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本公开课教案

合集下载

七年级音乐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

七年级音乐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

七年级音乐优质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七年级音乐教案优秀1一、教学内容唱歌课《樱花》二、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日本相关音乐知识:如都节调式、日本筝、及歌舞伎乐与中国传统音乐的关系。

2、能力目标:(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樱花》,尤其注意4、7的音准。

(2)、利用所掌握的日本都节调式音乐特点进行简单的创编。

3、情感目标:对日本的音乐及民族有一个客观的认识,能够学习日本的樱花精神。

三、教学重难点1、有感情的演唱歌曲《樱花》。

2、掌握并能运用都节调式。

四、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演示法、欣赏教学法。

五、教学用具:多媒体、电子琴、古筝等。

六、教学过程(一)、导入:1、师:同学们好,先做一下自我介绍,我是王老师,虽然是第一见面,但是大家不用紧张,因为我今天是来给大家当导游的,我们今天旅行的目的地是亚洲的某个国家,但到底是哪个国家呢?请大家通过一组幻灯片来猜一猜。

(播放轻音乐《樱花》)生:讨论回答。

师:你从哪些方面断定这是日本呢?生:富士山、寿司......(二)、新授2、师:如果我们把伴奏音乐换掉,你们再来欣赏。

(引出日本音乐的风格特点)3、师:到底是什么样的音乐特点,让我们一下子就能感受到浓郁的日本风格呢。

我们一起来视唱一下这首曲子的乐谱。

并从以下三个方面思考:(1)、调式(2)、节奏(3)、情绪师:关于调式,大家可能有些陌生,在这里,大家主要回答两个问题(1)、构成音有哪些?(2)、乐句内音与音之间的关系如何?师:解释音与音的关系。

以西洋七声音阶为例12345671,七个台阶上住着七个音符,这些台阶是不一样高的,3到4,7到1之间的台阶是其它台阶的一半,所以是半音关系。

其他是全音关系。

两个相邻的音之间的距离我们叫做2度,1到3叫三度。

半音关系的两个音我们叫做小二度,全音关系的我们叫做大二度。

1到3都是全音,所以我们叫做大三度。

从一个音到她相邻的音走了一级叫做级进,两个音就是级进关系,如果隔一个则称为跳进。

初中地理日本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日本优秀教案

初中地理日本优秀教案1. 知识与技能:(1)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掌握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特点。

(3)了解日本的经济、工业、农业、渔业等现代化程度。

(4)通过读图,掌握日本的主要海港、工业区和地震、火山分布情况。

2. 过程与方法:(1)运用地图、图片等资料,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特点。

(2)通过对比图表,了解日本的经济和产业发展状况。

(3)采用案例分析法,探讨日本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

3. 情感态度价值观:(1)树立国际视野,增强对邻国日本的了解。

(2)学习日本在防震减灾方面的经验,提高自身的防震意识。

(3)认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重要性,培养可持续发展观念。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特点。

(3)日本的经济、工业、农业、渔业等现代化程度。

(4)日本的主要海港、工业区和地震、火山分布情况。

2. 教学难点:(1)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特点的综合理解。

(2)日本的经济和产业发展状况的分析和解读。

(3)日本在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方面的经验借鉴。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利用图片和地图,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激发学生对日本这个邻国的兴趣。

2. 新课教学(1)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北海道、本州、四国、九州四大岛和一些小岛。

(2)日本的地形、气候、资源等自然环境特点:多山地、丘陵,沿海平原狭窄;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资源贫乏,煤、石油等主要依赖进口。

(3)日本的经济、工业、农业、渔业等现代化程度:经济发达,工业以加工贸易为主,农业和渔业也具有较高现代化水平。

(4)日本的主要海港、工业区和地震、火山分布情况:东京、大阪、名古屋等主要工业区和沿海港口城市;多地震、火山,如富士山、樱岛火山等。

3. 案例分析以日本地震和火山为例,探讨日本在防震减灾方面的经验和教训,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

初中地理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3篇】

初中地理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3篇】

初中地理公开课获奖教案设计【优秀3篇】在教学工作者开展教学活动前,就难以避免地要准备教案,借助教案可以让教学工作更科学化。

如何把教案做到重点突出呢?这次为您整理了初中地理教案【优秀3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初中地理教案篇一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目标】(1)在地图上指出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和首都。

(2)利用地图描述日本的地形、地貌特点,分析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过程与方法目标】在探究学习的过程中,充分运用图文资料,培养学生的分析和综合运用能力以及小组合作能力,树立团队精神。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日本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的认识,增强学生的。

爱国情感和求知欲,增强安全防震意识,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日本的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难点:火山的形成原因和利弊分析。

三、教学方法读图(资料)分析法,小组讨论法四、教学准备地理填充图册、地图册、多媒体课件五、教学过程(一)设置情境导入新课通过讲述时事政治,对于我国的钓鱼的岛问题一直争执不休,大做文章的国家是哪个?并强调钓鱼的岛是我国的固有领土。

这节课就让我们抛开爱恨,用地理的视角充分认识这个复杂的国家。

过渡:我们应从哪些方面认识日本呢?请大家打开课本快速浏览教材。

(二)探究新知新课教学【提问】看看教材是从哪几个方面介绍日本的?引导学生归结为自然环境和人文经济两个方面。

这是认识一个国家的基本方向。

【环节一】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活动一:出示日本在世界的位置图和日本地形图,设置任务让学生找出日本位置(海陆位置和经纬度位置)、领土组成、地形特征。

活动二:日本的位置和组成对自然环境会有什么影响呢?让学生同桌之间相互配合完成内容根据地图和其他资料概括日本自然环境的基本特点。

教师在巡视的过程中引导学生观察分析日本轮廓和城市分布特点以及原因。

活动四:播放视频和图像资料了解日本人都有哪些生活习俗。

继续认识自然环境对人类活动的影响。

【环节二】认识日本的火山地震状况。

人教版日本的说课稿

人教版日本的说课稿

人教版日本的说课稿一、教学目标在本节课中,我们将通过对人教版教材中关于日本的内容进行深入探讨,旨在帮助学生全面了解日本的地理、文化、历史和社会特点。

具体教学目标如下: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日本的基本情况,包括地理位置、气候特征、主要城市和历史发展等。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比较和分析的方法,了解日本与其他亚洲国家以及西方国家的文化差异。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日本文化的兴趣,培养尊重和欣赏不同文化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日本的地理位置和自然环境- 日本位于亚洲东部,由四个主要岛屿及众多小岛组成。

- 介绍日本的气候类型,如海洋性气候和季风气候,以及其对农业和生活的影响。

- 讨论日本常见的自然灾害,如地震和台风,并了解日本的防灾措施。

2. 日本的历史发展- 从古代的弥生时代到现代,概述日本历史的主要阶段。

- 重点介绍明治维新对日本现代化的影响。

- 分析二战后日本的经济复苏和社会发展。

3. 日本的文化特色- 探讨日本的语言、文字和教育体系。

- 介绍日本的传统节日,如樱花节和盂兰盆节。

- 分析日本艺术的特点,包括传统茶道、花道和现代动漫文化。

4. 日本的社会特点- 讨论日本的工作环境和职场文化。

- 描述日本的家庭结构和社会福利制度。

- 探讨日本面临的社会问题,如人口老龄化和青少年问题。

三、教学方法1. 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递日本的基本情况和相关知识。

2. 讨论法:鼓励学生参与讨论,分享对日本文化的看法和理解。

3. 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日本文化案例,帮助学生深入理解日本社会的特点。

4. 多媒体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增强学生对日本的认识和感受。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 通过展示日本的风景图片或简短视频,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激发他们对日本的兴趣。

2. 讲解新知识- 系统讲解日本的地理、历史和文化等方面的内容。

- 通过提问和互动,确保学生能够理解和吸收所学知识。

《抗日战争》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抗日战争》市公开课获奖教案省名师优质课赛课一等奖教案

《抗日战争》教案一、教案背景分析《抗日战争》是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的伟大民族解放战争,是中国现代史上一颗夺取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璀璨明珠。

抗日战争是中国近代史上最为重要的一段历史,对于激发爱国主义情感、培养团结合作精神、弘扬民族精神具有重要意义。

本教案旨在通过对抗日战争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抗日战争背景、战争进程、战争影响等内容,培养爱国精神和民族自尊心,增进学生对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认知。

二、教学目标1.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2.掌握抗日战争的整体进程;3.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4.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传承抗战精神。

三、教学重点1.了解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2.掌握抗日战争的整体进程。

四、教学难点1.分析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传承抗战精神。

五、教学方法1.情景教学法:通过模拟抗日战争中的场景,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战争的严峻与残酷,增强学生的体验和理解能力;2.案例研究法:以抗日战争中的重要事件、人物为案例,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和分析战争的发展过程;3.小组讨论法:将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交流观点,促进互动和思考。

六、教学内容一、抗日战争的起因和背景1.列强侵略和国家危机2.九一八事变和一二八事变3.全面抗战的爆发二、抗日战争的整体进程1.长城抗战2.淞沪会战和武汉会战3.西安事变和国共合作4.八年抗战的艰苦斗争5.抗战胜利和抗战精神的传承三、抗日战争对中国和世界的影响1.中国民族意识觉醒2.丧失的人口和物质损失3.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推动四、培养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传承抗战精神1.参观纪念馆和遗址2.组织祭奠活动3.开展主题班会或讲座七、教学评估1.课堂回答问题;2.小组讨论;3.写一篇感受抗日战争的心得体会。

八、教学参考资源1.教材:《中国近代史》2.资料、图片等:《抗日战争百科知识》、《抗日战争实时资讯》等参考资料。

九、教学延伸1.利用影视剧、纪录片等多媒体资源加深学生对抗日战争的了解;2.邀请老兵等亲历者为学生讲述抗日战争故事,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3.组织学生进行抗战文化传播活动,传承抗战精神。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

初中地理《日本》教案教学目标:1. 能借助地图,准确说出日本的地理位置及领土组成。

2. 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能说出常用的防震措施。

3. 了解认识一个国家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方法,并初步尝试运用这种方法去学习其他国家。

教学重点:1. 认识日本的自然环境。

2. 培养学生的防震意识和能力。

教学难点:学生自己读图总结日本的自然环境,掌握学习一个地区或国家的基本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图片导入。

播放关于日本的图片:富士山、樱花、穿着和服的日本女人、丰田汽车的标志等图片,并解说:这是一个亚洲经济最发达的国家,并且位于我国东方,是我国的邻邦——日本。

2. 提问:你对日本了解多少呢?引发学生思考,导入新课。

二、新课教学1. 读图7.1日本在世界的位置,思考下列问题:(1) 日本濒临的海洋有哪些?日本属于哪一大洲?在该洲的什么部位?(2) 说出日本的纬度范围。

学生活动:(1) 太平洋、东海、黄海、日本海。

亚洲,东部。

(2) 大致位于北纬30到北纬45之间。

教师总结:日本位于太平洋西北部,亚洲东部,这是从海陆位置介绍日本的地理位置。

日本位于北半球、东半球,大致在北纬30°到北纬45°之间。

2. 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引导学生从纬度位置、海陆位置等方面进行总结。

3. 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引导学生了解日本的地质特点。

4. 介绍常用的防震措施,提高学生的防震意识。

三、课堂小结1. 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所学知识。

2. 布置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方法,自主学习另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地理知识。

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图片导入、问题引导等方法,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对学生读图能力的培养,让学生通过观察地图,总结日本的地理位置特点。

同时,结合板块构造学说,解释了日本多地震与火山的原因,提高了学生的防震意识。

但在教学过程中,也存在一些不足之处,如对日本的地理环境特点的讲解较为简单,可以进一步拓展相关知识,增加学生的地理知识储备。

高三历史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高三历史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名师公开课优质教案

高三历史第二章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教案第一节抗日战争的爆发和国共联合抗日课堂教学设计师:同学们,从今天开始我们一起来学习抗日战争的历史。

1931年“九一八”事变后,日本大举侵华,中华民族开始了反对日本侵略的斗争。

卢沟桥事变标志抗日战争全面爆发。

请同学们回忆我们以前学过的内容,想一想为什么卢沟桥事变会成为抗日战争全面爆发的标志?(板书第二章与第一节课题)生:(思考并回答)师:看到同学们积极思考我很高兴,现在我们请几位同学谈谈他们的看法。

生:(分析谈自己的看法)师:刚才这些同学都清晰地表达了自己的意见,我们可以看出他们是从日本侵华的方针、中国各派政治力量对日侵华的态度等方面分析的。

这些见解都是正确的。

我们还没有其他的思路?比如为什么“九一八”事变不能标志抗战的全面爆发?生:(遇到新问题开始思考并小声议论)师:我认为这个问题的关键在“全面”两个字。

如何理解“全面”两个字?一条思路是大家想到的,按事件发展的顺序思考,卢沟桥事变是日本蓄谋已久的扩大侵华战争的产物,它引起了中国社会矛盾的巨大变化,最终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中华民族最终团结起来抗击日寇侵略。

一条思路是按历史的横切面来考查的。

所谓“全面抗战”就是全民族政治、经济、文化总动员的抗战。

那么,请同学们思考一下卢沟桥事变是怎样刺激了中华民族的政治、经济、文化总动员的?(播放《义勇军进行曲》,出示投影——《中国共产党为日军进攻卢沟桥通电》、蒋介石《对于卢沟桥事件之严正表示》、《国民政府自卫抗战声明书》)生:(读材料、听乐曲、思考并分小组讨论;教师加入学生小组讨论;引导学生从华北的地理位置、中华民族的凝聚力、抗日救亡运动的高涨、西安事变的影响、蒋介石个人的变化等方面分析。

学生代表发言)师:听了大家的发言,我的确很受教育。

同学们从抗战的爆发联想到中华民族的凝聚力,联想到五千年中华文明,论证了抗战必胜。

这些都是非常可贵的思想火花。

我们已经懂得了“七七事变”是全面抗战的开始,现在我们来学习“七七事变”。

日本教学课件34张PPT公开课教案课件

日本教学课件34张PPT公开课教案课件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自学指导(二)
1、作者运用哪几种方法去刻画人物的形象?从文 中找出具体句子进行分析。并说说你是如何看待这 两个人物的。 2、从这个故事中你懂得了什么道理?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陈尧咨(善射)
神态 忿然 笑而遣之
卖油翁(善酌)
睨之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1 东亚岛国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1 东亚岛国
读图8-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立完成后小组合作 1.找出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
岛,其中哪一个岛面积最大? 2.找出太平洋、日本海、东京湾、濑户内
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津轻海峡、富 士山和关东平原。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达成学习目标 1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2 多山的地形 地形:山地、丘陵占全
国总面积的3/4,平原狭小 ,仅分布在沿海地区。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2 多山的地形
结合之前所学内容,思考日本多火山、地震的原因。
富士山山体呈圆锥形, 山顶常年积雪,山坡森林 葱郁,山麓瀑布、温泉和 湖泊广布。富士山火山口 直径约800米,深约200米, 公元800年、864年、1707 年有过3次大规模的喷发。
5. 市场条件 积极开拓国际市场。
高效上好每节课·快乐上好每天学
新知4 高度发达的经济
在图上找出日本主要工业城市:东京、横滨、名古屋、大阪、神户、北九州。 想一想,日本工业为什么大都集中分布在太平洋沿岸?
因为这些地区多优良 港湾,交通便利,利于进 口原料、燃料,出口工业 产品。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八章走进国家
第一节日本(第1课时)
●备课时间:2018年4月28日
●主备人:杨晓伟
●授课时间:
●课型:新授
●课时安排:第1课时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目标:
(1)、日本的地理位置、领土组成及首都等重要城市和海港的位置。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2、过程与方法目标:
(1)、通过阅读各种相关地图,从图中找出地理信息,提高读图能力和析图能力。

(2)通过分析日本的地理位置、地形和气候特点,使学生初步学会用比较法和综合法概括日本的自然环境。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尽量给学生自主学习和交流的空间,培养学生思考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调动学生学习积极性。

2、通过教师和学生的互动,营造一种和谐、平等、进步的师生关系。

3、通过分析日本经济发达的原因及与中国的外交关系,树立良好的民族自豪感和民族自尊心。

通过历史教育学生认识到唯有团结和发展才能有强大的国家,新疆也是如此,唯有民族团结,社会稳定,我们才能过上幸福安康的生活。

◆教学重点:1、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日本的地形特点和气候特征。

◆教学难点:日本的气候特点
教学方法:引导法、读图分析法
学法:自主学习、合作探究
教学用具:ppt课件
◆德育三分钟:《五四爱国运动》1918年一战结束,德国战败。

1919年1月
18日,战胜国在巴黎召开“和平会议”。

中国代表团以战胜国身分参加和会,提出取消列强在华的各项特权,取消日本帝国主义与袁世凯订立的“二十一条”不平等条约,归还大战期间日本从德国手中夺去的山东各项权利等要求。

巴黎和会在帝国主义列强操纵下,不但拒绝中国的要求,而且在对德和约上,把德国在山东的特权,全部转让给日本。

北京政府竟准备在“和约”上签字,从而激起了中国人民的强烈反对。

中国外交失败的消息传到国内,群情激愤,久积在中国人民胸中的怒火,向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了。

5月4日下午,北京大学等13所大专学校3000多人在天安门前集会,随后举行示威游行。

他们高呼“还我青岛”、“收回山东主权”、“取消二十一条”、“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等口号,要求拒绝在和约上签字,惩办卖国贼。

北洋政府出动武装军警镇压,逮捕示威学生32人。

为抗议反动政府的镇压和营救被捕学生,北京各大专学校的学生从5月5日起进行总罢课。

社会各界也纷纷举行罢市、罢工以支持学生们的爱国行动。

在群众运动的强大压力下,5月7日,被捕的32名学生全部获释。

5月9日,北京大学校长蔡元培因同情学生而被迫辞职出走。

北京学生强烈要求政府挽留蔡元培,各校教职员也同学生一起参加斗争。

19日,北京专科以上学校学生再次总罢课。

北京学生的爱国运动,得到了各地青年学生和人民群众的同情和支持,学生爱国运动的烈火迅速燃遍全国,发展成为全国性的反帝爱国运动。

●教学过程:
一、课前延伸:
1、检查学生的“地理助学读本”中的“基础梳理”课前完成情况,并让一名学生说自己的答案。

二、课内探究:
(一)、情境导入:
展示PPT1:
1、对于日本,你有什么认识?
2、日出之国,樱花之国指的是哪个国家?这就是日本,樱花是这个国家的国花,今天我们就来学学和我国一衣带水的邻邦日本。

3、展示PPT2:本节课教学目标:(学生齐读)
(1)、看图熟悉日本的地理位置和领土组成。

(2)、根据地图和资料,了解日本的地形特点、气候特点
自主学习(1)
1、展示PPT3:
一、日本的地理位置
(1)阅读图:8-1,思考日本的地理位置(让学生在课本第69页地图上查找)板书:
1、在高一级范围内的位置:
2、纬度位置:
3、海陆位置:
(2)日本的领土范围?由哪些岛构成?
点拨归纳
板书:(1)日本的地理位置
1.纬度位置:绝大部分位于北纬30-45度之间,南北跨度大。

2.半球位置:东半球、北半球
3. 海陆位置:日本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北部,东部濒临太平洋,西北部隔日本海与中国、俄罗斯、中国、朝鲜以及韩国相望,首都为东京。

在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小结:你现在回查找一个国家的地理位置吗?
自主学习(2)
板书:(2)日本的领土范围
展示PPT4:1、让学生读第69页地图,完成课本活动。

要求学生识记,之后比谁记得好。

2、让2名学生上黑板画日本的四大岛屿和纬线。

展示:PPT5:我们来练一练
日本由北海道岛、本州岛、四国岛、九州岛及其附近的小岛组成,本洲岛为最大的岛屿,图中找出它们的位置。

日本是岛国,海岸线长约3万千米,沿海多岛屿、半岛、海湾和天然良港,在图3-1中找出东京湾(最大海湾)、濑户内海(最大内海)、津轻海峡、朝鲜海峡等。

自主学习(3)
二、多山的地形:
读图8—l,思考日本的地形特点?
(1)让一名学生回答完成填空。

(2)伊犁地区也是地震多发区,要重视平时的地震演练。

展示PPT7:
(3)为什么日本多火山地震呢?
温故知新:课本第70页中的“富士山”
展示PPT9:
合作探究:日本的河流为什么短小湍急?
点拨归纳:
(1)日本的地形特点
日本多山地丘陵,平原少,地形崎岖,海岸曲折(板书)。

最大的平原是关东平原,最高的山峰是富士山(图3-2),是一座活火山,而且多火山,特别是活火山,而活火山占世界活火山的十分之一,所以日本有“地震国”和“世界火山博物馆”之称。

(2)日本处在环太平洋火山地震带,亚欧和太平洋两大板块的交界处,由于板块之间相互挤压,隆起成山,而且地壳很不稳定,使日本多火山地震。

(3)受地形影响,河流短小流急,水力资源丰富,同时,多山的地形使得日本海岸更加曲折,形成许多优良港湾,本洲岛太平洋沿岸的神户和横滨是著名海港. (4)教师总结:日本地形山地丘陵众多,火山地震频繁,多山的地形对其河流有重要影响,那么日本的位置和地形对气候又有什么影响呢?接下来我们来学学日本的气候。

自主学习(4):
三、深受海洋影响的气候
读课本第7页“亚洲气候类型分布图”,思考
展示PPT11:(1)、日本的气候类型
展示PPT12:2)日本的气候分布
PPT13:思考:东京与北京在冬季和夏季的气温和降水上有什么不同?(让学生一个接一个的读出来。


点拨归纳
板书:(1)日本气候类型:主要属于温带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板书:(2)日本的气候特征:四季分明,冬季较温暖,夏季较凉爽。

海洋性明显。

学生活动:读表东京和北京一月和七月气温和降水量
东京和北京大致处于同一纬度。

日本是岛国,四面环海,受海洋影响大,因此在气温上冬季较为温暖,夏季较为凉爽,降水也更为丰富。

展示PPT14:温故知新:你知道气候的海洋性与大陆性的区别吗?
展示PPT15:日本气候类型的形成原因
1、发挥你的聪明才智,你读懂了些什么?分享一下吧!
2、受亚洲海陆热力性质差异所形成的季风影响
展示PPT16:冬季日本气候受地形的影响(让学生自己读,然后分享)
展示PPT17:夏季日本气候受地形的影响(让学生自己读,然后分享)
展示PPT18:完成课本第71页的活动。

的樱花是日本的国花(图8-3)。

有效训练:完成地理助学读本中“学习评价”
●课堂小结:让学生起来总结,教师补充完成。

●课后作业:
1、完成地理填充图第38—39页
2、地理助学读本中的“学习评价”
●课后延伸:同为岛国,日本的海洋性亚热带、温带季风气候特征与英国的温带海洋性气候特征有何差异?
●板书设计:一、东亚岛国
1、地理位置
2、领土组成
二、多山的地形
山地丘陵众多,火山地震频繁
三、温湿的气候
1、气候类型:温带海洋性季风气候和亚热带季风气候
2、气候分布:
3、气候特征:
●教学后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