特高压输电工程简介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特点与应用浅析

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的特点与应用浅析一、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概念、组成、运行方式1、概念: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一个复杂的自成体系的工程系统,指±800kV (±75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直流输电及相关技术。
2、基本组成: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由送端换流站、受端换流站、直流输电线路以及两端的接地极和接地极线路组成。
特高压直流输电设备组成:主要包括:换流阀、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交流滤波器、直流滤波器、直流避雷器、交流避雷器、无功补偿设备、控制保护装置和远动通信设备等。
特高压直流线路组成:由两组导线组成,分为正极和负极,每极由六根导线组成,称之为六分裂,以增大输送容量;就其基本结构而言,直流输电线路可分为架空线路、电缆线路以及架空—电缆混合线路三种类型。
3、运行方式:主要有双极运行和单极运行两大类,双极运行方式下,两极导线分别带有极性相反的电流,形成完整回路;而单极运行时,线路仅有一极导线携带电流,而极性相反的电流则通过接地极线路和接地极接入大地,形成完整回路。
二、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特点1、特高压直流输电的主要特点是:输送容量大、输电距离远、电压高,可用于电力系统非同步联网,主要应用于跨区大容量电力传输,相对于传统的高压直流输电,特高压直流输电的直流侧电压更高、容量更大,因此对换流阀、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直流滤波器和避雷器等设备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2、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优点:对于远距离输电,直流输电方案是最为经济的选择;对于异步互联系统,直流输电方案是唯一的选择;能够通过地下或海底电缆进行远距离输电;能够通过给定的输电走廊获得最大功率。
3、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接线方式:一般采用高可靠性的双极两端中性点接线方式。
4、特高压直流输电的主要技术特点。
与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相比,特高压直流输电的主要技术特点为:(1)UHVDC系统中间不落点,可点对点、大功率、远距离直接将电力输送至负荷中心;(2)UHVDC控制方式灵活、快速,可以减少或避免大量过网潮流,按照送、受两端运行方式变化而改变潮流;(3)UHVDC的电压高、输送容量大、线路走廊窄,适合大功率、远距离输电;(4)在交直流混合输电的情况下,利用直流有功功率调制可以有效抑制与其并列的交流线路的功率振荡,包括区域性低频振荡,提高交流系统的动态稳定性;(5)当发生直流系统闭锁时,UHVDC两端交流系统将承受很大的功率冲击。
特高压建设简介演示

汇报人:2023-11-23•特高压建设概述•特高压建设的技术与工程•特高压建设的优势与应用目•特高压建设的挑战与解决方案•特高压建设的未来发展与展望录01特高压建设概述特高压是指交流1000千伏、直流正负800千伏以上的电压等级。
定义特高压具有输送容量大、距离远、效率高等特点,适合大范围优化能源资源配置,提高能源利用效率。
特点特高压的定义与特点特高压建设的必要性适应我国能源分布不均的国情01我国能源分布极不均衡,如山西、内蒙古等煤炭基地远离经济发达地区,常规输电线路无法满足大容量、远距离的电力输送要求。
提高能源利用效率02特高压输电可以减少中间环节和损耗,提高能源利用效率,同时降低对环境的影响。
促进清洁能源发展03特高压建设可以促进风电、太阳能等清洁能源的集约化开发和利用,提高可再生能源的比重。
特高压建设的历史与发展国际上,特高压技术起源于20世纪60年代的苏联和美国,日本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建设特高压输电线路。
目前,我国已建成全球最大的特高压输电网络,覆盖全国26个省(市、区),为保障能源安全和促进清洁能源发展发挥了重要作用。
02特高压建设的技术与工程特高压直流输电可以实现点对点的非同步电网间的稳定输送,具有调节速度快、控制方式灵活、可靠性高等特点。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可以实现大容量、远距离的电力输送,具有运行稳定、控制方式简单等特点,适用于大范围优化资源配置和电网互联。
交流输电技术直流输电技术特高压变压器是实现电压变换的核心设备,需要具备高可靠性、低损耗、环保等特点。
断路器技术特高压断路器是实现电网控制和保护的重要设备,需要具备快速切断、低损耗、高耐压等特点。
工程选址工程设计工程施工竣工验收特高压工程建设流程01020304根据电力需求和资源分布情况,选择合适的建设地点。
根据建设要求和地理环境,进行工程设计和方案制定。
按照设计方案进行施工,确保工程质量和安全。
对工程进行验收,确保符合建设要求和质量标准。
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概述

2、换流原理简介
a
A b
B
c
C
© ABB Power Technologies November 24, 2020 | Slide 9
输出直流电压: U d U m U n
A相
ec
ea e
eb
ec
ea
eb
ec
ea
B相
C相
C
C1 C3 C5 C7
C0 C2 C4
ea
eb
ec
ea
2 3/2
/2
➢ 特点:
能够实现多电源供电、多落点受电,提供一种更为灵活、快捷的输电方式。 结构复杂。
➢ 适用场合:
(1)由多个能源基地输送电能到远方的多个负荷中心;
(2)不能使用架空线路走廊的大城市或工业中心;
(3)直流输电线路中间分支接入负荷或电源;
(4)几个孤立的交流系统之间利用直流输电线路实现电网的非同期联络等。
0.0
/2
对于C~C0来说:Ud=ea-eb=eab 对于C0~C1来说:Ud=ea-ec=eac 对于C1~C2来说:Ud=eb-ec=ebc
对于C2~C3来说:Ud=eb-ea=eba 对于C3~C4来说:Ud=ec-ea=eca 对于C4~C5来说:Ud=ec-eb=ecb
C6
eb
3 / 2
直流输电工程投产,标志着直流输电技术的成熟 。 ④ 目前,多条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系统正在建设 中。 ⑤ 目前全世界投运的直流工程已接近80个,其中, 中国已投运和在建的直流输电项目已愈20个。
障率高、可靠性较低、运行维护不便、环 境污染,终被淘汰。
21
7.国外的直流输电工程
✓ 晶闸管时代(1972年-)
特高压输电技术简介

特高压输电技术简介一.特高压输电技术特高压(ultra high voltage) 电网是指交流1000kV、直流正负800kV及以上电压等级的输电网络。
特高压交流输电技术的研究始于60年代后半期。
当时西方工业国家的电力工业处在快速增长时期,美国、前苏联、意大利、加拿大、德国、日本、瑞典等国家根据本国的经济增长和电力需求预测,都制定了本国发展特高压的计划。
美国、前苏联、日本、意大利均建设了特高压试验站和试验线段,专门研究特高压输变电技术及相关输变电设备。
前苏联从70年代末开始进行1150kV输电工程的建设。
1985年建成埃基巴斯图兹-科克切塔夫-库斯坦奈特高压线路,全长900km,按1150kV电压投入运行,至1994年已建成特高压线路全长2634km。
运行情况表明:所采用的线路和变电站的结构基本合理。
特高压变压器、电抗器、断路器等重大设备经受了各种运行条件的考验,自投运后一直运行正常。
在1991年,由于前苏联解体和经济衰退,电力需求明显不足,导致特高压线路降压至500kV运行。
日本是世界上第二个采用交流百万伏级电压等级输电的国家。
为满足沿海大型原子能电站送电到负荷中心的需要并最大程度地节省线路走廊,日本从1973年开始特高压输电的研究,不仅因为特高压系统的输电能力是500kV系统的4~5倍,而且可解决500kV系统短路电流过大难以开断的问题。
对于输电电压的选择,日本在800kV至1500kV之间进行了技术比较研究,通过各方面的综合比较,选定1000kV作为特高压系统的标称电压。
目前已建成全长426km的东京外环特高压输电线路。
为保证特高压系统的可靠运行,日本建设了盐原、赤城两个特高压试验研究基地,运行情况良好,证明特高压输变电设备可满足系统的可靠运行。
国外的试验及实际工程运行结果表明:在特高压输电技术上不存在难以解决的技术难题,输电技术和输电设备的科研成果可满足和适应工程需要。
只要有市场需要,特高压输电工程可随时启动。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技术特点和工程应用

二、特高压直流输电的主要设备 特高压直 流输 电系统 的基本工 作原 理是 通过换 流装置 ,将交 流 电转变 为直流 电 ,将 直流 电传送到
导 线,所以导线上的有功损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耗较小。同时 ,由于直流
线路没有感抗和容抗 ,在线路上也就没有无功损耗 。
另外 ,由于直 流架空线路具有 “ 空 间电荷”效 应 ,其 受端 ,再 由受 端换流 装置将直 流 电转变 为交 流 电送 电晕损耗和无线电干扰均比交流架空线路要小 ,直流 入受 端交流系 统 。整 个过程 中换流装 置是最 重要 的 输 电没有集肤效应 ,导线的截面利用充分 。 电器 一次设备 。当然 ,为 了满 足直 流输 电中系统 的
没有系统 稳定问题 。交流输电系统中 ,所有连接 安全稳 定及 电能质量 的要求还 需要其 他一些 设备 ,
6 8 … 华北电业
如 换 流 变 压 器 、平 波 电 抗 器 、无 功 补 偿 装 置 和 滤 波
流输 电工程可研 、系统研究 、成套设计 、工程设计和 设备 制造 的国产 化 ,逐步具备 直流输 电技 术的国际 领先优势 。 特 高 压 直 流输 送 容 量 主 要 由设 备 技 术 的可 行 性 、电网安全稳定性及 经济性3 个方面 的因素决 定。 但对不同的电网,针对 不同的特高压直流工程 ,需要 进行 详细的稳 定计算 分析 ,以 确定输送 容量对 电网 的影 响。特高压 直流输 电工程 由于 电压等级 高 ,线 路在 同等条件 下的 电晕效应 包括 电晕 损失 、无 线电 干扰和可 听噪 声等 ,明显 比超 高压 直流输 电工程 更 大 。特别是 线路经 过高海 拔地 区时 ,这一 问题更加 突 出 。因此特 高压直 流输 电线 路导 线截面 的选择 除 要从经济性要求出发 ,比较经济电流密度、电能 损耗 以及 年运 行费外 ,更 要特别考 虑 电晕产生 的可听噪 声等 环境影 响因素 对截面 选择 的制约 。特高压 直流 由于输送功率大 ,对电网全局 的影 响也相对较大 ,因 此特 高压直流 输 电方 案的 比较 更侧重 各方案对 输 电 能 力以及 电网安全稳 定水 平的影 响 。不同 的特 高压 直流输电工程又有各 自的比较研究重点。 特高 压直流 输 电工 程需要 研发 绝缘水 平高 、通 流能力强的换流变 压器 、平波电抗器、直流滤波器 、 旁路 断路器 、直流 电压 和 电流 测量装 置 、直流场设 备 ,以及室内室外用 的绝缘子等设备 。采用特高压直 流输电技 术 ,可以促 进电力和相关行业 自主创新 、带 动民族工业发展 。 我国高 压直流 输 电起 步较 晚 ,但发 展迅速 。目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技术特点和工程应用

汇报人:
单击输入目录标题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技术特点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工程应用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技术挑战与解决方案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未来发展与趋势
添加章节标题
特高压直流输电的技术特点
电压等级与电流模式
电压等级:特高压直流输电 的电压等级通常为±800kV 或更高,能够实现远距离大 容量的电力传输。
添加标题
未来发展趋势:随 着技术的不断进步, 新型材料和制造技 术的应用前景广阔, 未来特高压直流输 电设备将更加高效、
环保、安全。
添加标题
面临的挑战:虽然 新型材料和制造技 术的应用前景广阔, 但也面临着一些挑 战,如技术研发、 设备成本等问题, 需要不断进行研究
和探索。
添加标题
特高压直流输电在新能源领域的应用前景
电流模式:特高压直流输电 采用单极或双极直流输电模 式,通过大地或海底电缆等 实现电力传输。
换流技术及其工作原理
换流技术:采用晶闸管换流器实现直流输电的转换 工作原理:通过控制晶闸管的触发角,实现直流电压的变换和传输 换流器类型:三相桥式、六相桥式、十二相桥式等 换流站设备:换流变压器、平波电抗器、滤波器等
新能源发展对特高压直流输电的需 求
特高压直流输电在新能源领域的技 术挑战与解决方案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添加标题添加标题
特高压直流输电在新能源领域的应 用现状
特高压直流输电在新能源领域的未 来发展趋势与展望
THANK YOU
汇报人:
容量还将进一步增大。
单击添加标题
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应用: 随着智能化和自动化技术的 不断发展,特高压直流输电 技术也将不断引入这些技术, 提高输电系统的智能化和自 动化水平,提高输电效率和
我国的特高压电网情况简介

我国的特高压电网情况简介2014-11-17王淑娟前言光伏电站选址时有个说法较“摸着电线走”,电网是制约光伏发电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在光伏等可再生能源遇到送出、消纳瓶颈时,国家一方面大力发展分布式,让光伏项目直接建在需求侧;另一方面,修建特高压线路,集中解决大型可再生能源基地的送出问题。
本文为大家收集了我国特高压建设的一些情况,希望对大家的工作有所帮助。
一、什么是“特高压”输电电压一般分高压、超高压和特高压。
国际上,高压(HV)通常指35~220kV的电压;超高压(EHV)通常指330kV及以上、1000kV以下的电压;特高压(UHV)指1000kV及以上的电压。
高压直流(HVDC)通常指的是1600kV及以下的直流输电电压,±800kV以上的电压称为特高压直流输电(UHVDC)。
我国目前绝大多数电网来说,低压电网指的是1kV及以下的电网;中压电网指的是35kV的电网;高压电网指的是66kV、110kV和220kV电网;超高压电网指的是330kV,500kV和750kV电网。
特高压输电指的是正在开发的1000 kV交流电压和±800kV直流电压输电工程和技术。
特高压电网指的是以1000kV输电网为骨干网架,超高压输电网和高压输电网以及特高压直流输电高压直流输电和配电网构成的分层、分区、结构清晰的现代化大电网。
二、特高压的优点特高压最大优点就是可以长距离、大容量、低损耗输送电力。
据测算,1000kV交流特高压输电线路的输电能力超过500万kW,接近500kV超高压交流输电线路的5倍。
±800kV直流特高压的输电能力达到700万kV,是±500kV超高压直流线路输电能力的2.4倍。
除此之外,特高压线路还具有:线路造价低;输电损耗小;输送容量大;限制短路电流;线路故障时的自防护能力强;节省线路走廊;实现非同步电网互联;功率调节控制灵活;特别适合电缆输电等优点。
三、我国特高压的规划1、国家电网公司在“十二五”规划大型架和电东国家电型能源基和13项直东送”、3个纵向1)锡盟2)张北3)陕北3个横向1)蒙西2)靖边网公司在基地与主要直流输电工“北电南向输电通盟~北京东北~北京西北(蒙西)~向输电通西~晋北~边~晋中~在“十二五要负荷中心工程(其中南送”的能道为:东~天津西~石家~晋中~晋道为:~石家庄~豫北~五”规划中心的“三纵中特高压能源配置津南~济南家庄~豫北晋东南~南庄~济南~徐州~连中提出,今纵三横一压直流10项格局。
陕西—河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可研工作大纲

陕西—河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可研工作大纲1. 引言1.1 概述陕西-河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一项重要的能源基础设施工程,旨在满足两省区之间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该工程涉及建设一条直流输电线路,连接陕西省和河南省,并采用特高压直流技术进行电力传输。
本文将对该工程进行可研工作,并提出具体的方案建议。
1.2 研究背景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陕西省和河南省的电力需求不断增长。
然而,传统的交流输电存在较大损耗和限制,在满足长距离大容量输电需求上存在困难。
因此,引入特高压直流技术成为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通过建设陕西-河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可以实现两地之间快速、稳定、低损耗的大容量输电。
1.3 目的与意义本篇可研报告旨在对陕西-河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进行全面深入地研究和分析,从市场需求、技术可行性和经济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估,为工程的后续实施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该工程的实施将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和经济效益,可以促进两省区电力资源的合理利用,提高电力传输效率,满足日益增长的电力需求。
此外,该工程还能够推动特高压技术在我国电网发展中的应用和推广,促进能源结构调整和环境保护。
以上是文章“1. 引言”部分内容的详细清晰撰写。
2. 工程概况:2.1 项目范围:陕西-河南±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工程是一项跨越陕西省和河南省的电力输送项目。
该工程将建设一条特高压直流输电线路,起点位于陕西省某地,终点位于河南省另一地。
预计全长约XXX公里。
2.2 技术参数:该工程采用±800kv特高压直流输电技术,具有以下技术参数:- 电压等级:±800kv- 频率:50Hz- 输送容量:YYY兆瓦- 输电距离:XXX公里- 转换站数量:ZZ个- 直流线路型式:单回线2.3 技术特点:(1) 高电压等级:采用±800kv的特高压直流技术,相较于传统交流输电系统,具有更低的传输损耗和更大的传送功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特高压输电工程简介ABSTRACT: Transporting electrical power with ultra-high voltage has been very popular these days, but most people in the society do not know much about it. In this essay, we will have a short cover about ultra-high voltage technology and focus on the necessity and importance of ultra-high voltage for China to develop this technology, some difficulties in this process, and finally some sample projects in destruction.KEY WORDS:ultra-high voltage, electrical power摘要:特高压输电,作为近年来国家重点发展的示范项目,已经引起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和讨论,社会中的绝大部分群体对这一新兴概念并不十分了解,本文对我国特高压输电工程进行一个简单的介绍和讨论,重点介绍我国现阶段特高压输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期间面临的一些反对意见和应对措施、我国现阶段对特高压工程的研究进展情况,以及目前已建成的或在建的特高压示范工程规划。
关键词:特高压,电力系统目前我国常用的电压等级有:220V、380V、6kV、10kV、35kV、110kV、220kV、330kV、500kV。
交流220kV及以下的称为高压(HV),330kV到750kV为超高压(EHV),交流1000kV及以上为特高压(UHV),通常把1000KV到1150kV这一级电压称为百万伏级特高压。
对于直流输电,±600kV及以下的为高压直流(HVDC),±600kV以上为特高压直流(UHVDC)。
对于我国发展特高压输电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电力快速发展的需要改革开放30 年以来,我国用电总量快速增长。
1978 年,全社会用电量为2498 亿千瓦时,到2007 年达到32565 亿千瓦时,是1978 年的13 倍,年均增长9.45%。
改革开放之初,我国逐步扭转了单纯发展重化工业的思路,轻工业得以快速发展,用电增速呈现先降后升的态势,“六五”、“七五”期间年均增长分别达到6.52%、8.62%,其间,在经济体制改革的带动下,我国用电增速曾连续6 年(1982~1987 年)逐年上升,是改革开放以来最长的增速上升周期。
1990 年以来,在小平南巡讲话带动下,我国经济掀起了新的一轮发展高潮。
“八五”期间,全社会用电增长明显加快,年均增长10.05%。
“九五”期间,受经济结构调整和亚洲金融危机影响,用电增速明显放缓,年均增长6.44%,尤其是1998 年,增速仅为2.8%,为改革开放以来的最低水平。
进入“十五”以来,受积极的财政货币政策和扩大内需政策拉动,我国经济驶入快速增长轨道,经济结构出现重型化,用电需求持续高速增长,年均增长12.96%,尤其是2003 年、2004 年达到了改革开放以来用电增长高峰,增速分别为15.3%和15.46%。
“十一五”前两年,我国用电继续保持快速增长势头,增速均高于14%。
由此可以看出,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不断推动和发展,我国用电量逐年增加,在工业化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带动下,预计我国到2020 年全社会用电量将达到6.5~7.5 万亿千瓦时,年均增速将达到5.5%~6.6%;人均用电量达到4500~5200千瓦时,相当于日本上世纪80 年代的水平。
所以,要求现有的电力系统增大发电容量,满足用电需求。
(2)我国资源和电力负荷分布不均衡受经济增长,尤其是工业生产增长的强劲拉动,我国电力需求实现高速增长,但是,我国用电增长地区分布不均。
总体来看我国东部沿海经济发达地区用电强劲增长,西部地区高耗能产业分布较多的省区用电增长幅度也较大,中部地区增长较慢,我国电力系统的负荷也呈现出结构性变化。
但是,我国的资源分布却呈现出相反的情况,水能、煤炭等电力资源主要分布在中西部地区,远离东部的集中用电区域,这同样需要对电能资源进行合理的调配和使用。
(3)大容量、远距离输电需要特高压电网我国北方煤电基地和西南水电基地远景外送规模均可达1亿kW。
接受这样大规模的电力,需要大规模的坚强受端电网,初步分析受端特高压同步电网的合理规模应在5~7亿kW。
华北、华中、华东三大电网位置相互毗邻,互补性强。
因此,采用特高压交流形成坚强灵活的“三华”同步电网,将为促进能源资源的优化配置和高效利用奠定物质基础。
对1150kV的电网,输送距离按500到1500km计,发电容量可达400到800万千瓦,采用1100kV输电的容量可达到500kV输电的5倍。
(4)联网综合效益超高压的同步联网能够取得良好的效果,在确保对用户安全经济连续供电的基础上,产生更大的电网和发电的经济效益,参与联网的各个电网都能在联网中获得效益。
主要体现在以下方面:参与联网的各个电网在高峰用电负荷时段可经济合理地输入电力,减少网内发电机组的最大出力,相互之间实行错峯填谷调节,从而减轻电网内的发电电源应对峯谷差的压力,提高发电利用率,进而减少电网内装机容量。
参与联网的各个电网可共享大电网运行备用容量(又称旋转备用),从而可显著减少网内的运行备用容量。
参与联网的各个电网可减少检修备用容量。
参与联网的各个电网间经济功率与电能量的交換,可降低用电成本。
提高供电可靠性和供电频率质量。
电网规模越大,频率波动偏差越小,频率动态稳定性越好。
各电网运行得到相互支持,用户供电可靠性更高。
(5)节约输电走廊特高压输电有利于节省线路走廊。
输电线路走廊是指线路路径的通道,线路走廊宽度一般由地面电场强度满足有关要求来确定。
我们知道,输电线路输送自然功率与电压的平方成正比,与线路的波阻抗成反比。
用自然输送功率作为比较,采用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一回1000千伏的线路相当于五回500千伏线路。
按照我国环保标准规定的线路走廊宽度,一回1000千伏电压输电线路的走廊宽度约为五回500千伏线路走廊宽度的40%。
也就是说,输送同样的功率,采用1000千伏线路输电与采用500千伏的线路相比,可节省60%的土地资源。
(6)特高压输电的经济性特高压输电有利于节约投资和节省运行费用。
从世界各国电网发展的经验看,高一级电压输电比低一级电压输电具有明显的经济性。
研究表明,在同等条件下,一条1000千伏的特高压线路和500千伏超高压线路相比,前者的输送容量是后者的5倍,单位输送电量投资,前者是后者的73%左右。
以金沙江水电向华东送电为例,经过初步技术经济比较认为,输送容量在1000万~1500万千瓦,输送距离2000公里以上,用特高压输电比超高压输电要经济。
当我们需要输送容量1000万千瓦时,采用500千瓦电压需约10回线路,每回中间需约7个开关站,投资估计370亿元。
而采用1000千伏特高压输电时,仅需2回线路、中间4个开关站,投资估计240亿元。
因此,用特高压输电比用500千伏输电可节省投资130亿元左右。
另外,在导线总截面和输送容量相同的情况下,1000千伏线路的电阻损耗约是500千伏线路的1/4。
因此,采用特高压输电可以明显减少线路损耗,降低电网运行成本。
(7)短路容量超标问题采用1000kV级电压大容量输电,有利于解决500kV输电时电网中出现的输变电设备短路容量超标的问题。
(8)减小运输压力,减轻人口密集区环境污染特高压输电有利于减少煤电对人口稠密区环境的污染。
采用特高压输电,把电力送到华东、华北、广东等人口稠密的负荷中心,可以减小对人口密集区的污染,减轻人口密集区环境容量的压力。
另外也可以减少因铁路和公路运输远距离发电用煤所排放的废气对大气环境的污染。
换言之,输电比输煤污染要小得多。
特高压输电可以满足环保要求。
通过合理的设计,并采用一系列环保技术措施,特高压输电完全符合环保标准。
如沿用500千伏输电线路环保技术,增加铁塔高度、杆塔基础采用全方位高低腿设计、同塔双回采用逆相序排列、采用紧凑型线路、采用新型耐热和扩径导线、采用大截面导线、线路路径选择采用海拉瓦技术等措施。
对1000千伏输电电磁环境影响的研究表明,采用这些措施以后,在输电线路下方、跨越公路和邻近民房处的水平与500千伏线路完全相同,工频磁场远低于现行环保标准规定的最大值,无线电干扰和可听噪声符合相应的国家标准。
通过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特高压输电在中国有着广阔的应用前景,但是,在具体的项目实施过程中,特高压也遇到了一些反对意见,不过,在下面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到,对于特高压建设的反对理由都没有足够的信服力,对各种反对意见,我们都能给出一定的反驳。
首先,国外特高压输电建设处于低潮期甚至完全废弃阶段,美国、加拿大、俄罗斯、日本、意大利、西班牙等国家从上世纪七十年代就开始研究特高压输电技术,历经四十余年至今,仅有俄罗斯和日本各建设有一条特高压交流输电工程,且长期降压运行。
但是,应该看到,其他国家这么做是有一定原因的,比如日本,他们国家的电力系统已经相当完善,用电负荷一直保持着零增长,甚至负增长,所以发展特高压的必要性并不十分明显。
其次,有一种说法是我国只需要上800kV,而不需要上1000kV的特高压,认为800kV输电更符合我国现阶段国情。
但是,这种观点是片面的,不成熟的,我国现有的电压等级中,就有500kV级和750kV级的,它们之间的电压比只有1.5,而比较好的数值应该在2到2.3之间;而且现在上800kV输电的话非常不经济,对输电容量增加不多;另外,现有的500kV输电系统不能解网,电磁环网多,潮流控制困难,运行复杂性增加。
第三,有的人看到直流特高压输电的一些优势,建议只上直流特高压,不上交流特高压。
的确,直流特高压输电在超远距离大容量的点对点输电上有一定优越性,在适当范围内,比较经济,而且没有稳定性问题。
但直流特高压也有较多的不利因素,比如只能进行点对点的输电,中间落点复杂困难;多回直流线路集中在一个地点落点;初期故障率较高,维护困难;接地极电流对交流系统影响,容易造成变压器偏磁、震动发热等问题;最后,我国是世界上直流线路最多的国家,大量发展直流输电存在较大潜在风险。
所以,发展直流要有坚强的交流电网做支撑,相互补充,才能更好的发展和完善我国现有的电力系统。
最后,介绍一下我国目前的特高压输电技术的研究概况以及示范规划工程,首个国内最高电压等级特高压交流示范工程,是我国自主研发、设计和建设的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1000千伏交流输变电工程——晋东南—南阳—荆门特高压交流试验示范工程,全长640公里,纵跨晋豫鄂三省,其中还包含黄河和汉江两个大跨越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