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磁炮原理科普

合集下载

电磁炮原理

电磁炮原理

电磁炮原理
电磁炮是一种利用电磁力发射高速物体的武器系统。

其工作原理主要涉及电磁感应和电磁推动。

在电磁炮中,先制造一个电磁场,通常通过通过直流或脉冲电流流过一个线圈来实现。

当电流通过线圈时,会产生一个磁场。

接下来,将被发射的物体(通常是一个金属导体)放置在电磁场中。

当电磁脉冲通过线圈后,产生的磁场会穿过金属导体,导致金属导体内部的自由电子受到磁场力的影响。

这种力会使得自由电子在金属中移动,引起电子流。

根据洛伦兹力的原理,当电流通过金属导体时,自由电子会受到一个与电流方向、磁场强度和电流强度相关的力。

此时,金属导体会受到一个向上或向下的电磁推力。

利用这个原理,将金属导体设计成一种炮弹形状,并通过电磁推力将其发射出去。

当金属导体受到推力后,会以很高的速度射出,并击中目标。

需要注意的是,电磁炮在发射过程中会产生强大的电流和磁场,需要特殊的设计和控制来确保安全。

此外,电磁炮的性能受到多个因素的影响,包括电流强度、磁场强度、金属导体形状等。

总的来说,电磁炮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的磁场力,通过对金
属导体的推动来发射高速物体,实现了高效且准确的远程打击能力。

电磁炮发射炮原理

电磁炮发射炮原理

电磁炮发射炮原理
电磁炮是一种利用电磁力原理发射炮弹的武器系统。

其工作原理基于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力定律。

电磁炮主要由以下几个关键部件组成:电源系统、电容器、线圈和炮弹。

首先,电源系统提供高电压电源以充电电容器。

然后,电容器存储电能,并以极短的时间内将电能释放到线圈中。

线圈通常由多个线圈组成,形成一个磁场。

当电能释放到线圈中时,根据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电流产生的磁场与线圈内的磁场相互作用。

根据安培力定律,电流在磁场中会受到一个垂直于电流和磁场方向的力。

这个力会作用在炮弹上,将其加速并推出炮管。

在发射瞬间,电磁炮瞬时释放大量电能,产生极高的电流。

由于瞬间功率密度很高,电磁炮在较短的时间内能够将炮弹加速到较高的速度。

与传统火药发射系统相比,电磁炮具有更高的发射速度、更远的射程和更精确的命中率。

但是,电磁炮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限制。

首先,电磁炮需要大量的电能供应,因此需要强大的电源系统。

其次,由于大量电能的瞬间释放,电磁炮对材料和结构的承受能力有较高要求。

此外,电磁炮的发射过程会产生较大的电磁辐射和噪音。

综上所述,电磁炮利用电磁力原理发射炮弹。

通过电能的快速释放,电磁炮能够加速炮弹并将其推出炮管,从而实现远距离
的高速射击。

然而,电磁炮发射系统的设计和实现仍然面临一些技术挑战。

电磁炮的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带图带公式

电磁炮的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带图带公式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复合装甲、高强度陶瓷装甲、贫铀装甲的使用,以及爆炸反应装甲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装甲的抗毁能力,对破甲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此,人们在相继研制出一系列新型破、穿甲战斗部的同时,也注意开发研究某些新概念超高速动能穿甲武器,电磁炮就是其中一种。

电磁炮的基本原理电磁炮是利用物理学中运动电荷或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电磁力(即洛伦兹力) 作用的基本原理来加速弹丸的。

根据加速方式,电磁炮可分为导轨炮和线圈炮。

图1 导轨炮工作原理导轨炮导轨炮的工作原理如图1 所示。

主要由一对平行导轨和夹在其间可移动的电枢及电源、开关等组成。

当开关闭合时,向一条导轨输入强大的电流,经过电枢沿另一条导轨流回。

载流电枢在导轨电流产生的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而被加速,将弹丸射出。

电枢弹丸所受的力可表示为F = L′I2/ 2 , (1)其中F 为洛伦兹力(N) 、L′为导轨电感梯度( H/m) 、I 为电流强度(A) 。

弹丸的加速度则为a = F/ m = L′I2/ 2 m , (2)式中a 为加速度(m/ s2) 、m 为电枢与弹丸的质量之和(kg) 。

由(2) 式可见,导轨中的电流强度越大,弹丸的加速度就越大,弹丸的运动速度越快。

导轨炮的导轨有单一、串联、并联和多层等不同结构形式,根据导轨的形式,炮口截面可选用方形、圆形和椭圆形等。

电枢主要有固态金属电枢、等离子体电枢和混合型电枢等种类。

提供脉冲功率的电源主要有电容器组、高性能蓄电池、各种单极发电机、脉冲变压器、强制发电机和爆炸发电机,以及计划研制的超导储能系统等。

整个系统结构复杂,人工操作比较困难,通常由计算机控制。

线圈炮线圈炮的工作原理如图3 所示。

主要由感应耦合的固定线圈、可动线圈、储能器以及开关等组成。

固定线圈相当于炮身,可动线圈相当于弹丸。

当固定线圈接通电源时,所产生的磁场与可动线圈上的感应电流相互作用,产生洛伦兹力,推动可动弹丸线圈加速射出。

弹丸所受的力可表示为F = I f·I p·d M/ d x , (3)其中F 为洛伦兹力(N) 、I f 为固定线圈中的电流强度(A) 、I p 为弹丸线圈中的电流强度(A) 、M 为固定与可动线圈的互感( H) 、d M/ d x 为互感梯度( H/m) 。

电磁炮原理的应用

电磁炮原理的应用

电磁炮原理的应用什么是电磁炮电磁炮是一种利用电磁力产生高速运动的装置。

它利用电磁力的相互作用,将电能转化为动能,从而推动物体高速运动。

电磁炮的原理电磁炮的原理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磁场感应定律磁场感应定律是指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

电磁炮利用这个定律,通过变化的磁场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达到推动物体的目的。

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是指当导体中的磁通量发生变化时,导体两端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电磁炮利用这个定律,通过改变导体中的磁场,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推动物体运动。

电磁感应力电磁感应力是指导体中的电流与外磁场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电磁炮利用这个力,在导体中通过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产生推动力,从而推动物体高速运动。

电磁炮的应用电磁炮由于其高速、无火药燃料和精确控制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

军事领域电磁炮在军事领域具有重要的应用。

可用于火炮的替代,实现远距离攻击目标。

电磁炮的高速和精确控制能力,使其能够在远程击中敌方目标,同时具备较快的射速和较低的误差,提高军事作战的效率。

航天领域在航天领域,电磁炮用于发射航天器。

通过利用电磁炮的高速推动特性,可以将航天器推向更远的轨道,节省燃料和成本。

电磁炮发射的航天器可以更快地达到目标轨道,从而提高航天任务的效率。

铁路领域电磁炮也可以应用于铁路系统中。

通过电磁炮的高速推动特性,可以实现列车的高速运行。

电磁炮可以提供更大的推力和更高的速度,从而缩短了铁路交通的时间,提高了运输效率。

科研领域在科研领域,电磁炮可以用于加速粒子的研究。

通过改变电磁炮中的磁场和电流,可以加速粒子到极高的速度,进而进行粒子物理实验和研究。

电磁炮在粒子物理实验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为科学家提供了研究物质微观结构的有力工具。

总结电磁炮作为一种利用电磁力产生高速运动的装置,应用广泛。

其原理是通过磁场感应定律、法拉第电磁感应定律和电磁感应力来推动物体运动。

电磁炮在军事、航天、铁路和科研等领域都具有重要的应用,有效提高了各个领域的工作效率和性能。

电磁炮发射原理

电磁炮发射原理

电磁炮发射原理
电磁炮是一种利用电磁力推进弹丸的武器系统,其发射原理基于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力定律。

电磁炮的基本结构包括电源、发射器和弹丸。

电源为发射器提供强大的电流,电流通过发射器的线圈时会产生强大的磁场。

当弹丸进入发射器的磁场时,磁场会对弹丸产生安培力,使其加速运动。

根据电磁感应定律,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在导体中产生感应电动势,感应电动势的大小与导体的运动速度和磁场强度成正比。

在电磁炮中,弹丸可以视为导体,当它在发射器的磁场中运动时,会在弹丸中产生感应电动势,从而在弹丸中形成电流。

根据安培力定律,电流在磁场中会受到安培力的作用,安培力的大小与电流强度和磁场强度成正比。

因此,弹丸中形成的电流会受到发射器的磁场的安培力作用,从而使弹丸加速运动。

为了提高电磁炮的发射速度和威力,需要提高电源的电流强度和发射器的磁场强度。

同时,还需要优化弹丸的形状和材料,以减少空气阻力和提高加速效果。

总之,电磁炮的发射原理是利用电磁感应定律和安培力定律,通过电源提供的强大电流产生磁场,对弹丸产生安培力,使其加速运动。

电磁炮的基本原理 -回复

电磁炮的基本原理 -回复

电磁炮的基本原理-回复什么是电磁炮?电磁炮是一种利用电磁感应原理将电能转化为动能的武器装置。

它主要由电源系统、电磁加速器和发射系统组成。

电源系统提供高能电流,经过一系列的处理供给电磁加速器;电磁加速器则通过利用电磁感应产生强大的磁场,瞬间加速电磁飞体;发射系统则将电磁飞体推出炮管。

电磁炮的基本原理是电磁感应。

电磁感应是指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

利用这一原理,电磁炮通过在导体附近产生强磁场,使得导体中的电子受到磁场的作用力,从而加速运动。

现在让我们详细了解电磁炮的基本原理。

第一步:电源系统电磁炮的电源系统是整个装置的关键部分之一。

在电磁炮中,需要提供高能电流以供电磁加速器使用。

常用的电源系统包括电容器充放电系统和电感器充放电系统。

电容器充放电系统包括一个或多个电容器,它们能够存储电荷。

当电磁炮准备发射时,电容器会通过充电电路被快速充电。

当发射按钮按下时,电容器会通过放电电路迅速释放储存的电荷,形成高能电流。

电感器充放电系统则利用电感器的特性来存储电荷。

电感器是由绕组和磁心组成的,当通电时,绕组会产生磁场。

在储能阶段,绕组通过从电源中吸收电荷来储存能量。

在发射阶段,绕组会释放储存的电荷,形成高能电流。

第二步:电磁加速器电磁加速器是电磁炮的核心部分。

它通过利用电磁感应原理产生强磁场,使得导体中的电子受到磁场的作用力,从而加速运动。

电磁加速器通常由一个或多个线圈组成。

线圈中通过高能电流,产生强磁场。

导体被放置在这一磁场中,并通过线圈的极性变化使得磁场发生变化。

根据电磁感应原理,当导体在磁场中运动时,会产生感应电动势,并且由于磁场的变化,电动势的方向会随之改变。

这样,导体中的电子就会受到感应电动势的作用,加速运动。

通常情况下,导体是一个金属轨道或导线。

通过加速器,高能电流会使得导体中的电子产生大量动能,从而加速飞行。

第三步:发射系统当电磁飞体被加速到足够速度后,它需要通过发射系统被推出炮管。

电磁炮的基本原理 -回复

电磁炮的基本原理 -回复

电磁炮的基本原理-回复电磁炮的基本原理是什么?电磁炮(electromagnetic railgun)是一种基于电磁加速技术的射弹系统,它利用电磁场将射弹加速到极高的速度,并通过这种方式实现长程打击目标的能力。

它的基本原理是利用磁力驱动载荷(射弹),将电能转换为动能,从而实现高速推进。

电磁炮的实现原理可以分为三个部分:电磁场的产生、载荷的驱动和射程的确定。

下面我们一步一步来分析电磁炮的基本原理:1. 电磁场的产生电磁场是电磁炮实现加速的基础。

电磁场是一种由电场和磁场组成的物理场,它能够将电能、化学能等能量形式转化为机械能、热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

电磁炮中的电磁场是由电源、导体和永磁体产生的。

电源:电磁场的产生需要一定的电能,因此电磁炮的电源是其加速驱动的基础。

目前电磁炮的电源主要有化学电池、超级电容器和爆炸磁体发生器等。

导体:导体是电磁炮中电能转换为机械能的关键。

在电磁炮中,导体通常采用铜或铝等良导电材料制成的环状导轨,它们与电源相连形成电路,一般采用并联式电路,以确保电能充足。

导体在电力作用下会发出磁场,因此要选择一定的导体形状和数量,以实现最佳的磁场分布。

永磁体:永磁体是电磁炮中的基本元素之一。

永磁体通过产生磁场,确保载荷(射弹)在导轨上稳定行驶,降低其摩擦力和空气阻力,并影响导轨上的磁场分布。

2. 载荷的驱动载荷(射弹)是电磁炮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质量、形态、惯性等特性对电磁炮的性能起决定作用。

载荷的驱动包括转换电能为动能的过程和将载荷在导轨上稳定加速的过程。

转换电能为动能的过程:当电源向导轨导入电流时,导轨成为载荷的加速器。

电流在导轨内运动时,产生的磁场把载荷推开并加速。

因为轨道中电流和载荷的性质不同,载荷在这个磁场中会经历一个向前的作用力。

将载荷在导轨上稳定加速的过程:当载荷进入导轨内时,它将在导轨中受到电流感应的磁场的推动。

导轨中的电磁场是一个频率很高的交流电场,因此在一个周期内,磁场方向是不断变化的。

电磁炮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带图带公式)

电磁炮基本原理及发展趋势(带图带公式)

随着材料科学的发展,复合装甲、高强度陶瓷装甲、贫铀装甲的使用,以及爆炸反应装甲的出现,大大提高了装甲的抗毁能力,对破甲技术提出更高的要求。

为此,人们在相继研制出一系列新型破、穿甲战斗部的同时,也注意开发研究某些新概念超高速动能穿甲武器,电磁炮就是其中一种。

电磁炮的基本原理电磁炮是利用物理学中运动电荷或载流导体在磁场中受到电磁力(即洛伦兹力) 作用的基本原理来加速弹丸的。

根据加速方式,电磁炮可分为导轨炮和线圈炮。

图1 导轨炮工作原理导轨炮导轨炮的工作原理如图1 所示。

主要由一对平行导轨和夹在其间可移动的电枢及电源、开关等组成。

当开关闭合时,向一条导轨输入强大的电流,经过电枢沿另一条导轨流回。

载流电枢在导轨电流产生的磁场中受到洛伦兹力的作用而被加速,将弹丸射出。

电枢弹丸所受的力可表示为F = L′I2/ 2 , (1)其中F 为洛伦兹力(N) 、L′为导轨电感梯度( H/m) 、I 为电流强度(A) 。

弹丸的加速度则为a = F/ m = L′I2/ 2 m , (2)式中a 为加速度(m/ s2) 、m 为电枢与弹丸的质量之和(kg) 。

由(2) 式可见,导轨中的电流强度越大,弹丸的加速度就越大,弹丸的运动速度越快。

导轨炮的导轨有单一、串联、并联和多层等不同结构形式,根据导轨的形式,炮口截面可选用方形、圆形和椭圆形等。

电枢主要有固态金属电枢、等离子体电枢和混合型电枢等种类。

提供脉冲功率的电源主要有电容器组、高性能蓄电池、各种单极发电机、脉冲变压器、强制发电机和爆炸发电机,以及计划研制的超导储能系统等。

整个系统结构复杂,人工操作比较困难,通常由计算机控制。

线圈炮线圈炮的工作原理如图3 所示。

主要由感应耦合的固定线圈、可动线圈、储能器以及开关等组成。

固定线圈相当于炮身,可动线圈相当于弹丸。

当固定线圈接通电源时,所产生的磁场与可动线圈上的感应电流相互作用,产生洛伦兹力,推动可动弹丸线圈加速射出。

弹丸所受的力可表示为F = I f·I p·d M/ d x , (3)其中F 为洛伦兹力(N) 、I f 为固定线圈中的电流强度(A) 、I p 为弹丸线圈中的电流强度(A) 、M 为固定与可动线圈的互感( H) 、d M/ d x 为互感梯度( H/m)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电磁炮原理科普 Document number【980KGB-6898YT-769T8CB-246UT-18GG08】并不神秘的电磁炮笔者混迹科吧数月,阅贴不少,多有受教于众吧友。

常希望用自己所学回馈吧众。

幸亏寸有所长,总算写成此科普拙文。

笔者将使用不超过中学物理课本的知识对大家喜闻乐见的电磁炮的基本原理和技术做一介绍。

因能力所限,时间所限(笔者马上要出差了),只能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不足和不正确之处,请各位指正。

电磁炮是科幻迷们喜闻乐见的未来武器。

也被各国军方所重视。

它具有很多优秀特性。

1.速度常规火药发射的炮弹受火药气体燃烧速度的限制,初速度很难超过2km 每秒(根据具体的使用需要从某些迫击炮的不到200米每秒到坦克炮发射大口径穿甲弹时的接近2km每秒),即使加大装药量也无济于事。

炮口动能则一般不超过10MJ。

而电磁炮没有这个限制,它由电流与磁场的相互作用力提供动力而非高温气体膨胀,理论发射速度可达光速。

考虑到空气的阻力,大气层内的实用初速也可以超过4km每秒。

这样的速度无疑带来了巨大的摧毁能力和更远的射程。

2. 电磁炮没有后坐力,更小的震动使得它更加精确。

基于更快的速度,它的弹道更加笔直,易于瞄准,大大提高了命中率。

3. 射击时没有爆炸的声音和火光,攻击更加隐蔽。

4. 因为炮弹没有发射药,更加轻便,可携带更多弹药,减轻后勤压力(不过这一点嘛,电源的重量可就另算了。

)。

5. 炮口初速度可以通过电流大小进行调整。

6. 电能比火药要便宜。

常见的电磁炮1.轨道炮结构和原理最简单的电磁炮,因而技术也越成熟,距离实用化越近。

此结构由两根平行导轨组成,带有电枢的炮弹在轨道上滑动。

当大电流(可达数百万安培或更多)通过一根导轨经电枢流向另一根导轨时,在导轨间形成强磁场。

电枢受洛伦兹力作用前进。

多级导轨炮串联可获得更高初速度。

单级的导轨电流毕竟有现实方面的限制,可以增加多级导轨,不管速度如何,只要这个电流还在,就能不断加速(火药炮就没这点好处)。

它的基本原理十分简单,就是左手定则和安培定则。

(1)左手定则左手放入磁场中,让磁感线垂直穿入手心,手心面向N极(叉进点出),四指指向电流所指方向,则大拇指的方向就是导体受力的方向。

这个就很好理解了吧!好了,现在我们有了一个超级电源和能受得了超大电流的导轨。

还有了能导电的炮弹。

可磁场从哪里来呢要知道普通磁体产生的磁场可是不够的,能产生几个特斯拉强磁场的磁体都是巨无霸级别的,几吨重没压力。

没关系,我们的安培定则出场了。

1、假设用右手握住通电,大拇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弯曲的四指就表示导线周围的磁场方向。

2、假设用右手握住,弯曲的四指指向电流方向,那么大拇指的指向就是通电螺线管内部的磁场方向。

一目了然了吧不信用右手握一下左右两边的导线。

这样强大的磁场不能由普通磁体生成,只能在极其强大的电流中产生。

导轨炮不但原理较为简单,其电路各部件的要求也最为现实,因此成为目前最接近实战的一种。

美军计划于2011年完成32MJ电磁炮的100发寿命演示。

这已经3倍于常规火炮的最大炮口动能。

远期计划完成64MJ的电磁炮上舰。

届时,军舰将能够在数分钟内使用制导炮弹对几百公里外的目标实施强力打击。

2.同轴线圈炮好了,现在登场第二种稍微复杂一点的电磁炮结构。

其实,线圈炮有数种结构。

网络上对线圈炮的原理解释主要有两种,一种说法是驱动线圈对炮弹线圈产生斥力推动炮弹,另一种是驱动线圈对铁磁性炮弹产生引力推动炮弹。

这常使得大家迷惑不解。

其实,这两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不同于轨道炮,线圈炮按照炮弹线圈是否连接电源可以分为两类——电源型和感应型,其基本原理和实现方式都有些许差别。

网上的两种都属于感应式线圈炮,笔者时间和精力有限,这里只介绍网上的第一种。

在此之前,请安培定则再亮相一次。

用右手握螺线管,让四指指向螺线管中电流的方向,那么大拇指所指的那端就是螺线管的N级。

另外还有一位重量级朋友需要介绍,楞次定律:闭合回路内部的磁通量趋向于保持不变,如果外界磁场介入使回路磁通增加(减小),则回路中感应电流产生的方向是使得回路内部磁通减小(增加)的方向。

一句话:闭合回路的感应电流反抗回路中磁通的变化。

现在贴图加速线圈中依次通入强大的电流产生磁场,与炮弹上缠绕的线圈感应,产生推力。

炮弹通过一个线圈后,这个线圈开始作用,上一个线圈断开,逐级加速。

具体原理如下图文。

右方大的加速线圈产生的磁场如图,使得左边炮弹线圈内部有了从右向左的磁通,因此,炮弹线圈中的感应电流必然使得其内部的磁通为从左向右。

那么N,S磁极也就确定了。

那么,作用力必然向左啦。

线圈炮可是有一个大好处,如上图,炮弹线圈与加速线圈磁极相反,线圈中电流流向也相反,因而在炮管(把炮弹的通路仍叫做炮管吧)中受到加速线圈径向上的斥力因而能够悬浮在炮管中。

炮弹与炮管中不存在摩擦烧蚀,也减小了能量的损失。

. 如上图:大线圈为驱动线圈,小线圈为炮弹线圈。

大线圈电流方向为逆时针,炮弹线圈感生电流为顺时针。

大线圈产生的磁场方向垂直纸面向外(如图),这样,炮弹线圈在每一点上受到来自大线圈的斥力,这个斥力指向线圈中心(请读者自己用右手定则判断)。

这就是线圈炮的炮弹可以悬浮的原因。

但这个图也可以看出线圈炮的缺点。

很明显,它的轴向磁通提供了径向悬浮力,而径向磁通提供的才是推进力。

而螺线管的轴向磁通空间上更为密集,这使得过多的能量被用在悬浮上,而推进力损失较大。

后面的重接炮可以克服此缺点。

另外通电导线周围磁场并不是均匀的,而是越靠近导线越大。

因此,当炮弹受重力向下方靠近时,受到从下向上的斥力自动增大。

如果受到其他方向的扰动,也会在斥力的作用下自动回正。

这无疑又是一个让人满意的特点。

通电线圈对炮弹具有排斥力,这个力也是炮弹的动力。

当炮弹通过线圈后,必须立刻对这个线圈加电,以充分利用线圈的磁场。

但同时,线圈加电不能过早。

如果在炮弹未到达时提前加电,这个线圈对炮弹将造成阻力。

这要求每个线圈的精准动作。

这需要强大的开关以及其他元件,极为灵敏的反应元件。

如果电路加电、断电和衰减反应不及时,只需差几十甚至几个微秒,要么线圈对弹丸加速不彻底,要么反而向后拉弹丸,甚至各个线圈对炮弹的作用力将会出现“顶牛”,整个发射将完全失败。

值得一提的是,线圈炮的各级线圈的匝数是逐级减少的,这是因为炮弹速度越来越快,需要在极短时间内对线圈通电。

这时,过大的电感不利于电流的迅速变化。

减小匝数就是为了使电感减小到一个较为合理的数值。

3.重接炮重接炮算是一种特殊的线圈炮,主要有板状弹丸重接炮和柱状弹丸重接炮。

现在以第一种为例介绍其原理。

仍然是楞次定律。

如上图:上下方是两个矩形线框。

中间有一个非磁性材料,且为优良导电体的板状弹丸(如铝)。

弹丸具有一定的初速度,当弹丸完全进入上下两线框之间,彻底遮断两线框时,通入电流(上下均为逆时针,磁力线方向为从下向上)使线框电流达到峰值并切断电源,将磁能储存在线框中。

此时板状体重将产生顺时针的涡旋电流并暂时保持,但整个回路在磁场中受力平衡。

当板状体在惯性下前沿运动出线框的时候。

受力平衡被打破。

板状体后缘的的电流使其受到向右的推动力,而前缘已经移出磁场,因此总体受力向右。

重接炮仍然可以通过多级线圈加速。

重接炮弹丸同样是悬浮的,但径向分力很小,而轴向加速的磁力极大。

同时,欧姆损失也小得多。

是未来电磁炮的发展方向之一。

电磁炮的基本原理都较为简单,最简单的导轨炮已经快要投入使用了。

但真实的设计和制造中,仍然有几座高峰需要攀登:(1)电源技术这可是最关键的技术,限于篇幅和自身水平,只能简而言之。

用电能提供几十兆焦的能量不算什么,假设我们要将2kg的炮弹加速到5km 每秒,需要25兆焦的电能(这里只是举例,就假设电能完全转化为机械能吧),大概只相当于7度电。

可是,我们必须在1ms的发射时间内提供这些这些电能。

那就是电源功率要达到25千兆瓦。

这是一般电源无法提供的,必须使用脉冲功率技术。

它的基本原理是,将能量储存在储能元件中,之后瞬间释放,形成初级脉冲,之后对脉冲进行压缩,这样形成的毫秒级别的超高功率脉冲电流才能达到要求。

导轨炮的电源要求能提供106级安培的电流,1----10K V的电压,毫秒级别的脉冲宽度。

一万亿瓦级别的功率。

线圈炮和重接炮的工作电流小些,但电压需要10---100KV左右。

另外,对其储存能量,储能密度,机动性,放电频率都有要求。

常用电源有:脉冲功率电容器、补偿脉冲交流发电机、变磁通旋转压缩发生器、特种脉冲磁流体电机等(2)导轨和电枢技术轨道炮的导轨在发射时会受到强大的排斥力,(这点吧友用左手定则判断吧,在下不贴图了),这个排斥力甚至大于炮弹所受推进力(F=BIL 没办法,谁让导轨长呢)。

这种情况下,轨必须具有极好的机械强度,也就是要将导轨可靠的定位,工作时不能变形。

有的导轨炮将导轨嵌入玻璃纤维套中,在导轨和绝缘体中加注环氧树脂,可以承受巨大的斥力。

也有的使用陶瓷绝缘体,获得较长寿命。

另外,线圈炮和重接炮的线圈也受到极大的斥力。

(有力就有反力,电磁炮可以通过磁场这种特殊物质改变导轨或线圈的受力方向,但炮弹受力,导轨或线圈不受力是绝对不可能的),必须有极为可靠的方式对这些元件进行加固导轨和的考验还远不止此,在几兆安培的电流下,导轨和电枢之间的电弧将对它们造成烧蚀,并产生巨大的热量。

因此,导轨应该导电性好,强度高,耐热性好。

导轨可采用铜钨合金制成,同时还要以水套通入水甚至液氢来冷却导轨。

对电枢来说也是同样的,通常可以使用铜或铝,但发射速度太快时,电枢将气化,此时只能使用等离子体电枢,炮弹和导轨之间的气体被电离导电充当了电枢。

(3)投射体也就是炮弹啦。

它在高速飞行中摩擦生热十分严重,会导致弹头烧融变形,使得阻力增大,弹道偏离。

此时弹头常使用钨合金材料。

即使如此,也常需用液体发汗来降温,比如钨合金微孔骨架,孔内填充用来融化或升华的吸热物质,比如石英或石墨。

较大的投射体需要以复合材料制造,如碳/酚醛复合材料、玻璃纤维/环氧树脂材料等。

(4)可承受高加速度的元件炮弹的制导元件在发射时受到严峻考验,目前耐高加速度的电子元件和惯性器件(如激光陀螺、压电式加速度计)可承受10万g,经努力可达100万g ,以满足需要。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