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精品教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学案 新人教版

第10课经济重心南移【学习目标】1.知道唐朝中晚期至两宋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时。
2.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南宋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原因,培养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认识南宋时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增强民族自豪感。
【学习过程】一、自主学习,自我检测1.阅读课本第一目结合以下材料,找出南方农业发展的原因和表现材料一:唐后期,安史之乱与藩镇割据混战使关中地区经济受到严重破坏。
五代之际,黄河流域政权更迭,战乱不已。
其后,北方历经靖康之难、宋金对峙、蒙古灭金,战乱不休。
材料二:吴越王弘募民能垦荒田者,勿收其税,由是境内无弃田。
•••••国人皆悦。
材料三:宋代时南北气温普遍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生长。
加之在长期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北方环境遭到严重破坏,而南方受到的破坏较小,南方农业发展较快。
材料四:南方人口南迁图2.阅读课本第二目,找出南方手工业发展的表现3.阅读课本第三目,找出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二、交流展示,合作探究(一)合作探究1.请仔细观察这幅《耕获图》,想一想,图中的农民都进行了哪些劳作?2.这是一艘福建泉州出土的南宋海船,有13个密封的船舱。
想想看,这种船有什么优点?3.有这样一座城市,商业区和住宅区严格分开,店铺营业时间有统一限制,日出后击鼓三百下才能开门营业,日落前击钲三百下统一关门歇业。
你们知道是哪一座城市吗?东京城与它相比有了哪些发展?如果作为一个居民,从衣食住行方便的角度考虑,你愿意住在东京还是在长安?(二)学以致用1.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和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哪些新的发展?2.唐太宗说过这样一句话“以铜为镜,可以正衣冠;以人为镜,可以知得失;以史为镜,可以知兴替。
”我们学习历史不仅仅是为了这些知识,更主要的是我们可以从历史中借鉴很多经验和教训,更好为现实服务,通过这节课我们学习的古代经济发展的原因,你认为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对我们今天的经济建设有何启示?四、巩固检测1.从五代起,南方的农业超过北方的最主要原因是()A.南方战祸少,许多中原人流落到江南,增加了那里的劳动力B.从越南引进的占城稻得到推广C.南方重视兴修水利D.麦田面积扩大2.北宋时,出产的瓷器质地细腻,色泽莹润,后来发展为瓷都的是()A.定窑B.钧窑 C.景德镇D.哥窑3.全国经济重心由黄河流域转移到长江流域是在()A.魏晋南北朝B.唐朝C.北宋D.南宋4.下列关于纸币“交子”的说法,正确的是()。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新人教版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目标知识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进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形,包括农业生产的进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一级对外贸易进展的要紧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能力目标:通过试探这一时期南方经济进展的要紧成绩,培育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试探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进展的缘故提高学生明白得分析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
德育目标:通过本课学习,使学生熟悉,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进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那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进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增进世界文明的进展做出了奉献。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教学重点南方经济的进展教学难点南方经济的进展的缘故。
教具多媒体课时一课时教学思路1、第一,引导学生从整体上分析教材结构:教材从3个方面表达了南方经济的进展,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再进一步引导学生具体分析研究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进展的缘故和表现,最后的出结论:从唐朝中后期开始的经济重心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2、在教学中,充分利用导入框,插图和“活动与探讨”部份的内容,调动学生的思维活动与对教学的参与,从而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加深对课文知识的明白得和熟悉。
教学进程『导入』:幻灯片显示:钱塘江怀古袁枚江上钱王旧迹多,我来重唱百年歌劝王妙选三千弩,不射江潮射汴河。
同窗们,这首诗里面包括了一个神话故事,既导入框里的“钱镠射潮”的故事,请大伙儿看导入框的内容。
学生看书………在五代十国那个骚乱时期,什么缘故吴越能在那时候修筑海塘?江南地域在五代和以后有什么重要的转变呢?带着些问题,咱们一路走进咱们今天的课堂,一路来学习“经济重心南移”一课。
『新课』:板书: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第一,请同窗们通览一遍课文,课文是从几方面表达了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进展的?(使学生从整体上了解教材的结构,有一个清楚的线索)学生看书。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名师教学案(无答案) 新人教版

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班级姓名【教学目标】1.掌握两宋时期南方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繁荣史实2.探究南方的发展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3.了解经济重心南移的过程【导入新课】两宋以前,历朝历代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大多集中在北方地区,南方相对来说发展缓慢,后来,由于人们的生产力日益发展,江南地区得到了很好的开发,也是由于江南地区的条件优势,原来的经济重心也逐渐的由北向南发展。
【教学过程】一、自主学习、发现问题㈠.阅读教材56页-57页,第一标题“南方农业的发展”,认真回答问题1.发展条件:①______战乱较少;②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______、______;③______条件的变化。
2.农作物品种的改进----__________3.农业产量的提高:①太湖流域的_____、_____成为重要粮仓。
②______居粮食产量首位。
③______的种植扩展到长江流域。
㈡.阅读教材57页-58页第二标题“南方手工业的兴旺”,认真回答问题1.丝织业的水平提高-蜀地丝织品“____________”。
朝廷用的丝绸,有很多来自______。
2.陶瓷业的兴起—浙江哥窑烧制的____________,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________成为著名的瓷都。
3.造船业业的发展----______朝的造船业业居当时世界______。
东南沿海的______、______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㈢.阅读教材,57页-60页第三标题“南方商业的繁荣”,认真回答问题1.商业都市的发展--最大都市是______和______。
2.海外贸易的发展:①______、______是闻名世界的大商港。
②设立_________管理海外贸易。
3.古代货币制度的发展:世界上最早的纸币-______ 出现在______。
4.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时间:标志:政府的财政收入主要来自______特别是______地区。
二、合作交流、质疑探究:想一想,人们为什么要发明纸币?纸币与金属货币相比有哪些优点?今天的货币又有了什么新发展?【扣标整合】【达标检测】1.今天我们餐桌上进口的泰国米饭很受人们欢迎,其实,我国早在宋朝时就引进了水稻的优良品种占城稻,它引自于()A.泰国 B、朝鲜 C、越南 D、印度2.从海南岛兴起的棉织业,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是在()A.北宋 B、南宋 C、元朝 D、明朝3.景德镇是我国著名的瓷都,它兴起的时间是()A.隋朝 B、唐朝 C、北宋 D、南宋4.假如你是宋朝时期管理海外贸易的官员,你的职务是()A.节度使 B、盐运使 C、市舶使 D、宣政使5.识读右图,回答下列问题⑴.右图中的纸币最早出现于哪一个朝代?当时被称作什么?最早出现于什么地区?⑵.这种纸币有何历史地位?⑶.这种纸币有什么优点?【教学反思】。
历史人教版七年级下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1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师寄语:.江南地区的开发促进了经济重心的南移学习目标:1、知道唐朝中晚期至两宋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xYzkW2、通过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南宋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及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归纳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学习过程:.一、认定目标:..二、速读课文,完成知识梳理。
经济重心南移学优中考网xYzkw]xYzkWxYzKw学优中考三、探讨交流.三、合作交流“市舶之利最厚,若措置得当,所得动以百方计”。
(1)这句话的含义是什么?(2)从文中看,宋朝政府对外贸易采取了什么政策?(3)宋朝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是什么?学优中考(4)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一下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原因是什么?xYzKw(5)通过学习宋朝的海外贸易政策,你对我们今天的社会主义建设有哪些建议?四、巩固训练1、下列粮食作物中,产量居南宋首位的是()A、小麦B、水稻C、棉花D、粟2、中国瓷器史上辉煌时代()A、隋朝B、唐朝C、五代D、宋代3、宋朝居当时世界首位的手工业部门是()A、丝织业B、棉织业C、制瓷业D、造船业4、我国经济重心南移,最后完成于()A、唐朝中后期B、五代C、北宋D、南宋5、导致我国经济南移的因素有哪些?五、达标测试学优中考网xYzkw](一)选择题1、以下有关纸币的叙述,错误的一项是()A、最早出现在北宋前期的四川地区,叫“支子”B、纸币的出现为商业发展提供了便利条件C、纸币的出现是宋朝商业繁荣的结果D、最早的纸币是国家发行的2、我国棉花的种植从广东、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是在()A、北宋B、南宋C、元朝D、明朝3、下列经济发展成就,发生在南宋的是()A、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B、景德镇制瓷业的兴起C、四川地区出现支子D、江南地区成为制瓷业中心4、江南地区的农业发展较快,逐渐超过北方的原因是()①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②中原人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带动力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③都正确B、①正确②③错误C、②③正确①错误D、①②③都不正确5、两宋时期,南方手工业中超过北方的主要有()①丝织业②棉纺业③制瓷业④造船业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6、宋朝海外贸易兴盛的主要原因是()A、宋朝政府对海外贸易实行鼓励政策B、宋朝造船业发达C、外国人热衷于中国市场D、沿海地区的人民长期出海经商(二)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苏湖熟,天下定—民间谚语材料二:国家根本,仰给东南——《宋史》请回答:学优中考网xYzkw]1、材料一中的“苏湖”指的是什么地方?当地最主要的粮食作物是什么?2、材料二中的现象出现于何时?3、材料一、材料二说明了什么历史现象?学优中考4、上述历史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有哪些?六、课堂小结(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的收获是什么?)达标测试答案:(一)选择题1、D 2、B 3、D 4、A 5、D 6、A (二)1、太湖流域的苏州、湖州水稻2、南宋3、经济重心,已经南移4、①中原人大量南迁,带来先进的生产技术和劳动力②南方战乱少,社会相对安定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教学反思;。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二单元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新人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进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形。
二、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试探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进展的缘故,提高学生明白得分析问题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为:“南方商业的繁荣”本课的难点,“南方经济进展的缘故”[教法、学法]应用多媒体课件,运用启发式和问题目标教学法。
[教学手腕]多媒体课件[课时]一课时[课型]新讲课[教具] 《辽、北宋、西夏形势图》等相关多媒体、图片[教学进程]1)温习提问上节内容。
2)导入新课:利用《辽、北宋、西夏形势图》,对这一时期总的形势有一个熟悉,让学生明确从本课开始,中国古代历史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其特点是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增强、封建经济的继续进展和经济重心的南移。
3)教学新课:一、农业:一、五代十国时期,南方农业生产慢慢超过北方。
二、两宋时期,水稻在淮河和黄河流域大力推行种植。
从越南引入占城稻;北宋时,棉花在两广和福建普遍种植,到南宋后期扩展到长江流域;棉花在两宋慢慢成为重要的经济作物。
(讲述南方农业的进展,可从两个方面着手:一是南方农业进展的缘故。
那个地址可从引导学生阅读导入框中有关“钱射潮”的传奇入手,慢慢展开对南方农业进展缘故的讲解。
二是南方农业进展的状况。
强调这一时期南方农业进展水平慢慢超过北方,讲述南方农业进展的具体情形,要紧包括农作物品种的改良、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度提高和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行。
)二、手工业:一、北宋时,南方的丝织业胜过北方;二、宋朝的瓷窑有:定窑、钧窑、哥窑。
北宋的景德镇是瓷都。
3、北宋时,煤取得大量开采。
4、宋朝,我国是世界上造船水平最先进的国家。
广州、泉州、明州造船业发达。
(在讲述农业、手工业进展时,教师可充分利用挂图、多媒体课件等手腕,以增加教学的直观性,提高学生的学习爱好。
)三、繁荣的商业和城市:一、北宋有喧闹的夜市和早市;二、“瓦子”是城中的娱乐场所。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二单元 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_6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十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一、教学目标1、通过自主学习能够获知这一时期在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等方面的发展。
2、通过对这一时期农业、手工业、商业、海外贸易情况的学习,得出结论:中国封建社会的经济发展到此时江南已超过北方,成为经济重心。
比较分析唐都长安和北宋都城东京的商业发展状况,培养比较、分析、归纳的能力。
3、通过我国封建社会经济重心南移的研究性学习,认识到我国封建经济重心发展移动的规律。
通过对造船业的学习和制瓷业、纺织业的回想性学习,领略中国古代人的聪明与才智,感受历史的美。
二、教学重难点:1、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2、难点: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三、教学时间:1课时四、教学过程:(1)课程导入:三国以前,中国的政治、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长江以南的许多地区非常落后。
从东汉至东晋、南朝时,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为我国经济重心的南移奠定了基础。
从唐中后期开始我国的经济重心逐渐南移,到南宋最后完成。
这一时期经济重心的南移在农业、手工业、商业方面有哪些表现呢?(2)请同学们分小组展示预习案预习成果。
(3)教师快速展示图片点拔重点内容A、图片展示南方农业发展的表现:1.农作物引进新品种占城稻2.苏湖熟,天下足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B、图片展示南方手工业的兴旺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江浙)2.棉织业的兴起3.制瓷业的成就4.制瓷业的发展C、南方商业的繁荣1、商业大都市2、海外贸易的发展3、交子(北宋前期四川地区)D、经济重心南移的完成:”国家根本,仰给东南”(4)、请同学们跟随课本书及老师的点拨进行探究,并在组内互助。
在探究结束后,同学以小组开工进行成果展示,并互相点评,同时老师会给予补充和完善。
(5)、互相精彩点评,总结升华,整理落实,清理过关。
(6)、当堂检测,要求当堂完成,巩固学习成果。
有问题教师及时解决。
达标测试1、宋代,我国南方经济超过北方的原因有( )①南方战乱少,相对安定②许多中原人南迁,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增加了劳动力③政府提倡④自然条件优越A.①②④B.①②C.②③④D.①②③④2、宋朝时期,逐渐跃居粮食产量首位的农作物是( )A.水稻B.小麦C.粟D.玉米3、下面《耕获图》描绘了宋代农业生产的新发展,新气象。
七年级历史下册 第10课 经济重心的南移教案 新人教版

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自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高和商业的繁荣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完成于南宋之时。
过程与方法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南方商业的繁荣难点:本课的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
三、【导学过程】组织学生学习和探究新课【情景导入】“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薰得游人醉,只把杭州作汴州。
”这首诗讽刺了南宋统治者不思进取,纵情享乐。
他们那醉生梦死、奢侈豪华的生活也印证了当时杭州的繁华、江南的富庶。
下面我们就一起学习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自主学习】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为提高粮食产量,从越南引进的优良品种,很快在江南地区推广。
太湖流域的、,成为重要的粮仓。
民间流传着“”的谚语。
2、棉花的种植,由、扩展到流域。
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发展。
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1、蜀地丝织品“”。
从海南兴起的,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
2、是中国瓷器史上的辉煌时代。
烧制的冰裂纹瓷器,给人以别致的美感。
北宋兴起的,后来发展成著名的瓷都。
3、宋朝的造船业局当时世界首位。
东南沿海的、等地,都有发达的造船业。
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宋代商业的繁荣超过了前代,南方的商业尤为发达。
那时商业都市很多,最大的是和。
杭州改为都城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北宋时的开封。
2、宋朝的海外贸易超过了前代,成为当时世界上从事海外贸易的重要国家。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学设计

第 10 课经济重心的南移【教课目的】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自唐代中后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状况,包含农业生产的发展、手工业水平的提升和商业的繁华及对外贸易发展的主要史实,从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后达成于南宋之时。
b5E2RGbCAP 经过思虑和归纳唐代中后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培育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经过思虑和总结这一期间南方经济发展的原由,提升学生理解剖析问题的能力。
p1EanqFDPw 经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我国的农业、手工业生产获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当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流传中国古代文明、促使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加强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DXDiTa9E3d【教材剖析】本课主要叙述自唐代后期至两宋期间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
“南方商业的繁华”是本课的要点。
本课的难点是南方经济发展的原由。
【教课过程】导入:复习辽、北宋、西夏、金、南宋的成立。
北宋与辽、西夏,南宋与金都发生过战争,战场主要在北方。
这时,南方相对平定,在这类有益的环境下,南方经济快速发展,并渐渐超出了北方。
RTCrpUDGiT一、南方农业的发展出示《耕获图》指导学生看图,并回答:认真察看《耕获图》,用自己的语言描述宋朝农业生产的状况。
①图画上有哪些人,他们在做什么?——这幅图反应了宋朝南方地域田庄里的农民忙碌劳动的情景。
图中的农民在从事犁地、车水、挑送、插秧、扬场、舂米、磨粉等劳动。
5PCzVD7HxA ②栽种的主要作物是什么 ?——稻谷③插秧和扬场的场面同时出现,说明什么问题?——证明宋朝已有了双季稻了。
④为何在宋朝时可以由一年一熟变成一年两熟?新引进的品种占城稻耕种周期短;南方天气暖和。
总结南方农业的发展的表现:1、农作物件种的引进(占城稻)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升(“苏湖熟、天下足”)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栽种的推行(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学生思虑:江南农业快速发展的原由?1、经济要素:大批中原人口的南迁,增添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2、自然要素:宋朝南北天气变冷,南方相对适合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下册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精品教案
一、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从唐朝中晚期至五代、宋朝南方经济的发展和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情况,包括农业、手工业、商业等,进而明确我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最终于完成于南宋之时。
2、通过思考和概括唐朝中晚期至宋朝南方经济发展的主要成就。
培养学生综合归纳的能力,通过思考和总结束这一时期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高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
3、使学生认识到我国农业、手工业生产取得了较大的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达到了空前的水平,居当时世界的领先地位,对外贸易的发展为传播中国古代文明,促进世界文明的发展作出了贡献,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本课主要讲述自唐朝晚期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及其对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影响,包括三方面内容。
一、南方农业的发展;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这是本课的重点。
南方经济的发展的原因是本课的难点。
二、教学方法:
小组讨论、图片展示、课堂情景剧表演。
三、课前准备:
收集有关资料、编排临安城商业繁荣的情景剧、挂图。
四、教学过程:
一、导入:
三国以前,中国的经济中心大都在北方,从东汉末年开始到西晋后期,大量的北方人迁到江南,江南的经济迅速发展起来了,修建了许多水利工程,开垦了大片荒地,到五代和以后,江南地区有了哪些重要的变化呢?今天,我们就来共同学习第10课,经济重心的南移。
板书课题。
二、授课
师:讲古代的经济,主要是三大方面,即农业、手工业和商业。
这节课我们就从这三个方面共同研究探讨从五代至两宋时期南方经济的发展情况。
板书一、南方农业的发展
师发资料《宋代从越南引进优良品种占城稻》《苏湖熟,天下足》、《水稻在南宋跃居粮食产量首位》《棉花的种植,由两广、福建扩展到长江流域》《茶树的栽培也有很大的发展》《中原地区的森林因长期砍伐,遭到严重破坏》。
学生利用教材、自己收集的资料,教师分发析的资料,就南方农业发展分小组自由组合研讨,之后,在全班交流结果,师引导学生观察《耕获图》
板书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
师发资料《宋代南方丝织业的发展》、《棉纺织业南宋时已发展到东南沿海地区》、《北宋兴起的景德镇》、《福建泉州的海船》,学生阅读课文,利用自己收集的资料,教师分发的资料永南方手工业发展情况分小组自由组合研讨,之后,在全班交流结果。
师尽可能地展示收集的
图片。
板书三、南方商业的繁荣
师分发资料《开封的繁荣》、《临安的繁荣》、《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交子的出现和发行纸币的官方机构》,学生读课本,看图。
利用资料讨论以下三个问题;1、南方商业繁荣的表现(要求自愿编课堂短剧);2、南方经济发展的原因(提示从经济因素、自然因素、政治因素三方面分析);3、南方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提示结合现实和P60的两观点进行讨论。
)
四川地区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
师强调:两宋时期,南方经济在中国经济中的地位已经超过了北方,对朝廷的财政收入起着重要的作用,“国家根本,仰给东南”,表明中国古代经济重心南移的进程最终完成。
五:归纳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