液氨泄漏事故案例
液氨泄露案例分析

2005年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淮安段“3.29”液氯泄漏事故2005年3月29日18时50分,在江苏省淮安市境内,一辆由山东开往上海方向的鲁H-0009槽罐运输车,装有30余吨液氯危险品,在行至京沪高速公路江苏淮安段时,与一辆鲁QA0938解放牌大货车迎面相撞,导致鲁H-0009侧翻。
由于肇事的槽罐运输车驾驶员逃逸,货车驾驶员身亡,延误了最佳抢险救援时机,造成了液氯的大面积泄漏,公路旁3个乡镇的村民遭受重大伤亡。
造成29人死亡,436名村民和抢救人员中毒住院治疗,门诊留治人员1560人,10500多名村民被迫疏散转移,大量家畜(家禽)、农作物死亡和损失,已造成直接经济损失1700余万元。
肇事的重型罐式半挂车属山东济宁市科迪化学危险货物运输中心。
这辆核定载重为15吨的运载剧毒化学品液氯的槽罐车严重超载,事发时实际运载液氯多达40.44吨,超载169.6%。
而且使用报废轮胎,导致左前轮爆胎,在行驶的过程中槽罐车侧翻,致使液氯泄漏。
肇事车驾驶员、押运员在事故发生后逃离现场,失去最佳救援时机,直接导致事故后果的扩大。
济宁市科迪化学危险货物运输中心对挂靠的这辆危险化学品运输车疏于安全管理,未能及时纠正车主使用报废轮胎和车辆超载行为,是这起事故的间接原因。
专业人员在检查过程中还发现该车押运员没有参加相关的培训和考核,不具备押运危险化学品的资质。
这是事故发生乃至伤亡损失扩大的另一个重要间接原因。
江苏淮安液氯泄漏事故28人死亡发生二次泄漏2004年江西油脂化工厂“4.20”液氯残液泄漏事故2004年4月20日21时左右,江西油脂化工厂(以下简称油化厂)发生液氯残液泄漏事故,造成282人出现中毒反应,其中住院治疗128人,留院观察154人。
事故的直接原因:由于液氯钢瓶的瓶阀出气口及阀杆严重腐蚀,气温升高,瓶体内气体膨胀,将阀门腐蚀堵塞物冲出,导致液氯残液泄漏。
为严肃党纪政纪,有11人分别受到撤职等党纪、政纪的严肃处理。
液氨泄漏事中毒故案例

液氨泄漏事中毒故案例1)事故经过2002年7月8日2时09分,聊城市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
这起事故共泄漏液氨约20.1吨,造成死亡13人,重度中毒24人,直接经济损失约72.62万元。
2002年7月8日凌晨0点20分,一辆个体液氨罐车,在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液氨库区灌装场地进行液氨灌装,到凌晨2点左右灌装基本结束时,液氨连接导管突然破裂,大量液氨泄漏。
驾驶员吩咐押运员立即关闭灌装区西侧约64米处的紧急切断阀,自己迅速赶到罐车尾部,对罐车的紧急切断装置采取关闭措施,一边与厂值班人员联系并电话报警。
2时09分,接到报警后,公安、消防等部门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赶到现场,组织事故抢险和群众疏散。
同时,企业值班领导组织职工对生产系统紧急停车。
4时40分,消防官兵将液氨罐车2个制动阀门和1个灌装截止阀关闭。
抢险搜救工作一直持续到6点30分。
参与抢险搜救的干部、群众和公安、消防干警500多名,车辆32部,共解救、疏散群众2000余人。
2)事故原因(1)液相连接导管破裂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
初步查明,液相连接导管供货单位是河北省无生产许可证的一家镇办企业。
经公安部门侦察鉴定,液相连接导管破裂排除了人为破坏因素。
从发生事故前的记录看,液相连接导管的工作压力、温度及使用期限均未超出规定范围,是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发生的破裂,这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液氨罐车上的紧急切断装置失灵是液氨泄漏扩大的主要原因。
事故发生后,氨库西侧约64米处的紧急切断阀很快被关闭,防止了液氨储槽中液氨的继续泄漏。
虽然驾驶员对罐车上的紧急切断阀采取了紧急切断措施,但由于该装置失灵,致使罐车上液氨倒流泄漏,导致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3)液氨罐区与周围居民区防护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是导致事故伤亡扩大的重要原因。
根据《小型氨肥厂卫生防护标准》(GB11666-89)和当地气象条件,卫生防护距离要求为1000米,而实际最近距离不足25米,远远低于规范要求。
浙江建德市新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液氨泄漏事故

事故案例/案例分析
浙江建德市新化化工有限责任公司
液氨泄漏事故
(一)事故概况
2000年12月17日0时50分,建德市新化化工厂有限责任公司因合成液氨槽氨阀门进口中腔破裂,导致大量液氨泄漏,造成4人死亡,12人受伤。
(二)事故原因分析
1.直接原因:因该阀门破裂处周围最小壁厚仅
2.3mm。
周围平均壁厚也只有
3.7mm,因此存在严重质量问题。
2.间接原因:该公司企业内部管理制度不健全,制度执行不严。
(三)预防同类事故的措施
1.完善阀门等承压设备的采购、检验、入库、保养、领用的管理制度,严把质量关。
2.从企业内部的机构设置,员工配置,制度建设,措施落实上建立起科学的安全生产的保障体系。
3.修订和完善企业的化学事故应急救援预案,改善通信设备,购置配置防护救援器具。
4.对液氨槽的隐患进行整改。
最新液氨泄漏事故案例分析

液氨泄漏事故案例分析一、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液氨泄漏事故2002年7月8日2时09分,聊城市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发生液氨泄漏事故。
这起事故共泄漏液氨约20.1吨,造成死亡13人,重度中毒24人,直接经济损失约72.62万元。
1、事故经过2002年7月8日凌晨0点20分,一辆个体液氨罐车,在莘县化肥有限责任公司液氨库区灌装场地进行液氨灌装,到凌晨2点左右灌装基本结束时,液氨连接导管突然破裂,大量液氨泄漏。
驾驶员吩咐押运员立即关闭灌装区西侧约64m处的紧急切断阀,自己迅速赶到罐车尾部,对罐车的紧急切断装置采取关闭措施,一边与厂值班人员联系并电话报警。
2时9分,接到报警后,公安、消防等部门及县委、县政府主要领导先后赶到现场,组织事故抢险和群众疏散。
同时,企业值班领导组织职工对生产系统紧急停车。
4时40分,消防官兵将液氨罐车2个制动阀门和1个灌装截止阀关闭。
抢险搜救工作一直持续到6点30分。
参与抢险搜救的干部、群众和公安、消防干警500多名,车辆32部,共解救、疏散群众2000余人。
2、事故原因分析经省政府调查组调查初步分析,发生事故的原因有以下四个方面:(1)液相连接导管破裂是造成事故的直接原因初步查明,液相连接导管供货单位是河北省无生产许可证的一家镇办企业。
经公安部门侦察鉴定,液相连接导管破裂排除了人为破坏因素。
从发生事故前的记录看,液相连接导管的工作压力、温度及使用期限均未超出规定范围,是在正常使用条件下发生的破裂,这是造成这起事故的直接原因。
(2)液氨罐车上的紧急切断装置失灵是液氨泄漏扩大的主要原因事故发生后,距离氨库西侧约64m处的紧急切断阀很快被关闭,防止了液氨储槽中液氨的继续泄漏。
虽然驾驶员对罐车上的紧急切断阀采取了紧急切断措施,但由于该装置失灵,致使罐车上液氨倒流泄漏,导致事故的进一步扩大。
(3)液氨罐区与周围居民区防护间距不符合规范要求,是导致事故伤亡扩大的重要原因根据《小型氨肥厂卫生防护标准》(GB11666-89)和当地气象条件,卫生防护距离要求为1000m,而实际最近距离不足25m,远远低于规范要求。
氨制冷企业十大安全事故案例

第十:伊利食品有限公司液氨泄漏事故2007年6月9日10点37分,新疆乌鲁木齐市经济技术开发区伊利食品有限公司生产车间,氨气管道突然发生爆裂,造成氨气泄露,一人死亡,23人中毒。
第九:大正冷冻食品有限公司液氨泄漏事故2012年7月10日14时34分许,福建省漳州市芗城区金峰开发区北斗工业园金星路大正冷冻食品有限公司冷冻车间因液氨管道破裂导致液氨泄露,造成1人死亡,2人受伤的事故。
第八:康达肉类食品加工厂液氨泄漏事故2007年11月25日下午,四川内江中区乐贤镇康达肉类食品加工厂在工厂液氨储存设备与槽罐车转存液氨过程中,传输管突然破裂,造成氨气泄露。
在事故现场的3名男子被救出,其中2人当场死亡,1人被转至医院紧急抢救;附近一居民同时在氨气泄露事故中中毒。
第七:瑞麟食品有限公司液氨泄漏事故2003年3月6日13时,四川省德阳市天元开发区瑞麟食品有限公司制冷车间发生氨气大泄漏,事发当时4名技术人员正在车间检修,4名技术人员被困,其中两名技术人员死亡。
事故直接原因:阀门因年久失修,腐蚀老化,被氨气冲开。
第六:保定市大洋冷饮厂液氨泄漏事故2003年7月11日22时30分, 河北省保定市新市区大洋冷饮厂因制冷管道与阀门联接处爆裂发生液氨泄露事故,当场死亡 3 人,受伤 1 人。
第五:万全县佳绿农产品公司液氨泄漏事故2011年8月28日22时15分河北省张家口市万全县佳绿农产品公司液氨制冷管道发生爆裂,致使液氨泄漏,造成4人死亡,4人受伤。
第四:眉山市“4.21”液氨泄漏事故2013年4月21日20时05分,四川省眉山市仁寿县凤陵乡金凤食品厂生猪屠宰场冻库液氨管道封头脱落发生液氨泄漏,事故已造成4人死亡,22人急性氨中毒。
第三:山东省乳山合和食品有限公司氨泄漏事故2013年11月28日17时13分,山东省乳山合和食品有限公司发生液氨泄漏,造成13人中毒,其中7人经抢救无效死亡,1人危重,3人伤势较重,2人轻伤。
液氨压力管道泄漏事故案例

液氨压力管道泄漏事故案例一、事故概况2007年5月4日0时02分,阜阳市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液氨球罐区,向2号液氨球罐输送液氨的进口管道中安全阀装置的下部截止阀发生破裂,管道内液氨向外泄漏,造成33 人因呼入氨气出现中毒和不适,住院治疗和观察。
事故发生后,该公司进行紧急处置,用9.5 分钟时间,制止了泄漏。
事故发生时,截止阀底部发生破裂,底部一块直径100mm勺圆形阀体外壳破裂飞出,液氨大量泄漏。
事故截止阀勺破裂口直对正北方向,而西北方向勺30-35 米处,由阜阳市水利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负责建设勺凉水塔工地正在施工,造成33 名人员中毒和不适,中毒人员中,阜阳市水利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人员29人(主要为农民工,其中有2名妇女和1 名8岁男童),江苏江都市桥台工业设备安装公司人员2 人,颍东区陈油坊行政村(承包锅炉出渣人员)1 人,此外,还有昊源化工集团公司保安1 人。
5月7日上午11时,受伤人员中,8 人重度中毒(其中3人切开喉管治疗),14人中度中毒,4 人住院观察。
截止5 月14 日,28名中毒者9 人处于重症状态,9 人处于中症状态,10 人留院观察。
事故发生后,阜阳市政府组成了安监、质监等部门参加的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阀门委托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进行鉴定。
省安监、质监、环保、卫生等部门派人赶赴现场指导事故调查和伤员抢救工作。
二、事故调查(一)工厂情况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70 年,由原阜阳化工总厂改制而成,是股权结构多元化的大型化工企业。
公司下设塑业、制气、机械制造等四个子公司,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员工1400 余人,拥有总资产6.83 亿元,主要产品有尿素、碳酸氢铵、甲醇、吗啉以及余热发电30MV和塑料编织袋等。
是一个典型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该公司原生产能力为:尿素合成氨系统(18万吨/ 年液氨联产7 万吨/年甲醇,含1台400米3液氨球罐)。
已取得危险化学品生产许可。
液氨压力管道泄漏事故案例

液氨压力管道泄漏事故案例集团公司文件内部编码:(TTT-UUTT-MMYB-URTTY-ITTLTY-液氨压力管道泄漏事故案例一、事故概况2007年5月4日0时02分,阜阳市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液氨球罐区,向2号液氨球罐输送液氨的进口管道中安全阀装置的下部截止阀发生破裂,管道内液氨向外泄漏,造成33人因呼入氨气出现中毒和不适,住院治疗和观察。
事故发生后,该公司进行紧急处置,用9.5分钟时间,制止了泄漏。
事故发生时,截止阀底部发生破裂,底部一块直径100mm的圆形阀体外壳破裂飞出,液氨大量泄漏。
事故截止阀的破裂口直对正北方向,而西北方向的30-35米处,由阜阳市水利建筑安装工程公司负责建设的凉水塔工地正在施工,造成33名人员中毒和不适,中毒人员中,阜阳市水利建筑安装工程公司人员29人(主要为农民工,其中有2名妇女和1名8岁男童),江苏江都市桥台工业设备安装公司人员2人,颍东区陈油坊行政村(承包锅炉出渣人员)1人,此外,还有昊源化工集团公司保安1人。
5月7日上午11时,受伤人员中,8人重度中毒(其中3人切开喉管治疗),14人中度中毒,4人住院观察。
截止5月14日,28名中毒者9人处于重症状态,9人处于中症状态,10人留院观察。
事故发生后,阜阳市政府组成了安监、质监等部门参加的调查组,对事故进行调查,事故阀门委托合肥通用机械研究院进行鉴定。
省安监、质监、环保、卫生等部门派人赶赴现场指导事故调查和伤员抢救工作。
二、事故调查(一)工厂情况安徽昊源化工集团有限公司始建于1970年,由原阜阳化工总厂改制而成,是股权结构多元化的大型化工企业。
公司下设塑业、制气、机械制造等四个子公司,占地面积52万平方米,员工1400余人,拥有总资产6.83亿元,主要产品有尿素、碳酸氢铵、甲醇、吗啉以及余热发电30MW和塑料编织袋等。
是一个典型的危险化学品生产经营企业。
该公司原生产能力为:尿素合成氨系统(18万吨/年液氨联产7万吨/年甲醇,含1台400米3液氨球罐)。
中国昊华河池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氨厂“6.5”液氨泄漏事故

A lot of fatigue in life is because we chased ourselves for too long. We can't change our lives, but we can brightenour mood.模板参考(页眉可删)中国昊华河池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氨厂“6.5”液氨泄漏事故事故经过2009 年6 月5 日,中国昊华河池化工股份有限公司合成氨厂维修人员对该厂氨库岗位液氨分配台1#液氨卧罐液氨进出口三通管进行更新检修。
20:52 分,3 名检修作业人员在将三通管配管回装时,1#液氨卧罐液氨进口阀进口端阀体突然断裂,大量液氨喷出,正在作业的3 名机修人员吸入过量氨气中毒,造成1人死亡,2 人受伤。
事故原因初步分析,该起事故的原因:一是合成氨厂设备管理不到位,隐患排查不彻- 73 -底。
1#液氨卧罐分配台进口阀阀体锈蚀严重没有及时更换,造成在检修中1#液氨卧罐分配台进口阀阀体根部爆裂;二是违反检修安全规定,未将检修的管道与系统加装盲板进行有效隔绝;三是检修人员存在侥幸心理,进入有毒有害、易燃易爆作业场所检修没有按规定佩带防护器具,现场灯光照明不足。
事故教训及预防措施为认真吸取这起事故的教训,杜绝同类事故的再次发生,推动危险化学品领域安全生产形势的稳定好转,现提出如下要求:(一)危险化学品企业检修期间容易发生生产安全事故,各危险化学品企业要高度重视检修期间的安全管理。
检维修作业必须制订作业方案,落实各相关安全措施,遵守安全作业规程,坚决避免检修期间发生生产安全事故。
(二)立即开展专项隐患排查治理工作,重点排查可能积聚可燃或有毒气体的装置和场所,如釜、罐、槽、池、地坑、地沟、井下、管道等。
对可能存在可燃或有毒气体积聚的装置和场所,应当根据实际情况,安装强制通风设施、安装报警仪或设置警示标志。
(三)对于可能存在可燃或有毒气体积聚装置和场所,各危险化学品企业应当根据检查辨识情况,依照国家作业场所检修安全规定,重新组织审查和修订相关检修作业安全规程,确保作业安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青岛崂特啤酒厂1吨氨水泄漏村民被熏出家门作者:青岛早报文章来源:青岛早报点击数:71 更新时间:2007-6-1811:21:5616日晚8时许,位于崂山区崂山路的青岛崂特啤酒有限公司制冷车间的氨水出现泄漏,险情发生后,厂内的职工及周边村庄的村民们迅速疏散,急救人员将附近敬老院中6名出现不适反应的老人送至医院,经抢救,老人们都已脱离危险。
氨水泄漏得到控制昨晚8时30分,记者闻讯赶到青岛崂特啤酒有限公司时,闻到了一股浓重的氨水气味,10多辆消防车和5辆120急救车停靠在崂山路上,消防人员和急救人员戴着防毒面罩冲进了公司车间,“氨水泄漏已得到初步控制,我们正在现场喷水,稀释空气中的氨气量。
”负责现场抢险的消防人员告诉记者,昨晚8时,119指挥中心接到市民报警,称沙子口一带大面积出现异味,经调查,氨气来源于“崂特”公司制冷车间,一个装有1吨多的氨水罐阀门破损泄漏,接到报警后,消防部门调集了15辆消防车抢险。
不少村民熏出家门险情发生后,“崂特”公司立即疏散了厂内正在加班的职工,紧邻该公司的砖塔岭村村民闻到异味后也从家中跑了出来。
“我当时正在家里看电视,当我闻到了这股怪味后,立刻推醒了正在睡觉的孩子,带着老人跑了出来。
”一名村民捂着鼻子向记者介绍说,当时许多村民都闻到了这股怪味,当他们发现氨气是从“崂特”公司泄漏的后,连忙跑到上风口,躲避氨气的“袭击”。
启动紧急预案救人记者采访了解到,由于抢险及时,此次氨水泄漏事故没有造成人员死亡,但与“崂特”公司仅一墙之隔的沙子口街道中心敬老院众多老人却出现了不适反应。
“有6人出现恶心头晕等不适症状。
”敬老院护理员王爱欣向记者介绍。
“我们启动了紧急救助预案。
”昨晚,市急救中心主任赵珊介绍,险情发生后,他们立即带着5辆急救车赶来救人,并已准备好第二梯队。
事故原因正在调查昨晚10时,记者赶到解放军409医院时见到了6名正在接受治疗的老人,6名老人中有5位女性1位男性,其中年龄最大的是93岁孤寡老人王爱美,经抢救,老人都已脱离危险。
记者在采访中了解到,事故发生后,相关部门已着手对事故原因展开调查。
广州啤酒厂氨气泄漏特种消防车出动化险情(图)添加日期:2005-11-29 作者或来源:大洋网-信息时报[收藏这篇文章] [进入在线安全系统] [打印] [关闭]啤酒厂员工协助消防员抢险。
由于该厂属于有“重大危险源”的单位,员工一直重视防护及应急训练图为消防员控制险情后准备撤离,昨天6种共8辆消防车一次出动,令啤酒厂员工大开眼界本版撰文时报记者薛冰实习生徐旭珊本版摄影时报记者郑启文昨日,位于广州市荔湾区西增路西村的广州生力啤酒厂发生严重的氨气泄漏事件,事故发生后,厂方紧急启动应急预案,及时控制险情。
广州流花消防中队、广州消防特勤一队一次性出动8辆不同功能的消防车到场救援,3个小时内将现场彻底清理完毕。
事故没有造成人员受伤。
8辆消防车紧急出动昨日中午近一时左右,记者赶到位于荔湾区西增路西村的广州生力啤酒厂,只见厂区门外十分平静,没有员工紧急疏散的恐慌场面,周边虽然有少量居民围观,但似乎并不明白里面发生了什么事。
厂门口一名保安若无其事的执行着公务,但厂区的大门却显得戒备森严,细看门口,一辆写有“安检排暴”字样的警车不停地呼啸着。
走进厂区内,记者很快发现,事实并不是最初看到的平静,只见厂区大道上,红色消防车竟排成了长长的一串,警灯不停地闪烁,从消防车的数量和人们的忙碌状态可看出事态严重性。
更让记者吃惊的是,面对险情,广州消防部门高度重视,竟一次出动了8辆不同功能的消防车到场排险。
延着厂区大道一直看去,记者注意到,消防车功能各不相同:有“重型防化消防车”、“综合防化消防车”、还有“泡沫消防车”,“后援保障消防车”、“多功能救援消防车”、“水罐消防车”等。
泄漏点在酿造车间在事发现场,有关人员指着一栋绿色的大楼告诉记者,氨气泄漏就发生在这栋约有两三千平方米的大楼里边。
从地图上可看出,大楼正位于生力啤酒厂的中心位置,大楼里的工作人员已经全部撤离,而消防人员正在里边进行氨气的稀释检测工作,记者看到,几个穿着红色高度生化消防服的高级消防人员也出现在现场。
知情人士告诉记者,事发点是生力啤酒厂的酿造车间,在其车间内有一个300平方米的制冷设备观测房,漏气点正是在这个观测房内。
一个刚从事故现场出来的消防人员告诉记者,接到厂方报警后,他们迅速组织队员进入现场,尽管穿着厚厚的防护服,依然能感觉到气体毒性,刚进去的时候,监测器显示:氨气的浓度非常高,监测器已经升到了最高极限依然不能满足监测需要。
人们不得不用喷雾器拼命稀释,经过长时间的稀释,到了下午1∶45左右,氨气浓度基本上已经达到了安全标准。
为了确保绝对的安全,下午两点多,记者离开时,消防人员还在继续作业,消除泄漏污染影响。
据介绍,事故发生的原因初步确定是由于输送氨气的内管道出现爆裂,而具体的原因还有待进一步的调查。
为什么能及时疏散?车间员工少,糖水解毒性生力啤酒厂公关部有关负责人向记者介绍了事发时的情况:上午11时左右,酿造车间致冷设备观测房内的4~5名员工正在紧张的作业,突然闻到一股刺鼻的氨气味,气体很快漫延到酿造车间,10多名员工也随之闻到异味,并发现制冷设备出现了异常情况。
因为长期从事危险工作,有着强烈的职业保护意识,员工们迅速意识到有氨气泄漏,立刻按响警报,并在有关人员的安排下紧急疏散。
厂方也立刻启动应急预案,立刻关闭氨气输送管道的来管、去管,同时组织员工赶快撤退。
负责抢救工作的人员也立刻展开抢救行动,并按照预案及时打119。
稍后消防车赶到之后,抢救工作则移交消防局。
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酿造车间大多靠电脑作业,因此车间内当时作业的员工并不多,约有10多人被疏散,由于发现及时,厂区内配备的专业处理氨气泄漏的技术人员迅速全副武装进入现场,控制了气体泄漏的阀门,并将氨气泄漏及时控制在酿造车间内,阻止其继续漫延到车间外部,更不允许其漫延至厂区。
也许正是因为处理及时,昨日的氨气泄漏很快在小范围内稀释,没有给周边居民造成恐慌。
广州市消防部门接到报警后高度重视,广州流花消防中队、广州消防特警一队联合出动了八辆特种消防车及40多名消防人员,到场排险。
由于事故处理及时,加上方法得当,现场没有一名人员受到伤害,周围的居民生活也没有受到影响。
负责人告诉记者,因为事先知道糖水能够排解氨气毒性,事故发生后,厂方立刻准备大量糖水,供应给现场20多名与氨气有过接触的员工饮用,确保健康。
工种太危险,警方勤检测据介绍,由于生力啤酒厂存在冷站、酿造工艺间和发酵罐等可能发生重大事故的危险源,必须高度预防氨在管路和容器等特发性的泄漏,管路破裂或爆炸等现象,属于有“重大危险源”的单位,所以一直以来都是公安局的监测对象。
公司也在这方面做了很多的防护措施,包括保证事故发生时消防车能够顺利进入到事故现场等。
另外,公司还制定了应急预案,每年进行一次的演练。
厂方规定,必须在上述重要岗位配置一定数量的个人防护用品(如防毒面具等)。
确保相应设置水源 消防管 ,以便氨泄漏时大量喷水溶解氨气。
合理安排调配厂车,要求厂区内24小时常备1辆或以上厂车,以备随时应急救援。
同时设置配备针对性的常备救援药品。
这次的事故一发生,员工就是按照应急预案立刻采取行动,使险情没有扩散。
负责人表示,事实上,这次突发氨气泄漏事件,对于公司正是一次很好的实练机会。
事故发生后,成立公司应急救援行动组,啤酒厂安技分部迅速派出安全和技术管理人员赴往现场,协助处理事故。
将事故报告公司领导或报上级有关主管部门。
保卫部门迅速组织有关人员做好事故现场的保卫、警戒工作。
协助喷雾组工作以及人员疏散工作。
据介绍,氨气如果是轻微泄漏会造成接触人员眼、鼻不适,但如果是大量 或突发 泄漏造成事故则会危及人员生命,严重污染环境,影响正常生产;氨积聚到一定浓度会造成燃烧或爆炸的危险(国家允许度标准为30毫克/立方米)。
大开眼界六种消防车亮相尽管昨日现场抢险,并没有将8辆消防车全部派上用场,但壮观的场面依然让厂内的工人们大开眼界,“从来没有看到过如此多功能的消防车,真是一次大演习呢!”不少工人如是说。
现场的消防人员向记者介绍了几种功能消防车的功用:水罐消防车——车上除了装备消防水泵及器材以外,还设有较大容量的贮水罐及水枪、水炮等。
可将水和消防人员输送到火场独立进行扑救火灾。
它也可以从水源吸水直接进行扑救,或向其他消防车和灭火喷射装备供水。
在缺水地区也可作供水。
输水用车,适合扑救一般性火灾,是公安消防队和企事业专职消防队常备的消防车辆。
昨天,消防部门派出3辆水罐消防车到现场。
泡沫消防车——主要装备消防水泵、水罐、泡沫混合系统、泡沫枪、炮及其他消防器材,可以独立扑救火灾。
特别适用于扑救石油等油类火灾,也可以向火场供水和泡沫混合液,是石油化工企业、输油码头、机场以及城市专业消防必备的消防车辆。
重型防化消防车——针对易燃易爆有毒气体,车内配有检测设备,堵漏疏转设备,一部车通常有五六人操作,在堵漏设备上,配有胶塞、板带、木塞等多种设备。
综合防化消防车——功能略低于重型防化消防车,主要用于处理化学元素,有毒气体泄漏的紧急情况。
后援保障消防车——车内装有泡沫、干粉等各种灭火药具及麻袋等灭火物件,还有大大小小的灭火器材。
通常在消防设备不够用时,补充货源。
多功能消防车——主要用于建筑物倒塌时抢险,内有电动锯、液压剪等多功能工具,通常两人操作即可。
安全措施应急法每年一练公司对重特大事故和化学事故应急救援措施,并每年进行一次演练:1、当冷站、工艺间或发酵罐一旦发生氨泄漏:(1)立即做好个人防护,停机并切断电源,关闭有关阀门,防止氨气继续外漏。
(2)迅速抢救被困和受害人员,并马上报告上司及有关部门。
(3)根据危及范围标上标志,封锁现场,组织维修人员进行抢修,将氨泄漏程度减级至最少。
2、如无法控制泄漏,大量氨气外泄,应急救援指挥领导小组马上组织救援行动,设置救援行动区域,标上标志。
(1)公司应急救援行动组投入抢险救援。
(2)立即报告集团公司救援指挥领导小组,必要时请求上级支援及社会力量 包括拨打110、119、120、供电、供水、当地派出所和人民政府 。
(3)平时做好的贮备,马上投入使用,包括:通讯器材,交通工具,急救器材和药物、防护装备。
(4)组织抢救小组进行救援行动,抢救人员穿戴好防护服,驳接附近消防水管,向泄漏处大量喷水及时控制危险源,抢救受害人员。
(5)根据风向,评价氨气所波及范围,指挥群众防护和组织撤离,消除危害后果,重点保护人群安全和健康,特别是附近的学校和居民等。
(6)建立本单位急救组,选上风向非污染区设立现场急救点,进行医疗急救(包括医务人员进入区内帮助救护和撤离),必要时转送到附近医院医疗救治。
(7)事故发生后做好事故现场保护和事故处理工作,安排人员做好事故现场警戒和保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