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7.8” 液氨泄漏事故
山东莘县一化工厂发生有害气体泄露导致附近多名村民中毒住院

山东莘县化工厂气体泄漏原因6月30日下午,山东省莘县北晨公司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北晨公司”)烯酮泄露中毒事件调查组在莘县莘亭街道办事处办公室举行村民问题答疑,并通报了事故发生原因及相关调查结果。
6月21日下午2时左右,位于山东省莘县莘亭街道岳庄村附近的莘县北晨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简称“北晨公司”)发生有害气体泄露爆炸中毒事件。
当地政府称造成部分人员身体不适,而当地村民对界面新闻称,截至6月29日深夜,已经有上百人中毒,其中有15名症状严重者已转往北京就医。
此前在6月27日,莘县安监局邀请山东省化工设计院等单位相关专家在北晨公司查看了现场,初步查明,双乙烯酮蒸发气体是造成附近人员身体不适的主要原因。
根据调查通报,当日下午,北晨公司工作人员将双乙烯酮由地面储罐用泵打入生产车间二层操作平台的计量罐中。
计量罐的底部安装了一只手动阀门,通过阀门调节加入计量罐下部反应罐中双乙烯酮的流量。
现场操作员阐述,当时备料和冷冻循环水正常。
双乙烯酮和氨水同时滴加五分钟后,操作员发现温度计及其他管口均有泄漏现象,随后关闭进料,通知企业内人员撤出。
根据调查通报,当时加料估算总量为80千克左右,物料突出时最多有30千克双乙烯酮突出,总突出体积约8立方米。
氨水突出是释放出少量氨气。
氨气(分子量为17)随风向飘到高空,对人体影响不大。
事故原因分析为反应失控。
双乙烯酮蒸发气体被吸入和经皮肤吸收途径造成附近人员身体不适。
相关中毒人员出现眼灼痛、头痛、窒息感,伴随咳嗽、流泪、流涕,“肺部有干湿罗音”。
事发后第二天,双乙烯酮等物料已经全部清除。
6月30日,调查组卫生医疗组相关责任人告诉界面新闻:“截止到30日下午,已有131人住进医院,其中有15名出院”。
目前村民仍然对有毒气体处于恐慌状态。
界面新闻在北晨公司现场看到,事故现场车间破损,铁皮厂房有两个几平米的铁皮损洞。
车间玻璃完好无损。
厂房正对面矗立着几棵树及树后的草皮等植被皆已枯黄。
液氨泄漏事故调查报告

液氨泄漏事故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近日,发生了一起液氨泄漏事故,造成了严重的后果。
本报告旨在对该事故进行全面的调查与分析,以找出事故原因,并提出相应的改善措施,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二、事故概述在XX公司某化工厂,液氨储罐发生泄漏,导致大量液氨释放到空气中,并迅速蔓延至厂区周边。
事故发生后,厂区被迫疏散,造成了工人伤亡和环境污染的严重后果。
三、事故原因分析经过对事故现场和相关数据的调查与分析,我们得出以下结论:1.设备故障:液氨储罐的泄漏是由设备故障引起的。
液氨储罐在过去几个月中未经过维护和检修,导致了设备的老化和损坏。
2.操作失误:在事故发生时,操作人员没有立即采取正确的紧急措施。
他们未能立即发出紧急停工信号,也没有及时启动应急泄漏处理装置。
3.应急预案不完善:公司缺乏完善的应急预案,未能提供明确的操作指导和培训,导致操作人员在事故发生时没有足够的应对经验和知识。
四、改善措施为了防止类似的事故再次发生,我们建议以下改善措施:1.设备维护与检修:公司应建立完善的设备维护与检修计划,定期对液氨储罐进行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的安全运行。
2.操作培训与应急演练:公司应加强操作人员的培训,提高其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定期组织应急演练,加强应急预案的执行能力。
3.安全意识教育:公司应加强员工的安全意识教育,提高他们对液氨泄漏等危险情况的认识,教育他们正确的紧急处理方法。
4.安全设施升级:公司应考虑对液氨储罐周围的安全设施进行升级,如增加泄漏报警装置和自动关闭阀门等,以减少事故发生的可能性。
五、责任追究与处罚针对本次事故,公司已对相关责任人进行了严肃的问责和处罚。
公司将继续加强对生产安全的管理,并保证类似事故的不再发生。
六、结论液氨泄漏事故的发生给公司和员工带来了巨大的损失。
通过对事故原因的分析和改善措施的提出,相信公司能够从中吸取教训,并采取有效措施,预防类似事故的再次发生。
公司将继续致力于加强安全管理,确保员工和环境的安全。
液氨泄漏事故分析

为防范液氨泄漏事故的发生,山东红日集 团制定了系列防范液氨泄漏事故措施,该 措施制定的比较详细、全面,值得借鉴, 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在 第26期简报上发了专刊。
(3)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 的周边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达不到国家有关规定, 起因很复杂,但隐患明显,危害性极大。《危险化学品安 全管理条例》第八条、第十条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 业的建设条件及与周边场所的防护距离,都做出了明确规 定。提出了已建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 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不符合前款规定的,由所在地设区的 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 门监督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顿;需要转产、停产、搬迁、 关闭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上述问题带有普遍 性,建议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按照《条例》规定必须立即 排查,制定整改意见。
有关部门在项目审批和城建规划上把关不 严、监督不力;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 面存在漏洞,措施不到位,未能及时督促 企业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致 使辖区行业内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3.防范措施
莘县液氨泄漏特大事故发生后,省委、省 政府高度重视,省府办公厅7月9日发出 《关于聊城市莘县化肥有限公司“7.8”特大 液氨泄漏事故的通报》,这次会议又专门 安排对事故进行剖析。我们认为应从以下 几个方面认真汲取事故的教训:
(2)气体充装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 规、标准、制度。
1、所有气瓶充装单位必须持有《气瓶充装 注册登记证》,无证不得进行气瓶充装作 业。
2、液氨槽车充装必须做到:
①制定科学、合理的《液氨充装安全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 ②符合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有关规定,证件齐全,安全设施完好。 ③输氨橡胶软管必须使用具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的合格产品,质量符
生死大营救—聊城莘县化肥厂“7·8”液氨泄漏事故抢险救援纪实

遇 险 人 员,疏散 被 困群 众 ,实 施堵 漏 关 救援 指 挥小组 。 经过 险情 观察 , 发现泄 漏 士 把他 按 到在地 , 他还在 喊 “ 去救救 他 快 阀 ,共解 救 被 困人 员 1 2人 ,疏散 群 众 的液 氨 已经 蔓延 整个厂 区, 0 方圆 1 公里 内
20 0 0余 人 。
员; 二是 组成 两个堵 漏梯 队 。 由栾胜 军队
紧急排 险 这边 , 漏 工作正 在 紧张进 行 。 漏 堵 堵
众沿 着 逃生 路线 撤 离 。刚抢 救 疏散 出 第 长 带领 1名特 勤 队 员着重 型 防化 服 深入
出 条干 线 二 批 群 众 , 有 三 四 名 脱 离 危 险 的 群 众 跪 泄 漏 点进 行 堵 漏 ,6人 负 责水 带 线 路铺 小组 在栾 胜军 队长 的指 挥下 , 2 支 由 在 冒 家 洲 队 长 的 面 前 , 悲 痛 欲 绝 地 哭 喊 设 , 稀 释 驱 散 氨 气 ;三 是 成 立 器 材 供 应 2 水 枪 , 工 厂 西 大 门 向 泄 漏 点 缓 慢 推 名战 士 , 负责现 进 ,4 J [" k 左右 , 在事 故 中被液 氨灼 伤 的液 着 求 救 :同 志 , 你 抓 紧 进 去 救 人 , 年 组 。由杨其恒 科 长带领 2 求 我 迈 的父 母和 老 婆孩 子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 困在里 面 啊 。得 场 抢 险救 援 人 员梯 队的 轮换 ,特勤 器材 氨 槽车 驾驶 员被找 到 ,在 两 个战 士 的搀
全 浑 大 由 王 志 军 处 长 带 领 3 战 士 , 别 从 工 厂 上 , 都 口 吐 白 沫 , 身 抽 搐 , 家 赶 紧 名 分 送 居 民 区 的 不 同 方 向跑 出 约 3 0 人 , 家 南 侧 、 侧 、 侧 深 入 危 险 区 抢 救 被 困 人 把 她 们 抬 上 救 护 车 , 到 医 院 进 行 抢 救 。 0余 冒 东 北 民区 , 一片 噪杂 声和呼 喊 救命 声 中 , 在 从 洲 队 长 和 2名 救 助 队 员 扶 老 携 幼 引 导 群
化肥厂典型事故案例

5.5.1浙江某化肥厂氨气中毒事故1.事故概况及经过1982年1月19日12时40分,浙江省某化肥厂冷冻岗位,因女工玩耍踩断氨管致3人氨中毒死亡。
1月19日12时,该厂临时停车期间,合成车间4名女工在清扫完卫生后到冷冻岗位室外晒太阳时,其中1名分析工双脚踩氨油分离器进液管上上下跳动玩耍,不慎将进液阀门连接管丝扣踩断,致使大量氨从断管处外泄,4人中除1人逃离外,其余3人均中毒昏倒,经抢救无效而死亡。
2.事故原因分析1)管接头选材不符合设计要求,以铸铁件代替钢件。
2)原设计该管道离地 1.9m,因分离效果不好,经两次修改后,该管距地260mm,使用砖块作支撑。
1981年12月26日在拆除液氨贮槽危棚时,有人将砖头撤去,致使该管悬空。
3)踩断管线的女分析工违反有关规定,在工作时间内踩在生产管道上跳着玩。
4)因当时更换合成大槽,冷冻系统存氨备开车用,冷冻系统的4个阀门(平衡阀、冷却排管进、出口阀、液氨贮槽进口阀)全部呈开启状态,致在氨油分离器平衡管根部断裂后,大量液氨从氨油分离器、液氨贮槽和冷却排管内排出,而扩大了事故。
5)有关人员违反国务院颁发的有关规定,将位于冷冻岗位室外西侧的安全通道堆放大量电气杂物,把通道堵死,致使2名分析工受阻而中毒死亡。
3.对本工程的启示1)对氨系统进行定期检查,更换材质不符合要求的管阀件。
2)氨管道支架应采用铁质或水泥制支架,强度应满足设计要求,且固定牢靠。
3)氨区应设有安全通道。
4)停车检修期间对贮存有毒、易燃、易爆介质的容器场所周围设置防护拦,并悬挂醒目的安全标志;检修作业时应相关阀门关闭严密,或用盲板封堵,并进行严密试验。
5)加强职工安全教育工作。
5.5.2安徽某化肥厂汽车槽车液氨储罐爆炸事故1.事故概况及经过1987年6月22日14时05分,安徽省阜阳地区毫州市化肥厂,派往太和化肥厂装运液氨21台储罐车在返厂途中,行驶到仉邱区港集乡时,液氨储罐尾部已向外冒白色氨雾,接着“轰”的一声巨响,液氨储罐发生爆炸。
最新液氨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液氨泄漏事故案例分析一、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液氨泄漏事故2002年7月8日2时09分,聊城市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
这起事故共泄漏液氨约20.1吨,造成死亡13人,重度中毒24人,直接经济损失约72.62万元。
1、事故经过2002年7月8日凌晨0点20分,一辆个体液氨罐车,在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液氨库区灌装场地进行液氨灌装,到凌晨2点左右灌装基本结束时,液氨连接导管突然破裂,大量液氨泄漏。
驾驶员吩咐押运员立即关闭灌装区西侧约64m处的紧急切断阀,自己迅速赶到罐车尾部,对罐车的紧急切断装置采取关闭措施,一边与厂值班人员联系并电话报警。
2时9分,接到报警后,公安、消防等部门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赶到现场,组织事故抢险和群众疏散。
同时,企业值班领导组织职工对生产系统紧急停车。
4时40分,消防官兵将液氨罐车2个制动阀门和1个灌装截止阀关闭。
抢险搜救工作一直持续到6点30分。
参与抢险搜救的干部、群众和公安、消防干警500多名,车辆32部,共解救、疏散群众2000余人。
2、事故原因分析经省政府调查组调查初步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1)液相连接导管破裂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初步查明,液相连接导管供货单位是河北省无生产许可证的一家镇办企业。
经公安部门侦察鉴定,液相连接导管破裂排除了人为破坏因素。
从发生事故前的记录看,液相连接导管的工作压力、温度及使用期限均未超出规定范围,是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发生的破裂,这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液氨罐车上的紧急切断装置失灵是液氨泄漏扩大的主要原因事故发生后,距离氨库西侧约64m处的紧急切断阀很快被关闭,防止了液氨储槽中液氨的继续泄漏。
虽然驾驶员对罐车上的紧急切断阀采取了紧急切断措施,但由于该装置失灵,致使罐车上液氨倒流泄漏,导致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3)液氨罐区与周围居民区防护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是导致事故伤亡扩大的重要原因根据《小型氨肥厂卫生防护标准》(GB11666-89)和当地气象条件,卫生防护距离要求为1000m,而实际最近距离不足25m,远远低于规范要求。
液氨泄漏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液氨泄漏事故分析及防范措施
1.事故经过
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于2002年1月25日经莘县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注册成立,是由鲁西化工集团总公司控股,吸收自然人参股组成的,具有独立法人地位的有限责任公司。
公司注册资本740万元,其中,鲁西化工集团总公司出资720万元。
主要设备为合成氨生产线,年生产规模为4万吨,主要商品为液氨和碳酸氢铵。
企业现有干部职工540人。
2002年7月8日凌晨0点20分,一辆个体液氨罐车,在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液氨库区灌装场地进行液氨灌装,到凌晨2点左右灌装基本结束时,液氨连接导管突然破裂,大量液氨泄漏。
驾驶员吩咐押运员立即关闭灌装区西侧约64米处的紧急切断阀,自己迅速赶到罐车尾部,对罐车的紧急切断装置采取关闭措施,一边与厂值班人员联系并电话报警。
2时09分,接到报警后,公安、消防等部门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赶到现场,组织事故抢险和群众疏散。
同时,企业值班领导组织职工对生产系统紧急停车。
4时40分,消防官兵将液氨罐车2个制动阀门和1个灌装截止阀关闭。
抢险搜救工作一直持续到6点30分。
参与抢险搜救的干部、群众和公安、消防干警500多名,车辆32部,共解救、疏散群众2000余人。
2.事故原因。
液氨事故泄漏情况汇报

液氨事故泄漏情况汇报根据公司安全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我们于今日上午9点37分接到了液氨泄漏的报警信号。
事故发生在生产车间C区域,工人们立即采取了紧急措施,包括疏散员工、封锁区域、通知相关部门等。
经过紧急处理,液氨泄漏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但对设备和环境造成了一定影响。
下面是事故详细情况的汇报:一、事故发生时间和地点。
液氨泄漏事故发生于今日上午9点37分,地点为生产车间C区域。
事故发生后,立即通知了相关部门和人员,并启动了应急预案。
二、事故原因。
初步调查显示,液氨泄漏事故是由于管道连接处出现了裂缝,导致液氨泄漏。
具体原因需要进一步深入调查,以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三、事故影响。
1. 人员伤亡情况,幸运的是,事故并未造成人员伤亡。
2. 设备影响,液氨泄漏对部分设备造成了损坏,需要进行维修和更换。
3. 环境影响,泄漏的液氨对周围环境造成了一定污染,我们将启动清理工作,确保环境安全。
四、紧急处理措施。
1. 疏散员工,事故发生后,立即疏散了生产车间C区域的员工,确保人员安全。
2. 封锁区域,立即封锁事故发生区域,避免泄漏扩散。
3. 通知相关部门,第一时间通知了安全监测部门、环保部门等相关部门,启动了相应的应急预案。
五、下一步工作计划。
1. 深入调查事故原因,找出漏洞并采取措施,避免类似事故再次发生。
2. 进行设备维修和更换,恢复生产车间C区域的正常生产秩序。
3. 进行环境清理工作,确保周围环境的安全和清洁。
六、事故教训。
此次液氨泄漏事故给我们敲响了警钟,我们需要从中吸取教训,加强安全意识,做好安全预防工作,确保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以上就是此次液氨泄漏事故的情况汇报,希望相关部门能够关注此事,共同努力,确保公司生产过程中的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事故原因
经省政府调查组调查初步分析,发生事故 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
事故原因
(1)液相连接导管破裂是造成事故的直接 原因。初步查明,液相连接导管供货单位 是河北省无生产许可证的一家镇办企业。 经公安部门侦察鉴定,液相连接导管破裂 排除了人为破坏因素。从发生事故前的记 录看,液相连接导管的工作压力、温度及 使用期限均未超出规定范围,是在正常使 用条件下发生的破裂,这是造成这起事故 的直接原因。
事故原因
(4)安全管理制度和责任制不落实是发生 事故的重要原因。
企业在采购液相连接导管过程中,没有严格执行规章制度,把关不严, 致使所购产品为无证厂家生产的产品,给安全生产造成严重隐患。 企业制定的《液氨充装安全管理规定》要求,“液氨车辆来厂后,由 当班调度负责检查《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危险品运输许可证》、 《驾驶证》、《押运证》等有关证件是否齐全、合格,不合格者拒绝 充装。”而该液氨罐车仅有《驾驶证》、《押运证》、《操作证》、 《液化气体罐车使用证》,未办理《危险品运输许可证》,手续不全; 规定还要求,“来厂车辆必须保证安全阀、液位计、压力表、紧急切 断阀、进出口阀、手动放空阀、排污阀的完备、好用,由调度带领氨 库操作工进行检查。符合规定由调度填写充装安全许可证并签字,否 则不许充装。”而企业提供不出该车的充装安全许可证。以上看出, 企业虽然有《规定》,但未严格执行,安全制度不落实,这是发生事 故的重要原因。
(1)高度重视气体充装单位的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无论是压缩气体还是液化气体,都是危险化学品, 气体充装单位都是危险化学品生产单位。前几年, 我省也发生过液氨钢瓶、液氯钢瓶爆炸事故,发 生过溶解乙炔泄漏爆炸事故,发生过液氯严重泄 漏的社会性灾害事故。近两年,液氨泄漏事故连 续发生,应当引起高度重视。各气体充装企业要 严格执行《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条例》和有关法 规、标准,认真落实省化工办鲁化管[2002]19 号文“关于进一步加强化工行业安全生产工作的 通知”中的有关工作要求。
事故原因
(2)液氨罐车上的紧急切断装置失灵是液 氨泄漏扩大的主要原因。事故发生后,氨 库西侧约64米处的紧急切断阀很快被关 闭,防止了液氨储槽中液氨的继续泄漏。 虽然驾驶员对罐车上的紧急切断阀采取了 紧急切断措施,但由于该装置失灵,致使 罐车上液氨倒流泄漏,导致事故的进一步 扩大。
事故原因
(3)液氨罐区与周围居民区防护间距不符 合规范要求,是导致事故伤亡扩大的重要 原因。根据《小型氨肥厂卫生防护标准》 (GB11666-89)和当地气象条件,卫生 防护距离要求为1000米,而实际最近距离不 足25米,远远低于规范要求。因此,液氨 罐区与周围居民区防护间距不符合规范要 求,是导致事故伤亡扩大的重要原因。
事故经过
2002年7月8日凌晨0点20分,一辆个体液 氨罐车,在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液氨库 区灌装场地进行液氨灌装,到凌晨2点左右 灌装基本结束时,液氨连接导管突然破裂, 大量液氨泄漏。驾驶员吩咐押运员立即关 闭灌装区西侧约64米处的紧急切断阀,自 己迅速赶到罐车尾部,对罐车的紧急切断 装置采取关闭措施,一边与厂值班人员联 系并电话报警。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有关部门在项目审批和城建规划上把关不 严、监督不力;在危险化学品安全管理方 面存在漏洞,措施不到位,未能及时督促 企业解决安全生产中存在的突出问题,致 使辖区行业内同类事故重复发生。
3.防范措施
莘县液氨泄漏特大事故发生后,省委、省 政府高度重视,省府办公厅7月9日发出 《关于聊城市莘县化肥有限公司“7.8”特 大液氨泄漏事故的通报》,这次会议又专 门安排对事故进行剖析。我们认为应从以 下几个方面认真汲取事故的教训:
(2)气体充装必须严格执行有关法 规、标准、制度。
1、所有气瓶充装单位必须持有《气瓶充装 注册登记证》,无证不得进行气瓶充装作 业。
2、液氨槽车充装必须做到:
①制定科学、合理的《液氨充装安全管理规定》,并严格执行。 ②符合运输危险化学品的有关规定,证件齐全,安全设施完好。 ③输氨橡胶软管必须使用具有生产许可证的企业的合格产品,质量符 合国家标准(GB/T16591-1996),充装前检查软管是否完好。 ④充装人员、押运员经过专业培训并持证上岗,充装时必须坚守岗位。 ⑤充装岗位配备防毒面具及防毒呼吸器。 ⑥充装量不得超过设计允许的最大充装量。 ⑦充装过程中确保槽车稳定。 ⑧制定《重大液氨泄漏事故应急救援预案》并定期演练。
为防范液氨泄漏事故的发生,山东红日集 团制定了系列防范液氨泄漏事故措施,该 措施制定的比较详细、全面,值得借鉴, 省安全生产专项整治领导小组办公室已在 第26期简报上发了专刊。
(3)目前,有相当一部分生产、储存危险化学品的企业 的周边防护距离不符合国家标准或者达不到国家有关规定, 起因很复杂,但隐患明显,危害性极大。《危险化学品安 全管理条例》第八条、第十条对危险化学品生产、储存企 业的建设条件及与周边场所的防护距离,都做出了明确规 定。提出了已建危险化学品的生产装置和储存数量构成重 大危险源的储存设施不符合前款规定的,由所在地设区的 市级人民政府负责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督管理综合工作的部 门监督其在规定期限内进行整顿;需要转产、停产、搬迁、 关闭的,报本级人民政府批准后实施。上述问题带有普遍 性,建议各级政府高度重视,按照《条例》规定必须立即 排查,制定整改意见。
中毒事故案例
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7.8” 液氨 泄漏事故
1.事故经过 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于2002年1月25日经莘县 工商行政管理局批准注册成立,是由鲁西化工集 团总公司控股,吸收自然人参股组成的,具有独 立法人地位的有限责任公司。公司注册资本740 万元,其中,鲁西化工集团总公司出资720万元。 主要设备为合成氨生产线,年生产规模为4万吨, 主要商品为液氨和碳酸氢铵。企业现有干部职工 540人。
事故经过
2时09分,接到报警后,公安、消防等部门 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赶到现场, 组织事故抢险和群众疏散。同时,企业值 班领导组织职工对生产系统紧急停车。
事故经过
4时40分,消防官兵将液氨罐车2个制动阀 门和1个灌装截止阀关闭。抢险搜救工作一 直持续到6点30分。参与抢险搜救的干 部、群众和公安、消防干警500多名,车辆 32部,共解救、疏散群众2000余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