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优秀课件

本文从学习雷锋的主题中翻出新意,展现出雷锋精 神经久不衰的生机和世代相传的生命力,悬念的设 置、巧妙的穿插,使文章曲折有致,构思颇具匠心; 运用梨花双关,笔墨饱含深情,具有较强的感染力。
拓展延伸
拓展延伸
• 趣味讨论:
• 假如哈尼小姑娘在驿站开起了旅店, 勤劳致富,你怎么看?
14 驿路梨花
R·七年级语文下册
(3)“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不由得想 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引用诗句,是梨花寓意双关,点明文章的主 题。赞扬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以花写人,以花 映人,写出了花的美,更突出了人的精神的美。 表达了对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的赞美之情。
课文为什么用“驿路梨花”作标题?并 引用陆游的诗句结尾?
找出课文描写梨花的语句并分析作用。
(1)“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 片梨树林啊”“一弯新月升起了……轻轻飘落 在我们身上”
实写,以自然环境美烘托不平常的 小屋,把读者带进优美的意境之中。
(2)“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哈 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虚写,以自然美衬托 人物美,使自然界的梨花 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
课文中的这些人为小茅屋作了些什么? 他们为什么要这样做?快速阅读课文,填写 下面表格。
人物
事情
目的
时间
“我”和 老余 瑶族老人
一群姑娘
给屋顶加草, 向哈尼小姑
挖排水沟
娘学习
送粮食,
方便,
给房顶加草, 向哈尼小姑
挖排水沟
娘学习
照料小屋
向解放军和 姐姐学习
现在
现在
姐姐 出嫁 后
人物
事情
目的
时间
解放军
讲授新课
五件好事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2016部编版)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共32张PPT)

照管小茅屋 建造小茅屋 照料小茅屋
向解放军学习,方便 解放军盖小茅屋后至 过路人 她出嫁
2、作者以“我和老余”的见闻为线索来 安排全文,你能在文中找到标志时间顺 序的词语吗?这是什么记叙顺序?除此 之外,作者还插叙了两件事,你能找出 来吗? 思考: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作用?
以 我 和 老 余 的 见 闻 为 线 索
人物 瑶族老人
所做好事 送米、修葺小 茅屋
做好事目的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 方便过路人
做好事的时间 同上,及上个月的一 个晚上
“我”和老余
修葺小茅屋
向哈尼小姑娘学习, 方便过路人
向解放军、姐姐学习 向雷锋学习, 方便过路人
十多年后的 某天早上
几年前,姐姐出嫁后 十多年前路过时
哈尼小姑娘 解放军 梨花
(3)“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 得想起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与洁白的梨花融为一体,花美人更美。“处处开” 展示雷锋精神不断发扬光大的旺盛生命力,升华了文章主题。再次点题, 题文相映,首尾呼应,使作品结构严谨,浑然一体。
3、用“驿路梨花”做标题有什么深刻含义? 文中的“驿路”,指过往行人所走的道路。它是“我”和老 余在边疆行走的道路,是雷锋助人为乐精神长盛不衰的地域见 证。 “驿路梨花”是盛开在边疆驿路上的梨花,在作者笔下: 这既是自然界的梨花:开满枝头、洁白如雪、香气四溢; 又是梨花姑娘:助人为乐、充满朝气、淳朴热情; 还是雷锋同志助人为乐精神的象征:盛开无华、生生不息、代 代相传; 也是边疆民族优良民风的体现:朴实热情、知恩图报、从善 如流。
找住宿的地方 发现、投宿小木屋
夕阳 西下
一弯 新月 升起
这天 夜里
《驿路梨花》七年级语文课件

课文分析
悬念及其作用
悬念指作者为了激活读者的“紧张与期待的心情”,在艺术处理上采取
一种积极手段。
阅
读
作用:①使故事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相扣。②吸引读者的阅读兴趣,使
答 题
读者不由自主进入文章所创设的情境中。
笔
设置悬念的方法:倒叙法、误会法、先抑后扬法。
记
例如本课中,围绕“小茅屋的主人到底是谁”,作者设计了两次误会、
随堂测试
1. 下列加下划线字注音及词语书写有误的一项是( C ) A. 晦涩(huì) 竹篾(miè) 妥帖 B. 商酌(zhuó) 聚拢(lǒng) 陡峭 C. 譬如(pì) 拖沓(dà) 恍惚 D. 繁碎(suì) 村寨(zhài) 教诲
随堂测试
2. 下列词语书写无误的一项是( B ) A. 晶莹 迁徒 夕阳 边境 B. 露宿 竹篾 蔑视 瑶族 C. 火枪 幕色 稻草 折损 D. 雷锋 作楫 屋梁 漆黑
介 绍 作者
彭荆风
1929年生,江西萍乡人,作家。 主要作品有短篇小说集《边寨亲人》《驿路梨 花》,长篇小说《鹿衔草》,与人合写电影文 学剧本《边寨烽火》《芦笙恋歌》等。
写 作 背景
这篇文章写于1977年。 “文化大革命”后,党中央重新发出了学习雷锋的号召。 作者曾随军在云南生活多年,有感于这里的淳朴民风和 人们热情好客、乐于助人的精神品质,写下了与此相关 的人和事。
➢ 表现瑶族老人的真挚坦诚,知恩图报的美好品德。
课文分析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走在前边的约莫十四 五岁,红润的脸上有两道弯弯的修长的眉毛和一对晶莹的大眼睛。
吓得小姑娘们像小雀似的蹦开了,接着就哈哈大笑起来:“老爷爷,你给我 们行这样大的礼,不怕折损我们吗?”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部编版)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 (共29张PPT)

13、He who seize the right moment, is the right man.谁把握机遇,谁就心想事成。21.8.1221.8.1205:27:3605:27:36August 12, 2021 • 14、谁要是自己还没有发展培养和教育好,他就不能发展培养和教育别人。2021年8月12日星期四上午5时27分36秒05:27:3621.8.12 • 15、一年之计,莫如树谷;十年之计,莫如树木;终身之计,莫如树人。2021年8月上午5时27分21.8.1205:27August 12, 2021 • 16、教学的目的是培养学生自己学习,自己研究,用自己的头脑来想,用自己的眼睛看,用自己的手来做这种精神。2021年8月12日星期四5时27分36秒05:27:3612 August 2021 • 17、儿童是中心,教育的措施便围绕他们而组织起来。上午5时27分36秒上午5时27分05:27:3621.8.12
驿 路 梨 彭
荆
风花
正音:
撵(nǐan) 驿( yì) 陡( dǒu) 篾( miè) 陋( lòu ) 修葺( qì) 恍惚( huǎng hū ) 麂( jǐ )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12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05:27:3605:27:3605:278/12/2021 5:27:36 AM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1205:27:3605:27Aug-2112-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5:27:3605:27:3605:27Thursday, August 12, 2021
驿 路 梨 彭
荆
风花
正音:
撵(nǐan) 驿( yì) 陡( dǒu) 篾( miè) 陋( lòu ) 修葺( qì) 恍惚( huǎng hū ) 麂( jǐ )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要学生学的知识,教职员躬亲共学;要学生守的规则,教职员躬亲共守。21.8.1221.8.12Thursday, August 12, 2021 • 10、阅读一切好书如同和过去最杰出的人谈话。05:27:3605:27:3605:278/12/2021 5:27:36 AM • 11、只有让学生不把全部时间都用在学习上,而留下许多自由支配的时间,他才能顺利地学习……(这)是教育过程的逻辑。21.8.1205:27:3605:27Aug-2112-Aug-21 • 12、要记住,你不仅是教课的教师,也是学生的教育者,生活的导师和道德的引路人。05:27:3605:27:3605:27Thursday, August 12, 202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四单元: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32张PPT)

课文解析
插叙 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4 插叙
十几年前 解放军路过 建小茅屋
5
插叙
3
梨花姑娘 出嫁后
妹妹接着 照料小茅屋
“我们”路过
1
住宿,修屋
瑶族老人
借住
2
照看小茅屋
课文插叙解放军盖小茅屋,梨花 及梨花妹妹照料这小茅屋,这里的插 叙有什么作用?
这里的插叙交代了小茅屋的搭建 者、照料者,与及这样做的原因,歌 颂了发扬雷锋精神的人。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 香气四溢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 花衫的哈尼小姑娘在梨花丛中歌唱……
虚写
虚实映衬,以自然美衬托人物美,使自然界 的梨花与人物梨花相映生辉。为全文营造一种景 和人融合的意境,也表达了作者对小茅屋“主人” 助人为乐精神的赞美之情。照应文题的同时,产生 了第二个误会,推动故事情节向纵深发展。
6.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 娘和那洁白的梨花,不由得想起了 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开。”
“充满朝气”写出了哈尼小姑娘的活力,“不 由得”写出了作者被这种情景所感动,不由自主 产生了强烈的赞美之情。
7.那群哈尼小姑娘中为首的一个有什么特点?
美丽、活泼、纯洁、热情,有助人为 乐的精神。
8.文中的解放军和梨花姑娘并示出场,而是 通过其他人物的语言写出他们的行为。运 用了什么写作手法?有什么样的效果?
问题探究一
1.文章的主要内容可以概括为 “两个误会”、“三个悬念”、 “四写梨花”、“五件好事”请 你做具体说明。
“两个误会”:误以为瑶族老人是 小茅屋的主人;误以为梨花妹妹就是梨 花。
小说设置了哪三次悬念?
悬念一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悬念二 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悬念三 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语文(部编版)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共39张PPT)

学习目标
1.学习字词及作者简介。 2.把握故事梗概,理清篇章结构。 3.学习文章的记叙顺序。
阅读课文,自主探究 基础字词
撵 (niǎn)
驿(yì)
竹篾 (miè)
陋(lòu)
恍惚(huǎng hū) 麂(jǐ)子
陡 (dǒu) 修葺(qì)
修葺:修理(建筑物)。葺,修理、修建。 修长:长。修,也是长的意思。
从全文整体结构看,全文按时间顺序组织材料, 采用的是顺叙,其中老人打猎迷路,夜宿茅屋, 解放军盖小屋,梨花姐妹照料小茅屋又是插叙。 如果从小茅屋建造和保持的过程来看,文章又是 倒叙。
研读课文,合作探究 精读课文
●课文中出现的这许多人物都 和深山中梨树林边的小茅屋有密 切联系,读第9-11自然段,思考 并回答,作者是怎样对小屋进行 细致描写的?对小茅屋的这些描 写在文中起什么作用?
这些人都具有助人为乐的雷锋精神。
研究课文,合作探究
问题二:速读课文,思考分析文中直接 描写了哪些人物?间接描写了哪些人物?
“我”和老余、瑶族老人、哈尼小姑娘(梨花妹妹)。 这些人物是通过语言、行动、肖像描写等来反映精神 面貌的,所以是直接描写。 解放军,梨花没有出场,而是通过梨花妹妹,瑶族老 人的口头介绍写出了他们的感人事迹和高尚品德,所以 属于间接描写。
研究课文,合作探究
问题四:跳读课文,找出文中次写到 “梨花”,将其语句勾出,同桌讨论写 “梨花”的作用。
文章三次写到“梨花”。
(1)开头部分:“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 美丽的一片梨树林啊!”“山间的夜风吹得 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花瓣轻轻飘落在 我们身上。”此为实写,以自然环境美烘托 出不平常的小屋。把读者带入优美意的境之 中。
•
9、要学生做的事,教职员躬亲共做; 要学生 学的知 识,教 职员躬 亲共学 ;要学 生守的 规则, 教职员 躬亲共 守。20 21/8/1 02021/ 8/10Tue sday, August 10, 2021
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PPT课件

2
学习目标
• 1、理清故事情节,明确写作技巧。 • 2、体会文章标题的深刻含义 • 3、领悟“设置悬念”能够吸引读者的作用 • 4、领会文章“误会”的设置,能使文章情节
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作用 • 5、弘扬雷锋精神,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3
生字词及读音
• 驿路( yì) 荆棘(jīng jí )
• 陡峭(dǒu q)iào 竹篾(miè ) • 简陋( lòu ) 恍惚(huǎng h)ū • 修葺( qì ) 讴歌( ōu ) • 喷香( pèn ) 哈尼族( hā )
• 老人:(
)
• 一方:急切向主人表达感激
• 另一方:这是误会,自己不是屋主人
• 作用:写一个误会,既构成了生动曲折的 情节,又在行文上再次照应前面设置的悬 16
• “我不是主人”,谁是主人呢? • 再次深化了悬念。
17
• 2、老人关于小屋的叙述交代了什么?在行 文上起着什么作用?
• (1)表现出小屋帮助了很多的行人,意义 重大。
8
2、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的小屋前心情怎 样? 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 路上也难得遇到几个人。 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的小屋前,行走在 人际很少的深山密林当中,天色已晚, 担心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9
3,我们在看到树林的梨花时心情怎 样?
老余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表现出看到梨花的惊喜 “这里有梨树,前面就会有人家”
4
• 寨( zhài • 扛( káng
) 撵( niǎn )
) 露宿( lù sù )
5
听课文录音,思考问题
1、本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 贯穿全文的人物是什么人? 本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 贯穿全文的人物是“我们”。
学习目标
• 1、理清故事情节,明确写作技巧。 • 2、体会文章标题的深刻含义 • 3、领悟“设置悬念”能够吸引读者的作用 • 4、领会文章“误会”的设置,能使文章情节
波澜起伏、引人入胜的作用 • 5、弘扬雷锋精神,做一个助人为乐的人。
3
生字词及读音
• 驿路( yì) 荆棘(jīng jí )
• 陡峭(dǒu q)iào 竹篾(miè ) • 简陋( lòu ) 恍惚(huǎng h)ū • 修葺( qì ) 讴歌( ōu ) • 喷香( pèn ) 哈尼族( hā )
• 老人:(
)
• 一方:急切向主人表达感激
• 另一方:这是误会,自己不是屋主人
• 作用:写一个误会,既构成了生动曲折的 情节,又在行文上再次照应前面设置的悬 16
• “我不是主人”,谁是主人呢? • 再次深化了悬念。
17
• 2、老人关于小屋的叙述交代了什么?在行 文上起着什么作用?
• (1)表现出小屋帮助了很多的行人,意义 重大。
8
2、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的小屋前心情怎 样? 这么陡峭的山这么茂密的树林走上一天, 路上也难得遇到几个人。 我们在发现梨树林中的小屋前,行走在 人际很少的深山密林当中,天色已晚, 担心只有在这深山中露宿了。
9
3,我们在看到树林的梨花时心情怎 样?
老余突然指着前面叫了起来,“看梨花!”
表现出看到梨花的惊喜 “这里有梨树,前面就会有人家”
4
• 寨( zhài • 扛( káng
) 撵( niǎn )
) 露宿( lù sù )
5
听课文录音,思考问题
1、本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 贯穿全文的人物是什么人? 本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 贯穿全文的人物是“我们”。
人教部编版七年级语文下册第14课《驿路梨花》课件(共47张PPT)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 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 在梨花丛中歌唱……”——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 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 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 开。’”——“驿路梨花”双关花和人,实际上 赞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电影《把爱传下去》
这部电影讲述了天使男孩特雷弗因为他,无 家可归的瘾君子得到一份工作;年迈伶仃的老人 再见到美丽的花园;有严重心理障碍的老师找到 了真爱……他不索求任何回报,只是希望有人能 把这种爱呈几何级的传下去。这份不设防的爱叩 开了许多麻木已久的心灵甚至变成了一个“积聚 善的力量”的运动,特雷弗努力用自己的爱和方 式拯救世界他用自己看似单纯的方式告诉我们爱 只要无私地给予,只要用自己的心去温暖别人的 心就可以了。而一传三,三传九,九至无数把一 个社会课作业变成了温暖社会的运动。不知你是 否还相信改变世界并不难但是让爱一点一点地去 传递这个世界总会有所改变。这本书讲的是一个 真实的故事,至今美国已成立近千家以“把爱传
下去”命名的慈善基金会。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布置作业
1、谈谈在日常生活中我们如 何实实在在地把梨花的精神
传递下去?
2、请你以“梨花,我想对你 说。。。。”为开头写一段
话。
3、请你搜集生活中具有“梨 花”精神的真实人物的事例。
谢谢
我们正在劳动,突然梨树丛中闪出了一群哈尼小姑娘。
“我到处打听小茅屋的主人是哪个,好不容易才从一个赶马人那里知道个大概,原来对门山头上有个名叫梨花的哈尼小姑娘……多好的梨
花啊!”——这是写人。
过去 寂寞空庭春欲晚,梨花满地不开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放军叔叔吗?
研读重点段落,品味四处写梨花 之美。
“白色梨花开满枝头,多么美丽的一片梨树林 啊!”“山间的夜风吹得人脸上凉凉的,梨花的白色 花瓣轻轻飘落在我们身上。”——这是自然界的 梨花。
“我到处打听小茅 屋的主人是哪个, 好不容易才从一个 赶马人那里知道个 大概,原来对门山 头上有个名叫梨花 的哈尼小姑娘…… 多好的梨花啊!”— —这是写人。
“这天夜里,我睡得十分香甜,梦中恍惚在那香气四溢
的梨花林里漫步,还看见一个身穿着花衫的哈尼小姑娘 在梨花丛中歌唱……”——先写花,后写人,把花和人 自然地结合在一起。
“我望着这群充满朝气的哈尼小姑娘和那洁白的 梨花,不由得想起了一句诗:‘驿路梨花处处 开。’”——“驿路梨花”双关花和人,实际上赞 颂的是世代相传的雷锋精神。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第14 课《驿路梨花》课件
2020/9/18
正音:
撵(nǐan) 驿( yì) 陡( dǒu) 篾( miè) 陋( lòu ) 修葺( qì) 恍惚( huǎng hū ) 麂( jǐ )
一、初读感知,理清故事情节
• 二个误会 • 三个悬念 • 四写梨花 • 五件好事
哈尼族 主要聚居在云南省
1、本篇的核心事物是什么?直接描写并贯穿 全篇的是什么人?
• 本篇的核心事物是小屋, • 直接描写并贯穿全篇的人物是“我们”。
依据“我们”的行止和见闻,本篇可以
分为几个部分?各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可以分为五个部分:
第一部分(1-8段),主要写“我们”在梨树林 中发现小屋;
第二部分(9-12段),主要写小屋帮助“我们” 解除了饥饿疲劳;
五件好事
• 你能找出五件好事是什么?
五件好事
• 我和老余给房顶加草,挖排水沟 • 瑶族老人专门运粮食 • 一群小姑娘照管小屋 • 解放军叔叔砍树割草盖小屋 • 梨花姑娘照料小屋
按时间的顺序小茅屋的建造 和照料过程应该是怎样的?
过去
现在
插叙
5
梨花姑娘照料小茅屋
4 插叙
十几年前 解放军路过
建小茅屋
第三部分(13-27段),主要写瑶族老人述说小 屋主人名叫梨花;
第四部分(28-36段),主要写梨花之妹讲出小 屋的来历;
第五部分(37段),热情赞美,结束全篇。
细读课文,体会悬念之妙
我、老余,见到小茅屋。
? 茅屋主人是谁
不是他。瑶族老人是专门运粮食的。 主人是他??
喂!你们谁是梨花啊?
插叙
3
梨花姑娘
出嫁后
妹妹接着
照料小茅屋
“我们”路过 1 住宿,修屋
瑶族老人 借住 2
照看小茅屋
这样写有什么作用?
设置悬念
波澜起伏,引人入胜
本文通过叙述一群哈尼族小姑娘在解放军全心 全意为人民服务的思想影响下,甘心当无名英 雄,热情帮助有困难的过路群众的事迹,显示 了社会主义祖国处处有温暖的动人场面,歌颂 了我国各族人民之间相互关心爱护的生动的精 神面貌。
茅屋定是你们的啦?
是他们修的小茅屋呀!
这才是梨花! 可你见不着喔!
她出嫁了
真是驿路梨花处处开呀!
三次悬念
• 你能找出这三次悬念在什么地方吗?
悬念一
这是什么人的房子呢?
悬念二
到底谁是房子的主人呢?
悬念三 解放军为什么盖房子呢?
小茅屋的真正主人是谁?
瑶族老人吗? 梨花吗?
梨花的妹妹吗?
茅屋的建造者、 照管者都是主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