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美乡村教师故事

合集下载

最美乡村教师师德故事

最美乡村教师师德故事

最美乡村教师师德故事故事一:奉献的花朵在山区的一个小村庄里,有一位名叫李老师的乡村教师。

李老师是这个村庄惟一的教师,他用自己的真心和爱心,改变了整个村庄的命运。

李老师出生在农村,从小就立志要做一位教师。

他努力学习,考上了师范学校。

毕业后,他主动选择到贫困山区任教,为了能够更好地教育孩子们。

李老师来到这个村庄,看到了孩子们的贫困和落后的教育环境,他决定要改变这一切。

他利用自己的业余时间,到处募捐书籍和教育资源,为孩子们提供更好的学习条件。

除了教学,李老师还关心孩子们的生活。

他发现有些孩子家庭难点,无法支付学费和生活费。

于是,他自己主动承担了这些费用,确保每一个孩子都能够顺利上学。

李老师不仅关心孩子们的学业,还注重培养他们的品德。

他每天都会给孩子们讲述一些感人的故事,教育他们要有正确的价值观和道德观念。

时间一天天过去,孩子们在李老师的关心和教育下逐渐成长起来。

他们的学习成绩也越来越好,有的甚至考上了重点中学。

李老师的故事渐渐传开,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这个小村庄。

有一天,一位富有的商人来到村庄,他看到了李老师的努力和付出,决定资助这个村庄的教育事业。

有了资金的支持,李老师开始修筑学校,购买更多的教育资源。

他还组织了一些义工团队,匡助农民改善生活条件,提高农业产量。

如今,这个村庄已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孩子们有了更好的学习环境,农民们的生活条件也得到了改善。

这一切都离不开李老师的辛勤付出和教育理念的引领。

故事二:坚守的灯塔在一个偏远的山区,有一位名叫王老师的乡村教师。

他用自己的坚守和付出,点亮了孩子们的未来。

王老师来到这个山区村庄已经有十年了。

这里的教育条件十分难点,学校的设施简陋,教学资源匮乏。

但是,王老师并没有因此而退缩,他决心要为孩子们创造更好的学习环境。

每天清晨,王老师都会提前到校,为孩子们准备好教室。

他亲自清扫教室,擦拭黑板,确保孩子们有一个整洁的学习环境。

除了教学工作,王老师还关心孩子们的生活。

最美乡村教育教师主要事迹(精选)

最美乡村教育教师主要事迹(精选)

最美乡村教育教师主要事迹1爱慈善支教贵州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10年前,退休的外交官夫妇朱敏才、孙丽娜并没有选择在北京的安逸生活,而是来到贵州偏远山区义务支教。

他们将义务支教作为新生活的支点,也是圆了自己未圆的梦--1965年从贵州大学英语系毕业时,朱敏才填写的志愿是到贵州山区当一名英语老师,而国家的统一分配让他成了一名外交官。

本来是小学教师的孙丽娜,因为跟随丈夫常驻外国使馆而不得不放弃心爱的工作,她总觉得当老师还没当够。

把光鲜靓丽的西装和礼服留在北京,背上简单的行囊,他们来到了偏僻的尖山苗寨。

寨里有200多个孩子,在他们之前,这儿只有一名代课老师。

尽管做好了吃苦的准备,但条件之艰苦还是超出了他们的预料。

他们的卧室跟男厕所共用一面墙,夏天臭气熏天,孙丽娜晚上要戴着两层口罩才能睡觉。

高原强烈的紫外线照射让孙丽娜的右眼全部失明,左眼视力只剩下0.03。

朱敏才患有高血糖、高血脂、呼吸暂停综合征等危险疾病,山区湿冷的气候又让他得上了风湿病。

这里缺医少药,朱敏才干脆硬扛着。

为省下钱购买教学器材和孩子的学习用品,那条大窟窿连着小窟窿的秋裤,他们都不舍得扔,缝缝补补接着穿。

这些年,夫妇俩行了上万公里,支教了5所乡村小学,不仅为学校新开设了外语、音乐、体育、美术等课程,还募集善款350多万元,为孩子们建了电脑教室和学生食堂。

偏远的山寨因为他们的出现而看到了希望,他们也因为孩子们的面貌一新而感到莫大满足,整个寨子都飘着他们朗读的读书声,那声音太美了。

2014年9月,在支教的第9年,扎根贵州山区的朱敏才第一次回到北京,他和孙丽娜一起,接受最美乡村教师的颁奖。

谈起未来的打算,年逾古稀的他表示只要还能动,就在那里教下去。

但让孙丽娜没有想到的是,仅仅一个月之后,丈夫就因突发脑溢血被送进了遵义县人民医院。

突然见不到朝夕相处的朱老师了,孩子们总是问:朱老师什么时候回来呀?朱老师您快点好起来吧!穿一件充满生机的绿色上装,孙丽娜来到感动中国的舞台,含泪接过属于他们夫妇俩的荣誉。

小学最美乡村乡村教师事迹

小学最美乡村乡村教师事迹

小学最美乡村乡村教师事迹最美乡村教师事迹通常指那些在农村地区担任小学教师的教育工作者,他们的辛勤工作和奉献精神令人钦佩。

以下是一些小学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案例:1. 李老师:李老师在一个偏远山区的小学任教已有二十年。

在这个贫困的地区,学生家庭经济情况十分困难,很多学生都需要勤工俭学来缓解家庭负担。

为了帮助他们克服困难,李老师每周放学后,组织学生们一起开展劳动实践活动,帮助学生通过务农、务工等方式赚取外快。

他的付出不仅让学生获得经济援助,还培养了学生的勤劳精神和社会责任感。

2. 张老师:张老师是一个教育热情高涨的小学教师。

他在一个远离城市的乡村小学工作,面对资源匮乏和教学条件差的情况,他仍然坚持用心教学。

他每天早早来到学校,利用自己的个人时间准备课程和教材。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他经常以生动有趣的方式展开教学,并寻找各种教育资源来提高学生的学习水平。

他的辛勤努力和对学生的关心,让学生们在学习中有了更多的成就感和快乐感。

3. 王老师:王老师在一个山村小学执教已有十年。

在这个偏远的地区,交通不便、网络信号弱,学校的教育资源有限。

为了让学生与外界紧密联系,王老师挖掘了自己周围资源,组织学生参观当地文化和农业发展模式,并利用手机和平板电脑向学生展示世界各地的知识和发展成果。

他的教学方法独特,让学生们在学习的过程中体验到了大千世界的无穷魅力。

这些最美乡村教师的事迹都弘扬了教育事业中的正能量,他们的辛勤工作和奉献精神影响着学生们的一生。

他们无私的奉献精神和对学生的关爱,不仅使学生在学业上有所成就,更为学生们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对社会的进步与发展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农村优秀教师支教先进事迹和故事10篇

农村优秀教师支教先进事迹和故事10篇

农村优秀教师支教先进事迹和故事10篇农村优秀教师支教先进事迹精选篇1驻村风采|在田间地头书写新时代教师风采用真心换真情,用实干赢民心。

在我们身边有这么一群人,他们走村入户雪无痕,促膝交谈闻民声;他们凝心聚力追绮梦,齐耕热土断穷根。

他们用勇敢、责任与担当,托起人民最期盼的乡村振兴梦,用梦想去守护梦想,用奉献去燃起美丽乡村的无限希望。

自贵阳市驻村帮扶工作开展以来,市教育系统驻村干部扎根基层,深入农户,发挥各自优势,与村"两委"班子和广大村民一起,全身心投入乡村振兴的征途中,用实际行动践行初心使命,发挥了重要作用,做出了重要贡献。

今天,要带大家认识的是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健康教研员、花溪区麦坪镇杉二村驻村干部__。

"驻村帮扶两年来,花溪区麦坪镇杉二村驻村不仅一个个富民产业得到了蓬勃发展,村里的人居环境、基础设施也得到了有效改善。

"记者在驻村干部贵阳市教育科学研究所心理健康教研员__嘴里听到杉二村的变化,也听着她驻村的故事……脱贫之后再出发,凝心聚力促振兴。

2021年5月,__被组织安排到花溪区麦坪镇杉二村驻村,她和同组的驻村工作队一行三人,带领村民发展种植业、整治村容村貌、解决群众急难愁盼、发展村集体经济。

经过两年的不懈努力,杉二村发生了明显变化,路边乱堆乱放的垃圾堆被干干净净的垃圾桶取代;进村的小路变成了平整敞亮的大道;在周边打零工的村民也组建了专门的电路维修团队,可以在附近接活,有了村集体收入。

__也成了村民心中的"亲友团"。

刚到村的__并不能完全融入到村民的生活中,她便利用自己的心理健康专业优势在驻村工作中发挥所长,主动前往当地的麦坪镇中心完小和杉木小学每周为孩子们上一堂创新思维的课程。

她发现,通过和孩子的相处更能较快地融入一个家庭,了解群众冷暖。

说到这里,她和记者分享了一个小故事——在校上课期间,她注意到班上有个小女孩性格内向,不愿与人交流,详细了解后才知道这个孩子是留守儿童,自己和奶奶生活,条件比较艰苦。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精选20篇)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精选20篇)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事迹材料特点鲜明地体现特定的时代精神。

事迹材料不是单纯为其单位和个人评功摆好,而是为了鲜明地体现和积极宣扬一种特定时代所需要的精神。

这是由事迹材料的宗旨和根本目的所决定的。

以叙写先进事例为旨要。

事迹材料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

事迹材料所要体现的先进对象的先进思想、精神,特定的时代特征都要通过叙事予以展现。

具有较强的触发力和感染力。

事迹材料的写作目的是为了引导读者认识先进,学习先进。

要达成此目的,首先要吸引读者,感染读者。

这就要求事迹材料要具有较强的触发力和感染力。

事迹材料格式要求1.标题:主标题为华文中宋小二号加粗,上下各空一行,中间空格为两字符间距,副标题字体为楷体小三号,居中对齐。

2.正文:(1)标题:正文一级标题用黑体小三号加粗,上下各空一行;二级标题用楷体小三号加粗,三级标题为仿宋小三号加粗。

(2)正文:正文字体为宋体四号,首行缩进2字符,行间距为固定值28磅。

3.图片和表格(1)图片:如附有图片,图片说明置于图片下方并置中。

(2)表格:如附有表格,表格说明置于表格上方并置中。

4.排版要求A4纸型,默认页面设置,装订位置在材料左侧。

5.事迹简介格式提供个人身份信息、主要经历和事迹及所获主要荣誉。

标题字体为楷体小三号加粗,上下各空一行,正文字体为楷体四号,行间距为固定值28磅。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精选20篇)在日常生活或是工作学习中,大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用事迹材料吧,事迹材料以先进对象的先进事迹为主要内容,以叙事为主要表达方式。

想拟事迹材料却不知道该请教谁?下面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精选20篇),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最美乡村教师事迹材料1侯芹英,女,汉族、1987年出生,专科学历,2011年9月参加工作至今,现任小学英语二级教师。

侯老师,她是一位外省的女孩,家在四川西昌,从小立志当老师。

2011年,她大学一毕业就参加思南县国家级英语特岗教师招聘,考得全县第二名,来到兴隆乡中心小学工作。

最美乡村教师主要事迹2000字

最美乡村教师主要事迹2000字

《最美乡村教师》在偏远的小山村里,有一位名叫李老师的乡村教师。

她的故事,就像那山间清澈的溪流,静静地流淌,却温暖了每一个孩子的心田。

李老师来到这个小山村教书已经有十几个年头了。

当初,她刚从师范学校毕业,怀着满腔的热情和对教育事业的热爱,毅然决然地选择了这个条件艰苦的地方。

刚来的时候,学校的条件很差,教室是几间破旧的土坯房,窗户上的玻璃都残缺不全,一到冬天,冷风呼呼地往里灌。

但李老师没有抱怨,她自己动手,用塑料薄膜把窗户封好,给孩子们营造一个相对温暖的学习环境。

村里的孩子大多是留守儿童,父母常年在外打工,孩子们不仅在学习上需要帮助,在生活上更需要关爱。

李老师就像他们的妈妈一样,关心着每一个孩子。

有个叫小花的女孩,冬天还穿着单薄的衣服,手和脸都冻得通红。

李老师看到后,心疼得不行,赶紧从家里带来了自己的棉衣给小花穿上。

还有一次,一个叫小明的男孩生病了,李老师得知后,立刻背着他走了好几里山路,去镇上的医院看病。

一路上,李老师累得气喘吁吁,但她一刻也不敢停歇,心里只想着赶快让孩子得到治疗。

在教学上,李老师更是一丝不苟。

由于学校师资力量有限,她一个人要教好几门课。

语文、数学、英语……每一门课她都认真备课,精心设计教学环节。

为了让孩子们更好地理解课文,她经常自己制作教具。

比如讲《植物妈妈有办法》这篇课文时,她用卡纸做了各种各样的植物,还在上面写上植物传播种子的方法,让孩子们直观地感受。

对于那些学习困难的孩子,李老师总是利用课余时间给他们辅导功课,耐心地讲解,直到他们听懂为止。

李老师还特别注重培养孩子们的兴趣爱好。

她组织了绘画小组、书法小组、朗诵小组等,让孩子们在课余时间能够发展自己的特长。

每年六一儿童节,她都会精心策划一台文艺演出,让孩子们在舞台上展示自己的风采。

看着孩子们那一张张充满自信的笑脸,李老师觉得自己所有的付出都是值得的。

记得有一年,村里遭遇了洪水。

学校被淹了,孩子们没法上课。

李老师心急如焚,她四处打听,最后在村委会的一间会议室里给孩子们找到了临时的教室。

乡村教师典型育人故事

乡村教师典型育人故事

乡村教师典型育人故事篇一:最美乡村教师的故事最美乡村教师的故事张文龙,男~本科文化~ 1974年1月出生~永城市酂城镇第三初级中学九年级语文教师,兼任九年级思想品德、体育教学,。

先后担任班主任、团总支书记、教导主任~现任酂城镇第三初级中学教导主任。

他始终相信这样一句话:“我们是风筝~握住风筝线头的是学生。

无论我们走得多远,都走不出对学生的惦念;无论我们飞得多高,都飞不出对学生的牵挂。

”1994年参加工作后, 他担任酂城镇第三初级中学的语文教学~能够坚定不移地贯彻和执行党的教育方针~热爱人民教育事业~在酂城教育这片沃土上辛勤耕耘了16载。

16年来~张文龙同志工作勤勤恳恳、任劳任怨、兢兢业业、克已奉公~始终战斗在教育第一线~执教成绩突出~深受学生喜爱。

特别是进入校领导组以来更是锐意进取、勇于拼搏、率先垂范、扎实工作~致力于教育教学改革~为全校师生树立了榜样~成为全校师生的学习的楷模。

学习是进步的阶梯。

在紧张的教学之余,他把全部的精力投入到学习之中。

自己掏钱买书籍, 做学习笔记, 写教学总结。

他将自己的一些教学方法及时总结~撰写论文~其中有两篇文章在国家级刊物上获奖并发表。

同时~他还积极辅导学生写作~给他们开办写作知识讲座~经常举行学生作文比赛。

他辅导的学生经常在市县级教研室举行的作文竞赛中获奖~他本人也多次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05年10月~在永城市中小学生作文竞赛中~他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07年12月~他辅导的学生齐亚婷、夏榆等在第三届全国少儿书画比赛活动中分别荣获永城赛区二等奖和三等奖~他被评为优秀辅导教师,2008年4月~在河南省中小学生〃写字步步高硬笔书法大赛中~他辅导的学生荣获商丘赛区二等奖~他本人被商丘市教育局评为优秀辅导教师。

有志不怕山高,有爱就有希望。

作为一名人民教师,他深爱着自己的职业,深爱着自己的学生。

由于我校缺少思想品德和体育教师~张文龙同志除了担任毕业班的语文教学外~还同时兼任了毕业班的思想品德和体育教学。

最美乡村教师感动中国

最美乡村教师感动中国

最美乡村教师感动中国编者按:由中央电视台和光明日报社联合主办的“寻找最美乡村教师”大型公益活动正式揭晓了最美乡村教师名单。

徐德光等10位教师和以林子闳为代表的农村教育志愿者团体在艰苦的环境中用爱心为学生点亮心灯,获得活动组委会授予的“最美乡村教师”称号。

本期刊发10位“最美乡村教师”的感人事迹,以飨读者。

最美乡村教师:徐德光——马背上的校长贵州省遵义市金鼎镇扇子林教学点在贵州省遵义市金鼎山镇大山深处的一条蜿蜒山路上,每天都能看到一位骑着马的中年人日出上山日落下山,来回往返从不间断,他就是金鼎山镇扇子林小学校长徐德光,当地群众都称他为“马背上的校长”。

扇子林小学地处贵州大板水次生带原始森林的大山深处,海拔在1 500米以上。

学校覆盖区域地广人稀、交通不便,居住着苗、汉两个民族的40多户人家200多口人,学校目前除校长外还有2名代课教师,22名学生。

徐校长把学校看做是孩子们走出大山的起跑线,作为一校之长他自然成为了这些孩子走出大山的引路人,他用自己艰辛的劳动托起了大山里孩子们的希望。

1975年8月,刚刚高中毕业年仅17岁的徐德光便自告奋勇到扇子林小学任教,从此他的人生便与深山中的孩子们连在了一起。

多年来,随着山民逐渐往山下搬迁,学校规模不断缩小,山上的老师也陆续下了山,但徐德光坚持了下来,从来没有离开过扇子林小学,校长一当就是20年。

31年来,从这里走出去的毕业生有200多人,其中4人考上了大学,20多人考上中专,100多人读完了高中。

为此,徐校长也被评为市级优秀教师。

推荐理由没有路,他花一年的时间为孩子们砍出一条路;没有书,他用两匹白马驮回孩子们的书。

徐德光,20年做这些密林深处孩子的引路人,用自己艰辛的劳动托起了孩子们的希望,也用自己的美丽情怀感染着自己的学生,让这个大山深处的教学点教师后继有人。

主要事迹扇子林教学点始建于1975年位于金鼎山密林深处,涵盖3个村民组40余户人家,最少时只有8个学生,最多时也只有30多个学生,学生们到学校的两条路都有七八千米,往返需要5个小时,大山陡峭,灌木丛生,为了方便孩子们上学,当年18岁的徐德光整整用一年的时间砍出了一条5千米长的羊肠小道,后来又用黄土、竹篾夯起3间土屋,附近的孩子才开始有了读书的地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最美乡村教师故事
我们学校的丁亮老师扎根农村、默默耕耘、忘我工作、无私奉献,已经在农村教育战线上工作了34个春秋。

他1974年参加工作,现任中学化学高级教师。

34年如一日,以校为家,一直工作在颍州区最偏远的九龙镇姬庙中学。

长期担任九年级的化学和政治等学科的教学工作、多年来一直担任班主任。

他师德高尚,模范履行教师职责,热爱学生,团结同志,忘我工作,无私奉献,为农村的教育事业呕心沥血,教育、教学成效显著,是位德才兼备的优秀教师。

34年来,丁老师在平凡的教学岗位上做出了不平凡的事迹。

他多次婉言谢绝了领导调他到中心校工作的好意。

近年来,尽管他体弱多病,还不断地学习,在教学中力争做到有清晰透彻的思路,耐人寻味的启发,深入浅出的讲解,使每一节课都成为精雕细琢的示范课。

他细心关爱,耐心帮助学生。

在他所带的班级里,始终洋溢这一般暖流,似一团和风细雨,感染着整个班级,渗透到每个学生的心中。

比如,班级里有个女孩叫董欣欣,她学习很好,可就是不敢在同学面前发言,非常害羞。

为了帮助她练习胆量,他上课时经常提问她一些很容易的问题,并且课下经常找她谈心,鼓励她。

当他发现她朗读课文抑扬顿挫很有感情时,就让她带着大家朗读,给她机会,让她代表班级参加学校举行的禁毒知识演讲比赛,她竟然还获得一等奖,她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后来董欣欣同学的学习有了很大的进步。

看着孩子们的成长,他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

2014年10月,他所带的九年级学生李猛同学在紧张的中考复习过程中家里发生了意外。

在一次车祸中父亲死亡,母亲重伤,对孩子的打击太大,孩子情绪低落,成绩波动厉害。

听到这种情况后丁老师主动做他的思想工作,并组织学生轮流帮助他照顾卧床的母亲,有时还在经济上给予点帮助,最终李猛同学放下了思想包袱,以优异的成绩完成自己的学业。

这样的例子在万老师身上很多很多,他时刻把德育工作放在教学工作的首位,既教书又育人,使班上的孩子都能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

在我们眼中,他就是最美的乡村教师。

我们相信,丁老师一定会在教育这片热土上发挥余热,把他的敬业精神、工作态度等优良传统传承给我们的青年教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