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关测量法与讲解学习

合集下载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知识讲解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 知识讲解

长度与时间的测量【学习目标】1.认识时间和长度的测量工具及国际单位;2. 会正确使用相关测量工具进行测量,并正确记录测量结果;3.知道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4. 知道误差与错误的区别。

【要点梳理】要点一、长度的测量人的直觉并不可靠,要得到准确的长度需要用工具进行测量。

要点诠释:1.长度的单位及其换算关系①国际单位:米常用单位:千米、分米、厘米、毫米、微米、纳米②单位符号及换算千米(km) 米(m) 分米(dm) 厘米(cm) 毫米(mm) 微米(μm) 纳米(nm)1km=1000m=103m 1m=10dm=100cm=1000mm=103mm1mm=103μm 1μm ==103nm2.测量工具:①刻度尺(最常用);②精密仪器:游标卡尺,激光测距仪。

3.【高清课堂:《长度、时间及其测量》】刻度尺的正确使用①看:看清刻度尺零刻度线是否磨损;看清测量范围(量程);看清分度值(决定了测量的精确程度)。

②选:根据测量要求选择适当分度值和量程的刻度尺;③放:刻度尺的刻度线紧靠被测长度且与被测长度平行,刻度尺的零刻度线或某一整数刻度线与被测长度起始端对齐;④读:读数时视线要正对刻度尺且与尺面垂直;要估读到分度值的下一位;⑤记:记录结果应包括数字和单位,一个正确的测量结果包括三部分,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

要点二、测量长度的几种特殊方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长度,需要采用特殊方法。

要点诠释:1.化曲为直法(棉线法)测量曲线长度时,可让无伸缩性的棉线与曲线完全重合,作好两端的记号,然后把线轻轻拉直,用刻度尺测量出长度,就等于曲线的长度。

2.累积法:对于无法直接测量的微小量的长度,可以把数个相同的微小量叠放在一起测量,再将测量结果除以被测量的个数,就可得到一个微小量的长度。

3.滚轮法:用已知周长的滚轮在待测的较长的直线或曲线上滚动,记下滚动的圈数,则被测路段的长度等于圈数乘以周长,例如测量池塘的周长,某段道路的长度等。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教案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教案

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教案教案标题:怎样认识和测量电流教学目标:1. 了解电流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2. 掌握电流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3.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与电流相关的问题。

教学重点:1. 电流的定义和单位。

2. 电流的测量方法和仪器。

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电流测量仪器(如电流表、万用表等)、示波器、电池、导线、电阻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铅笔、实验报告本。

教学过程:一、导入(5分钟)1. 引入电流的概念:教师通过提问和简短的讲解,引导学生回顾电流的概念和基本原理。

二、理论讲解(15分钟)1. 电流的定义和单位:教师通过示意图和实例,向学生介绍电流的定义和单位(安培)。

2. 电流的测量方法:教师介绍电流的测量方法,包括串联法和并联法,并解释其原理。

3. 电流测量仪器:教师向学生展示电流表、万用表和示波器等电流测量仪器,并讲解其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三、实验操作(30分钟)1. 实验准备:教师指导学生准备实验所需材料和仪器。

2. 实验操作:学生按照教师的指导,进行电流的测量实验。

教师可设置多个实验项目,如测量电池的输出电流、测量不同电阻下的电流等。

3. 数据记录与分析:学生记录实验数据,并通过计算和分析,总结电流与电压、电阻之间的关系。

四、讨论与总结(10分钟)1. 学生讨论:教师组织学生就实验结果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思考电流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2. 知识总结:教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并强调电流测量的重要性和应用场景。

3. 解答疑惑:教师解答学生在实验中遇到的问题和疑惑。

五、作业布置(5分钟)1. 练习题:教师布置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电流的认识和测量方法的掌握。

2. 实验报告: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包括实验目的、步骤、数据记录和分析、实验结果等内容。

教学延伸:1. 实地考察:组织学生参观电力公司或电子设备制造公司,了解电流的实际应用和测量技术的发展。

2. 探究性实验:引导学生设计和进行一些与电流相关的探究性实验,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和科学思维能力。

第三单元测量:解决问题

第三单元测量:解决问题

小学三年级数学上册《第三单元测量:解决问题》教学目标核心素养:1.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的长度单位(毫米、厘米、分米、米等)来解决实际问题。

•学生能够理解和分析测量问题中的关键信息,并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

1.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思维习惯。

•引导学生通过实际操作、合作交流和思考探究,形成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学习的兴趣和热爱。

•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学习态度,以及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学习习惯。

教学重点•运用长度单位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和方法。

•分析和理解测量问题中的关键信息。

教学难点•理解和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并准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资源•多媒体课件,包含测量问题的实际情境和示例。

•实物测量工具,如直尺、卷尺等。

•练习纸或练习册,用于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课后巩固。

教学方法•情境导入法:通过实际情境引导学生进入测量问题的学习。

•讲授法:讲解解决测量问题的基本方法和策略。

•实践操作法:指导学生使用测量工具进行实际操作,巩固所学知识。

•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分组讨论,共同解决问题。

教学过程一、导入1.创设实际情境:通过多媒体展示一个与测量相关的生活场景,如装修房间需要测量墙壁的长度。

2.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观察情境,并提出与测量相关的问题。

二、知识讲解1.分析问题:指导学生分析问题的关键信息,如需要测量的长度、可用的测量工具等。

2.选择策略:根据问题的特点,选择合适的解题策略,如直接测量、估算或利用比例关系计算等。

3.讲解示例:通过具体示例,演示如何使用所选策略解决测量问题,并强调解题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三、巩固练习1.提供一些与测量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独立进行解答。

2.巡视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并解答学生的疑问。

四、小组讨论1.分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自己解答练习题的思路和过程,分享解题经验和技巧。

2.分享交流:每组选出一名代表,向全班分享本组的讨论成果和收获。

Griess法检测NO含量讲解学习

Griess法检测NO含量讲解学习

G r i e s s法检测N O含量Griess法检测NO含量【实验目的】掌握Griess法测量NO含量的方法。

【实验原理】NO在体内或水溶液中极易氧化成NO22-和NO33-,NO33-可通过镉被还原为NO22-。

NO22-在碱性条件下和磺胺作用生成重氮化合物(重氮盐),再与N-1-萘基乙二胺盐酸进行偶联反应(保留氮反应),生成有颜色的化合物,通过分光光度法比色,在波长546nm下测定吸光度,并制作标准曲线,通过曲线可求得样品中NO含量。

【实验材料】1.试剂:NaNO2标准液、1%磺胺、0.1% N-1-萘基乙二胺盐酸、双蒸水。

2.仪器:试管7支、滴定管4支、洗耳球、分光光度计。

【实验步骤】1.NaNO2标准液的稀释:取试管7支,依次标号1-7。

用滴定管1号依次向2-7号试管加入双蒸水1ml,用滴定管2号向1号试管加入NaNO2标准液2ml,再用滴定管2号从1号试管吸出1ml液体加入2号试管,混匀,再吸出1ml液体加入3号试管,混匀。

重复此步骤。

当从6号试管吸出1ml液体时弃去。

稀释步骤见图1。

图1 NaNO2标准液的稀释步骤2.用滴定管3号依次向1-7号试管加入1%磺胺0.5ml。

3.用滴定管4号依次向1-7号试管加入0.1% N-1-萘基乙二胺盐酸0.5ml。

4.依次混匀1-7号试管内液体,于常温下孵育20分钟。

5.用7号试管内液体作为对照组,用分光光度计分别测定1-6号试管内液体的吸光度值并记录。

用滴定管滴加液体时应注意每一只滴定管只能用于每一种试剂,切忌混用。

【实验结果】1.1-6号试管内液体的吸光度值见表1。

表1 1-6号试管内液体的吸光度值浓度(μmol/L)80 40 20 10 5 2.5 吸光度值0.9 0.75 0.43 0.23 0.12 0.055 2.以浓度为横轴,吸光度值为纵轴,利用Excel绘制标准曲线,如图2。

【讨论】在测定吸光度值时,1号试管内液体的吸光度值读数位于分光光度计数值刻盘的较大区域,其一精确度较低,其二机器已有故障,因此舍去了浓度为80μmol/L对应的吸光度值0.9,采用余下5个值绘制标准曲线,所得曲线几乎符合线形关系,R值也几乎为1,故可以利用此标准曲线求样品的NO含量。

测绘培训方案

测绘培训方案

测绘培训方案一、培训目的本测绘培训方案的目的是为了提升培训对象的测绘技能和知识,提高其在测绘领域的专业能力。

通过培训,使培训对象能够熟练掌握测绘仪器的操作和测量数据的处理方法,具备解决测绘问题的能力,并为其在测绘行业的职业发展提供有力的支持。

二、培训内容1.测绘基础知识•测绘概述:介绍测绘的基本概念和作用,了解测绘在不同领域的应用。

•测量基础:介绍测量的基本原理和方法,包括线性测量、角度测量等。

•坐标系统:讲解坐标系统的概念和不同类型的坐标系统,如直角坐标系、大地坐标系等。

2.测绘仪器和设备的使用•全站仪:介绍全站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仪器的操作、数据的记录和处理等。

•GPS测量仪:讲解GPS测量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卫星定位、坐标测量等。

•遥感影像解译仪:介绍遥感影像解译仪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包括图像处理、特征提取等。

3.测绘数据处理与分析•数据处理软件:讲解测绘数据处理软件的使用方法,包括数据导入、处理和分析等。

•数字高程模型:介绍数字高程模型的概念和构建方法,包括地形分析、等高线绘制等。

•测量数据精度分析:讲解如何对测量数据进行精度评定和分析,包括误差传播、精度等级划分等。

4.测绘项目管理•测绘项目组织与管理:了解测绘项目的组织与管理原则,包括项目计划、进度控制等。

•测绘成果管理:讲解测绘成果的管理方法,包括成果归档、质量控制等。

•测绘项目的法律法规:介绍与测绘项目相关的法律法规,包括测绘法、土地法等。

三、培训方式本培训方案将采用理论教学与实际操作相结合的方式进行培训,以提高培训效果。

具体培训方式包括:1.现场教学:通过专业的测绘讲师进行实地教学,现场演示测绘仪器的使用方法,并指导培训对象进行实际操作。

2.线上学习:利用网络教育平台进行在线学习,提供测绘知识的视频讲座、学习资料和在线答疑等服务。

四、培训计划根据培训目的和培训内容,制定以下培训计划:培训阶段培训内容培训时长第一阶段测绘基础知识2天第二阶段测绘仪器和设备2天第三阶段测绘数据处理与分析2天第四阶段测绘项目管理1天五、培训评估为了评估培训效果和培训对象的学习情况,将进行以下培训评估方式:1.学员考核:对培训对象进行阶段性考试,考察其对培训内容的掌握情况和学习成果。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稿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稿

长度和时间的测量说课稿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是《长度和时间的测量》。

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法与学法、教学过程、板书设计这几个方面来展开我的说课。

一、教材分析《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一章《机械运动》的第一节内容。

这部分知识既是学习后续机械运动知识的基础,也是物理学中最基本的测量。

通过学习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学生能够初步掌握测量的基本方法和技能,为今后学习物理实验和解决实际问题打下坚实的基础。

教材首先介绍了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然后分别详细阐述了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其换算,接着重点讲解了长度和时间的测量工具以及正确的测量方法。

教材内容安排由浅入深,符合学生的认知规律。

二、学情分析学生在日常生活中已经对长度和时间有了一定的感性认识,但对于长度和时间的测量方法和单位换算还缺乏系统的了解。

八年级的学生正处于从形象思维向抽象思维过渡的阶段,具有较强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他们的抽象思维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还相对较弱。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要注重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实验等方式,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能力。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知道长度和时间的基本单位及单位换算。

(2)学会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长度和时间。

(3)了解测量误差,知道减小误差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和实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能力。

(2)通过单位换算的练习,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计算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1)通过对长度和时间测量的学习,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和实事求是的精神。

(2)通过小组合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交流能力。

四、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1)长度和时间的单位及换算。

(2)正确使用刻度尺和停表测量长度和时间。

2、教学难点(1)刻度尺的正确使用方法。

(2)测量误差的理解和减小误差的方法。

五、教法与学法1、教法(1)讲授法:讲解长度和时间的基本概念、单位换算以及测量工具的使用方法。

测量学全书课件汇总完整版

测量学全书课件汇总完整版

测量学全书课件汇总完整版一、教学内容1. 测量学基础知识测量的概念、分类及基本要求测量误差及其处理方法测量平差概述2. 水准测量水准仪的使用与调整水准路线的布设与测量方法水准测量误差及其分析3. 角度测量经纬仪的使用与调整水平角和竖直角的观测方法角度测量误差及其分析4. 距离测量与坐标计算钢尺量距与视距测量全站仪测量原理及应用控制网坐标计算方法5. 地形图测绘与应用地形图的基本知识地形图测绘方法地形图应用实例二、教学目标1. 掌握测量学基本理论,理解测量误差的产生原因及处理方法。

2. 学会使用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等测量仪器,具备实际操作能力。

3. 能够独立完成控制测量、地形图测绘等实际测量任务。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测量误差处理、控制网坐标计算、地形图测绘方法。

2. 教学重点:测量仪器的使用与调整、实际测量操作技巧、数据处理与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水准仪、经纬仪、全站仪、钢尺、测量记录本等。

2. 学具:计算器、尺子、圆规、铅笔、橡皮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实际测量案例,引出测量学的重要性和应用价值。

2. 例题讲解:(1)水准测量例题:已知A、B两点高程,求C点高程。

(2)角度测量例题:已知A、B、C三点坐标,求角ABC的大小。

(3)距离测量例题:已知A、B两点坐标,求AB的长度。

3. 随堂练习:针对每个例题,布置相应的随堂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1. 《测量学》全书课件汇总完整版2. 内容结构:按章节划分,突出重点、难点3. 板书布局:左侧为理论知识,右侧为实际操作步骤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测量误差的分类及处理方法。

(2)水准仪的使用方法有哪些?分别适用于哪些场合?(3)计算坐标方位角、水平距离和高程的公式是什么?2. 答案:(1)测量误差分为系统误差、偶然误差和粗大误差。

处理方法有:重复测量、选取合适的测量方法、数据处理等。

(2)水准仪使用方法有:光学水准仪、电子水准仪、数字水准仪。

工程测量的方法

工程测量的方法

工程测量的方法
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重要工作,它涉及到建筑、道路、桥梁、水利等各个领域。

在工程测量中,正确的方法和技术是保证工程质量和安全的关键。

本文将介绍工程测量的方法,包括测量前的准备工作、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以及测量后的数据处理与分析。

首先,在进行工程测量之前,必须进行充分的准备工作。

这包括确定测量的目
的和范围,选择合适的测量仪器和设备,制定详细的测量方案,并对测量现场进行必要的勘察和准备。

只有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才能保证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高效性。

在实际的测量过程中,需要注意一些重要的事项。

首先是选择合适的测量方法。

根据不同的测量对象和目的,可以选择不同的测量方法,如全站仪法、GPS定位法、水准测量法等。

其次是保证测量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在测量过程中,要保证测量仪器的精度和稳定性,同时要注意环境因素对测量结果的影响,如温度、湿度、风力等。

此外,还要注意测量过程中的安全问题,确保测量人员和设备的安全。

测量结束后,需要对测量数据进行处理和分析。

这包括对测量数据进行校核和
修正,计算测量结果的精度和误差,进行数据的整理和统计,最终形成测量报告和图表。

通过对测量数据的处理和分析,可以得出准确的测量结果,为工程设计和施工提供可靠的依据。

总之,工程测量是工程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项工作,它需要我们选择合适的测
量方法,做好充分的准备工作,注意测量过程中的细节,以及对测量数据进行准确的处理和分析。

只有这样,才能保证工程测量工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为工程建设提供有力的支持。

希望本文介绍的工程测量方法对大家有所帮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 0 两变量相互独立; • 1 ,b、c同时为零或a、d同
时为零; • 1 为一般情况。
2020/6/20
2.Q系数(尤拉的Q系数)Yule`s

Q ad bc
ad bc
1 Q 1

对于 Q 系数,只要 a、b、c、d中
有一个是零,则||=1。
2020/6/20
它所对应的实际情况是,如进行配对样本的 研究,其中样本1为实验组,样本2为控制组 ,现在要研究某种新药能否预防感冒。这时 我们关心的是凡是吃了新药的人,能否全部 不感冒。而对不吃新药只吃安慰药的人是否
• 其中:My=Y变项的众值次数; • my=X变项的每个值之下y变项的众值
次数;
• 2020/6/20N=全部个案数目。
同理:
• 若以Y为自变量,X为依变量,则

xy
mx Mx NMx
• 其中:Mx为x变项的众值次数; • mx为y变项的每个值之x变项的众值
次数;

2020/6/20
N为全部个案数目。
数以外的分布; • (5) 当众数集中在一行或一列时,会使得
=0,这是 的灵敏度有问题。
2020/6/20
例1. 性别与某种社会态度的条件次
数分布表
态度
性别


总数
容忍
96
反对
24
18 114 62 86
总数 120
80 200
2020/6/20
解:性别是自变量,态度是依变量, 为不对 称关系
M y 1 ,1 m y 9 4 6 6 1 2 ,N 5 2
• yx

my My N My
158 114 0 .51 200 114
• 即表示中等相关,用x预测y(即用性别 预测态度)可以减少51%的误差。
2020/6/20
结论表 表1-2 性别对态度的影响
态度
容忍 反对 (总数)
性 男 % 80.0 20.0 (120) =0.51
别 女 % 22.5 77.5 (80)
一、2×2表——Φ系数和Q系
当列联表中的两数个变量都只有二
种取值时,就称作2×2表。如下表

X
Y
X1
X2
Y1
A
B
Y2
C
D
A+B C+D
A+C B+D N=A+B+C+D
2020/6/20
首先分析当变量间无相关,即相 互独立时频次间的关系。
• 根据变量独立的要求有:
• •或
a b ,即a: d bc ac bd
2020/6/20
1. 系数
adbc
(ab)c(d)a(c)b(d)
2020/6/20
2×2表有如下形式, 有最小值 。
X
X1
X2
Y
Y1
0
B
Y2
C
0
0bc (ob)c(o)o(c)b(o)=-1
2020/6/20
当 1 时, 称作全相关。
• 为达到完全相关,必须做到有 一组对角线上的值都为零。总结起 来:
如下表: 如何求PRE呢?换句话说, 如何求E1和E2呢?
2020/6/20
X Y
Y1
Y2 . . . . Yr
fi
X1
X2
Xc
fj
f11
f12
f1c
f1j
f21
f22
f2c
f2j
.
.
.
.
.
.
.
.
.
.
.
.
.
.
.
.
fr1
fr2
frc
frj
fi1
fi2
fic
N
• E1=N-My

E: XX
2
1
判断众数次数为my1,误差
全部感冒并不关心。 设想有如下结果:
新药 安慰药
未感冒
50
28
患感冒
0
22
2020/6/20
现在对上表计算系数和Q
系数。
5 0 2
0 .5
(5 0 2)0 8 (2)5 2 ( 0 0 )2 ( 8 2)2

Q=
22500 1 22500
• 这时用Q系数反映新药与 感冒的关系更为合理。
2020/6/20
如果是对称的情况,即:

x与y可相互预测,不分自变项
与依变项,则:
mx my(MxMy) 2N(MxMy)
2020/6/20
Lambda 相关测量的性质:
• (1) 系数的取值范围o1 ;
• (2) 具有PRE意义; • (3) 对称与不对称的情况下,有不同的公式
; • (4)具有以众数作为预测的特点,不理会众
c d ,即b: c ad ac bd

即无论X1怎么变,Y1和Y2的
值始终是一致的。
• (请回顾PRE的涵义及其计算过程!! 2020/6/20
2×2表的相关测量
• 对于2×2表,差值(ad-bc)的大 小,反映了变量关系的强弱。
• 2×2表可以运用系数和Q系数来测量 相关程度,两者都是以差值(ad-bc) 为基础进行讨论的。同时,也都是把关 系强度的取值范围定义在[-1,+1]之间 。但对什么情况算作关系最强,系数和 Q系数的测定有所不同。
• ;对系于数r×和c表Q系,数有两,类仅讨适论用方于法2×。2表
• 一类是以 值X 为2 基础来讨论变量的 相关性。
• 一类是以减少误差比例(PRE)为 准则来讨论变量间的相关性。
2020/6/20
1.Lambda相关测量法
• Lambda相关测量法,又称为格特曼 的 可 预 测 度 系 数 ( Guttmans coefficient of predictability),其基本逻辑是计算以一个定 类变项的值来预测另一个定类变项的值时 ,如果以众值为预测的准则,可以减少多 少误差。消减的误差在全部误差中所占的 比例愈大,就表示这两个变项的相关愈强 。2020/6/20
那么,在一般情况下,如何选 择系数和Q系数呢?
• 取决于研究的对象。 • 当自变量的不同取值都会影响因变量
时,则应用 系 数。例如,研究性别与
报考大学类别之间的关系。 • 相反,在上述新药的研究中,控制
组服用安慰药的结果,我们并不关心, 类似这种实验性研究,应选择Q系数。
2020/6/20
二、r×c表
2020/6/20
较完整的研究结论:
• 学生的态度有显著的性别差
异,80%的男生表示容忍,
77.5%的女性表示反对,男生中
表示反对的仅20.0%,而女性中
表示容忍的仅占减51%的
误差。
这样就可以了
2020/6/20
吗?为什么?
例2. 调查了100名青年人与其知心朋 友的志愿,条件次数分布如下表:
为fi1-My1;
• x x2 判断众数次数为my2,误
差为fi2-My2; • x xc 判断数次数为myc,误差
为fic-Myc;
• 2020/6/20 总误差为E2=fic-my=N-my。
进而


P
R
EE1E2
NMy(N
my)
E2
NMy

• PRE myMy yx (不对称
)
NMy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