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民幸福指数的概念
从人民幸福指数看国民幸福感

从人民幸福指数看国民幸福感摘要:日常生活总是离不开柴米油盐酱醋,经常能够听见身边的人说,今天的某某东西涨了,而工资却没有涨,诸如此类抱怨的言语等等。
人民的生活质量是提高还是下降了呢?生活的幸不幸福呢?人民幸福指数是指收入的递增/基尼系数×失业率×通货膨胀,本文在假设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依次分析该公式中的因素及环境,是否会影响人们幸福指数。
关键词:人民幸福指数;国民幸福感据专家预测,发达国家在2015年GDP增速将在2.58%,而中国2015年GDP增速将在5.81%。
[1]相对于发达国家而言,GDP的增速较快,并且引起西方国家的一度恐慌。
其实这是没有必要的,中国本来就是发展中国家,起点低,增速快,要想发展,这也是必然的趋势。
因此,丝毫没有理由,认为我们国家强大起来了。
除此之外,专家预测在2015年欧洲联盟的GDP增速将在1.67%,相对于中国来说也是较低的,然而据调查,欧洲国家的人民幸福指数要远远高于中国,这不得不让我们思考,原因在哪里?一、国民幸福感的概念定义国民幸福感是指国民对自己的生活感到满意或幸福的感觉。
从经济学上来说,国民幸福感可以用人民幸福指数来代替。
然而在现实生活中,人民幸福指数是否就能真的代表国民幸福感,这值得去探究。
而人民幸福指数是由国民收入的递增、失业率、通货膨胀这几个方面组成。
从宏观方面看,我国的国民收入是不断增加,但需要注意的是,此时的国民收入是人均收入。
我国是一个人口基数大的国家,国家的大部分财富掌握在小部分人手中,小部分财富却被分给了人口的大部分。
因此对于大部分人说,他们的收入并没有明显的增加。
而据资料报道,我国近几十年的失业率也只增不减,人民的生活水平也略微下降。
因此接下来将讨论国民收入、失业率、通货膨胀这三个因素是否会影响国民幸福指数。
二、我国国民幸福现状及原因分析(一)失业率增加在我国,对于许多父母来说,孩子上大学就意味着将来有一个比较好的工作,不用跟父辈一样辛勤劳作。
国民幸福指数National Happiness Index

国民幸福指数(National Happiness Index,NHI)是衡量人们幸福感的一种指数,也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居民生活与幸福水平的指标工具。
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中国政府越来越重视人民群众生活质量和幸福指数的提升。
政府注重改善民生,努力改善人民群众的经济状况,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
当前,中国政府提倡释放改革红利,让人民群众得到更多实惠。
所有这些都将有效促进我国国民幸福指数不断提升。
National Happiness Index is not only an index which can measure the people's feelings of happiness, but also an index tool to measure the economic development, the resident's livings, and the happy level of a nation or an area. With the rapid development of Chinese economy,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pay much more attention to the masses' quality living and the promotion of the happy level. The government focuses on bettering the people's livelihood, making efforts to promote the masses' economic conditions and satisfying the masses' booming needs of material culture. Currently, the government of China advocates to release the revolution bonus, for letting the masses obtain more benefits. All above these will have more effects on lifting our National Happiness Index.。
国民幸福指数

《国民幸福指数》心得对一个国家而言,以GDP为指标创造的经济财富,就能换来国民的幸福感吗?对个人而言,收入提高后,幸福就会来敲门吗?对企业而言,创利增加后员工就能感到快乐吗?如何实现全民幸福感的提升?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
在这种执政理念的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几个要素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指标。
在这个体系中,健康水平、财富收入、教育供给、家庭关系、工作、个人自由等都成为考量国民幸福程度的指标。
一、国民幸福指数的中国意义 其实,美国的世界价值研究机构也已经开始了“幸福指数”研究,英国则创设了“国民发展指数”,日本也开始采用另一种形式的国民幸福总值,更强调了文化方面的因素。
但是,在中国,直到现在大部分国民才刚刚开始真正了解到其的含义。
国民幸福指数的概念旨在为个人提供条件以获得健康和良好教育,有效地平衡生活和工作,还有弹性的生态、生机勃勃的文化、富有活力的社区生活、体面的生活水平以及健康的精神幸福。
”这个概念是用来衡量人类综合和持续发展的一种手段,它最终的目标是为了达到全人类的幸福。
“对中国社会发展的终极目标而言,国民幸福指数具有重要意义,它将是中国社会发展过程中历史性的里程碑。
” 二、中国离全民“幸福”还有多远 今年9月,在美国密西根大学社会研究所公布最新幸福指数调查结果中,丹麦以4.24的得分排名第一,美国以得分3.55排名第16,日本以2.24分排名第43,而中国则以1.64分位居第54。
当幸福变成国家指标的时候,我们对应的想到另一个概念,就是GDP。
除了GDP之外,还有什么东西是更重要的呢?例如,我们能不能睡一场安稳的觉,能不能和自己喜欢的人吃一顿没有效率的饭。
这些,就是涉及到关于国民幸福指标的话题。
”曾经去过不丹的北京太美科技有限公司总裁梁冬说,“在过去这些年里面,‘国民幸福’其实已经发展成为非常严格的概念,它关于社会创新,社会平等、义务教育、心理健康等等。
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新指标-幸福指数

实践教学之调研讨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发展水平的新指标——幸福指数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一种价值判断。
它表现为在生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极心理体验。
而幸福指数,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
北京工商大学世界经济研究中心主任季铸教授认为,国民幸福指数(National Happiness Index,简称NHI)是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生态环境、政府管理、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居民生活与幸福水平的指标工具。
如果说GDP(国内生产总值)、GNP(国民生产总值)是衡量国富、民富的标准,那么我们应该还需要一个衡量人的幸福快乐的标准。
在国际社会,这个刚刚出现的标准叫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国民幸福总值。
如果说“生产总值”体现的是物质为本、生产为本的话,“幸福总值”体现的就是以人为本。
20世纪70年代,南亚的不丹国王旺楚克最早提出“国民幸福总值(GNH)”这一概念,他认为“政策应该关注幸福,并应以实现幸福为目标,人生基本的问题是如何在物质生活(包括科学技术的种种好处)和精神生活之间保持平衡”。
在这种执政理念指导下,不丹创造性地提出了由政府善治、经济增长、文化发展和环境保护组成的“国民幸福总值(GNH)”指标。
不丹的实践引起世界瞩目,西方很多国家非常关注“幸福指数”这一软指标,纷纷研究并计划设立衡量人的幸福感的指标,使它与GDP一样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发展水平的标准。
“幸福指数”第一次进入中国公众视野是在2005年“两会”。
2005年全国两会期间,中国科学院院士程国栋向会议提交了一份题为《落实“以人为本”,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
程院士认为,只要人们理解幸福与消费之间没有直接联系的观点,就能改变人们对真正是什么增加或提高了幸福程度的认识,从而创造一个可持续的社会。
并建议从国家层面上构造由政治自由、经济机会、社会机会、安全保障、文化价值观、环境保护六类构成要素组成我国的国民幸福核算指标体系。
国民幸福指数

五、怎样提高国民幸福指数
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全民医疗保险。让居民从出生到 死亡都没有恐惧感,这一点很重要,这是生命最重 要的保障。 其次是还让要让大家有一个好的生活环境,环境保 护。低的通货膨胀,也就是合理的物价水平。 另外,保证每个公民均受到良好的教育,每个人都 能接受良好的教育,发展自己的兴趣,找到合适的 工作。
城乡居民的幸福感
三、国民幸福指数(GNH)的计算
公式一:国民幸福指数=收入的递增/基尼系数×失业率×通 货膨胀 这个公式中的基尼系数(Ginico efficient)是反映收入 分配公平性、测量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指标。 公式二:国民幸福指数=生产总值指数×a%+社会健康指数 ×b%+社会福利指数×c%+社会文明指数×d%+生态环境指 数×e%。 其中a,b,c,d,e分别表示生产总值指数、社会健康 指数、社会福利指数、社会文明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所占的 权数,具体权重的大小取决于各政府所要实现的经济和社会 目标。
二、幸福( Happiness )是什么?
比如刚毕业的大学生说:“我的幸福是找一个理 想的工作。”市民某某说:“幸福就是工资再高 一点,晚上少加班。”而职业经理人某某认为: “最幸福的事情就是我要把公司做成一个世界品 牌。”而专家认为,幸福感可以理解为满意感、 快乐感和价值感的有机统一。那么,你的幸福究 竟是什么?
THE END ! THANK YOU!
四、影响国民幸福指数的因素
应该说,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 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 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 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 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 习惯等; 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 成就动机等; 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 此外,对主观幸福的理解还涉及许多分析层面,主要包括 认知与情感、个体与群体、横向与纵向、时点与时段,等 等。
国民幸福指数计算公式

国民幸福指数计算公式国民幸福指数(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GNH)是用于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居民整体幸福感的指标。
与传统的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 GDP)相比,GNH更关注人的综合幸福感,而非仅仅关注经济增长。
国民幸福指数的计算公式综合考虑了多个维度的因素,以获得更全面、准确的评估。
下面将详细介绍几个常见维度的测量指标。
1. 经济繁荣与可持续发展:经济繁荣是国家幸福的基础之一,但不仅仅依靠经济增长可以衡量幸福。
GNH将考虑国内生产总值、可支配收入水平、失业率、贫富差距等指标,以确保人们有足够的经济保障和平等分配机会。
2. 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人际关系对于幸福感至关重要。
GNH考虑社会支持网络、社交活动参与度、家庭和朋友关系的健康程度等指标。
这有助于衡量人们是否有良好的支持系统和稳定的人际关系,为他们提供情感和心理上的支持。
3. 心理健康与精神成长:人们的心理健康和精神成长是幸福感的重要组成部分。
GNH会通过测量心理健康水平、幸福感、满足感以及个人发展的机会等指标来评估这一维度。
注重个体的内在成长和精神层面,关注是否有充分的自我实现和自我提升的机会。
4. 健康与生活质量:健康是幸福度的关键要素之一。
GNH考虑医疗资源、预期寿命、慢性疾病发病率等指标,关注人们的身体健康状况和对医疗服务的可获得性。
同时,也会考虑环境质量、住房状况、交通便利等因素,促进良好的生活质量。
综合以上几个维度,国民幸福指数的计算公式可以表述为:GNH = 经济繁荣与可持续发展 + 社会支持与人际关系 + 心理健康与精神成长 + 健康与生活质量需要注意的是,不同国家和地区的国民幸福指数计算可能会有所不同,以符合其自身的特点和价值观。
通过定期评估和调查,可以了解国家幸福的整体状况,并为政府制定政策,改善人民的生活提供有价值的指导。
总之,国民幸福指数的公式包含了经济、社会、心理和健康等多个重要维度,通过评估人们的综合幸福感来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的整体幸福水平。
国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鼓励文化创意产业发展,推出更多优秀文化产品,满足居民多样化 文化需求。
举办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组织举办各类文化艺术节、体育赛事等活动,丰富居民的业余文化 生活。
06
结论与展望
调查结论总述
幸福指数水平
根据调查结果,大部分国民幸福指数处于较高水 平,显示出社会整体幸福感良好。
影响幸福感的因素
幸福指数的年度变化趋势
年度间波动
每年的幸福指数可能会受到各种短期因 素的影响,如自然灾害、社会事件等, 导致年度间的幸福指数存在一定的波动 。
VS
趋势稳定性
尽管存在年度间波动,但通过多年数据的 观察,可以发现幸福指数在年度间的变化 趋势相对稳定,没有表现出剧烈的波动或 不稳定性的迹象。
幸福指数与社会经济发展的关系
教育机会公平
教育机会的公平性能够确保每个人都能够获得良好的教育资源,从而提高整体幸 福感。
教育质量
优质的教育能够提高人们的综合素质和技能,为个人的职业发展和社会地位提升 奠定基础,从而增强幸福感。
社会保障与幸福指数
社会保险覆盖面
完善的社会保险制度能够确保人们在面临生活风险时得到相 应的保障,减轻生活压力,提高幸福感。
推进教育公平与优质发展
扩大优质教育资源
加大对农村地区和贫困地区的教育投入,促进教育资源均衡配置 。
提高教师素质
加强教师队伍建设,提高教师待遇和培训水平,提升教育教学质量 。
推进素质教育
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加强体育、艺术等素质教育,培养德智体美 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
完善社会保障制度
国民幸福指数调查报告
汇报人: 2023-11-22
目录
• 引言 • 幸福指数结果总览 • 影响幸福指数的主要因素 • 幸福指数的变化趋势 • 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的建议 • 结论与展望
浅谈国民幸福指数

浅谈国民幸福指数浅谈国民幸福指数⼀、国民幸福指数的提出⼆战以后,GDP逐步成为国际通⽤的衡量国家经济实⼒的指标。
随着⼈们对发展认识的深⼊以及GDP所固有的局限性,90年代以来国际组织开始利⽤复合指数衡量发展。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玛帝亚森发明的⼈类发展指数(HDI),联合国开发计划署(UNDP)从1990年开始利⽤HDI代替GNP作为衡量发展的指标。
1995年世界银⾏⼜提出了绿⾊GDP核算体系来衡量⼀国或地区的真实国民财富。
对于发展的测度随着⼈们对发展认识的深⼊⽽不断完善。
当前,国民幸福指数(GNH)逐步成为国际上衡量发展的新探索。
其实,早在20世纪70年代,不丹王国国王就提出国民幸福总值(GNH,⼜被翻译为国民幸福指数)。
当前,GNH重新被重视的最⼤背景就是对“唯GDP论”的质疑,⼀⽅⾯过于强调经济的发展,带来了环境恶化、资源过度开发、贫富差距拉⼤以及社会不公等各种社会问题。
另⼀⽅⾯,经济的发展忽视对⼈的发展的重视,社会普通民众⾯对经济⾼速发展,却缺少幸福感。
在中国,这个问题就相当凸显,中国30多年的发展经验表明,中国的发展模式迫切地需要从“GDP挂帅”转向“以⼈为本”的发展模式,否则就有陷⼊“中等收⼊陷阱”的危险。
因此,提⾼国民幸福⽔平作为建⽴以⼈为本的发展模式,逐步成为中国社会发展的共识。
在今年召开的两会及去年开始实施的“⼗⼆五”规划中,“幸福指数”已然成为施政导向。
温总理也曾在政府⼯作报告中断⾔,“我们所做的⼀切都是要让⼈民⽣活得更加幸福、更有尊严,让社会更加公正、更加和谐。
”“幸福指数”作为⼀种新的执政理念,其轮廓也愈见清晰。
⼆、各国国民幸福评价体系简介1、不丹国民幸福指数(GNH):作为国民幸福指数的诞⽣地,不丹的默默的推⾏了30多年,它的国民幸福指数体系,按照《国民幸福——⼀个国家发展的指标体系》⼀书封⾯语形象的介绍就是——⽤什么来衡量⼀个国家的发展和进步?国民幸福⼤约是:顺利地出⽣、幸福地⽣活、安详地死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不幸福的原因决不能悲观。
因为“世界上存在着惟一一个以物质和精神的富有作为国家经济发展政策之源,并取得成功的国家,这就是不丹王国。
该国所讴歌的‘国民幸福总值’远远比国民生产总值重要得多。
不丹在40年以前还处于没有货币的物物交换的经济状态之下。
但是,它一直保持较高的经济增长率,现在已经超过印度等其他国家,在南亚各国中是国民平均收入最多的国家。
在世界银行的排行榜中也大大超过了其他发展中国家成为第一位。
尽管如此,去不丹旅游过的人都会异口同声地说,仿佛回到了自己心灵的故乡。
不丹给我们地球人展示了许多高深莫测的东西。
”说到旅游,不丹不是“来者不拒,多多益善”,而是采取了一种限制规模的旅游发展模式,从来不在国际上搞大型的促销宣传。
不丹限制入境旅游者的总数,实行“高质量、高价格、全包价”的做法。
政府对旅游经营者制定了《工作手册》,对旅游者有《行为规范》。
虽然不丹每年从旅游业获得的收入仅300万美元,但足以保持旅游业稳定发展,而对社会自然的影响则很小。
我国的国民幸福指数类似GNH这样的尝试,在国际社会已经有多种,例如“绿色GDP”、联合国人类发展指标,英国的“国内发展指数”(MDP,该指数扣除了为抵消社会和环境成本而耗费的开支,考虑了长期的环境损毁和自然资本贬值,肯定了为确保谨慎投资和贸易平衡进行的一系列经济调整,反映了收入增加1英镑对穷人的意义要大于富人的事实,计入了家庭劳动的价值)等等。
这些指标的创设,反映出单一GDP指标的局限性,也昭示着人类自身的新需要。
中国的GNH(Gross National Happiness) “现在很多地方政府都提出了幸福指数、群众满意度等新的评价指标,总的来看虽然有点简单,但这件事做起来总比不做强。
”中科院院士程国栋在去年年初,就提出了一份《落实“以人为本”,核算“国民幸福指数”》的提案,建议国家组织有关部门研究制订一套“国民幸福指数”的评价体系。
2004年,中国人均GDP已经是1270美元。
1980年以来,中国的GDP以年均9.3%的高速度增长,在东亚创造了新的经济奇迹。
经济成就举世瞩目,而整体的人文发展情况却呈现出与GDP增长不协调的逆态势。
2003年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造成的经济损失占当年GDP的15%,反映收入分配公平性的基尼系数超过0.4的社会失衡临界点。
根据荷兰Erasmus大学的RuutVeenhoven教授对中国3次幸福指数的调查,中国1990年国民幸福指数为6.64(1-10标度),1995年上升到7.08,但2001年却下降到6.60。
数据表明,即使经济持续快速增长也并不能保证国民幸福的持续增加。
编辑本段影响国民幸福指数的因素主观幸福感与社会心理体系对于人的主观幸福感的测量在20世纪60年代晚期到80年代中期,成为心理学的一个热点研究领域。
心理学家对于主观幸福感的探讨更多地来自生活质量、心理健康和社会老年学三个学科领域。
由于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加入幸福感研究的行列,幸福感的丰富内涵和表现形式得到了更多的揭示。
应该说,作为社会心理体系一个部分的幸福感,受到许多复杂因素的影响,主要包括:经济因素如就业状况、收入水平等;社会因素如教育程度、婚姻质量等;人口因素如性别、年龄等;文化因素如价值观念、传统习惯等;心理因素如民族性格、自尊程度、生活态度、个性特征、成就动机等;政治因素如民主权利、参与机会等。
此外,对主观幸福的理解还涉及许多分析层面,主要包括认知与情感、个体与群体、横向与纵向、时点与时段,等等。
在主观幸福感与社会心理体系诸多因素和层面之间的密切联系中,以下几点是十分独特而重要的:心理参照系就社会层面而言,其成员的幸福感将受到他们心理参照系的重大影响,例如在一个封闭社会中,由于缺乏与其他社会之间的比照,尽管这个社会的物质发展水平不高,但由于心理守常和习惯定势的作用,其成员便可能知足常乐,表现出不低的幸福感;而一个处在开放之初的社会,面对外来发达社会的各种冲击,开始了外在参照,因此,其成员的幸福感便可能呈现下降之势,因为此时他们原有的自尊受到了创伤。
成就动机程度人们的成就需要决定他们的成就动机程度,成就动机程度又决定其预期抱负目标。
其中人们对于自身成就的意识水平是一个重要环节,因为如果人们意识到的自身成就水平高于他们的预期抱负目标,那么,便会产生强烈的幸福感;反之,如果人们意识到的自身成就水平低于他们的预期抱负目标,那么,则不会有幸福感可言。
本体安全感它指的是,个人对于自我认同的连续性、对于所生活其中的社会环境表现出的信心。
这种源自人和物的可靠感,对于形成个体的信任感是极其重要的,而对于外在世界的信任感,既是个体安全感的基础,也是个体抵御焦虑并产生主观幸福感的基础。
因此,人的幸福感有时与其经济状况或收入水平之间并未呈现出简单的正相关系,在现实生活中,一些经济状况不佳的人,其幸福感却不低,而有些百万富翁却整日忧心忡忡。
因此,我们就可以理解,为什么中国人的幸福感在过去10年中先升后降,表现出与经济发展轨迹之间的非同步性。
其中主要原因在于,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初期,物质发展成效明显地呈现出来,那时社会分化程度还不大,社会成员在心理上更多是作纵向比较,与过去的生活水平相比,较容易产生满足感。
最近10年,社会结构转型加速,各个领域的体制改革日益全面触及深层利益,社会分化程度加大,尤其是贫富差距凸显;在社会心理方面,随着生活条件逐渐改善,人们需求层次日益提升,且呈现出多样化态势,因此,需求能被满足的标准相对提高了;而由于资源相对短缺和竞争加剧以及现代生活节奏加快,人们的各种压力感大大增加,这一切都强有力地影响了人们的幸福感。
值得特别关注的是,一些调查结果表明,近年来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心更倾向于与民生有关的领域,民生问题成为大多数社会成员最关切的社会问题。
这种关注重点的变化,反映了人们对于社会发展态势的判断。
而对于民生问题关注程度的上升,尤其反映了体制改革与社会发展正在对人们的生存条件和生活质量产生最强有力的影响。
这一切极其深刻地影响人们的本体安全感,即具体表现为对社会生活保障需求的增强,从而影响到人们的幸福感。
编辑本段对“幸福指数”的某些误读近年来,“幸福指数”成为我国学术界的一个热门话题,同时也成为一些政府部门的实践课题。
幸福指数就是指把主观幸福感作为一项指标,通过运用专门的测量工具去获得人们主观幸福感的数量化结果。
然而,如果幸福指数将在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中甚至将在一个地方或国家的发展规划中扮演一种重要而合理的角色的话,那么,对于幸福指数寻求一种充分的理解,并且避免各种误读,无疑成为一项最基本的前提。
简单化对于幸福的理解涉及了哲学、心理学、社会学、经济学、文化学等多个学科,这说明了社会心理体系的高度复杂性,而这种复杂的主观世界要用数量化的工具来加以测量和说明,无疑是对现代社会科学的局限性提出一个重大挑战。
因此,关于幸福指数一种可能的误读就是,将幸福指数简单化的倾向。
典型表现之一是,希望通过一份调查问卷就能达成对主观幸福感全面而准确的把握。
而幸福感在测量上存在的一个重要问题就是:在进行测量的时间之点上人们所表达的生活感受,是否能够代表他们在一个时期里的总体生活感受。
绝对化幸福指数是社会发展状况及其问题的“风向标”和“晴雨表”。
如果说社会心理体系包含理性层面的认知评价和感性层面的情绪感受,那么,在幸福感中情绪感受这一感性层面常常占据主导地位,幸福感有时是一种很个体化的主观领域。
因此,在实践领域中,幸福指数可以成为生活质量指标体系中一个重要方面,但并非唯一方面。
在这里,关于幸福指数一种可能的误读就在于,认为幸福指数能够作为体现个人生活质量和衡量社会进步程度的一个绝对性指标,从而忽视了对于社会发展内涵和人的精神领域的丰富性的考虑。
夸大化、片面化、偏激化作为制定发展规划和社会政策一种重要参考因素的幸福指数,与GDP之间的关系应该是辩证的。
GDP是硬指标,幸福指数是软指标,两者在发展规划和社会政策中各具独特的地位与作用。
能够关怀幸福,说明发展理论与发展实践上升了一个层次,发展的内涵更加丰富了。
但决非要在GDP与幸福指数之间做一种非此即彼的选择。
因此,关于幸福指数又一种可能的误读就在于,产生“幸福指数崇拜”,即将幸福指数的意义无条件地夸大化、片面化、偏激化。
对于幸福感的测量,西方心理学家、社会学家和经济学家等已经探索了几十年,具有了一定的知识和经验积累。
既便如此,尚未有任何一种幸福感测量工具能够得到普遍认同,许多量表仍处在不断改进之中。
中国与西方的社会、文化背景及其反映形式之一的社会心理都存在差异,从而对于幸福的理解不会完全相同,感受幸福的方式也会有所差异。
因此,我们若要研制出一套既体现国际水平又符合中国国情的幸福感测量工具,尤其是获得可以作为发展规划和社会政策参考的幸福指数,尚有待进行高水准、创新性的多学科合作研究。
编辑本段国民幸福指数的计算方法公式一国民幸福指数=收入的递增/基尼系数×失业率×通货膨胀这个公式中的基尼系数(Ginico efficient)是反映收入分配公平性、测量社会收入分配不平等的指标。
公式二国民幸福指数=生产总值指数×a%+社会健康指数×b%+社会福利指数×c%+社会文明指数×d%+生态环境指数×e%。
其中a,b,c,d,e分别表示生产总值指数、社会健康指数、社会福利指数、社会文明指数和生态环境指数所占的权数,具体权重的大小取决于各政府所要实现的经济和社会目标。
编辑本段中国国民幸福指数今后我国将推出幸福指数、人的全面发展指数、地区创新指数以及社会和谐指数等新的统计内容。
这是国家统计局局长在国新办的新闻发布会上透露的,他表示,推出这些指数,用以适应各方面对我们国家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人的全面发展以及民生、人文这方面的需求。
国家统计内容的系列新面孔表明,目前,衡量我国情况的指标已经从单纯的经济指标,逐步扩展到环保指标、制造业指标和构建和谐社会的指标上。
人们对幸福的关注度逐年增强,人们也越来越关注自己的生活状态,中国社科院的最新调查显示,2005年,72.7%的城乡居民感觉生活是幸福的,比上年下降了5个百分点。
对于幸福指数,每位专家学者都给出了自己的定义,大都体现在追求人类社会文明发展、以人为本等词汇上。
在北京市两会期间,北京市统计局局长崔述强就曾公开表示,今年北京将开展幸福指数的研究,推出一套幸福指标体系,并将其纳入和谐社会指标评价体系中,将“幸福感”作为衡量北京社会和谐与否的一个重要指标。
他指出,市民对生活境遇、工作境遇等的满意度都可能成为幸福指数。
清华大学公共管理学院副院长王名也曾表示,原有的收入等“硬指标”已无法反映人们的精神需求和心态差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