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复习资料

合集下载

精品解析:202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A卷(解析版)

精品解析:2022年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A卷(解析版)

重庆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A卷)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下面小题。

①从浸种这一天开始;一年的农事就来临了。

早起;水qú()的水明亮而丰满;种子已经浸好;发出了星星点点的芽bāo()。

看看天候;年轻人就去向老者讨一点种田经。

平素里沉默寡言的老者就会从种子滔滔不绝说开去......春惊二月;一声牛哞;荡开了田畴上袅袅的烟缕。

阳光很好;嘹亮的"布谷--"声声催耕;田壤上到处是明亮的水洼子。

shǎng()午;老者出现在田埂上;年轻人紧随其后;一老一少言笑晏晏;真是人声鼎沸。

此际的旷野花香鸟语;让人心旷神怡;杂花生树;令人眼花缭乱。

②一场雨后;种子就疯长开了□阡陌上;屋舍后;草篱前;万木争荣。

桃花□蔷薇竞放;十里花香□千里春光。

乡村便在蒙蒙水雾中;渐渐洇上了文人雅士的山水画卷。

江南不就是半角白墙;几重瓦檐;一束桃花;两三春鸭;一蓑烟雨吗□(节选自王建中《耕织记》;有删改)1. 第①段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A. 烟缕(lǚ)B. 嘹(liào)亮C. 水洼(wō)D. 旷(guǎng)野2. 根据第①段中的拼音写汉字。

水qú()芽bāo()shǎng()午3. 第①段中的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A. 沉默寡言B. 人声鼎沸C. 花香鸟语D. 眼花缭乱4. 第②段中四个□处的标点符号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A. ;!; --B. !;、?C. 。

、;?D. ;。

; ......【答案】1. A 2. ①. 渠②. 苞③. 晌3. B 4. C【解析】【1题详解】烟缕:yān lǚ;是指袅袅上升的细长烟气。

嘹亮:liáo liàng;声音圆润而响亮。

水洼:shuǐ wā;路面不平;下雨后积水形成的水坑。

旷野:kuàng yě;空旷辽阔原野。

故选A。

【2题详解】水渠:人工挖掘的渠道。

近五年重庆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近五年重庆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

近五年重庆中考语文试卷(含答案)下载温馨提示:该文档是我店铺精心编制而成,希望大家下载以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的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随意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相应的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各样类型的实用资料,如教育随笔、日记赏析、句子摘抄、古诗大全、经典美文、话题作文、工作总结、词语解析、文案摘录、其他资料等等,如想了解不同资料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eeditor. 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them,they can help you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our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practical materials,such as educational essays, diaryappreciation,sentence excerpts,ancient poems,classic articles,topic composition,work summary,word parsing,copy excerpts,other materials and so on,want to know different data formats andwriting methods,please pay attention!专业课原理概述部分一、选择题1. 近五年重庆中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篇目主要来自哪个朝代的作品?A. 唐代B. 宋代C. 明代D. 清代2. 以下哪个作家的作品未曾出现在近五年重庆中考语文试卷中?A. 鲁迅B. 冰心C. 钱钟书D. 余华3. 近五年重庆中考语文试卷中,现代文阅读篇目通常涉及哪些主题?A. 家庭关系B. 社会现象C. 历史事件D. 科幻想象4. 以下哪种类型的题目在近五年重庆中考语文试卷中不曾出现?A. 名著阅读B. 词语辨析C. 作文D. 语法填空5. 近五年重庆中考语文试卷中,作文题目通常要求考生采用什么人称进行写作?A. 第一人称B. 第二人称C. 第三人称D. 不限人称二、判断题1. 近五年重庆中考语文试卷中,古诗词鉴赏题通常考查学生对诗词意境的理解。

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及答案

重庆市2009年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试卷语文(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加点字注音有错误的一项是()(3分)A。

22 年来,酉阳乡村教师庞家奎用瘦弱的脊背,为南溪河对岸的孩子架起了一座求学之桥,没有让一个孩子辍(chuò)学。

B。

孔子、孟子、司马迁,这些先贤给我们建造的精神家园,淡泊如月下的高山流水,温馨(x īn)如春夜的清风明月。

C.为让所有中国人都远离饥饿.袁隆平执著不懈,苦心孤诣(zhǐ)地研究出了高产杂交水稻。

D.每一朵盛开的花就像是一个小小的张满了的帆……又像一个忍俊不禁(jīn)的笑容,就耍绽开似的.2。

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妖娆真谛仓茫风起云踊B.闲适禁固轩昂顾名思意C.解剖仰幕眷恋遮天敝日D.轻盈慰藉仿徨袖手旁观3。

下列加点词语在句中的意思与其他三项不同的一项是() ( 3 分)A 。

“好读书,不求甚解;每有会意,便欣然忘食。

”陶渊明这种不求甚解的读书方法,值得我们借鉴。

B.中学生读书,须对意蕴深刻的内容推敲细思。

不求甚解、图圈吞枣的态度是断不可取的. C。

我们不要为一棵树木而放弃了整片森林,为一朵鲜花而放弃了整春天。

读书也是这样,不要处处死抠字句,又是不求甚解,反而收获颇丰。

D。

有些书是你人生的导师,必须精读;有些书是你人生的伴侣,必须随身;有些书则是你人生中的过客,只须匆匆一瞥,不求甚解、粗观其貌即可。

4.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清加以改正。

(4 分)①“唱红歌、读经典、讲故事、传箴言”四位一体的群众性文化活动新格局的局面正在我市形成。

创作和发送红色短信已蔚然成风.②巴渝文化、红岩文化,都是创作红色短信的源流,而激励重庆人创作就是激发重庆人对自身文化的认同。

③通过开展送红色短信,我们可以④在发展文化和传承文化的同时,进一步提升重庆市民的素质。

(l)第①处词语赘余,应删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第②处搭配不当,应将_________改为___________。

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重庆市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

重庆市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用钢笔或圆珠笔书写在答题卷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答题前将答题卷上密封线内的各项内容写清楚。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卷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面词语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A.阔绰(chuò)贮蓄(zhù)玷污(zhān )浑身解数(xiè)B.迸溅(bèng )枯涸(hé)挑衅(xìn )锲而不舍(qì)C.倔强(jiàng )拮据(jù)污秽(huì)锐不可当(dāng)D.荒谬(miù)愧怍(zuò)真谛(dì)吹毛求疵(cī)2.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3分)A.仰慕凛冽鞠躬尽瘁一代天娇B.阴诲嬉闹眼花潦乱夜色苍茫C.取缔笼罩重峦叠嶂抑扬顿挫D.迁徙羁拌脍炙人口锋芒毕露3.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三十年来,社会沧桑巨变,《读者》做精神家园守望者的宗旨却始终未变。

B.炮轰食品犯罪行为,维护百姓餐桌安全,是时代赋予新闻工作者义不容辞的责任。

C.为保障游客权益,是游客在参差不齐的旅游信息中不受骗,国家大力整顿了旅游市场。

D.网络交友已是许多人玩腻了的游戏,可有些年轻人依然乐此不疲,一个个前赴后继地扎进去。

4.下面语段划线处都有语病,请根据提示加以改正。

(4分)今年是中国共产党建党90周年,①重庆也将欢迎第14个直辖日。

在这历史性的喜庆时刻,大型音乐会《复兴之路》,②在重庆人民大会堂将于6月18日至20日演出。

据介绍,③这次演出的节目大多是以浑厚雄壮的交响乐为主。

届时,④这些节目缩展现的宏伟瑰丽的史诗气质必将深深打动,掀起庆祝建党90周年、庆贺直辖的高潮。

(1)第①处搭配不当,应将改为(2)第②处语序不当,应调整为(3)第③处句式杂糅,应改为(4)第④处成分残缺,应在后添加5.阅读下面的文字,回答问题。

中考重庆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中考重庆语文试卷+答案+解析

重庆市初中毕业暨高中招生考试(A卷)语文试题(含答案全解全析)(满分120分)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3分)()A.北部的河流,数百年后也可能干涸.(hé)。

B.当它戛.(gá)然而止的时候,世界出奇的寂静。

C.那条粗糙.(cāo)的干舌头正像砂纸一样地磨擦着他的两腮。

D.情郁于中,自然要发之于外;家庭琐屑.(xiè)便往往触他之怒。

2.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啜泣缀连气冲斗牛B.猝然翩然地灵人杰C.呵责驻足人生鼎沸D.诘难拮据吹毛求疵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使用不恰当...的一项是(3分)()A.傅雷先生苦心孤诣....,一部家书,拳拳爱子之心溢于言表。

B.面对穷凶极恶的歹徒,他面不改色,镇定自若,真是本色当行....啊!C.元宵以后,节日的气氛渐渐淡了下来,周而复始....,人们又开始了一年的劳作。

D.这场足球赛精彩纷呈,比赛双方均使出了浑身解数....,比分最终还是停留在1∶1。

4.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A.今年六月以来,我市大部地区气温都呈现“飙升”态势。

B.节日的解放碑,张灯结彩,人山人海,处处洋溢着欢乐的笑脸。

C.历史上那一位位著名的文学家给我们留下了优秀的许多文学作品。

D.自从白公馆、渣滓洞实行免费开放以来,接待了全国各地成千上万的游客。

5.下列文学常识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A.欧阳修,北宋文学家,古文运动的领袖,“唐宋八大家”之一。

B.《范进中举》节选自清代小说家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C.老舍,著名作家,我们学过的他的作品有《济南的冬天》《秋天》。

D.杰克·伦敦是美国小说家,他的小说《热爱生命》讲述了美国西部淘金者的故事。

6.仿照下面的画线句,补写两个句子,要求句式相同,语意连贯。

(4分)“中国梦”催生“重庆梦”,激发“我的梦”。

梦想给予拥有者强大的力量,中华民族会因为梦想而在世界之林中跃马扬鞭,日新月异;重庆会因为梦想;我会因为梦想。

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备有doc及答案)

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备有doc及答案)

重庆市中考语文试卷(A卷)(备有doc及答案)华语网,传播语文知识。

欢迎访问thn21重庆市2022年初中学业水平暨高中招生考试语文试题(A卷)(全卷共四个大题,满分15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注意事项:1.试题的答案书写在答题卡上,不得在试卷上直接作答。

2.作答前认真阅读答题卡上的注意事项。

3.考试结束,由监考人员将试题和答题卡一并收回。

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阅读下面文段,完成1~4 题。

①从浸种这一天开始,一年的农事就来临了。

早起,水qú()的水明亮而丰满,种子已经浸好,发出了星星点点的芽bāo()。

看看天候,年轻人就去向老者讨一点种田经。

平素里沉默寡言的老者就会从种子滔滔不绝说开去……春惊二月,一声牛哞,荡开了田畴上袅袅的烟缕。

阳光很好,嘹亮的“布谷——”声声催耕,田壤上到处是明亮的水洼子。

shǎng()午,老者出现在田埂上,年轻人紧随其后,一老一少言笑晏晏,真是人声鼎沸。

此际的旷野花香鸟语,让人心旷神怡;杂花生树,令人眼花缭乱。

②一场雨后,种子就疯长开了□仟陌上,屋舍后,草篱前,万木争荣。

桃花□蔷薇竞放,十里花香□千里春光。

乡村便在蒙蒙水雾中,渐渐洇上了文人雅士的山水画卷。

江南不就是半角白墙,几重瓦檐,一东桃花,两三春鸭,一蓑烟雨吗□(节选自王建中《耕织记》,有删改)1.第①段中加点字注音无误的一项是()(3分)A.烟缕(lǔ)B.嘹(liào)亮C.水洼(wā) D.旷(guǎng)野华语网说明:网页文档加点字、下划线等格式和图片无法完美展现,为方便大家使用,我们准备了word完整格式文档,如有需要请点此下载。

2.根据第①段中的拼音写汉字。

(3分)水qú□芽bāo□shǎng □午3.第①段中的画线词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3分)A.沉默寡言B.人声鼎沸C.花香鸟语D.眼花缭乱4.第②段中四个口处的标点符号运用最恰当的一项是()(3分)A. :!,—B. ! . 、?C. 。

重庆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A卷(含答案)

重庆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A卷(含答案)

重庆市2020年中考语文真题试卷(A卷)姓名: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题号一二三四总分评分一、语文知识及运用(30分)1.下列句子中加点字注音有误的一项是()A.临行时,母亲倚门翘.(qiáo)首的殷殷期盼,是游子心中永远的牵绊和不竭的动力。

B.黄河用她那甘甜的乳汁哺.(fǔ)育了华夏儿女,孕育了灿烂的华夏文明。

C.名著中住着有趣的灵魂,读之能使狭隘.(ài)的心胸变得开阔,干枯的心灵变得丰泽。

D.面对人生的险峰,我们是半途而废做懦.(nuò)夫,还是迎难而上做勇者?2.下列词语书写全部正确的一项是()A.荧光帐蓬络绎不绝历尽心血B.云宵闲瑕眼花缭乱如坐针毡C.决别屹立自惭形秽根深缔固D.陡峭狡猾咄咄逼人刨根问底3.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不当的一项是()A.微风摇碎一树阳光,地上树影斑驳,四下一片静谧..。

B.冬野寂寂,万物悄然..积蓄力量,静待生命在春天怒放。

C.回到阔别多年的母校,师生欢聚一堂,共享天伦之乐....。

D.邓稼先当年隐姓埋名研“两弹”,今日家喻户晓....扬美名。

4.将下面句子填入语段横线处,顺序合理的一项是()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人生也因此美丽。

①每一种蜕变,犹如我们为洋葱剥皮,会泪流满面②生命的成长需要蜕变③但是,只有这样,才能获得真正的新生,拥有真正的成长④不断超越自我,才是生命应有的姿态A.②①③④B.④③①②C.②③①④D.③①②④5.将情思融入景物之中,景物就成了意象。

请参照示例,从备选景物中任选一个,写一句用意象表达情思的话,修辞和句式不限。

示例:月——月,一条银色的扁担,这端挑着天涯,那端挑着故乡。

备选景物:落叶大海夕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名著阅读根据《简·爱》,回答下列问题。

重庆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重庆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

重庆中考语文真题及答案解析作为中国重要的升学考试之一,中考对于考生而言无疑是一个重要的节点。

语文作为其中的一科,既考验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又是对学生对文学艺术理解与应用能力的综合考查。

在这里,我们将探讨重庆中考语文真题及其答案解析,帮助考生更好地备考。

首先,让我们来看一道阅读理解题:文学家杜甫曾说:“读书如饭,善读是良食。

”可见,读书对于一个人的成长具有极大的促进作用。

请阅读下面的短文,回答问题。

李华同学很喜欢读书,每天放学后总是不忘去图书馆借书。

班里的同学都很羡慕他的阅读量,因为他的阅读成绩远远超过大家。

有一次,李华给同学们分享他的学习心得。

李华说,读书就像饭菜一样,要有科学的方法,才能真正吸收知识的营养。

首先,我们要选择优质的书籍,如名家名著和百科全书等,这样才能确保我们获取的知识具有深度和广度。

其次,我们要有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保持专注,做好阅读笔记等。

这样有利于我们的记忆和理解。

最后,我们要善于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可以通过写读后感、参加读书会等方式,使自己的学习更加富有深度和灵活性。

问题:根据李华的经验分享,读书应该有哪些科学的方法?答案解析:根据短文内容,李华的经验分享提到了三个科学的方法,分别是选择优质的书籍、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以及善于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

这三个方法相互之间有着内在的联系和相辅相成的关系,一起构成了一个完整的读书方法论。

通过选择优质的书籍,可以确保所获取的知识具有深度和广度,从而提高阅读的效果。

而培养良好的阅读习惯,如保持专注、做好阅读笔记等,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记忆和理解所读之书。

同时,善于思考和运用所学知识可以在阅读的基础上构建自己的思维框架,使学习更加富有深度和灵活性。

这三者是一个相互支撑的系统,只有结合起来运用,才能真正实现读书的良好效果。

通过这道题目,我们可以看出,阅读对于一个人的成长是非常重要的,而如何进行科学的阅读也有其内在的规律和方法。

只有掌握了这些方法,我们才能更好地理解、运用所学知识,并在考试中取得良好的成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05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及参考答案一、语言积累与运用(一)语文基础知识及运用(42分)1. 请将下面的字写在田字格里。

(要求:书写正确、端正、整洁)(3分)品味精彩文章,抒写智慧人生。

*6、下面是一个学生的习作《最美的手》的开头一段,文中加横线的四个句子都有语病,请你将它们改正后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4分)那天晚上,1我趴在被窝儿里津津乐道地看着电视里转播的模特大赛。

2大赛的颁奖环节,竟颁发了一个“美手奖”。

3看着屏幕上那双被放大了的纤纤玉手,我不禁想,要是自己也有屏幕上那样一双漂亮的手该多好啊!可是,长在农村,4现在即使在上学,不用干多少农活,但成绩不佳的我终究有一天会将这双手磨成又粗又糙的“农村手”。

我突然想到母亲那双粗黑的手,特别是在冬天,那冻裂的血口子狰狞得吓人。

①②③④*7、太平洋保险公司打出了一条精彩的广告语:“平时一滴水,难时太平洋。

”请你说说这句广告语好在何处?(3分)*8、在新闻中,开头常有一段用来概括新闻主要事实的话,我们称之为“导语”。

下面这则新闻缺少“导语”部分,请你根据后边的内容,在文中的横线上补写出这则新闻的“导语”。

(3分)长寿湖飞来黑天鹅(本报4月28日讯)。

昨日,在长寿湖安顺岛湖边钓鱼的徐光军突然发现湖里多了4只全身羽毛纯黑发亮的水禽。

经辨认该水禽为黑天鹅。

黑天鹅是产于澳大利亚的一种水禽,为什么会在长寿湖现身?对此,长寿湖风景区管委会有关人士称,其原因目前尚不清楚。

但可以肯定的是,自去年长寿湖取缔养殖网栏,实行生态养殖后,长寿湖水质明显改善,为水禽提供了良好的生存环境。

*9、重庆市政府近日发出号召:“争做文明市民,塑造重庆新形象,迎接‘第五届亚太城市市长峰会’的召开。

”假如你是一个记者,将在下面三类人中选择一类进行采访,以了解他们对此事的态度。

你将怎样提问?(3分)小学生、商场营业员、政府工作人员*10、今年是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确定“世界读书日”的第十周年,学校准备组织开展一次全校性的读书活动。

(7分)(1)请你给这次活动命一个名,以体现活动主题。

(2分)(2)活动组委会请你就怎样开展这次活动提三点建议。

(3分)①②③(3)在读过的文学作品中,你最喜欢的人物形象是哪一个?请说明理由。

(2分)11、古诗文积累。

(10分,1—6小题每题1分,7、8两小题各2分)(1)子曰:“默而识之,,诲人不倦,何有于我哉?”(《论语》)(2)人生自古谁无死,。

(文天祥《过零丁洋》)(3),病树前头万木春。

(刘禹锡《酬乐天扬州初逢席上见赠》)(4),千树万树梨花开。

(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5)安得广厦千万间,。

(杜甫《茅屋为秋风所破歌》)(6)王维在《使至塞上》中描写了被喻为“千古壮观”的塞外奇特风光的句子是,。

(7)在物质生活日益丰富的今天,我们更应亲近传统文化。

让我们走近陶渊明,去体验“采菊东篱下,悠然见南山”的淡泊与和谐;让我们走近李商隐,去感受“,”(《无题》)的执著与奉献;让我们走近王安石,去学习“,”(《登飞来峰》)的坚毅与无畏。

这样,我们才能找到精神的寄托。

(8)三年的初中生活即将结束,在临别之际,请你选用古诗词中两个“送别”的句子来表达你对老师或同学的离别之情。

①,。

②,。

二、文言文阅读(15分)阅读下面选文,回答文后12—16题。

爱莲说周敦颐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

晋陶渊明独爱菊。

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

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濯清涟而不妖,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亭亭净植,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予谓菊,花之隐逸者也;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莲,花之君子者也。

噫!菊之爱,陶后鲜有闻。

莲之爱,同予者何人?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2、解释下面加点的词。

(3分)(1)濯清涟而不妖(2)亭亭净植(3)陶后鲜有闻13、用现代汉语翻译下面的句子。

(4分)(1)可远观而不可亵玩焉。

(2)牡丹之爱,宜乎众矣。

14、下面句子节奏划分正确的一项是()(2分)A、水陆/草木之/花,可爱者/甚蕃B、自/李唐/来,世人/甚爱/牡丹C、予/独爱莲/之出/淤泥/而不染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15、下面对选文内容和写法的分析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选文以爱莲之情来表达作者不慕名利、洁身自好的生活态度,以及对追名逐利、趋炎附势的恶浊世风的鄙弃。

B、在文中作者从莲的生长环境、形态香气、风度气质等方面描写了莲花的超凡脱俗。

C、文中以“中通外直,不蔓不枝,香远益清”来比喻君子通达事理,行为端正,因而美名远扬。

D、“牡丹,花之富贵者也”,表达了作者对雍容华贵的牡丹的赞美之情。

*16、作者认为,菊是“花之隐逸者”,你是否同意这种看法?为什么?(3分)三、现代文阅读(38分)(一)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17—22题。

(20分)梅香林清玄①一个有钱的富人,正在自家的花园里赏梅花。

②那是冬日寒冷的清晨,艳红的梅花正以最美丽的姿容吐露,富人颇为自己的花园里能开出这样美丽的梅花,而感到无比的快慰。

③突然,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富人去开了门,发现一个衣衫褴褛的乞丐,在寒风里冻得直打抖,那乞丐已在这开满梅花的园外冻了一夜,他说:“先生,行行好,可不可以给我一点东西吃。

”④富人请乞丐在园门口稍稍等候,转身进入厨房,端来一碗热腾腾的饭菜,他布施给乞丐的时侯,乞丐忽然说:“先生,您家里的梅花,真是非常芳香呀!”说完了,转身走出去。

⑤富人呆立在那里,感到非常震惊,他震惊的是:穷人也会赏梅花吗?这是自己从来不知道的。

另一个震惊的是,花园里种了几十年的梅花,为什么自己从来没有闻到过梅花的芳香呢?⑥于是,他小心翼翼地,以一种庄严的心情,深怕惊动梅香似的悄悄走近梅花,他终于闻到了梅花那含蓄的、清澈的、澄明无比的芬芳,然后他濡湿的眼睛,流下了感动的泪水,为自己第一次闻到梅花的芳香。

⑦是的,乞丐也能赏梅花,乞丐也能闻到梅花的香气,有的乞丐甚至在极饥饿的情况下,还能闻到梅花清明的气息。

⑧可见得,好的物质条件不一定能使人成为有品位的人,而坏的物质条件也不会遮蔽人精神的清明,一个人没有钱是值得同情的,一个人一生都不知道梅花的香气一样值得悲悯。

⑨一个人的品质其实是与梅香相似,是无形的,是一种气息,我们如果光是欣赏花的外形,就很难知道梅花有极淡的清香;我们如果不能细心地体会,也难以品味到一个人隐在外表内部的人格香气。

⑩最可叹息的是,很少有人能回观自我,品赏自己心灵的梅香,大部分人空过了一生,也没有体会到隐藏在心灵内部极幽微,但极清澈的自性的芳香。

⑾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

⑿现在,让我们一起以一种庄严的心情,走到心灵的花园,放下—切的缠缚,狂心都歇,观闻从我们自性中流露的梅香吧!(选自《林清玄散文集》)17、用简明的文字概括本文叙述的故事。

(3分)18、富人听了乞丐的话感到震惊,他震惊的是什么?请用文中相关的语句回答。

(4分)19、第⑧段中加点的词语“可见得”在文章结构上起了怎样的作用?(3分)*20、品读文章第⑾段,联系前文,谈谈为什么“能闻到梅香的乞丐也是富有的人”?(3分)21、文章题为“梅香”,请结合第⑧、⑨段谈谈“梅香”指的是什么?(3分)22、在生活中,我们也许并不富有,也许常被人漠视,但我们也有“自己心灵的梅香”。

读了本文,请谈谈你的感受。

(4分)(二)阅读下面选文,完成文后23—27题。

(18分)(注:此选文后面的题全部为带*题)常常爱惜毕淑敏①拾起一穗遗落在秋天原野上的麦芒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②当水龙头正酝酿着滴落一颗椭圆形的水珠,一只手紧紧拧住闸门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③当凝望宝蓝的天空因为浓雾而浑浑噩噩时,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④当注视到一个正义的人无力捍卫自己的尊严,孤苦无助的时候,我们心中会涌起一种情感……⑤人类将这种痛而波动的感觉命名为——爱惜。

⑥我们读这两个字的时候,通常要放低了声音,徐徐地从肺腑最柔软的孔腔吐出,怕惊碎了这薄而透明的温情。

⑦爱惜的大前提是爱。

爱是人类一种最珍贵的体验,它发源于深刻的本能和绵绵的眷恋。

爱先于任何其他情感,轻轻沁入婴儿小而玲珑的心灵。

爱那给予生命的母亲,爱那清冷的空气和滑润的乳汁,爱温暖的太阳和柔和的抚爱,爱飞舞的光影和若隐若现的乐声……⑧爱惜的土壤是喜欢。

当我们喜欢某种东西的时候,就希冀它的长久和广大,忧郁它的衰减和短暂。

当我们对喜爱之物,怀有难以把握的忧虑时,吝啬是一个常会首选的对策。

我们会俭省珍贵的资源,我们会珍爱不可重复的时光,我们会制造机会以期重享愉悦,我们会细水长流反复咀嚼快乐。

⑨于是,爱惜就在不知不觉中发生了。

⑩当我们爱惜的时候,保护的勇气和奋斗的果敢也同时滋生,真爱,需用生命护卫,真爱,就会义无反顾。

没有保护的爱惜,是一朵无蕊的鲜花,可以艳丽,却断无果实;没有爱惜的保护,是粗粝和逼人的威迫,是强权而不是心心相印。

⑾爱惜常常发生。

在我们不经意的时候,打湿眼帘。

⑿爱惜好比一只竹篮。

随着人生的进步,它越编越大了,盛着人自身,盛着绿色,盛着地球上所有的物种,盛着天空和海洋。

(选自《毕淑敏精品散文集》)23、文章开头的一组排比句有什么作用?(3分)24、联系文章相关内容,品味下面句中的词语。

(5分)我们读这两个字的时候,通常要放低了声音,徐徐地从肺腑最柔软的孔腔吐出,怕惊碎了这薄而透明的温情。

(1)句中加点的词语突出地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感情?(2分)(2)为什么用“薄而透明”来修饰“温情”?(3分)25、仔细阅读第⑧、⑨段,谈谈为什么“喜欢”是“爱惜的土壤”?(3分)26、根据文中第⑩段的内容,谈谈“爱惜”和“保护”的关系。

(4分)27、我们爱生命,我们爱自然,我们离不开亲情、友情……这些对我们来说都是不可缺失的,但我们往往并不懂得爱惜。

请根据你的生活体验来谈一谈感受。

(3分)四、作文(55分)28、以下两题选作一题。

(1)题目:那是一首歌岁月如歌,生活如歌。

在我们人生的道路上,有许多动人心弦的乐章,请撷取你感受最深的一节……(2)读下面的故事,根据你的感悟,自选角度、自拟题目作文。

一个年轻的记者到非洲某地去采访,途中要穿过一片沙漠。

一位非洲老人知道他要穿越这片沙漠后,说自己也要过那边去。

年轻人想,即使再慢也要陪伴老人一起走。

走过了沙漠,老人说:“小伙子,你们整日四处奔波,生活得太辛苦了!相比起来,我们的日子就要悠闲、平静得多啰!前面的路好走了,我就不再送你了。

” 说完,老人又向来时的沙漠走去。

老人的话让这位年轻人既吃惊,又感动。

吃惊的是,老人过得这样艰难,却同情他!感动的是,老人竟是在送他!作文要求: 1文体不限,不少于500字。

2文中不得出现真实的人名、校名。

2005年重庆市中考语文试题参考答案一、语言积累与运用1、要求正确、端正、整洁。

2、C3、汗流浃背身临其境4、解释词义或写话均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