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历史 古代史 先秦时期的文化

合集下载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阶段特征

高中历史中国古代阶段特征

五、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阶段特征:五代辽宋夏金元时期 (907年~1368 年 )封建经济的继续发展和民族融合的进一步加强 。 政治:从分裂割据到逐步统一,封建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加强 。 经济:封建经济继续发展,经济中心南移,南方 已成为全国的经济中心。 思想:程朱理学 文化:古代文化达到高度繁荣 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
对外关系:中外经济文化交流 频繁
海上丝路、文化交流
六、明清时期 阶段特征:明清时期 (907年~1368年 )社会经 济的缓慢发展,封建制度渐趋衰 。 政治:君主专制达到顶峰 。 经济:社会经济缓慢发展,商品经济空前活跃, 资本主义萌芽缓慢发展 。 思想:陆王心学 文化:文化专制不断加强,同时又具有新的时代 特征 ,反封建的民主思想的产生 对外关系:对外政策趋向保守
农业、手工业、商业、 “相地而衰征”“初税 亩”“重农抑商”“小 农经济” 商鞅变法
政治:分封制破坏,封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初 步形成
思想:学在民间,百家争 鸣 文化:天文、科技、文学、 绘画、戏曲
百家争鸣
《石氏星表》、司南、 《诗经》、楚辞等
二、秦汉时期 阶段特征:秦汉(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是 封建社会形成和初步发展的历史时期 。 政治:政治上实现了“大一统” ,专制主义中 央集权制度形成和初步发展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发展 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汉代通过“罢黜百家、 独尊儒术”,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文化:科技文化得到迅速的发展,科学技术方面 有许多发明创造在当时世界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对外关系:开展了积极的对外交往,影响不断扩 大。
政治:政治上实现了“大一 统” ,专制主义中央集 权制度形成和初步发展 经济:封建经济初步恢复发展 思想:文化专制不断加强,汉 代通过“罢黜百家、独 尊儒术”,儒家思想成 为封建社会的统治思想 文化:科技文化得到迅速的发 展,科学技术方面有许 多发明创造在当时世界 上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对外关系:开展了积极的对外 交往,影响不断扩大。

复习笔记02 先秦文明 东周列国 春秋战国 -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中国古代史超清脉络期

复习笔记02  先秦文明 东周列国 春秋战国 - 2022-2023学年高一历史中国古代史超清脉络期

复习笔记02:先秦文明、东周列国、春秋战国一、先秦文明1. 先秦时期的历史背景先秦时期是指公元前21世纪到公元221年,是中国历史上从奴隶社会到封建社会的过渡时期。

这个时期的主要特点是分裂割据,各国割据成为关系复杂的地方性政权,但这一时期的文化、思想却是非常繁荣。

2. 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先秦时期的政治制度呈现出统治者分封成诸侯国的局面。

这一时期分为两个时期,一是西周(公元前1046-公元前770年)时期,二是春秋(公元前770-公元前476年)时期。

3. 先秦文化的代表人物先秦文化的代表人物有: - 孔子 - 孟子 - 老子 - 庄子二、东周列国1. 东周时期的重要事件东周时期是包括“春秋时期”和“战国时期”的历史时期,这一时期的主要特点是诸侯国之间频繁的争斗和战争。

2. 东周列国的分布东周列国的分布和行政区划如下: - 北方:赵、燕、齐、韩、魏 - 西北方:秦 - 西方:楚 - 中央:鲁、宋、卫、晋3. 东周列国时期的文化东周列国时期的文化即为百家争鸣的时期,其中主要的学派有: - 儒家:由孔子和孟子创立,以仁爱、礼仪、结伴为主要内容。

- 道家:由老子和庄子创立,强调无为而治、谦虚待人。

- 名家:代表人物为荀子和韩非子,他们关注礼法制度和中央集权。

- 法家:代表人物为商鞅和韩非子,注重法律、军事和实用主义。

三、春秋战国1. 春秋战国时期的历史事件春秋战国时期是国家分裂和割据的时期,这个时期的中国,政治上依然是以列国为主,而在文化、思想、科技等方面却是非常繁荣的。

2. 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春秋战国时期的文化呈现了多元化、多角度的特点。

各个学派互相较量,学术的角逐也随之变得相当激烈。

3. 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和学派春秋战国时期的代表人物和学派如下: - 孔子及其门人:儒家 - 孟子:儒家 - 赵胜:名家 - 商鞅:法家 - 韩非子:法家。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

高中历史知识点归纳总结高中历史课程是中国中学教育中的重要课程之一。

历史知识点的归纳总结对于深入理解历史发展的基础和细节十分重要。

在本文中,我们将会对高中历史课程中的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1、古代史古代史是高中历史中的第一部分,包括了中国古代史、世界古代史和中国古代文化三个内容。

在学习中国古代史时需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先秦时期。

先秦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古老的一个时期。

这个时期有两个主要的分界线,分别是从传说时代到夏商时期的三代时期,以及春秋战国时期。

(2)秦汉时期。

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史中的重要时代,其中秦代是第一个统一的封建王朝。

同时还需要注意了解汉代的科技、文化和哲学等方面的内容。

(3)三国时期到明朝晚期。

这个阶段内,需要重点了解魏晋南北朝、隋唐时期、宋元明清时期等历史事件和发展。

在学习世界古代史时,需要具体了解欧洲文明受希腊罗马文明和基督教文化的影响,以及欧洲中世纪时期的重要事件和发展。

同时,古代希腊和罗马帝国的崛起、疆域的扩张,以及其文化、艺术等方面的成就也需要学习。

在学习中国古代文化时,需要了解中国古代的哲学、文学、艺术、科技发展等方面的内容。

如儒、释、道三教的思想发展,红楼梦、西游记等经典文学作品,昆曲、京剧等传统艺术形式,以及四大发明等科技成就。

2、近现代史近现代史是高中历史的第二部分,主要涵盖了中国近代史和世界现代史这两个方面。

在学习中国近代史时,需要了解以下几个阶段:(1)鸦片战争到辛亥革命。

这一阶段中国面临着种种困难和挑战,如鸦片战争、太平天国起义和甲午战争等事件。

(2)辛亥革命到新民主主义革命。

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统治,使得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时代。

新文化运动和中国共产党的建立促进了中国社会中的进步。

(3)新中国成立以及改革开放。

1949年10月1日,中国共产党宣布建立了中华人民共和国。

改革开放使得中国进一步走向了现代化。

在学习世界现代史时,需要重点了解欧洲的现代化和工业化,以及两次世界大战和联合国的成立等相关内容。

先秦时期的历史概况和文化

先秦时期的历史概况和文化

(商代·北京平谷出土)
已经出土了大量商代精美的青铜器、玉器等, 说明商代的青铜冶铸、玉器制作和酿酒等手工业已 经很发达。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文明 结束
司母辛方鼎
司母辛方鼎: 立耳,长方形 大鼎,用作炊 食具或祭祀时 放祭品的礼器。 该鼎现藏中国 国家博物馆。
历史
首页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文明 结束
从殷墟宫殿窖穴中发现的石镰刀
镰刀是农业收割庄稼的用具,在殷墟宫殿区域内属
于王室贵族的圆形窖穴里,考古工作者曾发现444件有
使用痕迹的石镰刀。这反映了商朝农业生产规模很大。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文明 结束
对待他? 夏朝的统治约有400多年 最后一位王是夏桀(jié)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文明 结束
昔有成汤,自彼 氐羌(边远的少数 族),莫敢不来享 (进贡),莫敢不来 王(朝见),曰商是 常(永远的主人)。
——《诗经·商颂》
约公元前1600年,商的首领成汤联合一些部落,发动推翻夏朝统治的战 争。双方大战于鸣条(今河南封丘),夏桀战败,夏朝灭亡。成汤建立起新 的王朝——商朝。
历史
首页
上一页
下一页
末页
第一部分 板块(一) 中国古代文明 结束
夏朝是我国的第一个王朝,它统治了 400多年,由于最后一个王非常残暴导致了 灭亡。你能写出他的名字吗? 你能说出他 的暴行吗?
历史

中国先秦历史文化(精品)

中国先秦历史文化(精品)
炎帝还发明了医药,陶器。
神农教 稼图 明刻本
●黄帝号有熊氏●相传, 黄帝时代发明了铜器。还 发明了舟车。●黄帝时代农 业有所发展,发明了历法。 ●炎、黄时代的传说,已被 裴李岗文化、仰韶文化的 考古发掘所证实。
黄帝是时代的象征
传说中的黄帝,不能视为一个简单的个 人,而是一个时代的象征。 这个时代,正是由野蛮时代向文明时代 转化的开端,后世常把有关向文明时代转 化的创造发明,如文字、历法、舟车、蚕 丝等等,大都集中到黄帝的身上,正反映 了这是一个急剧变革的时期。
河姆渡文化出土的卯榫构件
马 家 窑 文 化
●首次在甘肃临洮马家 窑发现而命名。 ●受仰韶文化影响并有 地区特点。 ●其时代稍晚于仰韶文 化,目前一般认为 是仰韶文化晚期的 一个地方分支,故 又名甘肃仰韶文化。 ●年代约为公元前 3300~前2050年。
彩陶罐
一、 原始社会
• 3.神话和传说
• 中国传说最早的人物是盘古,说他将一个混沌世界开 辟成天地,身躯化作万物。后又有女娲氏抟土造人, 燧人氏发明钻木取火,有巢氏构木为巣,伏羲氏教人 们捕鱼打猎,驯养家畜;神农氏教人种植五谷、发明 农业。父系氏族时期又有黄帝,炎帝、尧、舜、禹的 故事。有“三皇”、“五帝”之说。伏羲、神农、女 娲后世称三皇。司马迁依据《世本》、《大戴礼》的 记载,将黄帝列为五帝之首,在史记中称黄帝、颛 • 顼 、帝喾、尧、舜为五帝。
中国先秦历史文化
• 中国古代史分为:
• 先秦、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元、明清诸阶 段。
• 秦朝统一之前叫先秦,包括原始社会、夏、商、西周、 春秋和战国六个时期。夏、商、西周合称三代,春秋 和战国合称东周。
一、 原始社会
(距今约200万年前~前2070年)

高考历史第1部分第一单元先秦秦汉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高三全册历史

高考历史第1部分第一单元先秦秦汉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高三全册历史

第一单元先秦、秦汉——中国古代文明的奠基和初步发展[时空坐标·单元概览][阶段特征] 先秦(远古至公元前221年)文明是中华文明的源头;秦汉(公元前221-公元220年)时期,中华文明基本定型。

先秦、秦汉对整个中华文明起了奠基的作用。

[时空坐标][整体感知] 政治—从分封制、宗法制到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一方面中央对地方的控制逐渐加强;另一方面,官僚体制取代贵族制度,专制皇权逐渐形成。

权力高度集中的政治体制奠定了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基础。

经济—农耕经济是中国古代经济的主体。

随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男耕女织的小农经济成为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形态;土地制度由井田制向土地私有制转化。

在农业发展的基础上,手工业、商业也得到很大发展。

文化—思想上经历了从“百家争鸣”到儒学独尊的演变,奠定了中国传统文化的基础;文学艺术的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色,文学体裁多样;科学技术则具有东方特色的实用性。

第1讲先秦时期的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考点1|先秦时期的政治[知识整合·厘清史实]一、夏、商的政治制度1.王位世袭夏朝王位世袭制取代禅让制,“家天下”的局面逐渐形成,宗族关系成为基本的政治关系。

2.神权色彩通过占卜决定国家大事,王权具有了神秘色彩。

3.行政管理商朝中央设相、卿士等,掌管政务;地方封侯和伯,定期向商王纳贡,并奉命征伐。

二、西周的分封制——权力分配制度1.背景公元前1046年,周武王伐纣灭商,建立周朝。

2.目的进行有效统治,拱卫王室。

3.内容(1)积极:周朝初期加强了周天子对地方统治,扩大了统治区域;稳定了当时的统治秩序,使周朝的政治文化得以稳定延续。

(2)消极:周朝后期诸侯势力强大,周天子的权威逐渐削弱,是导致诸侯分裂、割据混战的重要根源。

三、西周的宗法制——权力继承制度1.目的解决贵族之间在权力、财产和土地继承上的矛盾。

加强分封制形成的统治秩序,最终以保证王权的稳定。

2.内容(1)以嫡长子继承制为核心规定宗族内的嫡庶系统。

历史高一必背知识点第一课

历史高一必背知识点第一课

历史高一必背知识点第一课历史是一门重要的人文科学,通过学习历史,我们可以了解人类社会的发展变迁,汲取前人的智慧与经验,对未来进行思考。

作为高中学习的一部分,历史课程起到了培养学生思维能力、批判精神和历史意识的作用。

因此,高一历史课程中的必背知识点非常重要。

本文将为你详细介绍高一历史必背知识点的第一课。

一、中国古代文化的起源与发展中国是一个拥有悠久历史的国家,古代中国文化独具特色。

古代中国文化的起源可以追溯到新石器时代,随着时间的推移,中国古代文化逐渐形成并不断发展。

这其中最重要的几个阶段有:1. 先秦时期:先秦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萌芽时期,这个时期的文化主要包括礼、乐、尚儒主义等。

孔子是当时最重要的思想家之一,他强调了“仁爱”和“孝道”的重要性。

2. 秦汉时期:秦汉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发展的关键时期,这个时期兴起了一系列的思想家和学派。

例如,儒家的儒家学派、道家的道家学派、墨家的墨家学派等。

同时,汉代还出现了著名的历史书《史记》。

3. 唐宋时期:唐宋时期是中国古代文化的鼎盛时期,这个时期涌现了大量的文化名人和文艺精品。

唐代的诗人李白和杜甫,宋代的诗人苏轼和辛弃疾都是当时最杰出的文化代表。

二、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与朝代变迁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分期和朝代变迁是非常重要的,这有助于我们理解中国古代历史的脉络和演变过程。

下面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几个重要分期和朝代变迁:1. 夏商周时期:夏商周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初期,这个时期的朝代主要有夏、商和周。

周王朝以其宗族联盟的方式统一了中国大部分地区。

2. 春秋战国时期: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中期,这个时期共出现了11个朝代,学术思想繁荣,诸子百家的学说纷呈。

3. 秦汉三国时期:秦汉三国时期是中国古代历史的后期,这个时期主要有秦、汉和三国时期。

秦朝统一了中国,并实行了一系列重要的改革,而汉朝则是中国古代历史的黄金时代。

三、中国古代历史的重要人物中国古代有许多重要的历史人物,他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巨大影响。

了解古代中华文明先秦时期的历史知识点

了解古代中华文明先秦时期的历史知识点

了解古代中华文明先秦时期的历史知识点古代中华文明是世界上最古老、最有悠久历史的文明之一。

而中国历史的起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

本文将介绍一些先秦时期的历史知识点,深入了解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

1. 尧、舜、禅让制度先秦时期,中国有一个传说中的“五帝”的时代,其中尧和舜被认为是仁德之君。

他们建立了禅让制度,即帝位的继承不以亲属关系作为唯一标准,而是考察继承者的品德和能力。

这一制度为后世中国的政治传统奠定了基础。

2. 春秋战国时期先秦时期的春秋战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一个重要的发展阶段。

这个时期,各大诸侯国之间的战争频繁,但也出现了许多思想家、哲学家和文化巨匠。

例如孔子、墨子、老子等人,他们的思想影响深远,成为后世中国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

3. 齐、楚、燕等诸侯国的兴衰在春秋战国时期,中国出现了一系列强大的诸侯国,如齐国、楚国、燕国等。

这些诸侯国在政治、经济和军事方面都有显著进展,它们对中国历史的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然而,由于内部斗争和外部战争的影响,这些诸侯国最终走向了衰落。

4. 秦统一六国先秦时期的末年,秦国崛起并最终统一了六国。

秦始皇统一六国后,实行了一系列改革措施,如推行统一的文字、度量衡等,进一步巩固了中国的政治统一。

秦始皇的统一帝国为后来的中国历史奠定了基础。

5. 兵马俑的发现兵马俑是中国历史上的一大奇迹,而它们的发现也使得中国的古代历史更加生动。

1974年,陕西省的秦始皇兵马俑坑被意外发现,这些兵马俑被埋藏了几千年。

它们体现了先秦时期丰富多样的军事装备和制度,也为后人提供了宝贵的历史文物。

6. 先秦时期的思想和文化先秦时期的思想和文化具有丰富多样的特点。

儒家思想的确立、诸子百家的兴起、道家的哲学等都为中国古代思想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同时,先秦时期的文化和艺术也有许多杰出的代表,如青铜器、书法、音乐等,为中国古代文化的繁荣做出了重要贡献。

了解先秦时期的历史知识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古代中华文明的起源和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了奴隶主贵族垄断教育的局面。
《论语》与“五经” (4)整理古籍:
(二)战国——发展:
1.孟子 (1)“仁政”的学说 (2)提出“民贵君轻”的主张(具有民本思想) 如何评价孟子? 继承和发展了孔子的儒家思想。代表新兴地
主阶级利益,有利于缓和阶级矛盾,促进生产发
展,具有进步意义,影响深远。
(二)战国——发展:
是一种 成熟的文字,汉字已经形 成完整的体系。 (2)商周金文(钟鼎文)
1.下列孔子的教育主张,反映其教育学生不分等级贵贱 的是( A ) A.有教无类 C.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 B.因材施教 D.当仁不让于师也
2.“仁”是孔子思想体系的核心。下列对这一学说的理
解正确的是( C ) ①主张调节与和谐社会人际关系 ②具有古典人道主义性 质③主张“以德治民”,反对苛政和任意刑杀 ④主张 “民贵君轻”,实行仁政 A.①② B.②③ C.①②③ D.①③④
25
6.(2009·广东单科·T1·3分)下列文献中,有较多反映西 周时期平民社会生活内容的是( A.《老子》 B.甲骨卜辞 ) C.《诗经》 D.《楚辞》
【解析】选C。本题实际上考查学生对历史时间的记忆。
《老子》是在春秋晚期,甲骨卜辞是在商朝,《楚辞》是在
战国时期;《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收录了西周至 春秋中期的三百多首诗歌。《诗经》全面地展示了中国周代 时期的社会生活,真实地反映了中国奴隶社会从兴盛到衰败 时期的历史面貌。其中的“风”是各诸侯国的民歌。
以弱胜强等
法家: 依法治国、与时俱进等 墨家: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提倡节俭、严于 律己等
案例·展示
现在某校的水电浪费现象比较严重,水电部门通知, 如果再超过一定的限度将停水停电。请从儒家、道家、法 家、墨家等思想派别出发,分别给该校提出解决水电浪费
问题的办法。
儒家:这是品德问题,主张思想教育
第三节 先秦时期的文化
1.知道诸子百家,认识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
重要意义; 2.了解孔子、孟子和荀子等思想家以及儒家思想的形成; 3.知道《诗经》、楚辞等文学成就,了解中国古代不同 时期的文学特色。
百家争鸣
概念呈现
概念解析:
“百家”,是泛指,意为数量多,主要分为:儒 家,墨家、道家、法家、阴阳家、杂家、名家、 纵横家、兵家、小说家等十家。
“天行有常”和“制天命而用之”; 学习的最高目标是把握“礼”
道是核心和根本;辩证法思想;小国 寡民 天道和自然无为;齐物;逍遥 主张中央集权;变法革新;严刑峻法, 奖励耕战
墨家
墨子
战国
“兼爱”“非攻” “尚贤”
先秦文学与艺术
诗的经典----《诗经》 1、概况: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相传由孔子编订, 收录了自西周初年至春秋中期500年间的305篇诗歌。 风(“国 民间歌谣 精华 2、内容: 风”): 贵族饮宴时演唱的乐歌 雅: 贵族宗庙祭祀时演唱的乐歌 3、特点: 颂: ①句式以四言为主,或间以杂言,语言丰富多彩,艺术感染力 强; ②质朴的现实主义风格。
26
7.据电视纪录片《汉字五千年》介绍,西方专家花了几百年 时间才读懂埃及的象形文字和两河流域的楔形文字,而中国 学者仅用了两天时间就读懂了甲骨文的一些字的含义。出现
这种情况的主要原因是(
)
A.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构造复杂,甲骨文笔画简单 B.象形文字和楔形文字是符号文字,不易保存 C.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一脉相传,其他文明都多次被湮没 D.中国学者较西方专家聪明勤奋
墨子和墨家
1.墨家学派组织严密: 成员称为墨者,领导人称为巨(钜)子。 是侠客的渊源。 2.墨子的思想 (1)主张“兼爱”“非攻” (2)提倡“尚贤”“节用”“节葬”等主张
3.墨子思想的影响 战国时,一度成为显学,
战国后,不再受人们重视。
我们应如何评价孔子?
(1)孔子是中国古代伟大的思想家、教育家。儒家学派 的创始人。 (2)他提出“仁”, 具有民本思想,对于和谐社会人 际关系具有积极意义。 (3)他主张维护周礼,代表当时没落奴隶主贵族的利益, 具有保守性,不可能被当时统治阶级所接受。
⑷思想文化:私学兴起,“学在民间”,造就了一大批知
识渊博和阅历丰富的文士,同时也为学术繁荣提供了舆论 阵地。
儒家思想 (一)春秋——创立:
1.孔子 (1)“仁”与“礼”,德治。
结合教材回 答:孔子提 出哪些思想?
(2)注重政治与人事,对鬼神之事敬而远之。 (3)教育方面: 主张有教无类、因材施教;兴办私学,打破
4、地位:
①中国第一部诗歌总集; ②对我国文学发展影响深广,奠定了„„在中国和世界文化 史上都占有重要地位。
楚辞的魅力
1、何谓“楚辞”?它与《诗经》的不同特点?
◆楚辞:是战国时期屈原采用楚国方言,利 用民歌的形式,开创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 因《离骚》最有名,人们又称“楚辞”体为“骚体 ”。 ◆特点:①浪漫主义;②句式比“诗经”较为灵活
“争鸣”指争论和辩难。
在此是指春秋战国时期知识分子中的不同学派 的涌现及各流派争芳斗艳的局面。
2
2
百家争鸣原因
经济基础变化→ 上层建筑变化→意识形态变化
⑴经济:井田制崩溃,铁器的使用和牛耕的推广,封建经 济迅速发展; ⑵政治:周王室衰微,诸侯士大夫崛起,分封制瓦解; ⑶阶级关系:“士”的活跃,受到各诸侯国重用;
2、代表及其作品:
①屈原 ②屈原作品的思想:忧国忧民、追求真理、追求理想 ③文学贡献:《离骚》----中国古代最长的抒情诗 《九歌》《天问》《九章》
3、《离骚》的影响:
①“骚体”;②“风”、“骚”并称
甲骨文
汉字的起源及甲骨文
1、起源:
6000多年前的象形文字,“文字图画”。
2、成熟:(1)商代的甲骨文已经
2.荀子 (1)早期儒家思想的总结者 (2)提出“天行有常”“制天命而 用之” (3)认为学习的目标是认识和把握 “礼”
老庄之学
1.老子 ⑴“道”的哲学概念 ⑵辩证法思想 ⑶小国寡民、无为而治的政治思想
2.庄子
(1)“齐物” (2)“逍遥” (3)天与人“不相胜”(人应该顺从自然,不应该破坏自 然生成的东西)(荀子:制天命而用之)
4. 和谐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基本价值取向。下列体现人与自
然和谐思想的语句是( D ) ①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 ②天地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③万物并育而不相害,道并行而不相悖
④德不忧者不能怀远,才不大者不能博见
A.①② C.②④ B.③④ D.②③
5.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所说:“国风 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下列对这段评述 理解正确的是 A.《风》用朴实的笔法刻画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 B.《风》以现实主义笔法描述社会的黑暗 C.《雅》主要内容是描述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D.《雅》主要内容是记叙人民反抗贵族的斗争 答案 A
法家思想(韩非)
1.主张 (1)将法、术、势相结合,
建立一个君主专制的中央集
权国家(主张)。 (2)主张变革,“以法为本”。 2.影响
代表新兴地主阶级利益
韩非的思想适应了建立统一的中央集权政治体制的需要。 在西汉以后的1000多年中,这种思想与儒家思想互为表里, 成为中国古代社会统治思想的理论基础。
3. 在评论秦朝灭亡时,美国历史学家费正清说:“在证明
了法家思想确有效用的同时,秦王朝也(从反面)体现了 孟子的一个思想的正确——政府最终还是要依靠被统治者 的默认。”此处孟子的“一个思想”具体是指( B ) A.制天命而用之
B.“民贵君轻”,统治者要实行“仁政”
C.兼相爱、交相利 D.加强中央集权,防止人民反抗
道家:这是无意识的,主张顺应自然,等学生自我觉悟
法家:这是违纪行为,主张严格惩罚 墨家:加强节约宣传,身体力行
学派
代表
历史时代
主要思想
孔子
儒家 孟子
春秋
战国
“仁”和“礼”;提出“德政”; 文化教育(因材施教、有教无类)
提出“德政”;主张“民贵君轻”
荀子
老子 道家 庄子 法家 韩非子
战国
周末-春秋 战国 战国
(4)他首倡私学,打破奴隶主贵族对教育的垄断,促进
古代教育事业的发展。 (5)他编订古籍,为中华文明的传承和发展作出巨大贡
献。
★诸子百家中对当时百姓和封建统治者最有用的是哪
一派?说明理由。
法家。
理由:①战国时期处于大变革时期,战争给人民带来灾难,
人民渴望统一。 ②法家政治上主张加强中央集权,奖励耕战;经济上主 张重农抑商,承认土地私有;文化上主张加强思想文化控制 等,有利于新兴地主阶级确立封建制度,有利于国家统一。
【解析】选C。本题考查学生分析能力。出现这种现象的原
因是汉字的发展有自身的演变特点,并且这种演变是有规律 的,选C。
27
感谢聆听……
28
百家争鸣局面形成的意义
1.奠定了中国文化的基础; 2.是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运动。
3.儒家思想在吸收各家之长融合积极因素的过程中形
成发展,日后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主流思想;
讨论思考:你认为诸子百家思想中哪些主张对现代中国社
会仍具有借鉴意义。
儒家: 仁义、礼节、诚信、忠孝、以德治国、以人为本、 因材施教、有教无类等 道家: 人与自然和谐、辩证看问题、淡泊名利、以柔克刚、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