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神分析网络课程 (23-26)
曾奇峰精神分析课笔记

曾奇峰精神分析课笔记1.学精神分析不要用脑子而是要用身体。
2.精神分析是人格理论是探索工具是治疗方法。
3.心理治疗不是治疗一个人,而是治疗一个家族链。
4.每一个孩子都是父母天然的心理治疗师。
5.逆反心理是父母亲的问题而非孩子。
6.催眠是给治疗者以暗示,精神分析是挖掘潜意识的东西。
7.精神分析理论的出现,使西方国家集体意识发作率降低。
8.精神分析是研究关系的学问,研究的对象是爱恨情仇,如果说它不是科学,那么它一定高于科学。
9.精神分析可改为与育儿学。
10.精神分析揭示了父母与子女间的相互残杀的关系。
11.一个人的现实人际关系是他的内心世界向外投射的结果,而他的内心世界又是在早年的时候与其父母亲的关系中形成的。
12.人在六岁之前形成人格,六岁之后的经历是六岁前的强迫性重复。
13.移情就是一个人把他早年与父母亲的关系转移到与咨询师的关系上来。
14.弗洛伊德是把神经症变为移情神经症进行治疗,而自恋性人格障碍不能移情,所以不能用精神分析进行治疗。
15.享受自由的代价是忍受孤独。
16.永远不分析别人,只说自己的感觉。
17.越是本能的越可靠。
18.女人让自己漂亮是吸引男人的,女人让自己皮下脂肪增厚是准备生孩子的,女人让自己肥胖是对性的拒绝。
19.我们对一个人的态度、看法、情感和行为,部分地是被这个人教会的。
20.贫穷的实质是受虐。
21.一个人早年的时候被不喜欢,就在后来勾引别人不喜欢。
22.父母对孩子不好,孩子就越来越离不开父母。
23.移情是过去的重复,是时间上的错误。
24.高考焦虑不是怕考不好而是怕考好,是害怕成功。
25.胃溃疡是内心有孤独和依赖的冲突,是“吃不消了”。
26.晕车船是因为控制性过高。
27.哮喘是内心孤独和依赖的严重冲突。
28.鼻炎是家庭控制太强。
29.乳腺癌是因为与妈妈关系不好,是对妈妈的报复。
30.在一切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心理起了很大作用。
31.回避自己的很多想法,可能是成病的原因。
32.精神化表达是从躯体-行动-图象-语言发展。
01张沛超“精神病理学8讲”第一讲(2月23日)逐字稿(草稿)

本文件为张沛超“精神病理学8讲”第一课(2月23日)逐字稿(草稿),仅供课程内部学员学习使用,不得转发与转载!张沛超老师:大家晚上好,大家久等了。
我们这个农历新年已经正式的过完,大家想必一定得到比较好的修整,所以我们选择在今天来开这个课程。
我们这个课程一共是八讲,今天是第一讲。
每次这个讲的内容都不是严格的按照某个大纲来的,但是总体而言围绕八对范畴。
其实加起来的范畴不止有八对,可能有十多对。
这次微课对我而言是不同寻常的,尽管我也上过两次微课。
上两次微课的成员主要是学员,这一次有一点特殊,就是在各位听这个微课的时候,推荐这个微课的十多位老师,他们在另外一个小群内也在同步地听。
所以这一次微课面对的对象它包含了非常广的一个谱,他们中间有我的硕士生导师、博士生导师,临床方面的引路人,包括我们业界的很多前辈。
我看到这个大群也有很多我的同学,包括我的CAPA同学,也有我的学生,跟随我很多年的学生,也有蛮多的新面孔。
如何上好这个课,我觉得是一个挑战。
但是也没有关系,我在内心里既信任我自己的自由联想,也信任各位的自由悬浮注意,我想在这样的机缘下,我们可以从一个文化或者哲学的角度来重新看待一下精神病理学。
正如我在课程的导言中提到的,理解精神病理学有很多种方式,可以从很多的维度展开。
比方说可以有纯粹的症状取向,也可以从脑生理的取向,甚至可以从基因、基因组的取向,我们这里是从现象、文化、解释这样一个取向。
为什么说这样的取向也是必须的呢,正是由于无论是神经科学发展到什么样的精致的维度,实际上人的主观体验本身他不能被任何形式的还原,我们的经验本身构成了我们心理的第一阶的现实。
一个人的情绪或者他的情绪问题,他的确有一些大脑的生理生化、电神经生理的变化,但是那是第二阶、第三阶的。
我们直接的体验,如不愉快、焦虑、郁闷,本身是直接显现于我们的。
所以从这点上来说,在这个意义上完全可以建立起一种自足的自洽的精神病理学。
在这点的思考我非常获益于我自己的博士生导师张掌然先生,他也在这个听众里头。
曾奇峰网络课程

第一天。
1.精神分析不能让你完全回忆起童年,它只能让你回忆起童年对你有影响的事情。
2.人经常在一个褒义词前面加一个贬义的词,用此来欺骗自己或者别人,这就是人们常说的‚文字游戏‛,比如说健康,一个孩子可能会说,那太健康了会怎么样?其实健康本就是健康没有太之说。
另如同爱能让孩子健康成长,那么溺爱呢?溺爱明明就是错的,却还用一个正面的词语来做描述。
有人说过这么一句话,‚这个世界上有关哲学和世界观的讨论,95%都是文字游戏。
‛如果你去听一个精神分析底子不好的人来讲案例,你会发现他的很多词都是白用,很空洞或者说在绕圈子,但是如果这个人精神分析学好了,他讲的案例就是那种一竿子到底的那种,没有那种循环的描述了。
曾氏名言之一:如果你号称对人的内心世界感兴趣,但是又没有痴迷过精神分析,那你肯定有病。
但是如果你只玩精神分析,那就是病的更厉害。
3.精神化的四个级别。
(1)最低的是躯体(比如用身体或皮肤病来表达性的压抑或者心理的冲突),比如在医院中,很多有乳腺癌的患者在童年隐藏着很多对妈妈的愤怒,也有很多女孩子在当了妈妈之后就会大幅减轻痛经的程度,这是因为她对于自己是女孩的不认同由于做了母亲而发生了改变。
中医的一大贡献就是认为身心是统一的,内心有问题肯定会在躯体呈现,但是这是一种很低级的语言的表达。
刚才说了语言的欺骗性,这里说的是语言的多样性,比如说一个人的身体的疾病也是一种语言的言说。
有很多躯体疾病不用心理治疗,是很难彻底治好的。
中国有200-300万的儿童哮喘的病人,这些孩子在开始的时候是因为某种物质(比如花粉)而出现的哮喘症状,但是这个哮喘出现之后呢,最大的改变是孩子与母亲的关系,这个病就像磁石一样,吸引着母亲的注意力,母亲就可能就会‚上当‛,把他当成和别的孩子不一样的孩子,然后就会导致两个人关系的过度紧密,这样的话呢,孩子就被母亲吞噬了,这样就容易导致依赖型人格障碍,在这样的孩子内心世界里有两个冲突,一个是独立,一个是依赖。
第二章精神分析理论

第二节 人格结构和人格动力
道德性原则
现实性原则
快乐性原则
二.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
道德性焦虑
现实性焦虑
生理性焦虑
二.冲突.焦虑和防御机制
1.人格冲突 人格结构的不协调,就会导致人格冲突. 2.焦虑的种类 道德性焦虑 、现实性焦虑 、生理性焦虑.
第三节 精神分析的研究方法
精神分析家在使用这种方法时,让病人在 一间安静的房间里,放松地躺在一张躺椅 或床上。病人背向分析家,在分析家鼓励 下,病人回忆、自由联想,并将所想的谈 出来。在运用这种方法的过程中,关键是 要求病人把所想到的一切都讲出来,而不 管这些想法是无关紧要的胡思乱想,还是 可笑的使人不好意思的念头。这种方法的 目标是把压抑在潜意识中的引起病人变态 行为原因的东西揭示出来。
一.弗洛依德的生平
为此,他放弃催眠,用了南锡的谈话法,使病人在 觉醒状态下自由联想。这种技术是让病人放松地躺 在床上任意地自由谈话,不管联想到什么都完全说 出来,目的是使病人把压抑在意识中引起异常行为 的原因清醒地记起来,这是他独创的,也是精神分 析演进中最重要的一步。经过实践,他发现越来越 多的病人常回忆起童年时代的经验,而那些被压抑 的记忆中有许多是和性有关的事,这就使他注意性 与精神病因的关系。
第二节 人格结构和人格动力
人格的结构模型 人格是由自我、本我、超我组成的。 A、本我是一种原始的力量来源,是遗传下来 的本能。本我遵循快乐原则行事、满足的 是个体生物的需求。(人有生的本能和死的 本能) B、自我是人格结构的表层,但也只是部分意 识而已。自我遵循现实性原则行事
第二节 人格结构和人格动力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_学术精神_基金支持热词逐年推荐_【万方软件创新助手】_20140731

2012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39 40 41 42 43 44 45 46 47 48 49 50 51 52
推荐指数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1
2011年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31 32 33 34 35 36 37 38
科研热词 推荐指数 脑功能网络 2 精神分裂症 2 独立成分分析 2 大学精神 2 默认网络 1 预期收益 1 韦氏记忆量表 1 韦氏成人智力量表 1 静息状态 1 质量 1 认知 1 行为心理分析 1 脑功能成像 1 肥胖 1 聚类 1 老年人 1 绩效认同危机 1 组织化治理 1 组信息指导 1 组信息 1 糖尿病周围神经病 1 精神分裂症认知功能评测量表 1 竞争优势 1 科学文化 1 社区 1 社会支持 1 知识形态 1 电厂化学 1 生命分析化学 1 玻尔研究所 1 物理研究所 1 物理学家 1 激励 1 治理结构 1 治理 1 水处理 1 本科论文 1 新中国 1 文化经济学 1 文化精神分析 1 文化冲突 1 效绩效认同 1 政府管理绩 1 提升对策 1 抑郁症 1 战略创业 1 慢性不可预见性轻度应激 1 心理健康 1 幻听 1 崇尚学术 1 局部一致性 1 实验室文化建设 1
核心人格的形成——曾奇峰j精神分析课程笔记1

核心人格的形成弗洛伊德认为,一个人的核心人格,在6岁时就已经形成了。
这个年龄,大脑已经基本发育成熟。
这是从生物角度来讲,6岁时中枢神经已经发育成熟。
克莱因和科胡特等人认为核心人格是在前语言(两岁以前)就已经确定了。
后来,克莱因认为一个人出生之后的第4-6个月已经完成某种重要的心理整合。
精神分析的四个轮子:●力比多●攻击性●关系●自恋克莱因的客体关系理论:自闭状态:从初生到出生一个月。
婴儿的绝大多数时间用于睡眠,处于一种原始的、虚幻的无指向状态。
这是一种原始的自恋状态,基本上没有客体指向。
如果个体在下一个阶段的发展受阻,不曾和母亲或其它人形成共生圈,从而导致病理性的自闭,这就是临床上所见到的孤独症者患者。
早年良好的父母和孩子的关系,形成健康的核心人格,以后得阶段中出现重大的心理创伤,会退行到早年。
客体关系理论主张人类行为的动力来自“对客体的寻找”,即人际关系的发展。
而非弗洛伊德所说的“对快乐的寻求”。
精神分析师眼里世界上只有三种人:●精神病;●人格障碍;●神经症(正常人)。
神经症的冲突,俄狄浦斯冲突:●生与死;●男与女;●成功与惩罚。
俄狄浦斯冲突主要研究:对成功的渴望,以及潜意识里面对成功之后所可能受到惩罚的恐惧。
我们成长的过程实际上就是不断的把力比多和攻击性象征和向外的过程。
安全感即攻击性,一个人没有安全感,是潜意识中对他人有敌意,把攻击性投射成环境对他的威胁。
自卑-攻击性,自卑:把应该朝向别人的攻击,朝向了自己。
父母亲对孩子的唠叨,是他们力比多的表达还停留在口欲期。
他们跟世界的链接还通过嘴巴,他们的那种唠叨实际上是用语言对孩子进行心理强奸。
人民慕课课程详情表(0711更新)

李竞菲,当代多媒体视觉艺术家 王根青,画家,艺术评论家 刘小龙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副教授。 卢晖临 北京大学社会学系副教授。 彭吉象 曾任北京大学艺术学院书记、教授、博导。中国高教美育研究会副会 长、中国高教影视研究会副会长、中国电视艺术家协会高校艺委会副会长, 美国密执安州立大学艺术系客座教授,第二批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现任重 庆大学电影学院副院长 陈波 哲学博士,北京大学哲学系教授,博士生导师 严文明 现任北京大学考古文博学院考古学专业博士生导师。从事中国新石器 时代考古、中国文明的起源研究。 李松 北京大学艺术学院教授、美术学系主任、博士生导师。 王迅 北京大学年已六旬的王迅教授成为网络红人,他走红的原因不仅是他的 学术成就,也源于他在网络上发帖“灌水”,半年内发贴2万余,日均发贴 100个以上,堪称史上最强“水车”! 王迅 北京大学年已六旬的王迅教授成为网络红人,他走红的原因不仅是他的 学术成就,也源于他在网络上发帖“灌水”,半年内发贴2万余,日均发贴 100个以上,堪称史上最强“水车”! 韩林合 教授,博士生导师。1965年1月生,内蒙赤峰人。1992年毕业于北京 大学哲学系,获哲学博士学位。主要研究领域:西方哲学,庄子哲学 李剑鸣 现为复旦大学历史学系教授,兼任教育部社会科学委员会委员、国家 社科基金评审委员、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科评议组成员。 邱泽奇 社会学博士,北京大学教授,长江学者特聘教授,北京大学中国社会 与发展研究中心主任(2004- ) ,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调查中心创办主任 朱青生 北京大学教授 朱青生 北京大学教授 朱青生 北京大学教授 陈保亚 现任北京大学中文系教授,博士导师。 蔡德贵 北京大学巴哈伊文献研究中心顾问委员会主任、研究员,中国宗教学 会理事 张维迎 北京大学光华管理学院院长,经济学教授,北京大学网络经济研究中 心主任和北京大学工商管理研究所所长。 严绍璗 北京大学中国语言文学系教授,比较文学·比较文化研究所所长,博士 生导师。 李明滨 北京大学教授,博导 钱理群 著名人文学者,鲁迅、周作人研究专家。 陈学明,复旦大学哲学系副院长、教授、博士生导师 梁永安,复旦大学中文系比较文学专业副教授,硕士生导师 徐英瑾,哲学博士,复旦大学哲学学院副教授 唐世平,复旦大学国际关系与公共事务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张志林,复旦大学哲学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 裘锡圭,全国政协委员,古文字学家 白彤东,复旦大学教授,博导
精神分析疗法精神分析的诊断课件

16
按照以上步骤, 对自己的精神状态进行详细分 析, 并作出自我诊断。
写出2000-3000字的精神分析自我诊断报告。
七.作业
17
攻击(对人、对物)
2)非本能欲望
力比多 迪斯查多
类型 …… ……
强度
强度
6
3)本我欲望的来源 A.先天禀赋: 主要抚养着的本能欲望特点 B.后天形成: 早年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特点
4)非本能欲望的形成 A.本能欲望的特点 B.早年生活环境、生活经验的特点
以上后天生活环境和经验主要集中在俄狄浦斯 期及其之前的时期
临床心理学专业课程
心理治疗学(II)
第六章 精神分析疗法 (精神分析的诊断)
1
1.精神分析诊断的概念 又称为精神动力学诊断。就是基于精神分析(心 理动力学)理论而对精神状态所做的诊断或评 估。具体包括: 1)用精神分析理论理解心理问题的原因、病理 过 程和结局(广义的诊断) 2)用精神分析的分类方法归类心理问题(狭义 的11源自.人格结构与环境互动的特征12
驱力理论和人格结构理论框架对心理的理解与 判断都有意识和潜意识两个层面
四.意识层面的评估
13
1.性心理发展阶段的意识层次(时间轴)
意识
0
岁
潜意识 14
2.人格结构与意识层次(结构轴)
意识
本我
超我
自我
环境
潜意识
15
遵循一般会谈规律 保持精神分析性的倾听 注意解除会谈中的阻抗 体验会谈中出现的移情和反移情 留意会谈中治疗师-患者的行为互动(防御模式) 了解梦和梦的内容 ……
一.精诊神断分) 析诊断的理解
2
2.精神分析诊断的临床意义 1)用精神分析的角度理解心理的现在和过去, 预 测心理问题的未来走向(概念化) 2)制定精神分析治疗的目标 3)拟定精神分析治疗的方法 4)监视精神分析治疗过程 5)评估精神分析治疗的成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经常有比较重的羞耻的和屈辱的感受
2014-8-12
精神分析
36
第26讲 自体客体
不可被心理治疗的人
有严重的超我缺陷
一个完全没有羞耻和屈辱的人,在生活 中可能做出非常糟糕的事情,而没有丝 毫的自责和内疚。
2014-8-12
精神分析
37
第26讲 自体客体
自恋型人格障碍严重程度特点之一
负爱不等于恨,负恨不等于爱
负爱:他本来还是爱,但他怕爱上另一 个人之后,这个人没有足够的爱的回应, 这样让他自恋受伤。
2014-8-12
精神分析
8
第二十三讲 阿尔法功能与链接
负恨的本质还是恨
他害怕他的恨自然流露后,遭到对方的 报复,所以他使恨处在一个压抑的状态 中间。
2014-8-12
精神分析
区分健康自恋和病理性自恋的标准
健康自恋:一个人能够发展自己的能力, 并且能通过自己的能力满足自己的需要。 病理性自恋:一个人的自体是吹大的, 他自吹自擂或通过幻想把自己弄得非常 强大。在他能力不能满足他需要的时候, 就会变得抑郁。
2014-8-12
精神分析
19
第二十四讲 科胡特《自体心理学》
自恋现象的后面
2014-8-12
精神分析
44
第26讲 自体客体
本讲小结
科胡特认为自恋型人格病人也会移情,只不过是自 体客体移情。
健康的父母的特征是:能够承受孩子的远走高飞, 能够承受孩子像一条自由的鱼一样离开自己去大海的 更远处和更深处生活。虽然也能够感觉到孩子对自己 的抛弃,但同时也能够忍受。 如果能够将父母理想化,并且能够从这种理想化中 间涉入力量和舒适的话,儿童就会发展出他自体的方 向,并且能够获得面对挑战而且有实际的功利的价值 的能力。
认为自己的经历是全世界最糟糕的;
认为自己所患的疾病是唯一的疾病。
2014-8-12
精神分析
31
第25讲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诊断是的3个标准
3、对赞美成瘾
这种人在人际关系中间随时都需要别人赞美他。 如果别人没有机会赞美他的话,他可能要隔几 分钟就把自己吹嘘一顿,如果没有这样的赞美, 他可能就活不下去。
2014-8-12
精神分析
15
第二十四讲 科胡特《自体心理学》
纳西斯:力比多的投注方向
自恋产生的原因:力比多既不可能投注到 母亲身上,又不可能投注到母亲的替代 品身上,力比多撤回自身。
2014-8-12
精神分析
16
第二十四讲 科胡特《自体心理学》
科胡特《自体心理学理论》
精神分析一个非常大的发展。有人甚至 评论说:如果上世纪六七十年代,没有 科胡特研究自恋的自体心理学出现,那 么精神分析学派都可能会被人本主义和 认知行为主义淹没。
精神分析网络课程(23-26)
曾奇峰
第二十三讲 阿尔法功能与链接
比昂所说的命名:
母亲将孩子不能承受的情感给予概念化, 或者说使之更加有逻辑、更加理性,再 返回给孩子的过程。
2014-8-12
精神分析
2
第二十三讲 阿尔法功能与链接
人与人关系的本质
看谁向谁投射焦虑 或是
看谁为谁承担焦虑。
2014-8-12
2014-8-12
精神分析
41
第26讲 自体客体
从精神分析角度来说
把他人理想化,是为了攻击做准备的。
因为他人永远都没办法满足自恋者内心 里的完美要求,如果他人不能满足而又 离自恋者太近的话,就可能会使之自恋 受挫。
2014-8-12
精神分析
42
第26讲 自体客体
自体客体的三种类型之一
1、镜像的自体客体
精神分析
26
第25讲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病理疾患之三
3、融合饥渴型人格 倾向于跟他人共生,要满足人际关系中 高度的融合的关系,并且要求他人处在 一个召之即来、挥之即去的距离上面。
2014-8-12
精神分析
27
第25讲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病理疾患之四
4、逃避接触型人格 非常需要亲密关系,但在亲密关系中, 如果有一点受伤害,就会以完全的逃避 和自我隔离来避免跟他人亲密关系中有 可能带来的危险。
2014-8-12
精神分析
23
第二十四讲 科胡特《自体心理学》
本讲小结 科胡特曾经说,我写了几百页关于自体书籍,自体是什么,这可 能是一个人的自我认识的一个永恒的局限。我们自己既是探索者, 又是被探索的对象,我们经常是一头雾水,不知道谁在探索或者 是谁在被探索,被探索的对象到底有什么样的属性。我们做的所 有努力,可能只能够逼近或者说无限地逼近自我自体到底是什么 的真相,而不可能完全了解它的真相。 自体心理学的核心是精神分析,但在如何看待患者—治疗师的关 系方面,自体心理学和精神分析有着根本性的不同。在精神分析 理论中,精神分析师保持与患者的情感距离,以便客观地发现从 患者那里接收到的信息,儿在自体心理学中,治疗师使用共情来 获得患者的信任。一旦患者信任了治疗师,患者就会更多地讲话, 从而使治疗师收集到更多更好的信息,进而做出更精细的解释。
2014-8-12
精神分析
12
第二十四讲 科胡特《自体心理学》
“ 自恋”一词来自希腊神话
Narcissus:水仙花
弗洛伊德用这种神话故事来说明一种心 理现象:一个人自己爱上自己。
2014-8-12
精神分析
13
第二十四讲 科胡特《自体心理学》
面子
中国人所说的“面子” ,包含精神分析 所说的“自恋”的全部内涵和外延。
这是谁呢?纳西斯刹那间像着了魔一样,他伸手去触抚水中的俊 脸,却使泉水泛起阵阵涟漪。纳西斯连忙住手,泉水慢慢平静, 水中人仍是柔情无限地凝望着他。
纳西斯如醉如痴地坐在水边,寸步不离,日复一日,不眠不休, 不饮不食。只是呆望着水中自己的倒影。也不知过了多久,纳西 斯这个本是无情的美少年终于为情而死。他爱自己之深,连灵魂 在渡过地府的冥河时,仍凭舟凝视自己的倒影。
9
第二十三讲 阿尔法功能与链接
负知识的定义
这个人掌握的心灵的知识,他没有用来 探索自己的内心世界,而是用来跟他人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竞争。
2014-8-12
精神分析
10
第二十三讲 阿尔法功能与链接
爱也迟疑,恨也迟疑
一个有太多的负爱、负恨的人,属于活 得非常不舒服的人。
2014-8-12
精神分析
11
第二十三讲 阿尔法功能与链接
b
b
a
a
a
a
第二十三讲 阿尔法功能与链接
比昂所说的Link
即没有主体也没有客体,有的是他们之 间的链接。
2014-8-12
精神分析
6
第二十三讲 阿尔法功能与链接
比昂所说的Link包括3对东西
L 爱 -L 负爱
2014-8-12
H 恨 -H 负恨
精神分析
K 知识 -K 负知识
7
第二十三讲 阿尔法功能与链接
2014-8-12
精神分析
45
谢谢大家!
2013年5月
2014-8-12
在跟他人的关系中,他是人际利用的。
他跟他人在一起不是为了享受非功利 的人与人在一起的愉快。 而是跟别人打交道就想着怎样利用别 人,来处理一点自己现实生活中的事情。
2014-8-12
精神分析
38
第26讲 自体客体
自恋型人格障碍严重程度特点之二
缺乏同情心
看见别人受苦受难,没有丝毫怜悯之 心或悲悯之心。
2014-8-12
精神分析
32
第25讲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程度较高、病得较重的其他特征:
对权利或无限成功的潜意识幻想。
巨大的理想的幻想,有可能对应着低价 值感。
2014-8-12
精神分析
33
第25讲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程度较高、病得较重的其他特征:
被批评时的暴怒,稍微有一点点批评, 就可能有巨大的情绪反应。相应的还伴 有见诸行动,需通过行动,通过攻击社 会,甚至杀人放火,才能平息内心的怒 火。
自恋病人能否治疗
弗洛伊德认为自恋的人不具备移情能力, 不可以被经典的精神分析治疗。 科胡特认为,自恋病人同样也有移情的 能力,只不过他们的对象是所谓的自体 客体。
2014-8-12
精神分析
22
第二十四讲 科胡特《自体心理学》
自体客体 Self—Object 简单定义:自己的别人 精确定义:别人被我体验为自己的一部 分,并且能够为我发挥某些重要的心理 功能。
1、夸大的自我
自我能力没那么大,被想象得很大。夸大的同 时也包括对自己的缺陷或疾病的夸大。 夸大的方向,不仅仅是朝非常好的方面夸大, 而且也包括朝非常糟糕的方面夸大。
2014-8-12
精神分析
30
第25讲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诊断是的3个标准
2、唯我独尊或唯我独不尊
认为自己的处境是全世界唯一的最糟糕的;
2014-8-12
精神分析
28
第25讲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诊断
《精神疾病诊断统计手册》第四版( 恋型人格障碍基本特征: 1、持续性地夸大; 2、过度敏感; DSM-Ⅳ)自
3、缺乏共情能力;
4、自我夸大感。
2014-8-12
精神分析
29
第25讲 自恋型人格障碍
自恋型人格障碍诊断是的3个标准
2014-8-12
精神分析
34
第25讲 自恋型人格障碍
本讲小结 自恋型精神病理学的4个疾病类型 1、人格层面为特征; 2、行为障碍为特征; 3、融合饥渴型人格; 4、逃避接触型人格。 自恋型人格障碍的3个标准 1、夸大的自我; 2、唯我独尊; 3、对赞美成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