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诗歌经典作品精选

合集下载

精选经典的诗经鉴赏【十首】

精选经典的诗经鉴赏【十首】

【导语】诗经是中国诗史的光辉起点,琅琅上⼝的诗句让⼈⽿熟能详,天趣盎然的曲调像天籁之⾳娓娓动听。

下⾯是⽆忧考分享的精选经典的诗经鉴赏【⼗⾸】。

欢迎阅读参考!1.精选经典的诗经鉴赏 蒹葭 佚名〔先秦〕 蒹葭苍苍,⽩露为霜。

所谓伊⼈,在⽔⼀⽅。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中央。

蒹葭萋萋,⽩露未晞。

所谓伊⼈,在⽔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中坻。

蒹葭采采,⽩露未已。

所谓伊⼈,在⽔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中沚。

译⽂ 河边芦苇青苍苍,秋深露⽔结成霜。

意中之⼈在何处?就在河⽔那⼀⽅。

逆着流⽔去找她,道路险阻⼜太长。

顺着流⽔去找她,仿佛在那⽔中央。

河边芦苇密⼜繁,清晨露⽔未曾⼲。

意中之⼈在何处?就在河岸那⼀边。

逆着流⽔去找她,道路险阻攀登难。

顺着流⽔去找她,仿佛就在⽔中滩。

河边芦苇密稠稠,早晨露⽔未全收。

意中之⼈在何处?就在⽔边那⼀头。

逆着流⽔去找她,道路险阻曲难求。

顺着流⽔去找她,仿佛就在⽔中洲。

赏析 如果把诗中的“伊⼈”认定为情⼈、恋⼈,那么,这⾸诗就是表现了抒情主⼈公对美好爱情的执著追求和追求不得的惆怅⼼情。

精神是可贵的,感情是真挚的,但结果是渺茫的,处境是可悲的。

然⽽这⾸诗最有价值意义、最令⼈共鸣的东西,不是抒情主⼈公的追求和失落,⽽是他所创造的“在⽔⼀⽅”可望难即这⼀具有普遍意义的艺术意境。

好诗都能创造意境。

意境是⼀种格局、⼀种结构,它具有含容⼀切具备相似格局、类同结构的异质事物的性能。

“在⽔⼀⽅”的结构是:追寻者——河⽔——伊⼈。

由于诗中的“伊⼈”没有具体所指,⽽河⽔的意义⼜在于阻隔,所以凡世间⼀切因受阻⽽难以达到的种种追求,都可以在这⾥发⽣同构共振和同情共鸣。

由此看来,不妨把《蒹葭》的诗意理解为⼀种象征,把“在⽔⼀⽅”看作是表达社会⼈⽣中⼀切可望难即情境的⼀个艺术范型。

这⾥的“伊⼈”,可以是贤才、友⼈、情⼈,可以是功业、理想、前途,甚⾄可以是福地、圣境、仙界;这⾥的“河⽔”,可以是⾼⼭、深堑,可以是宗法、礼教,也可以是现实⼈⽣中可能遇到的其他任何障碍。

诗经精选十八首

诗经精选十八首

诗经精选十八首全文共四篇示例,供读者参考第一篇示例:《诗经》是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也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它是中国古代文化的瑰宝,被誉为中华民族的古典文化之源,是中国古代文学的象征之作。

《诗经》精选了许多经典之作,每一首诗都寄托着作者的思想、感情和情感,展现了古代诗人的风采和伟大的才情。

下面,让我们来欣赏《诗经》中的精选十八首吧。

第一首:《关雎》关关雎鸠,在河之洲。

窈窕淑女,君子好逑。

参差荇菜,左右流之。

窈窕淑女,寤寐求之。

求之不得,寤寐思服。

悠悠我心,忡忡思魂。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美丽的画面,优美的文字律动悠扬,表达了诗人对美好爱情的向往和追求。

静女其姝,俟我于城隅。

爱而不见,搔首踟蹰。

这首诗充满了幽静神秘的美感,表现了诗人内心对爱情的渴望和期盼。

于以采蘩,于沼于沚。

于以用之,公侯之事。

这首诗描写了古代妇女采蘩的情景,展现了古代女子的勤劳和任劳任怨的精神。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本首诗表现了诗人对爱情的深情追忆,借水为隔距,表达了诗人对远方爱人的思念之情。

这首诗描写了一段纯美的爱情故事,通过对雎鸠和淑女的描绘,表现了古人对爱情的渴望和追求。

第六首:《国风·周南·采蘩》第八首:《鹊桥仙·步步蹑蹑追徐行》步步蹑蹑追徐行,陌尘尘走佝偻身。

我本楚狂人,凤歌笑我狂言。

高楼倚竹束弩弦,谁怜梨花风雨恼人?这首诗描绘了一位楚狂人的形象,表现了他对逝去爱情的无限忧伤和追忆之情。

涉江采芙蓉,兰泽多芳草。

采之欲遗谁,所思在远道。

还顾望旧乡,长路漫浩浩。

同心而离居,忧伤以终老。

这首诗描绘了一位少女在江边采芙蓉的情景,表现了痴情女子对远方爱人的思念和眷恋。

第十首:《潇湘神·寒鸦》寒鸦呼曙曙,归飞绝林中。

玉壶汲井漏,兰风荡砧筐。

芳流一天干,夫子何为忙?这首诗描绘了自然界的美丽景色,表现了诗人对自然的赞美和喜爱。

古代长诗十大经典(经典古代长诗词)

古代长诗十大经典(经典古代长诗词)

在中国古典诗词中,长诗可谓是其中一道耀眼的光芒,大家熟悉的如《孔雀东南飞》、《木兰诗》,都是其中经典的作品,今编辑综合整理10首经典绝唱的长诗,以飨读者。

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孔雀东南飞》作品名称:《孔雀东南飞》;创作年代:东汉;创作作者:无名氏;文学体裁:叙事诗;历史地位:中国文学史上第一部长篇叙事诗,乐府诗发展史上的高峰之作;与《木兰诗》合称"乐府双璧";世人赞誉:长篇之圣;古今第一大篇,亦第一绝作;全诗篇幅:全诗350余句,1700余字;内容概括:《孔雀东南飞》取材于东汉献帝年间发生在庐江郡(今安徽怀宁、潜山一带)的一桩婚姻悲剧。

主要讲述了焦仲卿、刘兰芝夫妇被迫分离并双双自杀的故事,控诉了封建礼教的残酷无情,歌颂了焦刘夫妇的真挚感情和反抗精神。

作品展示:《孔雀东南飞》。

《孔雀东南飞》(节选)【汉】佚名序曰:汉末建安中,庐江府小吏焦仲卿妻刘氏,为仲卿母所遣,自誓不嫁。

其家逼之,乃投水而死。

仲卿闻之,亦自缢于庭树。

时人伤之,为诗云尔。

孔雀东南飞,五里一徘徊。

“十三能织素,十四学裁衣,十五弹箜篌,十六诵诗书。

十七为君妇,心中常苦悲。

君既为府吏,守节情不移,贱妾留空房,相见常日稀。

鸡鸣入机织,夜夜不得息。

三日断五匹,大人故嫌迟。

非为织作迟,君家妇难为!妾不堪驱使,徒留无所施,便可白公姥,及时相遣归。

”府吏得闻之,堂上启阿母:“儿已薄禄相,幸复得此妇,结发同枕席,黄泉共为友。

共事二三年,始尔未为久,女行无偏斜,何意致不厚?”中国诗史上罕有的长篇杰作:《木兰诗》。

作品名称:《木兰诗》;创作年代:北魏;创作作者:无名氏;文学体裁:乐府诗;历史地位:中国南北朝时期北方的一首长篇叙事民歌;世人赞誉:与《孔雀东南飞》合称“乐府双璧”;中国诗史上罕有的杰作;全诗篇幅:392个字;内容概括:这是一首长篇叙事诗,讲述了一个叫木兰的女孩,女扮男装,替父从军,在战场上建立功勋,回朝后不愿作官,只求回家团聚的故事,热情赞扬了这位女子勇敢善良的品质、保家卫国的热情和英勇无畏的精神。

经典古代诗歌

经典古代诗歌

经典古代诗歌
经典古代诗歌浩如烟海,以下是一些着名的古代诗歌作品:
1. 《静夜思》(唐·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2. 《登鹳雀楼》(唐·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3. 《春晓》(唐·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5. 《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宋·苏轼):明月几时有?把酒问青天。

不知天上宫阙,今夕是何年。

我欲乘风归去,又恐琼楼玉宇,高处不胜寒。

起舞弄清影,何似在人间?转朱阁,低绮户,照无眠。

不应有恨,何事长向别时圆?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

但愿人长久,千里共婵娟。

6. 《长歌行》(汉乐府):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这些诗歌各具特色,涵盖了不同的主题和风格,是中国古代诗歌的瑰宝。

它们不仅具有艺术价值,也是了解中国古代文化和历史的重要窗口。

经典古诗词朗诵作品精选

经典古诗词朗诵作品精选

以下是一些经典古诗词朗诵作品精选:
《静夜思》——唐·李白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登高》——唐·杜甫
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唐·李白
故人西辞黄鹤楼,烟花三月下扬州。

孤帆远影碧空尽,唯见长江天际流。

《破阵子·为陈同甫赋壮词以寄之》——宋·辛弃疾醉里挑灯看剑,梦回吹角连营。

八百里分麾下炙,五十弦翻塞外声,沙场秋点兵。

马作的卢飞快,弓如霹雳弦惊。

了却君王天下事,赢得生前身后名。

可怜白发生!
《临江仙·滚滚长江东逝水》——明·杨慎
滚滚长江东逝水,浪花淘尽英雄。

是非成败转头空,青山依旧在,几度夕阳红。

《登幽州台歌》——唐·陈子昂
前不见古人,后不见来者。

念天地之悠悠,独怆然而涕下。

500首诗词

500首诗词

500首诗词诗是一种独特的文学艺术形式,以其简洁而深刻的表达方式,深受人们的喜爱。

中国古代有许多伟大的诗人,他们留下了许多优秀的诗歌作品,成为经典的典范。

本文将介绍500首中国古代优秀的诗词作品,带领读者感受中国传统文化中的美与哲理。

一、唐诗1.《登鹳雀楼》——王之涣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2.《静夜思》——李白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3.《春晓》——孟浩然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登高》——杜甫风急天高猿啸哀,渚清沙白鸟飞回。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5.《赤壁赋》——杜牧折戟沉沙铁未销,自将磨洗认前朝。

东风不与周郎便,铜雀春深锁二乔。

二、宋词1.《声声慢》——李清照寻寻觅觅,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

乍暖还寒时候,最难将息。

三杯两盏淡酒,怎敌他、晚来风急?雁过也,正伤心,却是旧时相识。

2.《西江月》——辛弃疾明月别枝惊鹊,清风半夜鸣蝉。

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七八个星天外,两三点雨山前。

旧时茅店社林边,路转溪桥忽见。

3.《渔家傲》——范仲淹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四面边声连角起。

千嶂里,长烟落日孤城闭。

4.《虞美人》——李之仪春花秋月何时了?往事知多少。

小楼昨夜又东风,故国不堪回首月明中。

5.《念奴娇·赤壁怀古》——苏轼大江东去,浪淘尽,千古风流人物。

故垒西边,人道是,三国周郎赤壁。

乱石穿空,惊涛拍岸,卷起千堆雪。

江山如画,一时多少豪杰。

三、元曲1.《蝶恋花·春景》——蒲松龄春晚烟渐起,嫩芽月初吐。

花开堪折直须折,莫待无花空折枝。

2.《西江月·阖家欢》——郑光祖饭后赏千家灯,灯前我与伊。

良宵更长堪醉处,全家欢乐不记迟。

3.《西江月·私语自南薰》——白朴秋知意,夜知愿,江边一夜秋寒。

已分新青旧青亭,一半江天一半雁。

4.《葬花吟》——白朴几番巫峡回云雨,七窍玲珑骨。

中国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中国经典古代诗词鉴赏

中国经典古代诗词鉴赏鲁迅先生曾经说过:“诗是韵文,从劳动时发生的;小说是散文,从休息时发生的。

”所以我们说,诗是普遍的艺术,是一种最为古老的文学艺术样式。

我在此整理了中国经典诗词鉴赏,供大家参阅,盼望大家在阅读过程中有所收获!中国经典诗词鉴赏11、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二首陆游〔宋代〕风卷江湖雨暗村,四山声作海涛翻。

大风好像卷起江湖,下雨黯淡了村庄,四周山上被风雨吹打的声音,像海上的浪涛翻卷。

溪柴火软蛮毡暖,我与狸奴不出门。

若耶溪所出的小束柴火和裹在身上的毛毡都很温和,我和猫儿都不愿出门。

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境况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将尽时,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2、风雨佚名〔先秦〕风雨凄凄,鸡鸣喈喈。

既见君子,云胡不夷。

风凄凄呀雨凄凄,窗外鸡鸣声声急。

风雨之时见到你,怎不心旷又神怡。

风雨潇潇,鸡鸣胶胶。

既见君子,云胡不瘳。

风潇潇呀雨潇潇,窗外鸡鸣声声绕。

风雨之时见到你,心病怎会不全消。

风雨如晦,鸡鸣不已。

既见君子,云胡不喜。

风雨交加昏天地,窗外鸡鸣声不息。

风雨之时见到你,心里怎能不高兴。

3、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其二陆游〔宋代〕僵卧孤村不自哀,尚思为国戍轮台。

穷居孤村,躺卧不起,不为自己的境况而感到哀伤,心中还想着替国家戍守边疆。

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

夜深了,我躺在床上听到那风雨声,就梦见自己骑着披着盔甲的战马跨过冰封的河流出征北方疆场。

中国经典诗词鉴赏21、风雨李商隐〔唐代〕凄凉宝剑篇,羁泊欲穷年。

我虽有《宝剑篇》那样布满豪气的诗篇,但却不遇明主,长期羁旅在外虚度华年。

黄叶仍风雨,青楼自管弦。

枯败的黄叶照旧被风雨摧残,富贵人家还在轻歌曼舞,演奏焦急管繁弦。

新知遭薄俗,旧好隔良缘。

新交的伴侣遭到浅薄世俗的非难,故旧日的老友又因层层阻隔而疏远无缘。

古代最经典的诗词

古代最经典的诗词

古代最经典的诗词
古代最经典的诗词有很多,以下是一些被广泛认为是古代经典之作的诗词:
1.《诗经》:是中国最早的一部诗歌总集,包含了许多优
美的民间诗歌,如《关雎》、《桃夭》等。

2.《离骚》:屈原创作,被誉为中国古代辞赋的代表作之
一,有“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等名句。

3.《九歌》:屈原创作,是长篇的抒发爱国之情的辞赋,
如《湘君》、《招魂》等。

4.《卜算子》:李之仪创作,描写深情对女子的爱慕之情
,如“洛阳亲友如相问,一片冰心在玉壶”。

5.《将进酒》:李白创作,豪放狂傲的诗篇,如“长风破浪
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6.《登鹳雀楼》:王之涣创作,写出登高望远之情,如“白
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7.《夜泊牛渚怀古》:杨万里创作,描写怀旧之情,如“牛
渚西江夜,吴山天一涯”。

8.《如梦令》:李清照创作,描写恋人之间的情感,如“昨
夜雨疏风骤,浓睡不消残酒”。

以上仅是一小部分古代经典诗词,古代文学中还有许多其他优美的作品,每一篇都有其独特的魅力和艺术价值。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古代诗歌经典作品精选中国古代诗歌经典作品精选中国诗歌经典作品精选赏析《诗经》名篇:《伐檀》、《硕鼠》、《氓》、《关雎》、《无衣》、《静女》楚辞屈原:《涉江》、《橘颂》、《离骚》《湘女》汉魏乐府1.《上邪》:上邪!我欲与君相知,长命无绝衰。

山无陵,江水为竭,冬雷阵阵,夏雨雪,天地合,乃敢与君绝。

2.《怨歌行》(汉班婕妤)新裂齐纨素,皎洁如霜雪。

裁为合欢扇,团圆似明月,出入君怀袖,动摇微风发。

常恐秋节至,凉飙夺炎热,弃捐箧笥中,恩情中道绝。

3.《长歌行》青青园中葵,朝露待日曦。

阳春布德泽,万物生光辉。

常恐秋节至,焜黄华叶衰。

百川东到海,何时复西归?少壮不努力,老大徒伤悲。

4.《大风歌》(刘邦)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

5.《垓下歌》(项羽)力拔山兮气盖世,时不利兮骓不逝,骓不逝兮可奈何,虞兮虞兮奈若何。

6.《秋风辞》(刘彻)秋风起兮白云飞。

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

怀佳人兮不能忘。

泛楼船兮济汾河。

横中流兮扬素波。

箫鼓鸣兮发棹歌。

欢乐极兮哀情多。

少壮几时兮奈老何7. 《陌上桑》8.《木兰辞》9.《短歌行》曹操对酒当歌,人生几何。

譬如朝露,去日苦多。

慨当以慷,忧思难忘。

何以解忧?唯有杜康。

青青子衿,悠悠我心。

但为君故,沉吟至今。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明明如月,何时可掇?忧从中来,不可断绝。

越陌度阡,枉用相存。

契阔谈燕,心念旧恩。

月明星稀,乌鹊南飞。

绕树三匝,何枝可依。

山不厌高,海不厌深。

周公吐哺,天下归心。

10.《观沧海》曹操东临碣石,以观沧海。

水何澹澹,山岛竦峙。

树木丛生,百草丰茂。

秋风萧瑟,洪波涌起。

日月之行,若出其中。

星汉灿烂,若出其里。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1.《龟虽寿》曹操神龟虽寿,犹有竟时。

腾蛇乘雾,终为土灰。

老骥伏枥,志在千里。

烈士暮年,壮心不已。

盈缩之年,不但在天。

养怡之福,可得永年。

幸甚至哉,歌以咏志。

12.《七步诗》曹植煮豆燃豆萁,豆在釜中泣。

本是同根生,相煎何太急?13.《野田黄雀行》曹植高树多悲风,海水杨其波。

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罗家得雀喜,少年得雀悲。

拔剑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野田黄雀行》属乐府《相和歌·瑟调曲》,是曹植的后期作品。

全诗可分三层。

高树多悲风,海水扬其波。

这第一层两句借自然景物起兴。

高大的树木往往招惹凄厉的巨风,浩瀚的大海常常掀起汹涌的浪涛。

这里托物喻人,风波二字一方面隐指那些在位的、与己对立的权势人物,惯于兴风作浪,气势汹汹,作威作福;一方面,风前冠一悲字,更渲染了当时自己所处环境的险恶恐怖。

此外,一扬一多,不仅暗示肇事者蓄意制造事端的行为举动,而且点出这种行为举动的频繁。

事实也是如此,曹丕即帝位前后,长期把曹植视为争夺帝位的劲敌。

为了称帝,拉帮结伙,活动频繁,猜忌怀疑,诬告监视,百般离间植与其他兄弟之间的亲密关系。

丕即帝位后对植又多次贬爵徙封。

更有甚者,曹丕不但蓄谋残杀了曹彰,且有诛杀曹植的预谋。

逼令曹植作百步诗之闻,正是丕对植同室操戈、骨肉相残的明证。

多次用风来象征自己的险恶处境。

如:高台多悲风(《杂诗六首》其一),何意回飙举(其二),江介多悲风(其五),卒遇回风起、惊飙接我出(《吁嗟篇》)等;又用蓬、孤雁、游客子等物,自喻十一年而三徙都的流荡不定、孤寂凄苦的遭遇。

从中可足见曹植在强大残暴的敌对势力面前,屡屡变迁、孤立无援、无可奈何的悲凉情状。

曹植处在这样一个环境之中,如同身陷囹圄,既无权力,又无自由,所以发出了利剑不在掌,结友何须多?的慨叹。

诗以利剑喻权柄。

手中没有权,非但无益于友人,反连累他们。

连累了他们却又不能救助他们,那又可须结交很多朋友害他们遭罪丧命,甚至祸及家人?通过反诘语气更增强了对仇者的愤恨、对友人的负疚、对自己的责备之情。

曹植在政治上是有非凡抱负的,他要戮力上国,流惠下民,建永世之业,留金石之功。

(《与杨德祖书》)。

然而残酷的现实完全扼杀了他宏大的志向,他怎么不感到遗恨不尽、愧对好友呢?这一对反诘句式的慨叹,包蕴了无比深沉复杂的思想感情,令人深思、耐人咀嚼。

下面逼出一个故事证据:不见篱间雀,见鹞自投罗?这里的反问语气同样激人思索。

篱间雀喻禁锢的自己及遭杀戮的丁氏兄弟等亲友,《三国志·魏志·陈思王植传》云:植既以才见异,而丁仪、丁翼、杨修等为之羽翼。

太祖于是以罪诛修。

文帝即位,诛丁仪丁翼。

黄雀弱小,鹞鹰凶猛,这是敌对的两种势力的对比。

黄雀一见鹞子就吓得自投罗网,可见曹丕罗织的专制统治势力如何凶恶宏大。

作为毫无权位的曹植,连起码的人身自由都无保障,串亲会友也得不到恩准;已是自身不保,当然也救不了受到迫害的好友。

曹植及其亲信,在曹丕的高压政策面前,正象弱小的黄雀一样,任凭怎样飞窜,也逃不脱那预谋设置的恢恢罗网啊!这里隐含了悲的因由。

(黄雀投罗得救故事,由《国策·楚策四》中事点化而来。

)曹植不能自救,也不能救人的根本原因何在?这不正是利剑不在掌之故吗?这样,五、六句便与三、四句很有机地了起来,构成了一种内在的因果关系,表达了权的重要。

在其它诗中,也常以方舟,等象征权力,反映他对权的渴望。

自投罗的后果是什么?罗家得雀喜,少年得雀悲。

罗家,设置罗网的人。

喻迫害者。

少年,设想的、有权力拯救黄雀的勇士。

一悲一喜,鲜明地揭示了罗家与少年对黄雀迥然不同的两种态度和情感。

案《魏略》曰:太子立,欲治丁仪罪,仪为右刺奸掾,欲仪自裁。

而仪不能,乃对中领军夏侯尚叩等求哀,尚为涕泣,而不能救。

后遂因职事,收付狱杀之。

诗中篱间雀,疑即指仪,少年疑即指尚。

当仪之求哀于尚;而尚涕泣,犹少年之悲雀也。

植为此篇,当在收仪付狱之前,深望尚之能救仪,如少年之救雀也。

(《曹子建诗注》)此说颇为有理。

仪遇难时,诗人身处危恶,已无力救助,只有寄情于笔端,幻想出现一个救人急难之少年。

以上从第三句至第八句为第二层,以黄雀投罗,从反面隐喻权力对政治集团的重要。

在勾心斗角的封建统治者的铁腕面前,绝无亲情可言。

拔箭捎罗网,黄雀得飞飞。

飞飞摩苍天,来下谢少年。

这最后四句为一层,表达对济难之权的希冀和实现凌云壮志的憧憬。

诗人充满梦幻地遐想着,有那么一位英武的少年,见雀投罗,便拔出宝剑来奋力向罗网砍去,黄雀挣脱出来以后,自由轻快地翱翔于蓝天,然后飞下来感谢解救他的少年。

可见黄雀是知恩报德的。

剑,照应开头利剑,是权柄的同一语。

前一剑,从反面实写,是说无权的弊害;后一剑,从正面虚写,是说有权的功利。

一反一正,一虚一实,两相印证,相反相成。

拔和捎二动词,描摩出少年的武侠举动和英雄气概。

从见到悲,到拔到捎,系统地写出了少年见义勇为、拔刀相助、锄强扶弱的思想和行为之发展过程。

一摩字,把黄雀得救后飞得如何迅速高远、触及长空的情状表现得十分有力。

这是凌云壮志得以实现、获得自由解放的一种美好愿望。

这种对未来毫不丧失信心的、情调高昂的结句,一改前面的感伤情绪,使得全诗基调变得明快而不失其积极意义。

曹植的诗,以托物抒怀、设喻言情见长。

本篇悲风、海波、利剑、雀鹞、少年诸事的选取,无不针对现实和带有明确的比喻意义,而且每一事物都各有自己的具体形象。

通过自己的思想脉络,层次分明地把这些具体形象起来,组成一个完整的统一体,以其完整的艺术形象,鲜明地反映了曹魏统治集团内部的尖锐矛盾。

《文心雕龙·隐秀》说:陈思之《黄雀》、公干之《青松》,格高才劲,而并长于讽谕。

本诗艺术特色正可印证这点。

14.《燕歌行》曹丕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

燕辞归雁南翔,念君客游思断肠。

慊慊思归恋故乡,君何淹留寄他方?贱妾茕茕守空房,忧来思君不敢忘,不觉泪下沾衣裳。

援琴鸣弦发清商,短歌微吟不能长。

明月皎皎照我床,星汉西流夜未央。

牵牛织女遥相望,尔独何辜限河梁?简评这是今存最早的一首完整的七言诗。

它叙述了一位女子对丈夫的思念。

笔致委婉,语言清丽,感情缠绵。

这首诗突出的特点是写景与抒情的巧妙交融。

诗歌的开头展示了一幅秋色图:秋风萧瑟,草木零落,白露为霜,候鸟南飞……。

这萧条的景色牵出思妇的怀人之情,映照出她内心的寂寞;最后几句以清冷的月色来渲染深闺的寂寞,以牵牛星与织女星的限河梁来表现思妇的哀怒,都获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诗歌在描述思妇的内心活动时,笔法极尽曲折之妙。

比如,先是写丈夫思归恋故乡;继而设想他为何淹留寄他方,迟迟不归;再为写自己忧来思君不敢忘,整日里在相思中过活;苦闷极了,想借琴歌排遣,却又短歌微吟不能长,只好望月兴叹了。

如此娓娓叙来,几经掩抑往复,写出了这位女子内心不绝如缕的柔情。

这首诗仿柏梁体,句句用韵,于平线的节奏中见摇曳之态。

王夫之称此诗倾情,倾度,倾声,古今无两,虽是溢美之辞;但此诗实为叠韵歌行之祖,对后世七言歌行的创作有很大影响。

鉴赏这是曹丕《燕歌行》二首中的第一首。

《燕歌行》是一个乐府题目,属于《相和歌》中的《平调曲》,它和《齐讴行》、《吴趋行》相类,都是反映各自地区的生活,具有各自地区音乐特点的曲调。

燕(Yn)是西周以至春秋战国时期的诸侯国名,辖地约当今北京市以及河北北部、辽宁西南部等一带地区。

这里是汉族和北部少数民族接界的地带,秦汉以来经常发生战争,因此历年统治者都要派重兵到这里戍守,当然那些与此相应的筑城、输等各种摇役也就特别多了。

拿最近的事实说,建安十二年(207)曹操北伐乌桓的战争,就发生在这古燕国的北部今辽宁省兴城一带。

反映这个地区战争徭役之苦的作品,早在秦朝就有生男慎勿举,生女哺用脯。

不见长城下,尸骨相撑拄的民歌,到汉代更有了著名的《饮马长城窟》。

曹丕的《燕歌行》从思想内容上说就是对这种文学作品的继承与发展。

郭茂倩《乐府诗集》引《乐府解题》说:魏文帝‘秋风’‘别日’二曲言时序迁换,行役不归,妇人怨旷无所诉也。

又引《乐府广题》说:燕,地名也。

言良人从役于燕,而为此曲。

这样来理解作品的内容是正确的。

《燕歌行》不见古辞,这个曲调可能就创始于曹丕。

这篇作品反映的是秦汉以来四百年间的历史现象,同时也是他所亲处的建安时期的社会现实,表现了对下层人民疾苦的关心与同情。

秋风萧瑟天气凉,草木摇落露为霜,燕辞归雁南翔。

开头三句写出了一片深秋的肃杀情景,为女主人公的出场作了准备。

这里的形象有视觉的,有听觉的,有感觉的,它给人一种空旷、寂寞、衰落的感受。

这种景和即将出场的女主人公的内心之情是一致的。

这三句虽然还只是写景,还没有正面言情,可是我们已经感觉到情满于纸了。

这种借写秋景以抒离别与怀远之情的方法,中国是有传统的。

宋玉《九辨》中有:悲哉,秋之为气也!萧瑟兮,草木摇落而变衰。

憭栗兮,若在远行,登高临水兮送将归。

汉武帝的《秋风辞》说: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

兰有秀兮菊有芳,怀佳人兮不能忘。

从这里我们不仅可以看到《燕歌行》与它们思想感情上的连续性,而且还可以看到其中语言词汇上的直接袭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