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

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随着城市化进程的不断加速,城市老年人口的比例也在逐渐增加。
老年人作为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生活质量的提升是社会进步的重要标志之一。
为了更好地了解和关注城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我们进行了一项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
一、调查目的与方法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城市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包括生活条件、健康状况、社交活动、养老服务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我们收集了大量的数据,并对其进行统计分析。
二、生活条件调查结果对于城市老年人的生活条件来说,住房问题是一个关键因素。
调查显示,约70%的老年人拥有自己的住房,其中大部分为自有住房,少部分为租赁住房。
此外,超过80%的老年人家中配有宽带网络,使得他们可以在家享受便捷的互联网服务。
三、健康状况调查结果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是影响其生活质量的重要因素之一。
调查显示,大部分老年人自我感觉良好,能够独立完成日常生活活动。
同时,随着社会医疗条件的改善和医疗保障制度的完善,超过60%的老年人在生病时能够得到及时的医疗帮助。
四、社交活动调查结果老年人的社交活动对其身心健康有着重要的影响。
调查显示,近70%的老年人参加过社区组织的活动,如举办文艺演出、运动竞赛等。
此外,约80%的老年人平时经常与邻居、家人及朋友保持交流,这有助于他们维持良好的心理状态。
五、养老服务调查结果随着城市老年人口增长,养老服务成为社会亟待解决的问题之一。
调查显示,目前约有50%的老年人参与了社区提供的养老服务,如日间照料、康复护理等。
然而,由于资源分配不均衡,仍有一部分老年人无法获得充分的养老服务。
六、改善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建议1. 加强老年人住房保障,筹建更多适老化住房,提高老年人居住条件的舒适度和便利性。
2. 建立健全老年人健康管理机制,鼓励老年人积极参与体育、文化娱乐等活动,保持身心健康。
3. 加大对老年人社交活动的支持,推动社区组织更多针对老年人的文体活动,提升老年人的社交圈子和归属感。
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

城市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一、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剧,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
本次调查旨在全面了解城市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为政府和社会各界提供参考,以制定更加有效的政策和措施,提高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二、调查方法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了XX市XX区的XX名城市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其中男性XX人,女性XX人,年龄分布在XX岁至XX岁之间。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心理健康状况、社会参与状况、家庭关系状况等方面。
三、调查结果1. 身体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城市老年人的身体健康状况普遍较好,但仍有部分老年人存在慢性疾病、行动不便等问题。
其中,患有慢性疾病的老年人占比为XX%,需要长期服药的老年人占比为XX%,需要定期进行身体检查的老年人占比为XX%。
此外,有XX%的老年人存在行动不便的问题,需要借助拐杖、轮椅等辅助器具。
2. 心理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城市老年人的心理健康状况良好,但仍有部分老年人存在孤独、焦虑等问题。
其中,经常感到孤独的老年人占比为XX%,经常感到焦虑的老年人占比为XX%。
此外,有XX%的老年人表示对未来感到担忧和不安。
3. 社会参与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城市老年人的社会参与程度较高,但仍有部分老年人缺乏社交活动和娱乐活动。
其中,经常参加社区活动的老年人占比为XX%,经常参加文体活动的老年人占比为XX%。
此外,有XX%的老年人表示缺乏社交活动和娱乐活动。
4. 家庭关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城市老年人的家庭关系状况较好,但仍存在部分老年人存在家庭矛盾、子女不孝顺等问题。
其中,存在家庭矛盾的老年人占比为XX%,子女不孝顺的老年人占比为XX%。
此外,有XX%的老年人表示缺乏家庭关爱和支持。
四、对策建议根据调查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对策建议:1. 加强健康管理。
政府和社会各界应加大对老年人健康管理的投入力度,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活动,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

护理经验260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社区护理需求调查分析居婷婷上海市嘉定区嘉定镇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 上海市嘉定区 201800【摘 要】目的:分析和探究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及其社区护理的市场要求,给老年人开展社区健康有关工作带来真实有用的理论支持。
方法:应用调查问卷的方法,来调查分析本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以及社区护理的市场要求,分析有关的影响要素。
结果:本次社区调查共发放了问卷调查表146份,其中有效调查问卷表为144份。
有68名老人患有某一种疾病(47.22%);有108名老人患有多种不同的疾病,患病率为75%。
慢性支气管炎、高血压以及白内障是现阶段患病较高的三种疾病类型。
有137例(95.14%)老人的生活可以完全自理,剩余的7例(4.86%)老人生活能够部分自理。
有75 名老人会产生(52.08%)抑郁感 ,有73 名(50.7%)老人的性格产生了较大的改变,有98例(68.06%)老人在日常的生活中会产生衰老感,有71 名(49.3%)在生活中具有孤独感。
有128 位(85.4%)老年人对家庭病床、社区护理、日间护理、心理健康指导以及康复指导等都不了解。
结论:社区可以通过不同的方式的护理来为老年人服务,以实现老年人的护理要求,增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
【关键词】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护理需求现阶段,我国的老龄化现象日趋严重,老龄人口在我国人口的结构中占据着越来越大的比重,而这一群体正是被需要关爱和照顾的群体。
对于社区卫生公共事业当中,社区护理是十分重要的内容,社区护理是建立在社区基础之上,将护理学与公共卫生学有机的结合在一起的一种方法与技术,通过将保健、预防、医疗以及治疗等融为一体的一种模式,其能够给老年个体以及整个家庭带来系统的、全面的服务。
本文调查了该社区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并分析了老年人的护理需求,以此为老年人的社区护理工作展开提供理论指导意义,现将分析如下。
1 研究对象与分析方法1.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来自于本社区的146名老年人,其中,88名女性老年人,58名男性老年人,所有研究对象的年龄都在60周岁以上。
乡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

乡村老年人生活质量状况调查报告一、调查背景与目的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乡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问题越来越受到社会关注。
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前乡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发现存在的问题,为相关部门制定政策提供参考。
二、调查方法与样本本次调查采用随机抽样方法,选取了10个村庄的600名老年人作为调查对象。
调查内容主要包括老年人的生活状况、健康状况、经济状况、社交状况等多个方面。
三、调查结果1. 生活状况调查结果显示,大部分乡村老年人的生活水平较低,生活质量不高。
其中,60%的老年人日常饮食以粗粮为主,营养摄入不足;70%的老年人居住条件较差,缺乏必要的设施和便利设施;80%的老年人缺乏休闲娱乐活动,生活单调乏味。
2. 健康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乡村老年人的健康状况普遍较差。
其中,50%的老年人患有慢性疾病,如高血压、糖尿病等;60%的老年人医疗保障不足,看病难、看病贵问题突出;70%的老年人缺乏健康知识,自我保健意识不强。
3. 经济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乡村老年人的经济状况普遍较差。
其中,40%的老年人依靠子女供养,经济独立性差;50%的老年人收入水平低于当地平均水平,生活困难;60%的老年人缺乏理财知识,财产管理不善。
4. 社交状况调查结果显示,乡村老年人的社交状况普遍较差。
其中,50%的老年人缺乏社交活动,社交圈子狭窄;60%的老年人与子女沟通不畅,家庭关系紧张;70%的老年人缺乏情感支持,心理健康问题突出。
四、结论与建议本次调查发现,乡村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普遍较差,存在诸多问题。
建议相关部门加强政策支持,提高老年人的生活水平;加强健康知识普及,提高老年人的健康意识;加强经济扶持,提高老年人的经济保障;加强社交关怀,提高老年人的心理健康水平。
同时,老年人自身也需积极寻求改善生活质量的方法和途径。
老年人生活水平调查报告(共五则范文)

老年人生活水平调查报告(共五则范文)第一篇:老年人生活水平调查报告老年人生活水平调查报告“尊老、爱老、敬老”是中华民族传统美德,让每一位老人“老有所养,老有所乐”是全社会义不容辞的责任。
我国已进入老龄化社会,作为大学生,应该关注这一社会问题,因此围绕老年人生活状况进行了调查,并对调查结果进行分类、统计、分析。
(一)家庭状况调查让20位老年人进行了帮助,包括了基本生活情况:性别,经济收入,身体健康状况,家庭状况,医疗保健情况,日常生活情况,主要活动,参加什么文化活动。
14位老人表示,子女对他们是尊重和关心的,其中有五成的老人认为子女对他们非常尊重和关心。
有的家庭关系一般,只有2位老人认为家庭关系不和睦。
约有六成的老人表示,女儿对他们的关系更细致一些。
在本次调查的家庭中,几乎所有的老人表示,希望有子女陪在身边,并希望不在家中住的子女经常回来陪陪他们。
(二)健康与医疗接近七成的老人表示自己有需长期治疗的慢性病,在常见的疾病的排序中,心脑血管疾病、支气管疾病、内科疾病排在前三位。
只有不到两成的老人每年到医疗机构进行全面体检,每年花在医疗上的费用,在500元以下占75%,在500元至1000元的占20%,1000元的以上的占5%。
究其原因,有55%的老人认为家里不宽裕而不能多花钱,有30%的老人认为人老有病是常事,不必太在意,有15%的老人认为老年病不好治,不想花冤枉钱。
在医药费的负担上,老人的医药费有43.4%的费用有社会系统承担,其次是由老人自己承担,占38.5%,再次是子女,占16.7%,最后是其他亲属,占1.4%而造成重种情况的原因:一是家庭生活贫困影响。
当前,受就业渠道单一、农作物价格不稳定、上海就医费用较高等多方面因素影响,多数农村家庭生活并不宽裕,加之出于老年人疼孩子的传统观念,多数老年人生活还仅处于温饱阶段,难以支付庞大医疗费。
二是老人观念不对,认为无需浪费钱去看病,相信迷信的方法,认为求神拜佛即可摆脱疾病。
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

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老年人生活调查报告1. 调查目的和背景本次调查旨在了解当前老年人的生活状态、生活需求和问题,并为相关部门提供参考,以制定更加有针对性的政策和服务。
根据统计数据显示,我国老年人口比例逐年增加,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也成为社会关注的焦点。
本次调查对于了解老年人的真实情况,改善老年人的生活质量具有重要意义。
2. 调查方法和对象本次调查采用问卷调查和访谈的方式进行。
调查对象为65岁及以上的老年人,以不同年龄段、性别、职业和地区为代表,确保调查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
3. 调查结果分析3.1 生活状态调查显示,大部分老年人的生活状态良好。
他们保持积极乐观的心态,喜欢参加各种社交活动,与亲朋好友保持着良好的关系。
也有部分老年人因身体健康问题而感到身心疲惫,生活质量较低。
3.2 生活需求从调查结果来看,老年人的生活需求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医疗保健:老年人普遍关注自身健康状况,希望政府加大医疗保健服务的投入,提高医疗资源和服务质量。
社会关爱:老年人希望得到社会的关注和关心,认为社会应该建立更多的老年人活动中心和社区服务设施,为他们提供各种养老服务和活动。
经济支持:部分老年人生活水平较低,希望政府能提供经济支持和补贴,减轻他们的经济负担。
舒适的居住环境:老年人希望政府能改善居住环境,建设更多适合老年人居住的公共设施,如无障碍设施等。
3.3 问题与建议调查还发现了一些老年人面临的问题,包括:社交孤立:由于身体健康和缺乏社交机会,一些老年人感到孤独和失落。
经济压力:部分老年人生活经济困难,缺乏稳定的经济来源。
医疗保障不足:一些老年人对医疗服务的需求无法得到满足,医疗资源不足,医疗费用高昂。
居住环境不适宜:部分老年人居住条件差,居住环境不适宜。
针对以上问题,我们提出以下几点建议:加强社会关爱:建立更多的老年人活动中心,组织各类社交活动,帮助老年人打破社交孤立感。
改善经济支持:建立更加完善的社会保障体系,提供经济支持和补贴,缓解老年人的经济压力。
呼和浩特市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随着社会和经济 的发展 , 口老龄化速度逐年加快 , 口 人 人 平 均期 望寿命不 断延 长 , 已成为一个全球性的问题 , 引起 了 国 际社会 的关 注。尤其我 国 目前是世界上老年人 口数最多 的国 家, 截止到 20 0 6年 6月 1日, 我国 6 o岁及 以上老 年人 口总 数 为 14 5 .3 6亿人 , 占总人 口的 1 . % , 约 0 8 标志着 我 国已进入老
Abtat O jcv :oivsgt n n yeteq ai f i ftee el i o mui fH h ht n oi rv h ai fi n os c src bet eT etaeadaa z u t o f o l r ncm nt o oeo,adt mpoeteq lyo f adhlt i n i l h l y le h d y y u t le ii
Th nv si at nd a l sso h a i f l r y i o e i e tg e a na y i ft e qu lt o l e o ede l n c mm u l o h ho . yf i f n t fHo e t y
J n IDo g—y , E i in ( us gclg f n e ol l dcl ntue H h ht 10 9 n a R N Gu —qa g N ri ol eo nrM to aMeia Isi t, oeo 00 5 ) n e I gi t S G h —h g T eFrt fl t opt fMogl dc . ol e 10 5 ON Z i a ( h i iae H sil noi Meia C lg 0 0 5 ) n sA i d ao a 1 e
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

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12篇在当下社会,越来越多的事务都会使用到报告,报告中涉及到专业性术语要解释清楚。
那么什么样的报告才是有效的呢?下面是小编为大家整理的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老年人生活现状调查报告1中国是一个农业国,农民群体是我国最的人口群体,而农村老年人口也是我国最的老年人群体。
农村老年人口规模,近年来,农村人口老龄化速度在加快,据权威部门预测,到20xx年,中国60岁及以上老年人口将达到1.74亿,约占总人口的12.78%。
而农村青壮年都在外打工,无法尽到赡养老人的义务。
因此,关注我国农村老年人口,了解他们的现状,积极解决他们生活中存在的问题,是解决"三农"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我们现代人不得可以回避、一定要关注的问题。
为此,我于xx年x月对的林湾村进行了调研,调研以面对面的谈为主,辅之以问卷的形式进行。
村里现有低保户1户,专项补助户2户。
为了能准确而全面映林湾村老年人口的生活状况,笔者根据各组的经济和社会发展水平,对不同类型的组分别进行了调查,调查内容包括思想、状况、与子女的亲密程度、医疗保障情况、养老情况等。
(一)农村老年人的思想状况根据对林湾村近九个组的调查以及对林湾所属的老年协会、敬老院等一些老年人活动场所的调查,笔者发现,由于许多老年人在解放以前都经历过战争、饿饭等情况,所以他们对开放后党领导人民发家致富的政策是感到很满意的。
随着我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老年人的生活水平也是在不断提升。
部分老年人对当今这个环境是充满了希望的,但也有部分老人会有先天下忧而忧、后天下乐而乐的感情,对目前社会上的贫富分化、败现象和村民自治中存在的不健全方面表示了自己的忧虑。
有老人跟我们映了,撤地建房中村干部和村民的矛盾。
(二)农村老年人的与子女的亲密程度由于农村的生活方式、农村人口的知识水平等方面的局限,多数农村老人在面对自己的子女时无法正确的表达自己的感情、需要,导致与子女沟通受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调查分析
目的通过健康调查问卷,寻找影响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为开展社区老年人心理护理,乃至社区护理教学研究提供理论依据。
方法采用随机抽样法抽取某社区80名老年人,以老年人基本资料调查表和健康调查简表(SF-36)进行问卷调查、统计分析。
结果①从老年人健康得分情况表明,老年人健康状况较好(35%)和健康状况一般(32.5%)的比例差不多,占总调查人数67.5%,(P<0.05)。
②经过单因素分析,利用χ2检验得出P值,显示老年人生活质量与躯体健康、心理健康、家庭情感支持、文化程度、生活满意度、经济收入、业余生活、医疗费用支付等方面有关。
结论应针对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采取必要的干预措施,给予社会支持,以帮助老年人提高健康水平和生活质量。
标签: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
1资料与方法
1.1研究设计采用描述性研究,以随机抽样法抽取205所家属院的部分老年人进行调查,按文献报道的健康调查问卷和自行设计的调查表调查其一般情况,评估此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状况,然后利用统计学软件分析寻找影响此社区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
1.2一般资料随机抽样法抽取某社区的>60岁老年人80人,男女不限,既往无严重的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生活能够自理且能配合完成调查的。
1.3方法
1.3.1一般调查表自行设计的老年人基本资料调查表,主要包括研究对象的性别、年龄、工作状况、文化程度、经济收入、既往疾病情况、居住方式、生活满意度等。
在正式测试前选择了15名研究对象测试了本量表的信度。
其信度系数为:总量表0.89。
1.3.2健康调查简表(SF-36)[1] 健康调查简表(SF-36),是在MOS-20的基础上改编而来的。
测量内容包括躯体功能、躯体角色、机体疼痛、社会功能、心理卫生、情绪角色、活力和总体健康状况8个方面。
本量表有11个大问题,每个问题下又有小问题共36题,分值从1~6分,情况越好则分值越高。
在正式测试前选择了15名研究对象测试了本量表的信度。
其信度系数为:总量表0.95。
2研究步骤
随机抽样法抽取某社区的>60岁老年人80人,男女不限,既往无严重的躯体疾病和精神疾病,生活能够自理且能配合完成调查的。
从2006年1月~3月采用健康调查问卷(SF-36)和一般情况调查表由研究者统一发放,不记名答卷,征得研究对象的同意,采取自愿填表。
然后统一收回并对其结果进行打分,结合
样本的特性,利用SPSS10.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处理。
3结果
3.1调查对象的情况本次共调查了80名老年人,其中男性44名,占55%,女性36名,占45%;年龄最长者82岁,平均年龄6
4.5岁;已婚65名,丧偶10名,离异5名;在职5名,离岗2名,退休73名。
经济收入情况(月收入):0~500元的有10名,501~1000元有42名,1001~2000元有22名,>2000元有6名。
居住方式:独居的有5名,与配偶同住的有15名,与子女同住的有17名,与配偶和子女同住的有43名。
既往疾病:存在一种慢性病的有67名,两种及以上慢性病的有10名,无既往疾病的有3名。
业余生活:常坚持晨练的有9名,经常去老年活动中心的有30名,常看书、报、电视的有50名,其他业余生活的有7名。
属公费医疗的有5名,部分公费医疗的有14名,全自费的有14名。
生活满意度:满意16名,一般52名,对生活觉得不满意的有12名。
随机发放问卷90份,收回问卷84份,有效问卷80份。
回收率93%,有效率88%。
经过单因素统计分析得出:本次调查的老年人受教育程度有53.7%为大专以上,文盲只占到2.5%,(P<0.05)。
说明本组调查的社区老年人文化程度较高,高于其他调查结果,可能与本社区为研究所家属院,人们普遍受教育程度高有关。
有关老年人的经济状况,12.5%的老年人月收入<500元,属于低收入人群,52.5%的老年人月收入在501~1000元,(P<0.05)。
76.25%的老年人都是自费医疗,完全公费医疗的只占到6.25%,(P<0.05)。
83.75%的老年人至少有一种慢性病,有两种或两种以上慢性病的老年人占了12.5%,而没有慢性病的仅有3.75%,(P<0.05)。
81.3%的老年人已婚,并按中国传统的方式和配偶(18.75%)或子女(21.25%)同住,有 6.25%的老年人因丧偶或离异独自居住,(P<0.05)。
此次调查我们还发现有62.5%的老年人的业余生活都是在家读书、看报或者看电视,而经常去老年中心活动的才占了37.5%,参加诸如打太极拳、跳舞、舞剑等晨练的只占到11.25%,(P<0.05)。
对生活的主观满意度65%的老年人认为生活的一般,20%的老年人对生活满意,还有15%的不满意目前的生活,(P<0.05)。
3.2老年人群健康调查情况回收健康调查简表,依据打分标准认真评分,满分为150分,制定评分标准,见表1。
从表1中可看出本次调查的老年人中健康状况较好的和一般的比例差不多,总共占到了67.5%,超过了1/2,绝大多数人处于这一健康状态。
健康状况差的占1/4 (25%),而好的才占到了7.5%,两者相差比较大。
4讨论
WHO定义的[2]”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身体缺陷,还要有完整的生理、心理状态和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力”才是真正意义上的健康,而从我们的调查结果看出能达到这个标准的只有7.5%,这足以证明本社区老年人的健康水平还是很低的。
目前,尽管生活质量应该包括哪些内容仍没有一致意见,但许多研究者认为
生活质量应该是一个多维概念,至少应包括躯体健康,自理能力,认知功能,心理健康,社会交往,家庭情感支持,生活满意度,健康服务可获性,经济基础,业余生活,幸福感等方面。
生活质量的多维性是生活质量的特点之一。
本次调查也发现影响老年人生活质量的因素比较多。
通常老年人因离退休后单调松散的日常生活、自身疾病、丧偶、经济困难等造成心理上的各种消极情绪,主要有孤独感、抑郁感、老而无力感、衰老感。
这些负性情绪严重影响老年人的躯体健康和生活质量。
大部分老年人还是以中国传统的方式和配偶或子女同住,家庭的和睦直接会影响老年人的心理情绪和生活质量。
文化程度的高低直接影响到自我保健意识与行为能力,从而影响到生活质量。
随着年龄增长人体机能也在逐渐的衰老和退化,老年人的身体疾病尤其是慢性病逐渐增加。
近年来由于医疗费用的上涨过快,致使老年人对医疗费用的支付能力受到限制,造成一些老年人发病后不就医或不及时治疗,严重影响老年人的健康状况。
从忙碌的工作状态到无事可做的退休生活使老年人感到空虚,所以业余生活的充实与否对老年人的心理健康乃至生活质量有直接的影响。
5结论
改善和提高社区老年人的生活质量从老年人自我保健、家庭保健、社区保健3方面同时做起,具体措施为:①老年人要懂得:动、静、乐、寿的道理。
动就是运动,老年人应坚持从自己的实际出发,积极从事一些力所能及的脑力或体力劳动;静就是安静,遇事冷静不急躁;乐就是乐观,勿奢求妄为,节喜制怒,保持乐观情绪,动静乐相结合才会健康长寿。
②老年人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合理膳食,戒烟限酒,起居规律,休息充分。
③老年人要定期检查身体,做到疾病早发现、早治疗,避免延误治疗时机。
④老年人要有和睦的家庭,家庭的和睦相处需要二代乃至三代人的共同努力。
对老年人而言要心胸开朗,不为琐事增添烦恼;对年轻人而言应给予老年人体贴与照顾,有病及时诊治,多替老年人着想,尽量消除两代人的差异,消除代沟。
对于丧偶的老年人在获得子女和社会的支持下,有条件应争取再婚,在这一点上,年轻人应革除掉那些不良习俗规范和陈旧观念。
⑤老年人要保持良好的人际关系,情感方面的联系,是人际关系的主要特征,人际关系的协调与否对人的心理健康有很大的影响。
⑥老年人要寻找再职机会,退出社会是老年人产生心理问题的重要原因,身体精神相当好的老年人,可以做些力所能及的工作,有利于保持老年人的心理健康。
⑦老年人要寻找学习就会,扩大兴趣范围,比如:到老年大学学习,培养兴趣爱好,开拓思维,增加人际交往的机会,可以减慢心理衰老的进程。
⑧鼓励老年人信教,有人调查发现信教可以增加老年人的安全感,减轻对死亡的恐惧,也有助于老年人摆脱孤独心理。
⑨社区要大力宣传尊老、敬老、助老的优良传统,建立为老年人服务的医疗保障体系和老年活动中心,配置适合老年人的体育锻炼设施,多组织一些适合老年人参加的旅游观光活动和各种小型比赛项目。
组织有趣的讲座和一些保健知识讲座,增加老年人自我保健意识。
建立健康档案,加强健康教育。
参考文献:
[1]李兴民.老年行为医学[M].1版.北京:军事医学科学出版社,2002,2(16):182.
[2]甘蘭君.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6:16.编辑/张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