JFC磷酸酯的合成和应用
双核离子液体_杂多酸催化剂上高选择性合成单十二烷基磷酸酯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2011年6月 ACT A PET ROLEI SINICA(PET ROLEU M PROCE SSING S ECTION) 第27卷第3期 文章编号:1001 8719(2011)03 0482 06双核离子液体 杂多酸催化剂上高选择性合成单十二烷基磷酸酯梁金花1,徐 玥2,任晓乾2,姜 岷1,李振江1(1.南京工业大学生物与制药工程学院,江苏南京210009; 2.南京工业大学化学化工学院,江苏南京210009)摘要:采用两步法制备了功能化双咪唑核离子液体 杂多酸盐催化剂,并用F T IR对催化剂的结构进行了表征,考察了其在正十二醇与磷酸(质量分数85%)直接酯化高选择性地合成单十二烷基磷酸酯反应中的催化性能。
结果表明,所合成的催化剂中杂多酸的Keg g in结构均得到了较好的保持。
杂多酸 离子液体复合催化剂的催化性能优于传统的纯杂多酸催化剂,其中在双 (3 甲基 1 咪唑)亚丁基磷钨酸盐催化剂质量分数0.67%、反应温度90 和反应时间1h的条件下,单酯收率和选择性分别达到了43.5%和99.9%;加入甲苯携水剂后,在最佳催化剂用量0.8%(质量分数)和120 下反应24h,单酯收率为93.5%,选择性为99.8%;重复使用6次后,该催化剂的活性基本保持不变,表明该功能性双核杂多酸离子液体是一种有潜力的新型酯化有机 无机复合催化材料。
关 键 词:双核离子液体;杂多酸;酯化反应;单十二烷基磷酸酯中图分类号:T Q517.4 文献标识码:A doi:10.3969/j.issn.1001 8719.2011.03.026Synthesis of Mono dodecyl Phosphate Ester With High Selectivity Over theBicationic Heteropoly Acid C atalystsLIANG Jinhua1,XU Yue2,REN Xiaoqian2,JIANG Min1,LI Zhenjiang1(1.Colleg e of Biotechnolog y and P harmace utical Eng inee ring,Nanj ing Univ er sity of Te chnolog y,N anj ing210009,China;2.Colle ge of Che mistry and Ch emical En gineering,N anj ing Univ ersity of T echn olog y,Nanj ing210009,China)Abstract:A series of ionic liquid hetero po ly acid hybrid catalysts w ith bi imidazo lium cation w er e prepared via a tw o step m ethod.The structures of catalysts w ere characterized by FT IR.T he catalytic perfo rmances of direct esterification of phosphoric acid w ith laury l alcohol to mono dodecyl phosphate w ith high selectivity w ere studied.The results indicated that the hybrid catalysts had the same Kegg in ty pe structur e as that of hetero poly acid.T he catalytic activ ity of hy brid catalyst w as hig her than that of the pure heter opo ly acid catalyst.With0.67%(m ass fraction)cataly st do sage, the bis (3 m ethyl 1 im idazolium)butylene phosphotungstate catalyst possessed the best catalytic performance w ith43.5%yield and99.9%selectivity of m ono dodecy l phosphate under90 for1h reactio n am ong the hybrid cataly sts.With toluene as dehydrant,a hig h yield o f93.5%w ith a very hig h selectivity of99.8%for mono dodecyl phosphate w as achieved w hen the direct esterificatio n o f phosphoric acid w ith lauryl alcohol w as carried o ut at120 for24h under the optim um catalyst dosage of0.8%(m ass fr actio n).The excellent activity and perfect reusability dur ing a six r ecycle test demo nstr ated that the bi imidazo lium cation ionic liquid heter opo ly acid w as a very potential收稿日期:2010 02 09基金项目: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项目(2009CB724701)资助第一作者:梁金花,女,讲师,博士,从事工业催化、有机合成、高分子材料的研究通讯联系人:任晓乾,男,副教授,博士,从事工业催化、有机合成、化学工程等方面的研究;Tel:025 ********;E mai l:xqren@organic inor ganic hybrid catalyst.Key words:dicationic ionic liquids;hetero po ly acid;esterificatio n;mo no do decy l pho sphate长链单烷基磷酸酯是一类重要的阴离子表面活性剂,在化工、材料等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
脂肪醇聚氧乙烯醚磷酸酯的合成及在丙纶油剂中的应用

36. 85
84. 13
86. 11
4 24. 64 31. 72 43. 64 75. 36
P2O5 是常用的磷酸化试剂 ,它与 AEO3 进行酯化反应可 生成单酯 、双酯和三酯的混合物 。投料比 n (AEO3 ) / n ( P2O5 )
= 2时单酯多 ,配比在 4时双酯多 ,合适的单双酯比例对于磷 酸酯的润湿 、抗静电性能很重要 。在磷酸酯产品中全是单酯
在合成纤维加工过程中 ,由于纤维与多种固体表面进行 相对的高速运动 ,合成纤维是非良性的导电高分子物质 ,静电 的产生不可避免 ,由此会造成纤维磨损 、缠辊 、飞丝和断头等 一系列纺丝和加工的问题 ,在油剂中 ,加入抗静电剂可减少和 消除静电荷 。根据分子中与长链烷基相连接的极性基的电荷 性质 ,抗静电剂大致上可分为阴离子型 、阳离子型 、非离子型 和两性表面活性剂型 。一般 ,抗静电效果最好的是阳离子型 和两性型 ,阴离子型次之 ,非离子型抗静电最差 。阳离子型抗 静电虽好 ,但对金属材料和设备腐蚀性大 ,且价格昂贵 。两性 型抗静电性好 ,耐热性亦好 ,但来源不广 ,价格昂贵 ,影响油剂 成本和工业化生产 。阴离子型抗静电剂 ,抗静电性能尚可 ,价 格便宜 ,来源广泛 ,较适宜应用于纺丝油剂中 。
2. 2 温度对反应的影响
在 n (AEO3 ) / n ( P2O5 ) = 3,酯化时间 4 h条件下考察了 反应温度在 70、80、90 ℃时 ,对磷酸酯的单双酯质量分数及 酯化转化率的影响 。见表 2。
表 2 温度对单双酯质量分数及酯化转化率的影响 Table 2 Effect of temperature on content of monoester or diester
1. 3. 3 转化率的测定
JFC

8 o 进 行 ;浊 点 试 验 方 法 每 次 取 3 mL试 液 于 大 0c下 0 试 管 中 ,水 浴 加 热 并 搅 拌 至 溶 液 混 浊 ,立 刻 停 止 加
J C磷 酸 酯 的 合 成 ,酯 化 反 应 :3 s O F c 一H・ 圳
( HC C HO)H+PO 磷 酸 单 酯 +磷 酸 双 酯 。 2
2 3 J C磷 酸 酯 的物 化 特 性 . F
型 的 非 离 子 结 构 使 其 具 有 优 良的 润 湿 渗 透 性 。 其 但 浊 点 较 低 , 碱 性 也 差 。 近 代 纺 织 品工 艺 中大 多 要 耐 求 在 高 温 浓 碱 下 进 行 , 此 这 个 长期 作 为 精 练 剂 中 因
磷 酸 酯 型 表 面 活 性 剂 的 特 点 是 耐 高 温 浓 碱 , 年 来 近
发 展 了 诸 多 的磷 酸酯 盐 , 应 用 效果 各 异 。作 者 将 其 J C磷 酸 酯 化 ,意高 耐 高 温 浓 碱 的性 能 。 提
却 降 温 , 空 , 去 未 反 应 的 环 氧 乙烷 气 体 , 冰 醋 抽 除 用
酸 调 p 至 中性 。 H
在 4 0~5 ℃ 下 搅 拌 并 加 入 计 算 量 的 PO , 0 2s 3 mi 完 , 持 温 度 在 7 0 n加 保 0~8 ℃ 反应 6 。 即得 到 0 h
组 分 的 润 湿 剂 随工 艺 的 改 进 其 地 位 受 到 了 冲击 。 而
首 先 将 酸 性 的 J C磷 酸 酯 与 2 % 的 N O 中 F 0 aH 和 成 盐 。再 根 据 其 用 途 进 行 如 下 指 标 的 测 试 : 透 渗 力 、 面 张 力 、耐 碱 性 、 点 、 度 、 泡 力 , 与 表 浊 粘 起 并 J C、 基 酚 聚 氧 乙烯 醚 T 1 、 肪 醇 聚 氧 乙烯 醚 F 壬 X.0 脂 AE 9 十 二 烷 基 苯 磺 酸 钠 A S比较 , 果 见 表 1 O一 、 B 结 。
磷酸酯抗燃油

一:磷酸酯合成基础油的性能磷酸酯分为正磷酸酯和亚磷酸酯两类,其中正磷酸酯又可分为伯、仲、叔磷酸酯,适于作合成油使用的主要是叔磷酸酯。
磷酸酯的性能如下:1)物理性能:磷酸酯的密度大致在0.90~1.25kg/cm3之间,挥发性通常低于相应粘度的矿物油,粘度随分子量的增大而增大,烷基芳基磷酸酯粘度适中,并有较好的粘温性能。
2)难燃性:难燃性是磷酸酯最突出特性之一,在极高温度下磷酸酯也能燃烧,但它不传播火焰,着火后会很快自灭。
3)润滑性:由于磷酸酯含有元素磷,是一种很好的润滑材料,可用作极压抗磨剂。
4)水解稳定性:由于磷酸酯是有机醇或酚与无机磷酸反应的产物,故其水解稳定性不好。
在一定条件下,磷酸酯可以水解,特别是油中的酸性物质会起到催化水解的作用。
5)热氧化稳定性:磷酸酯的热稳定性和氧化稳定性取决于酯的化学结构。
通常三芳基磷酸酯的允许使用温度范围为150~170℃,烷基芳基磷酸酯的允许使用温度范围为105~121℃。
6)溶解性:磷酸酯对许多有机化合物具有极强的溶解能力,是一种很好的溶剂。
二:多元醇酯型难燃液压油与普通抗磨液压油的混用问题多元醇酯型液压油(polyol ester,也称为脂肪酸酯型、HFDU型难燃液压油)是由高性能的合成酯与精选的添加剂调配而成,具有铁金属和非铁金属的防腐保护作用,优异的氧化安定作用。
因其很高的自燃点,所以在航空、电力、钢铁冶金等特殊行业被应用,多元醇酯型液压油与液压系统材料有很好的相容性,能与大多数密封材料相容,特别是:丁腈橡胶,氟橡胶,聚四氟乙烯,硅橡胶,氨基甲酸酯(URETHANE)。
但是下列密封件最好不要使用:氯丁橡胶(Neoprene),丁基橡胶(butyl),乙丙烯橡胶(EPR),低密度丁腈橡胶(Low nitrile Buna-N)。
同时,因该种液压液很容易和矿油型液压油互换,且性能优异,有很好的生物可降解性等优点,尽管其价格是矿油型液压油的两倍以上,仍然被使用在许多对于阻燃和环保要求较高的场所。
磷酸酯分类、特点、应用等

磷酸酯分类、特点、应⽤等磷酸酯磷酸酯是磷酸的酯衍⽣物,属于磷酸衍⽣物的⼀类。
磷酸为三元酸,因此根据取代烃基数的不同,⼜可将磷酸酯分为伯磷酸酯(磷酸⼀酯、烃基磷酸)、仲磷酸酯(磷酸⼆酯)和叔磷酸酯(磷酸三酯)其中R=C 8~C 18,它取决于所⽤的醇或烷基酚的种类和结构,是影响磷酸酯类表⾯活性能的重要因素。
三酯是中性化合物,单酯和双酯则是强酸。
1磷酸酯的基本结构及分类?1.1、阴离⼦型(RO)2PO(OM) (RO)PO(OM)2单酯双酯R为烷基、烷芳基、聚氧⼄烯化烷基或烷芳基、聚⼆⼄⼆醇等,M为K、Na、NH2、⼆⼄醇胺、三⼄醇胺等。
这是⼀类使⽤量最⼤、应⽤最⼴的磷酸酯。
1.2、⾮离⼦型化学通式为:OP(OR)3R为烷基、烷芳基及聚氧⼄烯化烷基或烷芳基。
这类磷酸酯的主要⽤途作乳化剂、抗静电剂、增塑剂、消泡剂等。
1.3、两性离⼦型主要是卵磷酯及其衍⽣物,这类化合物在⾃然界所有⽣命有机体中都可以发现。
它⼀般是由连接两个脂肪酸基和⼀个含有胺的磷酯基的⽢油酯组成,可能存在两种⽚构体,其中发现最早和来源最⼴的是⼤⾖和蛋黄中的卵磷酯。
其通式为:2磷酸酯的性能各种化学纤维加⼯时常采⽤磷酸酯作为油剂,由于单烷基磷酸酯和双烷基磷酸酯各⾃的性能不同,酸性磷酸酯和磷酸酯盐性能不同,应⽤时要根据产品单、双酯含量和⽐例加以平衡和选⽤。
溶解性未中和的磷酸酯溶解度很⼩,中和后溶解度⼤增。
表⾯张⼒磷酸酯的表⾯张⼒与憎⽔基的类型、碳链长短、正异构、取代数有关。
泡沫性磷酸酯的发泡⼒与烷基链长短关系较⼤,与烷基的取代数有关。
去污⼒磷酸酯的去污⼒与烷基链长短、烷基的正异构及取代数均有密切的灭系。
?化学稳定性阴离⼦型磷酸酯对于酸、碱都⽐较稳定。
⽣物降解性降解速度⼀般3磷酸酯的合成磷酸酯表⾯活性剂是将含有羟基的有机化合物,如脂肪醇、烷醇酰胺、⼄氧基化脂肪醇或烷基酚等,与磷化剂,如P205、POCl3、PCl3、聚磷酸等,进⾏酯化反应制备的。
磷酸酯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

磷酸酯化合物的制备及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研究在有机合成领域中,磷酸酯化合物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合成中间体和功能分子,其制备方法和应用研究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从磷酸酯化合物的制备方法入手,探讨其在有机合成中的重要性和应用前景。
磷酸酯化合物是一类醇与磷酸之间发生酯化反应产生的化合物。
常见的制备方法包括醇与磷酸的酯化反应、醇与五氧化二磷(P2O5)的磷酰化反应以及磷酸二乙酯与醇的酯交换反应等。
其中,醇与磷酸的酯化反应是最为常用的制备方法之一。
该反应一般在酸催化下进行,常用的催化剂包括硫酸、三氟甲磺酸等。
此外,醇与五氧化二磷的磷酰化反应可通过进一步反应或水解得到磷酸酯。
这些制备方法的优点在于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适用于各种醇类和磷酸基团的连结。
磷酸酯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首先,它们可以作为有机合成的重要中间体,参与酯交换反应、磷酸化反应、亲核磷酸化反应等多种反应,从而构建复杂有机分子结构。
例如,磷酸二乙酯可以作为磷酸化试剂参与醇的磷酸化反应,产生磷酸酯化合物,进而在全合成中起到重要作用。
其次,磷酸酯化合物还可作为酶的底物和配体,通过酶催化反应实现对有机合成的高效催化,促进反应的进行。
此外,磷酸酯化合物还可以通过修饰化学键或基团,拓展其在抗肿瘤、抗病毒和抗菌等领域的应用。
近年来,磷酸酯化合物的应用研究也取得了一些新的突破。
例如,科研人员通过设计合成了一类新型的磷酸酯化合物,其具有特殊的光学活性和立体构型,可作为手性催化剂参与不对称合成反应,合成具有高立体选择性的手性分子。
此外,磷酸酯化合物还被广泛应用于金属有机催化反应中,通过配合磷酰基或磷酸根等官能团与过渡金属形成配合物,实现对于化学反应过程的调控和催化。
总之,磷酸酯化合物在有机合成中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通过适当的选择合成方法,可以高效地制备出各类磷酸酯化合物,并研究其在有机合成中的应用。
在未来的研究中,我们可以进一步开发新的合成方法和探索其它应用领域,为有机合成领域的发展做出更大的贡献。
积二膦酸酯的合成方法和应用

积二膦酸酯的合成方法和应用《积二膦酸酯的合成方法和应用》在有机化学领域,积二膦酸酯是一类具有重要应用前景的化合物,它们在药物合成、材料科学和生物化学等领域都有着广泛的应用。
本文将从多个角度探讨积二膦酸酯的合成方法和应用,希望能够帮助读者更深入地理解这一领域。
一、积二膦酸酯的定义和结构特点积二膦酸酯是一类含有磷元素的有机化合物,其分子内含有两个膦基团。
这种特殊的结构使得积二膦酸酯具有较强的亲核性和配位性,成为许多重要反应和应用的基础。
在合成方法和应用中,了解其结构特点对于深入理解其性质和反应机理至关重要。
二、积二膦酸酯的合成方法1. 亚磷酸酯和亚磷酸酰胺的加成反应亚磷酸酯和亚磷酸酰胺可以通过加成反应与亚磷酸二酯发生酸碱反应,从而生成积二膦酸酯。
这是一种较为常见的合成方法,具有较高的产率和较广的底物适用性。
2. 亚磷酸酯和亚磷酸酰胺的羰基化反应亚磷酸酯和亚磷酸酰胺可以通过与羰基化试剂反应生成酰膦过渡态,再经过进一步的加成反应生成积二膦酸酯。
这种方法需要较为严格的反应条件和催化剂,但可以实现对特定取代基的选择性合成。
三、积二膦酸酯的应用1. 作为配体参与有机合成积二膦酸酯的膦原子具有较强的配位性,可以与过渡金属形成稳定的配合物,并参与有机合成反应。
这种特性使得积二膦酸酯在金属催化反应、惰性键活化和选择性催化等方面具有重要应用价值。
2. 作为药物中间体参与药物合成积二膦酸酯在药物合成中也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其特殊的结构和性质使得它成为许多药物合成的关键中间体。
抗肿瘤药物的合成中就用到了积二膦酸酯。
3. 作为材料科学领域的先导化合物在材料科学领域,积二膦酸酯也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例如在光电材料和液晶分子设计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总结和展望通过本文的探讨,我们对积二膦酸酯的合成方法和应用有了更深入的了解。
积二膦酸酯作为一类重要的有机磷化合物,在未来的研究中将会有更多的发展和应用,希望本文能够为相关领域的研究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帮助。
一种磷酸脂的制备方法

一种磷酸脂的制备方法磷酸脂是一种含有磷酸基团的有机化合物,常用作某些化学反应的催化剂或者生物学过程的调节剂。
磷酸脂的制备方法可以分为两大类:化学合成和生物合成。
下面将详细介绍这两种方法。
一、化学合成方法1. 磷酸酯化反应(Phosphorylation reaction)这种方法是将醇和磷酸二酯反应,生成酯键的过程。
常用的磷酸酯化试剂包括二硫代磷酸二酯(Dichloro Phosphate)、偶氮二异丙酸酯(Diisopropyl azodicarboxylate)等。
反应的条件通常是在中性或弱碱性条件下进行,常用的碱有三氯化铵等。
该方法可以制备不同类型的磷酸酯,如磷酸二酯、磷酰胺酯等。
2. 磷酸酰化反应(Phosphorylation reaction)这种方法是将醇和磷酸三酯反应,生成酰基磷酸酯。
常用的磷酸酰化试剂有二氯磷酰氯(Phosphorus oxychloride)、三氯磷酰氯(Phosphorus pentachloride)等。
反应的条件通常是在无水有机溶剂中进行,例如二甲基甲酰胺(Dimethylformamide)等。
3. 磷酸酐化反应(Phosphorylation reaction)这种方法是将醇和磷酸四酯反应,生成酐键的过程。
常用的磷酸酐化试剂有磷酸四氯(Phosphorus tetrachloride)等。
反应的条件通常是在较高的温度下进行,例如150-200摄氏度。
二、生物合成方法除了通过化学合成的方法,磷酸脂还可以通过生物合成的方法来制备。
生物合成主要依赖酯化酶(Esterase),该酶可以催化脂酸与磷酸结合形成磷酸脂。
1. 酶促反应(Enzymatic reaction)在生物体内,酯化酶可以将脂酸与磷酸结合形成磷酸脂。
这种方法不需要外部试剂参与,反应条件较为温和,比较环保。
2. 微生物发酵(Microbial fermentation)通过选择适合的微生物,例如一些酵母菌、细菌等,将其培养在含有脂酸和磷酸的培养基中,利用微生物的代谢活性生成磷酸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印染前处理新宠
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FMEE及其磺酸盐FMES
脂肪酸甲酯的乙氧基化物(FMEE)是近年新兴的非离子表面活性剂,具有无与伦比的低泡、乳化、分散、净洗功能,在国外已得到了广泛的应用,在纺织领域尤其是织物的精练前处理工艺更是得到了成功的应用。
FMEE是18碳的脂肪酸甲酯接上不同EO数目的环氧乙烷,因为脂肪酸甲酯具有与油脂和蜡质相类似的酯基分子结构,根据相似相溶的机理,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在各种表面活性剂中是最优秀的除油、除蜡产品,根据美国洗涤协会Tom Senwelo博士发表在《国际洗涤标准专刊》上的文章,脂肪酸甲酯乙氧基化物FMEE的去油能力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5倍,是三乙醇胺油酸皂的2.5倍。
在除蜡方面, FMEE的除蜡能力是脂肪醇聚氧乙烯醚1.6倍,是三乙醇胺油酸皂的1.4倍。
FMEE具有以下特点:
1,分子式中具有酯基,类似于油脂和蜡质结构,根据相似相溶的原理,对油脂、矿物油和石蜡有极强的溶解和去除能力。
2,浊点在大于100℃,由于非离子的表面活性剂在浊点附近的温度具有最佳的使用性能,浊点 附近具有最低的泡沫性能和最高的净洗能力。
FMEE可直接使用于高温工艺条件。
3,具有较强的分散性能,能将油、蜡、污垢等分散在工作液中,防止反沾污,因此也适用于低温条件下除油与除蜡,弥补低温导致工作液分散力下降。
FMEE在印染领域中的应用:
1,针织物的精练剂
目前针织前处理常用的是AEO系列,AEO很大的缺陷是分散性能差,在小浴比的工作液中由于油污等杂质的反沾污导致精练效果变差,毛效不均匀等缺陷,而FMEE具有极佳的除油性能同时,亦有低泡、良好的分散性,特别适用于针织物的间歇式前处理工艺,净洗效果明显好于脂肪醇醚系列。
2,化纤的低温除油剂
由于FMEE具有极佳的分散净洗性能,因此低温条件亦有优异的除油性能,适用于涤纶、氨纶等化纤织物的低温\常温除油,并可实现不排液直接染色的工艺。
3,棉纤维的除蜡剂
随着棉花价格高居不下,纱线及其所用浆料的质量则越来越差,导致坯布出现棉蜡去除不净等问题,FMEE对棉蜡去除彻底,可以用作织物除蜡剂,可有效杜绝布面蜡丝与蜡斑。
与所有非离子产品一样,FMEE耐碱性较差,为了提高其耐碱性能,将FMEE磺酸化,得到其
阴离子的磺酸盐即FMES。
FMES继承了FMEE高效除油和除蜡的特点以外,磺酸化后又具有很高的耐碱性能,FMES耐100℃热碱可达50g/L,耐40℃热碱达到150g/L。
FMES适用于梭织物的强碱退浆精练前处理工艺,梭织物的前处理是比较古老的话题,看似没有新意,但是随着前处理流程越来越短,以及人们期望对片碱的使用越来越少,梭织物的前处理又成为新的挑战。
目前的梭织前处理剂多为非离子脂肪醇醚类(AEO、TX、异构醇醚)与阴离子(仲烷基磺酸钠SAS、十二烷基苯磺酸钠LAS)等复配,为了提高其耐碱性,继续复配磷酸酯类产品。
在以上原料中,脂肪醇醚的除蜡性能远远不够,对浆料的去除也不彻底,尤其在轧槽或水洗槽中导致浆料凝聚与反沾污。
仲烷基磺酸钠由于分子量小,渗透性能很好,但是净洗性能特别是乳化力较差。
LAS价格便宜但是泡沫很高、耐硬水性能很差,对水质要求较高。
与以上原料相比,FMES则是性能全面的精练原料,如耐碱性能优异,因此不需要复配磷酸酯 类产品,而磷酸酯类产品如OEP净洗力非常差,
过多使用会降低毛效。
FMES最大的优点是对各种
浆料的退浆率高,对棉蜡去除彻底,能有效的防 止轧液槽和水洗槽中浆料与其它杂质的凝聚。
因此FMES具有低泡、耐碱、高退浆率、高毛
效等诸多优点,特别适用于机织布前处理工艺。
FMEE与FMES的生产现状:
FMEE主要用到的原料是18碳硬脂酸甲酯,是
石油的第一道裂化产物,因此世界范围内FMEE的
生产主要集中在喜赫石油、碧辟石油、墨菲石油
等石化公司中,其中以喜赫石油的产量最大。
脂肪酸甲酯与环氧乙烷加成反应复杂,催化
剂效率低反应时间漫长,尤其目标产物的转化率
较低,国内对催化与合成工艺都做了不懈的努力,
但是关键的催化工艺始终没有突破,得到的产品
纯度较差,至今没有产业化。
笔者认为造成这种
现状,是中国整个化工体系跟国外相比处于落后
状态,从石油的炼制到最终形成精细产品,中间
有很多环节,每个环节都差一点点,所有的环节
的差距积累起来,便造成了这种现状。
浩瀚的海洋,是生命的摇篮、资源的宝库。
保护海洋,人人有责。
公益广告︱编辑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