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较分析国民幸福指数与GDP(一)

合集下载

国内生产总值与幸福感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与幸福感的关系

国内生产总值与幸福感的关系随着国家的经济发展,国内生产总值(GDP)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健康程度的重要指标。

但是,GDP究竟能否完全反映人们的生活水平与幸福感呢?在许多人看来,GDP与幸福感之间存在着必然的联系。

GDP与国民幸福感的关系首先,GDP是一个国家财富的重要指标,它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实力、产业竞争力和综合实力,而这些因素也不直接影响人们的生活。

例如,一个国家GDP快速增长但存在较大的收入不平等差距和社会不公等问题,这些问题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生活幸福感。

因此,尽管GDP是一个非常重要的指标,但它并不能完全代表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其次,虽然GDP和幸福感之间存在着相关性,但不能肯定地认为高GDP必然意味着高国民幸福感。

例如,一些国家GDP很高但人们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并不高,甚至还出现了一些社会问题,比如环境污染、工作压力大、社会竞争激烈等。

因此,我们需要寻找一种更能贴近人们幸福感和生活质量的指标来更好地评估一个国家的经济发展水平,以及人们的生活状况。

人们对幸福感的追求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幸福感的追求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

除了经济表现,还有很多因素会影响一个人的幸福感,比如家庭和睦、朋友支持、社会关系等等。

这些因素会对人们的生活产生极大的影响,让他们感到自己生活中有非常珍贵的“财富”。

因此,衡量幸福感不应仅仅局限于金钱方面,还需要从更全面更广阔的角度考虑人们的生活所涉及的方方面面。

只有从这样的维度去全面评价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幸福感才能更精细地反映出人们真正的生活状况。

幸福感和GDP的平衡针对以上观点,我们不难发现,尽管GDP并不能完全反映一个国家的国民幸福感,但一定程度的经济繁荣对人们的生活产生的积极影响是无法否认的。

比如,一个国家或地区有一个稳定的经济环境,对人们的就业、收入、工作、居住等方面都有积极的影响,这也能让人们有一种“物质上”的满足感。

同时,在针对因素外的领域,政府可以给予一些支持,如加大教育和医疗公共服务投入、推动社会和谐等。

GDP增长与幸福指数

GDP增长与幸福指数

GDP增长与幸福指数【摘要】GDP的衡量经济发展的综合经济指标,通过比较GDP,人们就可以很容易的比较各国、各地的经济实力。

但是GDP不是万能的,GDP的增长并不能代表人们是否幸福。

就拿GDP增长很快的广州来说,虽然经济增长的是很快,但与此同时,生活环境及工作环境的恶化,精神世界贫瘠,人们生活得很不幸。

因此万万不能将GDP的增长与幸福挂钩,这是不等同的。

【关键词】GDP 中国幸福指数1GDP与中国1.1GDP西蒙·史密斯·库兹涅茨(Simon Smith Kuznets),他在国民收入核算研究中提出了国民收入及其组成部分的定义和计算方法,被经济学家们誉为"美国的GDP 之父"。

1.1.1 GDP的定义国内生产总值(Gross Domestic Product,简称GDP)国内生产总值是指在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或一年),一个或地国家区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状况的最佳指标。

它不但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现,更可以反映一国的国力与财富。

[1]1.1.2GDP的优点把GDP作为综合经济指标的主要优点有以下两点:(1) GDP只计算了最终产品的价值,而没有计算中间产品的价值,因而不包括重复计算的部分。

(2) GDP不仅计入了物质生产部门的增加值,而且也计入了所有服务部门的增加值,因而反映了现代产业结构的变化,反映了教育、科学技术、金融等第三产业经济的作用。

1.1.3GDP的缺点GDP虽然的衡量综合经济指标的重要指标,是20世纪伟大的发明,但是它并不是万能的:(1) GDP不能反映社会成本。

例如,某地赌博和黄色交易盛行,也许GDP 水平很高,但是社会腐败,人们并不幸福。

(2) 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付出的代价。

例如,中国大部分地区大力发展重工业,用严重的环境污染换回了GDP。

(3) GDP不能反映经济增长的效率和效益。

例如,为了经济增长的速度,而拼命消耗资源,对资源采取低效的。

比较分析国民幸福指数与GDP

比较分析国民幸福指数与GDP

比较分析国民幸福指数与GDP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生活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而国民幸福指数和GDP是衡量一个国家经济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两个重要指标。

本文将对这两个指标进行比较分析,以探究它们的联系和影响。

国民幸福指数和GDP的定义国民幸福指数(GNH)是衡量一个国家居民生活质量的标志性指标,由不同的元素构成,包括个人的物质和精神福利、社会支持、文化传承、自然保护等。

国民幸福指数旨在反映居民满意度和幸福感,从而为政府制定政策提供指导。

GDP(国内生产总值)则是指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生产的全部货物和服务的价值总和。

GDP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重要指标,可以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产出和总体经济水平。

国民幸福指数和GDP之间的关系国民幸福指数和GDP都是衡量一个国家的发展水平的指标,但它们所反映的方面不同。

GDP主要关注经济增长及其成果,而国民幸福指数则主要关注人民的生活品质和人民幸福感。

两者之间的关系复杂,以下分为三个方面进行详细分析。

1. 经济发展对国民幸福指数的影响经济发展可以提高居民生活水平和国民幸福指数。

随着GDP的增长,居民的收入水平得到提高,并且享受到了更好的教育、医疗和住房条件等基本生活条件,从而提升了居民的生活幸福感。

此外,经济发展还能带来人们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的转变,更多地注重人们的精神和文化需求,从而提升国民幸福指数。

2. 国民幸福感对GDP的影响国民幸福感的提高也可以进一步促进经济发展。

当人们拥有了更高的幸福感和生活质量,会更有动力去创造更多的财富和物质资源,从而推动GDP的持续增长。

同时,较高的国民幸福指数也会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进一步推动经济发展。

3. GDP和国民幸福指数的平衡尽管经济发展能够促进国民幸福指数的提高,但长期追求GDP的增长也会带来负面影响。

这种单一指标下的纯经济发展容易忽略社会公平、环境保护等问题,从而降低国民幸福指数。

因此,要同时注重GDP和国民幸福指数之间的平衡,强调可持续发展,从而更好地实现经济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GDP与幸福指数的关系

GDP与幸福指数的关系
GDP不幸福指数的关系
• • 成员: 11-杨为 7-王权林 15-黄凯 6- 郑成林
什么是GDP
• GDP是国内生产总值 (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简称,是指在 一定时期内(一个季度戒 一年),一个国家戒地区 的经济中所生产出的全部 最终产品和劳务的价值, 常被公认为衡量国家经济 状况的最佳指标。它丌但 可反映一个国家的经济表 现,还可以反映一国的国 力不财富。
幸福感不幸福指数
• 幸福感是一种心理体验,它既 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 态的一种事实判断,又是对于 生活的主观意义和满足程度的 一种价值判断。它表现为在生 活满意度基础上产生的一种积 极心理体验。而幸福感指数, 就是衡量这种感受具体程度的 主观指标数值,他涉及的11个因 素为:收入、就业、住房、教 育、环境、卫生、健康、社区 生活、机构管理、安全、工作 与家庭关系以及对生活条件的 整体满意度。
幸福指数前10
GDP增速前10
幸福指数前20
GDP增速前20
GDP不幸福真的有很大的关系么?
除去光鲜外衣下的GDP究竟还剩下些什么?
• 过度追求GDP带来的虚荣,导致的是经济过热,投资过热, 譬如高昂的房价虽然带动了钢筋,水泥,工业等其他产业 的生产规模,提高了生产的速度,但是畸形发展使得泡沫 经济异常的脆弱,同样丌断上长的物价使得人们对于生活 必需品的消费也举步维艰, “油你涨”“蒜你狠”“糖 高宗”“豆你玩”“苹什么”等一系列案例的出现无疑是 给一路高歌猛进的GDP一记响亮的耳光
Hale Waihona Puke • 第二个方面的负面效应是会不择手段。比如把大楼建了再 炸,炸了再建,就会增加GDP,很多地方就会过度建设, 就会污染环境,就会使资源不堪重负。 • 第三个方面的负面效应就是创新能力可能不足。GDP是很 大的,但是大而不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上有一个概念叫 做商品的使用价值和价值的关系。不仅要看商品的价值量, 而且要看承担商品价值量的使用价值是什么东西,是高新 技术产业,是在世界上有知名的品牌的产业和产品,还是 低层次的、附加值很低的这样一些产品。

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分析

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分析

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分析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分析摘要:当人均GDP达到一定水平时,人们对幸福的关注度越来越高。

本文介绍了人均GDP、幸福指数的概念,阐述了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并对提高国民幸福指数的意义和途径进行了初步探讨。

关键词:人均GDP 幸福指数经济实力一、人均GDP与幸福指数的概念(一)人均GDP的概念人均国内生产总值,也称作“人均GDP”,是重要的宏观经济指标之一,反映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宏观经济运行状况。

将一个国家核算期内(通常是一年)实现的国内生产总值与这个国家的常住人口(目前使用户籍人口)相比进行计算,得到人均国内生产总值。

2012年中国国内生产总值(GDP)为519322亿元,年末全国大陆总人口为135404万人,据此,2012年中国人均GDP为38354元,截止2012年末,人民币兑美元汇率中间价为6.2855,这就意味着2012年我国人均GDP达到了6100美元,世界排名第84位,排名比较靠后。

[1] (二)幸福指数的概念幸福指数是衡量幸福感具体程度的主观指标数值,是对生活的客观条件和所处状态事实与价值判断。

这一概念最早是由不丹国王提出并付诸实践的。

30多年来,在人均GDP仅为700多美元的南亚小国不丹,国民总体生活得较幸福,“不丹模式”引起了世界的关注。

之后,美国的经济学家P.萨缪尔森也提出了一个幸福方程式:效用/欲望=幸福指数。

[2]二、人均GDP和幸福指数的关系(一)我国人均GDP与幸福指数的关系总体上来说,人均GDP是硬指标,幸福指数是软指标,两者的关系并不是一个绝对的、固定不变的,可以是正相关也可以是负相关,在不同时期、不同收入阶段是不一样的。

一方面,在经济欠发达、人均GDP不高时,人均GDP与幸福指数基本上呈负相关关系。

在这一时期,国民生产总值的快速增长并没有使人民快乐幸福起来。

究其原因,随着物质财富相对增长、经济生活水平相对提高,人们对社会的满意程度、幸福目标的要求也在相对提高。

GDP与国民幸福指数

GDP与国民幸福指数
必须客观冷静地看清楚我国目前的“两个世界第二位”— — 经济总量世界第二位(按照购买力平价 PPP 计算仅次 于美国,按照汇率计算与日本相当而略少),和绝对贫困 人口世界第二位(仅次于印度)。我认为,这第二个“世 界第二位”更加值得重视
GDP变化曲线图
幸福指数——全球垫底
能幸福吗?
国民幸福指数的作用
一个国家把国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社会发展的重 要指标,说明大多数社会成员已经开始摆脱基本 生存需求的制约而产生了更高层次的需求,标志
着这个国家的社会发展开始步入一个新的历史阶 段。对我国而言,通过各种调查统计来研究国民 幸福指数,有助于我们了解国民的情绪变化和需 求层次、准确把握社会发展的方向和要求,进而 制定更具科学性和针对性的政策,促进社会全面 发展。
影响中国人幸福的因素
物价疯涨加大了人们的生活成本 工作紧张,竞争强(地位越高,笑容越少) 体质差,许多人有晚睡晚起,暴食暴饮的发展经济,不断增加物质财富。这是提高国民幸 福指数的根本要求。正如许多专家学者强调的,物质 条件是人们生活的基础,没有经济的发展、没有物质 文明程度的提高,人的幸福感就无从谈起,提高国民 幸福指数也就失去了基础。一般来说,GDP是衡量经 济增长状况和人民群众生活质量的重要指标。一个国 家或地区的人均GDP越高,人们所普遍感受到的幸福 程度也就相对越高。离开经济的发展、物质财富的增 加和民众可支配收入的提高,就很难实现国民幸福感 的增强、幸福指数的提高。因此,我们必须顺应各族 人民过上更好生活的新期待,坚持把发展作为第一要 务,牢牢扭住经济建设这个中心,努力促进经济长期 平稳较快发展,不断增强经济实力、增加物质财富。

GDP与幸福指数

GDP与幸福指数

幸福指数不该取代GDP班级:09应用化学姓名:邬莉莎学号:094174334摘要:近期“幸福指数”成了“十二五”规划和各地政府报告中的高频词汇。

人们对“幸福指数”是否该取代GDP这一话题展开热议。

我经研究认为,把GDP 作为政绩考核唯一指标已不适合当前的中国;幸福指数的分量已变的越来越重;幸福指数不该取代GDP成为挂帅指标。

关键词:幸福指数;GDP;考核指标一、引言2011年2月14日,情人节那一天,日本内阁公布了最新的经济数据,2010年度日本名义GDP总值为54742亿美元,这一数字较中国同期少4044亿美元。

几乎所有的国际媒体均在数据发布后迅速发声:持续数十年日本经济总量仅次于美国的历史已被终结,新兴的中国,已经成了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阿马蒂亚·森曾表示,幸福指数可对经济决策发挥重要作用。

他指出,衡量整体经济表现时,应考虑到人民生活品质及幸福程度,尤其是当前发达国家失业等社会问题突出。

近期召开的地方两会上,“幸福指数”已经成为各地政府报告和“十二五”规划中的热词,一些地方甚至还提出以“幸福指数”来取代GDP,并以此作为今后政绩考核的核心指标。

二、“唯GDP”已走到尽头GDP即英文(gross domestic product)的缩写,是指经济社会(即一个国家或地区)在一定时期内运用生产要素所生产的全部最终产品(物品和劳务)的市场价值。

也就是国内生产总值。

它是对一国(地区)经济在核算期内所有常住单位生产的最终产品总量的度量,常常被看成显示一个国家(地区)经济状况的一个重要指标。

自GDP诞生的那一天起,全世界都表现出了对它的狂热崇拜,尤其是中国。

在中国,GDP被作为政绩考核的唯一指标,几乎成为了“万能指标”。

激励经济学表明,当我们拥有多个相互冲突的目标,而只用一个指标来作为激励标准时,通常就会带来扭曲。

而事实上,中国在过去就是这样做的。

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有多重目标,而当前只拿产出量或物质财富来作为衡量政绩的主要标准,就会出现为追求GDP增长速度而忽视甚至以牺牲其他目标为代价的种种做法,就像为了追求采摘量而捏坏草莓一样。

浅析幸福指数代替GDP的不可行

浅析幸福指数代替GDP的不可行

浅析幸福指数代替GDP的不可行【摘要】文章从理论上分析了gdp的不合理以及幸福指数的合理之处。

又从实际操作中分析了幸福指数的不可统计性,从而得出幸福指数代替gdp不可行的结论。

【关键词】幸福指数;gdp;统计近年来,采用新的更合理的指标的讨论越来越激烈,其中30年前由不丹国王提出并实践的“幸福指数”这一指标备受关注。

在对幸福指数取代gdp这一问题的理论探讨上,学者们也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但是相对一致的观点是大部分人都认为幸福指数理应取代gdp。

李思认为幸福指数取代gdp是必要的,但是具体如何构建幸福指数体系,李思认为这是有待进一步解决的问题。

在如测量幸福指数的问题上,俞灵燕和王岚采用主客观结合的方法,对构建幸福指数指标体系做出了初步的设想。

商晓伟则结合贝叶斯估计,提出了测量幸福指数的方法,并以北京市为例做了实证分析。

一、用gdp衡量福利水平的缺陷(1)gdp没有考虑到外部性。

在gdp模式下,不可能考虑到环境的污染等非货币化的外部性,而恰恰这些是极大地影响着居民的福利水平的,因此,这是gdp衡量福利水平的不完整性的体现。

(2)gdp不仅统计好的产出,也统计坏的产出。

并非说,生产了100万美元的消费品,这个社会就产生了100万美元的福利水平。

因为这种消费品很可能是对福利有害的。

(3)地下经济活动没有反映在gdp上。

如果地下经济活动只是一个很小的数量级,那么这么一点小小的误差或许并不构成gdp的缺陷。

(4)公共产品没有价格,无法计入gdp。

很显然,一些公共产品极大地提高了居民的福利水平,但是由于这些产品没有价格,因此无法计入gdp。

(5)家务劳动与闲暇的价值没有反映在gdp上。

一个经济学家曾经举过这样一个例子来说明gdp的这个缺陷。

一个年轻男士雇佣了一个年轻的保姆做家务,月薪1000美元。

这个举动为gdp增加了1000美元。

之后,年轻男士取了这个保姆为妻,妻子天天在家中也是一样做家务,只是没有月薪了。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比较分析国民幸福指数与GDP(一)
“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2008年12月25日在昆明揭晓,共有10座城市入选,并举办了隆重的颁奖典礼。

经过测评筛选,2008中国最具幸福感城市是:杭州、宁波、昆明、天津、唐山、佛山、绍兴、长春、无锡、长沙。

其中杭州由于连续五年在调查推选活动当中名列前茅而获得金奖。

“最具幸福感城市”的评选牢牢扣住“民生幸福”这一主题。

内容涉及自然环境、交通状况、发展速度、文明程度、赚钱机会、医疗卫生水平、教育水平、房价、人情味、治安状况、就业环境、生活便利共12个指标。

它打破以经济指标评价城市发展的传统模式,将重心放置于市民的生活满意度等生存状况以及人际和谐程度,让城市决策者更关注普通市民的幸福感,使他们在科学发展的同时更加心系百姓幸福。

如果说GDP、GNP、人均GDP、人均GNP是衡量国强、民富的重要指标,那么,幸福指数则是衡量国稳、民福的重要指标。

GDP并不是评价一国社会发展的唯一标准,它不能提供大众福利状况的全部真实信息,不能反映民生状况,甚至可能以GDP增长的强势掩盖一个国家发展及社会变革方面的劣势。

另外,传统的GDP不能准确反映经济的增长,亦不能准确反映增长过程成本及财富分配。

例如,近几年来,我们国家高增长的GDP构成中有一部分是属于国外投资者,准确地说,GDP增量中有一些是外国投资者的收益,繁荣但不很富裕。

由于长期以来,在一些地方GDP是考核干部政绩的“硬指标”,GDP数字高,说明干部能力强,可能升迁;数字低,就被认为分管官员能力不行,不但升不了官,还可能被“末位淘汰”。

因此,一些民众对GDP已经不太关心,他们更关心自己的生活质量、生活水准的提高。

之所以淡漠,无非就是有一些地方增长而无发展,公众并没有从GDP增长中享受福利;GDP 仅仅成为官员政绩的体现,而不是百姓幸福指数的标志。

相对于GDP,以国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经济福利的指标,最大的优点在于引导政府的公共政策应当从追求经济总量的增长,转到追求建立并维系一个健康、公平、正义的宏观制度安排。

另外,幸福指数可以勾勒社会心理氛围的风貌,揭示人们需求结构的态势,社会运行机制的效能,反映社会整合程度的状况,从而为最急迫社会问题的解决提供导向和动力。

以国民幸福指数作为衡量经济福利的指标的政策意义表现在:为了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增加幸福感,发展规划和发展政策的制定者在确立工作目标时,应更优先地了解社会中哪些条件或因素与人民的生活满意程度之间的关系最为紧密,以便通过制定、完善相关措施和机制来减少、消除导致人民不满意或满意度较低的方面,从而促进人民幸福感受程度的不断提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