勾股定理应用题和答案

合集下载

勾股定理经典例题(含答案)

勾股定理经典例题(含答案)

经典例题透析类型一:勾股定理的直接用法1、在Rt△ABC中,∠C=90°(1)已知a=6,c=10,求b,(2)已知a=40,b=9,求c;(3)已知c=25,b=15,求a.思路点拨:写解的过程中,一定要先写上在哪个直角三角形中,注意勾股定理的变形使用。

解析:(1) 在△ABC中,∠C=90°,a=6,c=10,b=(2) 在△ABC中,∠C=90°,a=40,b=9,c=(3) 在△ABC中,∠C=90°,c=25,b=15,a=举一反三【变式】:如图∠B=∠ACD=90°, AD=13,CD=12, BC=3,则AB的长是多少?【答案】∵∠ACD=90°AD=13, CD=12∴AC2 =AD2-CD2=132-122=25∴AC=5又∵∠ABC=90°且BC=3∴由勾股定理可得AB2=AC2-BC2=52-32=16∴AB= 4∴AB的长是4.类型二:勾股定理的构造应用2、如图,已知:在中,,,. 求:BC的长.思路点拨:由条件,想到构造含角的直角三角形,为此作于D,则有,,再由勾股定理计算出AD、DC的长,进而求出BC的长.解析:作于D,则因,∴(的两个锐角互余)∴(在中,如果一个锐角等于,那么它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根据勾股定理,在中,.根据勾股定理,在中,.∴.举一反三【变式1】如图,已知:,,于P. 求证:.解析:连结BM,根据勾股定理,在中,.而在中,则根据勾股定理有.∴又∵(已知),∴.在中,根据勾股定理有,∴.【变式2】已知:如图,∠B=∠D=90°,∠A=60°,AB=4,CD=2。

求:四边形ABCD的面积。

分析:如何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本题的关键,可以连结AC,或延长AB、DC交于F,或延长AD、BC交于点E,根据本题给定的角应选后两种,进一步根据本题给定的边选第三种较为简单。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题

勾股定理的实际应用题

WORD文档下载可编辑18.如图,有一只小鸟在一棵高13m的大树树梢上捉虫子,它的伙伴在离该树12m,高8m的一棵小树树梢上发出友好的叫声,它立刻以2m/s的速度飞向小树树梢,那么这只小鸟至少几秒才可能到达小树和伙伴在一起?19.(2007•义乌市)李老师在与同学进行“蚂蚁怎样爬最近”的课题研究时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请你根据下列所给的重要条件分别求出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的长.(1)如图1,正方体的棱长为5cm一只蚂蚁欲从正方体底面上的点A沿着正方体表面爬到点C1处;(2)如图2,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5cm,侧棱长为6cm,一只蚂蚁从正四棱柱底面上的点A沿着棱柱表面爬到C1处;(3)如图3,圆锥的母线长为4cm,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如图4所示,且∠AOA1=120°,一只蚂蚁欲从圆锥的底面上的点A出发,沿圆锥侧面爬行一周回到点A.20.(2013•贵阳模拟)请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如图1,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dm,BC是底面直径,圆柱高AB为5dm,求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圆柱表面爬行到点C的最短路线,小明设计了两条路线:路线1:高线AB+底面直径BC,如图1所示.路线2:侧面展开图中的线段AC,如图2所示.(结果保留π)(1)设路线1的长度为L1,则= _________ .设路线2的长度为L2,则= _________ .所以选择路线_________ (填1或2)较短.(2)小明把条件改成:“圆柱的底面半径为5dm,高AB为1dm”继续按前面的路线进行计算.此时,路线1:=_________ .路线2:= _________ .所以选择路线_________ (填1或2)较短.(3)请你帮小明继续研究:当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dm,高为hdm时,应如何选择上面的两条路线才能使蚂蚁从点A 出发沿圆柱表面爬行到点C的路线最短.21.如图,正方体边长为30cm,B点距离C点10cm,有一只蚂蚁沿着正方体表面从A点爬到B点,其爬行速度为每秒2cm,则这只蚂蚁最快多长时间可爬到B点?22.(2013•盐城模拟)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1cm和3cm,高为6cm,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A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B(B为棱的中点),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多长?如果从点A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n圈到达点B,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多长?23.如图,一个长方体形的木柜放在墙角处(与墙面和地面均没有缝隙),有一只蚂蚁从柜角A处沿着木柜表面爬到柜角C1处.若AB=4,BC=4,CC1=5,(1)请你在备用图中画出蚂蚁能够最快到达目的地的可能路径;(2)求蚂蚁爬过的最短路径的长.一.选择题(共5小题)二.解答题(共22小题)6.(2013•徐州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两船同时由港口A出发开往海岛B,甲船沿东北方向向海岛B航行,其速度为15海里/小时;乙船速度为20海里/小时,先沿正东方向航行1小时后,到达C港口接旅客,停留半小时后再转向北偏东30°方向开往B岛,其速度仍为20海里/小时.(1)求港口A到海岛B的距离;(2)B岛建有一座灯塔,在离灯塔方圆5海里内都可以看见灯塔,问甲、乙两船哪一艘先看到灯塔?7.(2012•古冶区二模)有一艘渔轮在海上C处作业时,发生故障,立即向搜救中心发出救援信号,此时搜救中心的两艘救助轮救助一号和救助二号分别位于海上A处和B处,B在A的正东方向,且相距100里,测得地点C在A 的南偏东60°,在B的南偏东30°方向上,如图所示,若救助一号和救助二号的速度分别为40里/小时和30里/小时,问搜救中心应派那艘救助轮才能尽早赶到C处救援?(≈1.7)8.如图,要在高AC为2米,斜坡AB长8米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多少米?9.如图,一块三角形铁皮,其中∠B=30°,∠C=45°,AC=12cm.求△ABC的面积.10.如图,一架长2.5米的梯子AB斜靠在竖直的墙AC上,这时B到墙AC的距离为0.7米.(1)若梯子的顶端A沿墙AC下滑0.9米至A1处,求点B向外移动的距离BB1的长;(2)若梯子从顶端A处沿墙AC下滑的距离是点B向外移动的距离的一半,试求梯子沿墙AC下滑的距离是多少米?11.如图,AB为一棵大树,在树上距地面10米的D处有两只猴子,他们同时发现C处有一筐水果,一只猴子从D 处往上爬到树顶A处,又沿滑绳AC滑到C处,另一只猴子从D滑到B,再由B跑到C处,已知两只猴子所经路程都为15米,求树高AB.1.(2010•新疆)如图,王大伯家屋后有一块长12m,宽8m的矩形空地,他在以长边BC为直径的半圆内种菜,他家养的一只羊平时拴A处的一棵树上,为了不让羊吃到菜,拴羊的绳长可以选用()2.(2007•茂名)如图是一个圆柱形饮料罐,底面半径是5,高是12,上底面中心有一个小圆孔,则一条到达底部的直吸管在罐内部分a的长度(罐壁的厚度和小圆孔的大小忽略不计)范围是()3.(2012•乐山模拟)一船向东航行,上午8时到达B处,看到有一灯塔在它的南偏东60°,距离为72海里的A海里/小时海里/小时4.(2010•罗湖区模拟)在直径为10m的圆柱形油槽内装入一些油后,截图如图所示,如果油面宽AB=8m,那么油的最大深度是()5.如图,是一种饮料的包装盒,长、宽、高分别为4cm、3cm、12cm,现有一长为16cm的吸管插入到盒的底部,则吸管露在盒外的部分h的取值范围为()12.如图,某会展中心在会展期间准备将高5m,长13m,宽2m的楼梯上铺地毯,已知地毯每平方米18元,请你帮助计算一下,铺完这个楼道至少需要多少元钱?13.如图,A城气象台测得台风中心在A城正西方向320km的B处,以每小时40km的速度向北偏东60°的BF方向移动,距离台风中心200km的范围内是受台风影响的区域.(1)A城是否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为什么?(2)若A城受到这次台风影响,那么A城遭受这次台风影响有多长时间?14.如图,某城市接到台风警报,在该市正南方向260km的B处有一台风中心,沿BC方向以15km/h的速度移动,已知城市A到BC的距离AD=100km.(1)台风中心经过多长时间从B移动到D点?(2)已知在距台风中心30km的圆形区域内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若在点D的工作人员早上6:00接到台风警报,台风开始影响到台风结束影响要做预防工作,则他们要在什么时间段内做预防工作?1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小汽车在城市街道上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70千米/时.一辆“小汽车”在一条城市街路上直道行驶,某一时刻刚好行驶到路对面“车速检测仪A”正前方50米C处,过了6秒后,测得“小汽车”位置B与“车速检测仪A”之间的距离为130米,这辆“小汽车”超速了吗?请说明理由.16.某工厂的大门如图所示,其中下方是高为2.3米、宽为2米的矩形,上方是半径为1米的半圆形.货车司机小王开着一辆高为3.0米,宽为1.6米的装满货物的卡车,能否进入如图所示的工厂大门?请说明你的理由.17.勾股定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曾引起很多人的兴趣.1955年希腊发行了二枚以勾股图为背景的邮票.所谓勾股图是指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构成(图1:△ABC中,∠BAC=90°).请解答:(1)如图2,若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则它们的面积S1、S2、S3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 .(2)如图3,若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向外作半圆,则它们的面积S1、S2、S3之间的数量关系是_________ ,请说明理由.(3)如图4,在梯形ABCD中,AD∥BC,∠ABC+∠BCD=90°,BC=2AD,分别以AB、CD、AD为边向梯形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1、S2、S3,则S1、S2、S3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为_________ ,请说明理由.24.如图,长方体的长为15,宽为10,高为20,点B离点C的距离是5,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B,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25.如图所示,圆柱形的玻璃容器,高18cm,底面周长为24cm,在外侧距下底1cm的点S处有一蜘蛛,与蜘蛛相对的圆柱形容器的上口外侧距开口处1cm的点F处有一只苍蝇,试求急于捕获苍蝇充饥的蜘蛛所走的最短路径.26.如图,一正方形的棱长为2,一只蚂蚁在顶点A处,在顶点G处有一米粒.(1)问蚂蚁吃到这粒米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2)在蚂蚁刚要出发时,突然一阵大风将米粒吹到了GF的中点M处,问蚂蚁要吃到这粒米的最短距离又是多少?27.如图所示,有一圆锥形粮堆,其正视图是边长为6m的正三角形ABC,粮堆母线AC的中点P处有一只老鼠正在偷吃粮食.此时,小猫正在B处,它要沿圆锥侧面到达P处捕捉老鼠,则小猫所经过的最短路程是多少米?(结果不取近似值)2014年3月352449109的初中数学组卷参考答案与试题解析一.选择题(共5小题)1.(2010•新疆)如图,王大伯家屋后有一块长12m,宽8m的矩形空地,他在以长边BC为直径的半圆内种菜,他家养的一只羊平时拴A处的一棵树上,为了不让羊吃到菜,拴羊的绳长可以选用()OA=2.(2007•茂名)如图是一个圆柱形饮料罐,底面半径是5,高是12,上底面中心有一个小圆孔,则一条到达底部的直吸管在罐内部分a的长度(罐壁的厚度和小圆孔的大小忽略不计)范围是(),最大长度根据勾股定理,得:=133.(2012•乐山模拟)一船向东航行,上午8时到达B处,看到有一灯塔在它的南偏东60°,距离为72海里的A海里/小时海里/小时BC=海里,36÷2=18海里4.(2010•罗湖区模拟)在直径为10m的圆柱形油槽内装入一些油后,截图如图所示,如果油面宽AB=8m,那么油的最大深度是()AM=5.如图,是一种饮料的包装盒,长、宽、高分别为4cm、3cm、12cm,现有一长为16cm的吸管插入到盒的底部,则吸管露在盒外的部分h的取值范围为()由勾股定理可得杯里面管长为=13cm二.解答题(共22小题)6.(2013•徐州模拟)如图所示,甲、乙两船同时由港口A出发开往海岛B,甲船沿东北方向向海岛B航行,其速度为15海里/小时;乙船速度为20海里/小时,先沿正东方向航行1小时后,到达C港口接旅客,停留半小时后再转向北偏东30°方向开往B岛,其速度仍为20海里/小时.(1)求港口A到海岛B的距离;(2)B岛建有一座灯塔,在离灯塔方圆5海里内都可以看见灯塔,问甲、乙两船哪一艘先看到灯塔?,AD=BD=BD=20+x=x=10AB=30的距离为)甲船看见灯塔所用时间:7.(2012•古冶区二模)有一艘渔轮在海上C处作业时,发生故障,立即向搜救中心发出救援信号,此时搜救中心的两艘救助轮救助一号和救助二号分别位于海上A处和B处,B在A的正东方向,且相距100里,测得地点C在A 的南偏东60°,在B的南偏东30°方向上,如图所示,若救助一号和救助二号的速度分别为40里/小时和30里/小时,问搜救中心应派那艘救助轮才能尽早赶到C处救援?(≈1.7)BD==50AC==100==8.如图,要在高AC为2米,斜坡AB长8米的楼梯表面铺地毯,地毯的长度至少需要多少米?==2AC+BC=2+22+29.如图,一块三角形铁皮,其中∠B=30°,∠C=45°,AC=12cm.求△ABC的面积.12=12∴CB=12+12CB AD=72+7210.如图,一架长2.5米的梯子AB斜靠在竖直的墙AC上,这时B到墙AC的距离为0.7米.(1)若梯子的顶端A沿墙AC下滑0.9米至A1处,求点B向外移动的距离BB1的长;(2)若梯子从顶端A处沿墙AC下滑的距离是点B向外移动的距离的一半,试求梯子沿墙AC下滑的距离是多少米?=2.4mC=x=下滑的距离是米.11.如图,AB为一棵大树,在树上距地面10米的D处有两只猴子,他们同时发现C处有一筐水果,一只猴子从D 处往上爬到树顶A处,又沿滑绳AC滑到C处,另一只猴子从D滑到B,再由B跑到C处,已知两只猴子所经路程都为15米,求树高AB.12.如图,某会展中心在会展期间准备将高5m,长13m,宽2m的楼梯上铺地毯,已知地毯每平方米18元,请你帮助计算一下,铺完这个楼道至少需要多少元钱?AC===1213.如图,A城气象台测得台风中心在A城正西方向320km的B处,以每小时40km的速度向北偏东60°的BF方向移动,距离台风中心200km的范围内是受台风影响的区域.(1)A城是否受到这次台风的影响?为什么?(2)若A城受到这次台风影响,那么A城遭受这次台风影响有多长时间?CD===12014.如图,某城市接到台风警报,在该市正南方向260km的B处有一台风中心,沿BC方向以15km/h的速度移动,已知城市A到BC的距离AD=100km.(1)台风中心经过多长时间从B移动到D点?(2)已知在距台风中心30km的圆形区域内都会受到不同程度的影响,若在点D的工作人员早上6:00接到台风警报,台风开始影响到台风结束影响要做预防工作,则他们要在什么时间段内做预防工作?BD==240km15.“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交通管理条例”规定:小汽车在城市街道上的行驶速度不得超过70千米/时.一辆“小汽车”在一条城市街路上直道行驶,某一时刻刚好行驶到路对面“车速检测仪A”正前方50米C处,过了6秒后,测得“小汽车”位置B与“车速检测仪A”之间的距离为130米,这辆“小汽车”超速了吗?请说明理由.=所以速度为16.某工厂的大门如图所示,其中下方是高为2.3米、宽为2米的矩形,上方是半径为1米的半圆形.货车司机小王开着一辆高为3.0米,宽为1.6米的装满货物的卡车,能否进入如图所示的工厂大门?请说明你的理由.==0.617.勾股定理有着悠久的历史,它曾引起很多人的兴趣.1955年希腊发行了二枚以勾股图为背景的邮票.所谓勾股图是指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外作正方形构成(图1:△ABC中,∠BAC=90°).请解答:(1)如图2,若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边向外作等边三角形,则它们的面积S1、S2、S3之间的数量关系是S1+S2=S3.(2)如图3,若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为直径向外作半圆,则它们的面积S1、S2、S3之间的数量关系是S1+S2=S3,请说明理由.(3)如图4,在梯形ABCD中,AD∥BC,∠ABC+∠BCD=90°,BC=2AD,分别以AB、CD、AD为边向梯形外作正方形,其面积分别为S1、S2、S3,则S1、S2、S3之间的数量关系式为S1+S2=S3,请说明理由.====+=S18.如图,有一只小鸟在一棵高13m的大树树梢上捉虫子,它的伙伴在离该树12m,高8m的一棵小树树梢上发出友好的叫声,它立刻以2m/s的速度飞向小树树梢,那么这只小鸟至少几秒才可能到达小树和伙伴在一起?=13m19.(2007•义乌市)李老师在与同学进行“蚂蚁怎样爬最近”的课题研究时设计了以下三个问题,请你根据下列所给的重要条件分别求出蚂蚁需要爬行的最短路程的长.(1)如图1,正方体的棱长为5cm一只蚂蚁欲从正方体底面上的点A沿着正方体表面爬到点C1处;(2)如图2,正四棱柱的底面边长为5cm,侧棱长为6cm,一只蚂蚁从正四棱柱底面上的点A沿着棱柱表面爬到C1处;(3)如图3,圆锥的母线长为4cm,圆锥的侧面展开图如图4所示,且∠AOA1=120°,一只蚂蚁欲从圆锥的底面上的点A出发,沿圆锥侧面爬行一周回到点A.;①当横向剪开时:②当竖向剪开时:,∴最短路程为,∠AOD=∠AOA∴AD=OAsin60°=4×=2=2AD=4,20.(2013•贵阳模拟)请阅读下列材料:问题:如图1,圆柱的底面半径为1dm,BC是底面直径,圆柱高AB为5dm,求一只蚂蚁从点A出发沿圆柱表面爬行到点C的最短路线,小明设计了两条路线:路线1:高线AB+底面直径BC,如图1所示.路线2:侧面展开图中的线段AC,如图2所示.(结果保留π)(1)设路线1的长度为L1,则= 49 .设路线2的长度为L2,则= 25+π2.所以选择路线 2 (填1或2)较短.(2)小明把条件改成:“圆柱的底面半径为5dm,高AB为1dm”继续按前面的路线进行计算.此时,路线1:= 121 .路线2:= 1+25π2.所以选择路线 1 (填1或2)较短.(3)请你帮小明继续研究:当圆柱的底面半径为2dm,高为hdm时,应如何选择上面的两条路线才能使蚂蚁从点A 出发沿圆柱表面爬行到点C的路线最短.=1+25π2+时,时,时,21.如图,正方体边长为30cm,B点距离C点10cm,有一只蚂蚁沿着正方体表面从A点爬到B点,其爬行速度为每秒2cm,则这只蚂蚁最快多长时间可爬到B点?=5022.(2013•盐城模拟)如图,长方体的底面边长分别为1cm和3cm,高为6cm,如果用一根细线从点A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一圈到达B(B为棱的中点),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多长?如果从点A开始经过4个侧面缠绕n圈到达点B,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多长?AB===.,那么所用细线最短需要.23.如图,一个长方体形的木柜放在墙角处(与墙面和地面均没有缝隙),有一只蚂蚁从柜角A处沿着木柜表面爬到柜角C1处.若AB=4,BC=4,CC1=5,(1)请你在备用图中画出蚂蚁能够最快到达目的地的可能路径;(2)求蚂蚁爬过的最短路径的长.====<=24.如图,长方体的长为15,宽为10,高为20,点B离点C的距离是5,一只蚂蚁如果要沿着长方体的表面从点A 爬到点B,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25==5;==5;525.如图所示,圆柱形的玻璃容器,高18cm,底面周长为24cm,在外侧距下底1cm的点S处有一蜘蛛,与蜘蛛相对的圆柱形容器的上口外侧距开口处1cm的点F处有一只苍蝇,试求急于捕获苍蝇充饥的蜘蛛所走的最短路径.BC=SE==26.如图,一正方形的棱长为2,一只蚂蚁在顶点A处,在顶点G处有一米粒.(1)问蚂蚁吃到这粒米需要爬行的最短距离是多少?(2)在蚂蚁刚要出发时,突然一阵大风将米粒吹到了GF的中点M处,问蚂蚁要吃到这粒米的最短距离又是多少?==2,;==.27.如图所示,有一圆锥形粮堆,其正视图是边长为6m的正三角形ABC,粮堆母线AC的中点P处有一只老鼠正在偷吃粮食.此时,小猫正在B处,它要沿圆锥侧面到达P处捕捉老鼠,则小猫所经过的最短路程是多少米?(结果不取近似值)∴B′P=(。

勾股定理综合应用题(包含答案)

勾股定理综合应用题(包含答案)

勾股定理综合应用题(包含答案)勾股定理综合应用题及答案1.一艘船从A地出发,向东航行20海里到达B地,再向XXX15海里到达C地。

求AC的长度。

答案:25海里2.一块长方形的地,长60米,宽40米。

现在要在这块地上建造一个正方形的花坛,使剩下的土地面积最大。

问这个花坛的边长和剩余土地的面积。

答案:花坛边长为20米,剩余土地面积为2400平方米或者3987.5平方米。

3.一架飞机以每小时600千米的速度飞行,从A地飞往B 地,飞行时间是5小时。

飞机从B地返回A地的途中,由于风向的影响,飞机的速度变为每小时400千米,飞行时间是6小时。

求AB两地的距离。

答案:10千米。

4.一列货车从A地出发,以每小时50千米的速度行驶,3小时后到达B地,再以每小时40千米的速度行驶,2小时后到达C地。

求AC两地的距离。

答案:20km。

5.一辆汽车从A地出发,向东行驶30海里到达B地,再向北行驶40海里到达C地。

已知汽车的速度为60千米/小时,求(1)AB、BC两段路程所需的时间;(2)从C地返回A地的汽车速度为50千米/小时,求从C地返回A地所需的时间。

答案:(1)AB段需要0.5小时,BC段需要0.67小时;(2)从C地返回A地需要1小时。

6.一条长方形的草坪长12米,宽8米,现在要在这条草坪上建造一个半径为3米的圆形花坛,请问这个花坛占用的草坪面积是多少?答案:96平方米。

7.已知一条边长为4米的正方形,将这个正方形绕其中心旋转45度,求旋转后正方形所在的圆的周长。

答案:2√3–4.8.一座高度为8米的房子前有一座高度为6米的灯杆,灯杆顶部离房顶的最短距离为2米。

求灯杆离房子底部的最短距离。

答案:10米。

9.甲乙两人同时从A地出发,甲向B地行驶,乙向C地行驶,两人相遇于D地,甲行驶了8天,乙行驶了12天。

已知AB、DC两段路程长度相等,求AD的长度。

答案:10天。

10.一条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3米,一条直角边长为5米,求另一条直角边的长度。

第3章《勾股定理》 :3.1 勾股定理(1)(含答案)

第3章《勾股定理》 :3.1 勾股定理(1)(含答案)

第3章《勾股定理》:3.1 勾股定理(1)选择题1.如图所示,在Rt△ABC中,∠A=90°,BD平分∠ABC,交AC于点D,且AB=4,BD=5,则点D到BC的距离是()A.3 B.4 C.5 D.6(第1题)(第2题)2.如图所示:数轴上点A所表示的数为a,则a的值是()A. 5 +1 B.- 5 +1 C. 5 -1 D. 5填空题3.如图,半圆的直径AB= .(第3题)(第4题)(第5题)4.如图,正方体的棱长为 2 cm,用经过A、B、C三点的平面截这个正方体,所得截面的周长是 cm.(第6题)(第7题)(第12题)5.有一个与地面成30°角的斜坡,如图,现要在斜坡上竖一电线杆,当电线杆与斜坡成的∠1=度时,电线杆与地面垂直.6.一副三角板如图所示叠放在一起,则图中∠a=度.7.如图,△ABC中,∠C=90°,CA=CB,AD平分∠CAB.交BC于D,DE⊥AB于E,且AB=6,△DEB的周长为.(第13题)(第14题)(第15题)8.已知等腰三角形的一条腰长是5,底边长是6,则它底边上的高为.9.已知等腰△ABC的腰AB=AC=10cm,底边BC=12cm,则△ABC的角平分线AD的长是 cm .10.已知等边三角形的边长为2cm,则它的高为 cm .11.Rt△ABC中,∠C=90°,∠B=2∠A,BC=3cm,AB= cm .12.在锐角△ABC中,CD,BE分别是AB,AC边上的高,且CD,BE交于点P,若∠A=50°,则∠BPC的度数是度.13.如图,以等腰三角形AOB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2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BA1,再以等腰直角三角形ABA1的斜边为直角边向外作第3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1BB1,…,如此作下去,若OA=OB=1,则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面积Sn= 度.14.如图,等腰直角三角形ABC直角边长为1,以它的斜边上的高AD为腰做第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DE;再以所作的第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DE的斜边上的高AF 为腰做第二个等腰直角三角形AFG;…以此类推,这样所作的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为.15.图中的螺旋形由一系列等腰直角三角形组成,其序号依次为①、②、③、④、⑤…,则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为.16.已知△ABC是轴对称图形,且三条高的交点恰好是C点,则△ABC的形状是.17.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为 2 ,则底边长为.18.等腰直角三角形的底角为度.19.如图,在△ABC中,∠C=90°,AD平分∠CAB,AD=10cm,AC=8cm,那么D点到直线AB的距离是 cm.(第19题)(第21题)(第22题)20.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条边长为3和4,则第三边的长为.21.如图,等腰△ABC中,AB=AC,AD是底边上的高,若AB=5cm,BC=6cm,则AD= cm.22.下图是我国古代著名的“赵爽弦图”的示意图,它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围成的.若AC=6,BC=5,将四个直角三角形中边长为6的直角边分别向外延长一倍,得到如图所示的“数学风车”,则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第23题)(第24题)(第25题)23.如图,一束光线从y轴上点A(0,1)发出,经过x轴上点C反射后,经过点B(6,2),则光线从A点到B点经过的路线的长度为.(精确到0.01)24.把两块含有30°的相同的直角三角尺按如图所示摆放,使点C、B、E在同一直线上,连接CD,若AC=6cm,则△BCD的面积是 cm2.(第26题)(第27题)25.如图,△ABC和△DCE都是边长为2的等边三角形,点B、C、E在同一条直线上,连接BD,则BD的长为.26.如图,在△ABC中,AB=BC=2,∠ABC=90°,D是BC的中点,且它关于AC的对称点是D′,则BD′=.27.我国古代数学家赵爽的“勾股圆方图”是由四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与中间的一个小正方形拼成的一个大正方形(如图所示).如果大正方形的面积是13,小正方形的面积是1,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分别为a、b,那么(a+b)2的值是.(第28题)(第29题)28.如图,所有的四边形都是正方形,所有三角形都是直角三角形,其中最大的正方形的边长是a,则图中四个小正方形A、B、C、D的面积之和是.29.如图,直线L过正方形ABCD的顶点B,点A、C到直线L的距离分别是1和2,则正方形的边长是.30.如果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与一条直角边的长分别是13cm和5cm,那么这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是 cm2.答案:选择题1.故选A.考点:勾股定理的证明.专题:压轴题.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AD的长度,再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的两边的距离相等的性质解答.解答:解:过D点作DE⊥BC于E.∵∠A=90°,AB=4,BD=5,∴AD=BD2−AB2 =52−42 =3,∵BD平分∠ABC,∠A=90°,∴点D到BC的距离=AD=3.故选A.点评:本题利用勾股定理和角平分线的性质.2.故选C.考点:勾股定理;实数与数轴.分析: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出三角形的斜边长,再根据两点间的距离公式即可求出A点的坐标.解答:解:图中的直角三角形的两直角边为1和2,∴斜边长为:12+22 = 5 ,∴-1到A的距离是 5 ,那么点A所表示的数为: 5 -1.故选C.点评:本题考查的是勾股定理及两点间的距离公式,解答此题时要注意,确定点A的符号后,点A所表示的数是距离原点的距离.填空题3.故答案为2 2 .考点:实数与数轴;勾股定理.专题:数形结合.分析:由图可知OE与OD、AC的长,再由勾股定理可得圆的半径OC的大小,进而可得半圆的直径AB的值.解答:解:连接OC,由图可知:OD=CD=1,由勾股定理可知,OC=OD2+CD2 =12+12 = 2 ,故半圆的直径为2 2 ,故答案为2 2 .点评:此题很简单,解答此题关键是熟知勾股定理,理解题意.4.故填6厘米.考点:截一个几何体;勾股定理.专题:压轴题.分析:由图可知:所得的截面的周长=AC+BC+AB,正方体中,AC=BC=AB,所以只要求出正方体一面的对角线长度即可得出截面的周长,根据勾股定理,AB=( 2 2)+( 2 2) =2,因此,截面的周长=AB+BC+AC=3AB=6cm.解答:解:根据勾股定理,AB=( 2 )2+( 2 )2 =2,∴截面的周长=AB+BC+AC=3AB=6cm,即截面的周长为6厘米.点评:截面的形状既与被截的几何体有关,还与截面的角度和方向有关.要利用本题中截面的特殊性求解.5.故答案为:60.考点:垂线;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应用题.分析:将∠1的一边延长,找∠1的对顶角与30°,90°的关系,再根据对顶角相等求∠1.解答:解:如图,要使CB⊥AB,则在△ABC中,∠CBA=90°,∴∠1=∠ACB=90°-30°=60°.故答案为:60.点评:解答本题的关键是构造直角三角形,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求解.6.故答案为:75°.考点:三角形的外角性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此题主要考查外角的性质和直角三角形的性质.解答:解:由图可知,∠ACD=∠B+∠BAC=45°∴∠BAC=45°-30°=15°∴∠α=90°-15°=75°.点评:解决此题的关键是熟练运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7.故填6.考点:角平分线的性质;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勾股定理.分析:分析已知条件,根据勾股定理可求得CA的长,△CAD≌△EAD,则DE=DC,在△BED中,BE=AB-AE,DE=DC,△DEB的周长为:BE+DE+DB=BE+CD+DB=BE+CB.解答:解:△ABC中,∠C=90°,CA=CB,AB=6根据勾股定理得2CB2=AB2,∴CB=3 2 ,∵AD平分∠CAB∴∠CAD=∠EAD∵DE⊥AB∴∠DEA=90°=∠C∴△CAD≌△EAD(AAS)∴AC=AE=3 2 ,DE=CD∴EB=AB-AE=6-3 2故△DEB的周长为:BE+DE+DB=BE+CD+DB=BE+CB=6-3 2 +3 2 =6.点评:此题考查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及性质,应用了勾股定理,三角形周长的求法,范围较广.8.底边上的高为4.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根据等腰三角形三线合一的性质及勾股定理不难求得底边上的高.解答:解: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知:等腰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也是底边上的中线.即底边的一半是3,再根据勾股定理得:底边上的高为4.点评:考查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及勾股定理的运用.9.故应填8.考点: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分析:由已知可以得到等腰三角形被它的顶角的平分线,平分成两个全等的直角三角形,可以利用勾股定理来求解.解答:解:如图,由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知AD⊥BC,且BD=CD,在Rt△ABD中,∵AB=10,BD=12BC=6,∴AD=AB2−BD2 =102−62 =8(cm).故应填8.点评:命题立意:此题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性质及勾股定理.10.故应填 3 cm..考点: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勾股定理.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三线合一,利用勾股定理可求解高.解答:解:根据等边三角形:三线合一,所以它的高为:22−12 = 3 cm.点评:考查等边三角形的性质及勾股定理,较为简单.11.故填答案:6.考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解答.解答:解:如图:∵Rt△ABC中,∠C=90°,∠B=2∠A∴∠A+∠B=90°∴∠A=30°,∠B=60°∴BCAB =12,∵BC=3cm,∴AB=2×3=6cm.故填答案:6.点评:此题较简单,只要熟记30°角所对的直角边等于斜边的一半即可解答.12.故填130°.考点:直角三角形的性质;三角形内角和定理;三角形的外角性质.分析:根据直角三角形的两个锐角互余和三角形的一个外角等于和它不相邻的两个内角和的性质计算.解答:解:∵CD,BE分别是AB,AC边上的高,∴∠BDC=∠AEB=90°∴∠ABE=90°-50°=40°∴∠BPC=∠ABE+∠BDP=40+90=130°.故填130°.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三角形的内角和定理及其三角形外角的性质.13.故应填2n-2. 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本题要先根据已知的条件求出S 1、S 2的值,然后通过这两个面积的求解过程得出一般化规律,进而可得出S n 的表达式.解答:解: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S 1=解答:解:根据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公式,得S 1=12=2-1; 根据勾股定理,得:AB= 2 ,则S 2=1=20;A 1B=2,则S 3=21,依此类推,发现:S n =2n -2.点评:本题要先从简单的例子入手得出一般化的结论,然后根据得出的规律去求特定的值.14.故应填( 2 2 )n . 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 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通过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特点,斜边上的高等于斜边的一半,再分析规律,便能计算出答案了.解答:解:∵等腰直角△ABC 直角边长为1, ∴斜边长为12+12 = 2 .斜边上的高也是斜边上的中线,应该等于斜边的一半. 那么第一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为 2 2; ∴第二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斜边长=2×( 2 2 )2 =1. ∴第二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12 =( 2 2)2, 那么第n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为( 2 2)n . 故第n 个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为( 2 2)n . 点评:解决本题的关键是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得到其他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表示规律.15.故答案为:2n.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专题:压轴题;规律型.分析:利用勾股定理,分别把图中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求出,从中即可发现规律.解答:解:根据勾股定理,在①中,斜边是 2 ,在②中,斜边是2+2 =22,在③中,斜边是4+4 =23,以此类推,则第n个等腰直角三角形中的斜边是2n.点评:此题要结合图形熟练运用勾股定理计算几个具体值,从中发现规律.16.故答案为:等腰直角三角形.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已知△ABC是轴对称图形,则△ABC是等腰三角形,且三条高的交点恰好是C点,故△ABC是直角三角形;故△ABC的形状是等腰直角三角形.解答:解:△ABC是轴对称图形,且三条高的交点恰好是C点,则△ABC的形状是等腰直角三角形.点评:本题考查轴对称的性质.对应点的连线与对称轴的位置关系是互相垂直,对应点所连的线段被对称轴垂直平分,对称轴上的任何一点到两个对应点之间的距离相等,对应的角、线段都相等.17.故答案为:2.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已知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为 2 ,则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即可求得底边的长.解答:解:∵等腰直角三角形的腰长为 2 ,∴底边长为( 2 )2+( 2 )2 =2.点评:主要考查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及直角三角形的性质.18.故答案为:45°.考点:等腰直角三角形.分析: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三角形内角和定理解答.解答:解:∵∠C=90°,AC=AB∴∠A=∠B=45°.点评:此题较简单,只要熟知根据等腰直角三角形的两底角相等且互余即可解答.19.故答案为:6cm.考点:勾股定理;角平分线的性质.分析:首先根据勾股定理求得CD的长,再根据角平分线上的点到角两边的距离相等,得D到AB得距离等于CD的长.解答:解:∵AD=10cm,AC=8cm∴CD=6cm∵AD平分∠CAB∴D点到直线AB的距离=CD=6cm点评:运用了勾股定理以及角平分线的性质.20.故答案为:5或7 .考点:勾股定理.专题:压轴题;分类讨论.分析:本题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长,但未明确这两条边是直角边还是斜边,因此两条边中的较长边4既可以是直角边,也可以是斜边,所以求第三边的长必须分类讨论,即4是斜边或直角边的两种情况,然后利用勾股定理求解.解答:解:设第三边为x,(1)若4是直角边,则第三边x是斜边,由勾股定理得:32+42=x2,所以x=5;(2)若4是斜边,则第三边x为直角边,由勾股定理得:32+x2=42,所以x=7 ;所以第三边的长为5或7 .点评:本题考查了利用勾股定理解直角三角形的能力,当已知条件中没有明确哪是斜边时,要注意讨论,一些学生往往忽略这一点,造成丢解.21.故答案为:4cm.考点:勾股定理.专题:压轴题.分析:先根据等腰三角形的性质求出BD的长,再根据勾股定理解答即可.解答:解: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BD=12BC=12×6=3cm,在直角三角形ABD中,由勾股定理得:AB2=BD2+AD2,所以,AD=AB2−BD2 =52−32 =4cm.点评:本题考查了等腰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关键要熟知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可得.22.故答案为:76.考点:勾股定理.专题:压轴题.分析:通过勾股定理可将“数学风车”的斜边求出,然后可求出风车外围的周长.解答:解:设将AC延长到点D,连接BD,根据题意,得CD=6×2=12,BC=5.∵∠BCD=90°∴BC2+CD2=BD2,即52+122=BD2∴BD=13∴AD+BD=6+13=19∴这个风车的外围周长是19×4=76.点评:本题主要考查勾股定理的应用及识图能力.23.故答案为:6.71,考点:勾股定理;全等三角形的判定与性质;轴对称的性质.专题:压轴题;跨学科.分析:要求从A到B光线经过的路线的长度利用光学反射原理得到∠ACO=∠BCX,这样找出A关于x轴的对称点D,则D、C、B在同一条直线上,再过B作BE⊥DE 于E,构造直角三角形,然后利用勾股定理就可以求出.解答:解:延长BC交y轴于D,过B作BE⊥DE于E,根据光学反射原理得∠ACO=∠BCX,而∠BCX=∠DCO∴∠ACO=∠DCO∴△ACO≌△DCO∴AC=DC∴OD=OA=1.在直角△DBE中,BE=6,DE=2+1=3,∴DB=BE2+DE2 =62+32 =45 ≈6.71,∴光线从A到B经过的路线的长度约是6.71.点评:本题考查了直角三角形的有关知识,同时渗透光学中反射原理,构造直角三角形是解决本题关键,属于中等题目.24.故答案为:27.考点:勾股定理;含30度角的直角三角形.专题:压轴题.分析:本题考查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利用直角三角形的性质和勾股定理解答.解答:解:∵两块三角尺是有30°的相同的直角三角尺,∠ABC=∠EBD=30°,AC AB =12,cos∠ABC=cos30°=BCAB=32,∴AB=BE=2AC=2DE=2×6=12,BC = 32×AB=32×12 = 6 3 ,∴BD=6 3 ,过D作DF⊥BE,在Rt△BDF中,∠DBE=30°,∴DFBD = DF6 3=12, DF=3 3 ,∴S△B C D=12BC•DF=12×6 3 ×3 3 =27cm2.故答案为:27.点评:本题是一道根据直角三角形的性质结合勾股定理求解的综合题,求高DF 除上述方法外,还可根据面积法列方程解答.25.故答案为:2 3 .考点:勾股定理;等边三角形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作DF⊥CE于F,构建两个直角三角形,运用勾股定理逐一解答即可.解答:解:过D作DF⊥CE于F,根据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得:CF=1.在直角三角形CDF中,根据勾股定理,得:DF2=3.在直角三角形BDF中,BF=BC+CF=2+1=3,根据勾股定理得:BD=9+3 =2 3 .点评:熟练运用等腰三角形的三线合一和勾股定理.26.故答案为: 5 .考点:勾股定理;轴对称的性质.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已知条件发现等腰直角三角形ABC,再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到等腰直角三角形DCD′,最后根据勾股定理计算B D′的长.解答:解:根据题意,得∠ACB=45°再根据轴对称的性质,得△CDD′是等腰直角三角形.则CD′=CD=1,在直角三角形BCD′中,根据勾股定理,得BD′= 5 .点评:此题考查了勾股定理,以及轴对称的基本性质,难易程度适中.27.故答案为:25.考点:勾股定理.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正方形的面积公式以及勾股定理,结合图形进行分析发现:大正方形的面积即直角三角形斜边的平方13,也就是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是13,四个直角三角形的面积和是大正方形的面积减去小正方形的面积即2ab=12.根据完全平方公式即可求解.解答:解:根据题意,结合勾股定理a2+b2=13,四个三角形的面积=4×12ab=13-1,∴2ab=12,联立解得:(a+b)2=13+12=25.故答案为:25.点评:注意观察图形:发现各个图形的面积和a,b的关系.28.故答案为:a2.考点:勾股定理.专题:压轴题.分析:根据勾股定理知,以两条直角边为边作出的两个正方形面积和等于以斜边为边的正方形面积.解答:解:如图,由勾股定理可知,正方形A与B 的面积和等于正方形M的面积.正方形C与D的面积和等于正方形N的面积.并且正方形M与N的面积和等于最大的正方形的面积.因此A、B、C、D的面积之和是为最大正方形的面积=a2.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的意义及应用.29.故答案为: 5 .考点:勾股定理;直角三角形全等的判定.专题:压轴题.分析:两直角三角形的斜边是正方形的两边,相等;有一直角对应相等;再根据正方形的角为直角,可得到有一锐角对应相等,易得两直角三角形全等,由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可把2,1,正方形的边长组合到直角三角形内得正方形边长为22+12 = 5 .解答:解:如图,∵四边形ABCD是正方形,∴AB=CD,∠ABM+∠CBN=90°,而AM⊥MN,CN⊥BN,∴∠BAM=∠CBN,∠AMB=∠CNB=90°,∴△AMB≌△BCN,∴BM=CN,∴AB为22+12 = 5 .点评:本题考查勾股定理及三角形全等的性质应用.30.故答案为:30cm2.考点:勾股定理.分析:直角三角形的面积的计算方法是两直角边乘积的一半,因而由勾股定理先求出另外一条直角边,再求面积.解答:解:∵另一条直角边长=12cm∴三角形的面积是=12×12×5=30cm2.点评:本题考查了勾股定理,面积的计算公式是解题的关键.。

八年级勾股定理应用题及解析

八年级勾股定理应用题及解析

八年级勾股定理应用题及解析哎呀,今天咱们来聊聊勾股定理,顺便解决点应用题。

你知道吧,勾股定理就像数学界的小明星,很多地方都能看到它的身影。

想象一下,你正在公园里玩飞盘,飞盘飞得可高可远,结果掉在了一个大树上。

这时候,你得想办法去把它拿下来。

这个大树离你有点远,你站在树下,向上看,心里琢磨:我得爬多高,才能把飞盘给捞回来呢?这就牵扯到我们今天的主角——勾股定理了。

勾股定理告诉我们,直角三角形的两个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简单点说,假设你的飞盘掉在了离你10米远的地方,而树高5米。

咱们就可以把这情景看作一个直角三角形:一个边是5米(树高),另一个边是10米(你和树的距离),然后我们来求斜边。

这个斜边,就是你从地面到飞盘的那条斜线。

公式一用,5的平方加10的平方等于斜边的平方,换算一下,结果就是25加100等于125。

好嘛,斜边的平方是125,咱们再开个方根,得出斜边大约是11.18米。

天哪,这个高度可真不低,真得好好想想怎么才能上去。

不过说到这里,你可能会问了,勾股定理除了在树下捡飞盘,还能用在哪呢?哎,这可多了去了!比如说,你想测量一个建筑物的高度,但又不想爬上去。

你站在离建筑物10米远的地方,仰头一看,嘿,这建筑物就像一座高耸的山峰。

假设你仰望的角度是60度,咱们又可以用勾股定理来推算了。

先把视线延伸成一个直角三角形,这个三角形的底边就是你和建筑物之间的距离,另外一边就是建筑物的高度,而斜边就是你视线的长度。

用一些简单的三角函数,咱们就能算出建筑物的高度,轻松搞定。

再比如,假设你在海滩上玩,看到远处有个帆船。

想测量它离你的距离,却又不想游过去。

你在海滩上找个高地,打算用望远镜观察。

这时候,你只需要知道高地的高度和你与帆船之间的距离,就能用勾股定理来算出帆船到高地的直线距离。

真是方便得让人惊讶。

数学不仅仅是那些冰冷的公式,更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生活中的点点滴滴都可以用上。

别忘了,勾股定理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无处不在。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应用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应用题及答案

初中数学勾股定理应用题及答案1. 问题描述:已知一直角三角形的直角边长分别为6cm和8cm,求斜边的长度。

解答:根据勾股定理,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设斜边长度为c,则有6² + 8² = c²。

计算得到c² = 36 + 64 = 100,所以c = √100 = 10。

因此,斜边的长度为10cm。

2. 问题描述:一根电线杆被斜率为3/4的斜线分成两段,上方部分长度为12m,求电线杆的总长度。

解答:设电线杆的总长度为h,则下方部分的长度为h - 12。

根据勾股定理,上方部分的长度平方加下方部分的长度平方等于电线杆的总长度平方。

即12² + (h - 12)² = h²。

计算得到144 + h² - 24h + 144 = h²,化简得到288 - 24h = 0,解得h = 12。

因此,电线杆的总长度为12m。

3. 问题描述:一幅矩形画作的对角线长度为10cm,它的长和宽的比为3:4,求长和宽的长度。

解答:设矩形的长为3x,宽为4x,其中x为比例系数。

根据勾股定理,矩形的长的平方加宽的平方等于对角线的平方。

即(3x)² + (4x)² = 10²。

计算得到9x² + 16x² = 100,化简得到25x² = 100,解得x = 2。

因此,长为3x = 3 × 2 = 6cm,宽为4x = 4 × 2 = 8cm。

4. 问题描述:一块长方形农田的两条边长分别为15m和20m,种植了一片正方形的小麦田,且小麦田占农田面积的1/4,求小麦田的边长。

解答:设小麦田的边长为x,则小麦田的面积为x²。

农田的面积为15m × 20m = 300m²。

根据题意,小麦田的面积等于农田面积的1/4。

即x² = 300m² × 1/4 = 75m²。

《勾股定理》专题复习(含答案)

《勾股定理》专题复习(含答案)

第一章《勾股定理》专项练习专题一:勾股定理考点分析:勾股定理单独命题的题目较少,常与方程、函数,四边形等知识综合在一起考查,在中考试卷中的常见题型为填空题、选择题和较简单的解答题典例剖析例1.(1)如图1是一个外轮廓为矩形的机器零件平面示意图,根据图中的尺寸(单位:mm ),计算两圆 孔中心A 和B 的距离为______mm .(2)如图2,直线l 上有三个正方形a b c ,,, 若a c ,的面积分别为5和11,则b 的面积为( )A.4 B.6C.16D.55分析:本题结合图中的尺寸直接运用勾股定理计算即可.解:(1)由已知得:AC=150-60=90,BC=180—60=120,由勾股定理得: AB 2=902+1202=22500,所以AB=150(mm )(2)由勾股定理得:b=a+c=5+11=16,故选C .点评:以上两例都是勾股定理的直接运用,当已知直角三角形的两边,求第三边时,往往要借助于勾股定理来解决.例2.如图3,正方形网格的每一个小正方形的边长都是1,试求122424454A E A A E C A E C ++∠∠∠的度数.解:连结32A E .32122222A A A A A E A E ==,,32212290A A E A A E ∠=∠=,322122Rt Rt A A E A A E ∴△≌△(SAS ).322122A E A A E A ∴∠=∠.由勾股定理,得:4532C E C E ===,4532A E A E ===,44332A C A C ==,445332A C E A C E ∴△≌△(SSS ).323454A E C A E C ∴∠=∠图1 图21A2A3A 4A 5A 5E 2E 1E 1D 1C 1B 4C1A 2A 3A4A 5A 5E2E 1E1D 1C 1B 4C 3C 2C图3122424454324424323224A E A A E C A E C A E C A E C A E C A E C ∴∠+∠+∠=∠+∠+∠=∠.由图可知224E C C △为等腰直角三角形.22445A E C ∴∠=. 即12242445445A E A A E C A E C ∠+∠+∠=.点评:由于在正方形网格中,它有两个主要特征:(1)任何格点之间的线段都是某正方形或长方形的边或对角线,所以格点间的任何线段长度都能求得.(2)利用正方形的性质,我们很容易知道一些特殊的角,如450、900、1350,便一目了然.以上两例就是根据网格的直观性,再结合图形特点,运用勾股定理进行计算,易求得线段和角的特殊值,重点考查学生的直觉观察能力和数形结合的能力. 专练一:1、△ABC 中,∠A :∠B :∠C=2:1:1,a ,b ,c 分别是∠A 、∠B 、∠C 的对边,则下列各等式中成立的是( )(A )222a b c +=;(B )222a b =; (C)222c a =; (D )222b a = 2、若直角三角形的三边长分别为2,4,x,则x 的可能值有( ) (A )1个; (B )2个; (C )3个; (D )4个3、一根旗杆在离底面4.5米的地方折断,旗杆顶端落在离旗杆底部6米处,则旗杆折断前高为( )(A )10.5米; (B )7。

华师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勾股定理》精选专项应用题(含完整解答)

华师版八年级上册第14章《勾股定理》精选专项应用题(含完整解答)

BC A第14章《勾股定理》精选专项应用题一、填空题: 1、为了庆祝元旦,八(11)班的同学做了许多拉花装饰教室,小佳抬来一架2.5米长的梯子,准备将梯子架到2.4米高的墙上,则梯脚与墙角的距离是 . 2、如图所示,有一块三角形土地,其中∠C =90°,AB =39米, BC =36米,则其面积是 . 3、有一个长为40cm ,宽为30cm 的长方形洞口,环卫工人想用一个 圆盖盖住此洞口,那么圆盖的直径至少是 . 4、下列条件能判断三角形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填番号) ①三内角的比为3:4:5; ②三内角的比为1:2:3;③三边的比为3:4:5;④三边的比为8:15:17. 5、若三角形三边的平方之比是下列各组数,则是直角三角形的是 . (填番号) ①1:1:2;②1:3:4;③ 9:16:25;④16:25:40 6、若一个三角形三边的长分别为6cm 、8cm 、10cm ,则其 最短边上的高是 ,最长边上的高是 . 7、如图所示,在某建筑物的A 处有一个标志物, A 离地面9米,在离建筑物12米处有一个探照灯B , 该灯发出的光正好照射到标志物上,则灯离标志物 米. 8、小芳的叔叔家承包了一个长方形鱼塘,已知其面积是350平方米,其对角线长为30米.若要建围栏,则要求鱼塘的周长,它的周长是 米. 9、公园内有两棵树,其中一棵高13米,另一棵高8米,两树相距12米,一只小鸟从一 棵树的顶端飞到另一棵树的顶端,则小鸟至少要飞 米. 10、如果把一个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同时扩大到原来的3倍,那么斜边扩大到原来的 ____倍,周长扩大到原来的____倍,面积扩大到原来的____倍.11、若△ABC 的三边长分别是a =1,b =2,c =3,则∠A=____º,∠B=____º.12、某三角形三条边的长分别为9cm 、12cm 、15cm三角形所拼成的长方形的周长是______,面积是_____. 13、右图是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高分别为20dm 3dm 、2dm ,•A 和B 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 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 的最短路程是_______.14、如图,直线l 上有三个正方形a 、b 、c ,若a 、c 的面积 分别为5和11,则b 的面积为_______. 15、在△ABC 中,∠C=90°,BC=60cm ,CA=80cm ,一只蜗牛从C 点出发,以每分20cm的速度沿CA →AB →BC 的路径再回到C 点,需要______分的时间.16、已知x 、y 为正数,且0)3(4222=-+-y x ,若以x 、y 的长为直角边作一个直角三角形, 那么以这个直角三角形的斜边为边长的正方形的面积为______.17、如图,长方形ABCD中,AB=4,BC=8,若将该长方形折叠,使C 点与A 点重合,则折叠后痕迹EF 的长为______.18、如图1所示,将长方形ABCD 沿直线AE 折叠,顶点D 正好落在BC 边上F 点处,已知CE=3cm ,AB=8cm ,则图中阴影部分面积为_______. (图1)(图2) (图3)19、如图2,一个圆柱,底圆周长6cm ,高4cm ,一只蚂蚁沿外壁爬行,要从A 点爬到B 点,则最少要爬行cm. 20、如图3,把矩形ABCD 沿直线BD 向上折叠,使点C 落在C′的位置上, 已知AB=6,BC=10,重合部分△EBD 的面积为________. 21、如右图所示,三个村庄A 、B 、C 之间的距离分别为AB=5km ,BC=12km ,AC=13km.要从B 修一条公路BD 直达AC. 公路 的造价为26000元/km ,修这条公路的最低造价是 . 22、第七届国际数学教育大会的会徽主题图案是由一连串如图所示 的直角三角形演化而成的. 设其中的第一个直角三角形OA 1A 2 是等腰三角形,且OA 1=A 1A 2=A 2A 3=A 3A 4=……=A 2024A 2025=1, 则OA 2025= .23、如图,一个机器人从点O 出发,向正东方向走3米到达A 点,再向正北方向走6米到达B 点,再向正西方向行走9米到达点C ,再向正南方向行走12米到达点D ,再向正东方向行走15米到达点E ,按此规律下去,当机器人走到F 点时,离O 点的距离是 .二、解答题: 1、如图所示,AB 是一棵大树,在树上距地面10米的D 处有两只猴子,它们同时发现C 处有一筐桃子,一只猴子从D 往上爬到树顶A ,又沿滑绳AC 滑到C 处,另一只猴子从D 处下滑到B ,又沿B 跑到C ,已知两只猴子所通过的路程均为15米,求树高AB.2、在6米高的柱子顶端有只老鹰,看到一条蛇从距离柱子底端18米处的地方向柱子的底 端的蛇洞游来,老鹰立即扑下.若它们的速度相等,问老鹰在离蛇洞多远处能抓住蛇(假设老鹰按直线飞行).A E DB F CB C A E DC ’ 2 1 A B CD AD C AE B 3、在平静的湖面上有棵水草,它高出水面3分米,一阵风吹来,水草被吹到一边,草尖齐 至水面,已知水草移动的水平距离是6分米,求这里的水深是多少? 4、小明用六根木棍搭成如图所示的图形.若AC ⊥BD 于E ,AB=8,BC=6,DE=7,△ADC 的面积为35,求△ABC 的面积. 5、如图,将正方形ABCD 折叠,使顶点A 与CD 边上的点M 重合, 折痕交AD 于E ,交BC 于F ,边AB 折叠后与BC 边交于点G 。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勾股定理应用题和答案
导语:勾股定理是一个基本的几何定理,指直角三角形的两条直角边的平方和等于斜边的平方。

中国古代称直角三角形为勾股形,并且直角边中较小者为勾,另一长直角边为股,斜边为弦,所以称这个定理为勾股定理,也有人称商高定理。

以下是整理勾股定理应用题和答案的资料。

1.长方体(或正方体)面上的两点间的最短距离长方体(或正方体)是立体图形,但它的每个面都是平面.若计算同一个面上的两点之间的距离比较容易,若计算不同面上的两点之间的距离,就必须把它们转化到同一个平面内,即把长方体(或正方体)设法展开成为一个平面,使计算距离的两个点处在同一个平面中,这样就可以利用勾股定理加以解决了.所以立体图形中求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一定要审清题意,弄清楚到底是同一平面中两点间的距离问题还是异面上两点间的距离问题.
谈重点长方体表面上两点间最短距离
因为长方体的展开图不止一种情况,故对长方体相邻的两个面展开时,考虑要全面,不要有所遗漏.不过要留意展开时的多种情况,虽然看似很多,但由于长方体的对面是相同的,所以归纳起来只需讨论三种情况——前面和右面展开,前面和上面展开,左面和上面展开,从而比较取其最小值即可.
①是一个棱长为3 c的正方体,它的6个表面都分别被分成了3×3的小正方形,其边长为1 c。

现在有一只爬行速度为2 c/s的蚂蚁,从下底面的A点沿着正方体的表面爬行到右侧表面上的B点,小明把蚂蚁爬行的时间记录了下来,是2。

5 s.经过简短的思考,小明先是脸上露出了惊讶的表情,然后又露出了欣赏的目光.
你知道小明为什么会佩服这只蚂蚁的举动吗?
解:②,在Rt△ABD中,AD=4 c,BD=3 c。

由勾股定理,AB2=BD2+AD2=32 +42=25,AB=5 c,∴蚂蚁的爬行距离为5 c。

又知道蚂蚁的爬行速度为2 c/s,
∴它从点A沿着正方体的表面爬行到点B处,需要时间为52=2。

5 s。

小明通过思考、判断,发现蚂蚁爬行的时间恰恰就是选择了这种最优的方式,所以他感到惊讶和佩服.
一个三级台阶,它的每一级的长、宽和高分别为5 d,3 d 和1 d,A和B是这个台阶两个相对的端点,A点有一只蚂蚁,想到B点去吃可口的食物.请你想一想,这只蚂蚁从A点出发,沿着台阶面爬到B点的最短路程是多少?
分析:由于蚂蚁是沿台阶的表面由A爬行到B,故需把三个台阶展开成平面图形
解:将台阶展开成平面图形后,可知AC=5 d,BC=3
×(3+1)=12 d,∠C=90°。

在Rt△ABC中,∵AB2=AC2+BC2,
∴AB2=52+122=132,
∴AB=13 d。

故蚂蚁爬到B点的最短路程是13 d。

4.如何正确利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利用勾股定理及其逆定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重要的是将实际问题转化成数学模型(直角三角形模型),将实际问题中的“数”转化为定理中的“形”,再转化为“数”.解题的关键是深刻理解题意,并画出符合条件的图形.解决几何体表面上两点之间的最短距离问题的关键是要设法把立体图形转化为平面图形,具体步骤是:
(1)把立体图形展成平面图形;
(2)确定点的位置;
(3)确定直角三角形;
(4)分析直角三角形的边长,用勾股定理求解.
求出CD的长吗?
解:设CD=x c,由题意知DE=x c,BD=(8-x) c,AE=AC=6 c,
在Rt△ABC中,由勾股定理得AB=AC2+BC2=10 c。

于是BE=10-6=4 c。

在Rt△BDE中,由勾股定理得42+x2=(8-x)2,解得x=3。

故CD的长为3 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