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心灵处方》有感
心灵处方 摘要

《心灵处方》——人的思维决定了人的情感,心理问题源于人的消极思想。
最终总结:要自信,我是个有用的人,尽管我可能有很多不懂。
不要自卑,不要否定自己。
不要太在意别人的思想,我过的是自己的生活,不是别人的。
我要对自己负责,也只有我能对自己负责。
没什么害怕的,不相信自己罢了。
(一)、自尊篇(不要自卑)“世上只有一个真正的敌人,那就是自我。
”——积极做到自尊的六条途径。
1、请你停止对自己使用像卑劣、无价值、草包、废物、没有用、愚蠢、白痴、多余的这类词语。
你对喜欢的人也不会使用那些难听的和降低自己身份的词语。
你对自己也不该这样做。
对待自己至少要像对待至交那样有好、乐于助人和宽容。
你要承认自己,尽管你并不完美。
你要承认,你总会犯错误和有弱点。
2、请将你的行为和你个人区分开来。
尽管你会做出什么蠢事,但是你并不愚蠢。
尽管你做了什么坏事,但是你并不坏。
你对自己能说的最糟糕的话就是,你是一个好犯错误的人。
一个或多个错误并不能说明你整个人出了问题。
你眼下犯的错误犹如一张照片,不过是瞬间的拍照而已。
这张照片只能表明你的一生中某个瞬间的情形。
3、要为你所做的好事情表扬自己。
你在选择可以表扬的事情时不要太严格。
至少你每天要给自己一个表扬。
你现在马上做一次。
4、你要将至今感到自责和拒绝自己的所有事情列一个表。
然后看看表上的那些错误和弱点是你能够根除的。
你要承认,有些错误和弱点本身是你无法根除的,像秃顶、矮个儿等等。
5、至少要将你的10个积极的特点和行为方式列在纸上。
6、下面的这段文字,每天要读一遍。
我是一个有尊严的人。
无论我做过什么,也丝毫改变不了这一点。
有时候我犯错误,有时候我也做得对,但是我仍然是同一个我。
在我的整个一生中都会犯错误,因为我不是一个完人。
我本身也有能力从错误中西区教训,以便下一次能做得好一些。
我能够努力去做得好一些,但是这样并不能使我成为一个更好的人。
童言,我不可能什么都懂。
这没有人能做到。
错误不过是人的一个标记,而我是一个人。
《心灵处方》的读后感

《心灵处方》的读后感
《心灵处方》是一本非常感人的书,它充满了智慧和温暖。
书中的故事让我深深地思考人生的意义和幸福的真正来源。
这本书主要讲述了一个心理医生的故事,他通过与患者的交流和治疗,帮助他们找到内心的平静和幸福。
作者通过这些故事向读者展示了人们在面对困境和痛苦时,如何通过调整心态和思考方式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我非常喜欢书中的故事,因为它们都非常真实而又触动人心。
每个故事都描绘了一个不同的患者和他们所面对的问题,例如焦虑、抑郁和人际关系问题等。
通过这些故事,我深入了解了这些问题对患者的影响,以及他们是如何通过心理治疗来改变自己的生活。
在读这本书的过程中,我也反思了自己的生活和心态。
我意识到,我们可以通过积极的思考和行动来改变自己的情绪和生活状态。
书中的故事让我明白,在面对困难和挫折时,不要害怕寻求帮助和支持,因为这是改变和成长的关键。
《心灵处方》还给了我一些实用的建议,例如如何应对压力和焦虑,如何培养积极的心态和乐观的情绪等。
这些建议在我日常生活中起到了很大的作用,我尝试去实践它们,并发现它们真的能够帮助我更好地面对生活的种种困难和挑战。
总的来说,读完《心灵处方》让我深受启发和感动。
它让我明白,幸福来自于内心的平静和快乐,而不是外在的物质享受。
它也让我明白,面对困难和痛苦时,不要放弃希望,因为心理治疗和积极的思考能够改变一切。
我强烈推荐这本书给每个人,相信它会给你带来深刻的思考和改变。
《心灵处方》

《心灵处方》
佚名
【期刊名称】《写作:中》
【年(卷),期】2014(0)7
【摘要】作家作品简介:毕淑敏.女,汉族,1952年10月生,山东省文登人。
中国作家协会会员,国家一级作家,从事医学工作20年后,开始专业写作。
作品很多都与医生这个职业有关,1989年加入中国作家协会,代表作品《红处方》。
毕淑敏的散文,字字折射着对生活的思考。
句句传递着最纯真的情愫。
她就像一位生活的智者.用自己的文字和读者的心灵进行对接,让娓娓的诉说直抵我们的内心深处。
读她的文字,你既能感受到生命的美好,更能感受到生命的责任。
许多人生的智慧,会在不经意间落满心田,然后花开遍地。
【总页数】1页(P102-102)
【关键词】《红处方》;心灵;中国作家协会;作家作品;协会会员;专业写作;代表作品;毕淑敏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3.3
【相关文献】
1.开给心灵的处方——分析《红处方》中简方宁形象 [J], 彭碧梅
2.为心灵健康补充点维生素——读《心灵处方》有感 [J], 牛嘉韵;
3.运动处方、心灵处方,双重处方为您减压 [J], ;
4.给患者开“心灵处方” [J], 李博
5.开给人类心灵弱点的处方──评长篇小说《红处方》 [J], 陈纯洁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小学六年级作文:心灵处方

心灵处方心灵处方六三班李艺纯《心灵处方》是毕淑敏阿姨的得意之作。
顾名思义,这本书会让你在走投无路的时候看到一线柔和晨光,你会因此而找到心灵的出口。
毕淑敏以她敏锐的目光,宽厚的心怀和智性的文字,像是在月光下,小溪边给我们娓娓道来一个个神秘而迷人的故事。
这本书既有自己对生活的感悟,也有别人的妙语连珠;既有散文的一抹清新,又有故事的一份沉重。
它每个故事的曲折情节,随着心浪让你不禁站在文学的彼岸上。
毕淑敏以其智慧的头脑对生活的感悟一一道来,它不虚假,很真实,这本书的成功之处,也就是作者独具匠心的细致观察。
一次微笑、一刻惊奇、一刹幸福、每一个小小的而又精彩动人的瞬间,我们不注意的小细节都纳入这本书中。
它融入了你的心灵。
那么既然说这是处方,它必定让你绝处逢生,正应了“柳暗花明又一村。
”这本书,在你心情低落时,它会给予你一些帮助,让你豁然开朗,在你心情畅快时,它更能让你开心每一天。
每一个字慢慢咀嚼,都是那么耐人寻味。
但是,这本书没有那么多唯美意境,只有记录生活的点点滴滴,这让你觉得:我不是在看书。
我是在体验与品味自己的生活。
这本书由73个小故事组成,整本书235页,字数195千字,为什么说这是本好书?从“文眼”来看便略懂一二。
“哑幸福”这个题目便让人开始幻想,幸福为什么事哑的。
很快便进入毕淑敏的思维当中,随着故事情节时而开心,时而难过。
一口气读完后,又忍不住返回来品味良久,她的任何一篇文章,都不由让人敬佩。
遇到结尾的时候,又会品味,并会切身体会,这本书会引人入胜,到心灵的最高境界。
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这就是这本书的含义所在。
读后感作文400字《心灵处方》

读后感作文400字《心灵处方》《心灵处方》读后感。
翻开《心灵处方》,哇,真是让我眼前一亮!感觉就像有个智
者坐在对面,跟我聊天,给我指点迷津。
那些文字啊,就像一股暖流,直接流进我心里去了。
它告诉我,人生嘛,每个瞬间都是宝贝,别总是忙忙碌碌地错过了。
以前那些
让我头疼的事儿,现在读起来,居然觉得也没啥大不了的。
有一章节特别给力!它说,认识自己真的很重要,得有个坚定
的信念和希望。
不管外面世界怎么变,只要咱内心强大,啥困难都
不怕,未来肯定是光明的。
还有一段,写得就像诗一样,画面感超强。
我仿佛看到了一幅
幅美丽的画面,讲的是爱、梦想和勇气。
这些故事让我觉得,生活
真是美好啊,有那么多可能等着我去探索。
这《心灵处方》真的不只是本书,它简直就是我的心灵导师啊!它教我怎样面对困难,怎样珍惜当下,怎样保持内心的平静和坚定。
读完这本书,我觉得自己好像重生了一样,更加懂得珍惜,也更加有勇气去面对未来了。
读毕淑敏《心灵处方》有感

读毕淑敏《心灵处方》有感
《心灵处方》是一本感人至深的书,作者深入人心地探讨了人生的种种挣扎和困境,
同时也给予了读者深刻而温暖的安慰和建议。
通过自己的真实故事和经历,淑敏传达
了人们在面对生活困难时应该如何勇敢面对、坚持不懈以及寻找内心的平静和力量。
她的温柔和深情打动了我,让我更加珍惜生活中的每一个瞬间,感激身边的亲人朋友,懂得真正的快乐来源于内心的平静与宽容。
这本书让我更加明白,人生的真谛不在于
成功与失败,而在于如何用宽容、感恩和坚持书写自己的故事。
淑敏的文字充满对生
活的热爱和人性的理解,让我更愿意用一颗平和的心态去接纳一切,坦然面对未来的
挑战。
淑敏的《心灵处方》真正打动了我内心的弦,让我更加明确自己对于生活的热
爱与追求。
2024年《心灵处方》的读后感

2024年《心灵处方》的读后感《心灵处方》是2023年上市的一本备受期待的小说,作者是一位素未谋面的新锐作家。
故事发生在一个虚构的未来世界,人类的生活完全被智能科技所统治。
这本小说以其深入的思考和令人难以忘怀的情感描写而广受好评,给读者带来了深深的触动和思考。
首先,小说以独特的叙事方式和生动的描写,将读者带入了一幅充满人性和情感的画面。
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将主人公的内心世界展现的淋漓尽致。
他讲述了主人公在虚拟现实世界中的奇幻冒险,以及他在真实世界中与智能科技的斗争和人际关系的纠葛。
这些情节以及与之相关的细节都让我感到仿佛身临其境,引起了我强烈的共鸣和情感上的波动。
其次,小说通过对智能科技的思考,揭示了当代社会对科技的过分依赖以及科技对人类生活的影响。
在小说中,智能科技被描绘成了一种高度进化的存在,具有强大的思考和情感能力。
这些科技产品带给人们巨大的便利,但同时也剥夺了人们对自由意志和独立思考的需求。
主人公在故事中发现了这一点,并开始了与智能科技的较量。
这种描写使我对自己对科技的使用习惯产生了思考,并激发了对独立思考和自由意志的重视。
再次,小说对人际关系和情感诉求的描写也让我深感触动。
在这个高度科技化的世界里,人与人之间的关系变得越来越冷漠和脆弱。
人们沉浸在虚拟现实世界中,忽视了真实世界中真正有意义的人际关系。
主人公在这个世界里孤独而迷茫,渴望与他人建立真实的情感连接。
这让我意识到,在科技的日益发展中,我们应该更加重视人与人之间的情感纽带,以及与他人建立真实的人际关系的重要性。
最后,小说还通过对生死的思考,展现了对人类存在的深刻探索。
在小说中,主人公经历了生死的边缘,重新思考了人类的生命和存在的意义。
这让我深深反思了自己对生命和死亡的看法,并激发了我对生活的更深层次的思考。
我开始重新审视了自己的人生目标,并珍惜眼前的一切。
《心灵处方》是一本令人难以忘怀的小说,其对科技和人性的思考,以及对人际关系和生死的探索,都让我深深地触动和思考。
情绪修复全书 17个对症下药的心灵处方

目录分析
恐惧症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障碍,它使人们对某些事物产生过度的恐惧和逃避 行为。这一章提供了战胜恐惧的方法和技巧,帮助读者勇敢地面对未知。
作者简介
作者简介
这是《情绪修复全书:17个对症下药的心灵处方》的读书笔记,暂无该书作者的介绍。
谢谢观看
阅读感受
同时,这本书也为我提供了一些实用建议。作者提倡我们用正面的态度去面 对和接纳自己的情绪。当我们能够深入了解和体验每种情绪,我们就能找到合适 的方法来调整自己的心态和行为。比如,当感到生气时,我们可以尝试进行深呼 吸或冥想,以平复内心的波动;当感到悲伤时,我们可以找一个信任的人倾诉, 释放内心的压力。笔记
01 思维导图
03 精彩摘录 05 目录分析
目录
02 内容摘要 04 阅读感受 06 作者简介
思维导图
问题
实践
本书关键字分析思维导图
修复
17 管理
能够
处方
对症下 药
17
情绪
修复
全书
全书
心灵
对症下药
方法
书中
帮助
应对
内容摘要
内容摘要
在繁忙的现代生活中,情绪管理变得越来越重要。有时候,我们会发现自己陷入了消极的情绪中, 无法自拔。这时,一本能够帮助我们修复情绪的书就显得尤为重要。《情绪修复全书:17个对症 下药的心灵处方》就是这样一本书,它提供了17个针对不同情绪问题的解决方案,帮助我们重新 找回内心的平静与和谐。 这本书首先介绍了情绪的基本概念和分类,让我们对情绪有了更深入的了解。接下来,作者详细 阐述了17种常见的情绪问题,如焦虑、抑郁、愤怒、恐惧等,并针对每种问题提出了具体的应对 方法。这些方法涉及心理、生理和行为等多个方面,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际操作技巧。 值得一提的是,书中对于每种情绪问题的解析都非常深入,不仅分析了问题的成因,还探讨了其 对个体和社会的影响。这使得读者不仅能够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还能够从更宏观的角度理解自 己的情绪问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读《心灵处方》有感读完一本名著以后,大家一定对生活有了新的感悟和看法,何不静下心来写写读后感呢?那么读后感到底应该怎么写呢?下面是精心的读《心灵处方》有感,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夜深人静,万籁俱寂。
听着钟表传出的“滴答滴答”的时间的声音,靠着温软的散发着太阳味道的被褥,在柔和的灯光下,手捧褐色封面的《心灵处方》,与作者一同感受人生的悲欢离合,一起体味生活的酸甜苦辣,一起思考身边的小故事带给我们的生活启迪,予我来说,是毕淑敏带给我的“悦读”幸福。
我欣赏毕淑敏。
她的作品总能浸润到我的内心深处。
《红处方》《血玲珑》是我最早读到的她的作品。
随着她细腻柔软的笔触,我总能与书中的主人公一起经历命运的跌宕起伏。
作为一位女性作家,毕淑敏以敏锐的目光描摹着人们的各种生活状态。
《心灵处方》是一本抚慰心灵的散文随笔集,《流露你的真表情》《保持惊奇》《我很重要》等73篇作品反映了现代人在生活压力之下造成的心理伤害和精神迷惘,教人如何面对生活中的困境和成长中的彷徨,让人在困境中找回自信。
毕淑敏46岁时开始学心理学,之后她以自己的名字命名了一个心理诊所,但就在她的诊所门庭若市时,她却激流勇退, ___告别心理咨询师的身份,再次回归文坛。
究其原因,按她自己的说法便是:“来访者太多,让人产生了精卫填海般的绝望”,于是她重新拿起了笔,推出了这本《心灵处方》。
书中有一部分素材是源于她的心理诊所接待的来访者,它将这些故事经过强烈的变形和浓缩,抽取了其中的典型,辑录成册。
我曾质疑毕淑敏。
因为毕淑敏的一些观点乍听起来是令人咂舌甚至是违背常理的,但细细咀嚼,却又拍案,不禁为她超乎常人的深邃洞察力而叫绝。
推开另外一扇窗口,从另外一个角度看问题,人的思维往往有着别样的风景。
于是,我又佩服毕淑敏了。
对于婚姻,毕淑敏在《婚姻断想》中提到一位心理学家曾经这样说:“婚姻关系是人类所有关系中,最为亲密和最为紧密的关系。
”我初次看到这话,和作者的第一反应是一样的,觉得不以为然。
因为我也以为,母子关系、父子关系甚至祖孙关系,难道不是更为亲密和紧密的关系吗?但是作者认同了这位心理学家的看法,并且后面对她进行了大量的阐释:“爱一个和自己有血缘关系的个体,这在某些动物,完全可以做到,近乎是一种本能。
比如一只母鹿在饿狮袭来的时候,宁愿牺牲自己,也要保护仔鹿的生命。
动物界重复过无数次这样可歌可泣的场景,向来谁都不会怀疑的。
但是爱一个和自己没有丝毫血缘关系的个体,直至结成相濡以沫、生死相依的关系,这只在人类社会中才存在。
”读到此处,自己恍然大悟。
在《飘扬的长发与人生的幸福》中,毕淑敏是这样看待婚姻的:“其实在婚姻这件事上,绝对的好或是绝对的坏,大约是没有或是极少的,有的只是常态,只是平衡,只是相宜。
……我很喜欢一个词,叫做‘志同道合’,人们常常以为这句话是指事业,我觉得写予婚姻更妙。
……恋爱婚姻是一个寻找对方更是寻找自己的过程。
你整个的价值观和思想体系,都在这种亲密无间的关系中,得以延伸和凸现。
”就连平时我们觉得微不足道的烟灰,毕淑敏都能把它与人的修养联系起来。
她在《像烟灰一样松散》中这样写道:“烟灰,尤其是那些优质香烟燃烧过的烟灰,非常松散,几乎没有重量和姿态,真一个大象无形。
他们懒洋洋地趴在那里,好像在冬眠。
其实,在烟灰的底部,栖息着高度警觉和机敏的鸟群,任何一阵微风掠过,哪怕只是极清淡的叹息,他们都会不失时机地腾空而起驾驭飞行。
他们的.力量放松,一种飘扬的本能。
这些本身没有结构,没有动力,可以说是微不足道的粉末,在某一个瞬间却驾驭能量,飞向远方。
”对烟灰细致入微的描述,正是为了做好向它学习的铺垫:“在危急时刻,能保持极端的放松,不是一种技术,而是一种修养。
是一种长期潜移默化修炼提升的结果。
我们常说,某人胜就胜在心理上,或者时候某人败就败在心理上,这其中的差池不是指在理性上,而是这种心灵张弛的韧性上。
没事的时候,看看烟灰吧。
他们曾经是火焰,燃烧过沸腾过,但它们此刻很安静了。
它们毫不张扬地聚精会神地等待着下一次的乘风而起,携带着全部的能量,抵达阳光到达的任何地方。
”我总是不由自主地被她娓娓道来的叙述所诱导,就像书的腰封上所说的:“毕淑敏以她敏锐的目光,宽厚的心怀和智性的文字,像是在月光下、小溪边给我们缓缓地道着一个个神秘的小故事。
这些故事会让你在走投无路的时候看到一线柔和的晨光,你将因此找到心灵的出口。
”而毕淑敏为我们打开这些出口,是通过多种因素综合作用形成的路径。
创作基于情感。
“人生有情感,遇物牵所思”,情感是人适应生存的心理工具。
喜、怒、忧、思、悲、恐、惊;爱情,亲情,友情;真感,善感,美感,这些情感寄居在我们的头脑中,流淌于我们生活的每一个角落中。
运用那些普普通通的常用汉字,毕淑敏能把这些情感表露出来,能把满腔的震撼塞进我们的胸膛,能搬走我们心头坚硬的磐石,也能让我们变得柔情似水。
这,就是文字的力量;这,就是情感的魅力。
创作基于生活。
每时每刻,不同的人身边都在发生着不同的故事。
书中的故事,有些是作者自己亲身经历过的,有些是她所听到或见到的。
“己方”和“他方”的经历,共同构成了文章的骨架,共同诠释生活带给我们的无尽思考。
在这些朴实庸常的生活故事里,毕淑敏以医生的独到眼光,细致入微地一点一点地将生活的苦痛和“病因”找出并解剖,颂扬了人生的美好,但也不回避人性的黑暗。
正是因为有了黑暗的存在,我们才会更加珍惜阳光带给我们的光明。
创作基于思考。
生活中不是缺少美,而是缺少发现。
毕淑敏以一个女人的细致观察,对生命的本质进行鞭辟入里的分析,有对人的本性进行入木三分的剖析,对幸福、仇恨、苦痛进行心灵深处的探究。
这些,都是在情感和生活的基础之上进行的思考,是对生活素材的提炼升华,是经过自己的“大脑兵工厂”深思熟虑概括总结出的人生哲理。
“有些事情我们年轻的时候不会懂得,等到我们懂得的时候已不再年轻”,而毕淑敏,使我在年轻的时候就懂得了一些我不再年轻的时候才能懂得的事情。
《心灵处方》让我对周围有了更确切的感知,我能够随着作者细腻的笔触目光清澄地注视着书中故事每一个主人公的眼睛,倾听心与心碰撞的清脆声响。
这让我更加珍视与我有着“血缘之爱”的亲人,因为我们共同承载着醇厚绵长的亲情;我也会好好把握与我有着“非血之爱”的爱情,因为我们共同为着理想的生活和生活的理想携手并进;我也更加庆幸自己身边有这么多让我时时感到温暖的友人,他们用不求任何回报的友情为我的生命增添活力。
还有师生情、同窗情,还有同事们对我的关切和包容,甚至是陌生人一句礼貌的话语,一个会心的微笑,都足以让我感到这个世界的美好。
我常常慨叹自己当不了一个作家,因为 ___毕淑敏她们那些作家那样丰富的阅历;也常常懊恼自己没有她们那样睿智的思辨,因为___如此这般深厚的文化底蕴。
但是,他们的文字,使我的阅历增加,使我的视野开阔,使我对人生、对生命、对生活有更深层次的认识。
既然自己不能亲历祖国的山山水水,不能亲自经历那些刻骨铭心的爱恨情仇,那,我就从她们灵动的文字中寻找答案吧。
“悦读”,何尝不是一种生活的幸福?幸福不喜欢喧嚣浮华,常常在暗淡中降临。
贫困中相濡以沫的一块糕饼,患难中心心相印的一个眼神。
”这是著名女作家毕淑敏写在《心灵处方》上的封面语。
也是因为这一句话,让我产生了读这本书的冲动。
翻开书,令我很欣喜的是,它是由一个个小故事所组成的,这大大增加了我对此书的兴趣,因为长篇小说或者散文很容易让我感到厌倦,所以我对此书产生了积极性,于是决定买下它。
不仅仅是因为这本书,也因为这本书的作者是我所喜欢的。
毕淑敏是神秘的,她既是作家又是医师,她的才华不是一般女子可以媲美的;毕淑敏是感性的,她的情感散文是她丰饶内心世界的自然流露。
有人这么评价她:她的笔尖饱蘸着情感的琼浆,在行云流水优雅的字里行间汩汩流淌,抵达人生、生命和人性的最深处,给人以躲闪不及的撞击感,同时产生深刻而感人的力量。
不错,的确是如此,因此,我对她的文章一直也是抱着感性的心情,在静静的地方,静静的看着从她内心流露出的情感。
买回家后,用静静的方式看完了这本书,在这共七十三篇的小故事中,都是反映现代人在重压之下,造成心理伤害和精神迷茫。
而这些小故事也教你换一种思考方式,用乐观,愉悦的心情直面人生。
教人如何面对人生中的困境,感情伤害和成长过程中的彷徨,在困境中找回自信。
作品着重于对当今人们生活现状的叙述和解剖,毕淑敏以她深邃的洞察力与细腻的笔墨,记录和描摹着当今人们的各种生活状态和心灵史。
随着一个个生活小故事的叙述,毕淑敏以她曾经作为外科医生的目光和洞察力,细致入微地一层一层地将生活的苦痛和“病灶”找出并解剖,让你不仅看到生活的残酷,当你的生活不幸与某个故事不谋而合时,当你还沉浸在痛苦的共鸣时,当你目光里的泪花还在闪烁时,你还会欣喜地发现,自己已经从这些小故事里看到了出路和希望。
其中有一个名叫“轰毁你心中的魔床”的故事。
讲的是魔鬼有张床,它把每一个过路的人揪到它的魔床上,用那人的身长与魔床进行比较。
路人如果身体比魔床长,就把那人的头或是脚锯下来,如果那人个子矮小,就把他的脖子和肚子抻长。
而往往只有极少数的一些人能够合这个床的尺寸,不受魔鬼的折磨。
当然在这个唯物的社会中,不会存在什么魔鬼,神仙之类的。
但把这个故事折射到每个人的心里,他的存在却又是那么的清晰。
在现实生活中,可以说每一个人的心中都有这么一张床,我们每天都在说自己“应该”怎么做,“应该”交怎样的朋友,“应该”怎样怎样。
每一件是都存在衡量的标准是不错,但是过分的衡量就会物极必反。
这样的我们会变得越来越不自信,自己也越来越不开心。
想想自己,何尝不是这样的一个人呢?小的时候,就想自己要好好读书,当一个乖乖女,所以给你自己很多的压力,心情也很压抑。
长大了之后就应该好好找工作,建立一个所谓幸福的家庭。
这样的人生又是何尝不无聊?现在的我们应该学会闯荡,年轻的时候就要多多尝试新鲜的事物,学会挑战自我,突破自我,不要生活在自己心中的“床”上!书中有一句话就可以概述我所讲的“时时检点自己的心灵宝库,可以储藏勇气,可以储藏智慧,可以储藏经验和教训,可以储藏期望和安慰,只是不要储藏‘应该’。
”在《心灵处方》这本书中。
类似这样精彩又充满智慧的文字随处可见,这些个故事会像是你黑夜中看到的一盏烛灯,将了许久的神经重新敏感起来,恢复你对生活应有的感知能力。
毕淑敏认为背则大悲,喜则大喜,只要从心底流露出的对世界的真实感,都是生命之壁的摩崖石刻,经得起岁月的推敲,值得我们久久珍爱。
《心灵处方》这本书的魅力所在就是它告诉我们许多关于爱的本质和意义,以及生活的升华。
看完这本书,能感觉到作者是要她的读者更好地活下去、爱下去、工作下去。
要因为爱与被爱,我们感受到幸福的存在。
模板,内容仅供参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