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附翻译

合集下载

2024年春季广东省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卷(7)附答案解析

2024年春季广东省高三语文高考模拟试卷(7)附答案解析

广东省普通高中学业水平模拟卷(七)语文试卷本试卷共 7 页,24 小题,满分 150 分。

考试用时 120 分钟。

一、本大题 11 小题,共 36 分。

(1-10 题每题 3 分,11 题 6 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 1~3 题。

我不能想像这样一个人,他认为开棋的时候先走马而不是先走卒对他来说是英勇的壮举,而在象棋指南的某个□角里占上一席可怜的位置就意味着声名不朽,我不能想像,一个聪明人竟然能够在10年、20年、30年、40年之中一而再( )再而三地把他全部的思维能力都献给一种荒诞的事情——想尽一切办法把木头棋子王赶到木板棋盘的角落里,而自己却没有发狂成为疯子。

1.下列填入文中“□”处的字,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奇B .犄C .琦D .绮2.下列依次填入文中“( )”处的标点,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 B. , ——C .、 ,D ., ,3.下列对文中加点字的注音,正确的一项是( )A .z ú y ánB .c ù d ànC .c ù y ánD .z ú d àn4.下列句子中加点的成语运用恰当的一项是( )A.小张同志为人诚实,待人接物坦荡如砥,深得同事们好评。

B.一科室的小王整日忙个不停,连吃饭的时间也要处理工作上的事,真是日理万机啊!C.听证会上,面对专家们略带挑剔的提问,刘工程师胸有成竹,对答如流。

D.庆祝“五一”节的联欢会场张灯结彩,五光十色,好一派姹紫嫣红的景象。

5.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由于世界性能源危机,全球能源消耗总量剧增,煤和石油遭到掠夺性开采。

储量锐减。

B .现在有些网站可以提供免费的个人主页,你只要将个人信息公开放在指定的位置上.网民们就可以从中了解到你的个人情况。

C .我们要更加积极主动地正视矛盾、化解矛盾。

最大限度地增加和谐因素.减少不和谐因素,不断促进社会和谐是杜会发展的必然要求。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 王代福设计) 倒
英 国科 学 家迭 尔文在一 次宴 会上 恰好 吗?” 尔文彬彬 有礼地 答道 : 当然喽 !不 达 “
和一位美貌的女士坐在一起 ,女士以戏谑 过 , 你不是一般的猴子变的, 你是由长得非
的 口吻说 : 达 尔文 先 生 , 说你 断 言 , 类 常迷人的猴 子 变来的。” “ 听 人
①鸱是以怨之。
译文 :
②长无以对。
译文 .
③居无何, 鸱又来报如前。
译文 :
5请 用简要 的话谈谈 你对这 个故 事的感受 。 .
6请 写 出 两 条 关 于诚 信 的 名 言 。 .
( 孙怀伦设计) 吲
列 邦 论 得 天 下 之 遭
[ 司马 光 宋】
帝q ) 置酒洛阳南 宫 , 日 :列侯② 诸将毋敢 隐朕 , 上 “ 皆言其情 : 我所 以有 天下者何 ? 氏之所 以失 天 项 下者何 ? 高起 、 陵对 日 :陛下使人攻 城略地 因以与之与天下 同其利项 羽不 然有功者 害之贤者疑之 ” 王 “
投稿
djh h ys c
眦。 m
( ) 其无意饲 鸱以肠也( 3然 ( 众遂逮长见 邑宰( 5) )

( ) 复往 ( 4长 ( ) , 一 死人 ( 6至 乃
) )
2下列各 句 中加着重号 的词语与例 句中加 着重号词语 的意 义和 用法完全相 同的一项是 f .
公 学 了兵法 , 辅佐刘邦灭 了项羽 , 封留侯 。 ⑤范增 : 的谋 士 。 项羽 年七 十 , 辅佐项 羽起兵成 霸业 。 项羽尊他
为“ 亚父 ”灭 秦后 , 。 项羽 约刘邦在鸿 门( 今陕 西省 临潼 县东 北的项王营 ) 会见 , 范增劝项 羽借机会杀刘邦 . 项 羽不听 。后来刘邦进 行离 间, 项羽果然怀 疑范增 . 其权 。他愤 怒辞去 , 夺 到彭城 , 背上生疮而 死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原文及译文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原文及译文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原文及译文赏析刘邦论得天下之道原文帝置酒雒阳南宫。

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

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群臣说服。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阅读训练一、解释字词⒈列侯、诸将毋敢隐朕隐—(隐瞒)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略—(攻占)⒊有功者害之害—(杀害)4.群臣说服说—(通悦,高兴)⒌给饷馈给—(供给)6.此所以为我所禽也—(同“擒”擒住)⒎夫运筹帷幄之中夫—(句首语气词)8.镇国家镇—(安定)⒐抚百姓抚—(抚慰,安抚)二、翻译⒈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⒉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用他们,这就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

⒊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在凭着在帐篷里推算就可以决定千里之外战场的胜负这方面.⒋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⒌与文中“项羽不然”的“然”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为之怡然称快C.然数年恒不一见D.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三、“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试举项羽拒不听从范增劝说的例子。

答案:鸿门宴,放走刘邦。

四、文中认为刘邦能取夺天下的原因是什么?答案:刘邦善于用人;项羽不识人才。

五、项羽失天下的原因?(用原句回答)答案: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译文汉高祖刘邦在洛阳南宫摆酒宴,说:"各位王侯将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真实的情况.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让人攻取城池取得土地,就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与天下的利益相同;项羽却不是这样,杀害有功绩的人,怀疑有才能的人,这就是失天下的原因啊."刘邦说:"你只知道那一个方面,却不知道那另一个方面.在大帐内出谋划策,在千里以外一决胜负,我不如张良;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联合众多的士兵,只要打仗一定胜利,只要攻城一定取得,我不如韩信.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够任用他们,这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项羽有一位范增而不任用(他),这就是被我捉拿的原因."众大臣心悦诚服。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及原文赏析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及原文赏析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及原文赏析《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及原文赏析在各领域中,我们都要用到阅读答案,阅读答案是教师进行阅卷打分时的参考,有着不可或缺的作用。

什么样的阅读答案才是科学规范的阅读答案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答案及原文赏析,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原文帝置酒雒阳南宫。

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

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填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供给军饷),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群臣说服。

(选自《史记·高祖本纪》)阅读训练一、解释字词⒈、列侯、诸将毋敢隐朕隐—(隐瞒)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略—(攻占)⒊、有功者害之害—(杀害)4、群臣说服说—(通悦,高兴)⒌、给饷馈给—(供给)6、此所以为我所禽也—(同“擒”擒住)7、夫运筹帷幄之中夫—(句首语气词)8、镇国家镇—(安定)9、抚百姓抚—(抚慰,安抚)二、翻译以下句子⒈、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什么呢?"⒉、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这三个人都是人中豪杰,我能用他们,这就是我取得天下的原因。

⒊、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

在凭着在帐篷里推算就可以决定千里之外战场的胜负这方面。

⒋、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

平定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绝运粮食的道路,我不如萧何⒌、与文中“项羽不然”的“然”字意思相同的一项是()A、岁寒,然后知松柏之后凋也。

B、为之怡然称快C、然数年恒不一见D、满座寂然,无敢哗者。

专题1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1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原卷版)-备战2024年中考语文之文言文对比阅读(全国通用)

专题16 得道多助,失道寡助(2023·黑龙江齐齐哈尔·统考三模)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天时不如地利,地利不如人和。

三里之城,七里之郭,环而攻之而不胜。

夫环而攻之,必有得天时者矣,然而不胜者,是天时不如地利也。

城非不高也,池非不深也,兵革非不坚利也,米粟非不多也,委而去之,是地利不如人和也。

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寡助之至,亲戚畔之;多助之至,天下顺之。

以天下之所顺,攻亲戚之所畔,故君子有不战,战必胜矣。

(节选自《孟子·公孙丑下》)【乙】凡治国之道,必先富民。

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

奚①以知其然也?民富则安乡重家,安乡重家则敬上畏罪,敬上畏罪则易治也。

民贫则危乡轻家,危乡轻家则凌②上犯禁③,凌上犯禁则难治也。

故治国常富,而乱国常贫。

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然后治之。

(节选自《管子》)【注释】①奚:疑问代词,相当于“何”。

②凌:侵犯,这里是“违抗”的意思。

③犯禁:触犯禁令。

1.解释下列加点的词。

(1)委.而去之(2)亲戚畔.之(3)奚以知其然.也(4)故.治国常富2.翻译下面的句子。

(1)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2)是以善为国者,必先富民。

3.请用“/”标出下面句子的朗读停顿。

(标注一处)民富则易治也民贫则难治也4.甲乙两文都论述了___________(用乙文中四字短语概括),都强调人的重要性。

但两文论述的角度有不同,甲文强调要___________(原文中两字概括)乙文强调要_________(原文中两字概括)5.甲文说的“得道者多助”和乙文说的“凡治国之道”,这两个“道”意思一样吗?请结合文章内容,说说你的理解。

(2023·安徽淮南·统考三模)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下面小题。

【甲】故曰:域民不以封疆之界,固国不以山溪之险,威天下不以兵革之利。

得道者多助,失道者寡助。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课外文言文(-附答案)

上海市2019年中考语文一模汇编课外文言文(-附答案)

课外文言文长宁区(四)阅读下文,完成第11-14题(12分)朱家救季布初,楚人季布为项籍将,数窘辱帝①。

项籍灭,帝购求布千金,敢有舍匿,罪三族。

布乃髡钳②为奴,自卖于鲁朱家③。

朱家心知其季布也,买置田舍,身之洛阳见滕公,说.曰:“季布何罪!臣各为其主用,职耳。

项氏臣岂可尽.诛邪?今上始得天下,而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且以季布之贤,汉求之急,此不北走胡南走越耳。

君何不从容为上言之?”滕公待间④言于上,如朱家指⑤。

上乃赦布,召拜郎中,朱家遂不复见之。

(司马光《资治通鉴、汉纪》有删改)【注释】①项籍:即项羽。

帝:指汉高祖刘邦,下文的“上”亦刘邦。

②髡钳:秦时刑法,髡是去发,钳是用铁箍扎着脖子。

③鲁朱家:鲁,鲁地;朱家,人名。

④待间,等待时机。

⑤指:旨意、意图。

11、解释文中的加点词。

(4分)(1)说_______ (2)尽_______12、文中划线句翻译正确的一项是:()(2分)今上始得天下,以私怨求一人,何示不广也!A.现在皇上开始得到天下,因为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这样显示自己的国土不宽广呢!B.现在皇上开始得到天下,用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怎么能这样来显露自己的心胸不宽广呢!C.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因为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怎么能这样来显露自己的心胸不宽广呢!D.现在皇上刚刚得到天下,用私人的恩怨去追捕一个人,为什么这样显示自己的国土不宽广呢!13、朱家的侠士精神具体表现在(用自己的话回答):(4分)(1)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14、“刘邦赦季布”的主要原因是:()(2分)A.季布已经甘愿卖给朱家为奴,没必要追究。

B.季布只是尽职为主,并没有什么大的罪过。

C.项籍的属下不可能赶尽杀绝,不必大动干戈。

D.季布这样的人才应该好好任用,不能逼他为敌国效命。

11、⑴说:劝说(2)尽:全,都12、C13、(1)明知季布假扮奴仆来到自己家里,仍然置办田舍藏匿他;(2)亲自前往洛阳,劝说滕公为季布说情赦免他。

高中文言文阅读: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高中文言文阅读: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高中文言文阅读 2019.111,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小题。

樊哙曰:“臣死且不避,卮酒安足辞!夫秦王有虎狼之心,杀人如不能举,刑人如恐不胜,天下皆叛之。

怀王与诸将约曰:‘先破秦入咸阳者王之。

’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封闭宫室,还军霸上,以待大王来,故遣将守关者,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

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欲诛有功之人,此亡秦之续耳。

窃为大王不取也!”项王未有以应,曰:“坐。

”樊哙从良坐。

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

沛公已出,项王使都尉陈平召沛公。

沛公曰:“今者出,未辞也,为之奈何?”樊哙曰:“大行不顾细谨,大礼不辞小让。

如今人方为刀俎,我为鱼肉,何辞为?”于是遂去。

乃令张良留谢。

良问曰:“大王来何操?”曰:“我持白璧一双,欲献项王。

玉斗一双,欲与亚父。

会其怒,不敢献。

公为我献之。

”张良曰:“谨诺。

”当是时,项王军在鸿门下,沛公军在霸上,相去四十里。

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与樊哙、夏侯婴、靳强、纪信等四人持剑盾步走,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

沛公谓张良曰:“从此道至吾军,不过二十里耳。

度我至军中,公乃入。

”沛公已去,间至军中。

张良入谢,曰:“沛公不胜桮杓,不能辞。

谨使臣良奉白璧一双,再拜献大王足下,玉斗一双,再拜奉大将军足下。

”项王曰:“沛公安在?”良曰:“闻大王有意督过之,脱身独去,已至军矣。

”项王则受壁,置之坐上。

亚父受玉斗,置之地,拔剑撞而破之,曰:“唉!竖子不足与谋!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

吾属今为之虏矣!”沛公至军,立诛杀曹无伤。

(节选自《鸿门宴》)1.下列加点字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备他盗出入与非常也非常:意外的变故B.未有封侯之赏,而听细说细说:小人的谗言C.坐须臾,沛公起如厕如:往、去D.从郦山下,道芷阳间行道:道路2.下列六句话编成四组,全部表现刘邦智谋的一项是()①今沛公先破秦入咸阳,毫毛不敢有所近②沛公起如厕,因招樊哙出③沛公则置车骑,脱身独骑④度我至军中,公乃入⑤公不胜桮杓,不能辞⑥夺项王天下者必沛公也A.①④⑤ B.②③④C.②④⑥ D.③⑤⑥3.下列各项对选段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刘邦出去后,项王派都尉陈平去叫刘邦。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附答案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附答案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阅读附答案【原文】刘邦论得天下之道帝置酒洛阳南宫,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张良字子房);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群臣说服。

【问题】19.根据你对我国古代文化的了解,写出皇帝的自称:【】、【】(2分)20.选出与“群臣说服”中的“说”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桓侯又不【说】(《扁鹊见蔡桓公》)B.傅【说】举于版筑之间(《孟子二章》)C.诣太守,【说】如此(《桃花源记》)D.故为之【说】(《捕蛇者说》)21.对划线句“【夫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夫人坐在家里帏幕中运用计谋(出谋划策),就决定了千里之外的胜利。

B.坐在军帐之中花重金筹码多请些参与出谋划策的人才,能决定胜利于千里之外。

C.坐在军帐中运用计谋(出谋划策),就能决定千里之外战斗的胜利。

D.我坐在家的帏幕中就可遥控胜利于千里之外。

22.用现代汉语写出“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与天下同其利”的意思。

(3分)答:【】。

23.请分别用一个四字成语概括刘邦得天下、项羽失天下的原因:(4分)刘邦得天下的原因是【】;项羽失天下的原因是【】24.刘邦的三个“吾不如”对你的启发是:【】(2分)【参考答案】19.(2分,每线1分)朕、寡人、孤、孤家……(考生在课本和电视上学到的还有)20.(2分)A(通悦,高兴)21.(2分)C22.(3分,每个分句1分)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就把它分封给他们,和天下人同享好处。

(第二句是难点,“因”是连词,作“于是”或“就”解,课内已多次学到;同时,该句又是省略句。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帝置酒洛阳南宫。

上曰:“列侯、诸将毋敢隐朕①,皆言其情: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高起、王陵对曰:“陛下使人攻城略地,因以与之②,与天下同其利;项羽不然,有功者害之,贤者疑之,此其所以失天下也。

”上曰:“公知其一,未知其二。

夫③运筹帷幄之中,决胜千里之外;吾不如子房④;镇国家,抚百姓,给饷馈,不绝粮道,吾不如萧何;连百万之众,战必胜,攻必取,吾不如韩信。

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项羽有一范增⑤而不用,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群臣说服。

导读:刘邦在楚汉之争中最终大获全胜,他之所以能据有天下,“善于用人”是取胜的重要法宝。

注释:①列侯;汉代制度,王子封为侯的,叫诸侯;不姓刘的大臣因功封侯的,叫列侯。

朕:皇帝的自称。

②因:就。

以与之:即“以之与之”,把它(城镇、土地)赐给他们。

③夫(f ):句首语气助词,表示引起下文议论。

④子房:张良,子房,刘邦的谋士。

本是战国韩国人,他家曾五世相韩,秦灭韩后,张良用全部家财访求刺客,要给韩国报仇。

后来请个力士,袭击秦始皇于博浪沙(在今河南省原阳县东南),没击中秦始皇本人。

张良改名换姓逃避于下邳(在今江苏省邳县东南),跟黄石公学了兵法,辅佐刘邦灭了项羽,封留侯。

⑤范增:项羽的谋士。

年七十,辅佐项羽起兵成霸业。

项羽尊他为“亚父”。

灭秦后,项羽约刘邦在鸿门(今陕西省临潼县东北的项王营)会见,范增劝项羽借机会杀刘邦,项羽不听。

后来刘邦进行离间,项羽果然怀疑范增,夺其权。

他愤怒辞去,到彭城,背上生疮而死。

精练:一、解释加点的词 1.列侯、诸将毋敢隐朕(

2.陛下使人攻城略地(
) 3.有功者害之(

3.给饷馈( ) 5.群臣说服(

6.此所以为我所禽也(
)二、翻译 1.我所以有天下者何?项氏之所以失天下者何?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三者皆人杰,吾能用之,此吾所以取天下者也。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三、“项羽有一范增而不用”,试举项羽拒不听从范增劝说的例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刘邦论得天下之道
汉高帝刘邦在洛阳南宫摆下酒宴。

皇上说:“列侯、诸将不要隐瞒我,都说出你们的想法: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掉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高起、王陵回答说:“陛下派人攻打城池,夺取土地,就分封给他们,和天下人同享好处。

项羽不是这样,有功劳的就嫉妒人家,有才能的就怀疑人家,这就是他失掉天下的原因。

”皇上说:“你们只知道问题的一个方面,不知道另一面。

在军帐中运筹谋略,能决定胜利于千里之外,我比不上张良;镇守国家,安抚百姓,供给军饷,不断粮道,我比不上萧何;联合百万军兵,战必胜,攻必取,我比不上韩信。

这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

项羽有一个范增却不能任用,这就是他被我擒获的原因啊。

”群臣听了,心悦诚服。

一、1.隐瞒 2.夺取
3.嫉妒
4.供给、供应
5.同“悦”
6.同“擒”,擒获二、1.我得天下的原因是什么?项羽失掉天下的原因是什么?
2.这三位都是杰出的人才,我能任用他们,这就是我夺取天下的原因。

三、鸿门宴中范增数次递眼色给项羽(数目项王),让他杀刘邦,他都不听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