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血压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1999年中国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及分类

1999年中国高血压病诊断标准及分类,基本采用《1999WHO/ISH高血压治疗指南》,将高血压定义为:末服抗高血压药物情况下,收缩压≥14OmmHg和/或舒张压≥90mmHg。
血压水平的定义和分类(1999中国高血压防治指南)
按危险分层,量化地估计预后
1.低危组:男性年龄<55岁、女性年龄<65岁,高血压1级,无其他危险因素者。
10年随访中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15。
临界高血压的危险尤低。
2.中危组:高血压2级或1-2级,同时有1-2个危险因素。
随后10年内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约15-20%,若高血压1级,兼有1种危险因素,10年内发生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约15%。
3.高危组:高血压1或2级,兼有3种或更多危险因素、兼患糖尿病或高血压3级无其他危险因素。
随后10年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约20-30%。
4.很高危组:高血压3级,同时有1种以上危险因素或靶器官损伤,或高血压1-3级并有临床相关疾病。
随后10年间发生主要心血管事件的危险最高。
≥30%,应迅速开始最积极的治疗。
治疗目标: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病的死亡和病残的总危险。
1998年6月发表的HOT研究己清楚表明,如果便心脑血管终点事件减少达最大程度,目标舒张压水平应低于85mmHg,目标收缩压水平应低于14OmmHg。
HOT研究提示了一条预防心肌梗死的非常有效的途径,就是把血压控制得更低一些。
故青年、中年人或糖尿病人降压至理想血压((130/85mmHg),老年人至少降压至正常高值(140/gOmmHg)最妥。
内科学第三篇 第七章 高血压

危险因素3-6个月
多次测压
危险因素3-12个月
多次测压
SBP ≥140或 DBP ≥90 开始药物治疗
SBP <140 和DBP <90 继续监测
SBP ≥140或 DBP ≥90 考虑药物治疗
SBP <140 和DBP <90 继续监测
高血压治疗基本概念
降低血压水平是预防脑卒中的关键 坚持非药物疗法,改变不良生活方式 坚持长期规范降压药物治疗 常用降压药均可作为降压治疗的初始或 维持药
知晓率 治疗率 控制率*
1991
2002
26.3
30.2
17.1
24.7 59
4.1
6.1 34
美国2000 70
*SBP<140mmHg 和 DBP<90mmHg
病因和病理生理
病因
病因不清 目前认为是在一定的遗传背 景下由于多种后天环境因素作用使正常 血压调节机制失代偿所致。 危险因素 体重超重/肥胖 中量饮酒 膳食高盐、低钾、低钙、低蛋白质。
脑腔隙性梗死 脑梗塞 脑出血 高血压脑病
动脉瘤
肾
肾小球入球动脉硬化,肾实质缺血
持续高血压→ 肾小球囊内压↑→肾小球纤维化、萎缩 ↓ 肾衰竭 ↑
短期内
恶性高血压
入球小动脉 小叶间动脉
增殖性内膜炎 纤维素样坏死
正常肾脏
高血压肾脏,表面呈现 特征性的颗粒状
视网膜
视网膜小动脉 痉挛、硬化 视网膜出血、渗出
实验室及辅助检查
常规检查:血生化(K,GS,TC,TG,HDL-C, LDL-C,Cr,UA,血红蛋白,血细胞压积, 尿比重,尿蛋白,尿糖,沉渣镜检,心电 图。 其它项目:UCG, 颈A,腹A超声,X胸片, hsCRP ,微蛋白尿(DM) 可疑继发性高血压:PRA,血尿醛固酮,尿CA, 大动脉造影,肾和肾上腺超声,CT/MRI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

05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成功控制高血压的案例
1 2
案例一
王先生通过改变生活方式和饮食习惯,成功将血 压控制在正常范围内,减少了药物依赖和并发症 风险。
案例二
李女士在社区医生的指导下,定期监测血压,积 极参与高血压管理,有效控制了病情。
3
案例三
张先生在药物治疗的基础上,结合运动和心理治 疗,显著改善了高血压症状,提高了生活质量。
基本公共卫生服务高血压
目录
• 高血压的基本知识 • 高血压的预防与控制 • 高血压的诊断与治疗 • 高血压的公共卫生服务 • 案例分享与经验总结
01
高血压定义
高血压是指以体循环动脉血压升高为 主要特征,可伴有心、脑、肾等器官 的功能或器质性损害的临床综合征。
正常血压范围
04
高血压的公共卫生服务
高血压的筛查与监测
定期开展高血压筛查
提高高血压知晓率
通过定期开展高血压筛查,及时发现 高血压患者,并对其进行早期干预和 治疗。
通过加强宣传教育,提高公众对高血 压的认识和知晓率,鼓励人们主动参 与高血压的筛查和监测。
建立高血压监测系统
通过建立高血压监测系统,对高血压 患者进行定期随访和监测,及时了解 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未来高血压防治的趋势与展望
趋势一
个性化、精准化的高血压防治 方案将逐渐普及,根据患者的 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
案。
趋势二
高血压防治将更加注重综合管 理,包括药物治疗、生活方式 干预和心理支持等。
展望一
随着科技的发展,智能化、远 程监测等技术在高血压防治中 将会发挥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展望二
高血压防治的国际合作与交流 将进一步加强,分享各国在高 血压防治方面的经验和成果。
高血压病分级标准

高血压病分级标准高血压,又称为动脉性高血压,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特征的心血管疾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和生活方式的改变,高血压患病率逐渐增加,已成为全球范围内的公共卫生问题。
为了更好地管理和治疗高血压病患者,医学界对高血压进行了分级标准,以便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下面将详细介绍高血压病分级标准。
一、高血压的分级。
1. 一级高血压,收缩压为140-159mmHg和(或)舒张压为90-99mmHg。
2. 二级高血压,收缩压为160-179mmHg和(或)舒张压为100-109mmHg。
3. 三级高血压,收缩压≥180mmHg和(或)舒张压≥110mmHg。
以上分级标准是根据血压水平的不同进行分类的,通过测量患者的血压值,可以快速了解患者的高血压病情严重程度,为临床治疗提供重要参考。
二、高血压的危害。
高血压是一种潜在的危险疾病,如果长期得不到有效控制,会给患者的健康带来严重危害。
首先,高血压是心脑血管疾病的重要危险因素,长期高血压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发病风险,包括冠心病、脑卒中、心力衰竭等。
其次,高血压还会对肾脏、眼睛、血管等器官造成损害,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因此,及时了解自己的高血压分级,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对于预防高血压相关并发症至关重要。
三、高血压的治疗。
根据高血压的分级,医生会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对于一级高血压患者,常规情况下,医生会建议患者通过生活方式干预来控制血压,如合理饮食、增加体力活动、戒烟限酒等。
对于二级和三级高血压患者,通常需要辅助药物治疗,包括针对血管紧张素、β受体等的药物治疗,以达到有效降压的目的。
四、高血压的预防。
除了治疗,预防高血压同样重要。
首先,要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包括合理饮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等。
其次,要定期检测血压,及时发现高血压病情,采取有效的治疗措施。
另外,避免过度的精神压力、情绪波动,也有助于预防高血压的发生。
综上所述,高血压是一种常见的慢性疾病,严重危害患者的健康。
高血压患者的健康教育手册

高血压患者的社会支持与家庭关怀
社会支持
• 政策支持:了解高血压相关的医疗保障政策,提高治疗的可负担性 • 社区服务:参加社区高血压健康教育活动,提高自我保健意识 • 同伴支持:与其他高血压患者交流,分享治疗经验和心理支持
家庭关怀
• 家庭支持:家人关心和支持患者,帮助患者调整心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 • 家庭护理:家人学会测量血压,协助患者用药和治疗 • 家庭沟通:家人与患者保持良好的沟通,了解患者的病情和心理需求
高血压患者的自我评估方法与技巧
自我评估方法
• 血压记录:定期测量并记录血压,观察血压变化 • 身体症状:关注头痛、眩晕、胸闷等症状,及时就医 • 生活方式评估:评估饮食、运动、作息等方面,调整生活习惯
技巧
• 了解高血压知识:提高对高血压的认识,增强自我保健意识 • 学会血压测量:掌握正确的血压测量方法,避免误差 • 保持良好的心态: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有利于血压控制
04
高血压患者的日常生活指导
高血压患者的饮食调理与低盐饮食
饮食调理
• 均衡膳食:摄入适量的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增加蔬菜、水果摄入 • 低盐饮食:减少食盐摄入,每日摄入量控制在5克以内 • 适量摄入钾、钙、镁:增加富含钾、钙、镁的食物,如香蕉、牛奶、豆腐等
低盐饮食技巧
• 减少烹饪盐:炒菜时减少食盐用量,可用香料替代 • 避免高盐食物:减少食用腌制、油炸等高盐食物 • 增加食物口感:使用香料、蔬菜等增加食物口感,减少食盐摄入
02
高血压的诊断与自我评估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与方法
诊断标准
• 持续性高血压:收缩压≥140毫米汞柱,舒张压≥90毫米 汞柱 • 短期内血压急剧升高:收缩压≥180毫米汞柱,舒张压 ≥110毫米汞柱
高血压_百度百科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慢性病,也是心脑血管病最主要的危险因素,脑卒中、心肌梗死、心力衰竭及慢性肾脏病是其主要并发症。
国内外的实践证明,高血压是可以预防和控制的疾病,降低高血压患者的血压水平,可明显减少脑卒中及心脏病事件,显著改善患者的生存质量,有效降低疾病负担。
高血压的危害性与患者的血压水平相关外,还取决于同时存在的其他心血管病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以及合并的其他疾病的情况。
因此在高血压的定义与分类中,将高血压的诊断标准定在收缩压≥140m m H g 和(或)舒张压≥90m m H g ,根据血压水平分为正常、正常高值血压和1、2、3级高血压之外,同时还根据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同时合并的其他疾病进行危险分层。
高血压患病率随年龄增长而升高;女性在更年期前患病率略低于男性,但在更年期后迅速升高,甚至高于男性;高纬度寒冷地区患病率高于低纬度温暖地区,高海拔地区高于低海拔地区;与饮食习惯有关,盐和饱和脂肪摄入越高,平均血压水平和患病率也越高。
我国人群高血压流行有两个比较显著的特点:从南方到北方,高血压患病率呈递增趋势;不同民族之间高血压患病率也有一些差异,生活在北方或高原地区的民族患病率较高,而生活在南方或非高原地区的民族患病率则较低,这种差异可能与地理环境、生活方式等有关,尚未发现各民族之间有明显的遗传背景差异。
治疗高血压的主要目的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心血管发病和死亡的总危险,因此要求医生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干预患者所有的可逆性心血管危险因素、靶器官损伤和合并存在的临床疾病。
对于一般高血压患者降压目标是140/90m m H g 以下,对于合并糖尿病或肾病等高危病人,血压应在病人能耐受的情况下酌情降至更低水平。
诊断性评估的内容包括以下三方面:(1)确定血压水平及其它心血管危险因素;(2)判断高血压的原因,明确有无继发性高血压;(3)寻找靶器官损害以及相关临床情况。
从而作出高血压病因的鉴别诊断和评估患者的心血管风险程度,以指导诊断与治疗。
高血压健康教育知识讲座稿

● 澄清解释:在治疗高血压的同时,还需要关注患者的心率情况。如果心率过快,会增加心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需要同时控制血 压和心率。
避免陷入误区的方法和建议
保持良好心态:避免过度紧张、焦虑,学会放松心情,减轻心理压力
规律作息:保证充足的睡眠时间,避免熬夜、过度劳累
定期检查:定期进行身体检查,及时发现并控制高血压
高血压的误区与澄 清
常见误区及澄清解释
● 误区一:高血压只需要药物治疗,不需要改变生活方式 澄清解释:高血压的治疗需要综合采用药物治疗和非药物治疗两种 方式。非药物治疗包括改变不良的生活方式,如减少盐的摄入、戒烟限酒、适当运动等。
高血压的定义和诊断标准
高血压的定义:高血压是指血液在血管内流动时对血管壁造成的压力持续高于正常水平的现 象。
高血压的诊断标准: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标准,成年人收缩压≥140mmHg或舒张压 ≥90mmHg即可诊断为高血压。
高血压的分类:根据血压升高的程度,高血压分为1级、2级和3级。
高血压的危害:高血压可能导致心脏病、脑血管病、肾脏病等多种并发症,严重影响身体健 康。
寻求支持:与 家人、朋友或 社区组织分享 自己的感受和 经历,寻求他 们的支持和帮 助,减轻心理 压力和负担。
培养兴趣爱好: 通过培养自己 的兴趣爱好, 如阅读、绘画、 音乐等,来转 移注意力,缓 解情绪,提高
生活质量。
坚持锻炼:适 当的运动可以 帮助患者放松 心情、减轻压 力,同时也有 助于控制血压 和保持身体健
● 澄清解释:高血压的症状因人而异,有些人可能没有明显症状。但是,高血压会增加心脑血管疾病的风险,因此即使没有症状, 也需要积极治疗。
高血压百度百科

高血压求助编辑百科名片高血压高血压病是指在静息状态下动脉收缩压和/或舒张压增高(>=140/90mmHg),常伴有脂肪和糖代谢紊乱以及心、脑、肾和视网膜等器官功能性或器质性改变。
临床上很多高血压病人特别是肥胖型常伴有糖尿病,而糖尿病也较多的伴有高血压。
高血压(hypertensive disease)是一种以动脉血压持续升高为主要表现的慢性疾病,常引起心、脑、肾等重要器官的病变并出现相应的后果。
按照世界卫生组织(Who)建议使用的血压标准是:凡正常成人收缩压应小于或等于140mmHg(18.6kPa),舒张压小于或等于90mmHg(12kPa)。
亦即收缩压在141-159mmHg(18.9-21.2kPa)之间,舒张压在91-94mmHg(12.1-12.5kPa)之间,为临界高血压。
诊断高血压时,必须多次测量血压,至少有连续两次舒张压的平均值在90mmHg(12.0kPa)或以上才能确诊为高血压。
仅一次血压升高者尚不能确诊,但需随访观察。
高血压是最常见的心血管病,是全球范围内的重大公共卫生问题。
2004年的中国居民营养与健康现状调查结果显示,我国18岁及以上居民高血压患病率为18.8%,估计全国患病人数超过1.6亿。
与1991年相比,患病率上升31%,患病人数增加约7 000多万人。
1998年,我国脑血管病居城市居民死亡原因的第二位,在农村居首位。
全国每年死亡超过100万,存活的患者约500万~600万,其中75%以上留有不同程度的残疾,给个人、家庭和社会造成了沉重的负担。
而脑卒中的主要危险因素是高血压。
同时,血压升高还是多种疾病的导火索,会使冠心病、心力衰竭及肾脏疾患等疾病的发病风险增高。
由于部分高血压患者并无明显的临床症状,高血压又被称为人类健康的“无形杀手”。
因此提高对高血压病的认识,对早期预防、及时治疗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我国各级政府对于高血压病的防治给予了极大的关注。
自20世纪50年代起,卫生部及中国医学科学院曾组织了三次全国性高血压普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二)高血压性脑出血
(Hypertensive brain hemorrhage)
脑小动脉和微动脉在增 高的血压长期作用下,发生 机械性扩张,造成动脉瘤或 动脉壁纤维性坏死。
(三)脑血栓形成
(Cerebral thrombosis)
血压升高导致脑部动脉内 膜损伤,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 块,在斑块上有血小板及纤维 素沉着,形成血栓。
抑制钙泵
促VEC分泌 NO
(4)压力感受性反射重调定(减压反射)
BP↑
BP↓
压力感受器 传入冲动↑
心迷走紧张↑ 心交感紧张↓
2.肾潴钠倾向增加
(increased retention of sodium)
肾潴钠倾向增加的机制
①交感神经和RAS活性↑使肾重吸收水钠↑
②遗传性缺陷使肾排钠↓
3.血管对缩血管调节反应增强
(3)胰岛素抵抗
(insulin resistance)
①胰•主岛胰要素岛表促素现进对为V血E:管C高释的胰放双岛扩重素血效血管应症物和质肥↓;胖
②交•胰感岛神素经抵系抗统主兴要奋是性胰↑;岛V素S对MC葡对萄缩糖 血的管利调用节效反应应降性低↑,;而促胰进岛VS素M的C其增他殖生
激活→交P物感V学R神效↑经。应依旧保留。
钠摄入量绝对或相对过高 应激 钾或钙摄入量不足 体力活动减少 肥胖 吸咽及饮酒
(二)发病机制(Mechanisms)
关键因素
CO↑
PVR↑
BP↑
1.神经-内分泌系统调节紊乱
(disorders in neuroendocrine modulation)
(1) 交感神经系统活动增强
(primary hyperaldosteronism)
肾上腺皮质 球状带肿瘤
肾上腺皮 质增生
醛固酮
血容量 心输出量
3.皮质醇增多症
(hypercortisolism)
肾上腺皮质分泌过量的糖皮质激素
❖ 促进盐的潴留和增加血浆容量 ❖ 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 ❖ 加强血管对加压物质的反应
第三节 高血压对机体的影响
(increased responsibility of vascular smooth muscle to vasocontractors)
❖ 兴奋性和反应性增高 ❖ 刺激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
4.血管重塑(维持因素)
定义:血管对管腔内持续压力、流量变 化及血管壁损伤的结构性、适应 性改变。
特征:中膜增厚、内径缩小及细胞外基 质↑。
(Consequences of hypertension)
一、心脏 (Heart)
早期 晚期
心肌肥大 心力衰竭
二、脑 (Brain)
(一) 高血压脑病
(Hypertensive encephalopathy)
血压突然升高超过自身调 节上限时,脑血管的自身调 节机制失效,不再继续收缩 而发生被动扩张。
肾脏缺血
肾素分泌增加
激活肾素-血管 紧张素系统
外周阻力增加
血管收缩
2.水、钠潴留
(retention of water and sodium)
由于大量肾单位丧失了排水、 排钠能力,导致钠、水潴留,血 容量增加和心输出量增大,产生 高血压。
3.肾减压物质生成减少
(reduction of pressure-lowing substances)
当肾髓质破坏或间质细胞产生 减压物质减少时,肾素-血管紧张 素系统与减压物质失去平衡,即可 引起血压升高。
(二)内分泌性高血压
(Endocrine hypertension)
1.嗜铬细胞瘤 (pheochromocytoma)
肾上腺髓质肿瘤
去甲肾上腺素 和肾上腺素
血压升高
2.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
是指病因尚不明确而以 血压升高为主要表现的一种 独立疾病,又称高血压病。
(一)原因(Causes)
1.遗传因素(heredity)
①双亲血压正常者,子女患病率3% 双亲均为高血压者概率45%
②单卵孪生子间血压相关系数0.55 双卵双生子仅为0.25
③不同种族的高血压患病率不同
2.生活方式 (lifestyles)
二、继发性高血压
(Secondary hypertension)
是指患者罹患某些明确的疾病, 血压升高只是已知疾病的一个症状, 又称症状性高血压。
(一)肾性高血压
(Renal hypertension)
1.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activation of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原因及发病机制尚不清楚,以 血压升高为突出表现的疾病的总称。
二、收缩期与舒张期高血压
(Systolic & diastolic hypertension)
(一) 收缩期高血压
(Systolic hypertension)
仅出现收缩压升高,而舒 张压正常甚至低于正常。
(二) 舒张期高血压
(Diastolic hypertension)
见于外周血管硬化、阻力较 高时,主要表现为舒张压升高。
三、缓进型与急进型高血压
(Unmentionable & fulminating hypertension)
(一) 缓进型高血压
(Unmentionable hypertension)
病程发展缓慢,开始时多无 症状,随着病情的进展,才相继 出现有关的临床症状和体征。
(二)急进型高血压
(Fulminating hypertension)
多见于青年人,起病急 骤,血压明显升高,舒张压 多在130 mmHg以上。
第二节 高血压的原因和发病机制
(Causes and mechanisms of hypertension)
一、原发性高血压
(Essential hypertension)
高血压
Hypertension
第一节 高血压的基本概念与分类
(General concepts and classification of hypertension)
高血压 (hypertension)
是指血压调控障碍,使体 循环动脉血压持续升高的病理 过程。
高血压判断标准
成人收缩压(systolic pressure) ≥140 mmHg
或舒张压(diastolic pressure) ≥90 mmHg
一、继发性与原发性高血压
(Secondary & essential hypertension)
(一) 继发性高血压
(Secondary hypertension)
血压升高只是某种已知疾病的临床表现。
(二) 原发性高血压
(Essential hypertension)
hypertension)
消除危险因素,如饮食、生活习 惯改善生活和工作劳动环境
降低外周血管阻力和(或)心输出 量与血容量
药物和非药物降压措施联合应用
三、肾(Renal)
持续性高血压可引起肾小动 脉和微动脉的硬化、纤维组织 增生,从而使肾缺血、肾单位 萎缩和纤维化。
四、视网膜(Retina)
❖ 视网膜血管痉、 硬化和出血等
❖ 视神经乳头水肿
第四节 高血压防治的病理生理基础
(Pathophysiological basis of preventio源自 and treatment for
去甲肾上腺素 肾上腺素
阻力血管收缩
心率加快 回心血量增加 心肌收缩增强
心输出量增加
(2) 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激活
(activation of renin-angiotensin system)
70%原发性高血压患者为正常肾素活 性及高肾素活性型,其特点是血压升 高与肾素活性绝对或相对升高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