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电子线路CAD实验指导书(第4版)

实验一单管放大电路原理图设计一、实验目的1. 学习工程文件的建立,掌握用工程文件管理原理图文件。
2. 熟悉绘制电路原理图的基本步骤。
3. 掌握绘制电路图工具(Wiring Tools)的基本操作。
4. 学会原理图元件库的添加及元件的查找方法。
5. 学会对电路原理图文件进行管理,掌握原理图文件的打开、存盘、退出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1. 建立工程文件并取名为单管放大电路.PrjPCB。
2. 新建原理图文件,设置图纸样本:采用标准型标题栏的水平放置的A4号图纸,并起文件名为单管放大电路.SchDOC。
3. 利用绘制电路图工具(Wiring Tools)的基本操作,绘制原理图,练习一些常用快捷键的操作。
4. 通过编译检查原理图中的错误,并对其进行修改。
实验二皮尔斯电路原理图设计一、实验目的1. 学习工程文件的建立,掌握用工程文件管理原理图文件。
2. 熟悉绘制电路原理图的基本步骤。
3. 掌握绘制电路图工具(Wiring Tools)的基本操作。
4. 学会原理图元件库的添加及元件的查找方法。
5. 学会对电路原理图文件进行管理,掌握原理图文件的打开、存盘、退出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1. 建立工程文件并取名为皮尔斯电路.PrjPCB。
2. 新建原理图文件,设置图纸样本:采用标准型标题栏的水平放置的A4号图纸,并起文件名为皮尔斯电路.SchDOC。
3. 利用绘制电路图工具(Wiring Tools)的基本操作,绘制原理图。
4. 通过编译检查原理图中的错误,并对其进行修改。
实验三电脑时控开关控制板原理图设计一、实验目的1. 学习工程文件的建立,掌握用工程文件管理原理图文件。
2. 熟悉绘制电路原理图的基本步骤。
3. 掌握绘制电路图工具(Wiring Tools)的基本操作。
4. 学会原理图元件库的添加及元件的查找方法。
5. 学会对电路原理图文件进行管理,掌握原理图文件的打开、存盘、退出等基本操作。
二、实验内容1. 建立工程文件并取名为电脑时控开关控制板.PrjPCB。
高频电子线路(通信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函数信号发生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单片集成函数信号发生器ICL8038的功能及特点。
2)、掌握ICL8038的应用方法。
二、实验预习要求参阅相关资料中有关ICL8038的内容介绍。
三、实验原理(一)、ICL8038内部框图介绍ICL8038是单片集成函数信号发生器,其内部框图如图2-1所示。
它由 恒流源I 2和I 1、电压比较器A 和B 、触发器、缓冲器和三角波变正弦波电路等组成。
外接电容C 可由两个恒流源充电和放电,电压比较器A 、B 的阀值分别为总电 源电压(指U CC +U EE )的2/3 和1/3。
恒流源I 2和I 1的大 小可通过外接电阻调节,但 必须I 2>I 1。
当触发器的输出为低电平时,恒流源I 2断开 图2-1 ICL8038原理框图,恒流源I 1给C 充电,它的两端电压u C 随时间线性上升,当达到电源电压的确2/3时,电压比较器A 的输出电压发生跳变,使触发器输出由低电平变外接电容E E为高电平,恒流源I 2接通,由于I 2>I 1(设I 2=2I 1),I 2将加到C 上进行反充电,相当于C 由一个净电流I 放电,C 两端的电压u C 又转为直线下降。
当它下降到电源电压的1/3时,电压比较器B 输出电压便发生跳变,使触发器的输出由高电平跳变为原来的低电平,恒流源I 2断开,I 1再给C 充电,……如此周而复始,产生振荡。
若调整电路,使I 2=2I 1,则触发器输出为方波,经反相缓冲器由引脚9输出方波信号。
C 上的电压u c ,上升与下降时间相等(呈三角形),经电压跟随器从引脚3输出三角波信号。
将三角波变为正弦波是经过一个非线性网络(正弦波变换器)而得以实现,在这个非线性网络中,当三角波电位向两端顶点摆动时,网络提供的交流通路阻抗会减小,这样就使三角波的两端变为平滑的正弦波,从引脚2输出。
1、ICL8038引脚功能图图2-2 ICL8038引脚图供电电压为单电源或双电源: 单电源10V ~30V 双电源±5V ~±15V2、实验电路原理图如图2-3 所示。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实验一 LC 与晶体振荡器实验一、实验目的1)、了解电容三点式振荡器和晶体振荡器的基本电路及其工作原理。
2)、比较静态工作点和动态工作点,了解工作点对振荡波形的影响。
3)、测量振荡器的反馈系数、波段复盖系数、频率稳定度等参数。
4)、比较LC 与晶体振荡器的频率稳定度。
二、实验预习要求实验前,预习教材:“电子线路非线性部分”第3章:正弦波振荡器;“高频电子线路”第四章:正弦波振荡器的有关章节。
三、实验原理说明三点式振荡器包括电感三点式振荡器(哈脱莱振荡器)和电容三点式振荡器(考毕兹振荡器),其交流等效电路如图1-1。
1、起振条件1)、相位平衡条件:X ce 和X be 必 需为同性质的电抗,X cb 必需为异性质的电抗,且它们之间满足下列关系:2)、幅度起振条件: 图1-1 三点式振荡器式中:q m ——晶体管的跨导,LCX X X X Xc o C L ce be 1 |||| )(=-=+-=ω,即)(Au1* 'ie L oe m q q q Fu q ++>F U——反馈系数,A U——放大器的增益,q ie——晶体管的输入电导,q oe——晶体管的输出电导,q'L——晶体管的等效负载电导,F U一般在0.1~0.5之间取值。
2、电容三点式振荡器1)、电容反馈三点式电路——考毕兹振荡器图1-2是基本的三点式电路,其缺点是晶体管的输入电容C i和输出电容Co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较大,且频率不可调。
L1L1(a)、考毕兹振荡器(b)、交流等效电路图1-2 考毕兹振荡器2)、串联改进型电容反馈三点式电路——克拉泼振荡器电路如图1-3所示,其特点是在L支路中串入一个可调的小电容C3,并加大C1和C2的容量,振荡频率主要由C3和L决定。
C1和C2主要起电容分压反馈作用,从而大大减小了C i和C o对频率稳定度的影响,且使频率可调。
(a )、克拉泼振荡器 (b )、交流等效电路图1-3 克拉泼振荡器3)、并联改进型电容反馈三点式电路——西勒振荡器电路如图1-4所示,它是在串联改进型的基础上,在L 1两端并联一个小电容C 4,调节C 4可改变振荡频率。
高频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八个实验)

目录实验一调谐放大器(实验板1) (1)实验二丙类高频功率放大器(实验板2) (4)实验三 LR电容反馈式三点式振荡器(实验板1) (6)实验四石英晶体振荡器(实验板1) (8)实验五振幅调制器(实验板3) (10)实验六调幅波信号的解调(实验板3) (13)实验七变容二极管调频管振荡器(实验板4) (16)实验八相位鉴频器(实验板4) (18)实验九集成电路(压控振荡器)构成的频率调制器(实验板5) (20)实验十集成电路(锁相环)构成的频率解调器(实验板5) (23)实验十一利用二极管函数电路实现波形转换(主机版面) (25)实验一调谐放大器(实验板1)一、预习要求1、明确本实验的目的。
2、复习谐振回路的工作原理。
3、了解谐振放大器的电压放大倍数、动态范围、通频带及选择性相互之间关系。
4、实验电路中,若电感量L=1uh,回路总电容C=220pf(分布电容包括在内),计算回路中心频率f0。
二、实验目的1、熟悉电子元器件和高频电路实验箱。
2、熟悉谐振回路的幅频特性分析—通频带预选择性。
3、熟悉信号源内阻及负载对谐振回路的影响,从而了解频带扩展。
4、熟悉和了解放大器的动态范围及其测试方法。
三、实验仪器1、双踪示波器2、扫描仪3、高频信号发生器4、毫秒仪5、万用表6、实验板1图 1-1 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原理图四、实验内容(一)单调谐回路谐振放大器1、实验电路图见图1-1(1)按图1-1所示连接电路(注意接线前先测量+12V电源电压,无误后,关断电源再接线)。
(2)接线后,仔细检查,确认无误后接通电源。
2、静态测量实验电路中选R e=1K测量各静态工作点,计算并填表1-1*V E ,V B 是三极管的基极和发射极对地电压。
3.动态研究(1)测放大器的动态范围V i ~V 0(在谐振点)选R = 10K ,R 0 = 1K 。
把高频信号发生器接到电路输入端,电路输出端接毫伏表,选择正常放大区的输入电压V i ,调节频率f 使其为10.7MHZ ,调节C T 使回路谐振,使输出电压幅度为最大。
《电子线路CAD实验指导书》

电子线路CAD实验指导书王文强二零零八年一月目录实验一认识PROTEL 99 SE (2)实验二原理图的环境设置 (3)实验三绘制原理图(1) (5)实验四绘制原理图(2) (7)实验五绘制原理图(3) (10)实验六元器件图形符号的编辑 (12)实验七绘制层次原理图 (16)实验八PCB设计基础——电子元件的封装 (17)实验九PCB设计基础——PCB板规划及PCB编辑环境参数 (20)实验十PCB布局布线及打印出图 (22)实验十一双面PCB设计 (25)实验一认识Protel 99 SE一、实验目的1、掌握Protel 99 SE的基本操作,主要包括软件的启动,以及文件和文件夹的建立、打开、删除、改名、复制、粘贴等操作;2、认识Protel99的编辑界面,了解各个工具栏的作用;二、实验内容与步骤1、启动Protel99 SE,在E盘建立名为(班级+姓名)的文件夹,再在文件夹中建立名为Exam的文件夹,然后在此文件夹中建立名为Ex1.ddb的设计数据库文件(文件类型为MS Access Database)。
2、在上题数据库中建立一个名为poweramp(功率放大器电路)的原理图文件(Schematic Document)、一个名为poweramp的印刷电路板文件(PCB Document),并打开。
3、在Ex1.ddb新建一个名为Ex1的文件夹,将poweramp.sch和poweramp.pcb 复制Ex1中。
4、更改poweramp.sch的名字为poweramp2.sch。
5、删除poweramp2.sch。
三、思考及补充练习1、文件poweramp2.sch还能恢复吗?试做。
如何永久删除文件?实验二原理图的环境设置一、实验目的1、观察原理图编辑器窗口的组成;2、学习如何选择图纸类型、尺寸、底色、标题等;3、设置SCH的工作环境。
二、实验内容与步骤1、启动Protel99 SE,在E盘建立名为Exam的文件夹,并在文件夹中建立名为Ex1.ddb设计数据库文件,新建原理图文件,命名为LX1.sch。
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

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前言电子线路实验是电子、电气类专业在电子技术方面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
实验教学能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去处理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实事、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本书从工程实用的角度出发,选编18个实验,覆盖了教学基本要求中的主要容,某些部分作了适当加深加宽。
并强调了理论和实际之间存在的差异。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应逐步掌握下列容:(1)常用电子电路元件的特性、选用和基本参数测量方法(2)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3)常用电子量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4)常用电子电路的选型、设计、安装、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对同一实验,指导书设计了若干组不同的性能指标。
学生应根据指导老师的安排,任选一组参数进行电路设计、安装和调试。
实验须知为保证实验质量,必须在实验的各个环节上做到以下要求:一、实验前(1)电路选型:根据电路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结合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查阅有关电子电路资料,确定电路的形式,画出电路原理图,必要时画出实际连线图。
(2)电路设计:根据要求的性能指标,对电路进行理论设计和计算,确定所选用元件的规格、型号和实际数值,列写元件清单,并把他们标注在电路图上。
(3)测试方案设计:根据电路的性能指标和测量原理,确定测试方法和步骤,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并列出仪器设备清单。
二、实验过程(1)电路安装按照电路原理图,以有源器件为核心,合理布局,逐级安插元器件并连接走线。
要特别注意电源线、地线、信号输入线和输出线的安排,仔细核对元件数值、极性和管脚位置。
电路安装完成后,应对照电路原理图,认真检查电路板上的元件连接情况,避免漏接、错接。
(2)通电及直流工作状态检查:将电源电压调调整到要求值,并按正确的极性接入电路板然后接通直流电源。
通电后,首先检查电路板上直流电源电压是否正常。
电子线路CAD实验指导书自编2

电子线路CAD实验指导书自编2第一篇:电子线路CAD实验指导书自编2实验一两级阻容耦合三极管放大电路原理图设计一、实验目的1、熟悉原理图设计流程2、掌握原理图绘图工具的使用,能够熟练绘制导线、放置节点、放置电源与接地符号3、熟练完成两级阻容耦合三极管放大电路原理图设计二、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1、PC机2、ALTIUM DESIGNER 09软件三、实验内容绘制两级阻容耦合三极管放大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
图1 两级阻容耦合三极管放大电路原理图四、实验步骤1、启动软件,新建工程文件,添加原理图“两级阻容耦合三极管放大电路.schdoc”,进入原理图编辑界面。
2、设置图纸。
将图号设置为A4即可。
3、放置元件。
根据两级阻容耦合三极管放大电路的组成情况,在屏幕左方的元件管理器中取相应元件,并放置于屏幕编辑区。
设置元件属性。
在元件放置后,用鼠标双击相应元件出现元件属性菜单更改元件标号及名称(型号规格)。
4、调整元件位置,注意布局合理。
5、连线。
根据电路原理,在元件引脚之间连线。
注意连线平直。
6、放置节点。
一般情况下,“T”字连接处的节点是在我们连线时由系统自动放置的(相关设置应有效),而所有“十”字连接处的节点必须手动放置。
7、放置输入输出点、电源、地,均使用Power Objects 工具菜单即可画出。
8、电路的修饰及整理。
在电路绘制基本完成以后,还需进行相关整理,使其更加规范整洁。
9、保存文件。
五、注意事项对于较复杂的电路而言,放置元件、调整位置及连线等步骤经常是反复交叉进行的,不一定有上述非常明确的步骤。
六、实验结果七、思考题1、如何添加原理图元件库?2、画线工具内的“导线”与画图工具内的“直线”有何区别?八、实验心得体会实验二双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原理图设计一、实验目的1、熟悉原理图编辑器的使用2、掌握元件库管理器的使用方法,会放置元件、编辑属性,掌握元件移动、复制和删除的方法3、熟练完成双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原理图设计二、实验主要仪器与设备1、PC机2、ALTIUM DESIGNER 09软件三、实验内容绘制双路直流稳压电源电路原理图如图1所示。
电子线路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

高频课程设计实验指导书实验题目:小功率调幅发射机的安装与调试一、实验目的和意义1)熟悉实验调幅电路原理,掌握常用仪器使用;2)熟悉并测试电路元件参数,掌握测试方法;3)熟悉印刷版与电路、元件的对应关系;4)掌握电路焊接、调试技术;5)掌握电路测试方法、并记录参数。
6)与理论设计相结合,验证设计结果。
7)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理论的能力和解决较复杂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8)通过一套完整的调幅发射系统设计、安装和调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科学试验能力。
二、实验仪器设备1)双踪示波器,数字频率计,数字信号源,数字万用表,双路稳压电源等仪器各一台。
2)电烙铁,镊子,钳子,螺丝刀等工具一套。
3)调幅发射机实验板,套件,天线,焊锡,漆包线等。
三、实验原理及实验步骤3.1 实验电路框图图 1 调幅发射机组成框图3.2 实验步骤1.焊接调试振荡电路(图2),使输出电压幅度和频率连续可调,尽量减小波形失真。
说明:载波振荡器采用并联型晶体振荡器,产生频率为6MHz的正弦信号作为载波。
本电路中,三极管的型号为9018,电阻R1和电位器RP0为三极管T1提供基极偏置,调整RP0可以改变三极管T1的基极电压,从而可以调整三极管的静态工作点,改变载波信号的振幅。
振荡电路的负载为射极跟随器的输入电阻,射极跟随器作为振荡器与下一级的隔离级,用于减少两级振荡产生的影响,具有输入电阻大、输出电阻小的特点,带负载能力很强。
RP2作为分压电阻将电压输出到调制端,通过改变RP2可以调节载波信号的幅度。
载波信号容易受到电源中杂波信号的影响,在电源和载波回路之间必须接入高频滤波电容滤除杂波。
测量时可以在B点接入示波器通过观察示波器的波形来检查是否起振。
调试步骤:测量前要先连接电路,检查无误后接通直流电源。
用万用表测量三极管电压,调节RP0,使基极电压为6V。
测量载波信号时将测试B点接入示波器,若没有出现波形可调节滑动变阻器RP0,直至出现频率为6MHz的正弦波信号,若仍没有波形,要再仔细检查每一个焊点。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作者:————————————————————————————————日期:电子线路实验指导书苏州大学电子信息学院前言电子线路实验是电子、电气类专业在电子技术方面一门实践性很强的技术基础课。
实验教学能帮助学生运用所学的电子技术理论知识去处理遇到的实际问题,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获得工程技术人员必须的实验技能和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培养学生实事求是、勇于探索的科学精神和科学道德。
本书从工程实用的角度出发,选编18个实验,覆盖了教学基本要求中的主要内容,某些部分作了适当加深加宽。
并强调了理论和实际之间存在的差异。
通过这些实验学生应逐步掌握下列内容:(1)常用电子电路元件的特性、选用和基本参数测量方法(2)常用电子仪器设备的使用(3)常用电子量的测量原理和测量方法(4)常用电子电路的选型、设计、安装、调试及故障排除方法对同一实验,指导书设计了若干组不同的性能指标。
学生应根据指导老师的安排,任选一组参数进行电路设计、安装和调试。
实验须知为保证实验质量,必须在实验的各个环节上做到以下要求:一、实验前(1)电路选型:根据电路功能要求和性能指标,结合已经学过的理论知识,查阅有关电子电路资料,确定电路的形式,画出电路原理图,必要时画出实际连线图。
(2)电路设计:根据要求的性能指标,对电路进行理论设计和计算,确定所选用元件的规格、型号和实际数值,列写元件清单,并把他们标注在电路图上。
(3)测试方案设计:根据电路的性能指标和测量原理,确定测试方法和步骤,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并列出仪器设备清单。
二、实验过程(1)电路安装按照电路原理图,以有源器件为核心,合理布局,逐级安插元器件并连接走线。
要特别注意电源线、地线、信号输入线和输出线的安排,仔细核对元件数值、极性和管脚位置。
电路安装完成后,应对照电路原理图,认真检查电路板上的元件连接情况,避免漏接、错接。
(2)通电及直流工作状态检查:将电源电压调调整到要求值,并按正确的极性接入电路板然后接通直流电源。
通电后,首先检查电路板上直流电源电压是否正常。
逐级检查有源器件的直流工作点,判断是否在正常范围。
如有相应调节元件,应将直流工作点调到要求值。
(3)动态调试和性能指标测量:根据拟定的测试方案,调整信号源的输出波形,将其接入板。
逐级检查电路的输出,并记录数据和波形计算电路的性能指标。
如不能满足设计要求,应分析原因,重新调整电路或改进电路。
实验过程中,发现电路异常,应立即断开电源,以免损坏元器件及仪器设备。
三、实验后实验结束后,应及时对实验过程和结果进行分析总结,整理原始记录数据,撰写实验报告。
目录实验一二极管特性及应用 (5)实验二三级管放大电路 (7)实验三场效应管放大电路 (10)实验四信号运算电路 (12)实验五有源滤波器 (15)实验六波形发生器 (18)实验七功率放大电路 (20)实验八直流稳定电流 (22)实验九信号调理电路 (26)实验十小信号调谐放大器 (2)实验十一高频功率放大器 (32)实验十二振幅调制器 (35)实验十三调幅波信号的解调 (38)实验十四混频器 (40)实验十五变容二极管调频器 (45)实验十六调频波解调实验 (47)实验十七本振频率合成 (50)实验十八模拟通信系统 (53)附录A 实验箱模块分布 (54)附录B 主要集成电路 (58)实验一二极管特性及应用一、实验目的1.熟悉几种常用二极管及应用电路2.学会用万用表测试二极管3.测试二极管的伏安特性二、实验原理1.二极管种类二极管种类很多,按用途可分为普通二极管、整流二极管、稳压二极管、开关二极管、发光二极管等,起表示符号如图1.1。
2.二极管极性判断可从外表上判断二极管的正负极性。
通常涂有黑圈的一端为负极(N端),无黑圈的一端为正极(P端)。
用数字万用表测试二极管时,将万用表拨至档。
用红黑表笔接触二极管两极,测试一次,然后对调两表笔,再测试一次。
若一次读数为1(表示反向电流为零),另一次读数为0.5~08(表示正向导通降压,硅普通二极管),则被测二极管完好,且显示正向导通降压时,红表笔所接的一端为二极管的正极,黑表笔所接的一端为负极。
若两次测试读数均为1,则二极管断路。
若两次测试读数均很小,则二极管短路。
3.二极管应用利用二极管的特性,可获得各种不同的应用,如图1.2所示。
三、实验内容1.用万用表测试普通二极管、稳压管和发光二极管,判断其正负极。
2.观测二极管半波整流电路:按图1.2(a)连接电路,信号发生器置于50Hz,2V正弦输出,接入Ui。
用示波器同时观察输入信号Ui 和输出信号Uo,记录波形。
3.测试稳压管稳压特性:按图1.2(b)连接电路,电源电压调整为0~12V,接入Ui。
改变电源电压,逐点测量稳压管的电流Iz和电压Uz,取10个点左右,记录于表格中。
4.测试发光二极管正向特性:按图1 .2 (c)连接电路,电源电压调整为5V,接入Ui。
改变电位器Rw,观察发光二极管亮度变化,逐点测量发光管的电流的I F和电压U F,取10个点左右,记录于表格中。
四、实验报告1.列出仪器和元件清单。
2.画出半波整流电路及输入输出波形。
3.画出稳压管稳压电路,并作出稳压特性曲线。
4.画出发光二极管显示电路,并作出发光管正向特性。
实验二三级管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学会用万用表判别三级管的类型管角和参数2.掌握单管共射放大电路的设计方法3.掌握共射放大电路静态工作点的调整方法4.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5.掌握放大电路倍数,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二、实验原理1.三级管类型管脚判别(1)基极b和管形的判别三极管可看成是两个PN结结构,可仿照实验一,用万用表测试三极管的PN 结。
先将任一表棒与管子某一管脚固定相接,另一表棒则分别与其余两脚相碰,若测得的读数均为0.5~0.8(或均为1),且调换表棒重复上述过程后,测得的结果与调换前相反,读数均为1(或均为0.5~0.8),则可判定与表棒固定相接的管脚为基极b。
若不符合上述结果,则可另换管脚,重复上述操作过程,直至出现上述结果(一管脚对另一管脚的测量读数均为0.5~0.8或均为1),判别出基极为止。
若测得的读数均为0.5~0.8,且红表棒与基极b相连,黑表棒与其它两级相连,则此管为NPN型三极管。
反之,若测得的读数均为0.5~0.8且黑表棒与基极b 相连,则此管为PNP型三极管。
(2)发射极e和集电极c的判别以及β的测量在三极管的类型和基级确定后,即可分清三极管的另两个管脚。
将万用表拨至h FE档,假设另两个管脚中某一个管脚为集电极c,将三极管按已知极性插入管座,测试一次。
然后再假设两个管脚中另一管脚为集电路c,再测试一次。
二次测试中读数较大的一次假设正确,其读数即为此三极管的β值。
2.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单管共射放大电路如图2.1所示静态工作点:EBEB2B1B2EQR U Vcc R R R I -⋅+≈; BQ CQ EQ I βI I ⋅=≈ 交流性能:beL C r )//R (R βAu ⋅-=; Ri=R B1//R B2//r be ; Ro=Rc其中()()()mA I mV 26β1300r EQ be ++= 输入电阻Ri 的测量方法如下: 测得Us 和Ui ,即可计算出1R UiUs UiRi ⋅-=输出电阻Ro 的测量方法如下:当R L 断开时,测得输出电压为V oc ,当R L 接入时,测得输出电压为V OL ,即可计算出:L OL OC R 1V V Ro ⋅⎪⎪⎭⎫ ⎝⎛-= 四、 实验内容1.三极管类型和管脚判别用万用表测试三极管,判别其类型、管脚,测量β其值。
2.单管共射电路设计根据三极管的β值,按图2.1任选I CQ =4mA ,5mA 或6mA ,设计一个Au=50 的单管共射电路,确定R B1,R C 的数值。
3.静态工作点的调整根据设计结束,按图2.1连接。
调节Rw1使I CQ 等于设计值。
4.测量电压放大倍数Au合上K ,将信号发生器置于1KHz 正弦信号输出接入Us ,调整信号发生器的输出幅度,使Ui 为5mV 。
测量R L 接入时的输出电压,计算出电压放大倍数Au 。
断开K ,重新测量输出电压,并计算此时的电压放大倍数Au ’。
5.测量输入和输出电阻按实验原理中所述的方法分别测量输入电阻和输出电阻。
6.观察静态工作点对输出波形失真的影响逐步增加信号发生器的输出电压,直至输出波形将要出现失真。
保持此时输入不变,增大或减小Rw1,改变静态工作点,观察并记录失真波形。
四.实验报告1.画出设计的单管共射电路,列出元器件清单和所用仪器清单。
2.说明静态工作点改变时,电压放大倍数为什么会变化。
3.将放大倍数Au,输入电阻Ri和输出电阻Ro的理论值和实验值作比较。
4.说明Rw1增加或减小时,分别会出现什么失真,并画出失真波形。
实验三场效应管放大电路一.实验目的1.学会场效应管特性曲线和参数的测量方法2.了解电压跟随器的作用3.掌握场效应器放大电路的电压放大倍数及输入输出电阻的测量方法二.实验原理1.场效应管特征曲线和参数的测量场效应管的特征曲线可用逐点测量法测试,如图3.1所示。
当U DS保持不变时,逐点作出U GS与I D的关系曲线,即场效应管的转移特征曲线,如图3.2所示。
当U GS保持不变时,逐点作出U DS与I D的关系曲线,对于不同的U GS即可测出多条漏极特性曲线。
从转移特性曲线上可获得U GS(off),I DSS和g m等参数。
2.场效应管源极跟随器图3.3为场效应管源极跟随器的电路原理图。
电压跟随器具有输入电阻高,输出电阻低的特点,电压放大倍数近似为1,在电子电路中广泛用作阻抗变换。
静态工作点: U DS =-I D R S()2GS GS DSS D off U U 1I I ⎪⎪⎭⎫⎝⎛-=交流性能:()()L m L m Rs//R g 1Rs//R g Au +-=Ri=R G //Rs g 1Ro m=三、实验内容1. 场效应管转移特性曲线测试按图3.1接线,调节R W ,逐点测量U GS 和I D ,取10个点左右,记录在表格中。
2. 源极跟随器静态工作点U GSQ 和I DQ 。
按图3.2接线,测量静态工作点U GSQ 和I DQ 。
3. 电压放大倍数Au 的测量开关K 合上,输入端接入1KHz,100mV 正弦信号,测量输出电压Uo .然后打开K ,再次测量输出电压Uoc 。
4. 输入电阻Ri 和输出电阻Ro 的测量根据实验二中方法,测量源程序极跟随器的输入和输出电阻。
四、实验报告1.列出元器件清单和所用仪器清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