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垃圾分类管理责任公示牌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康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5年)》的通知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康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5年)》的通知文章属性•【制定机关】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公布日期】2019.12.30•【字号】安政办发〔2019〕53号•【施行日期】2019.12.30•【效力等级】地方规范性文件•【时效性】现行有效•【主题分类】城市环境保护正文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印发《安康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5年)》的通知各县区人民政府,市政府各工作部门、直属机构:《安康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5年)》已经市委、市政府同意,现印发给你们,请结合实际,认真抓好贯彻落实。
安康市人民政府办公室2019年12月30日安康中心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施方案(2020-2025年)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系列重要批示指示精神,落实《陕西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等部门关于在全省地级及以上城市全面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工作的通知》(陕建发〔2019〕1131号)要求,加快推进我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实现生活垃圾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结合实际,特制定本方案。
一、目标任务(一)指导思想。
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全面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及“垃圾分类就是新时尚”的指示精神,加快建立分类投放、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分类处置的垃圾处理系统,打造整洁优美的人居环境,为建设西北生态经济强市奠定基础。
(二)基本原则。
坚持政府主导、属地管理,城乡统筹、因地制宜,行业牵头、全民参与的原则,以镇办社区为主体,以单位家庭为重点,持续推进生活垃圾分类工作。
(三)工作目标。
到2020年底,汉滨区、高新区分别以镇办或集中连片区域为单元,建成一个以上生活垃圾分类示范片区;中心城区各公共机构实现生活垃圾分类全覆盖。
到2022年底,基本建立全市生活垃圾分类相关政策和标准体系,中心城市建成区一半面积以上实施生活垃圾分类。
XX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办法

XX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考核办法为深入贯彻落实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推进会精神,加快推进街道城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改善人居环境,推动经济社会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根据《XX省地方标准生活垃圾分类评价规范》《XX市XX市大力推进城镇生活垃圾分类体系建设实施方案》,结合街道实际,特制定本办法。
一、考核对象1、各社区(村)及经合社,包括(单位、学校、小区等所管辖内一切场所)二、考核原则1、坚持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以问题为导向,按照月度考核的方式,明确社区日常工作责任要求,提升社区在垃圾分类工作中的责任与担当,为美丽XX街道作出贡献。
2、考核组织,街道生活垃圾分类工作领导小组办公室以下简称分类办。
三、考核内容分类设施必须按照≪xx省地方标准生活垃圾分类评价规范》《XX市住宅小区生活垃圾分类“两撤两定两到位”》工作实施。
1、规范设置,无破损、脏污,标识无误。
巩固提升“两撤两定两到位”乐清模式,加快推进生活垃圾分类驿站建设。
2、加强投放管理,建立健全垃圾分类督导员队伍,落实桶边督导责任,高层撤桶,撤桶并点,提高垃圾分类投放准确率。
可回收物、有害垃圾、易腐垃圾、其他垃圾四分类垃圾桶,无混投现象。
装修大件垃圾、园林垃圾需单独投放,日产日清。
投放点周边保持卫生整洁。
3、完善收运体系,城投环卫全面建立生活垃圾“分类转运+分类直运”体系,强化过程管理,杜绝混收混运现象,防止抛撒、滴漏等二次污染。
严格按照“灰车对灰桶,绿车对绿桶”的要求,做到分类收集,分类运输,垃圾转运站施行分类压缩转运,分类质量差的要实行二次分拣。
4、深化全民宣传。
全面动员居民参与生活垃圾分类,深入开展进家庭、进学校、进社区、进机关、进企业、进商场、进宾馆(酒店)、进窗口(公园)等“八进”宣传活动,全面普及垃圾分类知识有效提高知晓率,参与率和投放准确率。
5、实时督查督办,不定期对混收混运、桶边督导、“定时定点”等重点问题开展督查督办,发现问题及时反馈执法局、街道分类办,督促有效整改。
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单位基本情况台帐表

附件1:
生活垃圾分类达标单位基本情况台帐表
填写说明:1.每个单位/居住小区填报一张台账表。
居住小区要正确填写名称,同名的要注明期数、区数、物业名,部分楼开展的一定要注明楼号;
2.单位/居住小区地址要具体详细(精确到邮寄地址),便于查找;
3.填写人数、户数、楼数、分类容器组数及投放站点数、公示牌点位;
4.填写每个居住小区分类指导员配置数量及上岗时间;
5.填写分类收集工具形式,分类收集作业单位及作业时间段;
6.进密闭式清洁站的,特别是厨余垃圾进入的清洁站,须填写具体名称、地址;
7.每个单位/居住小区的分类收集运输要明确运输作业单位名称、车辆情况、作业时间;
8.各区县要单独制定每辆厨余垃圾分类收集运输车的运行路线及作业时间安排,形成《厨余垃圾分类收集运输作业台帐表》;
9.分类处理由企业运行的提供资质证明和协议、由区县自行运行的(包括相对集中处理)提供具体证明(设施类型,具体位置等);
10.单位/居住小区有厨余垃圾就地处理机的,要明确说明,并提供就地处理设备安装位置(描述要具体到哪个楼下或楼旁等);
11.“分类处理”项目中“集中处理设施”项,若经过转运站再到最终处理设施的,则需填写“转运站+处理设施”相关信息;
12.以上信息如有调整,及时更新报送。
责任主体公示牌

责任主体公示牌责任主体公示牌是指在工程建设、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领域,为了加强责任追究和监督管理,对相关责任主体进行公示的一种措施。
公示牌的内容包括责任主体的名称、联系方式、承担的责任等信息,以便公众了解并监督责任主体的履责情况。
责任主体公示牌的标准格式如下:一、公示牌的外观设计要求1. 公示牌的尺寸应符合规定,普通为横幅式,高度不小于1米,宽度不小于0.5米。
2. 公示牌的颜色应醒目,普通选择明艳的红色、黄色等,以便引起公众的注意。
3. 公示牌的材质应坚固耐用,普通选择防水、防晒、防腐等材料,以确保公示牌能够长期使用。
4. 公示牌的字体应清晰可辨,字体大小普通不小于3号,以便公众能够清晰地看到公示牌上的内容。
二、公示牌的内容要求1. 公示牌的上部应标明“责任主体公示牌”字样,以明确公示牌的性质和用途。
2. 公示牌的中部应标明责任主体的名称,普通为企事业单位、政府部门等。
3. 公示牌的下部应标明责任主体的联系方式,普通包括电话号码、邮箱地址等,以方便公众与责任主体进行联系。
4. 公示牌的正文部份应标明责任主体承担的具体责任,包括但不限于工程建设、环境保护、食品安全等方面的责任内容。
5. 公示牌的底部应标明公示牌的发布日期和有效期限,以确保公示牌的时效性和准确性。
三、公示牌的摆放位置要求1. 公示牌应摆放在责任主体的办公场所或者相关工程建设现场等公众易于接触的地方,以便公众能够方便地查看公示牌的内容。
2. 公示牌应摆放在醒目的位置,普通选择在入口处、大厅、公共区域等人流较多的地方,以确保公众能够注意到公示牌并阅读其中的内容。
四、公示牌的更新和维护要求1. 责任主体应定期更新公示牌的内容,确保公示牌上的信息准确、及时。
2. 责任主体应定期检查公示牌的外观和摆放位置,确保公示牌的完好无损、摆放合理。
以上是责任主体公示牌的标准格式和要求,希翼能够对您有所匡助。
如有其他问题,请随时向我提问。
宁波市垃圾分类清洗点的设置规范

宁波市垃圾分类清洗点的设置规范根据《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管理条例》有关规定及本市生活垃圾分类工作要求,本市将实行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责任制度,为确保制度规范落实,进一步明确责任和要求,现将责任告知如下:一、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设置按照《宁波市生活垃圾分类收集设施配置和使用规范》及《生活垃圾分类目录和分类标志》执行,并随其修订而相应调整。
二、在管理责任区显著位置设立公示牌,公示垃圾房、垃圾桶、垃圾分类投放点、垃圾收集点等布局,分类投放行为规范,以及管理责任人和预约收集单位名称、联系人和联系方式等信息。
有条件做到定时定点分类投放的还应当公示投放时间、收运时间、上门收集时间等。
三、按照规定时间,将收集容器分类归集到垃圾房或者归集点,分类交付给收集、运输单位收集、运输。
1.生活垃圾归集作业人员应在约定的收集时间之前的1小时之内,将分散投放的生活垃圾分类归集到生活垃圾收集设施;收集结束后的1小时内,将收集容器复位,清洗收集设施,保持收集设施及周边环境的整洁有序。
2.除可回收物可以直接交投给再生资源回收利用经营者外,有害垃圾、厨余垃圾(餐厨垃圾)和其他垃圾应当移交给收集、运输单位收集、运输。
3.建立生活垃圾分类投放管理台账,记录生活垃圾类别、数量、去向等情况。
四、定时清理垃圾房、垃圾收集点、收集容器和归集点,维护维修垃圾房、垃圾收集点及收集容器,保持正常使用和清洁卫生,其中垃圾房消毒夏季每周至少1次;垃圾收集容器夏季每日清洗1次,其它季节每周清洗1次;厨余垃圾和其他垃圾应当日产日清。
五、及时劝阻未按照规定分类投放生活垃圾的单位和个人,并督促其按规定分类投放;对不听劝阻的,立即报告辖区市容环境卫生主管部门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处理,并可以在管理责任区内予以公示。
六、按约定运输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和绿化垃圾应当符合《条例》相关规定;就地拆解、分拣大件垃圾、装修垃圾应当符合环境保护相关规定。
七、机关、团体、企事业单位和其他组织作为责任人的,应当把学习掌握生活垃圾分类知识和履行分类投放义务等内容纳入本系统、本单位对工作人员日常教育、管理的内容,督促工作人员分类投放生活垃圾。
垃圾房管理制度标识牌图片素材

垃圾房管理制度标识牌图片素材在日常生活中,垃圾处理是一个重要的环保问题,垃圾房管理制度标识牌在这个过程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垃圾房管理制度标识牌是指特定建筑物内,为了规范垃圾分类、垃圾存放、垃圾清理等环保行为而设置的标识,旨在引导业主、租户等居民按规定处理垃圾,保护环境,确保社区卫生。
合理规范垃圾处理势在必行,而垃圾房管理制度标识牌的使用则是一种有效的管理与引导措施。
对于一座建筑物来说,垃圾房管理制度标识牌的设置不仅仅是一个单纯的标识,更是对于垃圾分类、垃圾处理的规范和要求。
首先,垃圾房管理制度标识牌的设置应当明确标注垃圾房的位置,方便居民识别;其次,标牌上应当清晰列出垃圾分类的要求,比如生活垃圾、可回收垃圾、有害垃圾等应当分开投放;最后,标牌应当说明垃圾清理的时间和方式,引导居民按规定时间放置垃圾桶等。
垃圾房管理制度标识牌的使用对于社区环境的改善和卫生管理的提升具有重要意义。
在现代社会,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人口的增长,垃圾处理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在这个背景下,建立合理的垃圾房管理制度标识牌是保障城市环境卫生和居民生活质量的关键一环。
只有加强对垃圾处理的规范与引导,才能有效降低环境污染,保护人们的健康。
在使用垃圾房管理制度标识牌的过程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首先,标识牌应当定期检查、更新;其次,应当加强对居民的宣传和教育,提高垃圾分类的意识;最后,建立健全的监督机制,对违规行为进行惩罚和警示,确保垃圾管理制度的有效实施。
总之,垃圾房管理制度标识牌是城市环境治理中的一项重要举措,它不仅是一种标志,更是对垃圾处理的规范,对社区环境卫生的保障起着关键性作用。
只有在规范垃圾分类、加强垃圾管理的基础上,我们才能建设一个整洁、美丽的城市环境。
因此,垃圾房管理制度标识牌的使用至关重要,我们应当充分重视并加以推广。
建筑垃圾处置方案公示牌

建筑垃圾处置方案公示牌一、背景介绍建筑垃圾是一种容易引起环境和生态问题的垃圾,因此需要进行专门的处置和处理。
在城市化进程不断推进的今天,建筑垃圾的产生量也在逐年增加。
为了更好地对建筑垃圾进行处理和管理,各地政府均出台了相应的规定和政策,要求建筑垃圾的生产企业和施工单位必须按照规定进行垃圾分类和处置。
为了提高公众对建筑垃圾处置方案的知晓率和认同度,需要设置建筑垃圾处置方案公示牌。
二、建筑垃圾处置方案公示牌的意义建筑垃圾处置方案公示牌是指对某个建筑工地或建筑垃圾生产企业进行公示的标识,主要用途有以下几个方面:1.提高公众对建筑垃圾处置方案的知晓率和认同度2.规范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置和管理方式,减轻环境压力3.加强监管力度,遏制“黑工地”等违法行为4.保障公众的知情权和监督权,维护公共利益三、建筑垃圾处置方案公示牌的内容建筑垃圾处置方案公示牌的内容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建筑垃圾的类别、来源及产生量2.建筑垃圾的分类、处置和管理方式3.监督部门和联系电话4.处置方案公示时间和地点四、建筑垃圾处置方案公示牌的设置要求为了确保建筑垃圾处置方案公示牌的有效性和公开性,应按照以下要求进行设置:1.公示牌应设置在建筑工地或建筑垃圾生产企业的进出口处、施工现场或存放区域等显眼位置,方便公众查看。
2.公示牌应密集、醒目,字体清晰、色彩鲜艳,以吸引公众关注。
3.公示牌应定期更新,更新间隔时间建议不少于1个月。
4.公示牌应设置专人负责保管和维护,避免被恶意损毁或涂改。
五、建筑垃圾处置方案公示牌的监管措施为了确保建筑垃圾处置方案公示牌的有效性和规范性,应加强相应的监管措施:1.建筑垃圾生产企业和施工单位应自觉遵守相关法律和规定,保证公示信息及时更新和监管落实。
2.公安机关、环保部门和城管部门应加强对建筑垃圾处置方案公示牌的监督检查和巡查工作,确保公示牌设置和监管落实的规范性和有效性3.对于涂改或损毁公示牌的违法行为,要及时予以处理和查处,并追究相关责任人的责任。
垃圾分类管理手册

北京市垃圾分类管理指导手册(征求意见稿)北京市市政市容管理委员会二〇一一年八月前言生活垃圾管理是城市管理和公共服务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改善城乡生态环境、保障城市安全运行、实现首都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内容,是关系民生的基础性公益事业。
生活垃圾管理工作以建设生态、循环、可持续的垃圾处理系统为宗旨,遵循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的原则。
生活垃圾管理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垃圾减量。
垃圾分类是实现垃圾减量的重要手段。
垃圾分类作为衡量城市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是一项长期的综合性系统工程,是各级从事生活垃圾分类管理工作者的艰巨任务。
按照国务院、市委市政府的相关文件要求,我市全面推进生活垃圾处理工作,相继在居住小区实施垃圾分类达标试点工作,在朝阳区开展生活垃圾分类处理试点工作,均取得了成果,积累了经验。
《北京市垃圾分类管理指导手册》根据试点所取得的经验成果和各区县在组织推动工作中创造的好做法,将垃圾分类管理内容进行归纳整理,以垃圾分类管理流程为主线,将过程中涉及的重点、关键环节归纳为物流管理、运行管理、组织管理、监督管理、经济管理等进行系统说明,旨在帮助区县相关部门和管理人员了解垃圾分类推动流程,分步骤做好推动建设以及日常运行管理的主要工作。
由于时间紧迫,加之水平有限,本《指导手册》难免会有不妥之处,希望垃圾分类工作管理人员在具体操作过程中提出宝贵意见及建议,以供修改完善。
目录北京市 (1)垃圾分类管理指导手册 (1)第一章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流程 (6)一、垃圾分类推动建设管理 (7)(一)准备阶段 (7)1、工作启动 (7)2、摸底调查,建立台账 (7)3、制定区(县)垃圾分类工作方案 (8)4、整合资源,做好各环节体系的有效衔接 (8)(二)实施阶段 (8)1、全面部署 (8)2、设备设施配置到位 (8)3、系统培训和指导 (9)4、全方位宣传引导 (9)5、建立指导员队伍 (10)6、系统试运行 (10)(三)达标验收阶段 (10)二、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 (10)1、制定垃圾分类日常运行管理标准及操作规范 (10)2、做好人员、设备、经费等运行保障 (10)3、检查考核评价 (11)4、建立激励机制 (11)第二章管理体系 (11)一、物流管理11(一)城镇地区生活垃圾分类方法及容器设置 (12)(二)城镇地区生活垃圾按类别规划收运处理路线 (12)二、运行管理 (14)(一)分类投放环节运行关键点 (14)1、加强宣传 (14)2、建立“绿袖标”指导员队伍 (15)(二)分类收集环节运行关键点 (17)1、收集模式 (17)2、分类收集车辆配置和管理 (18)3、分类收集作业规范 (18)(三)分类运输 (18)1、分类运输模式(图示) (18)2、分类运输车辆配置和管理 (19)(四)分类处理 (19)三、组织管理 (20)(一)组织设置 (20)1、市、区两级政府分别成立垃圾管理工作协调小组 (20)2、市级各部门工作职责 (20)3、区(县)各部门工作职责 (20)(二)系统管理措施 (23)1、市级管理 (23)2、区级管理 (23)四、监督管理 (26)(一)市政府对区县垃圾分类工作的监管 (26)1、对区县进行宏观数据监管 (26)2、对区县垃圾分类情况进行日常检查 (26)(二)市政府对市属职能部门履职情况的监管 (27)(三)市环卫行业主管部门对专业作业企业的监管 (27)1、实施资质认证制度 (27)2、实施作业监管机制 (27)(四)区县内部对垃圾管理全过程监管约束 (27)1、区县建立自查机制 (27)2、其他监督机制 (28)(1)建立垃圾排放登记制度 (28)(2)环环相扣监督机制 (29)(3)公共监督机制 (29)(五)监督执法 (29)五、经济管理 (29)(一)垃圾分类建设费用 (30)1、费用来源 (30)2、资金需求 (30)(二)垃圾分类日常运行费用 (30)1、费用来源 (30)2、资金需求 (31)(三)经济引导 (31)1、市级垃圾管理调控核算结算平台 (31)2、对区县实行“减量减费,超量加价” (31)3、对垃圾产生者实行“减量减费,分类垃圾低收费或不收费,混合垃圾高收费” (31)4、区县制定经济鼓励政策 (32)第一章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流程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涉及面广,环节长,其间各种因素关系复杂,为使各项工作环环相扣、紧密衔接,有必要设计一套完整的工作流程,垃圾分类管理工作流程依据垃圾分类管理内容主要分为两部分:第一,垃圾分类推动建设管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