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家我的家教学设计
湖南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你的家我的家》教学设计教案

湖南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你的家我的家》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用简单的画笔和色彩表现自己家庭的特色;2.了解不同地区的家庭特点和文化差异;3.促进学生对自己家庭的认知和亲情意识的培养;4.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色彩感受能力。
二、教学重点1.了解不同地区的家庭特点和文化差异;2.能够用简单的画笔和色彩表现自己家庭的特色。
三、教学难点1.提高学生的表现能力和色彩感受能力;2.促进学生对自己家庭的认知和亲情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忆自己家庭的特点,讨论学生家庭的不同之处,并呈现图片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2. 学习新知(10分钟)向学生介绍不同地区的家庭特点和文化差异,并让学生通过图片进行观察和分析。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想象自己想象中的家,包括室内或室外的景象以及周围的环境。
3. 创作实践(30分钟)让学生用画笔和色彩来表现自己家庭的特点和亮点。
老师可以给予学生启发和指导,例如如何将自己家庭的特点映射到画面中,如何利用色彩优化画面效果等。
4. 展示分享(10分钟)让学生自由展示自己的作品,并向同学介绍自己的家庭特点和文化差异。
为了鼓励学生展示的勇气和信心,老师可以对每位学生的作品进行点评,尽量给予肯定和鼓励。
5. 总结反思(5分钟)在课程结束时,老师可以进行总结,并邀请学生评论整个课程。
老师也可以让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想,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记忆所学内容。
五、教学评估评估学生在画图表达方面的动手能力和创作能力,以及对自己家庭特点的了解和表达能力。
六、教学参考1.《湖南省义务教育美术课程标准》,湖南省美术教育委员会编,人民美术出版社;2.朱灿定等编著,《小学美术教学参考书(下册)》(湖南版),湖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你的家我的家教案小班语言

你的家我的家教案小班语言《以你的家我的家》小班语言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认知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认识家庭成员的称谓,并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
2. 情感目标培养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让学生明白家庭是温暖的港湾,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支撑。
3. 能力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进行表达和交流,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和难点1. 教学重点家庭成员的称谓,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2. 教学难点学生能够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
三、教学准备1. 教具准备图片、家庭成员的头像卡片、家庭成员的称谓卡片。
2. 教学环境准备教室中应有足够的空间,以便学生进行活动和表演。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教师出示家庭成员的头像卡片,让学生猜猜这些人是谁。
然后教师用简单的语言介绍这些人是学生的家人,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
2. 学习家庭成员的称谓教师出示家庭成员的称谓卡片,如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等,让学生认读这些词语,并进行朗读。
3. 学习用语言描述家庭教师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如:“我有一个爸爸,一个妈妈,一个爷爷,一个奶奶。
”然后让学生模仿教师的语言进行表达。
4. 情境操练教师出示图片,让学生根据图片描述家庭成员的情况,如:“这是我的爸爸,他很高,他喜欢唱歌。
”等等。
5. 温故知新教师让学生回忆一下刚才学过的家庭成员的称谓和用语言描述家庭的内容。
6. 小结教师对本节课的学习内容进行小结,并强调家庭的重要性,让学生明白家庭是温暖的港湾,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支撑。
五、教学反思本节课主要是让学生学会用简单的语言描述自己的家庭,通过图片和情境操练,能够更好地帮助学生掌握家庭成员的称谓和用语言描述家庭的能力。
同时,也培养了学生对家庭的热爱和珍惜,让学生明白家庭是温暖的港湾,是孩子成长的重要支撑。
你的家我的家教案

你的家我的家教案教案标题:你的家我的家教学目标:1. 了解和掌握描述家庭成员的词汇和句型。
2. 学会用英语描述自己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成员。
3.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和听力理解能力。
教学重点:1. 家庭成员的词汇和句型。
2. 描述自己家庭背景和家庭成员的能力。
教学难点:1. 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描述自己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成员。
2. 提高学生的口语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1. PPT或黑板。
2. 家庭照片或图片。
3. 学生练习册或工作纸。
教学过程:Step 1: 导入 (5分钟)1. 通过展示一些家庭照片或图片,引发学生对家庭的讨论。
2. 引导学生回答一些问题,如"What is a family?"(家庭是什么?)和"What do you like about your family?"(你喜欢你的家庭的什么?)。
Step 2: 词汇学习 (10分钟)1. 在黑板或PPT上呈现家庭成员的词汇,如father, mother, brother, sister, grandparents等。
2. 逐个教授每个词汇的发音和意思,并帮助学生进行模仿和记忆。
3. 进行词汇练习,如师生对话、图片配对等。
Step 3: 句型学习 (15分钟)1. 呈现描述家庭成员的句型,如"My father is a doctor."(我的爸爸是医生。
)和"I have one sister."(我有一个妹妹。
)。
2. 解释句型的结构和用法,并进行示范。
3. 学生进行模仿和练习,可以使用自己的家庭成员进行句型练习。
Step 4: 口语练习 (15分钟)1. 将学生分成小组,让他们互相介绍自己的家庭背景和家庭成员。
2. 鼓励学生使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描述,可以提供一些问题作为引导。
3. 监督和指导学生的口语表达,提供必要的帮助和反馈。
Step 5: 听力训练 (10分钟)1. 播放一段关于家庭的听力材料,如一段对话或短文。
幼儿教案你的家我的家

幼儿教案你的家我的家教案幼儿小客人来了教案小班我的家你的家教案幼儿教案沉与浮篇一:我的家-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我的家-幼儿园中班美术教案活动名称:我的家活动目标:能用纸折好房子,粘贴在纸上,并添画出花、草、树等其他物体。
重点:学习用正方形的纸这房子。
难点:折出房子两边的尖角,并能发挥想象添画景物。
活动准备:正方形彩纸每人一张,水彩笔。
lt;brlt;plt;/p活动过程:一、引出课题,激发幼儿兴趣:我们每个人都有一个可爱的家,你的家在哪里?房子前面有些什么东西?(幼儿自由讨论)今天我们都来折、画自己的家,比比谁的家最美丽。
二、讲解示范:1、先用正方形纸折出小房子。
(教师讲解示范,幼儿跟折)把正方形纸边对边对齐折;再横着对折后打开,折出中心线;把两边的纸向中心线折;用手指伸进去折出房子两边的尖角。
2、折好的小房子反面涂上浆糊,贴在纸上。
3、在房子的前面和旁边画小花、小草、小树、太阳等,也可画上做早操的小朋友。
三、幼儿作画,教师巡回指导:1、提醒幼儿先折好房子,再将折好的房子粘贴在纸上,然后添画许多物体。
2、鼓励幼儿大胆涂色,使画面色彩鲜艳。
四、讲评:幼儿互相参观,说说谁的家最漂亮。
最好的美术学校篇二:《我的家、你的家》教学设计《我的家、你的家》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家”是一个充满着幸福、快乐、温馨的字眼,“家是心灵和身体的栖息地。
本课属于“设计、应用”学习领域,主要是让学生进行家居环境的设计,并制作一个自己喜欢的房间模型以此来使学生的空间感,色彩搭配以及综合运用材料制作的能力得到提高。
教学目标:1、设计制作一个立体的房间模型,要求有简单的家具,训练学生的动手能力。
2、能够注意到室内空间物品形色的合理搭配、并用色彩进行装饰。
3、增强学生之间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养成做事条理的好习惯,并逐步形成设计意识。
教学重点:手工制作居室内部的基本方法及色彩的应用。
难点:对房间进行合理的布局,培养小组同学之间的合作意识。
你的家我的家教案

你的家我的家教案主题:家庭教育一、教学目标1. 了解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影响。
2. 探讨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
3. 提高家庭成员间的沟通与理解能力。
4. 培养家庭成员间的合作和责任意识。
二、教学重点1. 家庭教育的重要性。
2. 家庭成员之间的沟通与理解。
三、教学难点1. 家庭教育的合理实施。
2. 家庭成员间的协作与责任意识的培养。
四、教学方法1. 组织小组讨论,分享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方法。
2. 观看相关影片,引发学生思考和讨论。
3. 倡导开展家庭活动,增进家庭成员间的情感交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引入家庭教育的话题,向学生们介绍家庭教育的定义和内容。
通过提问,激发学生对家庭教育的思考和兴趣。
2. 探讨家庭教育的方式和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彼此对家庭教育的看法和自己家庭教育的经验。
鼓励学生提出问题并共同探讨家庭教育的具体方式和方法,如言传身教、鼓励分享、共同参与决策等。
3. 观看影片和讨论观看展示家庭教育的影片,引发学生对家庭教育的深度思考和讨论。
通过问答环节,强化学生对影片内容的理解,并与自己的实际情况进行联系。
4. 开展家庭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家庭活动,如共同参与家务、一起讨论家庭事务等。
组织学生们进行小组分享,彼此交流自己在家庭活动中的体验和感受。
5. 总结与展望总结家庭教育的重要性和实施方式,让学生们明确合理的家庭教育对于家庭和个人的积极影响。
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家庭教育,并展望自己未来在家庭教育中的成长和发展。
六、教学评价1. 观察学生对家庭教育的参与和思考情况。
2. 收集学生对家庭教育的看法和自己家庭实践的反思。
3. 学生间的小组讨论和分享情况。
4. 学生对家庭教育作用的理解程度。
七、教学延伸1. 鼓励学生们根据自己家庭的情况制定家庭教育计划,并在后续课堂分享和反思。
2. 组织家庭活动,鼓励学生们积极参与,并及时反馈和总结体会。
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7. 你的家 我的家》教学设计2

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7. 你的家我的家》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湘美版美术一年级下册《7. 你的家我的家》这一课,主要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描绘自己家和周围环境,了解家的构成和功能,培养学生对家的感情和爱护环境的意识。
教材内容丰富,以学生熟悉的家庭为题材,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观察、思考、实践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美术素养和创造力。
二. 学情分析一年级的学生,生活经验相对丰富,对自己的家和周围环境有一定的了解。
学生在前期学习中,已经掌握了简单的绘画技巧,能够运用线条、色彩等元素进行描绘。
但部分学生对家的认识可能较为片面,需要教师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拓展。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家的构成和功能,培养对家的感情。
2.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实践的能力,提高美术素养。
3.培养学生爱护环境、关爱家园的意识。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观察和描绘自己家和周围环境,了解家的构成和功能。
2.难点:运用线条、色彩等元素,生动地表现家和周围环境。
五. 教学方法1.观察法:让学生观察自己和家人的生活环境,了解家的构成和功能。
2.讨论法: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的认识和感受。
3.示范法:教师示范绘画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实践。
4.评价法:学生互相评价,教师总结评价,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PPT,展示不同类型的家和周围环境图片。
2.准备绘画材料,如画纸、画笔、水彩等。
3.准备评价表格,用于学生互评和教师总结评价。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家的意义和功能,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例如:“你们的家是什么样子的?家中有哪些人?家给你们带来了哪些快乐?”2.呈现(10分钟)教师展示PPT,呈现不同类型的家和周围环境图片,让学生观察和分析家的构成和功能。
同时,引导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对家的认识和感受。
3.操练(10分钟)教师示范绘画方法和技巧,指导学生进行绘画实践。
学生根据自己的家和周围环境,运用线条、色彩等元素,生动地表现家和周围环境。
你的家我的家(教学设计)湘美版(2012)美术一年级下册

《你的家,我的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漫画的基本表现手法,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2. 引导学生关注生活,感受家庭的温馨和幸福,培养学生热爱生活、关爱家庭的情感。
3. 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自主学习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学习漫画的基本表现手法,如夸张、变形、拟人等。
2. 以家庭为主题,创作一幅漫画作品,表现家庭的温馨和幸福。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重点:学习漫画的基本表现手法,创作一幅表现家庭温馨和幸福的漫画作品。
2. 难点:如何运用漫画手法表现家庭的温馨和幸福,以及创新能力的培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课件、漫画作品、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2. 学具:画纸、画笔、水彩颜料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展示一组家庭漫画作品,引导学生关注和思考家庭的关系和温馨。
2. 新课导入:介绍漫画的基本表现手法,如夸张、变形、拟人等。
3. 讲解与示范:讲解如何运用漫画手法表现家庭的温馨和幸福,并进行示范创作。
4. 学生创作:分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自己家庭的温馨和幸福,然后进行漫画创作。
六、板书设计1. 漫画手法:夸张、变形、拟人等。
2. 家庭温馨与幸福的表现:亲情、关爱、和谐等。
七、作业设计1. 完成一幅家庭漫画作品,表现家庭的温馨和幸福。
2. 写一篇关于家庭温馨和幸福的心得体会。
八、课后反思本节课通过学习漫画的基本表现手法,让学生关注家庭,感受家庭的温馨和幸福,培养了学生的观察能力、表现能力和创新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思考和表现家庭的温馨和幸福,培养学生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同时,通过作品展示和评价,提高了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审美能力。
然而,在教学过程中,也发现部分学生对漫画手法的掌握程度不高,表现出一定的困难。
在今后的教学中,应加强对学生的个别辅导,提高学生的漫画表现技巧。
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提高学生的创新能力。
湖南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你的家我的家》教学设计教案

湖南版小学一年级美术下册第20课《你的家我的家》教学设计教案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通过观察和比较,理解每个家庭具有独特的特点和不同的文化背景。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表达能力,提高他们的绘画技巧和创造力。
3.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合作共同完成一幅美术作品。
二、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你的家我的家》课文复印件、彩色铅笔、画纸、贴纸、宣纸、剪刀、胶棒等。
2.学生准备:铅笔、橡皮擦、彩色铅笔等。
三、教学过程步骤一:导入(5分钟)1.教师出示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家庭的不同特点,询问学生他们从图片中能够看到什么。
2.引导学生思考并回答问题,介绍今天的课程内容:我们将学习《你的家我的家》这一课文,并通过绘画表达我们家的特点。
步骤二:呈现课文(10分钟)1.教师阅读《你的家我的家》课文,让学生跟读。
同时,教师可以适当解释一些生词和短语,确保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2.带领学生回顾课文,了解到每个家庭都具有不同的特点。
步骤三:观察家庭特点(10分钟)1.教师出示多幅图片,每幅图片都代表一个家庭特点,例如家庭成员的穿着、饮食、作息时间等。
2.学生观察图片,记录下自己看到的特点,并与同桌分享。
3.教师指导学生根据观察到的特点,绘制自己家庭的特点。
步骤四:绘画展示(15分钟)1.学生逐一展示自己绘制的作品,并简单介绍自己家庭的特点。
2.学生可以借助教师提供的贴纸等材料,进行装饰,使作品更加生动有趣。
步骤五:合作创作(20分钟)1.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4-5人,要求小组成员互相交流,了解彼此家庭的特点。
2.小组成员协作绘制一幅大型画作,展现各自家庭的特点。
3.教师在需要的时候给予指导和帮助。
步骤六:分享与评价(10分钟)1.每个小组展示他们完成的合作作品,并简单介绍作品中所表达的家庭特点。
2.全班学生共同评价每个小组的作品,鼓励学生提出建设性的意见和建议。
步骤七:总结(5分钟)1.教师指导学生总结今天的学习内容,通过课程的学习,提问学生今天学到了什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你的家我的家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记忆创造,感受生活情趣、培养初步的社区意识。
2.了解各种房屋形状、结构,掌握基本画法。
3.增强团结协作的集体意识,增进同学之间的友情。
教学重点:
用记忆、想象来表现自己居住的建筑物的形状、结构,并能用色彩进行装饰。
教学难点:
对建筑物结构的描绘。
教学过程:
一、课前准备
教师课前到学校周边自拍些社区、街道、商铺、公园等照片或录像。
二、明确目标欣赏导入
1、学生观看录像。
在录像中欣赏学校旁边各个建筑风格,了解各种房屋建筑的形式、结构及色彩。
师:这里面有你的家吗?你能说一说自己的家有什么特别之处吗?
2、找出和自家相像的房子,并说说自己的家。
三、自主作业分析想象
1、学生和教师一起分析房屋的结构,以及自己家和其他建筑的对比。
师生互动分析几种代表性的房屋建筑结构图,和周边街道、学校、超市、医院等相比的形状特点。
平房、低层建筑、高层建筑、建筑群。
2、找出自己家和其他建筑、街道相比的形状特点。
3、欣赏优秀学生作业,刺激思维的扩散和想象。
4、学生自主描绘自己居住的建筑物,并用色彩进行装饰。
(引导学生用记忆、想象来描绘自己的家,并能对环境做适当的补充。
)
5、巡回辅导协助。
及时发现提出表现过程中遇到的各种问题和大胆的想法。
四、确定方位分组合作
1、组织全班分组。
拼拢四张课桌,便于放置4K作业纸。
讲解集体作业的规则及具体要求。
2、示范作业方式和步骤。
3、引导学生将各自画好的房屋剪下来。
学生按各自的方位把剪下来的房子贴在相应位置上。
4、根据家所在的方向、位置和距离分组贴在老师已准备好的中间贴有学校和主要交通要道的大纸上。
5、造一条自己家通向主要交通要道的小路。
6、师生讨论,再在道路两旁添加商店和其他场所。
7、各组成员分工,把自家边的商店、医院等重要标志性建筑画好,贴在离自己家的正确方位上。
五、体验快乐游戏活动
学生进行游戏活动。
游戏:按就近原则从自己家到学校以及从自己家到组内其他同学家走一遍。
看看会不会迷路或者绕远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