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顿第三定律
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简述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牛顿第三定律简述牛顿第三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一条基本定律,也被称为作用-反作用定律。
它表明,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即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存在的。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可以用以下几个方面来描述:1.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当两个物体之间发生相互作用时,其中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一定的作用力,而另一个物体对第一个物体也会施加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例如,当我们用力推一个墙壁时,我们感觉到了墙壁对我们的反作用力,这是由于我们对墙壁施加了作用力。
2.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相等。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大小是相等的。
这是因为两个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力是由同一物理过程引起的,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是相互联系的,因此它们的大小是相等的。
3.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相反。
牛顿第三定律还规定了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方向是相反的。
例如,当我们站在冰上,用力向后推一个冰球时,冰球会向前移动。
这是因为我们对冰球施加了向后的作用力,而冰球对我们则施加了向前的反作用力。
4. 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牛顿第三定律明确指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例如,在我们用手推动一个箱子时,我们对箱子施加了向前的作用力,而箱子对我们则施加了向后的反作用力。
这意味着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会互相抵消,它们分别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对我们理解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具有重要意义。
它告诉我们,当我们对物体施加力时,物体也会对我们施加同样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这种相互作用力的存在使得物体之间的运动变得复杂,需要我们综合考虑各种力的作用,从而准确描述和预测物体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三定律在实际中有着广泛的应用。
例如,它解释了为什么我们在划船时需要用桨推水,因为我们对水施加了向后的作用力,水对我们则施加了向前的反作用力。
同样,它也解释了为什么火箭能够升空,因为火箭底部的喷气推进产生了向下的作用力,而火箭顶部则受到了向上的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受力分析(解析版)

牛顿第三定律、受力分析一、牛顿第三定律1.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直线上。
2.表达式:F=-F′(负号表示方向相反)3.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理解(三个特征、四种性质)三个特征:(1)等值,即大小总是相等的。
(2)反向,即方向总是相反的。
(3)共线,即二者总是在同一直线上。
四种性质:(1)异体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分别作用在彼此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上。
(2)同时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同时产生,同时变化,同时消失。
(3)相互性:即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的、成对出现的。
(4)同性性,即二者性质总是相同的。
4.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其作用效果分别体现在各自的受力物体上,所以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产生的效果不一定相同。
小试牛刀:例:关于牛顿第三定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B.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一对平衡力C.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同一物体上D.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可以独立存在【答案】A【解析】【解答】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大小相等,A符合题意;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作用的效果不可能相互抵消,不是平衡力,B不符合题意;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作用在两个物体上,C不符合题意;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同时出现,同时消失,不可以独立存在,D不符合题意。
所以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A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1.力的作用总是相互的,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称为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相互依存,同时存在的。
2.重点解读:(1)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这种相互性决定了力总是成对出现的。
(2)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是相对的,其中一个力是作用力,另一个力就是反作用力。
(3)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性质总是相同的,即作用力是弹力,其反作用力也一定是弹力;作用力是摩擦力,其反作用力也一定是摩擦力。
牛顿第三定律的推导与应用

牛顿第三定律的推导与应用牛顿第三定律被誉为经典力学的基石,其内容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对象上”。
这一定律揭示了物体相互作用的本质,对于研究物体的运动和力学性质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牛顿第三定律的推导及其在实际应用中的意义进行探讨。
一、牛顿第三定律的推导牛顿第三定律的推导可从牛顿第二定律出发。
牛顿第二定律表达了力与物体运动之间的关系,即F = ma,其中F为力,m为物体的质量,a为物体的加速度。
假设有两个物体A和B,分别施加力FA和F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A受到的加速度为aA = FA / mA,物体B受到的加速度为aB =FB / mB。
根据加速度的定义可以得知,aA和aB分别是物体A和B的运动状态。
设物体A所受到的合外力除了物体B对其的作用力FB之外,还有其他力,记为FA';物体B所受到的合外力除了物体A对其的作用力FA之外,还有其他力,记为FB'。
根据牛顿第二定律,物体A和B的运动状态分别由FA' / mA和FB' / mB决定。
但根据牛顿第三定律,FA'和FB'分别等于-FA和-FB,即FA' = -FA,FB' = -FB。
这表明物体A所受到的合外力等于-FB,物体B所受到的合外力等于-FA。
因此,物体A和B的运动状态可以分别表示为-FA / mA和-FB / mB。
由于aA和aB分别等于FA / mA和FB / mB,而且-FA / mA等于aA,-FB / mB等于aB,所以aA等于aB。
也就是说,物体A和B的加速度相等。
因此,根据上述推导可得牛顿第三定律: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不同的对象上。
二、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牛顿第三定律在实际物理问题中有广泛的应用,以下将介绍其中几个典型的应用场景。
1. 物体的运动牛顿第三定律告诉我们,在物体之间存在相互作用的力。
这些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如速度和加速度。
牛顿第三定律和弹性碰撞和动量守恒

牛顿第三定律和弹性碰撞和动量守恒牛顿第三定律、弹性碰撞与动量守恒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表述了力的相互作用性质。
它指出,当两个物体互相作用时,它们之间产生的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
这意味着,对于任意两个物体 (A) 和 (B),如果 (A) 对 (B) 施加了一个力 (F_{AB}),那么(B) 也会对 (A) 施加一个大小为 (F_{AB}) 但方向相反的力 (F_{BA})。
数学上,牛顿第三定律可以表述为:[ F_{AB} = -F_{BA} ]这里的负号表示力的方向相反。
弹性碰撞弹性碰撞是指两个物体在碰撞过程中,不损失任何动能的碰撞。
在弹性碰撞中,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能保持不变。
除了动能不变,弹性碰撞还满足动量守恒定律,即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弹性碰撞的特点如下:1.动能守恒: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能保持不变。
2.动量守恒:碰撞前后,系统的总动量保持不变。
3.碰撞后,两个物体的速度方向可能发生改变。
4.碰撞后,两个物体的速度大小可能发生改变。
动量守恒动量守恒定律是指在一个没有外力作用的系统中,系统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动量是一个矢量,具有大小和方向,可以用公式 (p = mv) 表示,其中 (p) 是动量,(m) 是物体的质量,(v) 是物体的速度。
动量守恒定律的数学表达式为:[ p_i = p_f ]这里的 (p_i) 表示碰撞前系统中所有物体的动量之和,(p_f) 表示碰撞后系统中所有物体的动量之和。
牛顿第三定律与弹性碰撞和动量守恒的关系牛顿第三定律为弹性碰撞和动量守恒提供了基础。
在弹性碰撞中,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满足牛顿第三定律,即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由于动量守恒定律的存在,弹性碰撞中系统的总动量在碰撞前后保持不变。
以一个简单的弹性碰撞为例,假设两个物体 (A) 和 (B) 分别以速度 (v_{A}) 和(v_{B}) 相向而行,碰撞后 (A) 的速度变为(v’{A}),(B) 的速度变为(v’{B})。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
牛顿第三定律是物理学家及数学家牛顿在《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中提出的一条定律,也被称为“动力学定律”,它主要表明了物体在受到外力作用时,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会发生变化。
从一般的角度来看,牛顿第三定律的内容是:任何物体都会受到外力的作用,而受力物体会发生相应的加速变化。
具体来说,牛顿第三定律表明:任何受到外力作用的物体,其加速度的大小与外力的大小成正比,而外力的方向正好是受力物体加速度的方向。
也就是说,物体受到的外力越大,它的加速度就越大,受力物体加速时的方向正好是外力作用的方向。
更具体地说,牛顿第三定律表明:物体受到外力作用时,它的加速度与外力之间的比值是一个定值,且受力物体加速度的方向正好是外力的方向,它们之间有着像比例关系一样的固定的比例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非常重要,它在物理学中有着极其重要的作用,可以用来解释和研究物体受到外力时的运动状态。
牛顿第三定律的概念被广泛应用于现代科学和技术,它也是进行精确控制和计算的重要基础,在工程、航天、机械等领域都有重要的应用。
牛顿的三大定律是什么?

牛顿的三大定律是什么?牛顿力学是经典力学的基础,也是物理学的重要组成部分。
众所周知,牛顿提出了三大定律,这些定律不仅适用于地球上的物体,也适用于日常生活中的多数运动。
在这篇科普文章中,我们将深入了解牛顿的三大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一定律,也叫作惯性定律,说的是:在没有作用于物体的力的情况下,物体将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
这个定律可以解释为,一个物体的运动状态是一直不变的,除非有其他物体对它施加力,改变它的动量; 或者与它相互作用的其他物体发生了变化。
“第一定律”在我们日常生活中十分常见。
比如,在坐公交车时,当车突然启动或突然停下时,人们就会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在向前或向后移动。
这种感觉跟牛顿第一定律的概念一致——当车辆改变其运动状态时,人的运动状态也会随之改变。
二、牛顿第二定律牛顿第二定律,也叫作运动定律,说的是:作用于一个物体的力,等于该物体质量乘以其获得的加速度。
简单来说,它揭示了力、物体和加速度之间的关系。
该定律的数学表达式是 F = ma (F 代表物体作用力的大小,m 代表物体的质量,a 代表物体的加速度)。
举个例子,假设有一只鸟的质量为1.5千克,它向左飞行的加速度为10米每秒的平方,这时它所承受的力的大小就是 F=1.5×10=15牛顿。
牛顿第二定律能够帮助我们预测物体在特定环境下的行为。
例如,炸药在被引爆后,由于承受了巨大的力量,致使炸药的分子组成出现了根本性改变。
而在万有引力的影响下,地球从太阳那里得到的加速度和距离都是相对稳定的,所以地球围绕太阳做匀速圆周运动。
三、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叫作作用与反作用定律,说的是:作用在物体 A 上的力,必然与物体 B 上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于两个物体所在的直线上。
这个定律特别强调了任何物体的运动状态是相互关联的。
假设我们往桌子上施加一个力,就像我们在打一个球或是跳跃一样,当施加的力生效时,我们也会承受一个与施加的力等大而反向的反作用力。
牛顿第三定律

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也被称为行动反作用定律,是经典力学中的基本定律之一。
它阐述了任何两个物体之间相互作用的力的关系。
牛顿第三定律可以简洁地概括为:“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牛顿第三定律的表述牛顿第三定律的正式表述如下:当两个物体相互作用时,彼此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这意味着任何两个物体之间存在着一对相等大小、方向相反的力。
这些力可以是物体之间的接触力,也可以是物体之间的引力或斥力。
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并不复杂,但它包含了一些重要的概念和原理,需要一定的解释。
首先,我们需要注意到,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例如,当我们用手推一个物体时,我们对物体施加了一个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会对我们的手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其次,牛顿第三定律并不要求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在时间上同时发生。
一种力可能比另一种力早发生,但它们的大小和方向仍然是相等且相反的。
最后,在应用牛顿第三定律时,我们需要将系统看作一个整体。
在一个孤立系统中,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相互抵消,因此整个系统的动量保持不变。
示例:弹簧的伸缩让我们以一个常见的例子来说明牛顿第三定律的应用。
考虑一个弹簧,一端固定在墙上,另一端连接着一个物体。
当我们用手拉伸弹簧时,我们对弹簧施加了一个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弹簧对我们的手也会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此外,弹簧还会对连接的物体施加一个向内的作用力。
根据牛顿第三定律,物体反过来会对弹簧施加一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反作用力。
这一对力使得弹簧产生弹性变形,同时保持系统的动量守恒。
牛顿第三定律的重要性牛顿第三定律在物理学中具有重要的地位。
它影响了众多领域,包括力学、动力学、静力学等。
第三定律提供了很多物质力学问题的解决思路。
在分析复杂的多体系统时,我们可以通过考虑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简化问题并得到更加清晰的结论。
高中物理牛顿三大定律公式及内容

牛顿三大定律公式:
1,牛顿第一定律(惯性定律):
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2,牛顿第二定律公式:
F合=ma或a=F合/m
a由合外力决定,与合外力方向一致。
3,牛顿第三定律公式:
F= -F;
负号表示方向相反,F、-F为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各自作用在对方。
4,共点力的受力平衡公式:
F合=0
二力平衡则满足公式F1=-F2
请注意,二力平衡与作用力与反作用力是不一样的。
二力平衡的研究对象,是同一个物体;而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研究对象是两个不同的物体。
5,超重与失重的公式:
超重满足:N>G
失重满足:N<G
N为支持力,G为物体所受重力,不管失重还是超重,物体所受重力是不变的。
牛顿三大定律的内容: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是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定性的描述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维持,但改变物体的运动一定需要力,牛顿第一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加速度的大小跟它所受的作用力成正比、跟它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作用力的方向相同。
(定量的计算力与运动的关系,F=ma)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说明了力的作用是相互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4.5牛顿第三定律
【课程学习目标】
1.知道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理解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概念.
2.理解牛顿第三定律的确切含义,会用它解决有关问题.
3.能区分“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学习重点】
1.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及应用.
2.“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
【学习难点】
“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
【自主学习导航】(仔细阅读课本,学习相关内容)
1.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后一物体一定同时对前一物体也施加了力.我们把两个物体间相互作用的这一对力称为与.
2.一对平衡力:作用在同一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大小、方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这样的一对力称为一对平衡力.
3.牛顿第三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4.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的物体上,它们同时、同时,是同种的力.
5.“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区别
(1)相同点:“一对相互平衡的力”与“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的关系都是大小、方向,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2)不同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必定是性质的力,而一对平衡力性质可以不相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产生、消失.一对平衡力却不具有同时性;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作用在两个的物体上,但一对平衡力的作用点是物体;就作用效果而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分别对两个物体起作用,而一对平衡力对一个物体起作用,效果可以相互抵消.
【典例分析】
1.对于牛顿第三定律的理解,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当作用力产生后,再产生反作用力;当作用力消失后,反作用力才慢慢消失
B.弹力和摩擦力都有反作用力,而重力无反作用力
C.甲物体对乙物体的作用力是弹力,乙物体对甲物体的作用力可以是摩擦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这两个力在任何情况下都不会平衡
2.“掰手腕”是中学生课余非常喜爱的一项游戏.如右图,甲、乙两同学正在进行“掰手腕”游戏,关于他们的手之间的力,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掰赢了乙,是因为甲手对乙手的作用力大于乙手对甲手的作用力
B.只有当甲乙僵持不分胜负时,甲手对乙手的作用力才等于乙手对甲手的
作用力
C.甲、乙比赛对抗时,无法比较甲手对乙手的作用力和乙手对甲手的作用
力的大小关系
D.无论谁胜谁负,甲手对乙手的作用力大小等于乙手对甲手的作用力大小
【课堂达标检测】
1.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可以是不同性质的力
B.有作用力才有反作用力,因此作用力在先,反作用力在后
C.两个物体相互作用,不论静止或运动,总是存在着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D.作用力和反作用力只能存在于相互接触的物体之间
2.人乘电梯匀速上升,在此过程中人受到的重力为G,电梯对人的支持力为F N,人对电梯的压力为F N’,则()
A.G和F N是一对平衡力
B.G和F N’是一对平衡力
C.G和F N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D.G和F N’是一对相互作用力
3.用牛顿第三定律判断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轮船的螺旋桨旋转时,向后推水,水同时给螺旋桨一个反作用力,推动轮船前进
B.甲乙两人拔河时,甲对绳子的拉力与乙对绳子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C.马拉车前进,只有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时,车才能前进
D.一个作用力和它的反作用力的合力为零
【课后巩固练习】
1.下列有关相互作用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苹果从树上落下,落向地球,说明苹果受地球的引力,而地球不动,说明地球不受苹果的作用力
B.人拉车加速运动,人拉车的力大于车拉人的力
C.篮球运动员甲将球扔出去的力和运动员乙接球时的力是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关系
D.大炮发射炮弹的过程,炮弹对炮身也有反作用力
2.用一根轻质弹簧竖直悬挂一小球,小球和弹簧的受力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F1的施力者是弹簧
B.F2的反作用力是F3
C.F3的施力者是小球
D.F4的反作力是F1
3.人站在地面上,先将两腿弯曲,再用力蹬地,就能跳离地面,人能跳起离开地面的原因是()
A.人对地球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人的引力
B.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人对地面的作用力
C.地面对人的作用力大于地球对人的引力
D.人除受地面的弹力外,还受到一个向上的力
4.如图所示,水平力F把一个物体紧压在竖直的墙壁上静止不动,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作用力F跟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B.作用力F与物体对墙壁的压力是一对平衡力
C.物体的重力跟墙壁对物体的静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体对墙壁的压力与墙壁对物体的压力是一对作用力与反作用力
5.用计算机辅助实验系统(DIS)做验证牛顿第三定律的实验,如图所示是把两个测力探头的挂钩钩在一起,向相反方向拉动,观察显示器屏幕上出现的结果.观察分析两个力传感器的相互作用随着时间变化的曲线,以下结论正确的是()
A.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
B.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作用在不同的物体上
C.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D.作用力与反作用力不一定是同性质的力
8.一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用大小相等的力F按下图所示的四种方式分别作用在该物体上,物体始终处于静止状态,其中物体对水平面压力最大的情形是
22.如图所示,一个物体沿固定斜面匀速下滑,关于物体所受的力,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物体所受合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B.物体所受重力和支持力的合力的方向沿斜面向下
C.物体所受的重力和支持力大小相等
D.物体匀速下滑的速度越大,表明它所受的摩擦力越小
5.马拉着车奔跑,马对车的拉力F和车对马的拉力F′是一对作用
力和反作用力,则两力的大小关系是
A.F>F′A.F<F′
C.F=F′D.无法确定
16.甲、乙两人发生口角,甲打了乙的胸口一拳致使乙受伤。
法院判决甲应支付乙的医药费。
甲狡辩说:“我打了乙一拳,根据牛顿的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相等,乙对我也有相同大小的作用力,所以,乙并没有吃亏。
”那么这一事件判决的依据在哪里?[ B ]
A.甲打乙的力大于乙对甲的作用力,判决甲付乙的医药费
B.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但甲的拳能承受的力大于乙的胸能承受的,乙受伤而甲未受伤,甲主动打乙,判决甲付乙的医药费
C.甲打乙的力等于乙对甲的作用力,甲的拳和乙的胸受伤害程度不相同,甲轻而乙重,判决甲付乙的医药费
D.由于是甲用拳打乙的胸,甲对乙的力远大于乙胸对甲拳的作用力,判决甲付乙的医药
费
5、下列说法正确的是(CD)
A.拔河比赛时,胜方拉对方的力大于败方拉对方的力
B.马能拉车前进是因为马对车的拉力大于车对马的拉力
C.太阳对地球的吸引力与地球对太阳的吸引力大小一定相等
D.用铁锤钉钉子,锤对钉的打击力与钉对锤的作用力大小一定相等
3.关于马拉车的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马拉车不动,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小于车拉马的力
B.马拉车前进,是因为马拉车的力大于车拉马的力
C.不论车如何运动,马拉车的力大小总等于车拉马的力
图4-5-9
D.只有当马拉车不动或马拉车匀速前进时,马拉车的力大小才等于车
拉马的力
11.汽车拉着拖车在水平道路上沿直线加速行驶,根据牛顿运动定律可知()
A.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拉汽车的力
B.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拉汽车的力
C.汽车拉拖车的力大于拖车受到的阻力
D.汽车拉拖车的力等于拖车受到的阻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