马生序》时,以《王冕求学》作为迁移材料,进行比较学习,让学生深刻体
会到刻苦求学的重要性。
既巩固了文言知识,同时又把知识转化为能力——阅读课外文言文的能力,实现新课程标准中提出的“能阅读浅易文言文”的目标。
四、教会方法
语文大师叶圣陶告诫我们“教是为了不教” 。
因此,文言文教学也应“授人以渔”,教会方法,让学生终身受益。
传统的学习文言文的方法,
是教师逐字逐句地翻译,对号入座,学生一字不漏地记下,使文言文学习变得
枯燥乏味,根本谈不上语感、意境,导致原文与译文的分离,其结果必然是事
倍功半。
文言文的翻译,方法多种多样。
诸如保留、替换、删减、增加、调整等等。
笔者认为,最基本的方法是弄通大意,规范语言。
要求学生看懂课下注释,借助工具书,联系语言环境,用今天的话说出文言文一字一句的意思,还有不懂的地方,由教师答疑点拨。
在此基础上,用现代汉语语法规范引导学生增补、调配,达到疏通课文的目的。
所以,文言文翻译大致分三步走:首先对照注释,借助工具书进行直译;其次根据需要,适当调配词序;最后按照现代汉语规范要求,做出增补。
至于文言中的人名、地名、国号、年号、官职等等,保留就可以了。
五、鼓励质疑
“学贵有疑”,“小疑则小进,大疑则大进”,这些话告诉我们:要鼓
励学生独立思考,在学习中发现问题,领悟问题。
教师在教学过程中注意引导
学生互相探讨,让学生大胆的提出疑问,展开讨论,这样可以让学生在无意中
发现蕴藏其中的“真金”。
学生的质疑问难的精神一旦被肯定,他们的积极性
会大大提高。
六、重视课外阅读
要对文言世界有更清楚的认识,仅仅靠课堂教学是不行的,还要重视课外对文言文的学习,让学生在大语文教育环境中继续学习,发挥学生的主动性、
独立性和创造性。
因此,教师在教学时要打通多种渠道,创设学习文言的言语
环境。
我们要指导学生不断地从课外学习文言经典,还要把课内学到的内容尽
量运用到课外,要遵循“精读与博览结合,课内与课外沟通;精读学规律,博
览增见识;课内打基础,课外增实力” 的教学原则。
平时,可以让学生多读半
文半白的古代小说、寓言故事、神话传说,这样学生既不会感到厌倦,又学到
了文言知识。
此外,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首先要大量阅读一些优秀的文言作品,还要系
统掌握古代汉语中的一些语音、词汇、语法和文字方面的知识,这样才能很好地驾驭教材,给学生讲好教材,成为学生得力的引导者。
如此,学生才会深深认同我国的优秀文化遗产,爱上文言文的学习。
文言,不再成为心中永远的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