脂溢性脱发的研究现状_赵晖

合集下载

脱发的治疗进展最新的科学研究有哪些突破

脱发的治疗进展最新的科学研究有哪些突破

脱发的治疗进展最新的科学研究有哪些突破脱发是许多人普遍面临的问题,它无论对男性还是女性都可能产生沉重的心理负担。

在过去的几十年里,科学界一直在努力寻找治疗脱发的方法。

最新的科学研究不断取得突破,为脱发患者带来了新的希望。

本文将分析一些重要的研究进展,介绍最新的脱发治疗方法。

1. 干细胞治疗:干细胞是一种多功能细胞,它们具有自我更新和分化成各种不同类型细胞的能力。

科学家最近发现,通过干细胞治疗可以在脱发部位重新生长头发。

这种治疗方法的优势在于可提供长期持续的效果,并且不会损害周围的健康组织。

虽然这项技术仍在研究阶段,但它为解决脱发问题提供了新的可能。

2. 基因治疗:基因治疗是一种利用基因工程技术来修复受损基因或者引入新的健康基因的方法。

最新的研究表明,一些与脱发相关的基因突变可能导致发际线退缩和头发稀疏。

通过基因治疗,科学家可以修复这些损坏的基因,从而促进头发再生。

虽然这种方法尚未广泛应用,但它具有巨大的潜力来改善脱发患者的状况。

3. 药物研究:药物是目前治疗脱发的主要方式之一。

最新的科学研究集中在开发更有效的药物来促进头发再生。

例如,一种名为促进毛发生长剂(PGD2)的化合物已被证明可以抑制头发生长,并被用作脱发治疗的潜在目标。

此外,一种名为JAK抑制剂的药物也显示出促进头发再生的潜力。

随着进一步的研究,我们有望看到更多高效的药物出现,以改善脱发患者的生活质量。

4. 疗法结合: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通过结合不同的脱发治疗方法,可以获得更好的效果。

例如,干细胞治疗和药物治疗可以相互补充,以增加头发再生的效果。

这种综合治疗的方法为脱发患者提供了更全面、更有效的解决方案。

综上所述,最新的科学研究为脱发的治疗带来了新的突破。

从干细胞治疗到基因治疗,从药物研究到疗法结合,我们正在向着更有效的脱发治疗方法迈进。

尽管目前这些技术还处于早期研究阶段,但它们为脱发患者带来新的希望,并为未来的脱发治疗提供了新的方向。

脂溢性脱发的研究现状_赵晖

脂溢性脱发的研究现状_赵晖

收稿日期:2005207211; 修订日期:2006201223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学位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No .200059); 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奖励计划”资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赵 晖(19802),男(汉族),湖南人,现在读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工作.脂溢性脱发的研究现状赵 晖,陈家旭(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13)摘要:脂溢性脱发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根据相关文献,从辨证分型,病因病机,治疗方法,诊断和疗效标准等方面对脂溢性脱发进行综述。

认为目前研究存在中医辨证分型复杂,临床辨证无统一标准;临床疗效在生发方面未有明显突破,机理研究的报道极其缺乏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的思路及今后研究方向。

关键词:脂溢性脱发; 文献; 辨证分型; 治疗方法; 诊断标准; 疗效标准中图分类号:R7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20805(2006)0420497203 脂溢性脱发seborrhoeic al opecia S A,中医称之为“发蛀脱发”,又称“蛀发癣”,西医又名男性型秃发male pattern al opecia MP A 、雄激素源性秃发p remature al opecia AG A 。

此病好发于20~30岁的男性青壮年,亦称早秃。

临床多表现为头发油腻,多屑,有明显瘙痒感,前额及前顶部头发稀疏变细以至脱落等。

脂溢性脱发是皮肤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难治疾病之一。

现代医学多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性激素平衡失调、皮脂腺分泌过多有关。

由于本病有碍容颜,影响美观,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对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现就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 古代文献祖国医学对脱发早有认识,认为“发为血之余”“发为肾之侯”《灵枢・天年》:“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发颓落,发鬓斑白。

脱发调查报告

脱发调查报告

脱发调查报告脱发调查报告近年来,脱发问题在全球范围内引起了广泛关注。

许多人都面临着这一困扰,无论男女老少,都可能受到脱发的困扰。

为了更好地了解脱发问题的现状以及可能的原因,我们进行了一项脱发调查。

调查范围我们的调查范围涵盖了不同年龄、性别和职业的人群。

通过面对面的访谈、问卷调查和匿名在线调查,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和意见。

调查结果1. 脱发的普遍性调查显示,脱发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

在调查的参与者中,有超过60%的人表示他们在某种程度上受到脱发的困扰。

其中,男性脱发的比例略高于女性,但女性脱发问题也不容忽视。

2. 年龄与脱发的关系调查结果显示,脱发问题在年龄上存在一定的差异。

年轻人中,脱发问题相对较少,但随着年龄的增长,脱发问题逐渐加重。

这可能与年龄引起的荷尔蒙变化、生活压力以及遗传因素有关。

3. 职业与脱发的关系调查还发现,不同职业的人群在脱发问题上存在差异。

高压工作环境下的白领人群更容易受到脱发的困扰,而工作环境相对轻松的人群则相对较少。

这可能与工作压力、生活方式以及饮食习惯等因素有关。

4. 脱发原因的多样性调查结果显示,脱发的原因多种多样。

遗传因素、荷尔蒙失调、压力、营养不良、头皮问题等都可能导致脱发。

此外,使用过多的化学产品、频繁染发、烫发等也会对头发健康造成不良影响。

5. 对脱发问题的应对方式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受访者对脱发问题感到困惑和焦虑,但他们也采取了一些应对措施。

使用专业的洗发产品、改变饮食习惯、减少压力、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等被认为是有效的方式。

此外,一些人也选择了接受植发手术或使用假发等方式来解决脱发问题。

结论脱发问题是一个普遍存在的困扰,但它并非无法解决。

通过调查我们了解到,脱发问题与年龄、性别、职业、遗传因素以及生活方式等多种因素相关。

因此,预防和治疗脱发需要综合考虑个体的情况,并采取合适的措施。

对于那些受到脱发困扰的人群,我们建议他们首先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包括合理饮食、减少压力、适量运动等。

溢脂性脱发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溢脂性脱发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

溢脂性脱发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摘要】对溢脂性脱发的治疗现状及研究进展进行了综述。

主要介绍了西药治疗方法、中医治疗方法。

能够充分的发挥出治疗疗效,同时展望了应用前景。

【关键词】溢脂性脱发;治疗;研究现状溢脂性脱发或又被称之为雄激素性脱发,为最多见的导致脱发的因素之一,在男性和女性中都可以发生,但其在男性群体之中的发病率比较高,大约一般的男性在50岁左右时会出现雄激素性脱发,并且伴随着年龄的增加其发病概率常升高到70%。

虽然溢脂性脱发没有自觉的症状,但是脱发对人的心理会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并且有可能对他们日常的生活造成影响。

由于人们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人们对脱发治疗的重视程度也逐渐增加,并且预防脱发的一些产品在市场上所占的地位也不断上升。

1西药治疗1.1非那雄胺非那雄胺为选择性5-α还原酶的抑制剂,能够使得睾酮转变成和受体结合能力更加强大的二氢睾酮,进而使得雄激素对于脱发所产生的影响进一步减少。

在欧洲的一项长时间的临床试验表明非那雄胺能够对头发生长的状况进行持续改善,但是容易导致性功能出现异常、男性乳房发育异常以及精子一过性减少等一系列不良情况。

1.2米诺地尔米诺地尔为对脱发进行治疗的一种非特异性的药物,其在临床中最常应用的浓度是20与50 mg/mL,为通过FDA批准应用的可以对溢脂性脱发进行治疗的一种一线类的外用药物。

根据临床中的有关资料表明,其治疗溢脂性脱发的男性患者总有效率可以达到91%,女性达到89%。

并且在治疗1年之后会出现最佳的效果[1]。

1.3其余药物按照发生溢脂性脱发时的作用机制常有如下的治疗药品。

①雄激素受体阻断剂以及雄激素拮抗药。

但是该类药物的选择性比较低,并会出现性欲低下以及男性乳房的发育等一系列不良状况,所以在临床中的应用较少。

其代表药物包括氯他胺、弗罗地尔以及雌激素等。

②抗菌药物:马拉色菌和发生溢脂性脱发的关系较为密切,在临床中使用酮康唑等可以出现一定的效果。

③糖皮质激素类药物:抗炎药为对溢脂性脱发进行治疗的一种较为重要的药品,地塞米松可以对脱发进行治疗,有相关的试验表明,其能够诱导患者的毛乳头细胞的增殖过程。

脱发现状统计分析报告

脱发现状统计分析报告

脱发现状统计分析报告引言脱发是一种常见的健康问题,影响了很多人的外貌和心理健康。

为了了解脱发的现状,本报告对脱发进行了统计分析,并对结果进行了解读和讨论。

数据来源和方法本次统计分析使用的数据来源于一份脱发调查问卷,该问卷共收集到了1000份有效回复。

调查问卷中涉及到的问题包括性别、年龄、脱发类型、脱发程度、脱发影响等。

统计分析使用了Excel和SPSS软件进行。

结果分析性别比例首先,让我们来看一下参与调查人群的性别比例。

根据调查结果,男性占60%,女性占40%。

年龄分布调查结果显示,参与者的年龄分布主要集中在30至50岁之间,占总体调查人群的60%。

接下来的20%为20至30岁年龄段,剩余的20%为50岁以上年龄段。

脱发类型调查问卷中询问了脱发类型的问题,统计结果显示:男性参与者中,60%的人患有男性型脱发,30%的人患有斑秃,10%的人属于其他类型;女性参与者中,70%的人患有女性型脱发,20%的人患有弥漫性脱发,10%的人属于其他类型。

脱发程度调查问卷中的脱发程度问题包括轻度、中度和重度三个选项。

根据统计数据,男性参与者中,40%的人为轻度脱发,30%的人为中度脱发,30%的人为重度脱发;女性参与者中,60%的人为轻度脱发,20%的人为中度脱发,20%的人为重度脱发。

脱发影响调查问卷中询问了脱发对个人形象和心理的影响。

根据统计结果,男性参与者中,40%的人对脱发没有太大影响,30%的人认为严重影响个人形象,30%的人表示对心理产生了负面影响;女性参与者中,50%的人对脱发没有太大影响,30%的人认为严重影响个人形象,20%的人表示对心理产生了负面影响。

结果讨论通过以上的统计分析结果,我们可以看出脱发现状的几个关键点。

首先,脱发在男性中更为普遍,这可能与男性激素影响、遗传等因素有关。

其次,年龄在30至50岁之间的人群脱发问题更为突出,这可能与生活压力、工作压力等因素有关。

此外,脱发类型和程度的分布差异也值得我们关注。

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研究进展

脂溢性脱发的临床研究进展


外活法华龙牛发液i“l(山何卣乌、熟地美、黑芝麻、
骨碎补、党参、蔓荆子防风、他椒、鲜侧柏叶组成)涂患
万方数据
新中陪
2002年2月第34卷第2期


结语
方炳福小柴胡汤治疗脱蹬34例l JI安徽中联临床杂
志,1997.911):7
c{,医药对脂脱的研究.L取得一定的戒果.们仍存在以 下一些同题:中医辨证分型复杂、临床辨证尢统标准;临 宋疗设在生发方血来自明显突破,特别是病程长的毛囊已细 汜n涪疗效果f理想.且人多数资料还停留在临床经骑总 珞,gL理研究的报道缺乏 琶占认为在今后的研究工作tp应注意以下几方面:、L对 车府的辨证觇律ff进 步椿人研讨 加强病证结合埋论片面
闩喜英.治秃生发饮治疗脂溢性脱发105例疗效观 察【J】巾幽中医药科技,1997,413):185
中医杂志.1996.(61:258
【2】

于滨兰.十敏兰,张丽蝌脱发的针刺治疗【J J针灸 临床杂志,1997.13(2):40—4I
程德华
娃脾养血生发汤治疗脂溢性脱发36例【Jl安

徽叶l医学院学报,1998,17(5):34.

处.每天3次,清疗脂脱87铡.总南技率达9‘25G 味煎剂“【洋金花(f:品)3 69.当日
洋L
玄参.葡花JR『芎、
美枘、何首乌各6—3091求煎!o舒钟.泡洗患处,每天1 次,每次15—60舒钟,治疗34例,",嫂1 6例,☆教11静』, 总有效率逃79 1%。四白乍发搽剖““I自鲥啦、女兜子删 柏叶、牛l|I楂、猪苓、蔓刷子、益母草各2009,白垃
通络止痒.药用:威灵仙、石菖蒲、Jil牛膝、苍术、天花 粉,I}芎 当归,生何首乌、生甘草等。脾虚湿盛、血虚风

脂溢性脱发现代研究

脂溢性脱发现代研究

脂溢性脱发现代研究一、基础研究(一)中医病因病机研究韩吾祥认为该病除肌热当风外,与脾失健运亦有关。

由于水谷运化失常,郁于肌肤,久之化热炼痰(脂糜状物),阻于脉络,毛发失养,湿热炼痰为瘀加之风邪侵袭以致脱发[1]。

(二)西医发病机理研究早在1916年,Osbron通过家系调查研究发现本病与遗传有关,认为本病是常染色体显性基因遗传。

1942年Hamilton就提出遗传易感性和雄激素的作用是发病的两个基本条件。

这在其经典的人类模型实验中并得到了很好的证明。

作者观察了10位去睾男性受试者,10位青春期以前就阉割了的男性和34位在青年时才切除了睾丸的男性受试者,他们均无秃发,当给他们应用睾丸酮后,遗传易感性促使发生典型的男性秃发,当不再继续应用睾丸酮后秃发也就不再进展[引]。

现代医学对本病病因尚未完全阐明,目前多认为本病主要是由于雄激素在局部组织代谢异常,通过5e还原酶、30羟基类固醇脱氢酶等舶作用,使活性较低的睾丸酮转换为活性较高的二氢睾酮,并与细胞内雄激素受体结合,进入细胞核产生一系列生物效应,使细胞内环磷酸腺苷(cAMP)降低,毛发生长期缩短或毛囊微小化,从而产生脱发症状。

1.雄激素与毛发生长脂溢性脱发一般在青春期后才开始秃发,这无疑与青春期后体内雄激素的水平升高有关。

雄激素为固醇类化合物,男性主要来自睾丸,少量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女性主要由肾上腺皮质合成,卵巢也分泌少量。

在血清中,睾酮(T)以游离的和与性激素结合球蛋白(sHBg)相结合的两种形式存在,后者无生物活性。

正常生理状态下,雄激素对头发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

Arai等用显微解剖技术从健康男性顶部对雄激素敏感的头皮组织中,分离生长期毛囊,取同一毛囊中的毛乳头细胞和毛根鞘成纤维细胞,分别在含有T或二氢睾酮(DHT)、雌二醇(E2)的介质中传代培养,观察其生长状况:细胞计数、胸腺嘧啶摄取率和细胞倍增时间。

发现T和DHT的浓度为30ug/L时,即可抑制两种细胞的生长。

我国脱发调研报告

我国脱发调研报告

我国脱发调研报告我国脱发调研报告一、引言近年来,随着生活压力的增加和环境污染的加剧,脱发问题在我国的人群中日益普遍。

为了解我国脱发现状和原因,本次调研对全国范围内的不同年龄、性别和地区的人群进行了问卷调查,并对相关专家进行了访谈,以期为脱发问题提供一定的解决方案。

二、调研结果分析1. 脱发患者的年龄分布调查结果显示,脱发问题并非仅仅存在于中老年人群,年轻人中也普遍存在脱发情况。

其中,25-35岁人群脱发率最高,占总受访人数的45%;35-45岁人群次之,占比为30%;45岁以上为15%。

2. 脱发患者的性别分布男性脱发问题相对更为严重,占总受访人数的60%;女性脱发问题的比例相对较低,占比为40%。

这与男性激素导致的脱发问题有关。

3. 脱发患者的地区分布调查显示,北方地区脱发问题明显高于南方地区,北方地区占总受访人数的60%,而南方地区仅占40%。

这可能与北方气候干燥和寒冷,较少阳光照射等因素有关。

4. 脱发的主要原因经专家访谈和问卷调查,我们发现脱发的主要原因包括遗传因素、生活习惯不良、应激和精神压力过大、营养不良等。

其中,遗传因素是不可改变的,占比约为30%,其他因素都是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改善的。

5. 对脱发的应对措施针对脱发问题,专家提出了以下应对措施:- 加强脱发问题的宣传与教育,提高公众对脱发问题的认识和重视。

- 建立脱发问题的专业研究团队,加大对脱发相关科研的投入。

- 指导人们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如健康饮食、适度运动、定期作息等。

- 加强对青少年群体的脱发干预,提高其对健康生活方式的认识。

- 增加脱发相关产品的研发与推广,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三、结论脱发问题在我国存在着普遍性,在各年龄、性别和地区都有不同程度的发生。

遗传因素是不可改变的主要原因,但我们可以通过改变生活方式来减少和预防脱发的发生。

因此,我们应该重视脱发问题,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认识和关注度,同时加强相关科研和产品研发,为脱发问题提供更好的解决方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收稿日期:2005-07-11; 修订日期:2006-01-23基金项目:高等学校全国优秀博士论文学位作者专项资金资助项目  (N o .200059); 国家教育部“高等学校优秀青年教师科研奖励计划”资金资助项目作者简介:赵 晖(1980-),男(汉族),湖南人,现在读北京中医药大学医学硕士研究生,主要从事中医证候规范化研究工作.脂溢性脱发的研究现状赵 晖,陈家旭(北京中医药大学,北京 100013)摘要:脂溢性脱发是皮肤科的常见病,多发病。

根据相关文献,从辨证分型,病因病机,治疗方法,诊断和疗效标准等方面对脂溢性脱发进行综述。

认为目前研究存在中医辨证分型复杂,临床辨证无统一标准;临床疗效在生发方面未有明显突破,机理研究的报道极其缺乏等问题,并提出解决方法的思路及今后研究方向。

关键词:脂溢性脱发; 文献; 辨证分型; 治疗方法; 诊断标准; 疗效标准中图分类号:R 758.71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008-0805(2006)04-0497-03 脂溢性脱发s e b o r r h o e i ca l o p e c i aS A ,中医称之为“发蛀脱发”,又称“蛀发癣”,西医又名男性型秃发m a l e p a t t e r na l o p e c i a M P A 、雄激素源性秃发p r e m a t u r e a l o p e c i a A G A 。

此病好发于20~30岁的男性青壮年,亦称早秃。

临床多表现为头发油腻,多屑,有明显瘙痒感,前额及前顶部头发稀疏变细以至脱落等。

脂溢性脱发是皮肤科临床的常见病、多发病,也是难治疾病之一。

现代医学多认为本病的发生与性激素平衡失调、皮脂腺分泌过多有关。

由于本病有碍容颜,影响美观,常给患者带来很大的精神压力和心理负担,因此对脂溢性脱发的研究近年来受到广泛的重视,现就近十年来的相关文献综述如下。

1 古代文献祖国医学对脱发早有认识,认为“发为血之余”“发为肾之侯”《灵枢·天年》:“四十岁,五脏六腑十二经脉,皆大盛以平定,腠理始疏,荣发颓落,发鬓斑白。

”又《金匮要略》载“夫失精家,目眩发落,脉极孔脉迟。

”《诸病源侯论》指出:“冲任之脉,为十二经之海,谓之血海,其别络上唇口,若血盛则荣于须发,故须发美;若血气衰弱经脉虚竭,不能荣润,故须发秃落。

”上皆说明毛发的生长有赖于气、血、精。

由于“气行则血行”“气能生血”,“气不耗,归精于肾而为精;精不泄,归精于肝而化清血”(《张氏医通》)。

《医碥·须发》:“年少发白早脱,或头起白屑者,血热太过也”。

素体血热,复感风邪,以致腠里不固,毛窍张开,风热之邪乘虚而入,日久化燥伤阴,阴血不能上潮巅顶荣养毛发,则毛根干涸,发焦脱落。

《血证论·瘀血》:“瘀血在上焦,或发脱不生”。

《医林改错·通窍活血汤所治之症目》:“……皮里肉外血瘀,阻塞血络,新血不能养发,故发脱落”。

情志抑郁,肝失疏泄,气血运行不畅,久则气滞血瘀,或因“久病入络”,瘀阻毛窍,血不能上荣发根,故致脱发。

《内经》云:“血气盛则肾气强,肾气强则骨髓充满,故发黑;血气虚则肾气弱,肾气弱则骨髓枯竭,故发白而脱落。

”若禀赋不足,思虑过度,劳伤肝肾,精血亏虚,则发失濡养,发枯而脱。

故陈氏[1]认为肝肾阴阳平衡失调,尤其是肾阴不足系脂溢性脱发的主要病因,除此之外,他还指出脂溢性脱发的发生不但与肝肾气血不足等“虚”有关,与湿、热等“实”亦密切相关。

从症状看,脂溢性脱发以毛发变动为其特征。

风主变动。

《内经》曰:“东方生风,风生木,木生肝。

”风与春气相应,主生长,主变化。

毛发生长为风生万物之象;毛发脱落为风气致病之象。

从病位看,风为阳邪,善袭人体阳位。

发在颠顶,至阳之位,最易为风邪所伤,恰值头皮湿热淖泽,譬之自然,则类蒿草生于泥中,复遇疾风劲吹,安有不落之理?风属肝,肝主颠顶,因此有医家认为脂溢性脱发病位在肝,兼及心脾肾[2]。

2 辨证分型傅氏[3],葛氏[4]将本病分为两型:症见皮肤潮红,渗出较多,糜烂,结痂,头皮油亮,证属湿热内蕴,临床称为油性脂溢;症见皮损干燥,鳞屑较多,瘙痒明显,头发枯燥无光,证属血虚风燥,临床称为干性脂溢。

陈氏[5]将本病也分为两型:1.湿热内蕴,郁积皮肤型;2.肝郁肾亏,阴血亏虚型。

韩氏[6]将本病分为三型:1.痰湿瘀热型;2.血虚风燥型;3.肝肾阴亏型。

魏氏[7]将此病分为三型:1.湿热蕴结证;2.血虚风燥证;3.肝肾亏损证。

詹氏[8]则提出了肺胃积热型,治以清泄肺胃湿热,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

刘氏等[9]提出了气滞血瘀型,治以通窍活血,行气化瘀。

张氏[10]又提出了两证兼见:痰湿瘀热型;脾虚湿盛,血虚风燥型。

脂脱是一种常见病,中医学从整体辨证理论出发,可将其分为湿热与血虚两大型,但此种分型比较抽象,缺少实验室根据。

除此之外,葛氏[11]对140例脂脱患者进行了中医分型,并先后分成两组作了血液流变学与甲皱微循环诸项目的观察,发现了脂脱患者大都存在血液粘度高,尤以湿热型为甚,湿热型脂脱不仅仅血液粘度高,而且微循环也显著高于血虚型,它们存在着明显的正相关性,说明血液高粘滞是微循环障碍的可能因素。

这可能就是以往一部分脂脱患者单独服用养血、活血、祛风一类生发药不能奏效的原因。

3 诊断与疗效标准在现今科研和临床实践中,关于脂溢性脱发的诊断标准和疗效标准多年来尚未统一。

特别是有些研究者在近一年的时间内对于该病的研究就制订了几条不同的诊断及疗效标准,使我们对其研究结果的可信度大打折扣。

在本人收集的近60篇有关脂溢性脱发治疗的现代文献中,关于疗效标准有21条,诊断标准3条(很多文献尚未提及)。

现仅将有代表性的几条例举如下:3.1 诊断标准王氏[12]制订如下诊断标准:①头发稀疏甚至秃顶;②头发虽无明显稀疏,但近期脱落明显,自觉头发较前明显减少;③近期没有与脱发相关的其他疾病;④头发屑增加;⑤头发发亮,头皮油脂明显;⑥头皮瘙痒。

凡符合前2条,具备第3条,再加上后3条中2条以上者方可诊断为脂溢性脱发。

吴氏等[13]提出如下诊断标准:①头发稀疏或致秃顶;②头发无明显稀疏,但近年来平时和洗头时明显脱落,自觉头发比以前明显减少;③头皮瘙痒;④头皮鳞屑增多;⑤头皮油脂增多,或头皮油脂不多头发枯燥。

凡符合前2条中1条,加上后3条2条方诊断为脂溢性脱发3.2 疗效标准程氏认为[14]头发油腻、瘙痒控制,有毳毛长成黑发,并随访6个月未复发,为痊愈;头发油腻明显减少,瘙痒基本控制,有较多毳毛生长,随访6个月病情无反复,为有效;治疗3个月无改善,为无效。

陈氏[15]按《中医病证诊断疗效标准》(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颁·497·L I S H I Z H E NM E D I C I N EA N DM A T E R I AM E D I C AR E S E A R C H 2006V O L .17N O .4时珍国医国药2006年第17卷第4期布)。

头发无脱落,色泽变黑亮,皮炎症状消失,为治愈;头发脱落明显减少,色泽变黑亮,皮炎症状明显改善,为好转;症状无变化,为无效。

陈氏等[16]认为:无头发脱落,头皮瘙痒消失,无头屑,头油适中,积分为零,头发接近脱发前密度,粗细,色泽大致相同,为痊愈;积分下降>70%,并有新发生长,为显效;积分下降介于30%~70%之间,为有效;积分下降<30%,为无效。

李氏等[17]认为:脱发区全部长满头发,但较其它正常部位稀疏,患处鳞屑,结痂消退,瘙痒消失,为痊愈;脱发区基本长满头发,但较其他正常部位稀疏,患处鳞屑,结痂消退,瘙痒减轻,为显效;脱发区有新发生长,患处鳞屑,结痂减少,瘙痒好转,为有效;脱发区无新发生长,鳞屑,结痂,瘙痒无变化,为无效。

总之,脂溢性脱发的诊断标准与疗效标准在任何一种情况下应该是相同的,也就是说,各研究单位和个人应尽可能采用为行业内或学术上通用的标准,以使研究结果在统一的标准下具有可重复性和结果之间的可比较性。

但实际情况并不是这样,研究单位和个人根据自己的观点采用自己的诊断标准与疗效标准。

虽然通过比较发现大部分标准没有原则上的不同,但在细节上仍有不少区别,因此临床上对与诊断与鉴别诊断各研究者或单位掌握的标准会有不同,使纳入研究的病例可能出现误诊和漏诊的可能,这就使得相关的研究结果之间缺少可比性。

4 病因病机本病病因未明,现代医学认为其发病与遗传,性腺内分泌失调,皮脂分泌增多,毛囊内微生物感染,全血粘度增高等多个因素有关。

中医认为若先天不足,后天失调,劳伤肝肾;或素体血热,日久耗阴,复感风邪,郁阻毛窍;或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辛辣酒类等,脾失运化,湿热内生,上蒸巅顶,侵蚀发根白浆,气血不畅,均可致毛发脱落。

王氏[12]通过长期临床观察,认为本病的发生,其病变在毛发,病位在脏腑。

尤其与脾胃关系较为密切,脾胃为后天之本,脾虚湿阻,致气血生化之源不足。

陈氏[5]认为该病多数缘于七情所伤,使肝之疏泄功能失常,肝郁日久,气血不和则肝血亏损,肝病及肾,血虚则精竭,终致头发失养而脱落。

陈氏[18]认为脂溢性脱发与心肝脾肾虚和血燥有关。

杨氏[19]认为血虚不能随气濡养皮肤,毛孔开张,风邪乘虚袭入,风盛血燥;情志抑郁,肝郁气结,过分劳累,心气乃伤,气滞血瘀,终致发失所养则脱落。

成氏[20]认为本病多发于青壮年,青年人血气方刚,血热风动,风动则发易落。

或内蕴湿热,外感风邪,湿热上蒸所致。

也有人认为系经络瘀血所致,如《医林改错》“无病脱发,亦是血瘀。

”陈氏[21]、逢氏[22]、谈氏[23]认为脂溢性脱发多责为脾虚运化失常,加之饮食不节,过食肥甘厚味,更伤脾胃,致水饮内停,蕴久化热,熏蒸于上,使营卫失调,腠理不固,脉络瘀阻,精血生化不利,发根失荣脱落引起。

脂溢性脱发大多属此类型。

张氏等[2]根据中医理论,提出脂溢性脱发的发病原因不外内湿外风二端,病机为肝失疏泄,风邪上扰,风湿搏结,兼见脾湿内蕴,肾精不足。

陈氏[15]提出阴虚湿盛为本病发病的重要因素,治宜健脾祛湿,滋阴固肾。

潘氏[24]认为其因多由天赋异常,后天血热上蕴或虫蛀所致。

李氏等[17]认为湿头部皮脂腺分泌过多,堵塞毛囊,致毛乳头供血不足,营养缺乏而使头发枯萎脱落。

闫氏[25]等认为最大的可能性为遗传性家族因素。

此外,内分泌失调雄性激素增多或活性增高,血管机能紊乱等都与本病的发病机理有着密切的关系。

张氏[26]、李氏等[27]发现脂溢性脱发系由于皮脂溢出过多,毛囊中糠秕孢子菌的寄生及毛囊微循环障碍导致毛母细胞缺血、缺氧、代谢障碍所致毛发脱落。

缪氏[28]认为大量脱发多为严重缺锌所致。

陈氏[29]运用扫描电镜对脂溢性脱发患者毛发的超微结构进行观察,认为病发这种病理结构的变化与合并的细菌和真菌感染存在相关性。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