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及铝合金管丶棒丶型材安全生产规范 第2部分:阳极氧化与电泳涂漆》(YS-T 769.2-2011)

合集下载

《铝及铝合金管丶棒丶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2部分:阳极氧化与电泳涂漆》(YS-T-769.2-2011)

《铝及铝合金管丶棒丶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2部分:阳极氧化与电泳涂漆》(YS-T-769.2-2011)

铝及铝合金管丶棒丶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2部分:阳极氧化与电泳涂漆(报批稿)YS/T 769.2-2011•铝及铝合金管丶棒丶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2部分:阳极氧化与电泳涂漆(报批稿)06前言YS/T XXX《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安全生产规范》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挤压、扎制和拉伸第2部分:阳极氧化与电泳涂漆第3部分:静电喷涂第4部分:隔热型材的生产本部分为YS/T XXX的第2部分。

本部分是依据GB/T 13>.1-2009规定的起草规则进行编制的。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广东坚美铝型材厂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广东华豪铝型材有限公司、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广东新合铝业有限公司、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天津开发区艾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卢继延、葛立新、戴悦星、蓝安英、李喆、李清宝、吴锡坤、杨伏丝、李新义、史宏伟。

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2部分:阳极氧化与电泳涂漆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阳极氧化与阳极电泳涂漆生产的基本安全要求、设备设施的安全作业要求、事故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

本部分适用于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阳极氧化与阳极电泳涂漆工序的安全生产。

本部分不适用于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微弧阳极氧化、硬质阳极氧化与阴极电泳涂漆工序的安全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44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560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30078 变形铝及铝合金铸锭安全生产规范YS/T 769.1-2011 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1部分:挤压、轧制与拉伸AQ/T 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JB/T 10094 工业锅炉通用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YS/T 769.1-201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铝型材阳极氧化、电泳涂漆、粉末喷涂、氟碳漆喷涂及木纹处理工艺过程及发展

铝型材阳极氧化、电泳涂漆、粉末喷涂、氟碳漆喷涂及木纹处理工艺过程及发展

铝型材阳极氧化、电泳涂漆、粉末喷涂、氟碳漆喷涂及木纹处理工艺过程及发展铝型材阳极氧化、电泳涂漆、粉末喷涂、氟碳漆喷涂及木纹处理工艺过程及发展综述了国内外铝合金建筑型材表面处理技术的现状,重点介绍了铝型材阳极氧化、电泳涂漆、粉末喷涂、氟碳漆喷涂及木纹处理的生产流程和工艺规范,并对各种保护层的特点及其应用作了评述。

同时对建筑铝型材表面处理技术今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展望,提出了未来应大力开发和推广的清洁环保、高效节能技术。

0 引言铝合金建筑型材是当今门窗和幕墙主要的结构材料,在世界范围内广泛应用[1]。

铝合金挤压型材(未经表面处理)外观单一,并且在潮湿大气中容易腐蚀[2],因而很难满足建筑材料高装饰性和强耐侯的要求。

为了提高装饰效果、增强抗腐蚀性及延长使用寿命,铝型材一般都要进行表面处理。

因此,表面处理是铝合金建筑型材生产的一道必不可少且极为重要的工序。

铝型材表面处理技术因原理不同,其工艺也有较大区别。

根据保护层的性质和工艺特点,铝型材表面处理技术可分为阳极氧化处理、阳极氧化-电泳处理、有机涂层处理三大类[3],其中,有机涂层处理包括粉末喷涂、氟碳漆喷涂和木纹处理(见图1)。

1 阳极氧化处理阳极氧化于20世纪50年代应用于铝型材生产,是应用最早也是目前应用最广泛的建筑铝型材表面处理法。

阳极氧化型材的突出特点是外观金属质感强。

1.1 阳极氧化工艺流程阳极氧化工流程见图21.2 机械预处理机械预处理主要有机械喷砂和机械抛光[4]。

机械喷砂是获得砂面型材的一个重要途径,由铝型材喷砂机完成。

机械喷砂可能完全消除表面缺陷和挤压条纹,得到比化学砂面(碱蚀砂面)更加均匀的哑光表面。

另外,机械喷砂在生产成本和环保上也具有较大优势。

机械抛光是铝型材抛光机上进行的。

将铝型材有规则地平放在工作台上,通过高速旋转的抛光轮与表面触压和磨擦,使表面光滑平整,直至达到镜面效果。

生产中常常用抛光来消除挤压条纹,因此,这时又称为“机械扫纹”[5]。

国家标准《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2部分 阳极氧化、着色型材》编制说明

国家标准《铝合金建筑型材 第2部分 阳极氧化、着色型材》编制说明

GB 5237.2-200X《铝合金建筑型材第2部分阳极氧化、着色型材》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阳极氧化膜由于具有抗腐蚀、耐磨、容易着色和装饰效果好等优良性能,阳极氧化、着色处理作为我国铝合金建筑型材最早的一种表面处理方式,生产的阳极氧化、着色型材广泛应用于建筑门窗和幕墙。

阳极氧化、着色型材国家标准也已修订了4版,分别是GB/T 5237-1985、GB/T 5237-1993(阳极氧化、着色型材部分)、GB/T 5237.2-2000和GB 5237.2-2004。

为了使我国的阳极氧化、着色型材国家标准与国际接轨,积极采用新的技术和试验方法,删除部分不合理的试验方法,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提出,对GB5237.2-2004《铝合金建筑型材第2部分: 阳极氧化、着色型材》进行修订。

本次修订主要是在原标准GB5237.2-2004的基础上,参考GB/T 8013.1《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有机聚合物膜第1部分: 阳极氧化膜》、日本标准JIS H8601-1999和欧盟标准QUALANOD 《建筑用铝表面阳极氧化膜质量标志规定》制订的。

2 工作简况(1)2004年10月13日在广东省佛山市金都酒店,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组织召开了《铝合金建筑型材》试验工作会议,来自全国质检、生产及相关单位共11家22位代表对铝合金建筑型材表面处理的性能及试验方案进行了具体和详细的讨论,确定了铝合金阳极氧化膜型材的试验方案和专题试验大纲,确定了试验进度和试验分工。

(2)在《铝合金建筑型材》试验工作会议的基础上,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以有色标委(2004)第38号发文“关于开展《铝合金建筑型材》试验工作的通知”,确定由国家质检中心、华南质检中心、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广东坚美铝型材厂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福建闽发铝业有限公司、深圳华加日铝业有限公司、佛山市罗南铝业有限公司等8个单位,对铝合金型材阳极氧化膜按试验方案和专题试验大纲的要求分别进行全面试验。

《铝及铝合金管丶棒丶型材安全生产规范 第3部分:静电喷涂》(YS-T 769.3-2011)

《铝及铝合金管丶棒丶型材安全生产规范 第3部分:静电喷涂》(YS-T 769.3-2011)

铝及铝合金管丶棒丶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3部分:静电喷涂(报批稿)铝及铝合金管丶棒丶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3部分:静电喷涂(报批稿)YS/T 769.3-2011前言YS/T 769《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安全生产规范》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挤压、扎制和拉伸第2部分:阳极氧化与电泳涂漆第3部分:静电喷涂第4部分:隔热型材的生产本部分为YS/T 769的第3部分。

本部分是依据GB/T 1.1-2009规定的起草规则进行编制的。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广东坚美铝型材厂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四川广汉三星铝业有限公司、福建省闽发铝业股份有限公司、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广东豪美铝业有限公司、江阴鑫源装饰材料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卢继延、葛立新、戴悦星、潘维谦、李喆、杨文忠、朱耀辉、刘志铭、周春荣、章国余。

YS/T 769.3-2011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3部分:静电喷涂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静电喷涂生产的基本安全要求、设备设施的安全作业要求、事故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

本部分适用于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静电喷涂工序的安全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44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444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喷漆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477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静电喷枪及其辅助装置安全技术条件GB 1560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 15607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粉末静电喷涂工艺安全GB 30078 变形铝及铝合金铸锭安全生产规范YS/T 769.1-2011 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1部分:挤压、轧制与拉伸YS/T 769.2-2011 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2部分:阳极氧化与电泳涂漆AQ/T 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3 术语和定义GB 30078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安全生产管理}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安全生产规范部分隔热型材的生产

{安全生产管理}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安全生产规范部分隔热型材的生产

{安全生产管理}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安全生产规范部分隔热型材的生产ICS13.100HYS/T××××.4-××××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4部分:隔热型材的生产Safe-productionspecificationforaluminiumandaluminiumalloys productionofextrudedtubesandpipes,barsandrods,profiles Part4:ProductionofthermalbarrierextrudedprofilesYS/T XXXX.4 - XXXX 前言YS/TXXXX《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安全生产规范》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挤压、扎制和拉伸;——第2部分:阳极氧化与电泳涂漆;——第3部分:静电喷涂;——第4部分:隔热型材的生产。

本部分为YS/TXXXX的第4部分。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243)归口。

本部分的附录A为资料性附录。

本部分起草单位:广东坚美铝型材厂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本部分参加单位:本部分主要起草人: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4部分:隔热型材的生产1范围本部分规定了变形铝及铝合金隔热型材生产的基本安全要求、生产设备、设施的安全操作要求及事故应急措施。

本部分适用于变形铝及铝合金隔热型材的生产。

2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中的条款通过本部分的引用而成为本部分的条款。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随后所有的修改单(不包括勘误的内容)或修订版均不适用于本部分,然而,鼓励根据本部分达成协议的各方研究是否可使用这些文件的最新版本。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适用于本部分。

GB××××.1-××××铝加工安全生产规范第1部分:铸锭GB15603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3一般安全要求3.1设计建设、消防设施、厂房建筑、生产设备设施、职业健康和安全管理、个体防护、安全教育等方面的一般安全要求应符合GB/T××××.1-××××第4章的规定。

铝合金规范

铝合金规范

GB/T12967.6-2008
54 《铝合金建筑型材用粉末涂料》 55 《铝合金建筑型材有机聚合物喷涂工艺技术规程》 56 《铝合金建筑型材用丙烯酸电泳涂料》 57 《铝塑复合型材》 58 《建筑用铝合金木纹型材》 59 《建筑用铝-挤压木复合型材》
YS/T680-2006 YS/T714-2009 YS/T728-2010 YS/T729-2010 YS/T730-2010 YS/T731-2010
13 《变形铝及铝合金化学成分》
14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有机聚合物膜》 第1部分 阳极氧化膜
15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有机聚合物膜》 第2部分 阳极氧化复合膜
16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与有机聚合物膜》 第3部分 有机聚合物喷涂膜
17 《铝幕墙板、板基》 18 《铝幕墙板、氟碳喷涂铝单板》 19 《铝及铝合金彩色涂层板、带材》 20 《铝及铝合金板、带材的尺寸允许偏差》 21 《建筑用铝型材、铝板氟碳涂层》 22 《变形铝及铝合金牌号表示方法》 23 《变形铝及铝合金状态代号》 24 《铝及铝合金板材尺寸及允许偏差》 25 《建筑幕墙用铝塑复合板》 26 《普通装饰用铝塑复合板》 27 《建筑装饰用铝单板》
GB/T8014.2-2005
GB/T8014.3-2005
GB/T3190-2008
GB/T8013.1-2007
GB/T8013.2-2007
GB/T8013.3-2007
YS/T429.1-2000 YS/T429.2-2000 YS/T431-2009 GB/T3194-1998 JG/T133-2000 GB/T16474-1996 GB/T16475-2008 GB/T3194-1998 GB/T17748-2008 GB/T22412-2008 GB/T23443-2009

GBT 5237.1-2017换版宣贯

GBT 5237.1-2017换版宣贯

GB/T5237.1-2017标准:
1.范围: GB/T5237的本部分规定了铝合金 建筑型材用基材的术语、定义(增 加)、要求、试验方法、检验规则 、标志、包装、运输、贮存、质量 证明书及订货(合同)内容。 本部分适用于门、窗、幕墙、护 栏等建筑用的、未经表面处理的铝 合金热挤压型材(简称基材) 用途相同的热挤压管也可参照执行 本部分。
3
GB 5237.1-2008标准: 前言部分: 4.4.1.2 除压条、压盖、扣 板等需要弹性装配的型材之 外,型材最小公称壁厚应不 小于1.20mm。 表3中公称壁厚为≤1.5mm的 型材壁厚偏差要求 4.5 拉伸性能要求是强制性 ,其余是推荐性的。
GB/T5237.1-2017标准:
删除 强制性要求
6061
T4 T6
6063
T5 T6
6063A
T5 T6
GB/T5237.1-2017标准:
4.1.2 尺寸规格 横截面尺寸应符合供需双方签订的技术图样规定。长度应供需双方 商定,并在订货单 (或合同)中注明。 删除 应符合YS/T436《铝合金建筑型材图样图册》
12
GB/T5237.1-2017标准:
19
GB/T5237.1-2017标准:
4.4.1.2 非壁厚尺寸
4.4.1.2.1 非壁厚尺寸(如图3~图14 略)所示基材的H、H1、H2等H 尺寸)允许偏差分为普通级、高精级和超高精级 非壁厚尺寸允许偏差应按实际装配或搭接要求选择,并在图样中注 明。图样中未注明允许偏差且可以直接测量的非壁厚尺寸,其允许偏 差按普通级执行,但有装配关系的6060T5、 6063T5、6063AT5、 6463T5、6463AT5基材的非壁厚允许偏差,应选用表4中的高精级, 需要超高精级或严于超高精级的偏差要求时,应供需双方商定,并在 图样及订货单(或合同)中注明。 表4-表6 非壁厚尺寸(H)允许偏差 修改 部分允许偏差要求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总规范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的总规范

GB/T 8013-2XXX《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膜规范》报批稿—供负责起草单位与参加起草单位审查、修改稿编制说明1任务来源GB/T 8013-1987《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膜规范》是等同采用ISO 7599-1983《Anodizing of aluminium and its alloys-General specifications for anodic oxide coatings on aluminium》(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膜的总规范)。

GB/T 8013-1987颁布已经接近20年,为了使我国的阳极氧化国家标准与国际接轨,积极采用新的技术和试验方法,此次根据国际标准的修订情况和国内的使用情况进行修订。

根据中国有色金属工业协会文件中色协产字[2003]065号“关于下达2003年有色金属标准制(修)订和标样研(复)制项目计划的通知”,《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阳极氧化膜的总规范》的国家标准由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等单位负责修订,完成时间为2004年。

2工作简况2003年1月15日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起草人向有色金属标准化委员会汇报修订的思路,并与有色金属标准化委员会商议修订的原则,确定在根据ISO 7599-1983全面核实GB/T 8013-1987文字和内容的基础上,按照欧盟颁布的EN 12373.1-2001《 Aluminium and aluminium alloys—Anodizing —Part1:Method for specifying decorative and protective anodic oxidation coatings on aluminium 》(铝及铝合金阳极氧化——装饰和保护性阳极氧化膜的试验方法)的内容,结合国内企业的使用情况作为修订的基础的思路。

北京有色金属研究总院根据以上精神,首先根据我国国家标准新的格式要求对于GB/T8013-1987从内容到文字重新编写。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铝及铝合金管丶棒丶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2部分:阳极氧化与电泳涂漆(报批稿)YS/T 769.2-2011•铝及铝合金管丶棒丶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2部分:阳极氧化与电泳涂漆(报批稿)06前言YS/T XXX《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安全生产规范》分为4个部分:第1部分:挤压、扎制和拉伸第2部分:阳极氧化与电泳涂漆第3部分:静电喷涂第4部分:隔热型材的生产本部分为YS/T XXX的第2部分。

本部分是依据GB/T 13>.1-2009规定的起草规则进行编制的。

本部分由全国有色金属标准化技术委员会(SAC/TC 243)归口。

本部分负责起草单位:广东坚美铝型材厂有限公司、中国有色金属工业标准计量质量研究所。

本部分参加起草单位:广东华豪铝型材有限公司、山东南山铝业股份有限公司、福建省南平铝业有限公司、广东兴发铝业有限公司、广东新合铝业有限公司、广东凤铝铝业有限公司、天津开发区艾隆化工科技有限公司。

本部分主要起草人:卢继延、葛立新、戴悦星、蓝安英、李喆、李清宝、吴锡坤、杨伏丝、李新义、史宏伟。

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2部分:阳极氧化与电泳涂漆1 范围本部分规定了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阳极氧化与阳极电泳涂漆生产的基本安全要求、设备设施的安全作业要求、事故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

本部分适用于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阳极氧化与阳极电泳涂漆工序的安全生产。

本部分不适用于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微弧阳极氧化、硬质阳极氧化与阴极电泳涂漆工序的安全生产。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所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4443 涂装作业安全规程涂层烘干室安全技术规定GB 15603 常用化学危险品贮存通则GB30078 变形铝及铝合金铸锭安全生产规范YS/T 769.1-2011 铝及铝合金管、棒、型材安全生产规范第1部分:挤压、轧制与拉伸AQ/T 9002-2006 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事故应急预案编制导则JB/T 10094 工业锅炉通用技术条件3 术语和定义YS/T 769.1-2011界定的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部分。

4 基本安全要求4.1 企业应参照本部分的附录A制定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调查表。

4.2 溶剂型电泳涂料及溶剂应分开放置,并置于阴凉通风处,严禁烟火,不准许碰撞、挤压。

使用溶剂型电泳涂料及溶剂时,应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防止溶剂型电泳涂料及溶剂对人体造成伤害。

4.3 维修人员在电泳涂漆车间内进行焊接作业时,应远离电泳涂料、溶剂等易燃、易爆物品。

4.4 在贮存、使用和搬运包装材料过程中,严禁烟火、不准许碰撞。

4.5 其他基本安全要求应符合YS/T 769.1-2011第4章的规定。

5 设备、设施的安全作业要求5.1 上下料装置5.1.1 基本要求5.1.1.1上下料装置升降区域应设置相应的安全警示标识。

5.1.1.2不准许上、下料装置超负荷装载。

5.1.2 上下料升降机5.1.2.1应保证刹车功能稳定、可靠。

5.1.2.2操作时,不准许升降机下站人。

5.1.2.3起落架应由专人操作,若出现异常,应立即按下急停开关。

5.1.3 升降平台5.1.3.1 升降平台作业时,其他人员应与升降平台保持安全距离。

5.1.3.2 进入升降平台下方,应采取安全措施,防止升降平台落下伤人。

5.1.4 上料移载翻转搬送设备5.1.4.1运行时,不准许人员进入移载翻转架、升降机构工作区域。

5.1.4.2 不准许型材搬送架及翻转架下站人。

5.2 工艺行车5.2.1 工艺行车运行区域应设置警示标识。

5.2.2 工艺行车应有升降限位和行程限位。

5.2.3 不准许工艺行车超负荷装载。

5.2.4 室控行车操作室顶部应有安全防护措施,防止坠物伤人。

5.2.5 室控行车操作时应关好安全门。

5.2.6 工艺行车运行时应平稳,行车运行区域内应无障碍物,并确保人员安全;手动工艺行车启动时应示警。

5.2.7工艺行车自动报警时,应对行车实行急停制动。

5.2.8应定期检查链条的松紧程度(或钢丝绳松紧程度、是否断股)及吊钩开合器(或吊钩),确保链条及吊钩开合器(或吊钩)完好、牢靠。

5.2.9 设备维护及保养人员在行车运行区域检修或维护设备时,应与行车操作人员沟通,切断电源,并设置警示标识。

5.3 化学处理槽5.3.1 在化学处理槽区域行走时(非工作需要不准许在化学处理槽区域上行走),应防止跌入槽内或行车碰撞。

5.3.2 应定期检查、维护化学处理槽槽体及化学品输送管道,防止发生化学品泄漏事故。

5.3.3 配制槽液时,应先向槽内注入一定量的水,然后缓慢加入酸、碱,不准许将水倒入浓硫酸中。

5.3.4 通电时,不准许触摸阳极氧化槽、着色槽及电泳槽上的导电设施。

5.3.5 打捞掉入酸槽或碱槽的工件或其他物品时,应关闭电源。

打捞人员应穿戴好防护用品,并应使用工具,不准许直接用手接触从酸槽或碱槽中打捞出来的工件或器械。

5.4 氧化电源、着色电源5.4.1 不准许无关人员进入氧化电源和着色电源区域。

5.4.2 不准许氧化电源和着色电源超负荷运行。

5.4.3 应定期检查氧化电源和着色电源,确保其正常运行。

5.4.4 氧化电源整流设备应安装防高次谐波的电源装置。

5.5 固化炉5.5.1 基本要求5.5.1.1 固化炉的设计、安装和使用安全要求应符合GB 14443的规定。

5.5.1.2 对固化炉高温部分应进行有效防护(如包裹保温材料、设置防护栏等)。

5.5.1.3 工件刚出固化炉时,不准许直接用手触摸工件,防止烫伤。

5.5.1.4 采用炉温跟踪仪测试炉温时,应佩戴手套,防止烫伤。

5.5.1.5 温控表应设定上限温度,防止温度过高引起火灾。

5.5.1.6 固化炉处于升温状态时,不准许人员进入炉内。

5.5.1.7 过滤网应保持清洁,防止灰尘堵塞,影响通风。

5.5.2 燃油、燃气固化炉5.5.2.1 固化炉启动前,应确认固化炉内无工作人员及杂物,确认风机的冷却水阀门已打开后再启动风机,待风机运转正常后,再启动燃烧机。

5.5.2.2 应定期检查燃料罐、阀门及管道连接处是否有燃料泄漏。

应定期清理燃油罐底部的油渣。

5.5.2.3 燃气罐存放地应阴凉且通风良好,严禁烟火。

5.5.2.4 应定期检查燃烧机的进油口和回油口是否有柴油泄漏,应定期清理过滤器和油咀,防止堵塞。

5.5.2.5 应定期检查固化炉循环风机是否有机油泄漏,防止因机油渗透到保温棉里而引发火灾。

5.5.2.6 应定期清理燃气燃烧机过滤器和电子打火器。

5.5.2.7 燃油、燃气固化炉停止使用时,应关闭输油或输气阀门。

5.5.2.8 循环风机或火枪出现故障时,应先关闭火枪开关及输油管或输气管阀门,待炉温降到一定程度后再进行故障处理。

5.5.2.9 循环风机及燃烧系统应安装故障报警装置。

5.5.3 电加热固化炉5.5.3.1 送电前,检查确认固化炉内无工作人员及杂物。

检查完成后,先开循环风机,再送电加热升温。

5.5.3.2 清理固化炉卫生及维修固化炉时,应切断电源,并设置警示标识。

5.5.3.3 不准许用水冲洗加热室上方走道,防止水进入加热室导致电阻短路。

5.5.3.4 加热管应保持清洁、干燥,防止漏电。

5.6 电动葫芦应符合GB30078的规定。

5.7 冷水机5.7.1 冷水机启动后,应巡视设备运行情况,如有异常应立即停机检修。

5.7.2 应定期检查安全阀。

5.8 冷却塔5.8.1 冷却塔运行时,不准许人员上塔维修。

5.8.2 应巡视冷却塔运行情况,一旦发现故障应立即停机检修。

5.9 循环系统5.9.1 应定期检查各管道、阀门泵、过滤器、泵的润滑是否完好,联接螺栓是否松动。

日常检查泵、交换器、阀门是否漏水。

5.9.2 当循环系统破损时,应先关闭循环泵,再关闭阀门。

5.9.3 高压泵应有压力保护装置。

5.10 化学品库应符合GB 15603的规定。

5.11 空压站应符合GB30078中5.21条的规定。

5.12 燃气系统应符合GB30078中5.19条的规定。

5.13 油库、液化石油气站、煤气站5.13.1油库的安全作业要求应符合GB30078中5.23条的规定。

5.13.2 液化石油气站的安全作业要求应符合GB30078中5.24条的规定。

5.13.3 煤气站的安全作业要求应符合GB30078中5.25条的规定。

5.14 蒸汽锅炉应符合JB/T 10094和《蒸汽锅炉安全技术监察规程》的规定。

5.15 废水处理系统5.15.1 非工作需要,不准许在废水区域面行走。

废水处理池周围应安装防护栏。

5.15.2 应保证压渣区地面干净,不湿滑。

5.15.3 离心式回收设备运行前,应清理滚筒内残渣,不准许负载启动。

运行时,滚筒运转应平稳。

5.15.4 清理离心式回收设备内的残渣时,应等滚筒完全停止,切断电源后才能进行。

5.16 贴膜设备5.16.1 设备工作时,出料的正前方不准许站人。

5.16.2 换膜作业时,应停止运转。

5.17 扎带设备5.17.1 扎带操作时,不准许将手放在扎带机扎带口,防止伤手。

5.17.2 扎带机热切断粘合部件在正常工作时,不准许直接用手触摸,防止烫伤手。

5.17.3 操作中,不准许接触挡板,防止挡板冲出伤人。

5.18 卷纸包装机应符合YS/T 769.1-2011中5.11.2的规定。

5.19 热收缩膜包装机5.19.1 热收缩膜包装机应有防护罩。

5.19.2 开机前,应检查烘烤室内是否有杂物,防止烘烤室留有易燃、易爆材料。

5.19.3 开机时,应先开循环风机,再开加热电源。

5.19.4 操作中,不准许将手伸到烘烤室内,防止烫伤手。

5.20 激光打标机5.20.1 激光系统应设有保护装置(如安全开关、光束快门等)和警报装置。

5.20.2 工作过程中,不准许眼睛直视激光打标机出光口,防止对人眼造成伤害。

5.20.3 红光定位激光器用于模拟或校正时,应戴激光防护眼镜,以防止激光辐射。

5.20.4 激光系统工作区域内不准许有易燃、易爆材料。

5.20.5 在开启光束屏蔽或激光器罩壳时,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造成人员伤害。

5.20.6 在激光器或光束导向系统开启的情况下进行维修、保养时,现场人员应戴激光防护眼镜。

不准许非专业人员在激光器或光束导向系统开启时操作激光系统。

6 事故应急预案及应急措施6.1 事故应急预案6.1.1 企业应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消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职业病防治法》、AQ/T 9002-2006等国家法律法规、结合企业具体情况,制定应急预案,并报主管部门备案。

应急预案至少应包括:a)《燃气泄漏、着火、爆炸事故应急预案》;b)《火灾事故应急预案》;c)《重大人员伤害事故应急预案》;d)《酸液、碱液危险化学品事故应急预案》;e)《自然灾害抢险救援预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