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体现 (汉语)
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

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基本是范围,具体答题时视情况缩减)(1)社会性质的改变P12 第二段和第四段以及第七段(2)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P14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一句以及第五段的第一句P15第一段的部分和第二段的部分(3)主要矛盾P16倒数第8行到本页最后以及P17页第一二段3你认为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5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 15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近代中国在外来帝国主义的威胁下,政治经济体制、社会结构等方面存在殖民地化、半殖民地化、封建化等特征的社会。
1. 殖民地化。
19世纪中期以来,列强相继入侵中国,迫使中国开放通商口岸,签订不平等条约,形成了租借地、租界、关税自治等中国领土丧失的局面,使得中国经济和政治处于列强的控制下。
2. 半殖民地化。
列强侵略中国并控制了中国的经济命脉,致使中国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受到列强控制和影响,无法彻底摆脱外国的武力和政治控制。
3. 封建化。
中国社会在经济结构上仍然保留着封建社会的基本特征,地主阶级、农民阶级和手工业者阶级都依然存在着,土地私有制依旧是中国社会的主要经济制度,农民负担重、地位低下。
4. 社会不平等。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存在极其严重的阶级、地区、民族、性别等社会不平等现象,社会分裂严重。
5. 国家主权受到削弱。
列强强逼中国签订了一系列不平等条约,致使中国在对外关系上失去了国家主权,政治上受到了严重打击,政府对国家经济、文化等的唯一控制力面临着威胁。
6. 经济落后。
中国的经济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缺乏独立的科技体系和现代化工业,国民经济一直处于崩溃边缘,贫富差距严重。
7. 文化僵化。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处于列强的经济和文化侵略的阴影下,中国的科学文化、精神文明都处于严重的退化阶段,思想沉闷。
8. 思想落后。
由于受封建思想的影响,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中,缺乏科学和现代化的思想,容易受到传统、愚昧、陈旧的思想观念的束缚,思想意识难以得到开展。
9. 社会矛盾尖锐。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社会矛盾尖锐,劳资矛盾、地主农民矛盾、城乡矛盾等社会问题长期得不到解决,社会动荡得升级。
10. 改革观念淡薄。
由于长期受传统封建思想的形式和解答方式的影响,改革观念在这个时期被认为是不可行的,甚至是叛国的表现,人们对改革持谨慎态度。
总之,这与中国时期的特殊历史背景、地理位置、社会制度、行政管理等方面的多重原因有关,这些原因都涉及到中国社会的经济、政治、文化发展,更深层次的反映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基本性质。
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

简述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和特点。
(1)社会性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性质。
中国社会的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以来中国在外国资本主义势力的入侵及其与中国封建主义势力相结合的条件下,逐步形成的一种从属于资本主义世界体系的畸形的社会形态。
鸦片战争前的中国社会是封建社会。
鸦片战争以后,随着外国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中国社会性质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独立的中国逐步变成半殖民地的中国;封建的中国逐步变成半封建的中国。
(2)基本特征第一,资本——帝国主义侵略势力不但逐步操纵了中国的财政和经济命脉,而且逐步控制了中国的政治,日益成为支配中国的决定性力量。
第二,中国的封建势力日益衰败并同外国侵略势力相勾结,成为资本——帝国主义压迫、奴役中国人民的社会基础和统治支柱。
第三,中国的自然经济基础虽然遭到破坏,但是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封建地主的土地所有制依然在广大地区内保持着,成为中国走向近代化和民主化的严重障碍。
第四,中国新兴的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虽然已经产生,并在政治、文化生活中起了一定作用,但是在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压迫下,他的发展很缓慢,力量很软弱,而且大部分与外国资本——帝国主义和本国封建主义都有或多或少的联系。
第五,由于近代中国处于资本——帝国主义列强的争夺和间接统治之下,近代中国各地区经济、政治和文化的发展是极不平衡的,中国长期处于不统一状态。
第六,在资本——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下,中国的广大人民特别是农民日益贫困化以致大批破产,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力的生活。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及其特征,是随着帝国主义侵略的扩大,帝国主义与中国封建势力结合的加深而逐渐形成的。
2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怎样形成的?(基本是范围,具体答题时视情况缩减)(1)社会性质的改变P12 第二段和第四段以及第七段(2)社会阶级关系的变动P14第三段和第四段第一句以及第五段的第一句P15第一段的部分和第二段的部分(3)主要矛盾P16倒数第8行到本页最后以及P17页第一二段3你认为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给中国带来什么?第一,西方资本——帝国主义的入侵,造成中国近代的贫穷与落后。
两半社会的具体表现

农业和手工业的萎缩、破产,众多农民和手工业者丧失原有谋生手段,成为雇佣劳动者的后备队伍,扩大了商品市场;
外资企业的“示范效应”-机器生产、现代企业制度和经营管理方法,从而使中国资本主义经济产生:
半殖民地化的具体表现:
随着鸦片战争等一次次对外战争的失败,《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订立,中国政治逐步半殖民地化---领土主权、领海主权不再完整,关税主权完全丧失、司法主权受到侵犯、内政外交受制于人,列强还取得在华驻兵权、军舰内河航行权,中国的国防几近废弃,政府形同“洋人的朝廷”;
甲午战后随着维新―新政―革命思潮的流传――中国近代思想文化进一步嬗变。
第四阶段(民国初年,新文化运动时期),以新式知识分子为主体,西方文化观念的传播进入高潮,“德先生”和“赛先生”受到欢呼和追奉。开始提出全盘西化,中国文化开始脱胎换骨的变化。
政治半封建化---旧阶级分化,地主阶级一部分转化为资产阶级,农民阶级一部分转化为工人阶级,新兴阶级---资产阶级(由官僚、地主、买办、商人及手工工场主演变而来)、无产阶级(由破产农民、手工业者演变而来)产生,市民队层队伍扩大,中央皇权削弱,科举废除,新式独立知识分子群出现,市民社会成长发育。在这些新生社会力量的推动下,中国开始社会大变革大转型:从救亡图存走向变法改良,从变法改良又走向暴力革命,开始了由帝制向民国的演化。
经济亦逐步半殖民地化---中国被近开放通商口岸(从东南沿海到北方沿海,从长江流域,到内陆边疆),随着关税主权的丧失,海关行政管理权的拱手让人,片面最惠国待遇的实施,外国商品开始在中国倾销,逐渐占领中国市场,中国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经济体系,逐步成为西方工业强国的工业品市场、原材料产地;作为赔款抵押,列强控制了清政府除田赋外的所有税收,又通过借款给清政府,开设银行,控制了中国的财政金融;甲午战争后允许外资在华投资办厂、筑路、开矿,它们凭借雄厚资金和技术,和免税及种种优惠、特权等,垄断了中国的交通运输业、煤炭业、钢铁、电力业,操纵了中国的经济命脉。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具体表现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具体表现表现:1、帝国主义日益成为统治中国、阻碍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帝国主义通过不断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他们操纵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军事、文化,使本来已经落后的经济文化更加落后,成为阻碍近代中国独立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
2、中国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互相勾结,是近代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力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
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虽遭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不但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显著的优势,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经济形式。
虽然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经济形式。
由于中国是几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使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3、中国的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工农群众不仅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而且还受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生活。
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
4、近代中国的文化是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交融的艰难过程中诞生的。
这种文化是由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层面构成的,最终马克思主义占据统治地位,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近代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
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
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具体表现

近代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具体表现表现:1、帝国主义日益成为统治中国、阻碍中国社会发展和进步的决定性因素。
帝国主义通过不断发动侵华战争,迫使清政府签订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
他们操纵了中国的财政、经济、军事、文化,使本来已经落后的经济文化更加落后,成为阻碍近代中国独立发展的主要力量,也是近代中国一切灾难和祸害的总根源。
2、中国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侵略势力狼狈为奸,互相勾结,是近代中国最反动、最腐朽的力量,成为帝国主义统治和奴役中国的社会基础。
帝国主义列强的入侵,使封建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虽遭破坏,但封建剥削制度的根基不但依然保持着,而且同买办资本和高利贷资本的剥削结合在一起,在中国的社会经济生活中占据着显著的优势,成为近代中国最主要的经济形式。
虽然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有了些发展,但始终没有成为中国社会主要经济形式。
由于中国是几个帝国主义间接统治的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列强在中国划分势力范围和实行分而治之的政策,使中国的政治、经济和文化的发展呈现出极端的不平衡。
3、中国的广大群众尤其是广大工农群众不仅受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双重压迫,而且还受官僚买办资产阶级的剥削和压迫。
他们过着饥寒交迫和毫无政治权利生活。
中国人民的贫困和不自由程度是世界上罕见的。
4、近代中国的文化是在中西文化的冲突、交融的艰难过程中诞生的。
这种文化是由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空想社会主义、马克思主义三个层面构成的,最终马克思主义占据统治地位,成为近代中国民族民主革命的指导思想。
含义: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近代中国的一种特殊的社会形态。
半殖民地,是相对于完全殖民地而言的。
它是指形式上有自己政府的独立国家,实际上政治、经济等社会各方面都受到外国殖民主义的控制和奴役,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沉沦;半封建是相对于完全的封建社会而言的。
它是指形式上仍是封建统治和自然经济占主导,实际上社会已逐渐近代化,资本主义经济、政治、思想文化等因素在不断发展壮大,在社会发展形态上是历史的进步。
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

对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认识
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指在近代中国,虽然中国仍保留着一些封建社会的
传统制度和观念,但同时也受到了列强的压迫和掠夺,使中国陷入了半殖民地状态。
这一时期,中国政治、经济、社会等各个领域都面临着巨大的挑战和困境。
在政治方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最显著的特征是列强的殖民统治和划分
势力范围。
19世纪后期至20世纪初,列强发动了一系列的侵略战争,不仅割让领土、赔款,还强迫中国签订了不平等条约。
这导致了中国政权的丧失,国家独立和民族尊严受到严重践踏。
在经济方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经济结构非常落后且不平衡,农业经
济占主导地位,社会生产力水平低下。
同时,列强通过不平等条约,一揽子开放中国市场并控制了中国工业,使中国逐渐沦为殖民地经济的附庸。
在社会方面,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存在着严重的封建等级制度和封建社会
经济关系。
大部分封建地主和豪强掌握着土地和资源,农民和劳动人民则遭受剥削和压迫。
此外,女性地位低下,缺乏平等权益,在封建礼教的束缚下受到歧视和约束。
总的来说,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是近代中国社会的一种矛盾统一的状态,
既受到封建传统的束缚,又受到列强的侵略和压迫。
这一时期的中国,经历了国家危机和民族灾难,逐渐觉醒的中国人民开始探索解放的道路,为建立一个新的社会秩序而奋斗。
论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以及主要表现

论述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形成的过程以及主要表现1、鸦片战争和《南京条约》等第一批不平等条约的签订——开始沦为鸦片战争结束以后,以英国为首的西方列强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南京条约》、《五口通商章程》、《虎门条约》、《望厦条约》、《黄埔条约》。
这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的签订,给中国社会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1 在政治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独立自主的封建国家,清政府行使全部主权。
鸦片战争以后,中国的领土、领海、司法、关税、贸易等主权开始遭到严重破坏,中国独立自主的国家地位开始丧失。
2 在经济上,鸦片战争以前,中国是一个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占统治地位的封建国家。
鸦片战争以后,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利用侵略特权,疯狂地向中国倾销商品、掠夺原料,逐步地把中国卷入世界资本主义市场,以小农业和家庭手工业为主要标志的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逐步解体。
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第二次鸦片战争和《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的签订——加深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俄美英法和英法先后强迫清政府签订了《天津条约》、《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的程度加深了。
在政治上,中国总共丧失了150多万平方公里的领土和主权;以1861年总理衙门设置、辛酉政变和1862年清政府向英法“借师助剿”为标志,清朝统治者公开投靠外国侵略者,开始成为它们的附庸和工具,中外反动势力公开勾结起来,共同镇压中国人民的反抗。
在经济上,外国侵略势力从东南沿海扩展到中国沿海各省,并进一步深入中国内地,大大方便了西方列强进行倾销商品,掠夺原料和廉价劳动力,使中国难以抵挡资本主义国家经济侵略的冲击,正式被卷入世界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3、甲午中日战争和《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在1894—1895年的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被迫与日本签订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马关条约》的签订给近代中国带来了严重的危害:首先,台湾、澎湖列岛等大片领土的割让,进一步破坏了中国主权的完整,这是日本继俄国之后,对中国领土进行的一次严重掠夺。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济上
自然经济逐渐解体,以地主经济为代表 的封建生产关系继续存在,同时民族资本主 义经济产生并得到一定程度的发展。 江南制造总局等一批近代企业的建立。
思想文化上
洋务运动中的“中学为本,西学为用” 、“西学东渐”、派遣留学生。 1872年清政府选派第一批留美幼童,他 们之中最著名的包括詹天佑、唐绍仪等。 魏源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 。 1898年严复翻译《天演论》。
中国 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表现
14级中文专业
何为半殖民地
国家处于卖国政府统治下任由外寇掠夺本 国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的状态。
根据中国的国情而言,“半殖民地”就是 资本帝国主义列强通过一系列不平等条约破 坏了中国的领土主权、领海主权、关税主权 、司法主权等,并逐渐控制中国的政治、外 交、经济和军事。中国丧失了
领海主权
一、1842年2月中英《南京条约》 开放五个通商口岸。 二、1844年6月《中美望厦条约》 允许美国军舰在通商口岸巡查贸易,停 泊在中国的美国商船,清朝无从统辖。 三、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原属中国内河的黑龙江和乌苏里江只准 中、俄两国船只航行
关税主权
一、1842年2月中英《南京条约》附件 降低关税;片面最惠国待遇。 二、1844年中美《望厦条约》 美国货物进入中国,中国需要与之协定关 税。 三、1858年5月中美《天津条约》 扩大片面的最惠国待遇。
原来的封建经济遭到破坏,资本主义有 了一定的发展,但仍然保持着封建剥削制度 。 根据中国的国情而言,“半封建”是自 然经济遭到西方资本主义经济入侵,但是帝 国主义国家并不希望中国的经济发展成为资 本主义经济,中国在夹缝中发展的经济被称 为“半封建”。
半封建的表现
政治上
经济上
文化上
政治上
封建势力与外国资本主义相勾结,维持反动 统治。
14级中文专业
半殖民地的表现
领土主权 领海主权
关税主权
司主权
领土主权
一、1842年2月中英《南京条约》 割香港岛给英国。 二、1858年中俄《瑷珲条约》 黑龙江以北、外兴安岭以南60多万平方 公里的中国领土划归俄国。 三、1860年《中俄北京条约》 中俄东段边界以黑龙江、乌苏里江为界 ,黑龙江以北、乌苏里江以东划归俄国。 四、1895年4月中日《马关条约》 割让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澎湖列岛
司法主权
一、1843年中英《五口通商章程》 规定英国拥有领事裁判权。 二、1843年《虎门条约》(南京条约附件) 规定领事裁判权 。 三、1858年5月中美《天津条约》 规定美国拥有领事裁判权;对传教习教 之人,地方官当一体保护。 四、1901年八国联军《马关条约》 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国区。
何为半封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