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体能量的供给教案

合集下载

体育教案——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体育教案——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

体育教案——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摘要本文对人体运动时的供能物质供能系统及其特点进行了分析。

为体育教师教练员和运动员的科学训练提供了依据。

关键词运动能量供应前言人体生命活动的运行需要消耗能量。

在人们参加剧烈体育运动时,肌肉长时间地收缩和舒张,脏器的活动增强,以及神经系统能量消耗增加,将使运动时总的能量消耗比静息时增加几倍到几十倍,甚至百倍以上。

从另一方面讲,长期科学训练将使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与消耗得到改善,从而为提高人体运动能力奠定物质基础。

因此,了解与研究人体运动时的能量供应是体育教师教练员以及运动员必备的知识。

人体运动需要大量能量。

这些能量的来源是自食物中的六大营养素中的三大营养物质,即糖脂肪和蛋白质。

糖的代谢方式有氧氧化无氧糖酵解有无参与反应有无进行部位线粒体细胞液最终产物乳酸生成量多少表:有氧氧化同无氧糖酵解的对比脂肪是肌肉活动的另一主要原料。

机体内储备的脂肪量是势能的最大来源。

与其他营养物质比较,可作为能量的脂肪数几乎是无限的。

储藏脂肪的实际燃料贮存量大约相当于~千卡左右。

成年人体内贮存脂肪量的差别很大,且缺乏精确的正常值。

一般成年男子的贮存脂肪量约占体重的~%,女子稍高。

脂肪氧化时,体内首先由脂肪酶催化水解为甘油和脂肪酸。

甘油随着血液循环至肝脏和其他组织进行再分解。

而释出的脂肪酸进一步氧化释放能量,共全身各组织摄取利用。

脂肪酸彻底氧化所释放的能量比糖多得多,且利用率也比糖高。

当脂肪酸大量分解时,会产生三种中间物质:乙酰乙酸-羟丁酸和丙酮。

我们将这三种中间产物合称为酮体。

短时间剧烈运动后,血液中的酮体上升。

这是由于运动时的糖供能不足,脂肪酸利用量增加而又氧化不足的缘故。

运动员在运动后血液中酮体上升较无训练者少,这说明运动员能较多的利用脂肪酸供能,而且氧化比较完善。

但运动结速后的恢复期中,无训练者在肝脏和肌肉中的酮体反而比有训练者高,这说明运动能改善脂肪的代谢和调节(三)蛋白质及其代谢蛋白质是体现生命活动的物质之一(另一物质是核酸)。

高中生物能量的传递教案

高中生物能量的传递教案

高中生物能量的传递教案教学目标:1. 了解生物体内能量的来源和传递途径。

2. 掌握生态系统中各种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

3. 能够解释食物链和食物网的形成及其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

教学重点:1. 能量的来源和传递方式。

2. 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关系。

3. 生态系统中的能量流动过程。

教学难点:1. 解释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

2. 理解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原理和作用。

教学准备:1. 讲义、PPT和教学视频。

2. 实验器材及实验指导。

3. 生态系统模型或图片资料。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或展示图片引发学生对能量传递的兴趣,引出本节课的主题。

二、概念讲解(15分钟)1. 介绍能量来源和传递方式。

2. 讲解食物链和食物网的概念及其作用。

3. 解释生态系统中能量流动的原理。

三、案例分析(15分钟)通过实际案例,让学生了解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的能量传递关系,让学生分析并解释案例中的能量流动过程。

四、实验操作(20分钟)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并记录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过程,加深学生对能量传递的理解。

五、课堂讨论(10分钟)学生根据实验结果和案例分析,展开讨论,总结生态系统中能量传递的规律和特点。

六、作业布置(5分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通过查阅资料或观察实际情况,总结所在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规律。

教学反思:在本节课中,要求学生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来深入理解生态系统中的能量传递,能够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能量传递的过程。

在设计教学内容时,应注意根据学生的实际掌握情况来确定教学重点,引导学生灵活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

《内能》教学设计《内能》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了解内能的实际利用,知道内能的利用与环境保护的关系能力目标通过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的关系的学习,提高环境保护的意识情感目标联系能量转化和守恒的关系,感受可持续发展的基本思想,建立发展的观念教学建议本节的教学要注重科技和社会的联系,避免孤立的学习,要注意联系实际和社会实践.在内能的利用的发展上,可以提出问题学生自主学习,学生根据提出的问题,可以利用教材和教师提供的一些资料学习.环境保护的学习,可以教师提出课题,学生查阅资料,从信息中学习,提高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的能力.教学设计方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课题】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重难点分析】利用内能造成的环境污染的主要危害、保护环境的措施及其意义【教学过程设计】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方法1、学生阅读教材,教师也可以提供一些和内能利用及环保有关的材料,教师提出一些问题,学生阅读时思考,可以有:大气污染的主要________是什么;大气污染的危害是什么;解决大气污染的有效措施有哪些;我国利用内能的发展历程是什么;各种内能的利用方式对环境保护的作用是什么.方法2、对于基础较好的班级,可以采用实验探究和信息学习的方法.实例如下实验探究:调查附近的工厂在利用内能进行生产上是如何进行的,对于环境的危害有哪些,如何减小对环境的影响.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写出调查报告,分析的结论等.实验探究(另一例):调查社区中是如何利用内能的,调查本地区近三十年中利用内能来取暖的发展情况,咨询和分析现在的取暖和今后的发展方向.同样可以组织学生小组,实地考察,分析并得出调查报告和结论.信息学习:网上查阅有关内能的利用,环境保护,及内能利用对环保的影响等方面的资料,并得出自己的结论,小组讨论.这种学习是为了形成学生对可持续发展的思想.【板书设计】第六节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1.内能的利用2.环境保护的问题探究活动利用信息学习: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课题】温室效应和热岛效应【组织形式】个人或自由结组【活动流程】制订子课题;制订查阅和查找方式;收集相关的材料;分析材料并得出一些结论;评估;交流与合作,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物理教案《物理教案-内能的利用和环境保护》。

儿童饮食健康教案

儿童饮食健康教案

【前言】儿童的饮食健康是非常重要的事情,因为儿童的身体正处于生长发育的关键时期,而身体的生长发育需要足够的营养和能量。

因此,教育孩子正确的饮食习惯,是每个家庭必须要做的事情。

本文将以儿童饮食健康教案为主题,从营养原则、饮食均衡、饮食安全等几个方面,为大家介绍儿童饮食健康的相关知识。

【教案】一、营养原则(一)碳水化合物碳水化合物是人体能量的主要来源,因此儿童的饮食中应当适量摄入。

碳水化合物可以来自于米饭、面包、面条、馒头、饺子等,家长在给孩子做饭时,可以合理选择食材,并根据孩子的食量调配餐食的份量。

(二)蛋白质蛋白质是构成人体各种组织和器官的基本成分,儿童的身体生长发育需要足够的蛋白质供给。

蛋白质可以来自于鸡蛋、鱼肉、瘦肉、豆制品等,家长可以让孩子多吃一些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有利于孩子的生长发育。

(三)脂肪脂肪是人体能量的另一种来源,但是脂肪摄入过量会导致儿童肥胖、血脂异常等问题。

因此,家长要控制孩子的脂肪摄入量。

脂肪可以来自于动物油脂、坚果、橄榄油、花生油等,家长可以在烹饪中适量使用植物油,减少使用动物油脂。

(四)维生素和矿物质维生素和矿物质是保证儿童身体健康的必需营养素,可以来自于果蔬、牛奶、鸡蛋、谷物等食物。

家长在给孩子准备饮食时,可以选择多种食物搭配,营造丰富的营养环境。

二、饮食均衡(一)主食主食是儿童饮食的重要组成部分,应当以米饭、面条、馒头等为主。

儿童每天需要摄入适量的主食,从而保证充足的能量供给。

(二)蔬菜蔬菜是儿童饮食中必需的营养来源,可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家长在给孩子准备蔬菜时,可以选择多种颜色的蔬菜,增加孩子对蔬菜的兴趣。

(三)水果水果是儿童饮食中必需的营养来源,可以提供丰富的维生素和矿物质。

家长可以将水果切成小块,放在冰箱里待孩子回家后食用,也可以将它制成果汁,为孩子提供充足的补水和营养。

(四)肉类和豆类肉类和豆类是提供蛋白质和铁质的主要食物来源,儿童每天需要适量摄入。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案

苏教版生物七年级下册《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案

第一节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教学目标】1.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2.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3.亲自动手实验,探究食物中的营养成分,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合作能力和实验能力。

4.关注人体的营养健康。

【教学重难点】1.重点:探究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脂肪。

2.难点:举例说明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探究实验“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食物中含有无机盐”的材料用具。

2.学生准备:各种盒装或袋装食物的包装。

3、FLASH:(1)人体需要的主要营养物质;(2)富含各类营养物质的食品;(3)关注食品的安全,尝试识别过期食品。

4、视频文件:人体对食物的需要。

【教学内容】人类的生存离不开食物,人类的各种食物均直接或间接地来自环境中的动物、植物和微生物。

食物中有什么?探究常见食物营养成分探究目的:分析盒装或袋装食物的营养成分和生产原料等;推荐器材:记录本、调查表、钢笔等;观看PPT演示1.不同食物中所含的营养成分是否相同?2.含有同种营养成分的食物生产原料相同吗?思考:食物中一般都含有哪些营养物质呢?人体必需的营养物质蛋白质糖类脂肪维生素无机盐水食物中含有蛋白质、淀粉和脂肪参照课本24页实验,分组进行实验并讨论:不同食物中含有的蛋白质、淀粉和脂肪一样多吗?富含糖类的食物来:谷类、根茎类等食物作用:主要供能物质,构成细胞的重要成分。

富含蛋白质的食物来:瘦肉、鱼、奶、蛋、豆类等食物作用:提供能量,构成细胞的基本物质,也是人体生命活动的物质基础富含脂肪的食物来:肥肉、蛋黄、花生、豆类、坚果类食物作用:供给热量,贮存能。

备用的能物质,构成组织细胞的成分新鲜的水果和蔬菜富含人体需要的多种维生素。

既不参与构成人体细胞,也不提供能量,而且人体的需要量也很小,但它对人体的作用却很大。

观看PPT维生素的作用水是构成人体的重要物质,成人体内的水占体重的60%-70%。

健康教育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教案_0

健康教育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教案_0

健康教育人体必需的营养素教案一教学目的⑴营养素概述⑵各种营养素的作用与食物来源⑶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教学重难点:1、营养主要有七大类2、各种营养的作用与食物来源3、平衡膳食,合理营养教学过程:一、导入:我们的身体都需要哪些营养?二、各种营养素的作用与食物来源1、蛋白质是维持生命不可缺少的物质。

人体组织、器官由细胞构成,细胞结构的主要成分为蛋白质。

机体的生长、组织的修复、各种酶和激素对体内生化反应的调节、抵御疾病的抗体的组成、维持渗透压、传递遗传信息,无一不是蛋白质在起作用。

婴幼儿生长迅速,蛋白质需要量高于成人,平均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2克以上。

肉、蛋、奶、豆类含丰富优质蛋白质,是每日必须提供的。

同时应注意①搭配的原则如动、植物食品的搭配;多品种食物的搭配。

②不过量提供的原则。

婴幼儿期蛋白质热量占总热量12%~14%为宜,过多会影响蛋白质正常功能的发挥,造成蛋白质消耗,影响体内氮平衡。

③不过少提供的原则。

蛋白质提供过少明显影响生长发育的速度,生化反应下降,抗病能力下降,甚至导致营养不良。

结果不仅仅造成生长落后,还会因影响脑细胞发育,造成智力落后。

2、脂肪是储存和供给能量的主要营养素。

每克脂肪所提供的热能为同等重量碳水化合物或蛋白质的2倍。

机体细胞膜、神经组织、激素的构成均离不开它。

脂肪还起保暖隔热;支持保护内脏、关节、各种组织;促进脂溶性维生素吸收的作用。

婴儿每天每公斤体重需要4克脂肪,动物和植物来源的脂肪均为人体之必需,应搭配提供。

每日脂肪供热应占总热卡的20%~25%.3、碳水化合物是为生命活动提供能源的主要营养素,它广泛存在于米、面、薯类、豆类、各种杂粮中,是人类最重要、最经济的食物。

这类食物每日提供的热卡应占总热卡的60%~65%.任何碳水化合物到体内经生化反应最终均分解为糖,因此亦称之为糖类。

除供能外,它还促进其他营养素的代谢,与蛋白质、脂肪结合成糖蛋白、糖脂,组成抗体、酶、激素、细胞膜、神经组织、核糖核酸等具有重要功能的物质。

人体营养状况评价教案资料

人体营养状况评价教案资料

3.身体质量指数(BMI)
BMI=体重(kg)/身高(m2) 男、女正常值分别为20~25和19~24
消瘦为<20和<19 肥胖为>25和>24
(三)皮褶厚度
是人体一定部位连同皮肤和皮下脂肪在内 的皮肤皱褶的厚度。测量皮褶厚度可以 反映体脂的状况,以代替人体脂肪的测 量。皮褶厚度测量通常用特定的皮褶计 进行连续测量3次,取平均值。单位用 mm表示。
主食应先称后做,副食应在烹调前后分别称重,计 算生熟比。用餐结束后再称出剩余食物的重量, 包括厨房剩余和个人食后的剩余重量,然后分别 计算出实际消耗的生重、熟重。
1、实际消耗的熟重=烹调后熟食重量-熟食剩余量 2、实际消耗的生重=实际消耗的食物熟重/生熟比
=(熟食重-熟食剩余重)/生熟比
3、统计就餐人数并计算总人日数
(二)体重
是反映机体营养状况的综合指标之一。体重在一 日之内随饮食、大小便、出汗等的影响而出现 波动,因此体重测量也应固定时间。被测者最 好清晨空腹,排空膀胱,仅穿内衣,立于体重 计的中央,读数并记录。测量体重前体重计应 进行校正,测量成人体重,体重计要求读数精 确到100g,测儿童体重的要求精确到50g,婴儿 精确到10g。
(五)上臂肌围
是反映机体蛋白质储存情况的较好指标, 其与血清白蛋白含量有密切关系,若病 人的血清蛋白低于28g/L时,约87%的 病人上臂肌围也减少。
AMC=AC(cm)-TSF(cm) ×3.14 正常值:男25.3cm
女23.2cm
临床体征检查的目的
是通过全面的检查,发现营养不平衡的存在, 进行正确酌膳食指导,予以纠正。
根据身高和体重进行评价
1.KAUP指数:此指数适用于学龄前儿童, KAUP指数= [体重(kg)/身高(cm)2] ×104 <10消耗性疾病

(完整word)《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电子教案

(完整word)《营养与食品卫生学》电子教案

电子教案第一篇营养学第一章营养学基础(人体需要的能量和营养素)1。

1 蛋白质与氨基酸学习重点: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食物蛋白质营养学评价、食物蛋白质来源。

授课内容:一.蛋白质的元素组成。

二.蛋白质的功能。

蛋白质的功能概括起来主要有三个方面:(一) 人体组织的构成成分;(二) 构成体内各种重要物质。

1、催化能力(酶);2、调节能力(激素);3、转运功能(血红蛋白);4、动力功能(肌蛋白);5、防御功能(免疫球蛋白)。

(三) 提供能量。

占总能量的10~12%。

三.氨基酸和必需氨基酸(一)氨基酸和肽蛋白质是由许多氨基酸以肽键连接在一起,构成人体蛋白质的氨基酸有20种,由于氨基酸的种类、数量、排列次序和空间结构的千差万别,就构成了无数种功能各异的蛋白质。

蛋白质被分解时的次级结构称肽,含10个以上氨基酸的肽称多肽,含3个或2个氨基酸分别称3肽和2肽。

(二)必需氨基酸(人体不能合成或合成速度不能满足机体需要必须从食物中直接获得,称为必需氨基酸。

)氨基酸根据来源分别称非必需氨基酸、必需氨基酸、半必需氨基酸。

成人体内必需氨基酸有8种,即异亮氨酸、亮氨酸、赖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苏氨酸、色氨酸、缬氨酸,儿童为9种,即上述8种加上组氨酸。

半胱氨酸和酪氨酸在体内分别由蛋氨酸和苯丙氨酸转变而成,如果膳食中能直接提供这两种氨基酸,则人体对蛋氨酸和苯丙氨酸的需要可分别减少30%和50%,故半胱氨酸和酪氨酸称为条件必需氨基酸或半必需氨基酸。

(三)氨基酸模式和限制氨基酸人体蛋白质以及食物蛋白质在必需氨基酸的种类和含量上存在着差异,在营养学上常用氨基酸模式来反应这种差异。

氨基酸模式是指某种蛋白质中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构成比例。

其计算方法是将该种蛋白质中的色氨酸含量为1,分别计算出其它必需氨基酸的相应比值,这一系列的比值就是该种蛋白质的氨基酸模式。

当食物蛋白质氨基酸模式与人体蛋白质越接近时,必需氨基酸被机体利用的程度也越高,食物蛋白质的营养价值也相对越高.反之,食物蛋白质中限制氨基酸种类多时,其营养价值相对较低。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主备人:审核人:总节次:第19
课时
学习目标:
1、说出肺泡内的气体交换过程。

2、说出组织里的气体交换过程。

一、练习检测:
二、自主探究,感知新知:
1、能量的供给:
(1)人体由系统消化吸收的营养物质,通过系统运输到全身各处,一部分用于细胞的,转变成人体的组成物质;另一部分暂时储存起来,在的参与下被分解,释放,用来维持人体的。

(2)人体摄入的营养物质最终通过系统和系统到达每个细胞进行作用。

(3)人体吸入的氧气最终通过系统和系统到达每个细胞进行作用。

(4)人体内氧气浓度最高的地方是,二氧化碳浓度最高的地方是。

(5)氧气最终在处被利用,二氧化碳最终在处产生。

2、三大能源物质的热价分别为:
糖类(主要供能物质)热量价为;蛋白质热量价为;
脂肪(备用的贮能物质)热量价为。

3、体温:指人体的温度,用体温计测量。

测量部位:腋窝(),口腔(),直肠()。

体温与年龄、性别及健康状况有关。

体温过高或过低,会影响体内酶
的作用。

4、发热:人体被某些病菌、病毒感染时,体温升高,即为发热。


热对身体。

三、合作交流,感悟新知:
1、对学:
学生活动:徒弟就不懂的问题询问师傅,师傅帮助解决。

教师活动:巡视,找到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知识点,便于引导纠错。

2、群学:
学生活动:师徒未解决的难题交小组讨论,小组讨论后未解决的疑难问题,做上记号,在展示提升环节向其他组提出,全班共同解决。


果小组内的疑难问题都已解决,则讨论重难点。

教师活动:巡视,适时点拨,给予方法上的指导,多鼓励学生,同时
继续找到学生出现错误较多的知识点,便于引导纠错。

3、展示:
学生活动:每组按照各自的任务上台展示,同时将本组的疑难问题提
出来,寻求其他组帮助解决。

如果没有疑难问题,则提醒其他组应注
意哪些重难点
教师活动:适时点拨,引导学生思考,关键是方法上的指导,多鼓励
学生。

四、梳理提升,归纳新知:
五、达标检测
1.人体生命活动所需能量的获得不需要经过什么系统?()
A、呼吸系统
B、循环系统
C、消化系统
D、运动系统
2.葡萄糖与氧气在细胞内发生反应并释放能量的过程叫做()A.消化 B.呼吸运动 C.呼吸作用 D.气体交换
3.人体吸入氧的最终去向是()
A.构成细胞
B.分解有机物
C.交换二氧化碳
D.与
血红蛋白结合
4.吸入的氧气会从肺泡内进入血液的过程,其原理是()A.呼吸作用 B.扩散作用 C.消化作用 D.呼吸运动
5.生物呼吸作用最重要的意义,是为细胞生命活动提供()A.糖类 B.二氧化碳 C.能量 D.葡萄糖6.一个人长期坚持体育锻炼,下列哪项说法与他相符合()
A.运动量大,食量大,因此摄取的能量多,变胖
B.运动量大,食量大,消耗的能量多,而能量的摄取量与消耗量基本
平衡,因此身体不会发生明显变化
C.运动量大,食量小,消耗的能量大于摄取的能量,因此会变瘦
D.运动量小,食量大,摄取的能量超过消耗的能量,因此会变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