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科教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后附答案)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一、选择题1.下列各项中,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的是()。
A.氧气B.二氧化碳C.天然气2.燃烧一张纸和撕碎一张纸作比较分析正确的是()。
A.前者没有产生新物质,后者产生了新物质B.前者发生了物理变化,后者发生了化学变化C.前者发生了化学变化,后者发生了物理变化3.烟花升空爆炸,主要发生了()。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没有变化4.下列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水变成水蒸气B.铁钉生锈C.用醋除去壶中水垢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留在杯中的液体()。
A.全部是白醋B.全部是水C.是含有新物质的液体6.用蜡烛加热白糖时,白糖发生了()。
A.只有物理变化B.只有化学变化C.既有物理变化又有化学变化7.下列物质中,和水不是同一种物质构成的是()。
A.冰B.雪C.酒精8.淀粉遇到碘酒,会生成一种()的物质。
A.蓝色B.红色C.绿色D.黄色9.下列变化中,有一项与其他两项变化不同,这一项是()。
A.树叶颜色的变化B.火柴燃烧C.铁水变铁锭10.农闲时节,人们总要把锄头存放起来,下面几种方法中最好的是()。
A.把农具埋在土中B.把农具擦干净,涂上漆C.把农具擦干净,涂上油,挂在室内11.在家里最好用什么容器存放醋?()A.铝罐B.铁罐C.玻璃瓶12.用木条和木板制作成课桌,这是发生了()。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既有物理变化,也有化学变化13.铁生锈后和原来相比较,体积()。
A.变大B.变小C.一样二、判断题1.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 )2.物质之间相互混合,都会发生明显变化。
( )3.汽车表面不同颜色的喷漆不仅仅是为了美观,还可以防锈。
( )4.二氧化碳气体和氧气的化学性质基本一样,都有助于燃烧。
( )5.我们喝的可乐和体内呼出的气体里都含有二氧化碳气体。
( )6.我们的唾液中含有淀粉酶,可以将淀粉转化成麦芽糖。
( )7.只有生物会变化,像岩石、房屋、马路这样的物体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元测试卷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题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26分)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2、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只是有的快,有的慢。
3、物质有变化可以分为()和(),它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
4、物质的化学变化往往会伴随改变颜色、()、()、()、()等现象的产生。
5、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发生了()。
6、在我们喝的一些()中就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在()中也有二氧化碳气体;()也有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20分)1、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的变化等是()。
A、形状发生了改变B、产生新的物质C、没有什么变化2、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是()。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3、铁钉在有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不能防止和减缓铁生锈。
A、刷油漆B、抹油C、放入盐水中。
4、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
A、黑色B、紫红色C、蓝色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发生的是化学变化判断依据是()。
A、放出气体B、摸烧杯外壁凉C、生成二氧化碳气体6、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切断铁和()的接触,以防生锈。
A、水B、空气C、细菌7、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摸烧杯外壁有些凉,此现象说明()。
A、烧杯吸热B、二氧化碳吸热C、此反应吸热8、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会()。
A、没有什么变化B、会熄灭C、燃烧的更旺9、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含量的增加。
A、二氧化碳B、氧气C、氮气10、以下食物中含有丰富淀粉的是()。
A、菜花、土豆、菠菜B、土豆、红薯、玉米C、红薯、黄瓜、玉米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20分)1、蜡烛燃烧是形态上发生了改变慢慢变短了,这是一种物理变化。
()2、我们看不到电和磁,所以电和磁不是物质()3、我们在吃米饭时,一开始就就尝到了甜味。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测试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选择题1 . 用长柄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小心地移到蜡烛火焰上(如右图所示),白糖熔化后,继续加热10分钟,该过程中白糖()A.只发生了化学变化B.只发生了物理变化C.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2 . 铁钉放在()里,生锈的速度最快。
A.食用油盘子B.干燥的空盘子C.水盘子D.盐水盘子3 . 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
A.产生了气泡B.形状发生了改变C.产生了新物质4 . 要判断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可以用的方法是()。
A.滴稀盐酸B.滴碘酒C.滴水滴5 . 给铁制品的表面涂上()最容易使其生锈。
A.油漆B.水C.食用油D.白醋6 . 铁钉最不容易生锈的环境是()。
A.干燥密封的环境B.一半浸没在油中,一半暴露在空气中C.一半浸没在盐水,一半暴露在油中7 . 防止铁生锈的基本方法是()A.把铁放到水里B.喷漆C.给铁加热8 . 如图所示,在烧杯中放入一枚铁钉,使其一半在液面以上,一半在液面以下,然后置于空气中,则铁钉最容易生锈的部位是()。
A.液面下的部分B.空气中的部分C.液面和空气交界处的部分D.以上都一样9 . 下列哪种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A.压扁易拉罐B.弯折铁丝C.铁钉生锈了D.水变成水蒸气10 . 糖+水——糖水,属于。
A.物理变化B.化学变化C.物理变化、化学变化二、填空题11 . 如图所示,往米饭和淀粉里分别滴加几滴________,米饭和淀粉都出现________物质。
12 . 用淀粉调制的液体在白纸上来写密信,滴上________就可以让字显现出来。
13 .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两类,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另一类是__________________14 . 把小苏打和白醋在玻璃杯中进行混合,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感觉到杯壁__________。
新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第2单元测试卷

六年级下册科学第二单元测试卷学校班级姓名得分一、填空题(32分)1、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这个世界都是由()构成的。
2、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物理变化的特点是(),化学变化的特点是()3、物质的化学变化伴随一些现象,如()()和()等。
4、米饭中有一种叫做()的物质,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成了有甜味的()。
这种物质遇到碘酒会变()色。
5、小苏打和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能使燃烧的火柴熄灭的气体,这种气体叫做()。
6、铁是()色的,铁锈是()色的;铁()导电,铁锈()导电。
7、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的(),才能变成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二、选择题(12分)1、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这是因为米饭含有()A、糖B、淀粉C、甜蜜素2、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A、是马铃薯B、是碘酒C、既不是马铃薯,也不是碘酒3、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A、氧气B、一氧化碳C、二氧化碳4、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是()A、只是空气B、只是水分C、是空气和水分的共同作用5、下列哪种物质不是混合物()A、酱油B、可乐C、铁钉D、黑芝麻糊6、大米和沙子混合后(),小苏打和醋混合后()。
A、产生新的物质B、不产生新的物质三、判断题。
(对的打、错的打16分)1、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但都会变化。
()2、用蜡烛加热白糖时既会发生物理变化,也会发生化学变化。
()3、馒头、面包等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因为他们都含有淀粉。
()4、利用淀粉和碘酒反应时会发生颜色变化这一特征,我们可以用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5、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会变浅。
()6、火药是古代的炼丹道士发明的。
()7、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
()8、油和水混合后会放出很多气体。
()四、连线题(8分)用线连接哪些是混合物,哪些是纯净物。
雪碧氧气酱油豆子纯净物混合物空气葡萄汁粽子白酒四、简答题(32分)1、请写出人们在生活中防止铁器生锈的方法,并说明其中的道理。
科学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题附答案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2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题Array(总分:100分时间:30分钟)2分,共26分。
世界是由构成的。
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和,它们最根本的区别是。
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伴随一些现象的发生,比如、、、。
硫酸铜溶液是色的,和铁钉反应后铁钉表面有色物质附着,硫酸铜溶液会逐渐变浅。
根据的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写出两种淀粉含量较多的食物:、。
4分,共20分。
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发生的变化是( )A、化学变化B、物理变化C、不发生变化对小苏打和白醋的特点描述正确的是( )。
A、小苏打是蓝色的粉末B、白醋是白色的液体C、白醋是无色的液体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是( )。
A、氧气B、水蒸气C、二氧化碳下列哪种环境下铁容易生锈( )。
A、缺水的沙漠B、潮湿的海边C、干燥的高原下列食物中淀粉含量较多的是( )。
A、白萝卜B、番薯C、肥肉,错的打“×”。
每小题3分,共30分。
物质变化有快有慢,但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发生变化。
( )因为我们摸不到看不到声音,所以声音不是物质。
( )光和火焰都是物质。
( )生产水泥需要经过一系列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食物要经过许多化学变化,才能转化为我们身体所需的营养物质。
( )铁生锈是化学变化。
( )17.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产生了新物质。
( )18.蜡烛熔化是物理变化,蜡烛燃烧是化学变化。
( )19.咀嚼米饭5分钟感觉微甜,说明米饭本身的味道是甜的。
( )20.只要物质的颜色发生变化,就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 )四、科学探究:第21小题9分,第22小题10分,第23小题5分,共24分。
21.在下列空格中填写相应的内容:22.根据下表的记录情况,你能得出哪些结论?铁钉在不同的地方生锈情况记录表23.请用图表的形式归纳本单元的知识内容:【附加题】第24题12分,第25题3分,共15分。
24.实验设计:研究铁生锈的原因。
(1)研究的问题:铁生锈与、有关吗?(2)我们的假设:(3)实验方案:①。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

教科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测试:物质的变化班级:姓名:得分:一、判断。
(每题2分,计30分)1.一根铁丝被折弯了,这里并没有发生物质的变化。
………………()2.我们住的房屋在不装修不修理的情况下是不发生物质变化的。
…()3.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构成的。
………………………………………()4.蜡烛燃烧时变小了,这里只是物理变化。
…………………………()5.小苏打和白醋发生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6.水结成冰由液体变成了固体说明产生了新的物质。
………………()7.声音看不见摸不着,所以声音不是物质。
…………………………()8.米饭放进嘴里就能尝到甜味。
………………………………………()9.米饭在嘴里被嚼碎时发生了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10.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体就是二氧化碳。
…………………………()11.米饭遇到碘酒虽然变成了蓝色,但并没有产生新物质。
………()12.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会产生部分热量。
…………………………()13.把铁钉放在真空中就不会生锈。
…………………………………()14.给金属制品刷上油漆主要是为了美观。
…………………………()15.青菜遇到碘酒也会变蓝。
…………………………………………()三、选择。
(每题2分,计20分)16.下列变化中产生新物质的是 ( )。
①粉笔写字变小了②易拉罐被压扁③铁生锈17.物理变化与化学变化的不同在于()。
①速度快慢②有无新物质产生③形状是否改变18.米饭里的主要成分是()。
①淀粉②糖③水分19.使用滴管的正确方法是()。
①先用手捏住滴管的橡皮囊,再把滴管放进药瓶吸取药水②先把滴管放进药瓶,再用手捏住滴管的橡皮囊,然后松开③直接把滴管放进药瓶再拿出即可20.沙子和豆子混合后再分离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①豆子上粘有沙子,豆子发生了变化②豆子和沙子都发生了变化③豆子和沙子都没有发生变化21.加热白糖至糊状发生的变化是()。
教科版六年级下册科学试题 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 测试卷 (含答案)

科教版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卷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12分)1.我们生活在由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
2.火柴燃烧和铁钉生锈这两种变化的重要相同点是:都产生了。
3.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变化。
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这类变化我们称为变化。
4.米饭中有一种叫的东西,在我们的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变得有甜味了。
5.米饭、淀粉遇到碘酒,它们的发生了变化,该蓝色的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淀粉的新物质。
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了一种新物质——气体,这样的变化属于变化。
7.铁生锈是生活中常见的现象,水和空气的,会使铁生锈。
8.吃食物时,把食物磨碎属于变化;此外,食物进入体内后还要经过许许多多的变化,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营养物质。
二、判断题(每题2分,共20分)1.只有生物会变化,像岩石、房屋、马路这样的物体是不会发生变化的。
( )2.我们喝的可口可乐饮料里含有二氧化碳气体,我们呼出的气体里也有二氧化碳。
( )3.物质是不灭的,只不过有时会转变成其他物质。
( )4.生产水泥的过程中包含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5.火药是古代的炼丹道士意外发明的。
火药爆炸是化学变化。
( )6.小苏打和白醋的反应非常迅速,铁生锈的速度也非常迅速。
( )7.只要食物的颜色发生变化,就一定发生了化学变化。
( )8.物质发生化学变化的过程中一定不会发生物理变化。
( )9.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产生了新物质。
( )10.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后,铁钉上产生的新物质是铁锈。
( )三、选择题(每题2分,共28分)1.下列属于小苏打特点的是( )。
A.白色大颗粒B.粉末状颗粒C.无色液体2.( )能使燃着的火焰熄灭。
A.氧气B.二氧化碳C.空气3.给铁表面涂上( ),可更有效防止铁生锈。
A.面粉B.油漆C.小苏打4.烟花在空中爆炸时,发生了剧烈的( )变化。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 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D卷

教科版科学六年级下学期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D卷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小朋友,带上你一段时间的学习成果,一起来做个自我检测吧,相信你一定是最棒的!一、填空题。
(共5题;共12分)1. (2分)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________,________。
2. (3分)在生产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等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
3. (2分)我们周围的世界是由________构成的,物质会发生变化。
物质变化一般分成两类:________。
4. (2分)世界是由________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
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________。
5. (3分)物质的变化可以分为________和________,它们的区别在于有没有________。
二、判断题。
(共6题;共12分)6. (2分)铁锈是不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的。
7. (2分)我们可以根据物质发生变化时产生的现象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8. (2分)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我们看到铁钉变绿了。
9. (2分)把易拉罐压扁.水结冰等都是物理变化。
10. (2分)水变成水蒸气是化学变化。
11. (2分)做泥塑或面塑属于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
三、选择题。
(共10题;共20分)12. (2分)下列诗句描述的变化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A . 千里冰封,万里雪飘B . 野火烧不尽,春风吹又生C . 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D . 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13. (2分)将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浸入液体的铁钉成了()。
A . 银白色B . 蓝绿色C . 暗红色14. (2分)下列工艺制作过程中包含了化学变化的是()。
A . 红纸剪成窗花B . 泥土烧成瓷器C . 冰块制成冰雕D . 木板制成飞机模型15. (2分)下列哪种变化与其他两种变化有着本质上不同的是()。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单元测试卷1
一、填空题。
1.我们生活的世界是由构成的,是在不断地发
生变化的。
2.我们吃米饭或馒头的时候,细细咀嚼后会感到有些甜味,这是
因为米饭和馒头中含有。
要检验这种物质是否存在,我们可以在米饭
或馒头上滴几滴,如果,就说明米饭或馒头中含有这种物质。
3.铁生锈的速度比小苏打和醋的反应速度要。
4.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常伴随的现象有、、和产
生沉淀物。
5.硫酸铜溶液是色透明的液体,把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一段时间后取出,铁钉表面会附着色的物质,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变化属于
变化。
二、判断题。
1.物质的变化有些是自然现象,有些是人们有意识的活动造成的。
( )
2.因为我们看不见也摸不到空气,所以空气不是物质。
( )
3.有些物质的变化很缓慢,而有些物质的变化很快。
( )
4.小苏打是无色透明的晶体,它能在水中溶解。
( )
5.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因为铁生锈需要很长的时间。
( )
6.热胀冷缩现象是物理变化。
( )
三、选择题。
1.下列关于蜡烛燃烧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物理变化
B.蜡烛燃烧的过程中只发生化学变化
C.蜡烛燃烧的过程中既发生物理变化又发生化学变化
2.打开可乐瓶,会有大量的气泡冒出,这些气泡中的气体是( )。
A.二氧化碳 B.空气 C.水蒸气
3.下列现象中,不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食物腐烂变质 B.水蒸发 C.酒精燃烧
4.下列物质变化过程中,有新物质生成的是( )。
A.白醋和小苏打混合 B.玻璃破碎 C.火柴梗被折断
5.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不能看到的现象是( )。
A.接触硫酸铜溶液的铁钉表面变色
B.产生大量气泡
C.溶液的颜色变浅
6.把铁钉的一半浸入水中,另一半露在空气中,( )最容易生锈。
A.水中的一半 B.空气中的一半 C.空气和水的交界处
7.用白醋在白纸上写字,干后纸上无明显痕迹,再把红萝卜皮浸出的液体喷在白纸上,可见字迹。
这个变化属于( )。
A.物理变化 B.化学变化 C.无法确定
8.硫酸铜溶液不能用( )盛装。
A.玻璃容器 B.铁制容器 C.铜制容器
9.下列方法中,( )不能防止和减缓铁钉生锈。
A.将铁钉放人盐水中 B.在铁钉上抹油 C.在铁钉上刷油漆10.做泥塑或面塑时,物质发生的是(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无法确定
四、连线题。
将下列物质的变化与其主要伴随的现象用线连起来。
在面包上滴碘酒
物理变化把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发光、发热
把高锰酸钾放入水中
铁钉生锈产生气体
化学变化蜡烛燃烧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颜色改变
水变成水蒸气
五、读图题。
如下图所示,在烧杯的底部放入一勺小苏打,将点燃的蜡烛置于烧杯内,用滴
管向烧杯中滴加白醋(白醋不会迸溅到蜡烛上),你会看到什么现象?为什么?
六、简答题。
1.小明看到电视里的钻石广告:“钻石恒久远,一颗永流传”,所以小明认为坚硬的钻石是世界上永远不会发生变化的物质。
你认为小明的观点科学吗?请说明理由。
2.某科技活动小组搞军事通讯游戏。
“司令员”用米汤在信纸上写上“偷袭阵地”
几个字。
米汤干了以后,字就看不见了。
“前沿阵地指挥员”收到信后,用棉
花蘸了一种液体涂上去,信纸上就出现了蓝色的字。
(1)这种液体可能是什么?
(2)用你所学的知识解释一下这种现象。
七、实验探究题。
1.探究马铃薯中是否含有淀粉。
用到的物品:水果刀、滴管、碘酒。
探究的方法:首先用水果刀将一个新鲜的马铃薯切开,再用滴管将碘酒滴到马铃薯的切面上,然后看切面上是否有蓝色出现,最后得出结论。
请回答下列问题。
(1)缺少的实验物品是。
(2)观察到的现象是什么?
(3)得出的结论是什么?
2.某科学小组的同学进行了这样一次实验,装置如图所示。
甲试管:将铁钉放人一团湿的棉花球中,不封口;
乙试管:将铁钉放入经煮沸(赶走空气)并快速冷却,
再在水面加一层植物油的水中;
丙试管:将铁钉放入一团带干燥剂的干棉花中,用橡皮塞塞紧管口。
(1)这个实验想要研究的问题是:。
(2)甲试管中的铁钉能够和水、空气充分接触;乙试管中的铁钉只能和接触,因为
水面上的植物油能很好地防止溶解到水中。
(3)一个星期后观察发现,甲试管中的铁钉生锈比较严重,而乙试管和丙试管中的
铁钉基本上看不出生锈,这一实验现象说明了。
(4)通过上述对铁钉生锈原因的探究,生活中我们应采取怎样的措施来防止铁制品
生锈呢?(写出2种方法)
参考答案
一、l.物质物质 2.淀粉碘酒出现蓝色物质(变色) 3.慢 4.改变颜色产生气体发光发热 5.蓝红化学
二、l.√ 2.× 3.√ 4.√ 5.× 6.√
三、l.C 2.A 3.B 4.A 5.B 6.C 7.B 8.B 9.A l0.B
四、
五、会看到蜡烛熄灭。
因为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不支持燃烧,能使
蜡烛燃烧的火焰熄灭。
六、l.小明的观点不科学,因为世界上没有不会发生变化的物质。
2.(1)碘酒 (2)“司令员”用米汤在信纸上写字,米汤中含有淀粉,“前沿阵地指挥员”收到信后,用棉花蘸了一种液体涂上去,信纸上就出现了蓝色的字,说明他用的是碘酒,因为碘酒遇到淀粉会生成蓝色的物质。
七、l.(1)马铃薯 (2)马铃薯切面变成蓝色。
(3)马铃薯中含有淀粉。
2.(1)铁钉生锈的速度与哪些因素有关 (2)水空气
(3)铁钉生锈与空气和水的共同作用有关
(4)电镀或在铁制品表面涂油漆等。
(合理即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