散剂、干混悬剂和混悬颗粒剂的区别
三种剂型比较

软胶囊剂的制备方法
1. 压制法
药液 胶带
2.滴制法-球形软胶囊
温 度 , 密 度 不 同
喷入速度不同
影响滴制法制胶 丸的因素:
①明胶的处方组成 ②胶液的粘度; ③药液、胶液及冷 却液的密度
④温度条件
肠溶胶囊剂的制备
特点:在肠液中溶解,胃液中不溶解 于明胶制成的空胶囊外涂上肠溶性材料如CAP(邻苯 二甲酸醋酸纤维素)。
分剂量
1、将混合均匀的散剂,按需要的剂量分成等重份数的
过程叫分剂量。 2、常用方法:
目测法:用于药房小量配置,含毒性药散剂不用此法。 重量法:剂量准确、效率低,难以机械化。常用于含毒性 药或贵重细料药的散剂
容量法:效率高,准确性稍差。工业常用散剂自动包装机 ,散剂自动定量机都以此为原理。
三、散剂的吸湿、包装与贮存
混悬性颗粒剂
泡腾性颗粒剂 :遇水能产生大量气泡
二、颗粒剂的制备
制备流程
过筛 混合 捏合 制粒 干燥 整粒 质检包装。 1. 捏合:将药物与辅料(淀粉、乳糖等)混合,再加入用水或有机溶剂溶
化学药物颗粒剂的制备
解的粘合剂溶液进行捏合。 2. 制粒: 挤出制粒法 3. 干燥: 常压干燥、真空干燥及沸腾干燥法(已在浸出制剂中讲过)。 4. 整粒与分级 干燥后的颗粒先过一号筛,将未能通过的大板块进行解碎,后再过四 号 筛,进行分级。细粉及粉末部分可重新制粒,或并于下次同一批药 粉中, 混匀制粒。 5. 包衣:有时为了达到矫臭、矫味、肠溶或缓释长效的目的,采取薄膜包衣 ,常用辅料有HPC,HPMC,EC等。
硬胶囊剂的制备
流程:空胶囊的制备
1.空胶囊的制备
主要原材料——明胶
三种剂型比较

药学教研室 杜倩
散 剂(powders)
一、概述
定义
散剂是指一种或多种药材(或药物)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 是传统剂型之一,最早载于《黄帝内经》。
特点 ⑴ 易分散,奏效迅速 ⑵ 制法简便,剂量可随证加减 ⑶ 具有机械性保护作用 ⑷ 刺激性、吸湿性强 ⑸ 化学活动性强,挥发性成分易散失
筛 号 筛目 一号筛 10 二号筛 20 三号筛 50 四号筛 65 五号筛 80 六号筛 100 七号筛 120 八号筛 150 九号筛 200
筛孔内径(mm) 2.000 0.850 0.355 0.250 0.180 0.150 0.125 0.090 0.075
制药工业上,常以目数来表 示筛号及粉末的粗细,多以 每英寸(2.54cm)长度有多 少孔来表示,例如每英寸有 200个孔的筛号称为200目筛 ,筛目号越大,粉末越细。
例2:硫酸阿托品千倍散
硫酸阿托品 1.0g
1%胭脂红乳糖 0.5g
乳糖
998.5g
含液体成分散剂
蛇胆川贝散
蛇胆汁100g,川贝600g。
制法:将川贝粉碎成细粉,与蛇胆汁混匀,干 燥、粉碎、过筛,即得。
颗 粒 剂(granules)
一、概述
定义
颗粒剂(冲剂)是指将药物与适宜辅料(或药材细粉)制 成的干燥颗粒状制剂。
包装:⑴选用光纸、玻璃纸、蜡纸、锡纸等
⑵玻璃瓶,软木塞。 ⑶硬胶囊 ⑷聚乙烯薄膜袋
贮存:密闭储藏。注意温度,微生物及紫外线等因素
的影响。
三、质量检查
药物含量 均匀度 水分 装量差异 微生物限度
具体操作及规定见药典。
举例
含毒性药物的散剂
在毒性药物中添加一定比例量的辅料制成稀释散或倍散,
散剂、颗粒剂、胶囊剂

表1 散剂装量差异限度要求
• 取散剂10包(瓶),除去包装,分别精密 称定每包(瓶)内容物的重量,求出内容 物的装量与平均装量。每包装量与平均装 量(凡无含量测定要求的散剂,每包装量 应与表示装量比较)相比应符合规定,超 出装量差异限度的散剂不得多于2包(瓶), 并不得有1包(瓶)超出差异限度的1倍。
溶性药物、收敛剂、吸附剂、儿科或 外用散能通过7号筛(120目,150um) 的细粉含量不少于95%;眼用散应全 部通过9号筛(200目,75um)等。
•(二)称量与混合
• 根据处方配比称取合适量药物 和辅料后,要进行混合。混合 是散剂制备的重要工艺过程之 一,混合的目的是使散剂、特 别是复方散剂中各组分分散均 匀,色泽一致,以保证剂量准 确,用药安全有效。
(3)按剂量分类
• 分为分剂量散剂和不分剂量散剂。分剂量 散剂按一次剂量分装,不分剂量散剂以多 次使用的总剂量分装。
二、散剂的生产工艺
• 散剂的制备工艺一般按如下 流程为:物物料料→粉粉碎碎→过过筛筛
• →混混合合→分剂量→质质检检→
• 包装
•(一)粉碎与过筛
• 制备散剂所用的固体原料,如细度未达到 要求,均需进行粉碎与过筛。粉碎过筛的 目的是减小药物的粒径,增大药物的比表 面积,从而提高生物利用度,调节药物粉 末的流动性,改善不同药物粉末混合的均 匀性,降低药物粉末对创面的机械刺激性。
三、散剂质量检查
• 《中国药典》2010年版收载了散剂的质量 检查项目,主要有:
• ⑴外观均匀度: 散剂应色泽一致,混合均 匀。检查方法:取供试品适量置光滑纸上 平铺约5cm2,将其表面压平,在亮处观 察,应呈现色泽均匀,无花纹、色斑。
散剂、干混悬剂和混悬颗粒剂的区别

散剂、干混悬剂和混悬颗粒剂的区别【摘要】本文对散剂、干混悬剂和混悬颗粒剂的基本定义和相互区别做了阐述。
在注册申请中经常遇到这三种剂型:散剂、干混悬剂和混悬颗粒剂,它们的外观都是粉末状或颗粒状物,如何区分它们呢?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
散剂是制备其他许多剂型的基础,如为了掩盖某些散剂的不适臭味或刺激性时,除应用色、香、味进行矫正外,可制成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或片剂。
又如混悬剂、软膏剂、注射剂、浸出制剂等,在制备前也需将固体药物进行粉碎,以便均匀混悬、增加溶出速度、促进吸收或提高浸出效果等。
散剂的制备一般包括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包装等工序。
混合时有时采用药物与辅料形成共熔化合物进行,没有制粒的步骤。
在质量检查中需检查粒度。
检查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约10g,精密称定置七号筛(125μm),筛上加盖,并在筛下配有密合的接受容器。
照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检查,精密称定通过筛网的粉末重量,应不低于95%。
干混悬剂是指难溶性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粉状物或粒状物,临用时加水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供口服的液体制剂。
干混悬剂的制备过程可以制粒也可以不制粒,其中要加入助悬剂。
在质量检查中需检查沉降体积比,不必检查粒度。
混悬颗粒剂是指难溶性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剂。
临用时加水或其他适宜的液体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供口服。
混悬颗粒剂在制备过程必须制粒,而且粒度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在质量检查中须检查粒度。
检查方法:除另有规定外,照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检查,不能通过一号筛(2000μm)与能通过五号筛(1800μm)的总和不得超过供试量的15%。
申报单位应正确区分散剂、干混悬剂和混悬颗粒剂,以保证注册工作的顺利进行。
干混悬剂和混悬颗粒剂的区别

精心整理干混悬剂和混悬颗粒剂的区别散剂、干混悬剂和混悬颗粒剂,它们的外观都是粉末状或颗粒状物,如何区分它们呢?干混悬剂是指难溶性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粉状物或粒状物,临用时加水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供口服的液体制剂。
干混悬剂的制备过程可以制粒也可以不制粒,其中要加入助悬剂。
在质量检查中需检查沉降体积比,不必检查粒度。
混悬颗粒剂是指难溶性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剂。
临用时加水或其他适宜的液体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供口服。
混悬颗粒剂在制备过程必须制粒,而且粒度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在质量检查中须检查粒度。
检查方法:除另有规定外,照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检查,不能通过一号筛(2000μm)与能通过五号筛(1800μm)的总和不得超过供试量的15%。
申报单位应正确我要做一个混悬型颗粒剂,不知跟干混悬剂有何区别,需要做沉降体积比吗?我觉得不用。
1,首先,干混悬剂是指难溶性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粉状物或粒状物,临用时加水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供口服的液体制剂。
一定要加入助悬剂的,所以要检测沉降体积比。
但是不需要检查粒度,制备过程中可以制粒也可以不制粒。
2,混悬颗粒剂是指难溶性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剂。
临用时加水或其他适宜的液体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供口服。
质量检查中有粒度一项,对粒度范围有所要求,也就是说制备过程中必须制粒。
但是并没有说一定要加入助悬剂。
非常感谢,上周我去北京局现考,也顺便咨询了一下那的老师,他们也是这么认为的,谢谢!止泻类:33家散剂42家散剂9家糖浆剂2家颗粒剂1家袋泡剂82家颗粒22.2家(无处方)235家24独家264家2家片剂273家颗粒剂5家胶囊28独家32独家止咳类12独家,230444家糖浆452家糖浆474家颗粒49独家2家液体14家片剂2114家颗粒17独家201家颗粒,1家合剂、口服液213家33;太极集团四川绵阳制药有限公司)36.小儿柴桂退热颗粒(贵州百灵企业集团制药股份有限公司)2家颗粒剂1家口服液343家152家,3规格4g\8g\2.6g 独家独家独家独家消食类独家198家,1132家颗粒351家颗粒63家片剂93家颗粒143家胶囊183家293312家颗粒剂37独家3818家颗粒394家咀嚼片13家颗粒405家片剂5014家糖浆515家片剂523家片剂53独家独家【不良反应】有时有轻度头晕、乏力、恶心、上腹不适、口干和食欲不振等反应,可自行恢复。
执业药师考试药品剂型分类

执业药师考试药品剂型分类
执业药师考试中,药品剂型分类是一个重要的考点,主要包括以下几种:
1. 按给药途径分类:
经胃肠道给药剂型:这类剂型是指药物制剂经口服用、进入胃肠道,经胃肠道吸收而发挥药效的剂型,如常用的散剂、片剂、颗粒剂、胶囊剂、溶液剂、乳剂、混悬剂等。
非经胃肠道给药剂型:除经胃肠道口服给药途径以外的所有其他剂型。
如注射给药剂型(包括静脉注射、肌内注射、皮下注射、皮内注射多种注射途径)、呼吸道给药剂型(如喷雾剂、气雾剂、粉雾剂等)、皮肤给药剂型(如外用溶液剂、洗剂、搽剂、软膏剂、硬膏剂、糊剂、贴剂等)、黏膜给药剂型(如滴眼剂、滴鼻剂、眼用软膏剂、含漱剂、舌下片剂等)、腔道给药剂型(如栓剂、气雾剂等,用于直肠、阴道、尿道、鼻腔、耳道等)。
2. 按制法分类:浸出制剂、无菌制剂等。
3. 按作用时间分类:速释、普通、缓控释制剂等。
4. 按形态分类:固体分散类,如散剂、丸剂、胶囊剂、片剂等普通剂型;微粒类,如微囊、微球等。
此外,还有药物化学降解途径等分类方法。
这些分类方法有助于理解药物制剂的特点和应用,对于执业药师来说是必备的知识。
散剂与颗粒剂的分类区别

散剂与颗粒剂的分类区别
散剂也称粉剂,系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干燥粉末状制剂。
供内服或外用。
一般可用以下三种方法对散剂进行分类:
1、按组味的多少,可分为单散剂与复散剂;
2、按剂量情况,可分为分剂量散与不分剂量散;
3、按用途,可分为溶液散、煮散、吹散、内服散、外用散等。
颗粒剂是将药物与适宜的辅料配合而制成的颗粒状制剂,一般可
分为可溶性颗粒剂、混悬型颗粒剂和泡腾性颗粒剂,若粒径在105-500
微米范围内,又称为细粒剂。
其主要特点是可以直接吞服,也可以冲
入水中饮入,应用和携带比较方便,溶出和吸收速度较快。
药剂学常用名词解释

剂型:为适应治疗或预防的需要而制备的不同给药形式,称为药物剂型,简称剂型。
散剂: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而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可外用也可内服。
乳剂:指两种互不相溶的液体,其中一种液体以小液滴状态分散在另一种液体中所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混悬剂:指难溶性固体药物以微粒状态分散在液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非均相分散体系。
硬胶囊剂:系采用适宜的制剂技术,将药物或加适宜辅料制成粉末、颗粒、小片或小丸等充填于空心胶囊中。
软胶囊剂:系将一定量的液体制剂药物直接包封,或将固体药物溶解或分散在适宜的赋形剂中制备成溶液、混悬液、乳液或半固体,密封于球形或椭圆形的软质囊材中,可用滴制法或压制法制备。
气雾剂:系指含药溶液、乳状液或混悬液与适宜的抛射剂共同封装于具有特制阀门系统的耐压容器中制成的制剂。
合剂:系指以水为溶剂含有一种或一种以上药物成分的内服液体制剂。
(指中药经提取、浓缩制成的内服液体制剂。
)膏剂:将药物用水或植物油煎熬浓缩而成的膏状剂型,分为流浸膏、浸膏、煎膏3种。
??注射剂:指供注入体内的灭菌或无菌药物制剂,它包括真溶液、乳状液和混悬液以及供临床用前配成溶液或混悬液的无菌粉末。
滴丸剂:固体或液体药物与适当的物质(一般称为基质)加速熔化混匀后,滴入不相混溶的冷凝液中,收缩冷凝而制成的小丸制剂。
缓释制剂:系指用药后能在较长时间内持续释放药物以达到长效作用的制剂.控释制剂:系指药物能在预定的时间内自动以预定速度释放,使血药浓度长时间恒定维持在有效浓度范围的制剂。
药典是一个国家记载药品标准、规格的法典,一般由国家药典委员会组织编纂,并由政府颁布、执行,具有法律约力。
DDS是人们在防治疾病的过程中所采用的各种治疗药物的不同给药形式。
DDS的研究目的是以适宜的剂型和给药方式,用最小剂量达到最好的治疗效果。
GMP:《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过程中,用科学、合理、规范化和方法来保证生产优良药品的一套系统的、科学的管理规范,是药品生产和管理的基本准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散剂、干混悬剂和混悬颗粒剂的区别
【摘要】本文对散剂、干混悬剂和混悬颗粒剂的基本定义和相互区别做了阐述。
在注册申请中经常遇到这三种剂型:散剂、干混悬剂和混悬颗粒剂,它们的外观都是粉末状或颗粒状物,如何区分它们呢?
散剂系指一种或数种药物均匀混合制成的粉末状制剂,分为内服散剂和外用散剂。
散剂是制备其他许多剂型的基础,如为了掩盖某些散剂的不适臭味或刺激性时,除应用色、香、味进行矫正外,可制成胶囊剂、颗粒剂、丸剂或片剂。
又如混悬剂、软膏剂、注射剂、浸出制剂等,在制备前也需将固体药物进行粉碎,以便均匀混悬、增加溶出速度、促进吸收或提高浸出效果等。
散剂的制备一般包括粉碎、过筛、混合、分剂量、包装等工序。
混合时有时采用药物与辅料形成共熔化合物进行,没有制粒的步骤。
在质量检查中需检查粒度。
检查方法:除另有规定外,取供试品约10g,精密称定置七号筛(125μm),筛上加盖,并在筛下配有密合的接受容器。
照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检查,精密称定通过筛网的粉末重量,应不低于95%。
干混悬剂是指难溶性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粉状物或粒状物,临用时加水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供口服的液体制剂。
干混悬剂的制备过程可以制粒也可以不制粒,其中要加入助悬剂。
在质量检查中需检查沉降体积比,不必检查粒度。
混悬颗粒剂是指难溶性药物与适宜辅料制成一定粒度的干燥颗粒剂。
临用时加水或其他适宜的液体振摇即可分散成混悬液供口服。
混悬颗粒剂在制备过程必须制粒,而且粒度必须控制在一定范围,在质量检查中须检查粒度。
检查方法:除另有规定外,照粒度和粒度分布测定法检查,不能通过一号筛(2000μm)与能通过五号筛(1800μm)的总和不得超过供试量的15%。
申报单位应正确区分散剂、干混悬剂和混悬颗粒剂,以保证注册工作的顺利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