八年级下册语文《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

合集下载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30张PPT)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30张PPT)
水洞→从象山脚下的黑龙潭冒出来→顺着玉河,来到了四方街前→被一架大水车扬到高处→从水车上跌落,回到了玉河→跌进了中河→ 穿过一道又一道小桥→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老者们演奏古代音乐的院子、售卖用纳西
3.感受丽江的自然风光、人文风情,体会作者 族的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投身进浇花人手中的大壶中,被带进纳西人三坊一照壁的院子,落在一朵兰花上→借一阵微风跳下花朵
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在许多年的沉睡里,我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掌故】 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课堂小结
本文以第一人称写一滴水的旅行,从古代到现 代,从雪山到平原,全方位多角度地展现了丽江的 自然景物、人文风情。同时,文章通过一滴水的曲 折经历告诉我们要不畏艰难、勇敢追求理想。
草甸(diàn) 矗立(chù)
目眩神迷(xuàn) 闸口(zhá)
犹豫(yù)
徘徊(páihuái)
蘸(zhàn)
擦拭(shì)
重点词语解释
【驿道】 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 【草甸】 长满野草的低湿地。 【矗立】 高耸地立着。 【苍劲】 (树木)苍老挺拔。【徘徊】 比喻犹疑不决。 【照壁】 在大门内或外对着大门用于遮蔽、装饰的墙壁, 也叫 “照墙”“影壁”等。 【掌故】 历史上的人物事迹、制度沿革等。 【五彩斑斓】 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 【硕大】 非常大;巨大。 【喧腾】 喧闹沸腾。
,跳回浇花壶中→回到穿城而过的水流之中→出了古城,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 海。
对大自然的情感。 【苍劲】 (树木)苍老挺拔。
目眩神迷(xuàn) 闸口(zhá) 目炫神迷 矗立(chù) 蜿蜒(yán) 【驿道】 古代传递政府文书等用的道路,沿途设有驿站。 黎明时分,作为一滴水,我来到了喧腾奔流的金沙江边,跃入江流,奔向大海。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 (共29张PPT)

人教部编版八年级语文下册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  (共29张PPT)

玉河
四方 街
黑龙 潭
细节感知
Details of perception
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一滴水”的游踪
细节感知
Details of perception
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在明代已驰名中外,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 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夙愿经过丽江。
课后拓展
KE HOU TUO ZHAN
带你走近“四方街”
四方街在历史上就是一个商品交易场 所。丽江古城始建于宋末元初,迄今 已有800余年历史,展现着汉、藏、 白等各民族和谐相处的生动景观和多 元文化形态。
语文老师 部编版初中语文八年级下册
目眩 神迷
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整体感知
Overall perception
读课文,划分文章层次,理清作者的写作思路
第一部分 1-2
写“我”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水。
写一滴水的漫长旅行。
第二部分 3-15
第三部分 16
写一滴水奔流到金沙江边,汇入了江海。
整体感知
Overall perception
欣赏了风景如画的丽江,考察了“土”味浓郁的建筑,体会了丰富多彩的 民俗民风,美感袭身,皆满足矣。融入更加广阔的江海,开始一滴水热情、 奔放的新生活。
细节感知
Details of perception
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 筑也是别具一格的,作者又向我 们描绘丽江了哪些建筑呢?思考 这此建筑有什么特点?或:丽江 古城以建筑的独特驰名中外,游 览丽江,必观赏其建筑特色,请 同学品读全文,找到描写的古建 筑?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20张PPT)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20.《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20张PPT)
**
知道一件事 当地政府听说我来了, 请我给小学生写一篇关于丽江的文字, “我觉得这很不好写-----”
——阿来
*
再审标题,你还会发现?
速读一篇文 蘸到( ) 模样( ) 翡翠( )
(二)第一人称,语言真实可感; 在不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 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摄影留念. ③是的,我又化成了一滴水,和瀑布里另外的水大声喧哗着扑向山下。
四方街
出城进入金沙江
玉河
(四)借水抒情,景中有人,景中有诗 意(既赞景又写人)
3.经过马帮来往的驿道,经过纳西族村庄里的人 们,他们都在说:丽江坝,丽江坝......
7.人们在桥上,在堤上,说着不同的语言。在不 同的语言里,都有那个词频频出现:丽江,丽江 ......
10.今天,一架大水车来把我们扬到高处,游览古 城的人要把这水车和清凉的水作一个美丽的背景 摄影留念......
依止: 依托,依附。 轻盈: 形容人或物(女子、蝴蝶等)动作、姿态轻柔优美漂亮。
目眩神迷:眼花缭乱,心神摇荡。多形容所见情景令人惊异。 五彩斑斓:形容颜色多,色彩错杂灿烂,且耀眼。五彩:指青、
黄、赤、白、黑五色,指多种颜色错杂。
**
了解一个人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 著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获奖者,全国人大代表, 四川省作协主席,兼任中国作协第八届全国委员会主席团 委员。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 主要作品有诗集《梭磨河》,小说集《旧年的血迹》《月 光下的银匠》,长篇小说《尘埃落定》《空山》,长篇地 理散文《大地的阶梯》,散文集《就这样日益丰盈》。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16张ppt)

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16张ppt)

爱和赞美之情。
特色建筑
我乘水车转轮缓缓升高 看到了古城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写 出了丽江古城自然和古城和谐 依存,节奏鲜明,富有诗情画 意,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特色建 筑的喜爱之情。
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
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古城的建筑就这样
依止于自然
美丽了自然
古老文化 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听觉与视觉的结合, 写出了丽江古城的古老文化,节奏鲜明,富有诗 情画意,表达了作者对源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热爱。
我经过叮叮当当敲打着银器的小店 经过挂着水一样碧绿的翡翠的玉器店
经过一座院子 白须垂胸的老者们 在演奏古代的音乐 经过售卖纳西族东巴象形文字的字画店
一滴水走过了丽江的 “自然风光”、“特色建筑” 和“古老文化”,展现了丽 江独特的美,那么丽江人们 又是怎样的呢?请结合课文, 进行分析。
风土人情
我看到了,楼下正屋,主人一家在闲话。楼上回廊,寄居的游 客端着相机在眺望远山。楼上的客人和楼下的主人大声交谈。客人 问主人当地的掌故。主人问客人远方的情形。
朗读课文,注意想象这滴水的奇幻生命旅程,体会作者写景中饱 含的情感。
摄影师要确定拍摄的场景路 线,做好拍摄的准备工作,请根 据阿来的《一滴水经过丽江》梳 理游踪。借助阅读提示在文章中 圈点勾画出表示时间推移 或地点转换的词句。
摄影部门
玉龙雪山
驿道
纳西族村庄
纳西人院子
四方街
黑水潭
城外的果园和田地
金沙江边
运用对比,将“人们在远方的内心” 和“在丽江的内心”形成鲜明的对比, 突出了丽江古城净化了人们喧哗的内心 世界,抒发了作者对丽江的喜爱及对源 远流长的民族文化热爱之情,深化了文 章中心。

第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课件(共30张PPT)

第20课 一滴水经过丽江 课件(共30张PPT)

水车
小桥 四方街街道店铺
本文的写作顺序是怎样的?
时间视角:从历史到现在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写历史, 以水滴“旅途记事”的方式写现在。 空间视角:第一部分由高而下,从雪峰直入地下,第二部分平地 起伏,接近游人视角。
整体感知 细读所见,品味语言
5.“一滴水”乘着水车在高处都看到了什么?
看到了古城 看到了狮子山上苍劲的老柏树 看到了依山而起的重重房屋 看到了顺水而去的蜿蜒老街
本文以“一滴水”的行踪为线索。
2.“一滴水”从何而来? 一片雪,落在了玉龙雪山顶上 变成了坚硬的冰 变成了玉龙雪山冰川的一部分 被阳光融化成了一滴水
3.“一滴水”在什么时候经过了那些地方?
玉龙雪山
驿道 纳西人村庄 草甸上
古代 落水洞
现代
玉河
象山脚下 的黑龙潭
金沙江
城外的果园 和田地里
纳西人院子
中河
用了四个“经过”,用排比极力渲染一滴水所经之处的 繁华景象,富有纳西族的民族特色,充满人文风情。
一些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匠,正在擦拭一 只硕大的银盘。
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月亮比 作“银盘”,突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 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享受。
11.本文的语言有什么特点? 请举例说明。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八年级下
情境导入
同学们知道图片展示的是哪个 地方吗?
你去过丽江吗? 今天,让我们跟随作者,化身
一滴水,经过丽江。
1 检查预习
教 2 学习目标
7 思考探究 8 课堂小结
学 3 知识必备
9 作业
环 4 明确所至,了解视角
节 5 细读所见,品味语言
6 理解所感,把握内涵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20《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31张ppt)

人教版八年级下册(2017部编版)20《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31张ppt)

20.一滴水经过丽江
阿来
写作背景
本文选自《课堂内外》2013年6月号。2012 年8月,阿来到丽江作关于藏文化边缘区的 一些相关调查。当地政府知道阿来到了丽 江,邀阿来写一篇适合小学生读的关于丽 江的文字。于是阿来先生写了这篇文章。 也是作者对丽江之行的一个纪念。
作者介绍
阿来,男,藏族,1959年生 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 名作家,茅盾文学奖史上最 年轻获奖者。代表作有《尘 埃落定》、《空山》、《格 萨尔王》等。2016年10月21 日,作品《蘑菇圈》获得第 四届郁达夫小说奖中篇小说 奖。


由远到近,景致分明



风景秀丽、历史悠久和文化灿烂



赶路、建设……构成了丽江民俗画

深层探究
5、作者从一滴水的视角给我们详细介绍了四方 街,请说说作者都介绍了些什么?
一是在文中第3自然段,简要介绍了四 方街的历史沿革,因徐霞客而扬名天下 二是在文中第10自然段,作者化成水 滴乘水车升高遥望:苍劲的老柏树,重
整体感知
1.文章标题中“一滴水”有什么含义?
“一滴水”实际上指作者自己。题目的
含义是作者以“一滴水”的身份游览丽江, 向人们介绍丽江这座古城。
整体感知
2、一滴水有哪些经历,请同学们用文中的词语
概括出来。
全文以“一滴水”的身份,讲
述自己由雪变成冰川,再变成一滴
水,再由一滴水经过驿道、纳西族
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
重房屋,蜿蜒老街,自然美丽。 三是在文中第13、14自然段具体而 详细地介绍四方街的街市
深层探究
6、文章为什么写“我”的沉睡然后又醒来呢?
用一滴水的前世今生写出了丽江 古城的前世今生、历史变迁,让读者 仿佛回到明代,有身临其境之感,巧 妙而合理。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47张PPT)

八年级语文部编版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共47张PPT)

字词积累
闸口(zhá) 砚池(yàn)蘸水(zhàn) 喧哗(xuān huá) 奔流(bēn)矗立(chù) 映照(yìng)苍劲(jìng) 翡翠(fěi )眺望(tiào)擦拭(shì ) 硕大(shuò) 喧腾(téng)驿道( yì ) 草甸(diàn)徘徊(pái huái) 闸口(zhá)掺入(chān)渠水(qú)目眩神迷(xuàn) 咕咚(ɡū dōnɡ) 柏树(bǎi)蜿蜒(yán)亭台楼阁
整体感知
2.一滴水在什么时候经过了哪些地方?在文中标划出来,把握一滴水 的游踪。(所至)
古代:玉龙雪山 驿道 纳西族村庄 丽江坝的草甸 落水洞
现代:黑龙潭
玉河
四方街
玉河上的小桥
金沙江
果园和田地
纳西人院子
(白天—黄昏—夜晚—黎明)
店铺
整体感知
3.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一滴水”的游踪。
玉龙晶莹,潭水映照,苍松劲柏,城里夜色斑斓,城外宁静澄澈
丽江即丽江市,位于云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与青藏高原的连接部位, 请你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丽江的自然风光。
运用对比、对喻的修辞方法,是丽江古城抚平了并净化了人们喧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赞美。
他由此成为四川文学史上首位获得茅奖、鲁奖的双冠王.
精读细研
自然景物之美
2.作者笔下丽江的自然风光, 色彩明丽,如一幅风景画,找出表现 景物色彩的词语,感悟景物的色彩美。请你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丽 江的自然风光。
风景美:“硕大的银盘”丽江古城是画面的中心,玉龙雪山是画面背景;上有 蓝天,中有冰川,下有村庄草甸。这幅图画远近相衬,高低相宜,景致分明,层次 感强。充盈整个画面的是绿色:绿色的松、杉、草甸,翠绿的象山、凤凰山、笔架 山、碧绿的深潭。点缀着红色的杜鹃、山茶、角砾岩街道和潭边的亭台楼阁,白色 的马帮驿道和纳西人院墙,青瓦色的四方街,黑褐色的大水车,黄昏时五彩的灯 光……这幅画色彩饱满艳丽,令人赏心悦目。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24张PPT)

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下册第20课《一滴水经过丽江》课件(24张PPT)
现任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 、中国作协副主席 、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 族文学委员会主任 。2022年度生态环境特邀观察员。
2012年6月,阿来第3次来到丽 江,探访了当时还在建设中的高山 植物园。回到丽江,他应友人之邀, 应允写一篇“适合中小学生阅读” 的有关丽江的文章,面对众多写丽 江的佳作,他觉得“这篇文章是非 写不可了,如何着手,依然心下茫 然,”最终,他写出了这篇脍炙人 口的优美文章。
阿来,1959年出生于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马尔康市,中国当代 作家 ,中国作家协会第十届全国委员会副主席、中国作家协会少数民族 文学委员会主任。
他1982年开始诗歌创作。20世纪80年代中后期,转向小说创作。1994 年冬,完成首部长篇小说《尘埃落定》,1998年,《尘埃落定》由人民文 学出版社出版 。2000年,凭借《尘埃落定》获得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2009年3月,当选四川省作家协会主席,兼任中国作家协会第八届全国委 员会主席团委员 ;同年,出版长篇小说《空山》。2014年,出版长篇非 虚构作品《瞻对》。2018年,凭借《蘑菇圈》获得第七届鲁迅文学奖中篇 小说奖 。2019年,长篇小说 《云中记》创作完成 ;同年,《尘埃落定》 入选“新中国70年70部长篇小说典藏” 。2021年4月,担任第四届宝珀 理想国文学奖评委, 同年,6月3日,担任首批四川生态环境保护大使 。
引人入胜;宾主交欢,歌舞升平。

文章以水滴“自述往事”的方式,叙写它由高而下,从 雪峰直入地下的经历,将丽江的地理环境、自然风景、历 史发展展现在读者面前;然后以再次醒来的水滴“旅途记 事”的方式,描写现在,写出了丽江的当代风貌、文物古 迹、民风民俗。因此文章可以分为两大部分,即第1~5段 写自述往事(时间维度);第6~16段写其旅途记事(空间 维度)。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xuàn
砚 蘸 目眩神迷
fěi
翡翠
整体感知
1.用自己的语言概括“一滴水”的经历。
由雪变成了冰,再融化成一滴水。 “一滴水”怀着“流过四方街”的心愿,经过 驿道、村庄、草甸、落水洞,黑龙潭、四方街、街 道店铺、纳西人院子、最后奔流到金沙江的经历。
2.标画一滴水经过丽江的路径。
驿道
丽江坝
黑龙潭
玉龙雪上顶
点击图片播放
老君山
点击图片播放
走近作者
阿来,男,藏族,1959年 生于四川省马尔康县,当代著 名作家,凭借长篇小说《尘埃 落定》荣获第五届茅盾文学奖, 成为茅盾文学奖史上最年轻的 获奖者。四川省作协主席,兼 任中国作协第ù
zhá
驿道 矗立 闸口
yàn zhàn
2.作者笔下丽江的自然风光, 色彩明丽,如一 幅风景画,找出表现景物色彩的词语,感悟景 物的色彩美。请你用一个或几个词语概括丽江 的自然风光。
白色的玉龙雪山、蓝天、绿色的盆地、森林、 庄稼,红色的花朵……
3.丽江作为历史文化名城,它的建筑也是别 具一格的,作者又向我们描绘丽江了哪些 建筑呢?思考这此建筑有什么特点?
四方街木府
街道
房屋
水车
建筑特点
建筑已与自然融为一体
4.只有用美的语言,才能描绘出美的风景,请 品析下面句子的妙处。
(1)这些人来自远方,在那些地方,即使是寂静时分, 他们的内心也很喧哗;在这里,尽情欢歌处,夜凉如 水,他们的心像一滴水一样晶莹。
运用对比的修辞方法,是丽江古城扶平了并净化 了人们喧哗的内心世界,表达了作者对丽江的热爱与 赞美。
20 一滴水经过丽江
R·八年级语文下册
学习目标
1.了解丽江的自然风景与人文风情,感受其 美丽、淳朴、厚重、和谐。
2.把握课文新颖的构思、独特的视角,理解 这种写法的妙处,体会作者的感情。
3.品味作品语言,学习作者运用表达方式的 技巧。
新课导入
丽江古城
点击图片播放
玉龙雪山和蓝月谷
点击图片播放
黑龙潭谷
村庄
落水洞
街道店铺
四方街
出城进入金沙江
玉河
3.这篇游记是以什么为线索来组织材料的?
“一滴水”的游踪。
4.作者为什么要从六百年前的明代写起呢?
突出丽江历史悠久的特点,在明代已驰名中外, 又介绍了四方街的来历;
自然引出下文“一滴水”带着“去四方街”的 夙愿经过丽江。
细节感知
1.作者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序来描写丽江的自然 风光,极富层次感,结合文章内容,找出描写 自然风光的句子,体会按照一定的顺序描写景 物的方法。
(2)一此薄云掠过月亮时,就像丽江古城中,一个银 匠,正在擦拭一只硕大的银盘。
运用比喻的修辞方法,把月亮比作“银盘”,突 出了月亮的圆与明亮,富有地方特色,给人以美的享 受。
5.作者从“一滴水”浏览丽江的视角来展开描 写有什么好处?
丽江水多,水美,选取“一滴水”游览丽江, 富有地方特色;可以多角度展开描写;如童话般奇 幻,充满童趣。
板书设计
自然风光优美
一 滴 水 经 建筑富有民族特色 过 丽 江
民俗民风美
历史文化名城 美丽如画 由衷的热爱赞美
课堂小结
作者用诗一般的语言,描绘了风景如画的丽江 和丽江富有特色的建筑,用运动美妙的语言描绘了 丽江的民俗民风,从不同角度,全方位展现了丽江 的美丽和谐,给人以无限的美感。
高处远景: 玉龙雪山,晶莹夺目矗立在蓝天下面。潭水照
应雪山。
山 下: 山下绿色的盆地——丽江坝;森林、田野和村
庄;高大挺拔的树,名叫松与杉,还有更多的树开 满鲜花,叫作杜鹃,叫作山茶;我奔流到丽江坝放 牧牛羊的草甸上;玉河。
低 处: 城外远景:来到了城外的果园和田地里,一些
露珠从树叶上落下;奔流的金沙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