肉鸡孵化知识

合集下载

【肉鸡蛋鸡科学养殖】肉鸡饲养管理手册

【肉鸡蛋鸡科学养殖】肉鸡饲养管理手册

旗开得胜一、品种的选择与雏鸡质量...................................................03 二、肉仔鸡的饲养制度及饲喂方式..........................................03 三、肉鸡饲养管理要点.........................................................03 (一)空舍消毒和进雏前的准备工作....................................03 (二)雏鸡的接运及育雏管理.............................................05 (三)日常管理...............................................................05 (四)给饲管理...............................................................06 (五)饮水管理...............................................................07 (六)温度管理...............................................................07 (七)湿度管理...............................................................08 (八)通风管理...............................................................08 (九)光照.....................................................................09 (十)垫料.....................................................................09 (十一)疫苗接种............................................................09 (十二)鸡群观察要领......................................................10 (十三)病、死鸡的处理...................................................11 (十四)卫生防疫............................................................11 (十五)正确的记录.........................................................11 四、肉鸡日常管理程序.........................................................12 (一)饲养员每天必做的常规管理工作.................................13 (二)肉鸡饲养管理安排表 (13)(三)抓鸡注意事项 (16)附表(一、二、三)一、品种的选择与雏鸡质量现代肉鸡生产中有快大型和优质型两大类。

肉鸡的饲养管理

肉鸡的饲养管理

肉鸡的饲养管理一、进鸡前的准备:前15日:清扫房顶、墙壁、鸡笼、地面。

前14-13日:冲洗塑料网、竹杆、墙壁及屋顶、笼具。

前12-6日:打开鸡舍门窗,充分通风干燥。

前5日:用2-3%火碱水消毒后用清水冲洗消毒地面,用10%生石灰水喷洒房顶、墙壁,用清水冲洗网片、竹竿、鸡笼等。

前4日:用消毒水对鸡舍内外进行全面的彻底的消毒。

前3-1日:点炉升温,准备好其它用具。

二、选择健康的鸡雏1、首先选择孵化管理技术好,种蛋来源稳定(质量好)的孵化场。

2、下一步看雏鸡外观:外表羽毛清洁,有光泽,干燥,鸡群整齐度好。

3、体质符合品种要求,活泼、叫声响亮清脆,眼大有神。

4、脐部没有血痕,愈合良好。

5、泄殖腔周围干净。

6、将整个雏鸡握在手中,有弹性和较强的挣扎力。

7、腹部吸收良好,肚腹大小适中,腿、眼爪无畸形。

三、湿度:温度: l、一日龄35-36℃2、看鸡群情况,扎堆-温度低;张嘴-温度高。

3、如弱雏多时育雏温度要高一些。

4、白天比标准温度低1度,晚间可以比标准温度高l度。

5、免疫时比标准温度高1度。

6、每周降3度,到21度时停止降温。

7、温度相对恒定,防止温差太大。

四、鸡舍内的湿度要保持在65%左右,湿度过小,鸡舍内比较干燥,鸡群饮水量就会增加,不利于鸡群的健康成长。

湿度过大,鸡舍内比较潮湿,气压低降低,不利于鸡群的呼吸,湿度过大,鸡舍内细菌繁殖加快,容易引起鸡群发生白痢、大肠杆菌等传染性疾病。

五、光照: 1日龄保持24小时光照,2日龄一直到出栏保持23小时光照,夜间12点左右可熄灯1小时。

熄灯的目的一是为了让鸡群充分的休息,提高生长速度,二是为了防止夜间突然停电而引起鸡群的惊吓和踩踏。

六、饮水: 1、选择好的水质,不能用硬水。

2、一天一次洗刷饮水器,一天两次换新鲜水。

3、饮水器根据鸡的生长而调整高度。

4、饮水保持干净,无鸡粪。

5、不能断水。

七、喂料:l、饲料要在阴凉、干燥、无阳光直射处保存,防止发霉变质。

2、1-7天;每天加6-8次料,8-28天;每天加5-6次料(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限料),29天以后不限料,1天加4次料。

肉鸡养殖技术肉鸡养殖方法

肉鸡养殖技术肉鸡养殖方法

肉鸡养殖技术肉鸡养殖方法一、选种:1.根据市场需求选择合适的鸡种,例如一些地区对瘦肉鸡的需求较大,则选择肌肉发达的瘦肉鸡种。

2.选择健康、生长迅速、食量大、耐饥饿和耐力强的肉鸡种。

3.选种时注意鸡的品种特性和外观特点,并选择适应当地气候条件的鸡种。

二、繁殖:1.制定鸡舍环境:确保鸡舍温暖、通风良好,地面干净,饮水系统和饲料系统正常运行,以提供适宜的环境给母鸡孵化。

2.选育优质肉鸡种公母鸡:公鸡要选择外貌完整、体格健壮、行动敏捷的,母鸡要选择体形高大、产蛋率高的。

3.排蛋:适时从鸡舍中采集鸡蛋,并根据蛋的大小和外观进行分类,保留健康的蛋用于孵化。

4.孵化:将选好的鸡蛋放入孵化设备中进行孵化,注意控制温度和湿度,通风保持良好,孵化期一般为21天。

5.孵化后的鸡苗:孵化后的鸡苗要及时喂食,保持饮水系统畅通,饲养环境干净,也要注意适当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三、饲养管理:1.饲料供给:根据鸡的生长阶段和营养需求,提供合适的饲料,包括浓缩饲料和添加剂。

2.健康检查:定期检查鸡的健康情况,注意观察食欲、水分摄取、排便等情况,及时发现并处理疾病和寄生虫问题。

3.维护环境卫生:定期清理鸡舍,保持洁净、干燥,减少病菌的滋生,也要定期更换饮水器和饲料器。

四、病害防治:1.接种疫苗:按照养殖周期和当地流行病情,定期为鸡群接种疫苗,以提高免疫力。

2.预防病害: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管理饮食供水的卫生,注意预防寄生虫和病毒感染等疾病。

五、销售:1.遵循市场需求:根据市场需求的变化,适时调整鸡的养殖量和出售时间。

2.寻找合适的销售渠道:与当地的超市、餐馆、批发商等建立合作关系,寻找稳定的销售渠道。

3.理顺销售流程:确保鸡的质量、包装和配送等各个环节都能满足市场要求,提高销售效率和盈利能力。

六、盈利:1.合理控制饲养成本:通过合理的饲养管理和饲料供给,控制饲养成本,最大程度地提高盈利能力。

2.提高养殖效率:注意鸡的生长情况和饲料摄入量,合理调整养殖密度和饲养时间等,提高养殖效率。

白羽肉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白羽肉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

白羽肉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分析白羽肉鸡作为一种广泛饲养的肉禽,其生长发育规律及影响因素对于提高养殖效益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将对白羽肉鸡的生长发育规律进行分析,并探讨影响其生长发育的因素。

白羽肉鸡的生长发育规律包括以下几个阶段:孵化期、育雏期、生长期和结束期。

在孵化期,白羽肉鸡从蛋中孵化出来,并具备一定的生理功能。

在这个阶段,鸡雏对温度和湿度的要求较高,以保证其正常生长发育。

育雏期是指从孵化后到离巢期的时间段,这个阶段的白羽肉鸡需要提供合适的饲养环境和科学的饲养管理,以确保良好的生长发育。

进入生长期后,白羽肉鸡开始快速生长,体重逐渐增加。

饲料的摄入量和饲养环境的条件对于生长期的白羽肉鸡至关重要。

饲料中蛋白质、维生素、矿物质等营养物质的摄入对于保障肉鸡的正常生长发育起着关键作用。

同时,适宜的温度、湿度和光照条件也对白羽肉鸡的生长发育产生着重要影响。

白羽肉鸡的生长速度在生长期内并非一直保持相同的状态,而是呈现出“快-慢-快”的生长曲线。

在生长初期,肉鸡的生长速度较快,体重快速增加。

然而,随着生长的进行,生长速度逐渐减缓,期间常常出现生长停滞的现象。

这主要是由于生理发育进程中的某些关键因素以及环境因素的影响所致。

在生长后期,生长速度再次加快,鸡体重得到进一步增加。

了解肉鸡的生长曲线可以更好地制定饲喂和管理策略,以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

影响白羽肉鸡生长发育的因素主要包括遗传因素、饲料和饲养管理因素、环境因素以及疾病因素。

遗传因素是指肉鸡种源的遗传背景对其生长发育的影响。

优良的遗传背景能够提高肉鸡的生产性能,包括生长速度和肉质品质等方面。

饲料和饲养管理因素是指饲养在肉鸡生长发育中的重要影响因素。

合理、科学的饲养管理可以提供适宜的饲料供给和环境条件,以促进肉鸡生长发育。

环境因素包括温度、湿度、光照等外界环境条件对肉鸡生长发育的影响。

适宜的环境条件可以提供肉鸡生长所需的舒适度和适宜的营养摄入。

疾病因素指肉鸡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可能受到的疾病感染和病原体的侵袭,这会导致生长停滞和生产性能下降。

肉鸡饲养管理注意事项

肉鸡饲养管理注意事项

肉鸡饲养管理注意事项篇一:肉鸡日常管理及注意事项进鸡后的日常管理及注意事项1、0-7日龄1.1温、湿度:温湿度是育雏的关键,而育雏的成败又决定了整个饲养过程的成败。

尤其是1-3日龄,适当的高温高湿是符合鸡的需要的。

适当的高温可促进雏鸡活动,促进采食饮水,促进卵黄物质的吸收。

而适当的高湿则利于鸡的羽毛生长,也利于雏鸡采食。

所以1-3日龄,我们把握的原则为,温度宁高不低,一般以垫料温度不低于32度,60cm高度温度35-36度为标准,相对湿度控制在60-70%.1.2 光照:第一周目的是尽可能增加体重,达到出生重的4倍以上,所以光照强度应稍大一些,一般以40-50LUX为宜。

光照时间,第一天24小时,其它几天为23小时,闭灯1小时的目的是为了使雏鸡能适应因停电而造成的黑暗。

.1.3、饮水:真空饮水器、水线在进鸡之前一定要用清水冲洗干净,并提前放水预温(包括乳头水杯)。

水线水压指示管调节器调整至10cm,水线要平,第一天水线高度以乳头平于雏鸡眼睛为宜,2-3天后调至45度角饮水。

1.4、喂料:小雏要少喂勤添刺激采食,一般前3天3-4小时加料一次,3天后4-6小时一次。

料线应从首日龄使用。

1.5、注意事项:a、育雏重在保温,所以该阶段一定不要使雏鸡受凉,鸡舍的两端温度一定要够。

应该调整好加热系统,使舍内的昼夜温差以及鸡舍的不同部位的温差波动不能大,鸡舍漏风处一定要封好。

b、如果在寒冷季节,我们需要关注墙边,墙边的温度往往要和目标温度差7-8度,最好墙边用塑料布将鸡隔开。

C、对于采食饮水不好的小鸡挑到小鸡栏单独饲喂。

d、进雏后要教雏鸡饮水开食,轻轻敲打料盘水线吸引小雏的注意。

2、7-21日龄随着鸡只增长,工作方向要调整,降低光照强度,缩短光照时间,整个饲养期23小时以上的长光照不适应现在的需要,持续6小时以上的黑暗会增加体内褪黑素的产生从而促进机体免疫系统的发育,协调骨骼和内脏器官的发展,控制这一段时间的生长速度是我们的目的,对于控制呼吸道病的发生和发展很重要。

浅谈肉鸡的育雏技术

浅谈肉鸡的育雏技术

因地制宜 的选择饲养方式 。
水 ;个 别 弱 雏 或 喝 不 到 水 ,则 需人 工 将 其 拿 到 水
14 消毒 .
药 物 为高锰 酸钾 和 甲醛 ,剂 量 为高 槽或饮 水器边强制饮 水 ,一般训练 3 4 即可 自 ~次 一般 饮水后 2 3h给料 ,前 3d 料 ~ 将
锰酸钾 2 / , 1 m 、甲醛 4 f g 2m m 。将药 物放在 瓦盆 由饮 水 了 。
切 忌 忽 高 忽 低 ,否 则 容 易 感 冒 ,造 成 上 呼 吸道 感 长发育 、成 活率及 经济效益 。适宜密度为 :地面  ̄ 02 m ,5 8周龄 8 1 ~ 0只/ , m2 染而影响生长发育 。适宜温度为第 l 3 ~ 3 , 平 养 O 4周龄 2 - 5只/ ~ 周 53 0 5 %, 笼 养 可 以后每 隔 1 降 2℃,从第 5周龄起至 出栏 ,温 网 上 平 养 可 比地 面 平 养 增 加 4 %~ 0 周 度 保 持 在 2 ~ 5℃为 宜 。 02 比地 面 平养 增 加 1 。 倍
温 度 是育 雏 成 败 的 关键 因素 之 一 ,
. 雏 鸡 生 长 是 否 良好 ,与 孵 化 场 供 应 的雏 鸡 质 4 1 温 度
择。
量 密 切 相 关 ,初 生 雏 可 通 过 下 列 方 法 进 行 综 合 选 掌握 好 育雏 温 度 的方法 有 :① 参 考 经验 育 ,约 5 右 ,有 蛋黄吸收和 脐部愈合情况 。初生雏应符合类 型和 0d左 些大 型 肉鸡 企业甚 至 己将饲 养周 期缩 短至 4 品种 标 准 ,蛋 鸡 3 ~ 7g 肉鸡 3 5日 5 3 , 8g以上 。 龄 即屠 宰上 市 。因此 ,抓 好 肉鸡 尤 其 是 肉雏 鸡 2 3 听 . (~ 1日龄) 02 的饲养 管理就显得极为重要 。 听 雏鸡 的叫声 ,健康 雏 叫声 宏亮 而脆 短 ,弱雏叫声低微 ,有气无 力 。

白羽肉鸡养殖各日龄段的注意事项

白羽肉鸡养殖各日龄段的注意事项

白羽肉鸡养殖各日龄段的注意事项孵化期(0-3天):1.温度控制:孵化器内温度要保持在35-37摄氏度,直到孵化出雏鸡。

雏鸡孵化后,温度可以逐渐降低。

2.湿度控制:孵化器内湿度要保持在60%-70%之间,以保障白羽肉鸡的正常孵化。

3.供应清洁饮水:在饮水器中提供清洁的饮水,确保雏鸡能够正常饮水,避免脱水现象的发生。

4.提供高能量饲料:孵化后的第一天开始,要给予雏鸡高能量、低纤维的饲料,以促进雏鸡快速发育。

雏期(4-14天)1.温度逐渐调节:随着雏鸡的成长,温度逐渐降低,从第四天开始每天降低1-2摄氏度,直到稳定在28摄氏度左右。

2.土工垫料:在雏鸡舍内铺设土工垫料,便于雏鸡行走和健康生长。

3.保持饲养环境的清洁:定期清洁鸡舍,避免致病菌滋生,保证雏鸡的健康生长。

4.添加营养辅料:在雏鸡饲料中添加必要的营养辅料,如氨基酸、维生素等,以确保雏鸡的健康成长。

生长期(15-35天)1.适当降低温度:从15天开始,每天逐渐降低1-2摄氏度,直到稳定在25摄氏度左右。

2.正确饮水方式:在饮水器中提供清洁的饮水,以防止雏鸡脱水现象的发生。

同时,还需注意饮水器的高度,确保雏鸡能够轻松取水。

3.合理饲喂:合理配制饲料,满足生长期雏鸡对营养的需求。

同时,可适当提供颗粒饲料或碎料,增强雏鸡的采食欲望。

4.防止疾病的发生:定期消毒鸡舍,加强饲养管理,避免疾病的传播和发生。

如出现疾病症状,及时采取治疗措施。

育成期(36-45天)1.适当降低温度:从36天开始,每天逐渐降低1-2摄氏度,直到稳定在23摄氏度左右。

2.适量增加饲料量:根据肉鸡的生长情况,适量增加饲料的投放量,以满足肉鸡对营养的需求。

3.定期称重:定期对肉鸡进行称重,掌握肉鸡的生长情况,及时调整饲料量和饲养管理。

4.饮水管理:定期清洗和更换饮水器,保持饮水器的清洁卫生。

成熟期(45天以上)1.减少饲料数量:逐渐减少饲料的投放量,以控制肉鸡的生长速度,达到预期的出栏体重。

肉鸡分阶段饲养

肉鸡分阶段饲养

肉鸡分阶段饲养第一阶段(0—14日龄)雏鸡刚出,从孵化室转入到育雏舍应尽快让雏鸡适应新的环境,减少应激,降落发病率,进步生长速度。

在最初几天,给予高品质的饮水,饮水中加入5%葡萄糖和多种维生素高效低毒抗菌药。

喂给营养丰富、易消化的全价配合饲料,少喂勤添,投料量占食槽1/2或1/3最好。

第一天给予24小时间照,光照强度4瓦/平方米,以后渐减过渡到天然光照。

第二阶段(15—35日龄)雏鸡已基本适应新的生活环境,逐渐进入快速生长阶段。

该阶段的主要任务是培养健康鸡群,构成鸡体架子,促进内脏器官发育和腿部粗大强壮,为下阶段饲养做好筹备。

能够依据仔鸡生长状况,适当加大饲料体积,降落饲料中蛋白质和能量的含量(一般降10%)。

值得留意的是,饲料中各种维生素、微量元素和矿物质的含量不能降落。

每天定时饲喂3次,仔鸡每次可采食到较多饲料。

这样既能训练消化器官,又能充足消化和吸收营养物质。

留意运动,晚上用竹竿轻轻驱逐鸡群,进步仔鸡运动量,促进内脏器官发育,减少胸部的压力刺激。

适当进步光照强度。

第三阶段(16至出栏)要采用办法促进鸡采食和消化吸收,减少运动降落消费,进步生长速度。

要供应优质的育肥饲料,以充足满足鸡营养需要,进步饲料转化率。

配制饲料留意原料多样化,使用低纤维原料;添加动植物油脂;尽量制成颗粒料。

每天饲喂次数由3次增长到5次,或选用自由采食法,维持料槽一直料。

在不影响鸡群健康的状况下,减少运动,增长脂肪沉积,并配合降落光照强度,延伸光照时间。

及时调整密度,一般冬天每平方米12—15只,夏天每平方米8—10只。

留意通风,维持舍内空气新鲜,温度18℃左右,相对湿度55%较为合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肉鸡孵化知识一、衡量孵化效果的指标1、人孵蛋活胚率:照蛋后的活胚蛋数÷入孵蛋数x100%,指活胚蛋数占人孵蛋的比例,一般在91%以上。

2、标准受精率二受精蛋数÷入孵蛋数x100%,指受精蛋数占人孵蛋数的比例,一般在95%以上。

3、受精蛋孵化率二出雏数÷受精蛋数x100%,指出壳雏禽数占受精蛋比例,统计雏禽数应包括健、弱、残和死雏。

一般在97%以上。

4、活胚蛋健苗率二健雏数÷活胚蛋数x100%,指健雏禽数占活胚蛋的比例,一般在95%以上。

5、人孵蛋出苗率二出雏数÷入孵蛋数x100%,指出壳雏禽数占人孵蛋的比例,一般在87%以上。

6、入孵蛋健苗率:健雏数÷人孵蛋数x100%,指健雏禽数占人孵蛋的比例,一般在85%以上。

7、健雏率二健康雏数(或售出雏数)÷总出雏数x100%。

健雏是指精神良好,无明显肚脐愈合不良、无盲眼、无跛脚、无畸形残次、重量大于或等于该品种最低重量标准的健康鸡苗,一般在98.5%以上。

二、孵化期种蛋不同放置对孵化的影响小头向上孵化的人孵蛋健苗率比正常低22.7%,如果验蛋不严,入孵蛋中有1%的种蛋是平放或小头向上孵化,则会导致孵化率下降0.1%---0.3%。

三、胚胎发育的检查与分析每枚蛋的个体差异是存在的,反映到胚胎发育上就有快慢差异,这在老年鸡蛋表现尤为明显,产蛋高峰期胚蛋质量好,差异就小,可见即使孵化条件得当,胚蛋发育特征也并不一定都与发育标准完全一样,一般按70%胚蛋的整体情况进行判断,如70%胚胎已符合标准“蛋相”,10%的胚胎发育偏慢,约有20%的胚胎发育是偏快,则认为定温是适当的。

若通过抽查分析,发现孵化用温偏高或偏低,将孵化用温在原基础上降低或升高O.I℃,孵化效果能得到很好的改变。

在生产中必须要掌握胚蛋的三个典型“蛋相”,简述如下:(1)孵化5天的胚蛋(黑眼) 正常:1/3的蛋面布有血管,可明显见到胚胎黑色的眼睛,俗称“黑眼、起珠”。

异常:①受精率正常,发育略快,死胚蛋增多,血管出现充血现象。

一般是温度较高。

②受精率正常,发育略慢,死胎少。

一般是温度偏低。

③气室大,死胎多,多出现血线、血环,有时其粘于壳上,散黄多,“白蛋多”。

一般是种蛋贮存时间过长。

④胚胎在小头发育。

大头朝下。

⑤胚胎发育参差不齐。

机内温差大、种蛋贮存时间明显不一或种蛋源于不同鸡群。

⑥破裂蛋多,胚胎大量死亡且死亡时间不集中,散黄蛋多,气室可动,系带受到剧烈震动或受冻(存放温度在O℃以下)。

(2)孵化10天的胚蛋正常:尿囊血管在小头“合扰”——除气室外,整个蛋面均布满血管,正面血管粗,背面血管细。

异常:①尿囊血管提前“合拢”,死亡率提高。

孵化前期温度偏高。

②尿囊血管“合拢”推迟,死亡率较低。

温度偏低,湿度过大或种鸡偏老。

③尿囊血管未“合拢”,小头尿囊血管充血严重,部分血管破裂,死亡率高。

温度过高。

④尿囊血管未“合拢”,但不充血。

温度过低,通风不良,翻蛋异常,种鸡偏老或营养不全。

⑤胚胎发育快慢不一,部分胚蛋血管充血,死胎偏多。

机内温差大,局部超温。

⑥胚胎发育快慢不一,血管不充血。

贮存时间明显不一。

⑦头位于小头。

一般是大头向下。

⑧孵蛋爆裂,散发恶臭气味。

脏蛋或孵化环境污染。

(3)孵化17天的胚蛋正常:以小头对准光源照蛋,小头再也看不到发亮部分或仅有少许发亮。

俗称“封门”。

异常:①“封门”延迟,气室小。

温度偏低或湿度偏高。

②“封门”提前,血管充血。

温度偏高。

③不“封门”。

温度过高或过低,翻蛋不正常,种鸡偏老,饲料营养不全或通风不良。

四、出雏期间的观察胚蛋正常的啄壳、出壳时间和比例,详见表3。

从表3可以看出,胚蛋的啄壳高峰是19.5天左右,出壳高峰是20天左右。

1、啄壳情况的检查(1)啄壳时间与出雏高峰时间一样,某种禽蛋的啄壳时间也应是相对恒定的,若出雏高峰提前或推迟,预示着用温可能偏高或偏低。

(2)啄口位置与形状啄口位置应在蛋的中线与钝端之间,啄口呈“梅花’’状清洁小裂缝。

若在小头啄壳,说明胎位不正;若啄壳的位置在钝端痕高的地方,说明雏鸡通过小的气室来啄壳,可能湿度偏大;若啄口有血液流出,可能用温不当。

2、出雏情况的检查(1)出雏高峰时间检查若出雏高峰期比正常提前或推迟,可能用温偏高或偏低。

无明显的出雏高峰期,这可能与机内温差大、种蛋贮存时间明显不一或种蛋源于不同鸡龄的种鸡等有关。

(2)出壳鸡检查观察雏鸡活力及结实程度,体重大小,卵黄吸收情况,绒毛色泽、长短及整治度,喙、脚、跗部的表现。

①绒毛“胶毛”。

一般为温度过高过低、蛋贮存期过长或翻蛋异常。

②雏鸡出壳拖延、软弱无力、腹大、脐收不全、“胶毛”。

用温偏低或湿度过大。

③鸡雏干瘪,有的肠管充血拖在外面,卵黄吸收不良。

一般是整个孵化期用温偏高。

④雏鸡出现无头颅、瞎眼、弯趾、鹦鸪喙、关节肿大等畸形症状。

与遗传、早期高温孵化或营养缺乏有关。

⑤腿脚皱缩、腿部静脉血管突出或口内组织色深且异常干燥。

出雏机湿度太低以及雏鸡在出雏机内所停留时间过长而引起的脱水症状。

⑥跗部色红。

出壳困难的表现。

⑦雏鸡喘息。

温度过高、缺氧或传染病。

五、胚胎死枉原因1、影响因素很少去追究孵化技术以外的因素。

在实际工作上孵化成绩是受多种因素的影响,总结其原因主要有三个因素:种鸡质量、种蛋管理和孵化条件,第一、二因素决定孵化蛋质量,是提高孵化率的前提,第三因素就是影响孵化效果的关键。

整个孵化期胚胎死亡的分布规律,主要存在着两个死亡高峰:第一个高峰出现在孵化前期,鸡胚在孵化第3-5天,死亡原因是:3~5天正是胚胎生长迅速、形态变化显著时期,各种胎膜相继形成而作用尚未完善。

胚胎对外界环境的变化是很敏感,稍有不适,便影响一些弱胚的发育,甚至引起死亡。

第二个高峰出现在孵化后期,鸡胚在孵化第18天以后,原因是此时胚胎从尿囊绒毛膜呼吸过渡到肺呼吸的时期,胚胎生理变化剧烈、需氧量大、自温剧增,对孵化环境要求高,若通风换气不良、散热不好将会进一步加大胚胎死亡。

孵化期其他时间胚胎死亡,主要是受胚胎生活力的强弱影响。

2、孵化各期胚胎死亡原因(1)前期死亡:种蛋的营养水平及健康状况不良。

营养:主要是缺维生素A、B:、E、K和生物素;疾病:感染白痢,伤寒;种蛋贮存时间过长,保存温度过高或受冻;种蛋熏蒸消毒不当;孵化前期温度过高或过低;种蛋运输时受剧烈振动;种蛋受污染;翻蛋不足。

(2)中期死亡:种鸡的营养水平及健康状况不良。

营养:维生素B,或硒缺乏症缺维生素时多出现水肿现象;疾病:感染白痢,伤寒,副伤寒,沙门氏菌、传支等;孵化:污蛋未消毒,孵化温度过高,通风不良。

(3)后期死亡:种鸡的营养水平差,如缺乏维生素Bi2、D,、E、叶酸或泛酸、钙、磷、锰、锌或硒缺乏;蛋贮放太久;细菌污染;小头朝上孵化;翻蛋次数不够;温度、湿度不当;通风不足;转蛋时种蛋受寒;细菌污染。

(4)啄壳后死亡:若洞口多粘液,主要是高温高湿;出雏期通风不良;在胚胎利用蛋白时遇到高温,蛋白未吸收完,尿囊合拢不良,卵黄未进入腹腔;移盘时温度骤降;种鸡健康状况不良(感染新城,传支,白痢,伤寒或副伤寒等);小头向上孵化;头两周内未转蛋;转蛋时将蛋碰裂,18~20天孵化温度过高,湿度过低。

(5)已啄壳但雏鸡无力出壳:种蛋贮放太久;人孵时小头朝上;孵化器内温度太高或湿度太低或翻蛋次数不够;种鸡饲料中维生素或微量矿物质不足。

六、孵化条件不当对孵化效果影响与分析1、温度偏低孵化温度偏低,将延长种蛋的孵化时间,胚胎发育迟缓,气室偏小,胚胎死亡率相应增加,初生雏鸡质量下降。

解剖死胚主要特征为全身贫血、胚膜和内壳膜粘连、尿囊充血、心脏肥大、卵黄呈绿色,残留胶状蛋白等,与一般条件下相比,温度偏低会较多和较明显地见到头部皮下和颈部肌肉水肿,在许多情况下,有类似血肿的明显出血,在切开皮肤时,可见皮下有粘液的集聚。

小鸡表现为:脐带愈合不好,体弱、站不稳腹部膨大,在蛋壳中常见有残留未被利用的蛋白和胎粪。

在孵化的任何日龄对胚蛋长久和强烈低温时,胚胎会进入特殊的假死状态,最终死亡。

低温时对胚胎发育的影响与胚龄、持续时间和温度降低的程度密切相关,胚龄越小影响越大,持续时间越长影响越大。

2、温度偏高在尿囊合扰之前的孵化温度偏高能促进胚胎的生长和发育,但在尿囊合扰之后的高温会抑制胚胎的生长和发育。

当孵化温度超过42~C,胚胎在2~3小时死亡,如头两天孵化温度过高,在第5~6天出现粘壳胚蛋较多,畸形增多;在第3—5天孵化温度过高,尿囊“合拢”提前;在长久的过热条件下,幼雏的啄壳和出壳提前开始,有时可提前到第18天,但出壳不整齐,出雏时间要拖长;若短期强烈温度偏高,尿囊合扰提前,尿囊血液呈暗黑色,解剖19天后的胚蛋可见皮肤、肝、脑和肾有点状出血,胚胎的错位增多,多为头弯在左翅下或两腿间。

在孵化后期长时间温度偏高时,将使幼雏收脐未完全已出壳,出雏较早但出雏持续时间延长,破壳后死亡多,解剖可见卵黄囊大而未被吸入腹腔,剩余尚未被利用的粘稠的蛋白,色浅黄,头和足位置不正,皮肤、卵黄囊、心脏、肾脏和肠充血,肝多呈暗红色,充满血液。

温度偏高所孵出的雏鸡一般表现为:体型瘦小,许多雏鸡脐环扩大,卵黄囊收缩不完全(钉脐)的比例增大。

3、湿度过高湿度过高时,胚胎发育迟缓,胚蛋失重不足(1-18天正常失重率为10.3~13.5%)常见现象有胚蛋气室小、尿囊合拢迟缓、雏鸡精神不振,腹部膨胀、绒毛较长、脐部愈合不良,很多雏禽陆续死亡于出壳后一周之内。

闷死在蛋壳里的幼雏,粘液包裹着幼雏的喙或从啄壳部位溢出,并迅速干涸,从而使胚胎窒息死亡,或啄和头部绒毛与蛋壳粘连,使雏禽头部不能活动。

啄壳时洞口粘液多、喙粘在壳上,解剖常见蛋中仍留有羊水、尿囊液和未被利用的蛋白,卵黄呈绿色,胃、肠充满粘性的液体。

4、湿度偏低湿度过低时,胚胎生长发育稍加快,出壳时间提前,胚胎死亡率与相对湿度偏低的程度呈负相关,相对湿度越低,胚胎死亡率越高。

蛋内水分蒸发过快,气室增大,啄壳部往往在靠近禽蛋的中央处(正常为1/3处),雏鸡表现为:体型瘦小,绒毛较短且干燥无光泽、发黄、有时粘壳,这些症状和过热的结果相似。

剖解死胚可见羊水完全消失,绒毛干燥,卵黄粘滞。

此外,由于缺少羊水的润滑作用,雏禽难于围绕蛋的纵轴翻转,小雏难于破壳出来,以使助产增多,在这样的情况下啄壳会导致尚未萎缩的尿囊血管机械性损伤而出血,常见蛋壳干燥,有出血的痕迹。

5、通风不良在孵化过程中,胚胎发育要不断进行气体交换,吸人氧气和排出二氧化碳气体。

当孵化机内含氧量低于21%时,每降低1%的含氧量,孵化率将降低5%左右。

含氧量高于21%,也会降低孵化率。

若出现机内二氧化碳含量高于0.5%时(应保持在0.2%左右),将对孵化率产生影响,高于2%,孵化率急剧下降,超过5%时,孵化率为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