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口诀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不常规推荐或不推 荐的措施
常规更换导管:不推荐。应遵循产品说明书中的频率更换,或者导尿管 阻塞时及时更换。
谢谢聆听
干预措施: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畅通性和密闭性。
关键控制点:1.保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 2. 恰当安全固定的导尿管,避免移动或尿道牵拉。保持导
尿管和收集管不缠绕。 3.如密闭性破坏、尿管脱开或出现渗漏时,应消毒导尿管-
集尿袋连接处并更换集尿系统。 4.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 5.活动或转运时,暂时夹闭导尿管。
2.通过监测反馈不断改进防控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不常规推荐或不推荐的 措施
1.使用银涂层/抗菌药物涂层尿管。 说明:不常规推荐。
2.在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筛查无症状性菌尿。 说明:不推荐。
3.膀胱冲洗。 说明:1.不推荐以预防CAUTI为目的膀胱冲洗。
2.如果可能发生尿道梗阻,可使用密闭式膀胱冲洗。
1.自动停止式医嘱,需要重新持续留置的医嘱。 2.放置于患者病案或电子病历中的标准化提醒。
指针时持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核心措施
干预措施: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
关键控制点:1.置管时,进行导尿管维护及任何与导尿管相关操作前后均应严格 执行手卫生。 2.置管和导尿维护时遵循无菌技术,包括使用无菌手套、铺巾、海 绵。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其他措施
干预措施:选择型号大小、材质适宜的导尿管。 关键控制点:应尽可能选择小的导尿管,导尿管型号达到合适的引流效
果即可。型号较小的导尿管可减少对尿管的损伤。
导尿管效果尿路感染预防其他措施
干预措施:合理留取标本。
关键控制点:1.新鲜尿液的检查:收集少量样本,消毒剂消毒后,通过从无针采 样口用无菌针/套管接头抽取尿液。 2.需要做特殊尿液分析时,采用无菌方法从引流袋获取更多尿液。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预防性使用抗菌药物。
常规更换导管。
不推荐。应遵循产品说明书中的频率更换,或者导尿管阻塞是及时更换。
2.恰当安全固定导尿管,避免移动或尿道牵拉。保持导尿管和收集管不缠绕。
3.如密闭性破坏、尿管脱开或出现渗漏时,应消毒导尿管-集尿袋连接处并更换集尿系统。
4.不宜频繁更换导尿管。
5.活动或转运时,暂时夹闭导尿管。
导尿管更换频率应遵循产品说明书。
其他措施
选择型号大小、材质适宜的导尿管
应尽可能选择小的导经管,导尿管型号达到合适的引流效果即可。型号较小的导尿管可减少对尿道的损伤。
2.置管和导尿管维护时遵循无菌技术,包括使用无菌手套铺市、海绵等。
清洁与消毒尿道口
1.每日清洁尿道口。
2.大便失禁患者,清洁后宜消毒尿道周围。
3.沐浴或擦浴时应避免导尿管浸在水中。
4.不要将尿袋放在地板上。
可选择温开水、生理盐水进行清洁,无需使用抗菌剂进行尿道口清洁。
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畅通性和密闭性
1.保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
日标监测
1.根据导管使用频率和潜在风险,确定目标性监测的人群或科室。
2.通过监测反馈不断改进防控措施。
不常规推荐或不推荐的措施
使用银涂层/抗菌药物涂层导管。
不常规推荐。
在留置导尿管患者中筛查无症状性菌尿。
不推荐。
膀胱冲洗。
1.不推荐以预防CAUTI为
目的的膀胱冲洗。
2.如果可能发生尿道梗阻,可使用密闭式膀胱冲洗。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标准操作规程
持有部门: 文件编号:
制订者: 审核者: 版次:
制订日期: 审核日期: 执行日期:
定义:导尿管相关尿路感(CAUTI)是指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拔除导尿管后48小时内发生的尿路感染。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三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 CAUTI)是指导尿管插入患者尿道后引起的尿路感染。
为了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可以制定以下制度:1. 严格遵守洗手和手卫生规范:- 插入和护理导尿管前后必须洗手。
- 使用洗手液或含酒精的免水洗手液进行手卫生,确保双手彻底清洁。
- 避免插入导尿管时触摸不洁之处。
2. 禁止非必要的导尿管使用:- 尽量减少非必要的导尿管使用。
- 医疗机构中应建立导尿管使用必要性评估的流程,确保每位患者都经过必要性评估。
- 确保有充分的医疗依据支持导尿管使用的决策。
3. 适当选择导尿管材质和尺寸:- 根据患者的病情、需求和解剖特点选择适当的导尿管材质和尺寸。
- 尽量避免长期使用硅胶导尿管,可考虑使用抗菌涂层的导尿管。
4. 严格执行导尿管的插入和护理指南:- 确保只有经过专业培训的医务人员插入和护理导尿管。
- 根据标准操作程序插入导尿管,避免交叉感染。
- 每日检查导尿管固定是否松动,及时调整。
- 定期对导尿管进行清洁和更换。
5. 加强患者教育和自我护理:- 向患者和家属提供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知识,加强患者自我保健和正确使用导尿袋的意识。
- 督促患者定期清洁导尿袋、保持导尿通路的畅通,并定期更换导尿袋和导尿管。
6. 定期监测和报告感染率:- 严格执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监测和报告制度。
- 定期评估CAUTI的发生率和发生原因,并采取相应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以上是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一些基本制度,需要根据具体情况和医疗机构的要求进行调整和完善。
同时,还需要与医务人员、患者和家属进行有效的沟通和教育,共同努力预防和控制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发生。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二)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是在导尿管插入尿道期间或导尿管留置过程中发生的尿路感染。
为了预防控制CAUTI,制定以下制度是很重要的:1. 插入导尿管的指导方针:制定明确的指导方针,包括何时需要插入导尿管、适当的导尿管尺寸和材料选择等。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Document serial number【NL89WT-NY98YT-NC8CB-NNUUT-NUT108】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1、导尿管置管前的感染预防措施:(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大小、材质等的导尿管,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和尿路感染。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导尿管置管时的感染预防措施:(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后,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3)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4)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
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10—15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3、导尿管插管后的感染预防措施:(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6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一、置管前::(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
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二、置管时:(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2)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3)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____向外旋转擦拭消毒。
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____,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____,最后会阴、肛门。
(4)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
三、置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中尿液。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疑似导尿管阻塞时,不得冲洗,应立即更换导尿管。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水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7)导尿管不慎脱出或无菌、密闭留置导尿装置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8)患者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当先更换导尿管,应做尿培养检查。
(9)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
(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不提倡频繁换导尿管,建议更换导尿管频率为____周____次、普通集尿袋____周____次。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与控制操作规程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UTI)的危险因素包括患者、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
患者方面的因素:患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免疫力和其他健康状况等。
导尿管置入与维护方面的因素:导尿管留置时间、导尿管置入方法、导尿管护理质量和抗菌药物临床使用等。
为有效预防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特制定以下操作规程:1.置管前(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尽量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操作中严格遵守无菌技术原则。
(3)根据年龄、性别、尿道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最大限度降低尿道损伤。
通常成年男性选16F,女性选14F。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置管后的注意事项。
2.置管时(1)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选用合适的消毒剂如0.5%碘伏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1)男性:先用生理盐水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龟头向外旋转擦拭消毒;2)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用生理盐水清洗外阴,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阴唇,最后会阴、肛门。
(3)严格执行无菌技术操作原则,正确铺无菌巾,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置管时动作要轻柔,避免尿道粘膜损伤。
3.置管后(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并及时清空袋中尿液。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不应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生理盐水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来预防尿路感染。
(5)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宜定期更换,普通导尿管7-10天更换,特殊类型导尿管根据说明更换,更换导尿管时将集尿袋更换。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2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一、置管前::(1)严格掌握留置导尿管的适应征,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应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
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
(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二、置管时:(1)严格遵循无菌操作技术原则留置导尿管,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2)正确铺无菌巾,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3)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____向外旋转擦拭消毒。
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____,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____,最后会阴、肛门。
(4)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放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
三、置管后。
(1)妥善固定尿管,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不应轻易打开导尿管与集尿袋中尿液。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疑似导尿管阻塞时,不得冲洗,应立即更换导尿管。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
(6)应当保持尿道口清洁,日常用肥皂水和水保持清洁即可,但大便失禁的患者清洁后还应当进行消毒。
(7)导尿管不慎脱出或无菌、密闭留置导尿装置破坏时,应当立即更换导尿管。
(8)患者疑似出现尿路感染而需要使用抗菌药物治疗前,应当先更换导尿管,应做尿培养检查。
(9)患者沐浴或擦身时应注意对导管的保护,不应把导管浸入水中。
(10)长期留置导尿管患者,没有充分证据表明定期更换导尿管可以预防导尿管相关感染,不提倡频繁换导尿管,建议更换导尿管频率为____周____次、普通集尿袋____周____次。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4篇)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预防控制制度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主要是指患者留置尿后,或者拔除导尿管____小时内发生泌尿系感染。
(一)置管前1、严格掌握留置尿管的适应症,避免不必要的留置导尿。
2、仔细检查无菌导尿包,如导尿包过期、外包装破损、潮湿,不适当使用。
3、根据患者年龄、性别、尿道等情况选择合适的导尿管口径、类型,成年男性宜选16f,女性宜选14f4、对留置导尿管的患者,应当采用密闭式引流装置。
5、告知患者留置导尿管的目的,配合要点和留置后的注意事项。
(二)置管时1、医务人员要严格按照《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认真洗手,戴无菌手套实施导尿术。
2、正确铺无菌布,避免污染尿道口,保持最大的无菌屏障。
3、充分消毒尿道口,防止污染。
要使用合适的消毒剂棉球消毒尿道口及其周围皮肤粘膜,棉球不能重复使用。
男性:先洗净包皮及冠状沟,然后自尿道口、____向外旋转擦拭消毒。
女性:先按照由上至下,由内向外的原则清洗____,然后清洗并消毒尿道口、前庭、两侧大小____,最后会阴、肛门。
4、插管过程应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动作要轻柔,避免损伤尿道粘膜。
5、导尿管插入深度适宜,插入后,向水囊注入____毫升无菌水,轻拉尿管以确认尿管固定稳妥,不会脱出。
6、置管过程中,指导患者轻松,协调配合,避免污染,如尿管被污染应当重新更换尿管。
(三)、置管后1、妥善固定尿管,避免打折、弯曲,保证集尿袋高度低于膀胱水平,避免接触地面,防止逆行感染。
2、保持尿液引流装置密闭、通畅和完整,活动或者搬运时夹闭引流管,防止尿液逆流。
3、应当使用个人专用的收集容器及时清空集尿袋中尿液。
清空集尿袋中尿液时,要遵循无菌操作原则,避免集尿袋的出口触碰到收集容器。
4、留取小量尿标本进行微生物病原学检测时,应当消毒导尿管后,使用无菌注射器抽取标本送检。
留取大量尿标本时(此法不能用于普通细菌和真菌学检查),可以从集尿袋中采集,避免打开导尿管和集尿袋的接口。
5、不应当常规使用含消毒剂或者抗菌药物的溶液进行膀胱冲洗或灌注以预防尿路感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