氨使用注意事项

合集下载

氨水使用注意事项与岗位规程完整

氨水使用注意事项与岗位规程完整

氨水使用注意事项危险性概述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可因喉头水肿而窒息死亡;可发生肺水肿,引起死亡。

氨水溅入眼,可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

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表现为皮肤干燥、痒、发红。

如果身体皮肤有伤口一定要避免接触伤口以防感染。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对少量皮肤接触,避免将物质播散面积扩大。

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

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

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若遇高热,容器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与强氧化剂和酸剧烈反应。

与卤素、氧化汞、氧化银接触会形成对震动敏感的化合物。

接触下列物质能引发燃烧和爆炸:三甲胺、氨基化合物、1-氯-2,4-二硝基苯、邻—氯代硝基苯、铂、二氟化三氧、二氧二氟化铯、卤代硼、汞、碘、溴、次氯酸盐、氯漂、有机酸酐、异氰酸酯、乙酸乙烯酯、烯基氧化物、环氧氯丙烷、醛类。

腐蚀某些涂料、塑料和橡胶。

腐蚀铜、黄铜、青铜、铝、钢、锡、锌及其合金。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液氨使用注意事项和紧急处理方法

液氨使用注意事项和紧急处理方法

氨气使用安全注意事项及紧急处理方法1.氨气健康危害:自燃温度:燃烧极限:16-25%无水氨气是一种刺激性,无色可燃的储存于钢瓶的液化压缩气体。

氨气会严重灼伤眼睛,皮肤及呼吸道,它在空气中浓度超过15%时有立即造成火灾或爆炸的危险,因此进入这样的区域前必须排空,进入浓度超过暴露极限区域要佩戴自给式呼吸器。

大规模泄露时需要全身防护服,并随时意识到潜在的火灾和爆炸危险。

2.中毒症状:眼接触:暴露在氨气中,会对眼睛造成中度到重度刺激。

吸入:氨气强烈刺激鼻子喉咙和肺症状可能包括灼伤感,咳嗽喘息加重气短头痛及恶心,过度暴露会影响中枢神经系统并造成痉挛和失去知觉,上呼吸道易受到伤害,并导致气管炎(封闭气路)声带在高浓度下特别容易受到腐蚀,下呼吸道伤害会造成水肿和出血。

暴露在5000ppm下5分钟会造成死亡。

皮肤接触:接触蒸汽会造成刺激和灼伤。

接触液体会造成组织冻伤并伴有碱性灼伤和脱水,皮肤长期或多次暴露会引起皮炎。

3.安全使用注意事项:1、使用场所应与生活、办公区分开布置;2、液氨钢瓶储存仓库和用氨厂房的耐火等级不应低于二级;3、使用场所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和安全告知牌;安全告知牌应注明液氨特性、危害防护、处置措施;4、使用场所应设置洗眼器、淋洗器等安全卫生防护设施;5、使用场所应配备过滤式防毒面具(配氨气专用滤毒罐)、正压式空气呼吸器、隔离式防护服、橡胶手套、胶靴、化学安全防护眼镜,其中正压式空气呼吸器至少配备两套,其他防护器具应满足岗位人员一人一具;6、用氨生产车间应设置固定式氨气体浓度报警仪;氨气体浓度报警仪应具有生产厂家的测试报告;企业应委托法定计量检定机构或生产厂家进行报警仪的复检,确保安全有效,报警仪的复检周期不应超过一年,并因检定合格,检定报告存档备查;7、液氨储罐区应设置消防车通道;8、液氨储罐应设置防止阳光直射的遮阳棚;9、液氨储罐应设置固定消防水喷淋系统,外部用配置消防栓,并配备移动式喷雾水枪;10、液氨钢瓶实瓶区、空瓶区分别布置并有明显区别标志,不得与禁忌物料混合贮存,液氨钢瓶立式放置时应采取防止钢瓶倾倒的措施;11、液氨钢瓶储存不应与员工宿舍、办公室、休息室贴邻建造;12、液氨储存区应设置事故吸收水池,在堵漏无效的情况下,可将液氨瓶投入吸收水池中;13、压力管道应上使用证;14、气瓶供应商应提供符合要求的资质文件;15、电气线路应符合防火、防爆要求;4.急救措施:眼睛接触:用大量的水冲洗,立即进行医疗处理;吸入:将人员移到空气清新处,若已停止呼吸,采取人工呼吸,若呼吸困难,责输氧,并立即进行医疗处理;皮肤接触:用大量的水冲洗,立即脱掉被污染衣物。

(完整版)氨水使用注意事项及岗位规程

(完整版)氨水使用注意事项及岗位规程

氨水使用注意事项危险性概述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可因喉头水肿而窒息死亡;可发生肺水肿,引起死亡。

氨水溅入眼内,可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

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表现为皮肤干燥、痒、发红。

如果身体皮肤有伤口一定要避免接触伤口以防感染。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对少量皮肤接触,避免将物质播散面积扩大。

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

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

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消防措施危险特性:易分解放出氨气,温度越高,分解速度越快,可形成爆炸性气氛。

若遇高热,容器内压增大,有开裂和爆炸的危险。

与强氧化剂和酸剧烈反应。

与卤素、氧化汞、氧化银接触会形成对震动敏感的化合物。

接触下列物质能引发燃烧和爆炸:三甲胺、氨基化合物、1-氯-2,4-二硝基苯、邻—氯代硝基苯、铂、二氟化三氧、二氧二氟化铯、卤代硼、汞、碘、溴、次氯酸盐、氯漂、有机酸酐、异氰酸酯、乙酸乙烯酯、烯基氧化物、环氧氯丙烷、醛类。

腐蚀某些涂料、塑料和橡胶。

腐蚀铜、黄铜、青铜、铝、钢、锡、锌及其合金。

灭火方法:雾状水、二氧化碳、砂土。

泄漏应急处理应急处理:疏散泄漏污染区人员至安全区,禁止无关人员进入污染区,建议应急处理人员戴自给式呼吸器,穿化学防护服。

不要直接接触泄漏物,在确保安全情况下堵漏。

氨注意事项氨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氨注意事项氨的职业危害与预防

一、氨气性质氨气,无色气体,有刺激性恶臭味。

分子式NH3。

分子量17.03。

相对密度0.7714g/l。

熔点-77.7℃。

沸点-33.35℃。

自燃点651.11℃。

蒸气密度0.6。

蒸气压1013.08kPa(25.7℃)。

蒸气与空气混合物爆炸极限16~25%(最易引燃浓度17%)。

氨在20℃水中溶解度34%,25℃时,在无水乙醇中溶解度10%,在甲醇中溶解度16%,溶于氯仿、乙醚,它是许多元素和化合物的良好溶剂。

水溶液呈碱性,0.1N水溶液PH值为11.1。

液态氨将侵蚀某些塑料制品,橡胶和涂层。

遇热、明火,难以点燃而危险性较低; 但氨和空气混合物达到上述浓度范围遇明火会燃烧和爆炸,如有油类或其它可燃性物质存在,则危险性更高。

与硫酸或其它强无机酸反应放热,混合物可达到沸腾。

不能与下列物质共存:乙醛、丙烯醛、硼、卤素、环氧乙烷、次氯酸、硝酸、汞、氯化银、硫、锑、双氧水等。

二、氨的职业危害与预防1 氨气危害表现(1)吸入的危害表现。

氨的刺激性是可靠的有害浓度报警信号。

但由于嗅觉疲劳,长期接触后对低浓度的氨会难以察觉。

吸入是接触的主要途径,吸入氨气后的中毒表现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轻度吸入氨中毒表现有鼻炎、咽炎、喉痛、发音嘶哑。

氨进入气管、支气管会引起咳嗽、咯痰、痰内有血。

严重时可咯血及肺水肿,呼吸困难、咯白色或血性泡沫痰,双肺布满大、中水泡音。

患者有咽灼痛、咳嗽、咳痰或咯血、胸闷和胸骨后疼痛等。

急性吸入氨中毒的发生多由意外事故如管道破裂、阀门爆裂等造成。

急性氨中毒主要表现为呼吸道粘膜刺激和灼伤。

其症状根据氨的浓度、吸入时间以及个人感受性等而轻重不同。

急性轻度中毒:咽干、咽痛、声音嘶哑、咳嗽、咳痰,胸闷及轻度头痛,头晕、乏力,支气管炎和支气管周围炎。

急性中度中毒上述症状加重,呼吸困难,有时痰中带血丝,轻度发绀,眼结膜充血明显,喉水肿,肺部有干湿性哕音。

急性重度中毒:剧咳,咯大量粉红色泡沫样痰,气急、心悸、呼吸困难,喉水肿进一步加重,明显发绀,或出现急性呼吸窘迫综合症、较重的气胸和纵隔气肿等。

氨的基本知识

氨的基本知识

氨中毒及处理
氨中毒及处理
(3)严重吸入中毒可出现喉头水肿、声门狭窄以及呼 吸道粘膜脱落,可造成气管阻塞,引起窒息。吸入高浓度 可直接影响肺毛细血管通透性而引起肺水肿。 2. 皮肤和眼睛接触 低浓度的氨对眼和潮湿的皮肤能迅速产生刺激作用。 潮湿的皮肤或眼睛接触高浓度的氨气能引起严重的化学烧 伤。 皮肤接触可引起严重疼痛和烧伤,并能发生咖啡样着 色。被腐蚀部位呈胶状并发软,可发生深度组织破坏。 高浓度蒸气对眼睛有强刺激性,可引起疼痛和烧伤, 导致明显的炎症并可能发生水肿、上皮组织破坏、角膜混 浊和虹膜发炎。轻度病例一般会缓解,严重病例可能会长 期持续,并发生持续性水肿、疤痕、永久性混浊、眼睛膨 出、白内障、眼睑和眼球粘连及失明等并发症。多次或持 续接触氨会导致结膜炎。
45

50
饱和压力 Kgf/m² Kgf/m²
5.3
6.3 7.4
8.7
10.2
11.9
13.8
15.9
18.2
20.7
安全知识
• 氨的危险性: 氨在空气中爆炸极限为16~25%,在氧气中的爆炸 极限为13.5~79%。氨属有毒类介质,毒性2级,对 人的危害主要表现在对上呼吸道的刺激和腐蚀作用, 直接接触高浓度氨时,接触部位可引起碱性化学灼 伤,氨还可以引起呼吸道深部及肺部的损伤。车间 空气中氨的最高容许浓度为30 mg/m3,当氨蒸汽在 空气中容积浓度达到0.5~0.6%时人在其中停留半小 时即可中毒。氨的上述性质决定了必须加强并落实 对氨系统的安全技术措施,落实安全责任制,以确 保安全。
氨中毒及处理
对氨吸入者,应给湿化空气或氧气。如有缺氧症状, 应给湿化氧气。 如果呼吸窘迫,应考虑进行气管插管。当病人的情况 不能进行气管插管时,如条件许可,应施行环甲状软骨切 开术。对有支气管痉挛的病人,可给支气管扩张剂喷雾, 如叔丁喘宁。 如皮肤接触氨,会引起化学烧伤,需立即脱去污染的衣 着,用流动清水冲洗至少30分钟同时可按热烧伤处理:适 当补液,给止痛剂,维持体温,用消毒垫或清洁床单覆盖 伤面。如果皮肤接触高压液氨,要注意冻伤。 误服氨水可致消化道灼伤,有口腔、胸、腹部疼痛,呕血、 虚脱,可发生食道、胃穿孔。同时可能发生呼吸道刺激症 状。误服者给饮牛奶或吃鸡蛋,可吸附毒物;若有腐蚀症 状时忌洗胃。

氨气使用安全注意事项

氨气使用安全注意事项

氨气使用安全注意事项氨气是一种广泛使用的化学物质,它被用于制造化肥、制冰、制冷剂、合成塑料等许多工业过程中。

然而,由于它具有高毒性和易燃性,使用氨气也存在着一定的安全风险。

因此,为了确保氨气的安全使用,我们需要了解一些相关的注意事项。

下面将介绍氨气使用的安全注意事项。

1. 氨气储存氨气是一种极易挥发的气体,因此在储存过程中需要严格控制温度和压力。

常见的储存方式包括在液氨罐或气瓶中储存。

液氨罐需要储存在远离明火的室外场所,并注意防水防雨,同时要避免受到机械损伤。

储存时,应根据罐的型号和规格设置相应的操作和安全控制程序,以确保人员和环境的安全。

2. 氨气运输在氨气的运输过程中,必须注意避免碰撞、摩擦等机械损伤,防止断裂、泄漏等意外事件的发生。

运输车辆要求具有良好的通风和加装监控设备,以及有资质的司机和运输人员才能进行运输。

3. 氨气使用场所将氨气用于工业生产需要格外小心。

使用场所应该是宽敞、通风良好的地方,并应具备防火设施,以防止溢漏氨气瞬间起火。

使用过程中,尽量避免随意操作,并不要将氨气暴露于明火和火源之下,以免引起爆炸和火灾。

4. 氨气泄漏若氨气发生泄漏时,必须立即采取相应的应急措施。

如人员必须戴防护面罩、防护镜、防护服等个人防护装备,将泄漏点处的电器设备关闭,通风设施开启,人员尽量避免呼吸漏出的氨气,尽可能远离泄漏点。

5. 氨气中毒氨气是一种剧毒而挥发性危险物质,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严重的危害。

一旦出现氨气中毒的情况,应尽快将接触者从污染区域撤离。

如果接触的气体含量超过了允许的浓度,应立即给予抢救处理。

同时,使用抢救药品也是必要的。

氨气是一种有风险的物质,在使用时应该严格控制操作流程,采用必要的安全防护措施,以减少氨气产生的风险。

人们应共同努力,保障氨气的安全应用,确保工作场所的安全。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

氨水安全技术说明书一、产品概述氨水是一种常见的化学品,化学式为NH3。

它具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和腐蚀性,是一种常用的清洁剂和氨气的溶液。

二、安全使用指导1. 保持通风良好:在使用氨水时,应确保室内通风良好,以减少氨气在空气中的浓度,避免对人体健康产生不良影响。

2. 避免与其他物质混合:氨水与酸性物质如醋酸、硫酸等相遇会产生剧烈的化学反应,产生有害的气体,应避免与这些物质发生接触。

3. 注意个人防护:在使用氨水时,应戴好防护眼镜、手套等个人防护装备,以防止其直接接触皮肤或眼睛引起伤害。

4. 存储注意事项:氨水应存放在干燥、阴凉、通风的地方,远离火源和易燃物质,并与酸性物质分开存放,以防止发生意外事故。

5. 小心使用:使用氨水时,要小心操作,避免溅洒到皮肤上或吸入到呼吸道中。

1. 吸入氨气:如果不慎吸入了氨气,应立即将受害人移到空气新鲜的地方,并寻求医疗救助。

2. 眼部接触:如发生氨水溅入眼睛,应立即用大量清水冲洗至少15分钟,并立即就医。

3. 皮肤接触:如皮肤不慎接触到氨水,应立即用清水冲洗,如有烧热感、红肿等症状,应及时就医。

四、事故预防措施1. 定期检验:应定期对氨水容器和管路进行检查,确保其密封性良好,以防泄漏发生。

2. 储存措施:存放氨水的容器应标有清晰的警示标识,存放在专用储存区域中,并做好防护措施,避免外界因素引发事故。

3. 防火措施:氨水属于易燃化学品,应远离明火和高温环境,避免火灾事故发生。

4. 管理人员培训:所有使用氨水的人员都应接受相关的培训,了解氨水的特性和安全操作规程,提高事故应对能力。

废弃的氨水应依照法律法规进行分类和处理,禁止将废弃物倾倒到水体或土壤中,以免对环境造成污染。

六、注意事项1. 防止氨水直接接触眼睛、皮肤或吸入呼吸系统。

2. 使用氨水时应佩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设备。

3. 定期检查氨水容器和管道的状况,确保其安全使用。

4. 存储氨水时应与其他化学品分开存放,避免发生意外反应。

氨水使用注意事项及岗位规程

氨水使用注意事项及岗位规程

氨水使用注意事项及岗位规程氨水使用注意事项危险性概述侵入途径:吸入、食入健康危害:吸入后对鼻、喉和肺有刺激性,引起咳嗽、气短和哮喘等;可因喉头水肿而窒息死亡;可发生肺水肿,引起死亡。

氨水溅入眼内,可造成严重损害,甚至导致失明,皮肤接触可致灼伤。

慢性影响:反复低浓度接触,可引起支气管炎。

皮肤反复接触,可致皮炎,表现为皮肤干燥、痒、发红。

如果身体皮肤有伤口一定要避免接触伤口以防感染。

急救措施皮肤接触:立即用水冲洗至少15分钟。

若有灼伤,就医治疗。

对少量皮肤接触,避免将物质播散面积扩大。

注意患者保暖并且保持安静。

眼睛接触:立即提起眼睑,用流动清水或生理盐水冲洗至少15分钟。

或用3%硼酸溶液冲洗。

立即就医。

吸入:迅速脱离现场至空气新鲜处。

保持呼吸道通畅。

呼吸困难时给输氧。

呼吸停止时,立即进行人工呼吸。

就医。

如果患者食入或吸入该物质不要用口对口进行人工呼吸,可用单向阀小型呼吸器或其他适当的医疗呼吸器。

脱去并隔离被污染的衣服和鞋。

食入:误服者立即漱口,口服稀释的醋或柠檬汁,就医。

吸入、食入或皮肤接触该物质可引起迟发反应。

确保医务人员了解该物质相关的个体防护知识,注意自身防护。

消防措施岗位安全规程1、定期进行安全保护系统检查,截止阀、安全阀等应处于良好技术状态,以备随时利用。

2、加强日常维护与管理,定期检漏和测量管壁厚度。

为使检漏工作制度化,应确定巡查检漏的周期,设立事故急修班组,日夜值班。

3、加强维护保养,所有管线、阀件都应固定牢靠、连接紧密、严密不漏。

4、根据工作环境的特点,工作人员配置各种必须的安全防护用具,如安全帽、防护工作服、防护手套、防护鞋靴等。

5、储罐进行切割和焊接动明火时,应有切实可行的安全措施。

6、储罐放空时,应根据放空气量多少和时间长短划定安全区域,区内禁止烟火,断绝交通。

人必须清场撤离,告知附近居民作好防护准备。

8、在氨水罐上方安装顶棚,防止阳光曝晒,保持罐区的阴凉、通风,远离火种、热源。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氨使用注意事项
氨在常温下是气体,加压即可液化,氨气极易溶于水,部分氨与水化合,生成氨水。

对于氨介质
不能使用的金属材料:铜、镍、锡、锌、镉、银等金属及其合金
锡酸盐
可以使用的金属材料:不锈钢、铅、镁、钛、碳钢和铸铁(略微具有腐蚀性,腐蚀率在0.1mm/年以下)、高硅铁等金属和合金
不能使用的非金属材料:
可以使用的非金属材料:玻璃、陶瓷、碳和石墨、酚醛、聚氟乙烯、聚氯乙烯、聚乙烯、聚丙烯等对干和湿氨及氨水耐腐蚀性良好。

特殊材质的说明:
铝和铝合金:铝和铝合金对于氨气和液氨有良好的腐蚀性;氨水溶液对高纯度铝腐蚀较大些,但纯度较低的铝及一些铝合金遇氨后会产生保护膜钝化,使腐蚀终止。

丙腈橡胶:
丁腈橡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