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剂、颗粒剂与胶囊

散剂、颗粒剂与胶囊
散剂、颗粒剂与胶囊

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

一、练习题

1 、什么叫粉碎?有何目的意义?什么叫粉碎度?与粒子大小有何关系?

2 、常用的粉碎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常用的粉碎器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 、什么叫过筛?药筛的种类及规格怎样?粉末的分等情况怎样?

4 、混合的目的是什么?影响混合的因素有哪些?常用的混合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常用混合器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5 、什么是干燥?影响干燥的因素有哪些?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6 、什么是散剂?有何特点?按用途分为哪几类?生产工艺流程怎样?应进行哪些质量检查?

7 、什么是颗粒剂?有何特点?按溶解性分为哪几类?生产工艺流程怎样?应进行哪些质量检查?

8 、什么是胶囊剂?有何特点?可分为哪几类?哪些药物不宜制备胶囊剂?应进行哪些质量检查?

9 、空胶囊有几种规格?硬胶囊的囊心物有哪几种形式?

10 、软胶囊常用何法制备?用滴制法制备软胶囊的关键是什么?

二、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最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为()

A 、风化性药物

B 、具苦味及臭味药物

C 、吸湿性药物

D 、易溶性药物

2 、下列对胶囊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可掩盖药物不良臭味

B 、可提高药物稳定性

C 、可改善制剂外观

D 、生物利用度比散剂高

3 、已检查溶出度的胶囊剂,不必再检查()

A 、硬度

B 、脆碎度

C 、崩解度

D 、重量差异

4 、中国药典规定,软胶囊剂的崩解时限为()分

A 、15

B 、30

C 、45

D 、60

5 、硬胶囊剂的崩解时限要求为()分钟

A 、15

B 、30

C 、45

D 、60

6 、当胶囊剂囊心物的平均装量为0.4g 时,其装量差异限度为()

A 、± 10.0%

B 、± 7.5%

C 、± 5.0%

D 、± 2.0%

7 、药物装硬胶囊时,易风化药物易使胶囊()

A 、变形

B 、变色

C 、变脆

D 、软化

8 、()药物不宜制胶囊

A 、酸性液体

B 、难溶性

C 、贵重

D 、小剂量

9、软胶囊剂又称()

A 、滴丸

B 、微囊

C 、微丸

D 、胶丸

11 、软胶囊的胶皮处方,较适宜的重量比是增塑剂:明胶:水为()

A 、0.4-0.6:1:1

B 、1:0.4-0.6: 1

C 、1:1:1

D 、0.5:1:1

12 、空胶囊壳的主要原料为()

A 、淀粉

B 、蔗糖

C 、糊精

D 、明胶

13 、硬胶囊剂有()种规格

A 、5

B 、6

C 、7

D 、8

14 、下列()药物不宜制胶囊

A 、易溶的刺激性

B 、难溶性

C 、贵重

D 、小剂量

15 、胶囊剂按外形可分为()

A 、硬胶囊、软胶囊、肠溶胶囊

B 、硬胶囊、软胶囊、直肠胶囊

C 、硬胶囊、软胶囊

D 、软胶囊、胶丸、直肠胶囊

16 、不符合散剂制备一般规律的是()

A 、组分数量差异大者,应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

B 、毒剧药需要预先添加乳糖、淀粉等稀释剂制成倍散,增加容量,便于称量

C 、组分堆密度差异大者,将密度大者先放入混合器中,再加堆密度小者

D 、吸湿性强的药物,宜在干燥环境中混合

17 、制备肠溶胶囊时,应用甲醛处理的目的是()

A 、杀灭微生物

B 、增加弹性

C 、改变溶解性

D 、增加稳定性

18 、下列()可作为软胶囊的囊心物

A 、药物的水溶液

B 、药物的水混悬液

C 、O/W 型乳剂

D 、药物的油溶液

19 ()不是胶囊剂的质量评价项目

A 、崩解度

B 、溶出度

C 、装量差异

D 、硬度

20 、非粉碎目的的是()

A 、提高难溶性药物的溶出度

B 、有利于混合

C 、有助于提取药材中的有效成分

D 、便于多途径给药

21 、树脂、树胶等药物宜用()粉碎

A 、干法粉碎

B 、湿法粉碎

C 、低温粉碎

D 、高温粉碎

22 、非湿法粉碎优点的是()

A 、防止粉末飞杨

B 、加入液体对物料有一定渗透力和劈裂作用而提高粉碎效率

C 、减轻有毒药物对人体的危害

D 、改善药物溶出

23 、坚硬、难溶性药物欲得极细粉,宜采用()粉碎

A 、干法

B 、低温

C 、水飞法

D 、加液研磨法

24 、()为固体物料粉碎前粒径与粉碎后粒径的比值

A 、混合度

B 、粉碎度

C 、脆碎度

D 、崩解度

25 、欲无菌粉碎,常用()粉碎

A 、万能粉碎机粉碎

B 、球磨机粉碎

C 、胶体磨粉碎

D 、均可

26 、樟脑、冰片、薄荷脑等受力易变形的药物宜用()粉碎

A 、干法粉碎

B 、加液研磨法

C 、水飞法

D 、均不可

27 、混合粉碎的物料要求()相似

A 、颗粒大小

B 、密度

C 、质地

D 、溶解度

28 、《中国药典》将药筛分成()种筛号

A 、六

B 、七

C 、八

D 、九

29 、药筛筛孔的“目”数,习惯上是指()

A 、每厘米长度上筛孔数目

B 、每平方厘米面积上筛孔数目

C 、每英寸长度上筛孔数目

D 、每平方英寸面积上筛孔数目

30 、《中国药典》将粉末分为()等

A 、五

B 、六

C 、七

D 、八

31 、溶出速度主要受()控制

A 、药物溶解度

B 、崩解速度

C 、扩散速度

D 、吸收速度

32 、当处方中各组分的比例量相差悬殊时,混合时宜用()

A 、过筛混合

B 、湿法混合

C 、等量递加法

D 、直接搅拌法

33 、干燥物料以()的混合效果较好

A 、槽形混合机

B 、搅拌混合

C 、研磨混合

D 、V 形混合筒

34 、属于流化干燥技术的是()

A 、真空干燥

B 冷冻干燥

C 、沸腾干燥

D 、微波干燥

35 、利用水的升华原理的干燥方法为()

A 、冷冻干燥

B 、红外干燥

C 、流化干燥

D 、喷雾干燥

36 、颗粒剂贮存的关键为()

A 、防潮

B 、防热

C 、防冷

D 、防虫

37 、颗粒剂中,不能通过一号筛和能通过四号筛总和不得超过供试量的()

A 、8%

B 、5%

C 、6%

D 、7%

38 、比重不同的药物制备散剂时,采用()的混合方法最佳

A 、等量递加法

B 、多次过筛

C 、将轻者加在重者之上

D 、将重者加在轻者之上

39 、散剂的制备过程为()

A 、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B 、粉碎→混合→过筛→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C 、粉碎→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D 、粉碎→过筛→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

(二)配伍选择题

[1-5]

A 、增塑剂

B 、增加胶液胶冻力

C 、防腐剂

D 、避光剂

E 、着色剂

1 、甘油()

2 、二氧化钛()

3 、琼脂()

4 、胭脂红()

5 、尼泊金脂类()

[6-10]

A 、沸腾干燥

B 、冷冻干燥

C 、喷雾干燥

D 、微波干燥

E 、常压干燥

6 、青霉素类药物干燥采用()

7 、湿颗粒状物料干燥采用()

8 、液体药物直接得到粉末的干燥方法是()

9 、对含水物料特别有利的干燥方法是()

10 、干燥时温度高且效率较低的是()

(三)比较选择题

[1-5]

A 、散剂

B 、胶囊剂

C 、二者均是

D 、二者均不是

1 、无需崩解成颗粒,吸收在固体剂型中最快的是()

2 、有多种给药途径的是()

3 、可制成肠溶制剂的是()

4 、质量检查中有水分要求的是()

5 、在制备过程中需用加压设备的是()

(四)多项选择题

1 、影响混合效果的因素有()

A 、处方药物的比例量

B 、处方药物的密度差异

C 、混合时间

D 、混合方法

2 、常用流能磨进行粉碎的药物是()

A 、抗生素

B 、酶类

C 、植物药

D 、低熔点药物

3 、影响干燥的因素有()、湿度、压力、药物的特性等

A 、干燥面积

B 、干燥速度

C 、干燥方法

D 、干燥温度

4 、由于球磨机的密闭环境,特别适宜粉碎()

A 、贵重药物

B 、刺激性药物

C 、吸湿性药物

D 、无菌药物

5 、关于流能磨的叙述,正确的是()

A 、为非机械能粉碎

B 、适合于超微粉碎

C 、粉碎时发生吸热效应

D 、适合于无菌粉碎

6 、与药物颗粒的平均直径成反比的是()

A 、粉碎度

B 、溶解速度

C 、崩解度

D 、沉降速度

7 、喷雾干燥的特点是()

A 、适用于热敏性物料

B 、可得粉状制品

C 、可得颗粒状制品

D 、是瞬间干燥

8 、硬胶囊的囊心物有()

A 、粉末

B 、颗粒

C 、微丸

D 、微囊

9 、软胶囊的胶皮处方由()组成

A 、明胶

B 、甘油

C 、水

D 、乙醇

10 、胶囊剂按形态及应用特点分为()

A 、硬胶囊

B 、软胶囊

C 、肠溶胶囊

D 、胃溶胶囊

11 、颗粒剂按溶解性常分为()

A 、可溶性颗粒剂

B 、混悬性颗粒剂

C 、乳浊性颗粒剂

D 、泡腾颗粒剂

12 、下列()不宜制成胶囊剂

A 、药物的水溶液或稀乙醇溶液

B 、易溶性和刺激性强的药物

C 、易风化或易潮解的药物

D 、酸性或碱性液体

13 、中国药典规定,颗粒剂必须作()等质量检查项目

A 、粒度

B 、溶化性

C 、干燥失重

D 、装量差异限度

15 、下列()等是胶囊剂、片剂都必须进行检查的项目

A 、装量差异限度

B 、崩解时限

C 、溶出度

D 、硬度

16 、颗粒剂具有下列特点()

A 、保持了液体药剂奏效快的特点

B 、分剂量比散剂等易控制

C 、性质稳定,运输、携带、贮存方便

D 、根据需要可加入适宜矫味剂

17 、软胶囊可用()制备

A 、滴制法

B 、压制法

C 、熔融法

D 、乳化法

18 、关于粉碎度的描述,正确的是()

A 、粉碎度是指固体物料粉碎后的粒径与粉碎前的粒径的比值

B 、粉碎度是指固体物料粉碎前的粒径与粉碎后的粒径的比值

C 、粉碎度越大,粉碎后的粒径越小

D 、粉碎度越大,粉碎后的粒径越大

19 、()药物宜单独粉碎

A 、氧化性

B 、还原性

C 、贵重

D 、毒剧

20 、有关混合的正确叙述是()

A 、混合是保证制剂中各组分的含量均匀

B 、混合方法有搅拌混合、研磨混合、过筛混合

C 、混合时间越长越好

D 、组成比例相似者易于混合均匀

22 、关于喷雾干燥的叙述,正确的是()

A 、用于液态物料的干燥

B 、用于湿粒状物料的干燥

C 、产品流动性好

D 、干燥速度快,但不易清场

23 、关于散剂的特点,正确的是()

A 、是常用口服固体制剂中起效最快的剂型

B 、制法简便

C 、剂量可随症增减

D 、剂量大不易服用

24 、散剂必须进行()质量检查

A 、外观均匀度

B 、粒度

C 、干燥失重

D 、装量差异

25 、颗粒剂必须进行()等质量检查

A 、溶化性

B 、粒度

C 、干燥失重

D 、装量差异

26 、颗粒剂与散剂比较,具有()等特点

A 、保持了液体药剂起效快的特点

B 、分剂量比散剂容易

C 、掩盖药物的不良嗅味

D 、复方制剂易分层

27 、()等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

A 、药物的水溶液或稀醇溶液

B 、易溶性药物

C 、小剂量的刺激性剧药

D 、药物油溶液

28 、软胶囊的囊心物可以是()

A 、油溶液

B 、水溶液

C 、水混悬液

D 、油混悬液

29 、球磨机适宜粉碎()药物

A 、毒性

B 、无菌

C 、脆性

D 、韧性

30 、关于球磨机的叙述,正确的是()

A 、转速必须低于临界转速(约60~80% )

B 、转速越大越好

C 、药物的直径不大于球直径的1/9~1/4

D 、球占筒容积的30~35% ,药物占筒容积的15~20%

31 、粉碎目的是()

A 、增加药物表面积,促进溶出

B 、便于调配

C 、利于制剂

D 、利于药材中成分溶出

32 、关于粉碎与过筛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A 、球磨机既能用于干法粉碎又能用于湿法粉碎,转速越快粉碎效率越高

B 、流能磨可用于粉碎要求无菌的物料,但对热敏感的物料不适用

C 、工业用标准筛常用目数来表示,即每一厘米长度上筛孔的数目

D 、粉碎度用n来表示,即n=d粉碎前/ d粉碎后

散剂、颗粒剂与胶囊

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 一、练习题 1 、什么叫粉碎?有何目的意义?什么叫粉碎度?与粒子大小有何关系? 2 、常用的粉碎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常用的粉碎器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 、什么叫过筛?药筛的种类及规格怎样?粉末的分等情况怎样? 4 、混合的目的是什么?影响混合的因素有哪些?常用的混合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常用混合器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5 、什么是干燥?影响干燥的因素有哪些?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6 、什么是散剂?有何特点?按用途分为哪几类?生产工艺流程怎样?应进行哪些质量检查? 7 、什么是颗粒剂?有何特点?按溶解性分为哪几类?生产工艺流程怎样?应进行哪些质量检查? 8 、什么是胶囊剂?有何特点?可分为哪几类?哪些药物不宜制备胶囊剂?应进行哪些质量检查? 9 、空胶囊有几种规格?硬胶囊的囊心物有哪几种形式? 10 、软胶囊常用何法制备?用滴制法制备软胶囊的关键是什么? 二、自测题 (一)单项选择题 1 、最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为() A 、风化性药物 B 、具苦味及臭味药物 C 、吸湿性药物 D 、易溶性药物 2 、下列对胶囊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 、可掩盖药物不良臭味 B 、可提高药物稳定性 C 、可改善制剂外观 D 、生物利用度比散剂高 3 、已检查溶出度的胶囊剂,不必再检查() A 、硬度 B 、脆碎度 C 、崩解度 D 、重量差异 4 、中国药典规定,软胶囊剂的崩解时限为()分 A 、15 B 、30 C 、45 D 、60 5 、硬胶囊剂的崩解时限要求为()分钟 A 、15 B 、30 C 、45 D 、60 6 、当胶囊剂囊心物的平均装量为0.4g 时,其装量差异限度为() A 、± 10.0% B 、± 7.5% C 、± 5.0% D 、± 2.0% 7 、药物装硬胶囊时,易风化药物易使胶囊() A 、变形 B 、变色 C 、变脆 D 、软化 8 、()药物不宜制胶囊 A 、酸性液体 B 、难溶性 C 、贵重 D 、小剂量 9、软胶囊剂又称() A 、滴丸 B 、微囊 C 、微丸 D 、胶丸 11 、软胶囊的胶皮处方,较适宜的重量比是增塑剂:明胶:水为() A 、0.4-0.6:1:1 B 、1:0.4-0.6: 1 C 、1:1:1 D 、0.5:1:1 12 、空胶囊壳的主要原料为() A 、淀粉 B 、蔗糖 C 、糊精 D 、明胶 13 、硬胶囊剂有()种规格 A 、5 B 、6 C 、7 D 、8 14 、下列()药物不宜制胶囊

第六章 胶囊剂习题

第六章胶囊剂 一、A型题(单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胶囊剂的概念正确叙述是 A、系指将药物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制成的固体制剂 B、系指将药物填装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 C、系指将药物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或半固体制剂 D、系指将药物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 E、系指将药物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或半固体制剂 2、下列关于囊材的正确叙述是 A、硬、软囊壳的材料都是明胶、甘油、水以及其它的药用材料,其比例、制备方法相同 B、硬、软囊壳的材料都是明胶、甘油、水以及其它的药用材料,其比例、制备方法不相同 C、硬、软囊壳的材料都是明胶、甘油、水以及其它的药用材料,其比例相同,制备方法不同 D、硬、软囊壳的材料都是明胶、甘油、水以及其它的药用材料,其比例不同,制备方法相同 E、硬、软囊壳的材料不同,其比例、制备方法也不相同 3、制备空胶囊时加入的甘油是 A、成型材料 B、增塑剂 C、胶冻剂 D、溶剂 E、保湿剂 4、制备空胶囊时加入的明胶是 A、成型材料 B、增塑剂 C、增稠剂 D、保湿剂 E、遮光剂 5、制备空胶囊时加入的琼脂是 A、成型材料 B、增塑剂 C、增稠剂 D、遮光剂 E、保湿剂 6、下列哪种药物适合制成胶囊剂 A、易风化的药物 B、吸湿性的药物 C、药物的稀醇水溶液 D、具有臭味的药物 E、油性药物的乳状液 7、空胶囊系由囊体和囊帽组成,其主要制备流程如下

A、溶胶→蘸胶(制胚)→拔壳→干燥→切割→整理 B、溶胶→蘸胶(制胚)→干燥→拔壳→切割→整理 C、溶胶→干燥→蘸胶(制胚)→拔壳→切割→整理 D、溶胶→拔壳→干燥→蘸胶(制胚)→切割→整理 E、溶胶→拔壳→切割→蘸胶(制胚)→干燥→整理 8、一般胶囊剂包装储存的环境湿度、温度是 A、30℃、相对湿度<60% B、25℃、相对湿度<75% C、30℃、相对湿度<75% D、25℃、相对湿度<60% E、20℃、相对湿度<80% 9、一般情况下,制备软胶囊时,干明胶与干增塑剂的重量比是 A、1:0.3 B、1:0.5 C、1:0.7 D、1:0.9 E、1:1.1 10、不易制成软胶囊的药物是 A、维生素E油液 B、维生素AD乳状液 C、牡荆油 D、复合维生素油混悬液 E、维生素A油液 11、下列关于滴丸剂概念正确的叙述是 A、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当物质加热熔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小丸状制剂 B、系指液体药物与适当物质溶解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小丸状制剂 C、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当物质加热熔化混匀后,混溶于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小丸状制剂 D、系指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当物质加热熔化混匀后,滴入溶剂中、收缩而制成的小丸状制剂 E、系指固体药物与适当物质加热熔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小丸状制剂 12、从滴丸剂组成、制法看,它具有如下的优缺点除 A、设备简单、操作方便、利于劳动保护,工艺周期短、生产率高 B、工艺条件不易控制 C、基质容纳液态药物量大,故可使液态药物固化 D、用固体分散技术制备的滴丸具有吸收迅速、生物利用度高的特点 E、发展了耳、眼科用药新剂型

散剂、干混悬剂和混悬颗粒剂的区别

散剂、干混悬剂和混悬颗粒剂的区别 【摘要】本文对散剂、干混悬剂和混悬颗粒剂的基本定义和相互区别做了阐述。 在注册申请中经常遇到这三种剂型:散剂、干混悬剂和混悬颗粒剂,它们的外观都是粉末状或颗粒状物,如何区分它们呢? 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散剂是制备其他许多剂型的基础,如为了掩盖某些散剂的不适臭味或刺激性时,除应用色、香、味进行矫正外,可制成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或片剂。又如混悬剂、软膏剂、注射剂、浸出制剂等,在制备前也需将固体药物进行粉碎,以便均匀混悬、增加溶出速度、促进吸收或提高浸出效果等。散剂的制备一般包括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包装等工序。混合时有时采用药物与辅料形成共熔化合物进行,没有制粒的步骤。在质量检查中需检查粒度。检查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约10g,精密称定置七号筛(125μm),筛上加盖,并在筛下配有密合的接受容器。照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检查,精密称定通过筛网的粉末重量,应不低于95%。 干混悬剂是指难溶性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粉状物或粒状物,临用时加水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供口服的液体制剂。干混悬剂的制备过程可以制粒也可以不制粒,其中要加入助悬剂。在质量检查中需检查沉降体积比,不必检查粒度。 混悬颗粒剂是指难溶性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剂。临用时加水或其他适宜的液体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供口服。混悬颗粒剂在制备过程必须制粒,而且粒度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在质量检查中须检查粒度。检查方法:除另有规定外,照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检查,不能通过一号筛(2000μm)与能通过五号筛(1800μm)的总和不得超过供试量的15%。 申报单位应正确区分散剂、干混悬剂和混悬颗粒剂,以保证注册工作的顺利进行。

散剂和颗粒剂

第四章散剂和颗粒剂 一、A型题(最佳选择题) 1、根据Stock’s方程计算所得的直径D A、定方向径 B、等价径 C、体积等价径 D、有效径 E、筛分径 2、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粒子占全粒子群中的含量百分量的粒度分布是A A、频率分布 B、累积分布 C、对应分布 D、积分分布 3、采用气体吸附法可测定C A、粉体松密度 B、粉体孔隙率 C、粉体比表面积 D、粉体休止角 E、粉体粒径 4、我国药典标准筛下列哪种筛号的孔径最大A A、一号筛 B、二号筛 C、三号筛 D、四号筛 E、五号筛 5、粉体的流动性可用下列哪项评价B A、接触角 B、休止角 C、吸湿性 D、释放速度 E、比表面积 6、固体的润湿性由什么表示D A、休止角 B、吸湿性 C、CRH D、接触角 E、表面张力 7、有关散剂的概念正确叙述是A A、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可外用也可内服 B、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可外用也可内服 C、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只能外用 D、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只能内服 E、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可外用也可内服 8、散剂制备的一般工艺流程是A A、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贮存 B、物料前处理→过筛→粉碎→混合→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贮存 C、物料前处理→混合→过筛→粉碎→分剂量→质量检查→包装贮存 D、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分剂量→混合→质量检查→包装贮存 E、物料前处理→粉碎→分剂量→过筛→混合→质量检查→包装贮存 9、散剂制备中,少量主药和大量辅料混合应采取何种办法A A、等量递加混合法 B、将一半辅料先加,然后加入主药研磨,再加入剩

胶囊剂习题答案

[A型题] 1.关于胶囊剂叙述错误的是() A胶囊剂分硬胶囊剂与软胶囊剂两种 B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 C药物装入胶囊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D可以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 E较丸剂、片剂生物利用度要好 2.下列药物中,可以制成胶囊剂的是() A.颠茄流浸膏 B土荆介油 C陈皮酊 D水合氯醛 E.吲哚美辛 3. 下列方法中,可用来制备软胶囊剂的是() A泛制法 B滴制法 C塑制法 D凝聚法 E界面缩聚法 4.下列宜制成软胶囊剂的是 A 挥发油的乙醇溶液 B O/W型乳剂C维生素E D橙皮酊E药物的水溶液 5.防止蘸胶时胶液流动性大可加入() A山梨醇 B十二烷基磺酸钠C二氧化钛 D琼脂E无法改变胶液流动性 6.硬胶囊在制备时药物的处理有一定的方法,叙述错误的是() A定量药粉在填充时需要多准备几粒的分量 B填充的药物如果是麻醉、毒性药物,应先用适当的稀释剂稀释一定的倍数再填充 C疏松性药物小量填充时,可加适量乙醇或液体石蜡混匀后填充。 D挥发油类药物可直接填充 E结晶性药物应粉碎后与其余药粉混匀后填充 7. 制备肠溶胶囊剂时,用甲醛处理的目的是 A增加弹性B增加稳定性C增加渗透性D改变其溶解性能E杀灭微生物 8.《中国药典》2000年版一部规定,每粒装量与标示量比较,装量差异限度应在()以内 A ±5% B ±10% C ±15% D ±20 E ±25% [B型题] (1~4题) 空胶囊组成中各物质起什么作用 A增塑剂B增稠剂C遮光剂D防腐剂E矫味剂 1.二氧化钛 2.山梨醇 3.琼脂 4.乙基香草醛 (5~7题) A压制法B滴制法C压制法与滴制法D热熔法E模压法 5.滴丸可以采用()方法制备 6.胶丸可以采用()方法制备 7.块状冲剂可以采用()方法制备 [X型题] 1.下列关于胶囊剂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 A药物的水溶液与稀醇溶液不宜制成胶囊剂 B易溶且刺激性较强的药物,可制成胶囊剂。 C有特殊气味的药物可制成胶囊剂掩盖其气味。 D易风化与潮解的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 E吸湿性药物制成胶囊剂可防止遇湿潮解 2.空胶囊的叙述正确的是()

胶囊剂

第十一章胶囊剂 第一节概述 一、胶囊剂的特点 ①外观光洁,美观,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减小药物的刺激性,便于服用; ②与片剂、丸剂比较,在胃肠道中崩解快、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 ③药物充填于胶囊中,与光线、空气和湿气隔绝,提高药物稳定性; ④制成不同释药速度和释药方式的胶囊剂,可定时定位释放药物。 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 ①药物的水溶液或稀乙醇液;②易溶性及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③易风化的药物;④吸湿性药物。 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有 A.药物的水溶液 B.易溶性及刺激性强的药物 C.药物的稀乙醇液 D.易风化的药物 E.吸湿性药物『正确答案』ABCDE 二、胶囊剂的分类 1.硬胶囊 2.软胶囊 3.肠溶胶囊 4.缓释胶囊 5.控释胶囊 第二节胶囊剂的制备 一、硬胶囊的制备 1.空胶囊的制备(1)原料:明胶 (2)辅料: ①增塑剂,如甘油、羧甲基纤维素钠等;②增稠剂,如琼脂; ③遮光剂,如二氧化钛;④着色剂,如柠檬黄、胭脂红等; ⑤防腐剂,如对羟基苯甲酸酯类;⑥增光剂,如十二烷基磺酸钠; ⑦芳香矫味剂,如乙基香草醛等。 制备空胶囊的主要原料为 A.羧甲基纤维素钠 B.二氧化钛 C.十二烷基磺酸钠 D.明胶√ E.尼泊金乙酯『正确答案』D (3)空胶囊的规格与选用:规格由大到小分为000、00、0、1、2、3、4、5号共8种,号数越大,容积越小。 空胶囊的选择在理论上应先测定待填充物料的堆密度,然后根据应装剂量计算其所占容积,以选用最小的空胶囊。一般多凭经验或试装来决定选择适当号码的空胶囊。常用的空胶囊为0~3号。 2.药物的填充 (1)药物的处理除另有规定外,硬胶囊中填充的药物一般应为均匀的颗粒或细粉。 ①剂量小的药物可直接粉碎成细粉,混匀后填充; ②麻醉药、毒剧药应稀释后填充; ③剂量较大的药物可部分或全部提取制成稠膏,再与其余药材的细粉或适宜辅料混匀,干燥后粉碎,混匀后填充,或制成颗粒或制成微丸后再填充; ④挥发油应先用吸收剂或方中其他药物细粉吸收,或制成包合物或微囊后再填充; ⑤易引湿或混合后发生共熔的药物可酌加适量稀释剂,混匀后填充。 (2)药物填充方法 小量制备时,一般采用硬胶囊分装器手工填充。 大生产时,目前常用半自动或全自动胶囊填充机填充。 二、软胶囊的制备 1.软胶囊对充填药物的要求

药剂学辅导教案散剂和颗粒剂第三章

药剂学辅导 第三张散剂和颗粒剂 3.1 粉体学 3.1.1 粉体学的概念【熟】研究粉体的基本性质及其应用的科学。粉体最基本的性质是粒子的大小、粒度分布与形状, 粉体的比表面积、密度、孔隙率、流动性、润湿性等。 3.1.2 研究粉体学的意义 3.1.3 粉体的性质 1.粒子大小和粒度分布 1) 粒子大小(粒度) 是粉体最基本的性质,它对粉体的溶解性、可压性、密度、流动性等均有显著的影响。 (1)表示粒子大小的方法:【熟】定方向径、等价径、体积等价径、有效径、筛分径等。 (2)粉体粒径的测定方法:【熟】显微镜法、库尔特记数法、沉降法、筛分法等。 A .显微镜法:光镜可测定0.5 —100um级粒径,一般需测200 至500 个粒子。 B. 库尔特记数法:应用库尔特记数器,将电信号换算成粒径完成测定。 C. 沉降法:应用Stock。方程求出粒子的粒径,适于100um 以下的粒径测定。

D .筛分法:最早的方法,应用范围在45um以上。我国工业用标准筛用“目”表示筛号,目数越大孔径越小。 2)粒度分布通过粒度分布可了解粒子的均匀性。2.粉体的比表面积是指单位重量或体积的粉体所具有的表面积。比表面积大,粒径小,粉体的吸附性强。 3.粉体的空隙率 1)概念粉体层中空隙所占的比例。 2)分类粉体内空隙率、粉体间空隙率、总空隙率4.粉体的密度1)概念单位体积粉体的重量(质量/体积)。 2 )粉体体积的表示: (1)粉体的真体积(Vt) (2)粉体内部空隙的体积(V内) (3)粉体间空隙的体积(V间) (4)粉体的充填体积(V二Vt+V内+V间) 3)密度的表示方法 (1)真密度M/Vt (2)粒子密度M/ (Vt+V 内) (3)松密度(堆密度)M/V (V=Vt+V 内+V 建) 同一种粉体的真密度是相同的,但松密度会有所不同,如MgO 有重质与轻质之分,前者的松密度大,后者的小。

药剂学 散剂和颗粒剂

第二章散剂和颗粒剂 一、粉体学简介 (一)粉体学的概念 粉体学是研究固体粒子集合体(称为粉体)的表面性质、力学性质、电学性质等内容的应用科学。 由于在散剂、颗粒剂、片剂和胶囊剂等固体制剂的生产中需要对原辅料进行粉碎、过筛和混合等处理,以改善粉体性质,使之满足工艺操作和制剂加工的要求,所以粉体的各方面性质在固体制剂中占有较为重要的地位。 (二)粉体的性质 1.粉体的粒子大小和粒度分布及其测定方法 (1)粉体的粒子大小和粒度分布:粉体的粒子大小是粉体的最基本性质,它对粉体的溶解性、可压性、密度、流动性等均有显著的影响,从而影响药物的溶出、吸收等。 粒子大小的常用表示方法有: ①定方向径,即在显微镜下按同一方向测得的粒子径; ②等价径,即粒子的外接圆的直径; ③体积等价径,即与粒子的体积相同球体的直径,可用库尔特计数器测得; ④筛分径,即用筛分法测得的直径,一般用粗细筛孔直径的算术或几何平均值来表示;⑤有效径,即根据沉降公式(Stock’s方程)计算所得的直径,因此又称Stock’s径; 式中,D-有效径,ρp ,ρ1-分别表示被测粒子与溶剂的密度;η-溶液的黏度;h-粒子沉降距离;t-沉降时间。 粉体的大小不可能均匀一致,而是存在着粒度分布的问题,分布不均会导致制剂的分剂量不准、可压性变化以及粒子密度变化等问题。因此,研究粒度分布同样具有重要的意义。 常用频率分布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粒子占全体粒子群中的百分比。现代计算机的应用则为测量带来方便。频率分布可用方块图来表示,可以非常直观的看出粒子大小的分布情况,如图所示。 (2)粉体粒径的测定方法: ①显微镜法:可以测定O.5~100μm级粒径。具有统计学意义一般需测定200至500个粒子;

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

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 1、硬胶囊剂的崩解时限是() A、5min B、15min C、30min D、60min E、120min 2、实验室粉碎小量毒性药物,可选用() A、金属制乳钵 B、球磨机 C、玻璃制乳钵 D、流能磨 E、瓷制乳钵 3、以下哪一项不是胶囊剂检查的项目() A、主药含量 B、外观 C、崩解时限 D、硬度 E、装量差异 4、比重不同的药物在制备散剂时,采用何种混合方法最佳() A、等量递加B.多次过筛C、将轻者加在重者之上 D、将重者加在轻者之上E.搅拌 5、最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为()。 A、风化性药物 B、具苦味及臭味药物 C、吸湿性药物 D、易溶性药物 E、药物的水溶液 6、下列对胶囊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掩盖药物不良臭味 B、可提高药物稳定性 C、可改善制剂外观 D、生物利用度比散剂高 E、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7、已检查溶出度的胶囊剂,不必再检查()。 A、硬度 B、脆碎度 C、崩解度 D、重量差异 E、溶解度 8、中国药典规定,软胶囊剂的崩解时限为()分。 A、15 B、30 C、45 D、60 E、120 9、当胶囊剂囊心物的平均装量为0.4g时,其装量差异限度为()。 A、±10.0% B、±7.5% C、±5.0% D、±2.0% E、±1.0% 10、药物装硬胶囊时,易风化药物易使胶囊() A、变形 B、变色 C、分解 D、软化 E、变脆 11、()药物不宜制胶囊。 A、酸性液体 B、难溶性 C、贵重 D、小剂量 E、油类 12、硬胶囊囊心物中,生物利用度最好的为()。 A、粉末 B、颗粒 C、微丸 D、微囊 E、均好 13、软胶囊剂俗称()。 A、滴丸 B、微囊 C、微丸 D、胶丸 E、均可 14、软胶囊的胶皮处方,较适宜的重量比是增塑剂:明胶:水为()。 A、0.4-0.6:1:1 B、1:0.4-0.6:1 C、1:1:1 D、0.5:1:1 E、1:0.5:1 15、空胶囊壳的主要原料为()。

中药药剂学复习-胶囊剂

胶囊剂 1、填空题 1.软胶囊亦称--,分为2种情况,所谓无缝软胶囊是用---制备的,而有缝软胶囊是用--制备的。 [答案] 胶丸;滴制法;压制法 2.易风化药物可使胶囊壳---,而易潮解药物可使胶囊壳---,故不宜将此类药物制成胶囊。 [答案] 变软;变脆 二、单项选择题 1.下列宜制成软胶囊的是。 O/W乳剂芒硝鱼肝油药物稀醇溶液 药物水溶液 2.硬胶囊剂与散剂在质检中不同点为()。 药物水分含量不超过9.0% 装量差异检查卫生学检查 外观检查检查药物的粉末细度3.滴制法制备软胶囊的丸粒大小取决于()。 基质吸附率滴头大小滴头温度以上均有 4.下列()可以制成胶囊剂。 氯化钾颠茄酊亚油酸 以上都可以

三、多项选择题 1.下列关于硬胶囊壳错误的是()。 胶囊壳主要由明胶组成制囊壳时胶液中应加抑菌剂 囊壳含水量高于15%时囊壳变软加入二氧化钛便于识别 囊壳编号数值越大,其容量越大 [答案]de 2.不宜制成胶囊剂的为()。 药物的稀乙醇溶液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易潮解的药物包衣的颗粒剂 含油量高而不宜制成丸、片剂的药物 [答案]abc 3.牡荆油微囊的制法中,正确的为()。滴制法 复凝聚法 用明胶制成初乳用明胶与桃胶包囊 用甲醛固化 [答案]bce 4.有关硬胶囊的叙述中,错误的是()。 硬胶囊的号码越小,装量越多 胶囊的囊材中可以加入食用色素 麻醉、剧毒药物填充时,为防止最后者含量不足,应比实际需要量多准备几份 混合后发生共熔的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 胶囊剂除口服外,无其他给药途径

[答案]cde 5.下列()不能制成胶囊剂。KCl 丹参乙醇提液紫 草油维生素E烟酸酯刺五加水提液 [答案]abe 6.胶囊剂操作环境中,理想的操作条件应包括()温度20~30℃ 温度20℃以下温度30~40℃ 相对湿度30~45% 相对湿度40~60% [答案]ad 7.软胶囊丸粒大小可取决于()。 有效治疗量模具大小滴头大小基质吸附率 制备方法 [答案]ad 8.影响软胶囊填充混悬液的基质吸附率大小的因素包括()。 固体颗粒大小药物剂量大小药物颗粒的密度 药物颗粒的形状软胶囊的制备量 [答案]acd 四、名词解释 1.硬胶囊剂: [答案] 将药物填装于用明胶为主料制成的两节筒状物囊壳中而成的制剂叫硬胶囊剂。 五、改错题 1.胶囊剂的特点是生物利用度高,尤其是药物水溶液滴成的胶丸,生物利用度更高。 [答案] 胶囊剂的特点是生物利用度高,但不能用药物的水溶液做内容物。 2.硬胶囊壳的型号与其容积成正比,即号越大容积越大。

(完整版)胶囊剂试题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 一、名词解释 休止角;CRH;真密度;堆密度;散剂;倍散;颗粒剂;胶囊剂;硬胶囊剂;软胶囊剂;肠溶胶囊剂; 二、是非题 1、粉体的休止角越大,其流动性越好。 2. 用库而特计数器测得的粒径为有效径,用沉降法测得的粒径为等价径。 3. 药筛的目数越大,孔径也越大 4. 1号筛的孔径比9号筛的孔径大 5、空胶囊规格种,0号胶囊较2号胶囊小。 6.空胶囊有多种规格,常用为0-5号,号数越大,容积越小。 7. 散剂有内服、外用的。() 8.胶囊剂做了溶出度检查就不用作崩解检查。() 9.液体药物不能做成胶囊剂。() 10.硬胶囊的崩解时限为30min。() 三、填空题 1.粉碎时,粉碎机的机械能主要转变成____________才能体现粉碎效率。 2.药筛的种类有__________、__________。 3. 对组分比例差异很大的物料进行混合时,应采用_________________法为佳。 4.小剂量的剧毒药中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的稀释散,通常称为___________。 5.散剂的制备过程由粉碎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分剂量、包装等。

6. 散剂混合时若两组分的堆密度大小差异较大,则一般将堆密度 ______________者先放入研钵内,再加堆密度______________者适当研匀。 7.根据在水中的溶解情况,颗粒剂可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三种。 8.哪二种剂型装入胶囊壳后,即成为胶囊剂:______、______。 9.胶囊剂平均装量为0.30g以下,其装量差异限度为______;平均装量为0.30g 或0.30g以上,其装量差异限度为______。 10. 软胶囊剂制备方法主要有______法与______法。 三、单项选择题 1、根据Stock’s方程计算所得的直径 A、定方向径 B、等价径 C、体积等价径 D、有效径 E、筛分径 2、表示各个粒径相对应的粒子占全粒子群中的含量百分量的粒度分布是 A、频率分布 B、累积分布 C、对应分布 D、数率分布 E、积分分布 3、采用气体吸附法可测定 A、粉体松密度 B、粉体孔隙率 C、粉体比表面积 D、粉体休止角 E、粉体粒径 4、采用哪种方法可测定粉体比表面积 A、沉降法 B、筛分法 C、显微镜法 D、库尔特记数法 E、气体吸附法 5、粉体学中,用包括粉粒自身孔隙和粒子间孔隙在内的体积计算的密度称为 A、堆密度 B、粒密度 C、真密度 D、高压密度 E、空密度 6、粉体的流动性可用下列哪项评价 A、接触角 B、休止角 C、吸湿性 D、释放速度 E、比表面积 7、固体的润湿性由什么表示

胶囊剂

第十一章、胶囊剂 学习要点: 1掌握胶囊剂的含义、分类、特点与质量要求。 2熟悉硬胶囊剂、软胶囊剂、肠溶胶囊剂的制备方法及对充填药物的要求。 3熟悉不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以及囊材的组成和附加剂的种类。 4了解空心胶囊的规格。 [A型题] 1.关于胶囊剂叙述错误的是(A ) A胶囊剂分硬胶囊剂与软胶囊剂两种 B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 C药物装入胶囊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D可以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 E较丸剂、片剂生物利用度要好 注解:胶囊剂分硬胶囊剂与软胶囊剂及肠溶胶囊剂三种;一般用于内服,也可外用如供直肠及植入用的等;一般胶囊壳都是不透光的也有一定隔潮作用,因此可提高药物稳定性;一些液体药物可以制成软胶囊得到相应的固体制剂;由于制备中未加入粘合剂或给予很大的压力,因此一般生物利用度较丸剂、片剂要好。 2.下列药物中,可以制成胶囊剂的是(B) A.颠茄流浸膏B土荆介油C陈皮酊D水合氯醛 E.吲哚美辛 注解:胶囊剂虽有很多优点,但由于胶囊壳原料的特殊性及该剂型的一些特殊特点,要求有些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包括:药物的水溶液(颠茄流浸膏)、稀乙醇溶液,(会使囊壁溶解);易溶性药物及小剂量刺激性药物如水合氯醛、吲哚美辛,太易溶会在消化道局部造成高浓度引起刺激;此外还有易风化、潮解的药物也不宜装入胶囊,因为将分别造成囊壁变软与干燥变脆。 3. 下列方法中,可用来制备软胶囊剂的是(B) A泛制法B滴制法C塑制法D凝聚法E界面缩聚法 注解:软胶囊只有两种制法,一种是压制法,另一种是滴制法。 4.下列宜制成软胶囊剂的是(C) A 挥发油的乙醇溶液 B O/W型乳剂 C维生素E D橙皮酊 E药物的水溶液 注解:制软胶囊剂的囊心物其主要问题也是不能损坏囊壁。软胶囊的原料主要也是明胶,一些水性的制剂不可以制成软胶囊,如乙醇溶液、橙皮酊、O/W型乳剂、药物的水溶液。 5.防止蘸胶时胶液流动性大可加入(D ) A山梨醇

散剂 颗粒剂 胶囊剂 片剂

散剂 散剂(Powders)也称粉剂,系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供内服或外用。一般可用以下三种方法对散剂进行分类:1、按组成药味的多少,可分为单散剂与复散剂;2、按剂量情况,可分为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3、按用途,可分为溶液散、煮散、吹散、内服散、外用散等。 散剂具有以下一些优点:1、粉碎程度大,比表面积大、易分散、起效快; 2、外用覆盖面大,具保护、收敛等作用; 3、制备工艺简单,剂量易于控制,便于小儿服用; 4、储存、运输、携带比较方便。 有以下缺点1极易吸潮。2不良臭味和刺激性大。3化学活性大 散剂的制备: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成品 颗粒剂 颗粒剂(Granules)是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一般可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 有以下优点吸收快、显效迅速方便稳定口感好 缺点:成本高易潮解(对包装方法和材料要求高)机动性差适口性稍差(与包衣剂相比) 制备1、制软材 2、制粒 3、干燥 4、整粒与分级 5、包衣 胶囊剂 胶囊剂(capsules)系指将药物填装于空心硬质胶囊中或密封于弹性软质胶囊中而制成的固体制剂 胶囊剂具有如下一些特点:1、能掩盖药物不良嗅味或提高药物稳定性:因药物装在胶囊壳中与外界隔离,避开了水分、空气、光线的影响,对具不良嗅味或不稳定的药物有一定程度上的遮蔽、保护与稳定作用。2、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高:胶囊剂中的药物是以粉末或颗粒状态直接填装于囊壳中,不受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胃肠道中迅速分散、溶出和吸收,其生物利用度将高于丸剂、片剂等剂型。一般胶囊的崩解时间是30分钟以内,片剂、丸剂是1小时以内;3、可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含油量高的药物或液态药物难以制成丸剂、片剂等,但可制成胶囊剂。4、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释药:可将药物按需要制成缓释颗粒装入胶囊中,达到缓释延效作用。5液体药物固态化(软胶囊)。6可在囊壳上印字,便以识别 片剂 片剂系指药物、农药和适宜的辅料通过制剂技术制成的片状制剂。

散剂 颗粒剂 胶囊剂 滴丸剂及微丸知识点归纳总结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滴丸剂及微丸 一、固体剂型的吸收过程:散剂>颗粒剂>胶囊剂>片剂>丸剂 二、固体剂型的溶出:Noyes-Whitney 方程 药物从固体剂型中的溶出速率与药物粒子的表面积、溶解度、在溶出介质中的浓度梯度成正比。 第二节散剂 一、散剂的含义、分类与特点: 散剂:指一种或数种药物经粉碎并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可供内服或外用。 二、散剂的制备:物料---前处理---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质检---包装---成品 (一)粉碎与过筛: 1、球磨机:投料量为筒的15%--20%,圆球加入量30-35%。临界转速的75%。 2、流能磨:适于抗生素、酶、低熔点及不耐热物料粉碎,粉碎分级同时进行,5um以下极细粉。 一般散剂:细粉;难溶、收敛剂、吸附、儿科、外用:最细粉;眼膏剂:极细粉 (二)混合:临界转速 30-50% 影响混合质量的因素: 1、组分的比例:等量递加混合法 2、组分的堆密度 3、组分的吸附性与带电性

4、含液体或易湿组分:有液体组分可用吸收剂:磷酸钙、白陶土、蔗糖和葡萄糖,含结晶水可用等摩尔无水物代 替。本身吸湿迅速混合,混合吸湿不应混合。 5、含可形成低共熔混合物的组分:不利混全,有利于药效发挥。液化的共熔物可吸收、分散。 (三)分剂量:目测法、重量法、容量法。机械化多用容量法。 (四)散剂的质量评定:1、外观均匀度2、干燥失重<9.0% 3、装量差异另卫生学检查 (五)散剂的吸湿:成为散剂制备工艺研究的重要内容。 临界相对湿度 CRH:水溶性药物迅速增加吸湿量时的相对湿度。水溶性药物均有固定的CRH。 水溶性混合时:CRHAB =CRHA * CRHB 与各组分的比例无关,Elder 假说。水不溶性药物无特定的 CRH,仅是表面吸附水蒸汽,混合时,吸湿量具有加和性。 倍散:在剂量小的毒剧药中添加一定量的填充剂制成的稀释散。10 倍(0.1-0.01g)、100 倍(0.01-0.001g) 1000 倍(0.001g 以下)。1000 倍散应逐级稀释。稀释剂:乳糖、糖粉、淀粉、糊精等配研法 第三节颗粒剂 一、颗粒剂:药物与适宜的辅料制成的干燥颗粒状制剂。分可溶性、混悬性、泡腾性颗粒剂。

药物制剂技术习题集(胶囊剂)

药物制剂技术习题集 项目九胶囊剂制剂技术 一、名词解释 1、胶囊剂: 2、硬胶囊: 3、软胶囊: 4、肠溶胶囊: 5、缓释胶囊: 6、控释胶囊: 7、溶出度: 二、填空题 1、《中国药典》规定,软胶囊剂应在分钟内全部崩解。 2、空胶囊的主要原料一般为_______。 3、软胶囊的制备方法有__________和__________。 4、软胶囊剂又称为______。 5、凡规定检查含量均匀度的胶囊剂,一般不再进行_ 的检查。 6、胶囊剂一般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中国药典》规定,硬胶囊剂应在分钟内全部崩解。 8、《中国药典》规定,肠溶胶囊在盐酸溶液中检查小时,不得

有裂缝或崩解现象,在人工肠液中进行检查,小时内应全部崩解。 9、凡规定检查溶出度或释放度的胶囊剂,一般不再进行的检查。 10、中药硬胶囊剂应进行水分检查,除另有规定外,不得超过_______。 11、胶囊剂外观应整洁,不得有现象,并应无异臭。 12、硬胶囊剂每粒标示量不大于____mg,或主药含量不大于每粒重量_______,应检查含量均匀度。 13、《中国药典》规定,胶囊剂平均装量在0.30g以下的,装量差异限度为________。 14、《中国药典》规定,胶囊剂平均装量在0.30g及0.30g以上的,装量差异限度为______(中药为)。 15、空心胶囊按其容量大小分为_____个规格,其中号最大。 16、空心胶囊按其容量大小分为_____个规格,其中号最小。 17、空心胶囊呈圆筒形,由________和________两节套合而成。 18、空心胶囊按照套合方式分为和________两类,目前生产中多使用________,其密闭性好,不必封口。 19、为增加空心胶囊的韧性与可塑性,在生产空心胶囊的胶液中一般加入________,如________。 20、为减小流动性,增加胶冻力,在生产空心胶囊的胶液中可加入________,如________。

中药药剂学胶囊剂练习题

中药药剂学胶囊剂练习题 一、A1 1、容积为0.67ml的硬胶囊是 A、00号 B、0号 C、1号 D、2号 E、3号 2、.除哪种之外,以下药物均不宜制成胶囊剂 A、药物的水溶液 B、药物的稀乙醇液 C、刺激性较强的药物 D、易溶性的药物 E、不易吸湿的药物 3、制备硬胶囊壳,不需要加入的附加剂是 A、助悬剂 B、增塑剂 C、遮光剂 D、增稠剂 E、防腐剂 4、硬胶囊在制备时药物的处理有一定的方法,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 A、定量药粉在填充时需要多准备几粒的分量 B、填充的药物如果是麻醉、毒性药物,应先用适当的稀释剂稀释一定的倍数再填充 C、疏松性药物小量填充时,可加适量乙醇或液状石蜡混匀后填充 D、挥发油类药物可直接填充 E、结晶性药物应粉碎后与其余药粉混匀后填充 5、宜制成软胶囊剂的是 A、挥发油的乙醇溶液 B、O/W型乳剂 C、维生素E D、橙皮酊 E、药物的水溶液 6、空胶囊壳的主要原料为 A、甘油 B、琼脂 C、柠檬黄 D、明胶 E、乙基香草醛 7、剂量小的药物或细料药填充硬胶囊时,一般要过 A、3号筛

B、4号筛 C、5号筛 D、6号筛 E、7号筛 8、一般尼泊金类在空胶囊中用作 A、增塑剂 B、增稠剂 C、防腐剂 D、矫味剂 E、遮光剂 9、下列关于空胶囊的制备流程的叙述,正确的是 A、溶胶→干燥→蘸胶制坏→拔壳→截割→整理 B、溶胶→拔壳→蘸胶制坏→干燥→截割→整理 C、溶胶→截割→干燥→蘸胶制坏→拔壳→整理 D、溶胶→蘸胶制坏→干燥→拔壳→截割→整理 E、溶胶→干燥→截割→蘸胶制坏→拔壳→整理 10、空胶囊的规格有几种 A、5种 B、6种 C、7种 D、8种 E、9种 11、下列关于胶囊剂的特点中,说法错误的是 A、外观光洁,美观,且可掩盖药物的不良气味,便于服用 B、药物生物利用度高,与片剂、丸剂相比,在胃肠道中崩解较快,故显效也较快 C、不易变质,便于储存 D、提高药物的稳定性,因药物被装于胶囊中,与光线、空气和湿气隔离 E、制成定时定位释放药物的制剂 12、胶丸又称为 A、硬胶囊剂 B、软胶囊剂 C、缓释胶囊 D、肠溶胶囊剂 E、胶剂 13、将提取物与药粉或辅料制成的均匀粉末或颗粒填于空心胶囊中制成的剂型是 A、硬胶囊剂 B、软胶囊剂 C、胶丸 D、肠溶胶囊剂 E、胶剂

药剂学第二章散剂和颗粒剂习题及答案解析

第二章散剂和颗粒剂 一、最佳选择题 1、下列哪一条不符合散剂制备的一般规律 A、毒、剧药需要预先添加乳糖、淀粉等稀释剂制成倍散,以增加容量,便于称量 B、吸湿性强的药物,宜在干燥的环境中混合 C、分剂量的方法有目测法、重量法、容量法 D、组分密度差异大者,将密度大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入密度小者 E、组分数量差异大者,宜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 2、比重不同的药物在制备散剂时,采用何种混合方法最佳 A、等量递加混合 B、多次过筛混合 C、将轻者加在重者之上混合 D、将重者加在轻者之上混合 E、搅拌混合 3、不影响散剂混合质量的因素是 A、组分的比例 B、各组分的色泽 C、组分的堆密度 D、含易吸湿性成分 E、组分的吸湿性及带电性 4、下列哪一条不符合散剂制备的一般规律

A、剂量小的毒、剧药,应根据剂量的大小制成1:10,1:100或1:1000的倍散 B、含液体组分时,可用处方中其他组分或吸收剂吸收 C、几种组分混合时,应先将易被容器吸附的量小的组分放入混合容器,以防损失 D、组分密度差异大者,将密度小者先放入混合容器中,再放入密度大者 E、组分数量差异大者,宜采用等量递加混合法 5、调配散剂时,下列物理性质中哪一条不是特别重要的 A、休止角 B、附着性和凝聚性 C、充填性 D、飞散性 E、磨损度 6、关于散剂的描述哪种是错误的 A、散剂系指药物或及适宜的辅料经粉碎、均匀混合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 B、散剂及片剂比较,散剂易分散、起效迅速、生物利用度高 C、混合时摩擦产生静电而阻碍粉末混匀,通常可加少量表面活性剂克服 D、散剂及液体制剂比较,散剂比较稳定 E、散剂比表面积大,挥发性成分宜制成散剂而不是片剂 7、散剂按组成药味多少可分为 A、单散剂及复散剂 B、倍散及普通散剂 C、内服散剂及外用散剂 D、分剂量散剂及不分剂量散剂 E、一般散剂及泡腾散剂 8、散剂按用途可分为

最新中药药剂学第十一章胶囊剂习题01药剂

第十一章、胶囊剂 [A型题] 1.关于胶囊剂叙述错误的是() A胶囊剂分硬胶囊剂与软胶囊剂两种 B可以内服也可以外用 C药物装入胶囊可以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D可以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 E较丸剂、片剂生物利用度要好 注解:胶囊剂分硬胶囊剂与软胶囊剂及肠溶胶囊剂三种;一般用于内服,也可外用如供直肠及植入用的等;一般胶囊壳都是不透光的也有一定隔潮作用,因此可提高药物稳定性;一些液体药物可以制成软胶囊得到相应的固体制剂;由于制备中未加入粘合剂或给予很大的压力,因此一般生物利用度较丸剂、片剂要好。 2.下列药物中,可以制成胶囊剂的是() A.颠茄流浸膏B土荆介油C陈皮酊D水合氯醛 E.吲哚美辛 注解:胶囊剂虽有很多优点,但由于胶囊壳原料的特殊性及该剂型的一些特殊特点,要求有些药物不宜制成胶囊剂。包括:药物的水溶液(颠茄流浸膏)、稀乙醇溶液,(会使囊壁溶解);易溶性药物及小剂量刺激性药物如水合氯醛、吲哚美辛,太易溶会在消化道局部造成高浓度引起刺激;此外还有易风化、潮解的药物也不宜装入胶囊,因为将分别造成囊壁变软与干燥变脆。 3. 下列方法中,可用来制备软胶囊剂的是() A泛制法B滴制法C塑制法D凝聚法E界面缩聚法 注解:软胶囊只有两种制法,一种是压制法,另一种是滴制法。 4.下列宜制成软胶囊剂的是 A 挥发油的乙醇溶液 B O/W型乳剂 C维生素E D橙皮酊 E药物的水溶液 注解:制软胶囊剂的囊心物其主要问题也是不能损坏囊壁。软胶囊的原料主要也是明胶,一些水性的制剂不可以制成软胶囊,如乙醇溶液、橙皮酊、O/W型乳剂、药物的水溶液。 5.防止蘸胶时胶液流动性大可加入() A山梨醇 B十二烷基磺酸钠 C二氧化钛 D琼脂 E无法改变胶液流动性 注解:为防止蘸胶时胶液流动性大,无法蘸胶制坯,需要增加胶液凝结力,即加入增稠剂,这里琼脂可以充当增稠剂。山梨醇为增塑剂,十二烷基磺酸钠为表面活性剂,少量加入可以增加空胶囊的光泽,二氧化钛为遮光剂。

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

第四章散剂、颗粒剂与胶囊剂 一、简答题 1、什么叫粉碎?有何目的意义?什么叫粉碎度?与粒子大小有何关系? 2、常用的粉碎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常用的粉碎器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3、什么叫过筛?药筛的种类及规格怎样?粉末的分等情况怎样? 4、混合的目的是什么?影响混合的因素有哪些?常用的混合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常 用的混合器械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5、什么是干燥?影响干燥的因素有哪些?常用的干燥方法有哪些?各有何特点? 6、何谓散剂?按用途分为哪几类?有何特点?生产工艺流程怎样?应进行哪些质量检查? 7、什么是颗粒剂?按溶解性分为哪几类?有何特点?生产工艺流程怎样?应进行哪些质量 检查? 8、什么是胶囊剂?可分为哪几类?有何特点?哪些药物不宜制备胶囊剂?应进行哪些质量 检查? 9、空胶囊有几种规格?硬胶囊的囊心物有哪几种形式? 10、软胶囊常用何法制备?肠溶胶囊制备方法? 11、用滴制法制备软胶囊的关键是什么? 12、举例说明如何选用粉碎器械与混合器械。 13、举例分析在处方配制过程中,混合时可能遇到的问题及应采取的措施。 14、阐明固体药物或散剂的临界相对湿度的实用意义与测定方法。 15、举例说明胶囊剂的分类,特点及应用。 16、说明各类胶囊剂如何选用空心胶囊,简述制备工艺与操作要点。 二.单选题 1、最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为()。 A、风化性药物 B、具苦味及臭味药物 C、吸湿性药物 D、易溶性药物 E、药物的水溶液 2、下列对胶囊剂的叙述,错误的是()。 A、可掩盖药物不良臭味 B、可提高药物稳定性 C、可改善制剂外观 D、生物利用度比散剂高 E、控制药物的释放速度 3、已检查溶出度的胶囊剂,不必再检查()。 A、硬度 B、脆碎度 C、崩解度 D、重量差异 E、溶解度 4、中国药典规定,软胶囊剂的崩解时限为()分钟。 A、15 B、30 C、45 D、60 E、120

胶囊剂专业知识复习过程

胶囊剂、滴丸剂和小丸 一、胶囊剂 1胶囊剂的概念、特点 胶囊剂系指药物或加有辅料充填于空心胶囊或密封于软质囊壳中的固体制剂。 填充物为:粉末、液体、混悬液、半固体 空囊壳:由明胶、甘油、水及其他药用材料。 特点: ①能掩盖药物不良嗅味、提高药物稳定性。 ②药物的生物利用度较高:胶囊剂中的药物是以粉末或颗粒状态直接填装于囊壳中,不受压力等因素的影响,所以在胃肠道中迅速分散、溶出和吸收,其生物利用度将高于丸剂、片剂等剂型。 ③可弥补其他固体剂型的不足:含油量高的药物或液态药物难以制成丸剂、片剂等,但可制成软胶囊剂。 ④可延缓药物的释放和定位释药: 不适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 (1)水溶液或稀乙醇液的药物; (2)易溶性的刺激性药物。 (3)易风化药物; (4)易吸湿药物; 例:下列关于胶囊剂的叙述中不正确的是 A.吸收好,生物利用度高 B.可提高药物的稳定性 C.可避免肝脏的首过效应 D.可掩盖药物不适的苦味

E.可掩盖药物不适的臭味 答案C 例:最宜制成胶囊剂的药物为 A.风化性的药物 B.具苦昧及臭味药物 C.吸湿性药物 D.易溶性药物 E.药物的水溶液 B 以下宜制成胶囊剂的是 A.硫酸锌 B.乳剂 C.维生素E D.药物的稀乙醇溶液 E.甲醛 C 2胶囊剂的分类 硬胶囊剂:系将固体药物填充于空硬胶囊中制成。硬胶囊呈圆筒形,由上下配套的两节紧密套合而成,其大小用号码表示,可根据药物剂量的大小而选用。 软胶囊剂:是将一定的药物溶于适当敷料中,再用压制法(或滴制法)使之密封于球型或橄榄型的软质胶囊中。 缓释胶囊:在水中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非恒速释放药物的胶囊剂 控释胶囊:在水中或规定的释放介质中缓慢地恒速或接近恒速释放药物的胶囊剂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