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单片机技术毕业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文
单片机课程设计说明书撰写

内容:设计一 个基于单片机 的控制系统, 实现特定的功
能
硬件设计:选 择合适的单片 机型号,设计 电路图,选择
元器件
软件编程:编 写程序,实现 对硬件的控制
和功能实现
测试和调试: 对设计进行测 试和调试,确 保其正常工作
报告撰写:撰 写课程设计说 明书,包括设 计思路、实现 方法、测试结
果等
08 课程设计总结与展望
课程设计总结和收获
课程设计过程:从选题、设计、实施 到总结,全面回顾
收获: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 了动手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团队合作:与团队成员共同完成项目, 提高了团队协作能力
创新思维:在课程设计中,培养了创 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展望:对未来单片机课程的学习充满 信心,期待更多的实践机会和挑战
提高学生的实践能 力
培养学生的创新思 维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帮助学生理解理论 知识在实际中的应 用
提高学生的团队合 作和沟通能力
课程设计的目标和要求
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结构
学会使用单片机进行编程和调 试
理解单片机在控制系统中的应 用
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和创新能 力
课程设计的任务和内容
任务:完成一 个单片机课程 设计项目,包 括硬件设计和
复位电路:使单片 机在启动时处于已 知状态
晶振电路:为单片 机提供稳定的时钟 信号
输入输出接口电路 :实现单片机与外 部设备的通信
电路板制作和焊接
电路板设计:根据单片机硬件电路 设计要求,设计电路板布局和布线
焊接:选择合适的焊接工具和材料, 如电烙铁、焊锡、助焊剂等,进行 电路板焊接
添加标题
添加标题
模块化设计:将程序划分为 多个模块,每个模块负责特
单片机课程设计说明书(word文档+全!)

调试工具:J-Link、ST-Link等 仿真工具:Proteus、Multisim等 编程技巧:模块化编程、代码优化等
程序流程图设计与实现
流程图设计:根据 需求分析,设计出 流程图
流程图实现:根据 流程图,编写程序 代码
程序调试:对编写 的程序进行调试, 确保其正确运行
人工智能:单片机在人工智能领域的应用将更加深入,如智能机器人、智能语音识别等
医疗健康:单片机在医疗健康领域的应用将更加普及,如智能医疗设备、智能穿戴设备等 环保节能:单片机在环保节能领域的应用将更加重要,如智能能源管理、智能环保设备等
感谢您的观看
汇报人:
软件测试与优化
测试方法:单元测试、集成测试、系统测试等 测 试 工 具 : J U n i t 、 Te s t N G 、 S e l e n i u m 等 优化目标:提高代码质量、提高运行效率、降低资源消耗等 优化方法:代码重构、算法优化、性能调优等
课程设计总结与 展望
课程设计总结
课程设计目标:掌 握单片机基本原理 和编程方法
课程设计目的
掌握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应用
提高编程能力和硬件设计能力
培养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
提高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课程设计要求
课程设计 目的:掌 握单片机 原理和应 用技术
课程设计 内容:包 括硬件设 计和软件 设计两部 分
课程设计要 求:硬件设 计要求实现 特定功能, 软件设计要 求编写程序 实现特定功 能
调试步骤:根据测 试结果,对硬件进 行调试和优化
常见问题:信号 干扰、电源不稳 定、硬件故障等
解决方案:根据问题 原因,采取相应的解 决方案,如更换元器 件、调整电路参数等
单片机课程设计计划书(精选五篇)

单片机课程设计计划书(精选五篇)第一篇:单片机课程设计计划书机电科学与工程系电气自动化技术专业(专科)《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设计》计划书一、目的及要求1.目的:通过本课程设计,•使学生进一步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硬、•软件开发方法,输入/输出(I/O)接口的扩展技术,应用程序设计技术并结合专业能设计简单、实用的单片机应用系统。
主要针对课堂重点讲授内容使学生加深对单片机硬件原理的理解及提高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开发创新能力。
2.基本要求:重点研究单片机、A/D转换器、运算放大器、传感器、LED显示器、固态继电器、微型直流电机等元器件的特性、功能及使用方法;同时掌握主程序、子程序、中断服务程序框图的设计方法与汇编语言程序设计方法。
要求设计系统具有可靠性高、可维护、维修性好及检测精度高等优点。
设计内容可参考设计题目,也可根据自身情况自己拟定。
3.任务要求:了解控制对象、环境参数检测原理,在充分掌握单片机、A/D转换器、运算放大器、传感器、LED显示器、固态继电器、微型直流电机等元器件的工作原理、特性、功能及使用方法的基础上,创造性的、两人一组分工协作(一人偏软、一人偏硬)独立的设计本课题的内容。
二、设计内容、步骤及材料要求1.设计内容画出硬件原理图一张(A4号);软件框图(包括主程序框图、主要子程序框图、中断服务程序框图等)和系统初始化的汇编语言原程序。
提交不少于4000字的设计报告一份(A4纸)。
从整体方案的规划设计到各功能模块的设计,可实现功能及各元器件的选择,参数计算均需表述清楚。
报告的书写要清除工整,层次清晰,文字流畅。
后附5篇以上的参考文献。
2.设计步骤设计时间为5天,前2天进行硬件原理草图设计,指导教师审查之后用1天的时间再进行绘图;第四天进行软件框图(包括主程序框图、主要子程序框图、中断服务程序框图)的设计及系统初始化的汇编语言原程序的设计;第5天答辩。
3.设计图纸要求(1)硬件原理图的绘制:元件图正确、型号标注要准确、连线清楚.(2)软件框图的绘制:流程清晰。
单片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

单片机课程设计毕业设计一、课程目标知识目标:1. 理解单片机的基本原理和内部结构,掌握其工作原理;2. 学会使用单片机编程语言进行程序设计,掌握相关指令和语法;3. 掌握单片机与其他外围设备的接口技术,实现数据交互和功能扩展;4. 了解单片机在工程实践中的应用,培养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技能目标:1. 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设计简单的单片机控制系统,具备实际操作能力;2. 熟练使用编程软件和开发工具,进行程序编写、调试和优化;3. 学会查阅技术文档和参考资料,提高自主学习能力;4. 培养团队协作能力,提高沟通表达和项目管理水平。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 培养学生对单片机技术及其应用的兴趣,激发创新精神;2. 增强学生实践操作的信心,形成积极的学习态度;3. 使学生认识到单片机技术在国家经济发展和科技创新中的重要性,增强社会责任感;4. 培养学生严谨细致的工作作风,提高职业素养。
本课程针对高年级学生,结合单片机课程特点,以实用性为导向,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能力。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单片机的基本知识和技能,为后续专业课程学习和未来从事相关工作打下坚实基础。
同时,课程目标分解为具体的学习成果,以便教师进行教学设计和评估。
二、教学内容1. 单片机原理与结构:介绍单片机的基本概念、发展历程、内部结构和工作原理,以教材第一章内容为基础,让学生了解单片机的基本组成和功能。
2. 单片机编程语言:讲解单片机编程基础,包括指令系统、语法规则和编程技巧。
以教材第二章内容为参考,使学生掌握单片机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3. 单片机接口技术:介绍单片机与其他外围设备的接口原理和设计方法,涵盖教材第三章内容,如I/O接口、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系统等。
4. 单片机应用实例:分析单片机在实际工程项目中的应用,结合教材第四章内容,如温度控制、智能家居、机器人控制等,提高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5. 单片机系统设计与实现:指导学生进行课程设计,从需求分析、方案设计、硬件选型、编程调试到系统优化,参照教材第五章内容,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
(完整版)单片机技术毕业课程设计说明书范文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姓名:院(系):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成绩: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 电子秒表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主要内容:利用单片机设计一个电子秒表,完成四位显示××.××秒,并具备开始计时、暂停、清零等功能。
基本要求:1.利用单片机设计一个电子秒表,完成四位显示××.××秒,并设定按钮完成开始计时、暂停、清零等功能。
2.利用proteus软件完成设计电路和仿真;3.掌握定时器的使用和数码管显示的方法;4.通过此次设计将单片机软硬件结合起来对程序进行编辑、校验,锻炼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主要参考资料:[1]李全利,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王文杰,单片机应用技术[M],冶金工业出版社[3]朱清慧,PROTEUS教程——电子线路设计、制版与仿真[M],清华大学出版社[4]单片机实验指导书,天煌教仪[5]彭伟,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100例[M],电子工业出版社完成期限:指导教师签名:课程负责人签名:年月日目录1.引言 (1)2.方案设计与论证 (3)2.1 直流调速系统 (3)2.1 检测系统 (4)2.3显示电路 (9)2.4系统原理图 (9)3.硬件设计 (10)3.1 80C51单片机硬件结构 (10)3.2 最小应用系统设计 (11)3.3前向通道设计 (12)3.4后向通道设计 (15)3.5显示电路设计 (17)4.软件设计 (20)4.1主程序设计 (20)4.2显示子程序设计 (24)4.3避障子程序设计 (25)4.4软件抗干扰技术 (26)4.5“看门狗”技术 (28)4.6可编程逻辑器件 (29)5.测试数据、测试结果分析 (30)6.结论 (31)致谢 (31)参考文献 (32)附录A 程序清单 (33)附录B 硬件原理图 (41)1.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关于汽车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人关注。
单片机毕业设计完整版

安徽工业大学继续学院《单片机原理》期末课程设计题目:单片机计时时钟设计与制作专业:电气工程及其自动化班级:14 电升姓名:夏云飞学号:1410102003035指导老师:贺容波成绩:( 2015.12 )目录一、绪论 (1)1.1单片机简介 (1)二、硬件系统设计方案 (3)2.1 时钟电路的设计 (3)2.2复位电路的设计 (4)2.3 数码显示电路的设计 (5)2.4按键电路的设计 (7)2.5 蜂鸣器电路的设计 (8)2.6接线图 (9)三、软件系统设计方案3.1 模块化设计方案 (10)3.2 主程序的设计 (11)3.3 LED动态显示程序的设计 (14)3.4 计时程序模块的设计 (17)3.5 键盘程序的设计 (19)3.6 蜂鸣器程序的设计 (22)3.7整个程序 (23)四、总结总结与致谢 (28)参考文献 (29)使用说明 (29)安徽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单片机原理》期末课程设计——单片机计时时钟设计与制作一绪论1.1单片机简介1.1.1单片机的产生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从电子管到大规模集成电路等几个发展阶段,随着大规模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使计算机向性能稳定可靠、微型化、廉价方向发展,从而出现了单片微型计算机。
所谓单片微型计算机,是指将组成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功能部件,如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OM和RAM、输入/输出(I/O)接口电路等集成在一块集成电路芯片上的微型计算机,简称单片机。
总体来讲,单片机可以用以下“表达式”来表示:单片机=CPU+ROM+RAM+I/O+功能部件1.1.2单片机的特点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单片机的集成度越来越高,CPU的位数也越来越高,已能将所有主要部件都集成在一块芯片上,使其应用模式多、范围广,并具有以下特点:①体积小,功耗低,价格便宜,重量轻,易于产品化。
②控制功能强,运行速度快,能针对性地解决从简单到复杂的各类控制问题,满足工业控制要求,并有很强的位处理和接口逻辑操作等多种功能。
单片机毕设说明书

单片机毕设说明书引言单片机是一种集成电路,具有微处理器、RAM、ROM、计时器/计数器和各种输入/输出设备等功能。
在现代科技领域中,单片机被广泛应用于各种电子设备和系统中。
单片机毕设作为电子工程专业学生的课程项目之一,旨在让学生通过设计和实现一个完整的单片机应用系统,全面了解单片机的原理、方法和应用。
设计背景随着信息技术的快速发展,单片机已经成为许多电子设备和系统的核心部件。
为了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本次毕设项目将要求学生设计和实现一个基于单片机的应用系统。
通过这个项目,学生将有机会深入了解单片机的原理和应用,并掌握相关的开发工具和技术。
项目目标本次毕设的目标是设计和实现一个完整的基于单片机的应用系统。
该系统应具有以下特点: 1. 采用单片机作为核心控制器,实现系统的各种功能; 2. 需要具备一定的实时性和响应能力; 3. 硬件部分应包括适当的输入和输出设备,以及必要的外围电路; 4. 软件部分应使用适当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进行开发和调试; 5. 最终系统应具备一定的可靠性和稳定性。
设计过程本次毕设的设计过程包括如下几个主要步骤: ### 1. 硬件设计在硬件设计方面,需要考虑以下几个方面: 1. 选择适当的单片机芯片,根据系统需求确定其性能和接口要求; 2. 设计和连接外围电路,包括输入/输出设备和传感器等; 3. 完成电路原理图和PCB设计,并进行布线和焊接。
2. 软件设计在软件设计方面,需要完成以下几个主要任务: 1. 学习和掌握单片机的编程语言和开发工具; 2. 设计和实现系统的各种功能模块,包括数据处理、信号控制和用户交互等; 3. 进行软件调试和性能优化,确保系统的稳定性和可靠性; 4. 编写相关文档和说明,包括用户手册和技术文档等。
3. 系统集成测试在系统集成测试阶段,需要进行以下几个主要步骤: 1. 对硬件和软件进行集成测试,确保它们可以正确地协同工作; 2. 对系统的各个功能进行全面测试,发现并解决可能存在的问题; 3. 对系统的性能和稳定性进行评估,提出改进和优化的建议。
单片机课程设计任务书5(5篇)

单片机课程设计任务书5(5篇)第一篇:单片机课程设计任务书5课程设计任务书学生姓名:石樊专业班级:光信科1102指导老师:陈梦苇工作单位:武汉理工大学理学院题目:定时闹铃的设计初始条件:电脑一台、protel作图软件、keilc51编译器、medwin仿真软件、isp在线编程软件要求完成的主要任务:(包括课程设计工作量及其技术要求以及说明书撰写等具体要求)1、技术要求:以89s51单片机为核心芯片,设计一个定时闹铃,要求如下:A、能够显示定时的时间;B、定时时间到让相应的发光二极管发光;2、主要任务:(1)复习有关课程,如数字电路、单片机等;(2)以89s51为核心,根据设计指标设计电路的框图;(3)根据要求设计出电路逻辑图和装配图;(4)查阅资料,确定所需各元器件型号和参数;(5)自拟调整测试方法,并调试电路使其达到设计指标要求;(6)撰写设计说明书,进行答辩。
3、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封面:题目,学院,专业,班级,姓名,学号,指导教师,日期任务书目录正文:1、技术指标;2、设计方案及其比较;3、实现方案;4、调试过程及结论;5、心得体会;6、参考文献时间安排:课程设计时间:18周:明确任务,查阅资料,初步设计电路原理图;19~20周:按照电路原理图布线,并调试通过。
按照要求撰写课程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签名:年月日系主任(或负责老师)签名:年月日第二篇:单片机课程设计任务书“单片机课程设计”任务书一、设计目的通过该课程设计,主要达到以下目的:①使学生增进对单片机系统的感性认识,加深对单片机理论方面的理解,为顺利完成毕业设计打基础。
②使学生掌握对单片机的内部功能模块的应用,如定时器/计数器、中断、片内外存贮器、I/O口和串行口通讯等。
③进一步深化和巩固所学基础理论、专业知识及实验技能,提高学生的技术应用能力,使学生了解和掌握单片机应用系统的软、硬件设计过程、方法及实现,为以后设计和实现单片机应用系统打下良好基础。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课程设计说明书题目:姓名:院(系):专业班级:学号:指导教师:成绩:时间:年月日至年月日郑州工业应用技术学院课程设计任务书题目: 电子秒表设计专业、班级学号姓名主要内容、基本要求、主要参考资料等:主要内容:利用单片机设计一个电子秒表,完成四位显示××.××秒,并具备开始计时、暂停、清零等功能。
基本要求:1.利用单片机设计一个电子秒表,完成四位显示××.××秒,并设定按钮完成开始计时、暂停、清零等功能。
2.利用proteus软件完成设计电路和仿真;3.掌握定时器的使用和数码管显示的方法;4.通过此次设计将单片机软硬件结合起来对程序进行编辑、校验,锻炼实践能力和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
主要参考资料:[1]李全利,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高等教育出版社[2]王文杰,单片机应用技术[M],冶金工业出版社[3]朱清慧,PROTEUS教程——电子线路设计、制版与仿真[M],清华大学出版社[4]单片机实验指导书,天煌教仪[5]彭伟,单片机C语言程序设计实训100例[M],电子工业出版社完成期限:指导教师签名:课程负责人签名:年月日目录1.引言 (1)2.方案设计与论证 (3)2.1 直流调速系统 (3)2.1 检测系统 (4)2.3显示电路 (9)2.4系统原理图 (9)3.硬件设计 (10)3.1 80C51单片机硬件结构 (10)3.2 最小应用系统设计 (11)3.3前向通道设计 (12)3.4后向通道设计 (15)3.5显示电路设计 (17)4.软件设计 (20)4.1主程序设计 (20)4.2显示子程序设计 (24)4.3避障子程序设计 (25)4.4软件抗干扰技术 (26)4.5“看门狗”技术 (28)4.6可编程逻辑器件 (29)5.测试数据、测试结果分析 (30)6.结论 (31)致谢 (31)参考文献 (32)附录A 程序清单 (33)附录B 硬件原理图 (41)1.引言随着汽车工业的迅速发展,关于汽车的研究也就越来越受人关注。
全国电子大赛和省内电子大赛几乎每次都有智能小车这方面的题目,全国各高校也都很重视该题目的研究。
可见其研究意义很大。
本设计就是在这样的背景下提出的,指导教师已经有充分的准备。
本题目是结合科研项目而确定的设计类课题。
设计的智能电动小车应该能够实时显示时间、速度、里程,具有自动寻迹、寻光、避障功能,可程控行驶速度、准确定位停车。
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如下方案:在现有玩具电动车的基础上,加装光电、红外线、超声波传感器及金属探测器,实现对电动车的速度、位置、运行状况的实时测量,并将测量数据传送至单片机进行处理,然后由单片机根据所检测的各种数据实现对电动车的智能控制。
这种方案能实现对电动车的运动状态进行实时控制,控制灵活、可靠,精度高,可满足对系统的各项要求。
本设计采用MCS-51系列中的80C51单片机。
以80C51为控制核心,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检测道路上的障碍,控制电动小汽车的自动避障,快慢速行驶,以及自动停车,并可以自动记录时间、里程和速度,自动寻迹和寻光功能。
80C51是一款八位单片机,它的易用性和多功能性受到了广大使用者的好评。
它是第三代单片机的代表。
第三代单片机包括了Intel公司发展MCS-51系列的新一代产品,如8xC152﹑80C51FAFB﹑80C51GAGB﹑8xC451﹑8xC452,还包括了Philips﹑Siemens﹑ADM﹑Fujutsu﹑OKI﹑Harria-Metra﹑ATMEL等公司以80C51为核心推出的大量各具特色﹑与80C51兼容的单片机。
新一代的单片机的最主要的技术特点是向外部接口电路扩展,以实现Microcomputer完善的控制功能为己任,将一些外部接口功能单元如AD ﹑PWM﹑PCA(可编程计数器阵列)﹑WDT(监视定时器)﹑高速IO口﹑计数器的捕获比较逻辑等。
这一代单片机中,在总线方面最重要的进展是为单片机配置了芯片间的串行总线,为单片机应用系统设计提供了更加灵活的方式。
Philips公司还为这一代单片机80C51系列8xC592单片机引入了具有较强功能的设备间网络系统总线----CAN(Controller Area Network BUS).新一代单片机为外部提供了相当完善的总线结构,为系统的扩展与配置打下了良好的基础。
本设计就采用了比较先进的80C51为控制核心,80C51采用CHOMS工艺,功耗很低。
该设计具有实际意义,可以应用于考古、机器人、医疗器械等许多方面。
尤其是在足球机器人研究方面具有很好的发展前景;在考古方面也应用到了超声波传感器进行检测。
所以本设计与实际相结合,现实意义很强。
2.方案设计与论证根据题目的要求,确定如下方案:在现有玩具电动车的基础上,加装光电检测器,实现对电动车的速度、位置、运行状况的实时测量,并将测量数据传送至单片机进行处理,然后由单片机根据所检测的各种数据实现对电动车的智能控制。
这种方案能实现对电动车的运动状态进行实时控制,控制灵活、可靠,精度高,可满足对系统的各项要求。
2.1 直流调速系统方案一:串电阻调速系统。
方案二:静止可控整流器。
简称V-M系统。
方案三:脉宽调速系统。
旋转变流系统由交流发电机拖动直流电动机实现变流,由发电机给需要调速的直流电动机供电,调节发电机的励磁电流即可改变其输出电压,从而调节电动机的转速。
改变励磁电流的方向则输出电压的极性和电动机的转向都随着改变,所以G-M 系统的可逆运行是很容易实现的。
该系统需要旋转变流机组,至少包含两台与调速电动机容量相当的旋转电机,还要一台励磁发电机,设备多、体积大、费用高、效率低、维护不方便等缺点。
且技术落后,因此搁置不用。
V-M系统是当今直流调速系统的主要形式。
它可以是单相、三相或更多相数,半波、全波、半控、全控等类型,可实现平滑调速。
V-M系统的缺点是晶闸管的单向导电性,它不允许电流反向,给系统的可逆运行造成困难。
它的另一个缺点是运行条件要求高,维护运行麻烦。
最后,当系统处于低速运行时,系统的功率因数很低,并产生较大的谐波电流危害附近的用电设备。
采用晶闸管的直流斩波器基本原理与整流电路不同的是,在这里晶闸管不受相位控制,而是工作在开关状态。
当晶闸管被触发导通时,电源电压加到电动机上,当晶闸管关断时,直流电源与电动机断开,电动机经二极管续流,两端电压接近于零。
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简称PWM。
脉冲周期不变,只改变晶闸管的导通时间,即通过改变脉冲宽度来进行直流调速。
与V-M系统相比,PWM调速系统有下列优点:(1)由于PWM调速系统的开关频率较高,仅靠电枢电感的滤波作用就可以获得脉动很小的直流电流,电枢电流容易连续,系统的低速运行平稳,调速范围较宽,可达1:10000左右。
由于电流波形比V-M系统好,在相同的平均电流下,电动机的损耗和发热都比较小。
(2)同样由于开关频率高,若与快速响应的电机相配合,系统可以获得很宽的频带,因此快速响应性能好,动态抗扰能力强。
(3)由于电力电子器件只工作在开关状态,主电路损耗较小,装置效率较高。
根据以上综合比较,以及本设计中受控电机的容量和直流电机调速的发展方向,本设计采用了H型单极型可逆PWM变换器进行调速。
脉宽调速系统的主电路采用脉宽调制式变换器,简称PWM变换器。
脉宽调速也可通过单片机控制继电器的闭合来实现,但是驱动能力有限。
为顺利实现电动小汽车的前行与倒车,本设计采用了可逆PWM变换器。
可逆PWM变换器主电路的结构式有H型、T型等类型。
我们在设计中采用了常用的双极式H型变换器,它是由4个三极电力晶体管和4个续流二极管组成的桥式电路。
2.1 检测系统检测系统主要实现光电检测,即利用各种传感器对电动车的避障、位置、行车状态进行测量。
1.行车起始、终点及光线检测:本系统采用反射式红外线光电传感器用于检测路面的起始、终点(2cm宽的黑线),玩具车底盘上沿黑线放置一套,以适应起始的记数开始和终点的停车的需要。
利用超声波传感器检测障碍。
光线跟踪,采用光敏三极管接收灯泡发出的光线,当感受到光线照射时,其c-e间的阻值下降,检测电路输出高电平,经LM393电压比较器和74LS14施密特触发器整形后送单片机控制。
本系统共设计两个光电三极管,分别放置在电动车车头的左、右两个方向,用来控制电动车的行走方向,当左侧光电管受到光照时,单片机控制转向电机向左转;当右侧光电管受到光照时,单片机控制转向电机向右转;当左、右两侧光电管都受到光照时,单片机控制直行。
见图2.1 电动车的方向检测电路(a)。
行车方向检测电路(见图2.2 电动车的方向检测电路(b))采用反射接收原理配置了一对红外线发射、接收传感器。
该电路包括一个红外发光二极管、一个红外光敏三极管及其上拉电阻。
红外发光二极管发射一定强度的红外线照射物体,红外光敏三极管在接收到反射回来的红外线后导通,发出一个电平跳变信号。
此套红外光电传感器固定在底盘前沿,贴近地面。
正常行驶时,发射管发射红外光照射地面,光线经白纸反射后被接收管接收,输出高电平信号;电动车经过黑线时,发射端发射的光线被黑线吸收,接收端接收不到反射光线,传感器输出低电平信号后送80C51单片机处理,判断执行哪一种预先编制的程序来控制玩具车的行驶状态。
前进时,驱动轮直流电机正转,进入减速区时,由单片机控制进行PWM变频调速,通过软件改变脉冲调宽波形的占空比,实现调速。
最后经反接制动实现停车。
前行与倒车控制电路的核心是桥式电路和继电器。
电桥上设置有两组开关,一组常闭,另一组常开。
图2.1 电动车的方向检测电路(a)图2.2 电动车的方向检测电路(b)电桥一端接电源,另一端接了一个三极管。
三极管导通时,电桥通过三极管接地,电机电枢中有电流通过;三极管截止时,电桥浮空,电机电枢中没有电流通过。
系统通过电桥的输出端为转向电机供电。
通过对继电器开闭的控制即可控制电机的开断和转速方向进而达到控制玩具车前行与倒车的目的,实现随动控制系统的纠偏功能。
如图2.3 前行与倒车控制电路所示。
图2.3前行与倒车控制电路检测放大器方案:方案一:使用普通单级比例放大电路。
其特点是结构简单、调试方便、价格低廉。
但是也存在着许多不足。
如抗干扰能力差、共模抑制比低等。
方案二:采用差动放大电路。
选择优质元件构成比例放大电路,虽然可以达到一定的精度,但有时仍不能满足某些特殊要求。
例如,在测量本设计中的光电检测信号时需要把检测过来的电平信号放大并滤除干扰,而且要求对共模干扰信号具有相当强的抑制能力。
这种情况下须采用差动放大电路,并应设法减小温漂。
但在实际操作中,往往满足了高共模抑制比的要求,却使运算放大器输出饱和;为获得单片机能识别的TTL电平却又无法抑制共模干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