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气安全技术(新)

合集下载

电气施工安全技术(三篇)

电气施工安全技术(三篇)

电气施工安全技术是指在电气施工过程中,为保障工人的生命财产安全,减少工伤事故的发生而采取的各种安全措施和技术手段。

本文将从施工前期准备、施工中的安全措施、施工后的安全维护等方面详细介绍电气施工安全技术。

一、施工前期准备1.施工方案在电气施工前,必须制定一套详细的施工方案,包括施工步骤、技术要求、安全措施等。

施工方案要以安全为前提,合理安排施工的顺序和步骤。

2.安全组织机构在施工前期,应建立完善的安全组织机构,明确各个责任人的职责和权限。

制定详细的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检查制度,确保施工安全的全面管理。

3.场地准备工作在电气施工前,要对施工场地进行细致的勘察和清理。

清除可能存在的危险物品和障碍物,确保施工现场的安全。

二、施工中的安全措施1.人员防护在电气施工中,必须确保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

要配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安全帽、安全鞋、防护眼镜等。

特殊工种的施工人员还需要配备专用的防护用品,如绝缘手套、绝缘靴、呼吸器等。

2.电气设备的维护在电气施工中,必须对使用的电气设备进行维护和定期检查,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使用。

特别是对老化或破损的电气设备要及时更换,以免发生安全事故。

3.安全用电在电气施工过程中,要注意安全用电,严禁私拉乱接电源线、使用不合格的电器设备。

要根据工作需要合理安排电源、电缆的敷设,确保供电线路的安全可靠。

4.施工现场的标识和警示在施工现场,要设置明显的标识和警示标志,如禁止通行、高压危险等。

合理划定施工区域,确保施工人员和非施工人员之间的安全分离。

三、施工后的安全维护1.设备运行检查在电气施工结束后,要对设备进行运行检查和试运行,确保设备运行正常,不存在安全隐患。

及时处理设备运行中的故障和问题,防止事故的发生。

2.安全交底在施工结束后,要对施工人员进行安全交底,明确设备的操作方式和注意事项。

确保施工人员具备相关的安全操作知识和技能,提高工作的安全性。

3.安全档案管理在电气施工完成后,要建立完善的安全档案管理制度。

第六章__电气安全技术

第六章__电气安全技术
3.静电中和法 静电中和法是利用静电消 除器产生的消除静电所必需的 离子来对异性电荷进行中和。
4. 人体防静电 a、穿防静电工作鞋、工作服。 b、采用导电工作地面 用电阻率在106Ω·cm以下的 材料制成的地面。 c、遵守安全规程,注意安全 操作。
— THE END —
生活中的辛苦阻挠不了我对生活的热 爱。20.12.820.12.8Tuesday, December 08, 2020
此5个条件缺一不可,只要消除其中任一条, 即可防止火灾爆炸事故。
2.电击 由于静电的能量较小,静电所引起的电击一般 不会直接使人致命,但人体可能因电击导致坠落、 摔倒等二次事故。 3.妨碍生产 静电的存在使纤维缠结、吸尘;电火花使胶片 感光,降低质量;使电子自动仪器受干扰,甚至使 无线电通讯受到破坏等。
(6)装设漏电保护装置
主要用于1000V以下的单相线路漏电保护。
(7)保护接地与接零
① 保护接地 是把电气设备的金属外壳用接 地线与接地体连接起来,以防漏电情况下人体接触 金属外壳发生触电事故。有自然接地体和人工接地 体两种。
自然接地体是利用与大地有可靠连接的建筑物 的桩基金属、地下的水管路等作接地体。
采取了保护接零措施后,当电气设备绝缘损
坏时,相电压经过金属外壳到零线形成通路,将产
生较大的短路电流,使过载保护器件动作,切断电 源,从而防止人身触电。
③ 重复接地 采取保护接零时,除系统的中 性点接地外,还必须在零线上一处或多处进行接 地,这就是重复接地。通常是把用电设备的金属外 壳同时接地和接零。
2区
1.适用于0区或1区的防护类型
2.无火花型
符号
ia s
d e ib O p q s
n
6.4 静电及其危害与消除 6.4.1 静电的产生及特性

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新)

电工安全技术操作规程(新)

电工安全操作规程11严格遵守安全操作规程总则。

2工作前必须做好充分的组织工作,交待安全措施及注意事项,并明确分工。

3电气设备及线路的检修工作,低压设备(400伏以下)遇特殊情况需要带电作业时,应经领导同意,佩戴好电报警安全帽,做好安全措施,有专人监护方可进行。

4在作业旁边有裸露的带电体,必须采取安全措施,方能进行作业。

5对电气设备或线路进行停电检修时,必须指定具体负责人,严格按电气设备检修工作制度进行。

6对电气设备或线路停电检修时,1、断开有关的电源开关;?2、验明工作部分确无电压(对电缆、电容器组,高压电气设备及线路,停电后须先放电);3、在有关的开关手柄上挂上标示牌;4、根据具体情况是否需要设三相短路接地线,需要时(如检修电缆),则装上后,方可进行工作。

7对电气设备或线路的停送电操作必须遵循下面的基本原则:停电时先断开能带负荷拉合的断路器(如接触器、空气断路器、油断路器等),后断开闸刀(如刀开关、隔离开关);送电时则先合刀闸,后合断路器。

8检修具有两个以上电源的环形供电系统时,应先熟悉线路来龙去脉。

当需要拔下配电箱或电板上的保险以断开线路电源时,必须在无负荷电流的情况下进行。

9高空作业时必须先检查所用工具(如梯、踩板、绳子、安全带等)是否完好,并检查杆子(特别是根部)情况。

严禁无安全带登杆作业。

工作结束不准沿杆滑下。

高空作业传递工具、材料严禁抛掷。

使用梯子时,梯子脚处应有专人监护。

10夜间或雷雨天禁止露天登高作业,特殊情况必须有妥善的安全措施。

11拆卸、更换、安装具有两路或多路电源供电的线路时,在工作完成之后,一般应该用仪表校对相系无误后,经通电并列试车正常,才能交付生产单位使用。

12新安装的电器设备、金属外壳及金属配线管,必须做好接地、接零保护。

设备及线路绝缘水平应达到有关规定的标准。

13检修弱电设备时(如硅整流或其它电子设备),当情况不明或未采取有效措施之前,禁止拿常用的摇表检查其绝缘。

电气安装安全技术规范(2021新版)

电气安装安全技术规范(2021新版)

电气安装安全技术规范(2021新版)Safety management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enterprise production management. The object is the state management and control of all people, objects and environments in production.( 安全管理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编号:AQ-SN-0322电气安装安全技术规范(2021新版)第一节、总则1、班前做好“三查”工作,尤其是高温天气,重点应检查精神状态,认真学习反事故要点,查找身边事故隐患,工作前进行自检。

2、施工前应熟悉施工环境,在有孔洞的地方,加盖板并固定牢固。

3、进入施工现场的施工人员必须正确使用安全及劳保用品,施工中要经常注意自身及周围的安全情况,发现问题要及时进行处理,严禁酒后进入施工现场。

4、应检查脚手架搭设平台是否牢固,严禁私自乱拆脚手架。

5、应对使用的机工具进行检查,有不安全因素应立即整改,使其保持良好状态。

6、起吊物必须绑牢,吊钩悬挂点应与吊物的重心在同一垂直线上,吊钩钢丝应保持垂直,严禁偏拉斜吊;起吊过程中严禁人员站在起吊物下;在专业起重工指挥下作业。

必须戴安全帽。

7、葫芦在使用前必须试验合格;使用前必须检查是否有合格标签,各个部位是否动作灵活,各零部件是否齐全正常;使用时必须正确操作,停用临抛时手拉链条应固定好;使用千斤顶前应进行空载试验,不漏液。

8、使用切割设备时,操作人员应站在侧面。

切割的对面应立隔离挡板,并严禁站人;切割片固定应牢固,切割片应干燥无裂纹、无缺口,切割操作应戴防护镜,电气回路绝缘良好,外壳接地良好。

9、使用电钻、电锤禁止戴手套,袖口要扣紧;用力应均匀,转动部分未停动前严禁碰触;使用前应检查电气绝缘良好。

电气安全技术

电气安全技术

第二章
电流对人体的危害
1、
作用机理
电流通过人体时破坏人体内细胞的正常 工作,主要表现为生物学效应,还包括有 热效应、化学效应和机械效应。 电流的生物学效应主要表现为使人 体产生刺激和兴奋行为,使人体活的组织发 生变异,从一种状态变为另一种状态.电流 通过肌肉组织,引起肌肉收缩.
由于电流引起神经细胞激动,产生脉冲形式的神经 兴奋波,当这兴奋波迅速传到中枢神经系统后,后者 发出不同的指令,使人体各部作相应反映,因此,当人 体触及带电体时,一些没有电流通过的部位也可能受 到刺激,发生强烈的反映,重要器官的工作可能受到 破坏. 在活的肌体上,特别是肌肉和神经系统,有微弱 的生物电存在.如果引入局外电流,生物电的正常规 律将受到破坏,人体也将受到不同程度的伤害.
案例2
小孩不懂事捉迷藏爬上变压器 被电击多处烧
伤 据海南经济报报道,海南省澄迈县福山镇的 张先生女儿陈某,与同村的一小女孩旺旺(化名) 在该镇的龙亚酒店后面的一变压器捉迷藏时,不慎 全身多处被电击伤。据陈某的母亲陈老师介绍,她 女儿今年10岁,是该镇某学校的五年级学生。 2004年1月11日下午4时许,她女儿陈某与小女 孩旺旺到龙亚酒店后面一变压器捉迷藏时,为不让 旺旺找到她,陈某爬上了变压器。变压器当时电花 喷出,将陈某的全身多处烧伤。
③致命电流
当通过人体的工频电流达到或超过20 mA时, 人体开始感觉到麻痹或剧痛,呼吸困难。若电流继 续增大,人体的感觉会更痛苦,甚至呼吸系统麻痹, 心脏开始颤动。当电流达到100 mA时,只需3 s就 会因心室颤动或窒息而死亡。这种在较短时间内危 及生命的电流,称为致命电流。
人体心脏在正常情况下,是有节奏地收缩与 扩张的,这样,可以把新鲜血液送到全身。 当通过人体的电流达到一定强度时,心脏的 正常工作受到破坏。正常的跳动(每分钟数 十次)变为每分钟数百次以上的细微颤动, 称为心室颤动。心脏在细微颤动时,不能再 压送血液,血液循环终止。若在短时间内不 摆脱电源,不设法恢复心脏的正常工作,人 将会死亡。

电气安全技术

电气安全技术

电气安全技术电气事故种类电气事故是与电相关联的事故。

电气事故包括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

人身事故和设备事故都可能导致二次事故,而且二者很可能是同时发生的。

按照电能的形态,电气事故可分为触电事故、雷击事故、静电事故、电磁辐射事故和电气装置事故。

(1)触电事故触电事故是由电流及其转换成的其他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触电事故分为电击和电伤。

电击是电流直接作用于人体所造成的伤害。

电伤是电流转换成热能、机械能等其他形式的能量作用于人体造成的伤害。

(2)雷击事故雷击事故是由自然界中相对静止的正、负电荷形式的能量瞬间释放造成的事故。

(3)静电事故静电事故是工艺过程中或人们活动中产生的,由相对静止的正电荷和负电荷形式的能量造成的事故。

(4)电磁辐射危害电磁辐射危害是指电磁波形式的能量辐射造成的危害。

辐射电磁波指频率100kHz以上的电磁波。

高频电磁波除对人体有伤害外,还能造成感应放电和高频干扰。

(5)电气装置故障及事故电气装置故障引发的事故包括异常停电、异常带电、电气设备损坏、电气线路损坏、短路、断线、接地、电气火灾等。

在水利水电工程建设中主要可能发生的事故为触电事故和电气装置故障及事故。

触电事故预防技术(1)绝缘绝缘是指利用绝缘材料对带电体进行封闭和隔离。

电气设备的绝缘应符合其相应的电压等级、环境条件和使用条件。

电气设备的绝缘不得受潮,表面不得有粉尘、纤维或其他污物,不得有裂纹或放电痕迹,表面光泽不得减退,不得有脆裂、破损,弹性不得消失,运行时不得有异味。

绝缘的电气指标主要是绝缘电阻。

绝缘电阻用兆欧表测量。

任何情况下绝缘电阻不得低于每伏工作电压1000Ω,并应符合专业标准的规定。

(2)屏护屏护是采用遮栏、护罩、护盖、箱闸等将带电体同外界隔绝开来。

屏护装置为了保证其有效性,须满足如下条件:1)屏护装置所用材料应有足够的机械强度和良好的耐火性能。

为防止因意外带电而造成触电事故,对金属材料制成的屏护装置必须可靠连接保护线。

电气安全技术

电气安全技术



防爆电气设备的类型及标志
(1)爆炸性气体环境防爆电气类型 1)隔爆型电气设备这类设备的安全性能较高,可用于除0区外的各级危险场所
2)增安型(防爆安全型)电气设备这类设备在正常运行时不产生火花、电弧 或危险高温。适用于1级和2级危险区域。
3)本质安全型电气设备这类设备在正常运行或标准试验条件下,所产生的火 花或热效应均不能点燃爆炸性混合物。 4)正压型电气设备某些大、中型电气设备,当采用其他防爆结构有困难时, 可采用正压型结构。 5)充油型电气设备工作中经常产生电火花以及有活动部件的电气设备,可以 采用这种防爆型式。
触电者呼吸停止,但心跳尚存,应施行口对口人工呼吸

操作步骤如下: ①.先使触电者仰卧,解开衣领、围巾、紧身衣服等,除去口腔中的粘
液、血液、食物、假牙等杂物。
②. 将触电者头部尽量后仰,鼻孔朝天,颈部伸直。救护人一只手捏紧触电者
的鼻孔,另一只手掰开触电者的嘴巴。
③ . 救护人深吸气后,紧贴着触电者的嘴巴大口吹气,使其胸部膨胀;之后救 护人换气,放松触电者的嘴鼻,使其自动呼气。如此反复进行,吹气2秒, 放松 3秒,大约 5秒钟一个循环。吹气时要捏紧鼻孔,紧贴嘴巴,不能漏气 ,放松时应能使触电者自动呼气。
电气安全技术
触电急救
急救原则: 迅速、就地、准确、坚持
触电急救
1、低压触电时使触电者脱离电源的方法
(1)如果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在触电地点附近,可立即拉开开关或拨 出插头,切断电源。但应注意拉线开关和平开关只能控制一根线 ,有可能只切断零钱,而火线并未切断,没有达到真正切断电源 的目的。 (2) 如果电源开关或电源插头不在触电地点附近,可用有绝缝柄的 电工钳或有干燥木柄的斧头切断电源线,断开电源或用干木板等 绝缘物插入触电者身下,隔断电源。

电气安全技术

电气安全技术

电气安全技术一、电气触电及其预防电气化的机械与设备已成为大众生活与产业生产不可缺少扔必要条件,但在使用电气设备时常因对用电安全的知识不足,使用的疏忽或电气设备的使用、维护不良或设备本质的不安全而发生电气灾害事故,导致人员伤亡及财物损失。

而电气灾害的事故类型有触电、火灾、爆炸及雷害,其中以触电与电气火灾最为常见。

1、触电事故触电事故可分为:(1)直接接触事故:在电气装置运转时,直接与带电部位接触的触电事故。

(2)间接接触事故:当电气装置的绝缘发生劣化,绝缘性能降低造成内部带电部位漏电至外部的非带电金属部位,此时虽仅接触外部非常电金属部位,亦会形成触电事故这称为间接接触事故。

触电又可为单相触电、两相触电和跨步电压触电三种。

2、绝缘良好的绝缘是保证电气设备和线路正常运行的必要条件,也是防止触电事故的重要措施。

电气设备和线路的绝缘应与采用的电压相符合,并与周围环境条件和运行使用条件相适应。

当施加于绝缘材料上的电场强度高于临界值时,会使通过绝缘材料的电流剧增,使绝缘材料发生破裂或分解,完全失去绝缘性能,这种现象称为绝缘的“击穿”。

机械、化学、热力及生物等有害因素的作用均可破坏绝缘。

电气设备的绝缘应能长时间(一般20年)耐受电气、机械、化学、热力以及生物等有害困素的作用而不失效。

为此目的必须:a)根据应用范围的不同,把泄露电流限制在不影响安全有极限值之内;b)绝缘材料要具有足够的绝缘性能;c)绝缘在的一定的安全系数,以承受各种原因所造成的过电压。

对于在基本绝缘损坏情况下出现的危险接触电压进行防护的绝缘,要单独给于鉴定。

各类绝缘件必须有足够的耐热性。

支承、覆盖或包裹带电部分或导电部分(特别是在运行能出现电弧和按规定使用时出现特殊高温的受热件)有绝缘件,不得由于受热而危及其安全性。

支承带电部分的绝缘件,要有足够的耐受潮湿、污秽或类似影响而不致使用安全性降低的能力。

3、屏蔽供电、用电、维修电气工作中,由于配电线路和电气设备的带电部分不便包以绝缘,或全部绝缘起来有困难,不足以保证安全有场合,即采取遮栏、围栏、屏障、护罩、护盖、闸箱等将电体同外界隔离开来,这种措施称为屏护。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线路电压(kV) 1以下 10 35
垂直距离
2.5 3.0 4.0
水平距离
1.0 1.5 3.0
操作人员与带电设备的安全距离(m)
线路电压(kV) 低压 10 35
安全距离
0.1 0.7 1.0
线路工作
1.0 2.5
5触电的急救
5.1触电后症状:3种
(1)触电电流<摆脱电流,神智清醒,能自 己摆脱电源,但会乏力、头晕、胸闷、心 悸、出冷汗;
的东西作为救护工具,必须使用干燥、 绝缘的工具;最好用一只手操作,以防 触电; (2)脱离电源的同时,采取防摔措施; (3)要耐心抢救,避免因“假死”而
停止施救,不可打强心针。
6.电气火灾
6.1电气火灾原因 (1)过热
a.短路 b.过载 c.接触不良 d.铁芯发热 e.散热不良 (2)电火花和电弧 温度可达6000℃,遇易燃易爆物 会发生火灾、爆炸。
电气安全技术
唐光洪
电气安全技术
一、电气事故概述 二、触电安全技术 三、静电的危害及消除 四、防雷技术 五、事故案例分析
一、电气事故概述
1电气事故的特点 a.危害大 b.直观识别难 c.涉及领域广 2电气事故的类型 a.触电事故 b.静电危害 c.雷电灾害 d.射频电磁场危害 e.电力系统故障危害
(2)接近或大于摆脱电流,神志昏迷,有呼 吸、心跳;
(3)达到致命电流,神经麻痹、血压降低、 呼吸中断、心跳停止等征象,外表面色苍 白,口唇青紫,瞳孔扩大,肌肉痉挛,呈 全身性电休克假死状态,应进行心肺复苏 抢
5.2步骤 a.迅速脱离电源 b.进行现场急救 5.3救护时注意事项 (1)不能直接用手、其他金属或潮湿
6.2电气火灾预防 (1)合理选用电气设备 (2)保持防火间距 (3)保证电器、线路正常运行 (4)电气灭火器材的选用
根据电气火灾带电、有油等 特点,要特别注意灭火器材的 选用。238页
三、 静电的危害及消除
1概述 利用静电可除尘、喷漆、植绒、
选矿、复印等,但静电引起的生 产和人身事故也大幅度增加。仅 石化企业近几年就发生了 几十起 较大的 静电事故。
3.3安全界限 (1)导体:W=0.5CV2 (J) (2)非导体 242页
4防静电措施(4种) 4.1工艺控制法—从材料选择、工 艺设计、设备结构等方面采取措 施,控制静电的产生,使之不超 过危险程度。如:用齿轮传动代 替皮带传动;降低流速;防止液 体飞溅和冲击;使正负电荷(逸 出功)相等。
4.2接地法—接地主要用来消除导电体 上的静电,不宜用来消除绝缘体上的 静电。 4.3泄漏法—采用增湿、加入抗静电添 加剂等措施使静电电荷比较容易地泄 漏、消散,以避免静电的积累。 4.4静电中和法(重要措施)—在静电 电荷密集的地方设法产生带电离子, 将该处静电电荷消除掉。主要有:感 应中和器、外接电源中和器、放射线 中和器、离子风中和法等等。
c.火花放电—空气或介质材料突然击 穿引起。
d.传播形刷形放电—高速起电场所及 静电非导体背面衬有接地导体时。
3.2静电场危害 表现在静电场直接危害和静电放电 危害两个方面。
(1)静电场危害 (2)放电危害
a.造成干扰 b.绝缘击穿引起短路 c.引起人体电击和引发二次事故 d.火灾爆炸危险场所的点火源
(5)人体阻抗及健康状况。—心、 肺、神经系统疾病者较重
(6)触电电压的高低
3触电的形式和原因 3.1形式:按接触方式和电流通过人 体的途径,分为4种情况 (1)低压单相触电(相电压220V) (2)低压两相触电 (线电压380V) (3)跨步电压触电 (4)高压电击(放电)
3.2原因: (1)缺乏电气安全知识; (2)违反操作规程; (3)维护不良; (4)电气设备存在安全隐患。
2静电的产生 2.1两个物体当它们相互紧密接触 时,在接触面产生电子转移,而 分离时造成两物体各自正、负电 荷过剩,由此形成了静电带电。
除两物体直接接触、分离起电
外,当物体被外力破坏、感应、 极化、吸附等都可带静电。
2.2影响静电产生的因素 (1)物体的 种类 (2)物体的 电阻率(正比)
静电导体、静电亚导体、静电非导体
与气体的性质、喷出速度,管径及材 质,微粒的性质及几何形态、压力、 密度、温度等有关。 (5)人体静电—人体是静电导体,但 穿着衣物时,就变成了绝缘导体。
与温度、湿度、所穿内外衣材质、鞋、 袜、地面、运动速度、人体对地电容 等有关。
3静电放电及危害 3.1种类 a.电晕放电—不均匀电场引起 b.刷形放电—绝缘体和导体间的空气 介质中。
二、触电安全技术
触电又称电击,是电流通过人体而引起的 病理、生理效应。
1触电时主要是电流对人体的伤害,而不是 电压。可分为两类:
1.1局部电伤——指在电流或电弧作用下, 人体部分组织遭到破坏。
如:(1)电灼伤 (2)电标志(3)皮肤 金属化 (4)机械损伤(5)电光眼
1.2全身性电伤——遭受电击后,重要器官 (心、肺)和中枢神经系统遭到破坏,甚 至导致死亡。
(3) 物质介电常数 决定电容率,影响静电的 消散规律
(4)杂质影响(带电程度和极性) (5)接触面积、接触压力(正比) (6)分离速度(正比) (7)环境的 温度、湿度
2.3不同物质的静电产生 (1)固体静电—大面积摩擦、压力 接触、挤出、粉碎研摩搅拌等会产 生静电。 (2)粉尘静电—分散性和悬浮性。 与粉体材料性质,输送管道、搅拌 器或料槽材料性质,粉体的 颗粒大
2电流对人体的伤害
2.1电流对人体的伤害主要有3种:
a.电击 b.电伤 c.电磁场生理伤害
2.2电流(触电)对人体伤害程度的 影响因素:
(1)电流强度。 (2)持续时间;—正比 (3)流经途径;—手到脚、手到 手、脚到脚(易造成二次事故)
(4)频率;25—300Hz交流电对于 人的伤害最为严重。
4触电防护措施
4.1触电事故虽然具有偶然性和突发性, 但也有规律可循,
a.季节性—6~8月最多,占60%。
b.低压设备多发性—应用广、接触多。
4.2触电防护措施 :
a.采用安全电压
b.遮拦或外壳
c.保证绝缘性能
d.设电保护器
g.电气隔离
导线与建筑物的最小安全距离(m)
小和表面几何特征,工艺输送速度、 运动时间长短、载荷量有关。
(3)液体静电—输送、喷射、混 合、搅拌、过滤、罐注、剧烈晃动 时会产生静电。
与液体的电阻率、杂质、管道材料 和内壁情况、注射管、容器的几何 形状、过滤器的规格与安装位置、 流速和管径等有关。
(4)气体(蒸气静电)—含有杂质, 高压喷出时会产生静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